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

一般来说,采取grounded theory的质性研究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虽然学者将grounded theory的研究方法归纳成这几个主要步骤,不过真正在进行时并不全然是从第一步骤走到第八个步骤的线性进展,而是在不同步骤间来来回回,反复进行的过程。

1.形成问题(Question formulating)

Grounded theory很适合用来研究某种与人的行为有密切相关的现象或问题,以便能够提出理论去解释该现象或问题背后的原因与发生的过程与机制。比如我们想要去了解为什么药师或护理人员会给错药?为什么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不好?哪些因素最容易引起病人的抱怨?或病人的抱怨是如何产生的?母亲照顾双胞胎第一年的过程是如何?这些问题都可以用grounded theory的方法去研究。

2.理论取样(Theoretical sampling)

在量性研究中,研究资料的取样基本上是从所有研究对象中随机抽样,找出足够且有代表性的样本去做分析。在像grounded theory的质性研究中,研究资料的取得并非透过随机取样,而是根据资料的丰富性来决定,研究人员所考虑的是哪一些相关的研究对象最能够提供完整且足够的研究数据。比如我们要研究药师给药错误的原因,最好是去访谈曾经给错药的药师,而不是从药局中随机抽出几位药师来做访谈。如果要研究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理想的访谈对象是血糖控制最不理想的病人,而不是从所有糖尿病人中随机抽样。这里所谓的理论取样是指考虑哪些对象能够提供对理论的建构或了解问题本质最能够提供深入且完整数据与直接的帮助。在访谈时,研究者可以请受访者用说故事的方式,去引导受访者将来龙去脉、感受、情境都清楚、自由表达出来。此外,grounded theory的研究数据除了来自研究对象的深入访谈之外,也包含其他相关的记录、数据、文件等等。例如在给错药的研究上面,异常事件记录、相关的文献报告也都是重要的数据源。

3.数据整理与撰写接触摘要记录(Interview transcribing and Contact summary)

接下来,研究人员要将访谈内容逐字誊写或打成访谈稿,这是grounded theory资料分析的源文件。如果有其他的记录与文件,也是要整理成相同格式的文本文件。此外,研究者针对每一次的访谈或与研究对象的接触,也要做成重点记录,这么做主要的原因是在帮助研究者去思考该次访谈的重点、意义、价值,并抓紧研究方向。在接触摘要记录中,研究人员要回想与思考该次访谈主要的人物、牵涉到的主要事件或状况;提到的主题与研究的问题有没有直接相关?与前面的访谈内容或主题有没有很大的差异?研究问题有没有需要做调整?以及下次的访谈要将重点放在哪里?

4.资料分段(Data chunking)与命名(Data naming)

研究者要从访谈稿或文件档案中,逐行去看,并将数据做妥当的分段,每一段可能是一行或几个句子,分段的原则是每一段具有单独且相同的意义。如果一行或一个句子中有陈述两个不同涵意,那就要分成两段。资料分段之后,研究人员必须给每一段资料一个具体但简洁的名称,去代表该段资料的意义。在数据命名时,最好是用动词开始,以便能明确及有力呈现受访者的想法与行为。

5.提出概念类型(Developing conceptual categories)

这时研究者大致要从已经访谈的资料中整理出几个主要的概念类别(conceptual categories),以便能够将受访者所提供的众多数据加以归纳。然后研究者再将之前分段数据归到意义相同的概念类别下面,若一个概念类别下面有6-12段的数据时,表示该类别有其代表性,这时研究者必须给予该概念类型明确的定义。概念类型的项目不能太多,如果有很多概念类型,可以尝试将其中类似的类型加以合并。

6.同步持续比较(Constant comparison)

随着访谈的进行,数据分段的作业也要同步进行,研究者并持续将新的分段数据跟现有的概念类别作比较,

如果分段数据的意涵与某个概念类别意义相同,则归入该类别里面,如果从现有的类别都找不到相同的意涵项目,那研究者就要考虑新增一个概念类别,来涵盖新的数据。尽可能做到所有的数据都能够依照重要的概念加以分门别类,但又不会遗漏。这时如果研究者发现哪一方面的资料比较薄弱或欠缺,或者数据偏向某些类别,便可以思考是否要再调整取样或访谈对象的方向。

7.分析备忘录(Analytic memoing)

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研究者心中所产生的想法、灵感、概念、概念的意义等,都应该随时记录下来,做成分析备忘录,以便之后追踪自己概念发展的思路,使得数据、概念与理论之间的发展路径能够连贯起来。

8.发展理论(Growing theories)

最后的阶段,是将从数据中所形成的概念类别,转化成理论的构成(constructs)或要素,提出理论的架构。通常有几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组织这些重要的概念类别,达成架构理论的任务。比如我们可以用重要的阶段来组织我们所找到的概念类别(比如母亲照顾双胞胎第一年的过程的研究),也可以用因果关系来呈现这些概念(比如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不好的研究),或者用系统/结构的模式使这些重要的概念产生互动关系(例如药师或护理人员给错药的研究)。重要的是,有一分数据讲一分话,每一个概念、步骤与理论的要素都有明确的数据能够支持与左证,不过研究者需要运用创意或想象力,将这些数据与概念加以连贯起来,使之变成有解释或描述能力的系统性论述。

我们从以上简单的grounded theory研究步骤的描述可以看到,采用Grounded theory的方法从事研究需要用到高度的文字表达与整合能力,并且需要精确的文字思考能力。我觉得要从事grounded theory的研究是相当不容易,挑战性比量性研究有过之而无不及,研究人员所要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是相当可观,实在要有很大的耐性与对文字的敏锐与热情。上完这个课程让我对质性研究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同时也对质性研究人员产生佩服之意。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陈向明 发表日期:2005年9月29日作者:本页面已被访问 735 次 在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领域,一个十分著名的方法是格拉斯(Glaser )和斯特劳斯(Str auss )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1967)。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

扎根理论案例

扎根理论 开放分类:社会学经济经济理论 扎根理论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Glaser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Strauss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 编辑摘要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1. 2.1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2. 2.2 首要任务 3. 2.3 对理论保持敏感 4. 2.4 不断比较的方法 5. 2.5 理论抽样的方法 6. 2.6 灵活运用文献 7. 2.7 理论性评价 3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 1. 3.1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2. 3.2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3. 3.3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4. 3.4 核心式登录的具体步骤 5. 3.5 举例论证 4 一个分析实例 1. 4.1 研究问题 2. 4.2 初步回答 3. 4.3 广泛的抽样 5 研究工具与技巧 1. 5.1 增进理论触觉的技巧 2. 5.2 条件矩阵 6 泛行动系统 1. 6.1 行动系统的几个性质 2. 6.2 使用条件矩阵的益处 扎根理论 - 简介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和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是当资料内容本身比较松散时。 通常,质的研究者比较擅长对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对理论建构不是特别敏感,也不是特别有兴趣。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1 )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和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确定该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4)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理论抽样的方法

扎根理论案例

目录 [隐藏] 扎根理论就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就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就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就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就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就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首要任务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与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 ,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就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就是积累而成的,就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与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就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就是在设计阶段 ,还就是在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与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特别就是当资料内容本身比较松散时。 通常,质的研究者比较擅长对研究的现象进行细密的描述性分析,而对理论建构不就是特别敏感,也不就是特别有兴趣。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就是比较,在资料与资料之间、理论与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category)及其属性。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1 )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与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2)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3)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 确定该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将初步理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使之变得更加精细。4) 对理论进行陈述,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理论抽样的方法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1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1

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 2013年12月24日14:34 来源:《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4期第439~443页作者:王春芝高强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298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GT)是一种产生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建构社会科学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已经在管理研究领域有所应用。从起源与哲学思想上看,经典扎根理论受到现象学和符号互动论的影响,适用于对微观的、以行动为导向的社会互动过程的研究,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具备微观性与社会互动性的特点,因而适合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但扎根理论起源并发展于社会科学领域,而社会科学研究从学科属性到研究范式均与管理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管理研究中引入扎根理论方法体系时不能盲目,需从根源上了解并分析管理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异同,在了解扎根理论思想与方法起源的基础上,运用经典扎根理论思想形成基于扎根理论的管理研究方法体系,并予以灵活运用,以实现管理学研究的目的。综观国内外现有管理研究领域的扎根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缺乏基于扎根理论起源思想与起源学科研究属性的探讨,更缺少同管理学科研究属性与研究方法体系对比与融合的研究。本文在系统分析管理学科属性及研究范式基础上,通过对扎根理论的方法论体系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的对比分析,将扎根理论与传统管理研究方法进行融合,以寻求更加完善、更为科学和适用的基于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论体系。 一、扎根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思想背景 扎根理论产生并发展于社会科学领域,是一种经典的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虽然其概念的提出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其形成过程融合了近百年来深厚的西方哲学思想,是一种具有深厚理论背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的格拉斯(Barney Glaser)和芝加哥大学的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在对死亡问题研究时基于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批判创建了扎根理论的方法体系,并于1967年在他们的专著“扎根理论的发现:质化研究策略”(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中首次提出扎根理论的概念与方法论体系,所谓扎根是指扎根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的方法,扎根理论实质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经典扎根理论在哲学思想上起源于芝加哥大学米勒的符号互动论,米勒认为社会是通过个体行为和互动而得以繁衍,社会学研究应注重对社会行为意义的研究,强调意义是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所创造的。而在社会行为意义的研究中主张对符号互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达到对个人行为的理解。除融合了芝加哥大学的定性研究基因外,扎根理论还融合了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量化研究的传统。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研究以定量化的实证主义见长,强调规范的统计分析及解释的逻辑性,要求研究者不仅有清晰的概念架构,而且能系统地将研究资料、研究假设予以编码以及发展相应的验证程序。所以扎根理论强调研究过程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是一种定性与定量融为一体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学与管理学研究属性及范式 在众多学科研究中,学科属性各有不同,人们求知的途径及研究范式也各有差别。从学科属性上看,假定科学研究处于纯逻辑一端,思辨研究处于纯直觉一端,社会科学与管理学科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而从研究范式上考查,从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到知识的形成与运用上亦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定的位置,见图1。

扎根理论研究

二、扎根理论研究的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虽然遵循一般研究步骤,包括选题、文献探讨、撰写研究计划书、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选题:适合于扎根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过程类问题,即研究人的行为、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问题。②文献探讨: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的特点是强调原则上研究前或研究初期不进行文献探讨,当研究到出现理论解释的阶段时在进行探讨。③研究计划:扎根理论研究开始前虽然也有研究计划,但研究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严格按其计划执行,特点是计划可随着研究问题的出现而进行修改,如访谈和观察的问题,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新问题的重要程度而变化。④收集和整理资料: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其方法和其他质性研究相同。⑤分析资料:扎根理论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使用持续比较法分析资料是扎根理论的特点。⑥撰写论文。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三种登陆并不是严格按其步骤分阶段进行,这一点在开放式登陆和轴心式登录中经常看到。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开放式登陆是从资料中找出编码或类属的过程。即找出资料的异同点,提炼编码和类属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登录的过程。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开放式登录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出现了饱和。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研究者应该就资料的内容询问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要牢记自己的最初研究目的,同时留有余地让那些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目标从资料中冒出来。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应该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既什么都相信,又什么都不相信(S trauss ,1987:29)。 1.开放式登录的具体步骤 (1)给资料编码 编码是从资料中提取引起注意的、重复出现的、强烈情感反应的概念,为其命名,贴标签,编上号,此时形成的即为编码。例如“协商”、“监督”、“信息传递”等标签,给这些标签编上号码,这些标签就成了编码。编码是分析资料最初形成的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常用调查对象叙述的语言或用研究者使用的一个抽象层次较高的单词或词组来概括某一方面的现象。 (2)将编码归类,形成类属 将意义相同或近似的编码归为同一类别,起名为类属。有的类属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运用分析* 2014年07月14日13:59 来源:《东方论坛》(青岛)2007年4期作者:李志刚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58 【英文标题】The Study of Grounded Theory in Business Research LI Zhi-ga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071,China)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07)04-0090-05 定性研究是一组各类研究方法的统称,如民族志法、自然探究法、片段分析法、个案研究法和生态样本记录分析法等等都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1](p27)。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被视为是定性研究方法中比较科学有效的一种方法[2](p105),此理论最早由二位社会学者Galsser & Strauss在1976年发展出来。所谓扎根理论,是指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它在某一场合可能指代一种研究方法,在另一场合则可能指代基于该方法得出的研究结论。Strauss & Corbin指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植根于所搜集的现实资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3](p65)。 一、扎根方法适用的领域及研究前提 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都有不同的擅长领域。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意味着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思路。同时,方法的选取和使用更要源于研究主题的性质,恰当的将研究问题与方法有机结合,是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的必要条件。 (1)扎根理论法的特点在于其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它认为定性研究或任何研究都应着重资料分析与理论建立[4](p34-36)。因此,该研究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现有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有效解释实践现象的领域,或者也可以说是存在理论的空白点、出现了一些全新现象的领域。 比如,笔者曾参与了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和挪威国家应用科学研究所(Faro)的一项合作研究,该课题基于深入访谈实地调研了四川和青海两省的大样本企业,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在资料整理分析时,课题组发现存在一种创业者多次直接或间接参与创建新企业的“连次创业”现象(笔者给此现象的命名),这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国内外对企业创业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且成果颇多,各种原因所致,研究者们得出的结论与研究目的、研究地域、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高度相关,从而显得千姿百态。鉴于“连次创业”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现象,相应的研究比较少,而我国西部地区又具有独特的区情,于是,在掌握了翔实的企业访谈资料基础上,笔者运用扎根理论法进行了资料分析,得出了一些关于“连次创业”问题的初步结论[5](p87)。 (2)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个不断比较、思考、分析、转化资料成概念以建立理论的过程[6](p113)。这种重视资料、重视互动的方法特性,使得研究者可以借助和事件当事人的连续、亲密互动和抵近观察来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doc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 2020年4月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本文关键词:扎根,选取,理论,方法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本文简介:第三章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 3.1扎根理论方法概述。1967年,质性研究方法因为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扎根理论的提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GlaserB.&StrassA.,1967)。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深度访谈所转录的文字资料或文本资料 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本文内容: 第三章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与运用 3.1 扎根理论方法概述。 1967 年,质性研究方法因为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扎根理论的提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GlaserB. & StrassA.,1967)。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从深度访谈所转录的文字资料或文本资料中不断抽象出来的理论(Strauss A.,1987)。与定量研究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自然浮现构建理论的过程。即在系统

搜集的资料中,进行概念化,范畴化,并寻找出范畴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并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一个反映社会现象的较为系统的理论。因此,扎根理论需要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阅历以及深厚的积累,才能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概念以及理论模型。它属于后实证主义的范式,也应用于对原本未知的理论的建构和已知理论的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来源于实际生活中。60 年代格拉斯和斯特劳斯在医院中观察医务的病人中的一系列具体行为中所得到的一种研究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来源依然是哲学人员处理即将去世与社会学两个方面。第一体现在美国实用主义代表人物杜威、米德以及皮尔士的思想,他们观察并寻找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方法。另一个方面体现在芝加哥的社会学派,该学派认为实地观察加深度访谈才能深入理解人们的行为,进而理解社会是如何互动的,如何形成以及怎么样变化的。 3.1.1 持续比较和理论抽样。 扎根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在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而持续比较和理论抽样贯穿于整个收集过程。持

扎根理论的程序和技巧

《第3节扎根理论的程序和技巧》读书笔记 一、背景 年正式提出 质:后于经验的理论 量:先于经验的理论 变成“只有叙事没有研究”的批评 二、扎根理论的形成过程 (一)分析资料,分类并编码 (1)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互动 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的好处: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生成相关的概念和假设,并围绕这些概念和假设去进一步收集资料。 (2)分类及其编码 编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登录、分析和分类,以便突出这些概念并由这些概念形成扎根理论。 ○1随意编码/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2分类编码/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轴心式登录) ○ 3核心编码/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 编码的方式主要有: ○ 1用某个关键词来概括资料中每一句话的意义 ○ 2用资料中的某个句子来概括某份资料的段落大意

(3)一次编码和二次编码的差异: 结构和分类有差异,形式无差异 (二)寻找“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 (1)发现“关键事件” 发现“关键事件”就有可能因此而进入正式的调查研究。 按照费孝通的说法:“在实地观察中去捉住关键,一半是靠研究者理论的训练,一半是靠研究者的悟性” (2)倾听“本土概念” “本土概念”是指本地人(或称之为当地人)所使用某些特别有影响力的词语。 频繁出现、被重复使用 隐含本地人的生活信念、思维习惯与文化特色 是否隐含了当地人的某种生活“冲突”以及相关的“关键事件” 寻找本土概念的目的: 是为了为当地人的生活故事找到一个或几个主题,或者说,每一个“本土概念”都是当地人生活故事的某个主题。 本土概念与经验事实的差别在于: “本土概念”是经验事实的“关键事件”,它是经验事件的“节点”,它可以将相关的经验事实连接、贯穿起来。 (3)寻找故事背后的问题、冲突与疑惑 “本土概念”不仅出身于经验事实,而且, 本身就属于经验事实

管理研究方法之扎根理论

管理研究方法作 业

矩阵式结构、网格化管理与多机制保障 ——运动式治理中的纵向府际合作实现1.内容简介 运动式治理语境下,纵向府际合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效率。应用建构型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借助具体案例,对运动式治理中府际合作的实现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发现,这一特定环境下的纵向府际合作有四种微观过程,可以被归纳为隐性和显性两种实现路径,矩阵式临时指挥系统、网格化管理结构和多种常规机制的非常态运用,保障了纵向层级合作的顺利实现。上述机制与结构创新,属于官僚系统内部的自我优化,其基本思路可以延伸至常规治理环境,以提高政府常态治理水平,升华国家治理能力。 关键词:运动式治理府际合作扎根理论网格化管理 文献框架 一、问题提出 1.僵化的官僚制组织下“运动式治理”模式的产生 2.行政组织背后的特殊支撑机制和实现逻辑的提出 3.纵观分析,运动式治理中的府际合作还基本处于学术空白,因此,本文应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利用二手文本资料,对该领域进行侧面剖析和研究 二、研究建模 (一)数据采集与编码准备 1.数据来源:2014年,济南市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活动 2.文本资料来源:会议记录、官方和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政府公文 3.分析主体:市政府—天桥区政府—街道管委会的关系链 4.分析软件:Nvivo8 (二)初始编码 1.Nvivo8中的自由节点功能进行编码。形成116个初始代码

2.将c级(市政府数据)和d级(区政府数据)两类初始代码分别打散,合并类似的信息得到优化代码72个 (三)聚焦编码 聚焦编码阶段(focused coding)是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高度凝聚代码旨意形成具备理论导向的类属(categories)。为此,本文首先打破代码来源界限,通过对所有代码的筛选、提炼,总结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的聚焦代码(编码为F,共26个)。然后以聚焦代码为基础,参考初始编码表,必要时返回原始资料,不断删减、比较,最终形成高度理论概括的类属(12个) (四)理论编码 借由聚焦代码分析,深化了对代码间的认识,并形成了具有理论开发潜质的类属。使用工具格拉泽的编码家族体系作为一种宏观社会运动中的主体动态交互,上下级政府间的协同合作同样遵循着一定的路径。本文运用的是“策略—过程”和“结构—功能’编码家族。 综合所有的原始资料以及各级编码结果,本文摘要出运动式治理中纵向府际合作的基本实现逻辑。如图 1 所示,这一合作的实现可被细分为策略、行动与结构三个层面,行动层是合作过程的直接呈现,由四个闭合循环的路径组合而成;策略层为行动提供机制支持,四种主要机制又与四个不同路径形成了多种组合方式;结构层作为底层支持,为运动式治理中活跃的府际合作注入结构性动力。三个层次的共同作用,最终推进组织战略的实现。 三、研究发现 1.策略层:多重实现机制 会议机制、文件机制、专项活动机制、激励机制 2.行动层:纵向府际合作的微观过程以及策略组合 显性路径:命令—执行—反馈—改进 隐性路径:示范—仿效鼓舞—动员 结构层:矩阵式临时组织与网格化管理

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影响机理研究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 彭本红1,2  周倩倩1 谷晓芬1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2(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南京 210044) 〔摘 要〕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服务型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将采用以扎根理论为核心的多案例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实践探索归纳出有关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研究得出:(1)影响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项目利益相关者和项目相关的保障因素两方面,其中项目利益相容性、信任水平和合作强度影响着服务型制造项目的关系治理;项目实施和项目合作环境以及项目绩效3个因素直接影响项目保障因素;(2)针对利益相关关系和项目保障两大因素的影响,提出综合关系治理和项目环境保障协同治理的解决方案,构建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图;(3)基于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影响机理,提出了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合作共赢理念、建立科学预警机制和冲突变动以及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措施。 〔关键词〕 服务型制造 项目治理 扎根理论 多案例分析 影响机理DOI:10.3969/j.issn.1004-910X.2016.05.001〔中图分类号〕F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服务型制造项目网络治理的影响机理及机制设计研究”(项目编号:71263040);江苏省社科基金“江 苏制造业服务化的模式转型及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3EYB013)。  作者简介:彭本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与创新管理,项目治 理、物流管理等。周倩倩,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谷晓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化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为了转变产业生产方式,制造业与服务业开始了深度融合即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创新模式,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大创新,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升级。而事实上,我国的服务型制造发展并不完善,经常有许多服务型制造项目出现重大事故和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其项目在治理各个阶段,没有充分掌握影响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从而导致资源无法有效协调和利用。近年来,服务型制造项目外部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同时各个利益相关方对项目的影响能力也在增强,基于项目治理层面的研究迫在眉睫。在建立服务型制造项目各利益相关方之间治理角色关系的过程中,有效识别项目治理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对提高服务型制造项目治理 水平,促进制造业成功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1 文献综述 对服务型制造的研究源于美国,21世纪初期达到巅峰。M畅J畅Healey和B畅W畅LIbery(1990)[1] 对服务业的类型进行了划分。Szalavetz(2003)[2]从两个不同的层次阐述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含义。不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还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他们都开始意识到服务型制造业对其经济的重要。国内学者对服务型制造也有大量研究,但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方向分散等原因,至目前仍未形成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体系。刘炳春(2011)指出服务型制造网络是服务与制造融合的复杂系统,它是由生产性服务、服务性生产和顾客等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3] 。孙林岩 (2012)[4]认为服务型制造是通过在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服务活动和服务增值来促进整个制造业的提升。周国华(2009)[5]将一般服务模式融入传统制造业运行模式中,构建了一种以顾 — 3—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陈向明: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

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2.对理论保持敏感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

扎根理论简介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

扎根理论简介

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作质的研究的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学思想上,扎根理论方法基于的是后实证主义的范式,强调对目前已经建构的理论进行证伪。 扎根理论的方法起源于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医院里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的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这个方面的形成与两方面的理论思想有关,分别来自哲学和社会学: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特别是杜威、G.米德和皮尔士的思想,他们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注重对有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另外一个影响来自芝加哥社会学派,该学派广泛使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强调从行动者的角度理解社会互动、社会过程和社会变化。 一、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 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 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即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然而,形式理论必须建立在实质理论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起实质理论以后,形式理论才可能在各类相关实质理论之上建立起来。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认为知识是积累而成的,是一个不断地从事实到实质理论,然后到形式理论演进的过程。建构形式理论需要大量的资料来源,需要实质理论的中介。如果从一个资料来源直接建构形式理论,这其中的跳跃性太大,有可能产生很多漏洞。此外,形式理论不必只有一个单一的构成形式,可以涵盖许多不同的实质性理论,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观点整合、浓缩、生成为一个整体。这种密集型的形式理论比那些单一的形式理论,其内蕴更加丰富,可以为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领域提供意义解释。 2.对理论保持敏感

扎根理论研究

扎根理论研究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二、扎根理论研究的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虽然遵循一般研究步骤,包括选题、文献探讨、撰写研究计划书、收集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论文,但是也有其独特的特点。①选题:适合于扎根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过程类问题,即研究人的行为、相互作用和过程的问题。②文献探讨:扎根理论研究的文献探讨的特点是强调原则上研究前或研究初期不进行文献探讨,当研究到出现理论解释的阶段时在进行探讨。③研究计划:扎根理论研究开始前虽然也有研究计划,但研究并不是自始至终都需要严格按其计划执行,特点是计划可随着研究问题的出现而进行修改,如访谈和观察的问题,入选研究对象的标准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随着研究的进展、出现新问题的重要程度而变化。④收集和整理资料:扎根理论研究主要是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其方法和其他质性研究相同。⑤分析资料:扎根理论研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同时进行,使用持续比较法分析资料是扎根理论的特点。⑥撰写论文。 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分析资料的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放式登录、轴心式登录、选择式登录。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三种登陆并不是严格按其步骤分阶段进行,这一点在开放式登陆和轴心式登录中经常看到。 (一)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开放式登陆是从资料中找出编码或类属的过程。即找出资料的异同点, 提炼编码和类属是将资料分解、验证、比较、概念化,然后进行登录的过程。 在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中,研究者要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悬置”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登录的目的是从资料中发现概念类属,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开放式登录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随后不断地缩小范围,直至码号出现了饱和。在对资料进行登录时,研究者应该就资料的内容询问一些具体的、概念上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提问的时候要牢记自己的最初研究目的,同时留有余地让那些事先没有预想到的目标从资料中冒出来。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应该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既什么都相信,又什么都不相信(S trauss ,1987:29)。 1.开放式登录的具体步骤 (1)给资料编码 编码是从资料中提取引起注意的、重复出现的、强烈情感反应的概念,为其命名,贴标签,编上号,此时形成的即为编码。例如“协商”、“监督”、“信息传递”等标签,给这些标签编上号码,这些标签就成了编码。编码是分析资料最初形成的最基本的意义单位,常用调查对象叙述的语言或用研究者使用的一个抽象层次较高的单词或词组来概括某一方面的现象。 (2)将编码归类,形成类属 将意义相同或近似的编码归为同一类别,起名为类属。有的类属 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位类属。例如,“管理者的工作类型”、“优秀餐饮管理着的条件”等归纳为“餐饮管理者”,这个“餐饮管理者”就是类属。将编码“协商”、“监督”、“注视”归类为评估和维持工作流程而进行的“工作类型”,这个“工作类型”就是下位类属,它是由多个意义相近的编码组成的。

质性研究概论

《质性研究概论》 作者: 文军 / 蒋逸民编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质性研究概论》内容简介:“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以了解主观意义、解释人类行为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为宗旨,主张对调查资料的诠释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与解构”,强调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的考察与体悟。《质性研究概论》不仅对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作了系统的探讨和分析,而且还对一些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和深入浅出的案例说明,为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更好地掌握质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质性研究的涵义 第二节质性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质性研究的历史 第四节质性研究的类型 第五节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六节做好质性研究的标准 第七节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比较 第二章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实证主义 第二节解释学 第三节人种学 第四节现象学 第五节建构主义 第六节批判理论 第七节女性主义 第三章质性研究设计 第一节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质性研究课题的选择 第三节质性研究中的抽样 第四节质性资料的性质 第五节质性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技术 第六节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 第七节质性研究设计中的信度与效度

第八节电脑在质性研究中的运用 第九节质性研究成果的发表 第四章个案研究法 第一节个案研究的涵义和特点 第二节个案研究技术 第三节个案研究的资料来源 第四节个案选择的标准及其成果推广第五节个案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第六节个案研究中的常见错误 第七节个案研究法的应用 第五章参与观察研究法 第一节参与观察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参与观察的类型与适用情形第三节参与观察的实施 第四节对参与观察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第五节参与观察研究法的应用 第六章访谈研究法 第一节访谈的涵义与类型 第二节访谈准备 第三节访谈技巧 第四节访谈记录 第五节焦点团体访谈 第六节访谈研究法的应用 第七章历史研究法 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 第二节历史研究的步骤 第三节历史研究中的资料来源 第四节历史资料的评估和诠释 第五节历史研究法的应用 第八章民族志研究方法 第一节民族志研究的渊源和发展 第二节科学民族志时代 第三节田野工作 第四节作为民族志的深描 第五节民族志研究法的应用 第九章扎根理论研究法 第一节扎根理论的渊源 第二节扎根理论的特点 第三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 第四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 第十章内容分析法 第一节内容分析法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内容分析法的涵义与特征 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