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

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和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和疾病因果联系;(3)描述性研究中常常既有描述又有分析,在描述中分析,在分析中描述。

描述性研究所获得的信息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特征,或进行社区诊断,即对一个社区的某种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考察与评价,为疾病防制或制订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2)描述、分析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之间的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疾病病因、危险因素提供线索;(3)为评价疾病控制或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提供信息。

描述性研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现况研究也称横断面调查,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对某一定范围的人群,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和描述人群的特征以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定时间一般指在某一较短的时间内或某一特定的时点上。现况研究特点:(1)现况调查在短时间内所揭示的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是一个断面情况;(2)调查收集的是当时的信息,一般只能确定是否患病,用患病率作为分析指标;(3)无法区分暴露和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4)现况研究反映的是直到调查时该人群某疾病和健康状态的累积数量。现况研究的方法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现况研究的用途:(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某一地区或人群的调查,获得某种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在人群间、时间和地区间的分布资料,可评价一个地区的健康水平,找出该地区危害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病种和问题,确定该地区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2)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态的联系,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和假说;(3)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在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前后分别进行现况调查,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防制措施及其效果的好坏;(4)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通过普查,可达到在人群中“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5)为疾病监测或其它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历史和常规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是指利用已有的疾病登记报告系统或者疾病监测系统,收集既往或当前的疾病或健康状态资料并进行分析,描述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以及变动趋势。如传染病发病报告、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等。该方法所获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疾病登记报告系统和疾病监测系统的完善程度。

3.病例调查又称个案调查。是在疾病防制实践中对发生的个别病例及其周围环境所进行的调查。个案调查包括传染病病例、非传染病病例或与健康有关的其它问题如伤害等。

4.生态学研究是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从而分析暴露与疾病关系的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它的特点在于收集疾病或健康状态以及某些因素的资料时,以群体作为分析单位而不是以个体作为分析单位。它通常描述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或比数、以及有各特征者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数或比数。从这两类群体数据分析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与人群特征分布的关系,从而

探求病因线索。

(二)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亦称回顾性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以患有某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等,调查、了解两组人群既往暴露史,并进行比较。若两组研究因素暴露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可认为该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并可进一步估计关联强度(计算OR值)。

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1)属于观察性研究,研究者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既往对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2)设立对照组进行比较;(3)纵向的、回顾性的、由果及因的研究方法;(4)一般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用途:(1)探索病因与检验病因假设;(2)研究药物毒副作用;(3)研究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包括成组匹配和个体匹配;(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亦称套叠式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是将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一种双向研究设计。在进行队列研究的基础上,收集队列成员的暴露信息以及有关的资料,确认随访期内发生的病例数,然后以队列中发现的病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来自同一个队列,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兼具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优势。此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a.病例与对照的暴露资料均在发病或死亡之前获得,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顺序清楚,而且没有回忆偏倚;b.病例组与对照组可比性好;c.可提高检验效率,因为队列成员研究因素的暴露率一般较高,且队列成员均有共同的开始暴露时间,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常只取整个暴露期的一个断面。

(三)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亦称前瞻性研究或定群研究。研究开始时已经掌握各研究对象中某研究因素的情况,随访一定时期,在此期间或之后,通过检查或监测,了解疾病或死亡的发生情况。队列研究可以是完全前瞻性、回顾性或双向性的。前瞻性队列是观察性研究中最类似实验性研究的,一般用以推断病因。回顾性队列对研究职业病、罕见病或长潜伏期的病较为方便。回顾性队列主要依赖于可靠的有关人群既往的暴露和疾病资料。

队列研究的特点:(1)属于观察法,队列研究中的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而是在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2)队列研究必须设立对照组以便比较,对照组可与暴露组来自同一人群,也可以来自不同的人群;(3)由“因”及“果”,队列研究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先确立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再观察疾病的发生,从而探求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系;(4)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队列研究的用途:(1)检验病因假设;(2)评价预防效果;(3)研究疾病自然史。

(四)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是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人为地给一组以某种因素、措施、新药或新的治疗方法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不给某种因素、措施或给予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然后随访观察一定时间,并比较两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病死率、治愈率),据此评价干预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特征:(1)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追踪随访研究对象;(2)必须对实验对象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措施;(3)研究对象是符合某实验要求的特定总体的代表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4)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实验开始时,两组在除干预措施以外的有关各方面具有可比性。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多用于验证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措施和预防接种效果以及考核新药或新疗法的效果。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除主要用于考核新药或新疗法效果的临床试验外,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现场试验现场试验是以尚未患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某种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或给予安慰剂,接受某种预防措施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而不是亚人群。现场试验主要用于病因研究和疫苗及预防措施效果评价。

2、社区干预试验有些实验研究其现场情况或给予干预措施不适合以个体为单位来进行,而更适合于以社区或某一地理区域为单位来划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按实验组的群体给予干预措施。如通过改水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实验研究,食盐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实验研究。如果参与的社区比较多,也需进行随机分组,不过分组的单位是社区或亚人群而不是个体。这种实验研究称为社区干预试验。其实社区干预试验也属于现场试验,只是实验对象的分组及给予干预措施的方式不同而已。

3、类试验类试验又称准试验。一个完全的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具备上述四个基本特征,如果缺少对照组或未随机分组,这种实验研究称为类试验。类试验常用于研究对象范围大而实际情况不允许对研究对象作随机分组的情况。

实验研究资料整理分析的基本思路是:①接受干预措施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分析;②计算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治愈率等;③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指标,并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五)爆发调查

疾病爆发是指在局限的区域范围和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同类病例的现象,它可以看成是疾病流行的特殊形式。疾病爆发调查就是要了解爆发情况,查明爆发原因,以及提出和采取干预对策。疾病爆发调查是针对具体健康关联突发事件的特别调查,它涉及多种流行病学

方法和多学科方法的综合应用。

1、团队或多学科方法

现代流行病学的爆发调查或现场流行病学,是以团队或多学科的方法为特色,它区别于“皮鞋”流行病学,后者以调查者个人为特色。不同领域的科技人员可以共同来处理面临的疾病爆发或流行的问题。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医生、护士和兽医常常都参加到爆发调查中,流行病学调查者还需要下列领域的人员参与:生物统计学、计算机科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营养学、卫生学、心理学、人类学、生态学、社会工作、工业卫生、交通和安全管理、工程学、气象学和实验室检验技术等。

流行病学工作者的责任就是知道哪些学科领域对于完成特定疾病的爆发调查是必要的,以便将这些多学科领域的人员组成爆发调查的团队。对于完成现代社会中复杂健康问题的深入调查,仅仅靠个人出色技艺和判断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现场流行病学面临问题的特点是:问题具有突发性,必须立即做出反应,调查者必须亲赴现场,以及必须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而影响调查深度。爆发调查属于对突发事件的现场调查,它同预先有详细计划的流行病学研究有三方面的不同:①调查开始时没有关于致病因素或传播方式的明确假设;②调查开始时首先要保护人群的健康;③一旦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就应采取防治措施,而不必等待问题完全阐明。简言之,爆发调查就像一边灭火,一边查明起火的原因,查明原因有利于当前灭火和今后防火。

2、流行病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1)个案调查方法个案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从个案的详细描述和分析中,发现重要的变量以及提供有用的概念,以帮助形成假设。个案研究的主要优点:对研究对象可做深入的定性(质的)研究,彻底把握研究对象的全貌;主要缺点:个案研究资料可能缺乏代表性,难以推论到有关总体。个案调查针对传染病又称个案疫源地调查,是指对单个的病例及其家庭(居所)和周围环境进行现场调查和有关处理措施,查明病例发生的原因和疫源地的情况,以便预防续发病例和控制疫情。调查步骤包括核实诊断、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追查传染源或传播途径,确定向外传播的条件和范围,采集和送检有关的标本,以及分析资料和写出报告。

(2)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包括横断面调查(患病率或感染率)以及回顾或前瞻性纵向调查(发病率或感染发生率)。描述流行或爆发的特征:①人群组特征(年龄、性别或职业等);②时间特征(绘出流行曲线或直方图);③地区特征即根据居住地或工作地点(与暴露有关)绘出病例标点地图或发病或感染密度图(直接表示发病率)。

(3)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流行或爆发中的发病样本为病例组,未发病样本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的暴露因素的差异,推断传染源或传播途径。队列研究:以可能的暴露因素回顾性分组(历史队列),比较两组目前新发病的情况,确证可能的危险因素。

(4)实验(干预)流行病学方法在多数情况下,首先根据经验采取常规初步措施,然后在爆发调查过程中不断修正。爆发调查中的干预主要是实用性的,因为情况紧急,以及

由于伦理的原因也不太可能设对照,所以研究性往往不强。

爆发调查的基本思路是:①核实诊断或问题并确立流行存在,②描述流行的分布特征,③形成并检验有关流行因素的假设,④获得结论并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爆发调查的基本步骤是:(1)调查前获取初步信息;(2)进入现场收集发病和暴露信息;(3)初步分析资料并提出假设;(4)进一步收集和分析资料以确证假设;(5)提出和采取控制措施;(6)写出总结报告。

四、血清与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及应用

1、血清流行病学

血清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在应用血清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流行病学问题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成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对血清中各种成分(包括抗原、抗体、代谢产物、生化物质、营养成分和遗传因子等)出现和分布的研究,以阐明疾病及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在采取相应防制措施后用血清学方法来考核其效果。因此血清流行病学不仅广泛地用于研究传染性疾病,而且也应用于慢性病及病因未明疾病的研究。

血清流行病学的应用:(1)评价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性,以便进行疾病早期诊断;(2)用于爆发事件的快速诊断及鉴别诊断;(3)利用血清库对疾病流行过程作追溯性研究;(4)阐明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分布规律和自然史;(5)探索病因和危险因素;(6)进行疾病监测与预测;(7)考核预防接种的免疫学效果。

2、分子流行病学

分子流行病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流行病学新分支,是由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交叉融会而成。分子流行病学是阐明疾病和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在人群和生物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它代表着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成为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使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入、研究手段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结果更加精确。

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项流行病学工作能顺利完成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中关键因素之一是选择好的方法。前面所述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只要与工作或者说与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配合得恰当,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方法类型选择恰当有三个前提:(1)研究工作目的要明确;(2)对流行病学的各类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3)对实施研究课题的主客观条件要有正确的估计。

流行病学工作按应用的场合可分为历史研究、现场研究和理论研究。其相应的科学方法

分别为历史法、观察和实验法及数理法。在现实工作中,现场的研究占绝大多数。但是,流行病学也有少部分的历史性研究,叫做流行病学史料工作,它涉及到现场的调查研究,用的方法是史料收集、描述和分析。它搜集历史档案、记录等材料加以考证和核实,目的是揭示历史真相,描述疾病的表现,分析其规律,阐述其来龙去脉,以为今鉴。理论研究形成了理论流行病学,使用的方法是数学模型和曲线拟合,在科学方法分类上属于数理法。这种工作只有在工作实践和许多资料分析中,得到了某种规律后,才能把规律抽象为理论模型,而且它必须经过实践的再检验。

现场研究因其工作的自然顺序和检验科研假设能力的强弱又分成描述性流行病学工作、分析性流行病学工作和实验性流行病学工作。描述流行病学中无论使用那种具体方法类型都只能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起到揭示现象、为病因提供线索的作用;而分析流行病学则能够检验或验证科研的假设;实验流行病学则能证实或确证假设。

完整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应该依序完成上述三方面工作,而且实验流行病学具有很强的检验假设的能力,理应多做些这方面的工作。但实际并非如此,越是能力强的方法其对设计、实施、人力、财力、时间等要求越高,加之如以人来做实验,还会产生伦理学的问题,这一切导致了很多困难,妨碍了更多的使用流行病学实验和队列研究等。

各种方法各有其适当用途,用得恰当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蓓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就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就是揉与了社会学与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与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与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就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与分析的成分;(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与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与表2。表1中就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就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与核心。表2就是按实际工作性质与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就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与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与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分类)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历史性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三、常用传统研究方法的特征与应用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或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真实地定量地展现出来。 描述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描述性研究收集的往往就是比较原始的或比较初级的资料,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只能提供病因线索与可贵的研究方向;(2)描述性研究往往不需要设立对照组,仅对人群疾病或健康状态进行客观的反映,一般不涉及暴露

(4797本)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4797动检本科)动物流行病 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简史 流行病学即意为“研究发生在人群中的事件的学问(OLOGY)”,可见就医学范畴而言,它是指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 第二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一)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又称描述流行病学,是观察法中的重要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通过观察详细记载疾病或健康状况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 (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等)的分布特点。另外,通过描述性研究,将病例分布与某些因素的分布进行对比,根据其特点与差异,有可能对疾病病因提出假设,为进一步研究的提供线索。描述性研究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病例报告 2.现况研究,又称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等,现况调查又有普查、抽查和筛查几种形式; 2.纵向研究; 3.生态学研究 (二)分析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或叫分析流行病学。属于这类性质的研究主要有两种: 1.病例对照研究 2.队列研究 二、实验法 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一)理论研究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是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疾病流行的规律性,定量地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的各项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二)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流行病学不仅是一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医学方法学。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也对流行病学方法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目前,流行病学在医学各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日益扩大,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 二、探讨疾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因素 三、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和估计预后 四、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五、用于防制效果评价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地区(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人间)的分布特征。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 第一节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一、死亡频率的测量 (一)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 ×1000‰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 上式中比例基数为千分率,有时用万分率(10000/万)或十万分率(100000/10万)。分母中同年平均人口数可用:①当地该年7月1日的调查人口数代替;或②当地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之和除以2。 (二)死亡专率(specific death rate) (三)调整死亡率(adjusted death rate) (四)婴儿死亡率(infant death rate) (五)新生儿死亡率(neonatal mortality rate) (六)超额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 rate) (七)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death rate) (八)病死率(fatality rate)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常以百分率表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docx

附件 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 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

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 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 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 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病例分析总结,为埃博拉出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调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其诠释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群 研究内容:疾病、伤害、健康 研究任务及工作深度: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研究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二、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 1、群体特征; 2、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 3、对比的特征; 4、概率统计的特征; 5、社会医学的特征; 6、预防为主的特征 三、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3、疾病负担指标:患病率、感染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 四、疾病流行强度术语 1、散发; 2、爆发; 3、流行与大流行 五、流行病学中联系强度的概念及意义 1、相对危险度(RR值); 2、归因危险度(AR); 3、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4、比值比(OR值); 5、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6、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7、标准化死亡比(SMR)

第二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宏观方法,是揉和了社会学和统计学的一种医学调查分析方法。它以医学知识为依据,利用观察和询问等手段来调查人群的疾病和健康状况,做出频率及分布的归纳、综合和分析,对结果给以恰当的解释,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表现为:(1)从人群的各种分布现象入手,将分布作为研究一切健康问题的起点; (2)具有相当的社会学调查和分析的成分; (3)贯穿着卫生统计学的思路、观点和手段(包括大数量的观点、概率的观点、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判断); (4)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医学生物学上的合理性与统计学上的可能解释性对流行病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类型见表1和表2。表1中是按设计类型划分的、常用的各种流行病学方法,它们是流行病学方法的主要部分和核心。表2是按实际工作性质和任务划分流行病学方法的类别,并非方法学的分类,只是表明在实际工作中的几种调研任务,这样划分便于了解和认识流行病学方法的全貌。这两方面的调研方法之间有密切联系和相互交织之处。例如,一次质量好的爆发调查中除横断面研究外,往往还可包含小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等。 表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设计类型 (3)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4)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 (5)验证性病例对照研究 分析性研究(6)同时性队列研究 (7)历史性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8)干预实验 理论性研究(9)流行病学模型研究表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工作性质分类) 病例(病家)调查 传染病 爆发调查 非传染病 现况调查 专题流行病学调查 动态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指导方案(试行)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指处理方案 一、目的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和生育委员会通报我国上海、安徽、江苏发生3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目前已确诊7例病例,2人死亡,疫情还有进一步扩大可能。 虽然目前该病毒尚无人传人证据, 基于该病毒存在引起严重疾病的可能性,故应谨慎对待。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对于指导疫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其主要目的是: 1、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确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分类管理,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3、掌握疫情波及范围和影响因素,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依据; 4、为进一步阐明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提供研究线索。 二、工作内容 1、病例的个案调查 2、接触者追踪 3、资料管理和利用 三、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病例的个案调查 1、医院所在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后,应于最短时间内派出流调人员对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原则上每例病人至少由2名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调查。 2、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时,尽可能由病人自己回答调查者所提的问题,对于不详或有可疑的地方可通过病人家属或医生等其他知情者补充或核实。如病人病情较重或死亡,无法直接调查时,应通过其亲友、同事或其他知情人了解情况,完成调查。 3、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附表1)进行个案调查,个案调查基本内容: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患者发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流行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三大研究的特点 (一)描述性研究 1.以观察为主要手段,不对研究对象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仅通过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和总结研究对象的特点。 2.描述性研究中,开始时不设立对照组,暴露与结局的时序关系难以确定等原因,因果推断有局限性,但可作一些初步的比较性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 (二)分析性研究 1队列研究: (1)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人为给予的,不是随机分配的,而是研究之前客观存在的。(2)设立了对照组 (3)由因及果:一开始就确定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在纵向前瞻观察其果。 (4)能确证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且能计算结局的发生率,估计暴露人群发生某结局的危险程度,因而能判定因果关系。 2.病例对照研究: ①属于观察法; ②设立对照组; ③观察方向由果及因; ④不能确实证明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 (三)实验性研究(前瞻、干预、随机、) 1.属于前瞻性研究,干预在前,效应在后。 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控制研究中的混杂和偏倚。 3.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样本人群,其基本特征,自然暴露因素和预后因素应相似,这点与观察性研究不同。 类实验(quasi-experiment)在一些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限制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4.有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这是与观察性研究的根本不同点。 二.优点与局限性 (一)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 1.特别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往往是唯一选择,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对象。 2.省钱,省力,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3.广泛探索病因的同时,还可应用与其他方面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 4.同时研究多种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广泛探索病因。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 1.不适合于人群中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 4.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与疾病的先后顺序难以判断,因而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没有队列研究强。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与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就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与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与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与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就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就是一个人群的现状,就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就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就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与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就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与样本含量适当就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就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与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就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与健康状况之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 (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二、调查对象 (一)留观病例 (二)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

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 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病例分析总结,为埃博拉出

流行病学的评价标准

A1病因学研究证据的评价标准 一、真实性 1证据来自何种研究设计类型; 2研究对象是否明确定义,组间可比性如何;3随访时间是否足够以至于结局得以出现,应答率高低; 4研究结果是否满足病因推断标准。 (1)暴露是否先于结局存在; (2)关联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关联是否具有一致性; (4)关联是否具有可重复性 (5)关联是否具有生物学合理性; (6)关联是否具有可逆性; (7)实验室证据 (8)关联是否具有特异性。 二、重要性 5关联的强度的大小; 6关联强度的精确度高低。 三、适用性 7自己关注的人群与证据中研究对象是否差异性; 8自己关注的人群中该暴露因素的暴露比例。 A2循证医学对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原则一、诊断性试验是否具有真实性 1是否用盲法将诊断性试验与金标准作过独立的对比研究 2诊断性试验是否适当的疾病谱(spectrum) 3诊断性试验的检测结果是否会影响到金标准的实施 4若将该诊断性试验应用于另一组病例是否也具有同样的真实性 二、诊断性试验是否具有重要性 5通过该诊断性试验能否正确诊断或鉴别该患者有无特定的目标疾病 6是否作了分层似然比的计算 三、诊断性试验是否具有适用性 7该诊断性试验是否能在本单位开展并能进行正确的检测 8我们在临床上是否能够合理估算病人的验前概率 9检测后得到的验后概率是否有助于我们对病人的处理 A3单个临床治疗性研究证据的评价 一、真实性的分析与评价 1.结果是否来自同期随机对照实验; 2.研究对象的随访是否完全,并报告全部结果; 3.随机分组的所有研究对象是否进行意向性治疗分析 4.临床观察是否采用盲法; 5.除研究因素外,组间的其他干预措施是否完全一致; 二、重要性的分析与评价 6.效应强度大小; 7.效应精确大小; 三、适用性的分析与评价 8.自己的患者情况是否与研究证据中的患者情况相似; 9. 自己所在机构是否具备获得该防治措施效果的医疗条件; 10. 自己的患者应用该防治措施后是否利大于弊; 11. 自己的患者对于该防治措施的价值取向与期望。 A4循证医学对预后证据的评价原则 一、预后研究证据是否具有真实性 1被确诊患者的代表性,是否处于疾病病程中统一的起始点(零点) 2是否有足够的随访时间,并随访了全部的病例 3预后因素定义是否明确、因果的时间顺序是否肯定 4是否采用了客观的预后指标,对结局评定是否采用盲法 5若亚组中预后的结果有所不同,是否调整了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 二、预后研究证据是否具有重要性 6是否报道了整个病程预后的结局 7预后估计的精确度怎样,是否用95%CL 报道了预后的结局 三、预后研究证据是否具有适用性 8该证据中研究对象是否与我们的临床病例相似 9该研究结果是否有利于临床决策,是否有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 篇一: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附件20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目的 (一)界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提高突发动物疫情处臵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探寻病因及风险因素,分析疫情发展规律,预测疫病暴发或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提出政策措施建议。 二、范围 出现以下情况时,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本方案要求启动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工作,并及时填报紧急疫情调查表: (一)疑似或确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 (二)疑似或确认发生疯牛病、痒病、非洲猪瘟等外来动物疫病或新发病病例的;

(三)疑似或确认发生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疫病; (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等流行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五)局部地区或养殖场(小区)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蔓延较快疫病的:(六)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形。 三、工作程序 (一)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疑似紧急疫情报告后,应立即核实信息,进行初步调查并按规定报告疫情。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现场调查。 (二)现场调查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参照相应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采集有关信息,填写调查表。 (三)现场调查人员应根据调查获取的信息,描述动物疫情现状(空间、时间和群间分布等),分析疫病来源,判断疫情发展趋势,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形成评估报告。怀疑疫情扩散时,应在高风险地区开展追踪调查。 (四)省级专家组要对现场调查人员形成的调查评估报告和结论进行审核。 (五)必要时,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相关分中心要派出专家组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组织开展经济

流行病学基础理论

流行病学基本理论 绪论 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应注意,定义中包含着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四个完整的内容。 2.多病因论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单一的,都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只不过在不同疾病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而已。 3.群体诊断这是相对于个体诊断而言。流行病学对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频率的描述,在人群基础上获得的疾病及健康状况的结论即群体诊断。 4.描述性研究根据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分布情况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的规律,从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5.理论流行病学又称数学流行病学,它是用不同的数字符号代表有关病因、机体与环境的各项因素,然后抽象地用数学模型或电子计算机仿真,进行理论研究,来研究流行病学的规律性,定量反映病因、宿主和环境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 6.暴露也称暴露因素,指接触到或具有某个研究因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暴露通常用来代表一切可能与疾病危险有关的、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 病因与病因推断 1.病因模型是指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的概念模型,或者是表明疾病发生过程的模型。 2.因果联系某一事件的频率或者性质的改变,会引起另一事件的频率或性质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两者呈因果联系。

3.间接因果联系又称为继发联系,是指两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但是由于两事物都与另外一种因素有关,从而导致两者在统计学上的关联,这种联系称为间接因果联系。 4.共变法可以看成是求同法的特例(如等级资料、定量资料)。是指某种因素的出现和消长动态与某种疾病的出现和消长动态同步,可以是提出该因素与该疾病有联系的假说的依据。 5.类推法如果所研究的疾病分布与病因已清楚的其他疾病的分布特点相似,便可提出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的假说。 6.病因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其中一个或多个不存在时,疾病发生的频率就下降。本考题的要点是流行病学病因定义中的三方面内容:①病因作用机体后所致的结局是发病。②病因是相对频率事件。③还要考虑病因是多种的。 疾病的分布 1.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占人口数的比例。 3.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的时间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在一些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中经常使用罹患率描述疾病发生情况。 4.感染率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占人口数的比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2021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 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通篇使用!】 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20__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 结合《20__年全省畜牧业工作要点》, 在县域内组织开展口蹄疫、禽流感等优先防治病种, 非洲猪瘟新发病, 小反刍兽疫外病等畜禽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重点掌握口蹄疫、禽流感发病与流行情况, 持续监视养殖、流通、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趋势发展, 严密监视小反刍兽疫、口蹄疫(新毒株)、高致病性禽流感(新亚型)等外来动物疫病流行与发展情况。 二、任务分工 (一)县农业农村管理局主管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负责组织制修定全县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发布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二)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本方案要求, 组织和指导全县开展相关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必要时组织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工作。要细化制定本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 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调查, 特别要加强对小反刍兽疫列入国家评估范畴、巩固无疫区建设和非洲猪瘟控制成果的调查, 配合国家完成非洲猪瘟等疫病调查。

(三)各乡镇畜牧站负责组织专项专人开展本乡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及时上报调查、排查结果, 相关信息数据必须做到完整、准确和真实有效。 三、动物疫病常规调查 (一)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本级有关乡镇和部门于每月下旬进行1次疫病流行情况调查。调查要覆盖猪、牛、羊、禽各畜种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 覆盖规模养殖场(含养殖大户), 动物诊疗机构(含兽药和饲料经销店), 屠宰场点、养殖户等风险场所, 全年要覆盖所有养殖场。依据全县所辖乡镇数量确定每次调查乡镇数量, 每次最低调查数量不少于2个乡(镇)4个村(屯)40个养殖户, 全年覆盖所有乡镇。 在开展常规调查同时, 要做好定点调查, 可选择辖区内个别养殖场点(包括禽、猪、牛、羊)了解畜禽发病、死亡、治疗等情况, 记录信息(见附表1), 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月23日前同常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集贸农贸市场和活畜禽交易点的回溯性调查由所在县疫控中心、畜牧站每季度调查1次, 发现异常情况, 要及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三)边境乡镇在做好常规和定点调查同时, 要持续关注境外疫情发生情况, 特别是非洲猪瘟、口蹄疫疫情情况, 必要时可联合本林业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查, 掌握走私、野生动物发病情况。 四、动物疫病专项调查 (一)非洲猪瘟调查

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基础真题2010年

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基础真题2010年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总题数:10,分数:10.00) 1.为了尽量减少偏倚,在进行病因研究时,病例对照研究中最为理想的病例是( )。 (分数:1.00) A.死亡病例 B.重症病例 C.新发病例√ D.现患病例 E.治愈病例 解析: 2.前瞻性队列研究相对于病例对照研究而言,较明显的优点是( )。 (分数:1.00) A.可用于广泛探讨某疾病的致病因素 B.节省时间与费用 C.适用于罕见病的病因研究 D.有利于减少失访偏倚 E.有利于判断因果联系√ 解析: 3.在某社区开展高血压普查,可以得到该社区人群高血压的( )。 (分数:1.00)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病死率 E.死亡率 解析: 4.传染病的感染过程是指( )。 (分数:1.00) A.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 B.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的过程 C.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 D.病原体侵入易感者的过程 E.病原体向四周传播的过程√ 解析: 5.流行病学实验中的“双盲”是指( )。 (分数:1.00) A.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B.实验的干预人员不知道研究对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C.研究对象和实验的干预人员均不了解实验分组情况√ D.资料收集人员不知道实验的分组情况 E.数据分析人员不知道实验的分组情况 解析: 6.2009年《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报道,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放射工作从业者接受辐射的增加,他们患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但放射工作从业者总体死亡率却低于一般人群,放射工作从业者的粗死亡率以及癌症死亡率均比一般人群总体死亡率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研究发现放射工作从业者多为年轻和中年人,且均经过体格检查才能上岗。这一现象通常被称之为( )。 (分数:1.00)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设计 篇一: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附件1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为掌握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接触史等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防范埃博拉出血热的蔓延和传播,特制订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病例的感染来源和暴露史;(二)发现病例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三)确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二、调查对象(一)留观病例(二)疑似病例(三)确诊病例三、调查内容 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按照附件《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个案调查表》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流行病学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诊断与转归等。 (一)诊疗情况:通过查阅病历,询问病例、知情人和接诊医生等,获得病例的完整发病就诊经过。医疗机构负责收集病例的临床相关信息。 (二)流行病学史:对病例发病前21天内的暴露情况开展调查, 主要调查其发病前接触类似病例、可疑动物和其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等的相关情况。要对与病例在症状期时接触的人员进行排查,确定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相关管理工作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和《口岸埃博拉出血热疑似病例转运及其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开展。 四、组织与实施 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病例所在的辖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 调查单位应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根据制定的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期间,调查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令后, 尽快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为疫情发生地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信息的上报与分析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初步调查后,要及时做好资料的保管和存档工作,并及时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一)发现、追踪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者。 (二)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为阐明疾病的特征和规律、评估人际传播和流行风险积累证据。 (三)为制订疾病干预措施和评估措施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二、组织与实施 (一)县级卫生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疫情调查的组织及领导;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在接到疫情报告后 2 小时内开展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 并将调查结果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二)市级及以上卫生部门。市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遣调查组前往疫情发生地进行调查;市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应邀或受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指导疫情发生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三)调查准备。调查单位应当迅速成立现场调查组,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的、调查组人员组成,确定成员的任务及职责。调查组成员至少应当包括流行病学与实验室专业人员、临床医生和专业消毒人员。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发病经过和就诊情况、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个人暴露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专项调查方案另行制定。 (一)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及化验记录、询问诊治医生等方法,详细了解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进展及转归等情况。 (二)病例家庭及家居环境情况。通过询问及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家庭人员情况,家庭居住位置,家居环境,家禽、家畜饲养情况,病死家禽、家畜情况。 (三)病例发病前活动范围及暴露史。 1.发病前7 天内与禽畜接触及防护情况:饲养、贩卖、屠宰、捕杀、加工、处理禽畜,直接接触禽畜类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尤其是与病死禽畜的上述接触情况及防护情况。 2.发病前7天内与疑似或确诊的H7N9禽流感病例接触情 况:接触时间、方式、频率、地点、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等。 3.发病前7 天内有无接触其他不明原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情况。 4.若病例无上述三项接触史时,重点调查其发病前7 天内的活动情况,以了解其可能的环境暴露情况,如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或曾出现病、死禽畜的地区旅行,是否到过农贸市场及动物养殖场所等。 (四)病例发病后的活动范围及密切接触者。确定病例发病后的详细活动范围,追踪密切接触者。 四、调查资料的分析与上报(一)应当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各地完成个案调查后 1 周内将原始调查表(见附表1-1 、

(完整word版)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所获得的描述性资料室在某一时点或一个短暂时间内收集到的,客观地反映了某时点人群健康、疾病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因此现况调查的数据是一个人群的现状,是时间断面的数据。现况调查的因素与结果是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对于慢性病,尤其是病程长的疾病最适合做现况调查。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

流行病学人卫第版

流行病学人卫第8版 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 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上述定义的基本内涵有四点:①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是研究所关注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而不是某一个体;②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疾病,还包括伤害、健康状态及其他相关的卫生事件;③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研究的重点是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④流行病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以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流行病学与临床的区别 根据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的条件,或者说是否有人为的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是否有人为的干预因素 是否 实验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随机分配?设立比较组? 是否是否 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向? 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 暴露→结局暴露←结局暴露与结局同时调查 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 生态学研究 研究方法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①群体的观点;②比较的观点;③概率论的观点;④社会医学 的观点;⑤多病因论的观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率和比的概念:率表示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的一个参数。 比是一个值。

构成比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率=k 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构成比=% 100量(个体数之和)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罹患率=k 同期暴露人口数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k 同期观察人口数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时点患病率 按观察时间期间患病率

(完整版)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特征 地位:①疾病预防控制的应用学科 ②现代病因研究的方法 ③临床诊疗手段的询证 ④卫生决策产生的思维 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层次:疾病、伤害、健康 阶段:①揭示现象②找出原因③找出原因 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要素:原理、方法、应用 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包括疾病的流行现象; ②疾病的发病过程,涵盖机体的感染过程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 ④病因论,特别是多因论; ⑤病因推断原则; 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包括疾病的三级预防; 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 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②疾病的监测 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④疾病的自然史 ⑤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⑥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确定 ⑦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特征:①群体②对比③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④社会心理的⑤预防为主⑥发展 挑战:①宏观与微观并举 ②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并重 ③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并存 ④发展现场流行病学 ⑤重视伦理学问题 ⑥强化流行病学在询证浪潮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 研究方法 观察法 ①描述流 行病学 横断面经调查监测 生态学研 究 分析流行 病学 ③病例对 照研究 ②队列研 究 实验法 ④实验流 行病学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 数理法

2、疾病的分布和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 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 意义:是认识疾病的基础和起点,是描述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 (一)人群分布(1)年龄:①横断面分析②出生队列分析(差异原因:免疫、暴露机会)(2)性别 (3)职业 (4)种族和民族 (5)婚姻和家庭 (6)行为生活方式 (二)地区分布(1)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2)城乡分布 (3)地区聚集性:①地方性:统计、自然、自然疫源性②输入性疾病 (4)地方性疾病(依据:①该地高②其他低③迁入发④迁出降⑤易感动物)原因:①特殊地理地形环境条件②气象③特殊风俗习惯遗传特征④社会文化(三)时间分布(1)短期波动 (2)季节性:严格季节性、季节性升高 (3)周期性 (4)长期趋势 强度: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3、发病率与患病率区别和联系?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影响原因:(1)升高:①新增②治疗免死未愈延长③未愈命长④病入⑤健出⑥易入⑦诊高⑧报高 (2)降低: ①新减②死高③程短④治愈⑤健入⑥病出) 4、死亡率和病死率 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度最常用的指标。 应用:①反映一个人群总死亡水平的指标,用于衡量某一时期,某一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 ②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也为当地卫生保健 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③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和存活时间短的疾病中可以代替发病率 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应用:表示确诊某病者的死亡概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