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MATLABGUI的电机学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MATLABGUI的电机学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MATLABGUI的电机学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MATLABGUI的电机学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38

2009年第17期(总第87期)

E-mail:cmee@https://www.doczj.com/doc/eb17001480.html,

基于MATLAB GUI的电机学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黄 瑛

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7

摘 要:采用M A T L A B G U I D E界面设计工具建立G U I界面,将S i m u l i n k建模与M文件编程相结合,设计了基于MATLAB GUI的电机仿真实验系统,该系统界面友好、实验参数可修改,交互性强、操作方便、性能可靠,实验结果图形化显示,可应用于电机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有很好的助学性。关键词:MATLAB GUI 电机 仿真 实验

收稿日期:2009-09-10作者简介:黄瑛,硕士,讲师。

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电机学课程实践性强,注重实验环节,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不易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的电机仿真实验系统,在抽象的理论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生动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实时地观察到参数改变对电机性能的影响,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提高对电机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MATLAB软件因其强大的科学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制作电机课件。从当前应用软件的发展趋势看,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G U I已成为应用软件的基本交互接口,MATLAB软件也提供了对GUI的支持,通过G U I D E开发工具或编写程序,可以便捷地设计菜单化和控件式人机交互界面。本文设计的电机仿真实验系统是一种建立在MATLAB平台上的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软件,它将理论教学与实验过程整合在一起,可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为学生自学提供很大的帮助,具有很好的助学性。

一、系统功能和结构

本仿真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系统构架在逻辑设计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整个软件的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通过主界面选择电机类型,接着确定实验项目,调用相关的实验项目的子程序或二级界面,在子程序或二级界面上可设定实验条件,修改实验参数和仿真参数,选择运行仿真实验后,实验结果经快速计算,尽可能图

形化显示,为便于观察,实验曲线加适当标注,实验完成后可返回主界面。

图1 系统功能结构图

本仿真实验系统以MATLAB为开发平台,依托其强大的科学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及提供的Power System专用工具箱,可大大提高开发效率。MATLAB 7.x版中提供了实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工具G U I D E,它完全支持可视化编程,较之程序语言开发系统,其可操作性强,开发效率高。本系统采用G U I D E设计主界面,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不同,分别采用GUIDE技术、Simulink建模,或采用程序语言编写M文件等方法开发实验项目的二级界面或子程序。

二、GUI主界面设计

明确系统功能后,从功能实现的角度构思主界面草图,形成框架。在MATLAB的GUIDE界面的控件面板中提供了按钮、复选框、文本框、坐标系等控件,主界面设计时首先设计控件。本文主界面设计了两个列表框:作为电机类型框和实验项目框,分别通过这两个框选择实验电机类型和各种电机的实验项目;设计了静态文本框,用于显示实验注释和实验说明,包括显示实验接线图;设计了按钮,用于运行和退出操作;设计了坐标轴,用于加载图片,根据设计原则和要求,合理布局上

39

2009年第17期(总第87期)

E-mail:cmee@https://www.doczj.com/doc/eb17001480.html,

述控件;其次确定界面和各控件的属性,设定控件的Units、Position、Value、String、Tag等属性,精确调整界面的位置和尺寸,以及随窗口同比例缩放等功能;建立一级菜单file,在其下设置子菜单项,设置一级菜单和子菜单的属性,得到仿真实验系统的GUI 主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电机仿真实验系统主界面

使用G U I D E创建的G U I界面保存为一个f i g资源文件,同时自动生成一个M文件。该M文件包含了G U I初始化代码和组建界面布局的控制代码,通过在M文件中修改和添加回调函数代码,才能从主界面读取参数,确定使用者选择的电机类型,以在实验类型框中显示对应实验项目,同时可以在实验原理窗口中显示对应的实验说明和实验电路图等,并通过主界面的运行按钮调用对应的实验子系统或二级界面。

当用户选择或激活主界面相应控件时,通过设置这些交互组件的回调函数来完成后台程序。使用者只和前台界面的控件发生交互,而所有运算、绘图等操作都封装在内部,终端用户不需要去追究这些复杂过程的实现方法就可以简单、快捷地使用软件,了解实验原理和观察实验结果。

三、二级界面设计

在主界面上选择实验电机类型和实验项目后,选择运行,则调用某实验项目的二级界面。根据实验项目的不同,二级界面的设计分别采用编辑M文件、利用GUIDE 工具开发和利用Simulink环境设计。

图3 通过主界面调用的二级界面

在Simulink的Power system工具箱中,提供了饱和变压器、线性变压器、笼型异步电机、绕线型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等模型,也提供了各种的测量模块,利用这些模块可方便地搭建电机仿真实验电路。将实验电路封装后,用户可提供对话窗修改实验参数和

仿真参数,如图3所示。在二级界面选择运行程序,则仿真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为直流电机直接启动的转速和电流变化波形,其中横轴为仿真实验时间。

图4 直流电机直接启动的转速、电流波形

图5为利用GUIDE工具开发的异步电动机转矩—转差率(M-s)测定曲线的二级界面图,图中采用滑动块控件

S l i d e r,该滑动模块用于改变实验参数(绕线式电机转子回路电阻和定子电压),并使实验参数可在规定范围内调节,通过编写回调函数将滑动块赋值取出给变量,同时设定静态文本框显示出滑动块设定值。

图5利用GUIDE工具开发的二级界面

程序运行后,单击“运行”按钮,运行结果如图5所示。修改界面参数后(图中增大转子回路电阻),再次按下“运行”按钮,则重新定子坐标尺寸,画出新的M-s曲线,并在曲线上显示新的最大转矩和启动转矩。如图5所示,适当最大转子回路电阻,可增大异步电机启动转矩,而电机最大转矩不变。为比较参数变化对曲线的影响,原M-s曲线保留。

四、结束语

依托M A T L A B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丰富的图形处理功能,基于MATLAB GUI设计电机仿真实验系统,开发效率高,方便建立人机交互的仿真平台,便于演示及交互操作,对研究参数变化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杰,M A T L A B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韩芝侠,王强,脱慧.基于MATLAB GUI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与实现[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7,3

[3]郭琼.基于MATLAB的Powergui性能在电力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4,4

电子系统设计 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子系统设计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实验一、运放应用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运用NE555定时器或者其他电路,学会脉冲发生器的设计,认识了解各元器件的作用和用法。 (2)掌握运算放大器基本应用电路设计 二、实验要求 (1)使用555或其他电路设计一个脉冲发生器,并能满足以下要求:产生三角波V2,其峰峰值为4V,周期为0.5ms,允许T有±5%的误差。 V2/V +2 图1-1 三角波脉冲信号 (2)使用一片四运放芯片LM324设计所示电路,实现如下功能:设计加法器电路,实现V3=10V1+V2,V1是正弦波信号,峰峰值0.01v,频率10kHz。 V3 图1-2 加法电路原理

三、实验内容 1、555定时器的说明: NE555是属于555系列的计时IC的其中的一种型号,555系列IC的接脚功能及运用都是相容的,只是型号不同的因其价格不同其稳定度、省电、可产生的振荡频率也不大相同;而555是一个用途很广且相当普遍的计时IC,只需少数的电阻和电容,便可产生数位电路所需的各种不同频率的脉波讯号。 a. NE555的特点有: 1.只需简单的电阻器、电容器,即可完成特定的振荡延时作用。其延时范围极广,可由几微秒至几小时之久。 2.它的操作电源范围极大,可与TTL,CMOS等逻辑闸配合,也就是它的输出准位及输入触发准位,均能与这些逻辑系列的高、低态组合。 3.其输出端的供给电流大,可直接推动多种自动控制的负载。 4.它的计时精确度高、温度稳定度佳,且价格便宜。 b. NE555引脚位配置说明下: NE555接脚图: 图1-3 555定时器引脚图 Pin 1 (接地) -地线(或共同接地) ,通常被连接到电路共同接地。 Pin 2 (触发点) -这个脚位是触发NE555使其启动它的时间周期。触发信号上缘电压须大于2/3 VCC,下缘须低于1/3 VCC 。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指导老师: ******* 院系:商学院 专业班级: ******** 姓名: ******** 学号: ******** 实验日期: 2011.7.11 实验地点:一机房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之后的一次实践性教 学,是本课程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信息、信息系 统、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初步掌握结构化的生命周期法、面向对象法等 系统工程方法,进一步加强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借助于管理信息系统 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 2.本课程设计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上机操作及实验。 3.按照任务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内容。 三.课程设计任务要求: 1.任务内容:进入山东轻工业学院主页,在“网络资源”区域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输入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学号及密码),进入本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在充分熟悉本系统 的前提下,完成下列任务要求。 2.任务要求: ①按照课程讲解的系统分析步骤和理论对本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②绘制不少于 3 个的主要业务流程图。 ③描述上述主要业务流程图的逻辑处理功能。 ④分析本系统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并描述改进的逻辑处理功能,绘制业务流 程图。 四.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按照《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本课程 1 学分,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 任务要求②占30 分,任务要求③占30 分,任务要求④占30 分,考勤及实践表现占10 分。五.本课程设计自2011 年 6 月 27 日至 2011 年 7 月 1 日。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系统设计实验报告——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目录软件需求说明书························1 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 程序系统的结构························ 3 程序设计说明·························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远程在线考试系统项目的设计提供: a.系统的结构、设计说明; b.程序设计说明; c. 程序(标识符)设计说明 1.2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很多的大学及社会上其它的培训部门都已经开设了远程教育,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异地教育。但是,远程教育软件的开发,就目前来说,还是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构建一个远程在线考试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本项目组承接该系统的开发工作 a.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福州大学软件学院 c.用户:各类大专院校学校、中小学校。 1.3定义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 远程在线考试系统是基于用Browser/Web模式下的,可以实现考试题库管理、多用户在线考试、自动阅卷功能的系统。

1.4参考资料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软件设计标准 ?《ASP与SQL-Server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计划文档》 ? 2程序系统的结构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哈工大 电机学 MATLAB 仿真 实验报告

基于MATLAB的电机学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时间:

一、实验内容 1.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通过MATLAB 画出单相变压器带感性,阻性,容性三种不同性质负载的变压器向量图 1.2感应电机的S T -曲线 通过MATLAB 画出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转矩转差率曲线 二、实验要求 2.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根据给定的仿真实例画出负载相位角30,0,302-=j 三种情况下得向量图,观察电压大小与相位的关系,了解总结负载性质不同对向量图的影响 2.2感应电机的S T -曲线 根据给定的实例,画出3.1~3.1-=s 的S T -曲线,了解感应电机临界转差率的大小和稳定工作区间的大小,给出定性分析 三、实验方法 3.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1)先画出负载电压'2U 的相量; (2)根据负载的性质和阻抗角画出二次电流(规算值)的相量 (3)在2U 上加上一个与电流方向相同的压降,其大小为二次电流规算值'2I 与二次漏电阻规算值'2R 之积;再加上一个超前电流方向?90的压降,其大小为二次电流'2I 规算值与二次漏电抗规算值'2χ之积; (4)根据上一步结果连线,得出'2E ; (5)超前'2E 方向?90画出m Φ; (6)根据励磁电阻与电抗的大小得出励磁阻抗角,并超前m Φ一个励磁阻抗角的大小得出m I 的方向; (7)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做出'2I -与m I 的和,即为1I ; (8)根据'21E E =得出1E ,并得出1E -。

(9)在1E -上加上一个与电流方向相同的压降,其大小为一次电流1I 与一次漏电阻1R 之积;再加上一个超前电流方向?90的压降,其大小为一次电流1I 与一次漏电抗1χ之积; (10) 根据上一步结果连线,得出1U ; 3.2感应电机的S T -曲线 实验采用matlab 对转矩转差率曲线进行仿真。 由转矩转差率关系公式知, 2212 2122 1)()(x c x s r c r s r U m T s s +++?Ω= 只有s 为自变量,其他参数均为已知。 编程时,先取s 在0.01-1.3正区间的S T -,进行绘图;再取相应负区间对S T -绘图;最后加入(0,0) 四、实验源程序(1分) 4.1单相变压器不同负载性质的相量图 见附录 4.2感应电机的T-S 曲线 %T-S 曲线绘制 %定义常量 R2 = 0.04; R1 = 0.06; M1 = 3; U1 = 380; W = 2*pi*1485/60; X1 = 0.27; X2 = 0.56; C = 1+X1/16.4; %画出s=0.01~1.3的T-S 曲线 s = 0.01:0.01:1.3; T=ones(1,length(s));

电机学实验三(一)(1)

肇庆学院 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电机学实验报告 13级电气2班姓名:梁智健学号:201324122202指导老师:肖奇军实验地点:后山金工楼2楼电工实验室 实验日期:2015年12月15日 实验三: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堵转和负载试验的方法。 2、用直接负载法测取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3、测定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参数。 二、预习要点 1、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指哪些特性? 2、异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有哪些参数?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工作特性和参数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项目 1、测量定子绕组的冷态电阻。 2、判定定子绕组的首末端. 四、实验方法 1、实验设备

2、屏上挂件排列顺序 D33、D32、D34-3、D31、D42、D51 3、测量定子绕组的冷态直流电阻。 将电机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电机绕组端部或铁心的温度。当所测温度与冷却介质温度之差不超过2K时,即为实际冷态。记录此时的温度和测量定子绕组的直流电阻,此阻值即为冷态直流电阻。 (1) 伏安法 测量线路图为图3-1。直流电源用主控屏上电枢电源,可先调到50V输出电压。开关S1、S2选用D51挂箱,R用D42挂箱上1800Ω可调电阻。 图3-1 三相交流绕组电阻测定 量程的选择:测量时通过的测量电流应小于额定电流的20%,约小于60毫安,因而直流电流表的量程用200mA档。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定子一相绕组的电阻约为50Ω,因而当流过的电流为60毫安时二端电压约为3伏,所以直流电压表量程用20V 档。 按图3-1接线。把R调至最大位置,合上开关S1,调节直流电源及R阻值使试验电流不超过电机额定电流的20%,以防因试验电流过大而引起绕组的温度上升,读取电流值,再接通开关S2读取电压值。读完后,先打开开关S2,再打开开关S1。 调节R使A表分别为50mA,40mA,30mA测取三次,取其平均值,测量定子三相绕组的电阻值,记录于表3-2中。

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报告 ——AVR 单片机基础实验 学 院: 电信学院 班 级: 计算机14 学 号: 2110505092 姓 名: 刘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个新型嵌入式单片机为核心的应用系统设计,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基本原理,软件开发编程方法,外围接口电路的组成和应用编程技术,以及电子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通过课程实践训练,能够独立实现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 要求基本实验部分学习单片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组成原理和软件程序设计方法;综合设计实验要求根据题目需求自行设计系统硬件组成电路,并设计实现完成相应功能的应用程序调试任务。 二、实验设备及开发环境 以AVR ATmega128单片机为核心的实验开发系统。实验开发板采用技术性能优良的AVR ATmega128单片机作为核心器件,还特别设计了USB接口模块、Ethernet网络接口模块,还有MCU对外扩插槽,可为电路扩展模块提供必要的准备。 AVR单片机实验开发系统实验测试环境: 1.软件开发平台: PC机WindowsXP操作系统; AVR Studio 4.16 集成开发软件; WinAVR 20080610 C语言编译器; 2.下载编程工具: JTAG ICE mkII在线仿真器; 3.测试目标板: ATmega128实验开发板; 4.测试程序:用C语言编写电路功能测试程序,在WinAVR(GCC)+ AVR Studio编译下通过。 三、实验设计题目及实现的功能 实验一:单片机实验系统开发环境学习 1. 熟悉实验电路的结构原理、元器件名称、作用及相应的接口连接; 2. 学会使用C编译器编辑、编译、调试简单C源程序; 3. 学会使用AVR Studio集成开发软件下载调试并得到正确结果; 4. 熟悉蜂鸣器电路的编程原理 实验程序源代码: #include // I/O端口寄存器配置文件,必须包含 #include // 延时函数调用文件 int main(void) // GCC中main文件必须为返回整形值的函数,没有 // 参数 { PORTE = 0X80; // PORTE输出高电平,使蜂鸣器不响 DDRE = 0X08; // 配置端口PE3为输出口 while(1) { PORTE &= ~(1 << PE3); //PE3置“0”,但是这种设置方法不改变PE口其余位 //的状态,平时程序中推荐这种使用方法 _delay_ms(100); // 延时100毫秒 _delay_ms(100); _delay_ms(100);

电机学matlab仿真大作业报告

. 基于MATLAB的电机学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及目的 1.1 单相变压器的效率和外特性曲线 1.1.1 实验内容 一台单相变压器,N S =2000kVA, kV kV U U N N 11/127/21=,50Hz ,变压器的参数 和损耗为008.0* ) 75(=C k o R ,0725.0*=k X ,kW P 470=,kW P C KN o 160)75(=。 (1)求此变压器带上额定负载、)(8.0cos 2滞后=?时的额定电压调整率和额定效率。 (2)分别求出当0.1,8.0,6.0,4.0,2.0cos 2=?时变压器的效率曲线,并确定最大效率和达到负载效率时的负载电流。 (3)分析不同性质的负载(),(8.0cos 0.1cos ),(8.0cos 222超前,滞后===???)对变压器输出特性的影响。 1.1.2 实验目的 (1)计算此变压器在已知负载下的额定电压调整率和额定效率 (2)了解变压器效率曲线的变化规律 (3)了解负载功率因数对效率曲线的影响 (4)了解变压器电压变化率的变化规律 (5)了解负载性质对电压变化率特性的影响 1.1.3 实验用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1)标幺值、效率区间、空载损耗、短路损耗等概念 (2)效率和效率特性的知识 (3)电压调整率的相关知识 1.2串励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1.2.1实验内容 一台16kw 、220V 的串励直流电动机,串励绕组电阻为0.12Ω,电枢总电阻为0.2Ω。电动势常数为.电机的磁化曲线近似的为直线。其中为比例常数。假设电枢电流85A 时,磁路饱和(为比较不同饱和电流对应的效果,饱和电流可以自己改变)。

电机学实验大纲-2017版

《电机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机学》课程编码:060132008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 适用专业:自动化 适用教学计划版本:2017 课程总学时:32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8 开课单位: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自动化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 2.自动化专业《电机学》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3.近年来《电机学》实验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电机学》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2.本实验项目是《电机学》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 3.本实验项目是理解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及变压器的基础; 4.本实验以《电路》、《大学物理》为先修课; 5.本实验为后续的《运动控制基础》、《直流运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及《工厂供电及节能技术》课程学习有指导意义。 三、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 1.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解直流电机、变压器、交流电机。它一方面研究电机的基本理论问题、另一方面又研究与其相联系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际中的问题。本课程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变压器的基本理论,为学习“直流运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和“工厂供电及节能技术”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电机的应用; 4.培养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5.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6.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机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 (1)预习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2)正确连接实验线路; (3)用电机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实验数据。 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特色 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课程设计 题目: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学部信息学部 学科门类电气信息 专业计算机 学号2011482370 姓名耿雪涛 指导教师朱亮 2013 年6月19日

主要内容 一、设计目的 通过模拟操作系统的实现,加深对操作系统工作原理理解,进一步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可练习合作完成系统的团队精神和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二、设计思想 实现一个模拟操作系统,使用VB、VC、CB等windows环境下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借助这些语言环境来模拟硬件的一些并行工作。模拟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方法的单用户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包括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四部分。 设计模板如下图: 注:本人主要涉及设备管理模块

三、设计要求 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分配和回收。 ⑴模拟系统中有A、B、C三种独占型设备,A设备1个,B设备2个,C设备2个。 ⑵采用死锁的预防方法来处理申请独占设备可能造成的死锁。 ⑶屏幕显示 注:屏幕显示要求包括:每个设备是否被使用,哪个进程在使用该设备,哪些进程在等待使用该设备。 设备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一、设备管理的任务 I/O设备是按照用户的请求,控制设备的各种操作,用于完成I/O 设备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包括设备的分配与回收,设备的驱动管理等),最终完成用户的I/O请求,并且I/O设备为用户提供了使用外部设备的接口,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设备管理函数的详细描述 1、检查设备是否可用(主要代码) public bool JudgeDevice(DeviceType type) { bool str = false; switch (type) { case DeviceType.a: {

电机学实验报告

湖北理工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 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特性 实验时间: 实验地点: 同组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取直流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2、掌握直流并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二、预习要点 1、如何正确选择使用仪器仪表。特别是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直流电动机起动时,为什么在电枢回路中需要串接起动变阻器? 不串接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3、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励磁回路串接的磁场变阻器应调至什么位置? 为什么? 若励磁回路断开造成失磁时,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4、直流电动机调速及改变转向的方法。 三、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序号 型 号 名 称 数 量 1 DD03 导轨、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 1台 2 DJ23 校正直流测功机 1台 3 DJ15 直流并励电动机 1台 4 D31 直流电压、毫安、电流表 2件 5 D42 三相可调电阻器 1件 6 D44 可调电阻器、电容器 1件 7 D51 波形测试及开关板 1件 四、实验原理 工作特性:电源电压一定,励磁电阻一定时,η、n 、T em =f(P 2)的关系曲线。 (一)并励电动机 (U N I fN 条件下)(并励电动机励磁绕组绝对不能断开) 1. 速率特性n=f(P 2) φ e a a C R I U n -= 转速调整率 %1000?-= ?N N n n n n

02020260 2T n P T P T T T em +=+Ω = +=π 3. 效率特性η=f(P 2) (75~95)% 实验原理图见图1-1 图1-1 直流并励电动机接线图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保持U=U N 和I f =I fN 不变,测取n 、T 2、η=f (I a )、n=f (T 2)。 2、实验步骤: (1)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1)按图1-1接线。校正直流测功机 MG 按他励发电机连接,在此作为直流电动机M 的负载,用于测量电动机的转矩和输出功率。R f1选用D44的1800Ω阻值。R f2 选用D42的900Ω串联900Ω共1800Ω阻值。R 1用D44的180Ω阻值。R 2选用D42的900Ω串联900Ω再加900Ω并联900Ω共2250Ω阻值。 2)将直流并励电动机M 的磁场调节电阻R f1调至最小值,电枢串联起动电阻R 1调至最大值,接通控制屏下边右方的电枢电源开关使其起动,其旋转方向应符合转速表正向旋转的要求。 3)M 起动正常后,将其电枢串联电阻R 1调至零,调节电枢电源的电压为220V ,调节校正直流测功机的励磁电流I f2为校正值(50mA 或100 mA ),再调节其负载电阻R 2和电动机的磁场调节电阻R f1,使电动机达到额定值:U =U N ,I =I N ,n =n N 。此时M 的励磁电流I f 即为额定励磁电流I fN 。 4)保持U =U N ,I f =I fN ,I f2为校正值不变,逐次减小电动机负载。测取电动机电枢输入电流I a ,转速n 和校正电机的负载电流I F 。 表1-1 U =U N = 220 V I f =I fN = 100 mA I f2= 81.4 mA

电机学实验报告

电机学实验报告 学院:核技术及其自动化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教师:黄洪全 姓名:许新 学号:200706050209

实验一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 一.实验目的 用本电机教学实验台的测功机转速闭环功能测绘各种异步电机的转矩~转差曲线,并加以比较。 二.预习要点 1.复习电机M-S特性曲线。 2.M-S特性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项目 1.鼠笼式异步电机的M-S曲线测绘测。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M-S曲线测绘。 >T m, (n=0) 当负载功率转矩 当S≥S m 过读取不同转速下的转矩,可描绘出不同电机的M-S曲线。

四.实验设备 1.MEL 系列电机系统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矩转速测量(MEL-13、MEL-14)。 3.电机起动箱(MEL-09)。 4.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M04。 5.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M09。 五.实验方法 1 被试电动机M04法。 G 功机,与按图线,实验步骤: (1)按下绿色“闭合”按钮开关,调节交流电源输出调节旋钮,使电压输出为220V ,起动交流电机。观察电机的旋转方向,是之符合要求。 (2)逆时针缓慢调节“转速设定”电位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后,M04电机的负载将随之增加,其转速下降,继续调节该电位器旋钮电机由空载逐渐下降到200转/分左右(注意:转速低于200转/分时,有可能造成电机转速不稳定。) (3)在空载转速至200转/分范围内,测取8-9组数据,其中在最大转矩附近多测几点,填入表5-9。

(4)当电机转速下降到200转/分时,顺时针回调“转速设定”旋钮,转速开始上升,直到升到空载转速为止,在这范围内,读出8-9组异步电机的转矩T,转速n,填入表5-10。 2.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M-S曲线测绘

030741001《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10计划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741001 课程英文名称: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32 实验:16 上机: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1.5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电子系统设计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课之一,通过课程了解并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子设计单元电路,特别是掌握基于单片机、CPLD、FPGA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方案比较,方案论证,工作原理考核,测试方案论证,测试仪器选择,数据分析,系统总结等方法进行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具有设计单元电路的能力; 3. 具有运用相关电子设计工具软件的应用能力,能使用相应软件进行实例设计; 4.具有基于硬件平台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调试的能力,能够实现某些基本功能; 5.了解电子系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方法。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包括电源设计、键盘输入、显示输出等基本电路,掌握应用单片机、CPLD、FPGA进行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基本技能: 能够应用单片机、CPLD、FPGA为核心芯片进行简单系统的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应放在提高工程应用的训练上。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应用技术类的专业课,教学内容中设计大量的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如真实的电子器件、开发板等实物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程序设计调试等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电子技术A、单片机、数字系统与VHDL。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难点章节应安课堂演示,结合开发板等进行现场调试等,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以查资料、进行实际电路设计为主,并针对学生的典型设计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分析不同设计的差别和优缺点,对设计方法要鼓励多样化。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电机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机学实验指导老师:章玮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异步电机实验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旭东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参数 2、测定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二、实验项目 1、空载试验 2、短路试验 3、负载试验 三、实验线路及操作步骤 电动机编号为D21,其额定数据:P N=100W,U N=220V,I N=0.48A,n N=1420r/min,R=40Ω,定子绕组△接法。 1、空载试验 (1)所用的仪器设备:电机导轨,功率表(DT01B),交流电流表(DT01B),交流电压表(DT01B)。 (2)测量线路图:见图4-4,电机绕组△接法。 (3)仪表量程选择:交流电压表250V,交流电流表0.5A,功率表250V、0.5A。(4)试验步骤: 安装电机时,将电机和测功机脱离,旋紧固定螺丝。 试验前先将三相交流可调电源电压调至零位,接通电源,合上起动开S1,缓缓升高电源电压使电机起动旋转,注意观察电机转向应符合测功机加载的要求(右视机组,电机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否则调整电源相序。注意:调整相序时应将电源电压调至零位并切断 电源。

接通电源,合上起动开关S1,从零开始缓缓升高电源电压,起动电机,保持电动机在额定电压时空载运行数分钟,使机械损耗达到稳定后再进行试验。 调节电源电压由1.2倍(264V~66V)额定电压开始逐渐降低,直至电机电流或功率显著增大为止,在此围读取空载电压、空载电流、空载功率,共读取7~9组数据,记录于表4-3中。注意:在额定电压附近应多测几点。 试验完毕,将三相电源电压退回零位,按下电源停止按钮,停止电机。 表4-3 2、短路试验 (1)所用的仪器设备:同空载试验 (2)测量线路图:见图4-4,电机绕组△接法。 (3)仪表量程选择:交流电压表250V,交流电流表1A,功率表250V、2A。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设计方法 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黎超群 学号: 20 指导教师:王守绪、何为 日期: 2014年5月13日

一、实验室名称: 211大楼 二、实验项目名称: 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在优化试验设计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 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可以应用在优化试验设计中以简化运算,提高工作效率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正交助手”应用软件在正交试验统计分析法中的应用 2. 熟悉Minitab、DPS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应用 3. 熟悉“均匀设计”应用软件在均匀试验设计以及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4. 加深对理论教学知识的理解 5. 更深刻理解试验设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五、实验内容: 1、用“正交设计助手”进行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 2、用“正交设计助手”处理带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问题 3、minitab进行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 4、minitab处理多元回归分析问题 5、“均匀设计”软件解决均匀设计问题的一般流程 6、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正交实验及回归分析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计算机、正交设计助手软件、Minitab软件、均匀设计软件、DPS数据处理系统

七、实验步骤: Ⅰ. 用“正交设计助手”进行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 1.点击文件→新建工程→右击未命名工程→修改工程→键入用户名→点击实验 34)→再点→新建实验→填写实验名称和描述→点击旁边选项卡选择正交表(L 9 击“因素与水平”选项卡填写实验因素和水平(图1)→软件自动完成实验安排(图2)→填写实验结果(图3)→点击分析→“直观分析”得到极差分析结果(图4)→点击“因素指标”得到各因素二元图(图5)→点击“方差分析”→选择误差列为空白列得到方差分析结果(图6)→实验Ⅰ结束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Ⅱ. 用“正交设计助手”处理带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问题 27)→填写因素、交互作点击新建实验→填写实验名称和描述→选择正交表(L 8 用和水平(图1)→软件自动安排实验(图2)→输入实验结果(图3)→点击“直观分析”得到极差分析结果(图4)→点击“交互作用”→选择发生交互作用的A、B得到交互作用表(图5)→点击“方差分析”得到方差分析结果(图6)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姓名:陈宇翔 系:软件工程系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2007 学号:070481024 指导教师:王李进 职称:讲师 2009年12月16日

实验项目列表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系年级:2007 姓名:陈宇翔 学号:070481024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时间:2009-10-28 实验室田实验室312、313计算机号024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1:ACME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件体系结构描述的概念 2)掌握应用ACMESTUDIO工具描述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方法 由老师提供软件体系结构图形样板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样板的指导下修改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四、实验环境 计算机及ACMESTUDIO。 五、实验内容 利用ACME语言定义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修改ACME代码,并进行风格测试。 六、实验操作步骤 一、导入Zip文档 建立的一个Acme Project,并且命名为AcmeLab2。如下图:

接着导入ZIP文档,导入完ZIP文档后显示的如下图: 二、修改风格 在AcmeLab2项目中,打开families下的TieredFam.acme.如下图: 修改组件外观 1. 在组件类型中,双击DataNodeT; 在其右边的编辑器中,将产生预览;选择Modify 按钮,将打开外观编辑器对话框。 2. 首先改变图形:找到Basic shape section,在Stock image dropdown menu中选 择Repository类型. 3. 在Color/Line Properties section修改填充颜色为深蓝色。 4. 在颜色对话框中选择深蓝色,并单击 [OK]. 5. 修改图形的边框颜色为绿色 7. 单击Label tab,在Font Settings section, 设置字体颜色为白色,单击[OK] 产生的图形如下图:

电机学实验1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机学指导老师:史涔溦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直流电动机实验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进行电机实验安全教育和明确实验的基本要求 2、认识在直流电机实验中所用的电机、仪表、变阻器等组件 3、学习直流电动机的接线、起动、改变电机转向以及调速的方法 4、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取直流并励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5、掌握直流并励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6、并励电动机的能耗制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并励直流电动机起动实验 2、改变并励直流电动机转向实验 : 3、测取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4、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三、主要仪器设备 1、直流电源(220V,3A,可调) 2、并励直流电动机 3、负载:测功机。与被测电动机同轴相连。 4、调节电阻。电枢调节电阻选取0-90欧,磁场调节电阻选取0—3000欧。 5、直流电压电流表。电压表为直流250V,电枢回路电流表量程,励磁回路电流表量程200mA。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实验 接线图: `

实验时,首先将电枢回路电阻调节到最大,因为起动初n=0,而端电压为额定值,如果电枢回路电阻过小那么会因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机。其次应该Rf调节到最小,因为当电枢电流和电动势一定时,磁通量和转速是成反比的,如果磁场太弱,那么会造成很大的转速,从而造成危险。调节电源电压,缓缓启动电机,观察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负载的加载方向。最后逐步减小R1,实现分级起动,直到完全切除R1. 注意每次起动前,将测功机加载旋钮置0。实验完成后,将电压和测功机加载旋钮置0。 (2)改变并励直流电动机转向实验 改变转向,即改变导体的受力方向,则改变电枢电流或者磁场的方向都可以实现。因此对调励磁绕组或者电枢绕组的极性即可。重新起动,观察转向。 (3)测量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1、完全起动电机并获取稳定转速,使得R1=0 2、将电动机调节到额定状态,调节电源电压测功机加载旋钮及磁场调节电阻R f ,至额定状态:U=U N , I=I N ,n=n N ,记下此时的I f ,即I fN 。 . 3、保持U=U N ,I f =I fN 不变,调测功机加载旋钮,逐渐减小电动机负载至最小,测I、n、T 2 。 (4)并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特性1、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1) 按操作1起动后,切除电枢调节电阻R 1(R 1 =0)

电机学实验预习讲义

实验一直流他励发电机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并根据所测得的运行特性评定该电机的有关性能。 2.通过实验观察并励发电机的自励过程和自励条件。 二.预习要点 1.什么是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对于不同的特性曲线,在实验中哪些物理量应保持不变,而哪些物理量应测取。 2.做空载试验时,励磁电流为什么必须单方向调节? 3.并励发电机的自励条件有哪些?当发电机不能自励时应如何处理? 三.实验项目 1.他励发电机 (1)空载特性:保持n=n N,使I=0,测取Uo=f(I f)。 (2)外特性:保持n=n N,使I f =I fN,测取U=f(I)。 (3)调节特性:保持n=n N,使U=U N,测取I f =f(I)。 2.并励发电机 (1)观察自励过程 四.实验设备 1.直流电动机电枢电源(NMEL-18/1) 2.直流电动机励磁电源(NMEL-18/2) 3.同步发电机励磁电源/直流发电机励磁电源(NMEL-18/3) 4.可调电阻箱(NMEL-03/4) 5.电机导轨及测功机、转速转矩测量(NMEL-13) 6.开关板(NMEL-05) 7.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 8.直流发电机M01 9.直流并励电动机M03 五.实验说明及操作步骤

1.他励发电机。 按图1-3接线 S 1:双刀双掷开关(NMEL-05) R 1:发电机负载电阻(NMEL-03/4中R 1)。 V 、A :分别为直流电压表(量程为300V 档),直流安倍表(量程为2A 档)。 (1)空载特性 a .打开发电机负载开关 S 1,将 NMEL-18/3中纽子开关拨向直流发电机励磁,直流发电机励磁 电流调至最小,接通直流发电机励磁电源,注意选择各仪表的量程。 b .调节直流电动机电枢电源至最小,直流电动机励磁电流最大,接通直流电动机励磁电源,接通直流电动机电枢电源,使电机旋转。 b .从数字转速表上观察电机旋转方向,若电机反转,可先停机,将直流电动机电枢或励磁两端接线对调,重新起动,则电机转向应符合正向旋转的要求。 d .调节电动机电枢电源至220V ,再调节电动机励磁电流,使电动机(发电机)转速达到1600r/min (额定值),并在以后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此额定转速不变。 e .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使发电机空载电压达U O =1.2U N (240V )为止。 f .在保持电机额定转速(1600r/min )条件下,从U O =1.2U N 开始,单方向调节直流发电机励磁电流,使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次减小,直至I f =o 。 I f =o 时对应的电压就是剩磁电压。 每次测取发电机的空载电压U O 和励磁电流I f ,只取7-8组数据,填入表1-2中,其中U O =U N 和I f =0两点必测,并在U O =U N 附近测点应较密。 U O (V ) I f (mA ) (2)外特性 图1-3 直流他励发电机接线图直流发电机 G V A 直流电动机 M 直流电动机励磁电源 mA 直流 发电 机励 磁电源 mA 直流电动机电枢电源 V R 1 S 1 E E E U I I f F 1 F 2 A 1 A 2 F 1F 2 A 1 A 2

电子系统设计论文

《电子系统设计》论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前言

本次电子系统设计实验是利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可编程逻辑器件技术等完成一个或多个小型电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任务。主要是对单片机进行编程操作,编程的主要目的是使集成电路上集成的数码管显示对应的数字以及对按键的识别操作,最终通过编程的方式通过按键的选择控制数码管上显示数字的变化。小板编程可以熟悉并且进一步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过程及流程图的设计。 本实验的主控芯片的选择是8279和12887芯片。由于需要编程者可以对该芯片进行即时编程,实际实验的时候用到的是单片机仿真器,该仿真器内部存在有单片机及其最小系统电路,因此该仿真器可以完全替代单片机并接入集成电路板中,通过仿真器可以实现电脑与集成电路板的连接,以便于编程者随时修改程序并且可以随时观察到实现的实验现象。 一、通用键盘与显示器接口芯片8279 1、8279芯片的特点 8279芯片是一种通用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电路芯片,它能完成监视键盘输入和显示控制两种功能。8279对键盘部分提供一种扫描工作方式,能对64个按键键盘阵列不断扫描,自动消抖,自动识别出闭合的键并得到键号,能对双键或N键同时按下进行处理。 显示部分为LED或其他显示器提供了按扫描方式工作的显示接口,可显示多达16位的字符或数字。另外,8279还具有以下功能及其特点: (1)、进行键盘扫描及文字显示; (2)、键盘扫描模式(Scanned Keyboard Mode); (3)、传感器扫描模式(Scanned Sensor Mode); (4)、激发输入模式(Strobe Input Entry Mode); (5)、8乘8键盘FIFO(先进先出); (6)、具有接点消除抖动,2键锁定及N键依此读出模式; (7)、双排8位数或双排16位数的显示器; (8)、右边进入或左边进入。16位显示示波器。 2、实验设计: (1)、设计程序使8279的数码管显示数字“”: 8279的数据口地址为7000H,将寄存器R0先存入数01H,讲R0的数据送入7000H,然后显示,并用时延保持,再使R0加1,再送入7000H,然后时延,同样方法重复8次即可存入8个数并显示在数码管上。 (2)、8279的16位按键显示: 使8279的一个数码管显示,按一次8279上的按键,比如“1”键,则在数码管上显示数字“1”,对应按键显示对应的数字或字母。过程为初始化以后,要读键盘,如果有按键,判断按的是哪个键,然后对应显示按键内容。按键要注意消抖。 显示器键码:0—22H 1—0AFH 2—31H 3—25H 4—0ACH 5—64H 6—60H 7—2FH 8—20H 9—2CH A—28H B—0E0H C—72H D—81H E—30H F—0E8H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proj2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团队成员:

目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实验要求:建立线程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Task 2.1实现文件系统调用 (3) 1.1.1题目要求 (3) 1.1.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3) 1.1.3关键点与难点 (4) 1.1.4实现代码 (4) 1.2 Task 2.2 完成对多道程序的支持 (5) 1.2.1题目要求 (5) 1.2.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5) 1.2.3关键点与难点 (6) 1.2.4实现代码 (7) 1.3 Task 2.3 实现系统调用 (7) 1.3.1题目要求 (7) 1.3.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8) 1.3.3关键点与难点 (9) 1.3.4实现代码 (9) 1.4 Task 2.4 实现彩票调度 (10) 1.4.1题目要求 (10) 1.4.2题目分析与实现方案 (10) 1.4.3关键点与难点 (11) 1.4.4实现代码 (11) 二、测试结果............................................................................................ 2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