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场臭气的测定和控制

猪场臭气的测定和控制

猪场臭气的测定和控制
猪场臭气的测定和控制

猪场臭气的测定和控制

当前,美国人日益关注如何控制畜禽生产中的臭气问题以便改善饲养场周围的环境条件。养猪场产生为臭气已经受到了其邻居乃至社会公众的强烈抵制。这个问题在依阿华州尤其令人关注,因为这个州是美国最大的养猪生产州。

据认为,词养场中通常的臭气水平并不会危害动物和工作人员(假定通风良好的话)。同样,这样的臭气对于饲养场周围环境中的人,畜也没有什么生理上的危害,然而,有许多报告表明,在管理措施不良时,处于舍饲外境中的动物以及工作人员会发生疾病乃至死亡。

在臭气控制方面,新的产品和新的生产技术在不断涌现。对于农业生产,尤其对于畜牧生产来说,要确定如何才能获利,以及什么时间、由何处着手才最有可能获利,是一项真正的挑战。确买,新产品和新技术最终要在农场/饲养场中证实其效力,结果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由农场/饲养场人员和产品/技术的开发台共同分享。减少或防止臭气的技术,以及减少人、畜接触臭气的技术,比在臭气产生之后对其的控制技术更为成功。

臭气的产生和鉴别

Deibel(1996)证明,畜禽粪便中产生的臭气是厌氧细菌发酵的产物。他指出,贮存禽粪中的臭气物质有挥发性脂肪酸,如丁酸等。Miner和Hazen(1969)指出、已辨明,猪粪中散发出的气体内存在着浓度很低但气味显著的胺类臭气物质。

自那以来,学者们已在畜粪中鉴别出了160多种特异性臭气物质,这些物质都产生生化反应的中间产物或终端产物(0,Neil和PhiIlips,19卯),这些物质中包括了多种挥发性有机酸、醇类物质、醛类物质、不流动气体(fixed geses)、碳酞类物质、酯类物质、胺类物质、硫化物、硫醇以及含氮杂环类物质。

粪便臭气是许多单一臭气物质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很难根据一种或数种主要成分来准确地描述臭气的质和量。然而,据若干学者报告,若干主要的粪便臭气物质的存在及其依度,即可表明臭气总的质和量(Burnett和Dondeo,1969;Hashimoto,1992;Barth等,1974)。

畜舍内及周围的悬浮粒子与畜舍臭气的关系密切。Day等(1965)发现,猪舍的臭气与舍内的尘埃有关。Eby和Willson(1969)报告,去除空气中的尘埃可大幅度地减少禽舍中的臭气,但氨的气味则依然存在。Hammond等(1979)认为,猪舍中的臭气在很大程度上与舍内空气中的悬浮粒子有关,他们的结论是,肥育舍及粪池中的臭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悬浮粒子携带的。

臭气仅由尘埃或悬浮粒子携带传播,是不大可能的。但是,臭气分子,如胺和许多含氮杂环化合物通常带正电荷,而尘埃颗粒则通常带负电荷,故两者之间有着极强的亲和力,所以两者很可能是共同扩散的。

另一个与生产有关的臭气问题:就是天气同臭气扩散及控制之间的关系问题。Nordsted和Taiganides(1971)研究了以气象学方法有效减轻畜粪管理中的臭气,尤其是在地表撒布时的臭气。在日常施粪的工作中,考虑到风速和风向,很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做法。既要考虑白天的风速和风向,也要考虑夜晚的风速和风向。空气在夜晚逐渐降温,于是就会刮向下坡,与白天时的风向相反,从而发生风向反转,导致臭气不能扩散而聚集在居民区内。

臭气的测量

在这方面,畜禽饲养业和立法部门都没有多少作为,因为目前缺乏实用的臭气检测技术,无比是定性检测还是定量检测技术都缺乏。臭气的检测和测量通常依靠湿法化学、气相色谱法和嗅闻法。Sweeten(1995)评述了臭气测量方法。他在文章中列举了目前所用对特定臭气的仪器测量法和感官感知法。

在臭气测量中,湿法化学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程度都很低。畜牧生产中臭气物质的浓度常常很低,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浓集。现还已开发出了分离技术以便鉴别畜粪中常见的臭气物质。早些时候,Merkel等(1969)以及Miner和Hazen(1969)鉴别了依阿华州猪

舍中的臭气物质。Travis和Elliott(1977)发现,吲哚和甲基吲哚(粪臭素)与特征

性猪舍臭气并无关系,而看来与其它一些不易鉴别的物质有关。Hutchisn和Viets(1969)以及EIliott等(1971)发现了与肉牛肥育栏臭气有关的特异性臭气物质。Barth和Polkowski(1974)鉴别了奶牛粪中的臭气物质。

气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可靠的畜粪臭气物质鉴别法。在臭气物质浓度过低时可采取浓集技术。有若干种检测技术可提高此法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热传导、火焰离子化、电子俘获、火焰光度传导和电解传导等(Elliott等,1978)。然而,许多臭气物质的反应性使得

人们很难对其进行处理。

虽然气相色谱法在鉴别臭气物质方面极为有用。但其却不能反映臭气的气味特征。

从这一点来说,气相包谱法常要配会以嗅觉评价法才行。Burnett(1969)和White等(1971)成功地配合以嗅觉评价怯来进行畜粪臭气的鉴别。所有的臭气检测和测量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同时具有快速、简便、低成本和可重复等诸

多优点(Elliott,1978)。

Sweeten(1995)报告,最近已使用了电子嗅觉仪来为臭气定量,这些所谓的“电

子鼻”可检测具有特种表面特性的挥发性物质,在猪舍内空气中对一种这类电子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其“嗅闻”氨气的能力很强。但其功能受到试验时相对湿度和其它气体的干扰。

感官法则利用人鼻来测知有无臭气以及臭气的质和量。人鼻感知某些臭气物质时的灵敏度可1000倍于其它分析方法(Elliott等,1978)。然而,如果臭气物质缺少特异性时,其能力就有限了。此外,人鼻还非常具有“个性”,因为它对臭气的每一个反应都是特定的人及其经验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Moulton

,1965)。另外,人鼻的能力还受到别的一些因素的影响:适应性、疲劳、奥气物质的浓度、温度、该人有无疾病,化学反应、年龄、性别、有无吸烟的习惯、气味刺激性的强弱以及不确定性(Barth,1973)。

可用鼻直接测定臭气的强度,但稀释技术可提高测试的精度。有两种常用的稀释法,一种方法利用一种叫做scetometer的仪器,另一种方法则利用一种比较复杂的称为olfactometer的仪器。

Hueg等(1960)介绍了scentometer。这一仪器可在现场将臭气稀释到测定的阈值。很容易就可得到四种稀释率(1,7,31和127)。这一仪器受人鼻局限性的影响。

德国开发了一种更为精确的仪器用于测定臭气的强度(Mannbeck,1974),该仪器

为便携式,可用于现场测定,可将无臭空气和有臭空气相混,混和率范围为0.33至1000。

Mcfarland等(1982)报告了一种便携式olfactometer。采用这一仪器,测定者可将欲测臭气同该仪器提供的不同水平的1-丁醇进行比较。该仪器提供的l-丁醇浓度

为0~80ppm。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业和生物系统木工程系发明了一种olfactometer用于依阿华州的臭气测定。Huang等(1996)详细介绍了这一仪器。

还有一种有用的工具补充人鼻的不足,那就是小块织品(fabric swatch)。(Miner和Licht,1981)。将棉质的小块织品悬挂在臭气现场内,然后将其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这样既可测定臭气的质,又可测定其量。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正应用这一技术来帮助评价出售作臭气控制的产品。

了解了粪便臭气的成分以及其中各成分的浓度。还不能从质和量方面对闻到的良气作出解释,HillBarth(1976a〕证明了,仅仅两种不同的臭气成分以不同的浓度比例相混,就可得出5种不同的混合结果。相加、相减、独立、协同和平均。在混合臭气中,每一种臭气物质都会和其它臭气物质发生反应从而使最终臭气的强度

高于每种臭气简单相加的结果。

臭气源

畜禽生产中的臭气通常来自粪便管理不当,臭源也许是饲养场本身,或是施用粪肥的田地和树林。饲养场中部还有两种非粪便臭源,那就是饲料(尤其是浪费掉的,发酵的和变质的饲料)和死亡的动物。在对一些下脚料进行加工时,如果这些下脚料(如马铃薯青贮)贮存不当或贮存过久而其中的蛋白质发生了分解,则上会发出又归川的气味。

任何表面若覆盖着粪便。都是一个主要的臭源。这样的表面愈大,发出臭气的能力也愈强。肉牛肥育栏,无论地面有无铺垫材料,都是大面积的臭气发生地,再加上动物身体覆盖着粪便,就更加大大地增加了臭气散发面。这些地方臭气产生的多少还与粪便的水分含量和粪便堆积的厚度有关。粪便堆积得愈厚就会因厌氧发酵的缘故而使臭气产生量电愈大,尤其在场地排水不畅时就更是如此。

贮粪池面积常有数英亩之大,这是又一个臭气源。然而,经验表明,贮粪池若设计合理并且管理良好从而使得其中既发生厌氧发酵也发生需氧发酵时,那么它的臭气产生量常低于肥育牛场本身的臭气产生量。

猪舍周围的空气中还含有由猪舍通风系统排出的臭气和悬浮的尘埃粒子。猪舍中散发的臭气主要来自含蛋白质废弃物(包括诸粪、尿、皮肤、毛、饲料和垫料)的厌氧分解。所以,这些臭气是由大量挥发性有机物组成的。

猪舍中散发出的主要气体是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和甲烷,空气悬浮粒子则包括有机尘埃、气体和内毒素,这些都产生自饲料、猪体、猪粪和建筑材料,这些臭气、气体和空气悬浮粒子在舍内的浓度大大高于其在舍外的浓度。

在许多州都在猪舍下风处的多处测定了臭气的浓度,其中包括了感官测定臭气浓度(将臭气稀释至阈值)。

猪舍和粪便处理设施邻近处的臭气浓度常常比较高,但这一般都是可以得到纠正的,并且浓度会随着下风处的距离增大而降低。不过这里常有一些尚不完全明了的机制(包括天气条件和臭气物质成分的变化等)起了一定的作用。

施用粪肥的田地对于臭气的产生有较大的作用,但臭气产生的时间一般比较短,这与粪便的特点以及天气特点有关。田地中粪便的施用率应以能满足作物良好生长为限,而不应以施粪肥作为粪便处理的手段。各种实用性书刊已对高效而正确的田地粪肥施用法作了介绍(Elliott和Swanson,1976;Barth等,1976)。

利用田间施肥和养分再生利用作为粪便管理的手段、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开发研究的基础之上,这样的话,这些手段才会具有活力。

臭气的控制

可通过防止粪便臭气的产生或在其产生后防止其散发而达到控制粪便臭气的目的,显然,防止臭气产生是更加符合要求的。

粪臭是厌氧菌发酵的结果。所以,要减少粪便臭气的产生,就需创造不利于厌氧菌

活动的条件。降低粪便含水量;降低温度、改变pH值、减少时间因素、施用杀菌剂,排

除厌氧环境等措施,都很有效。

以需氧环境代替常见的厌氧环境,可有效地控制臭气,使肥育场地面排水通畅从而

使地面保持干燥并使氧气得以穿入地表,都是很有效的做法。粪池和其它贮粪设施中采用各种型号的曝气设备从而使其中条件得到了改善。好氧技术设施的运行费和保养费都很高,这是其限制因素。在敏感的形势下,这类高能耗的措施常常是臭气控制中不得已的做法。所以,只要有可能,就应设置良好的排水设施并利用自然加氧法,这才是最为经济实用的臭气控制法(Elliott等,1974;Elliott和Travis.1975)。

改变pH值以减慢细菌活动,可限制几种主要臭气物质的产生。高pH值会限制挥发酸和硫化氢的散发,低pH值会减缓氨和胺的释放。通过控制pH值来减少一种和数种臭气物质的释放,会促进其它臭气物质的释放,因而这种做法有点自我否定。控制pH值的方法

成本太高,并且可能会使粪便不适于被利用。

氧化剂,如高锰酸钾,已破接受用于若干粪便处理,贮存方法中作为控制臭气的方法。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化的化学制剂和生物化学制剂,其中有些对于用过

的词养来说现场使用效果很好,但要在实验室条件下确证其效力,结果却常捉摸不定。

Warburton等(1981)测试了22家公司出品的猪粪除臭制品。结论是,除臭制品的总体性能是令人失望的。掩臭剂,氧化剂,生菌剂和酶制剂都不能有效控制臭气。

还有人试验了用天然材料来控制臭气。Koellker等(1978)介绍了斜发沸石(一种

天然沸石)用于去除鸡舍臭气和减少鸡舍氨气的情况。Meye(1980)采用了人工浮渣来减少贮存的液态诸粪中臭气的散发。将青菜,玉米芯、稻壳或是玉米杆和废弃的油在一起进行处理后覆盖于粪池中粪的表面,减少了臭气的散发,并且这材料还很耐用。土壤也可有效去除空气中的臭气(Cumerman和Carlson,1969)。有些学者试验了以除尘法作为减少臭气散发的手段,Wil1s0n(1971)采用了档板式或喷水人空气过滤器来去除机械通风

蛋鸡舍内排出空气中的尘埃过滤作用减轻了空气中臭气的强度和特性。Licht和Miner (1979)开发了一种层积式湿法错流涤气机,使畜舍内空气中大于3微米的粒子减少了90%。空气中的臭气被大大地减少了,氨浓度也降低了21%。然而,对多数人来说,氨气并不象其它一些臭气(如胺和硫化物)那么令入厌恶。

欧洲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有人在研究用生物滤气机来去除空气中的臭气,美国依阿华

州立大学猪营养和管理研究中心目前正在试验在依阿华州的条件下用生物滤气机来对空

气除臭气。

空气质量

畜禽粪便臭气的散发是无毒的,所以仅须根据人们的抱怨程度来对其进行处理,而

不受联邦空气净化法(Feded Clean Air Act)的管制。然而,有些州以及有些地方,在

将限制臭气散发的条款加入到当地的法规和法令之中,在这方面的方法是:确定可接受的臭气强度水平、臭气持续时间和频度以及畜禽饲养场的大小、设

计和位置(Miller、1981)。

一种臭气令人厌恶的程度受到四种因素的影响:频度(fregecy)、强度(intensity)、持续时间(duration)以及臭气本身的特殊性(offensiveness),(这

四种因素的英文缩写力FIDO),饲养场的臭气会使人咳嗽、呼吸浅表、头痛、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食欲减退、失眠、眼睛以及鼻部和喉部受刺激、烦恼,沉郁(Miner1981)。

实用除臭技术

畜禽饲养的任何阶段和任何时间可进行臭气控制。为饲养场选址,就是除臭方案的早期决策之一。

饲养场本身设计和管理得当,就可大减少臭气的产生和散发,所用实用的粪便管理方案或粪便残渣施用于农田。所以,选择好并管理好粪肥施用点是控制臭气散发的重要途径。

选址

畜舍或禽舍以及粪他的座落处应尽可能远离邻近的居民区、学校、机关或是雇员生活区。要作风向分析以便确定邻居至少可接触到多大强度的臭气。

如有可能,应将所有附近居民接触臭气的时间(无论臭气出自你处或是所有邻近臭源〕限制在每年160~170小时以内。还要考虑昼夜的风向,夜间气流方向改变,造成空气下沉,从而使夜间的臭气问题甚于白天。

饲养场的管理

1.牲畜密集饲养或是养在肥育场中,如果采用水泥地面,则较少产生污泥、臭气和苍蝇等问题,水泥地面的排水和干燥都很容易,地面只要有2%的坡度就行。在水泥地面上清粪也挪用很方便、快捷。

2.细菌活动产生臭气,需要有水分的存在、所以若可使粪便干燥就可减少臭气的产生,阳光和通风有助于干燥肥育场的地面。天然通风是很好的,但在有些情况下已采用了机械通风来促使粪便干燥。圈内的垫料有助于空气进入粪便,故有助于粪便干燥从而减少臭气的产生。

3.粪便管理良好则可使畜体保持清洁,潮湿的粪便覆盖在温暖的畜体上。粪中的细菌活动会得到促进,加速了臭气的产生并已增加了臭气散发的面积。若能使粪便和牲畜分离,如采用条板地面或进行粪便冲洗,则可使畜体保持清洁。

4.粪便贮存区应设有围以防牲畜进入该区。

5.一些粪便处理法,比如创造好气环境,控制pH值,控制温度、干燥等等,都可有效控制臭气,但这些方法的运行费用都很高昂。

6.粪便中产生臭气需要一定的湿度,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粪便在肥育场或是在贮粪池中停留时间愈长,就愈会发生厌气发酵:产生的臭气也就愈多。经常彻底清粪有助于使畜体保持清洁,也有助于保持粪便中的养分。。

7.有序管理地表的水流,可保证肥育场排水正常,并且可管理好由肥育场中排出的固体和液体。这样不但可控制臭气,还可防止地表水污染。

8.俗话说,眼不见为净。可将粪便管理设施设置有路人不见的地方。

9.在设计粪贮存的、处理设施时要将充分和良好的除臭融入设计标准中。

10.要安排好粪便处理的时间,因为由粪便贮存设施中清除粪便散发出大量臭气。

11.处理死畜要有周密的计划,以防产生臭气和孳生苍蝇从而影响人员健康,要及时清除肥育场中的粪便(在24小时以内)。死畜要及时送往炼制厂、适当深埋、焚饶或是在饲养场内制成堆肥。

田地

1.日常天气预报,可为田问粪肥施用提供有用的信息。冷天施肥优天热天;有风的天气胜于无风天气要在风向不朝向居民区时的向田间施用粪肥。

2.粪肥的施用要开始于清晨,上午,空气开始升温,并且开始上升。从而将臭气也带着上升,晚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下沉,臭气也就停在地表附近。

3.要避免在临近周末或临假日时进行,因为那时公路上会有很多旅游者,人们还会访问非居住区。

4.要避免在公路和居民区、学校、机关或其它有人工作的区域附近施肥。

5.土壤会有效吸收畜粪中的臭气物质,同时又可保留粪中宝贵的含氮物质。

施肥后必须尽快对土地进行犁或粑,有些粪水施放机可在施肥时直接将粪水注入土中,这些方法都可减少臭气的产生同时又保存住粪中的养分。

[本文章来源于猪病120网https://www.doczj.com/doc/eb5329788.html,]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应视其为猪场的首要工作。 对一头猪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另一头猪。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一.减少和消灭传染源 1.猪场禁止从外地购买猪肉以及相关的猪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熏肉等); 2.不得从不明健康状况的猪场购买种猪,商品猪; 3.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死猪应焚烧或深埋; 4.弱毒苗不得随意丢弃,必须要用火烧或灭活处理; 5.应鼓励3KM之内的养猪场实行与本场相同的免疫程序; 6.保育室应建在上风口,化粪池及死猪处理坑应放在远离猪舍的下风口;7.饲料走道与运粪道要分开;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人员 1)所有的外出人员必须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猪场; 2)参加养猪会议,访问屠宰场,集贸市场的人员必须隔离3天; 3)凡是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彻底淋浴,彻底更衣后方可进入; 4)尽量减少参观人员; 5)进入各个生产区必须有脚浴盆;

6)访问时应该先看保育室,再看产房,配种,最后看育肥室; 7)各个区之间不能随意走动; 8)猪场内的所有走道,淋浴房每周消毒一次(3%火碱); 2.车辆 1)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2)饲料车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就应进行清洗消毒; 3.工具 1)所有内部使用的工具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入; 2)给猪打针的针头必须每猪一个针头; 3)各个区的工具应单独使用,不能窜用; 4)猪舍内采用全进全出的制度,每栋必须经充分冲洗,彻底消毒干燥后方可进猪; 4.其它动物及昆虫 1)猪场内不得养狗,猫及其它的宠物; 2)猪场内不得养任何其它的家畜家禽; 3)猪场内应定时除蚊,蝇老鼠; 5.饲料 1)选择合适的饲料厂,其原料不能含有严重的污染源; 2)谨慎使用动物制品(如:肉骨粉,) 3)所购饲料必须先放仓库中干燥消毒一周后方可使用; 三.降低动物的易感性 1.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

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案--

山东XX集团种猪场废水处理 方 案 设 计 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二00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目录 1、概述 (1) 2、废水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 (1) 3、设计原则 (2) 4、设计依据 (2) 5、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3) 6、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及说明 (4) 7、工艺技术特点 (6) 8、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8) 9、各处理单元去除率表 (16) 10、工程造价估算 (16) 11、运行成本及效益分析 (18) 1 概述 山东XX集团是国内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部位于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山东青岛。旗下海阳种猪场每天排放废水近80吨。 为了解决废水污染问题,构建环境友好型种猪繁育基地,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污染治理工作,

特委托我单位对该场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方案设计。为了高质量完成好这项工作,我司多次考察了广东、、、安徽等地十余处猪场污水治理工程的成功实例,结合我司在湖南正虹种猪场等地进行高浓度废水处理成功经验,遵循运行可靠、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的原则,共同制订了本方案。 2、废水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 根据同类工程调查和业主提供的资料,废水主要来源于猪尿、地面冲洗废水,含有粪便、尿、饲料等。通过查阅文献及我公司对相关同类废水的多项工程经验,废水水质基本如下(干法清理粪渣情况下): CODcr:15000~25000 mg/L BOD5 :4000~7000 mg/L NH3-N:1000~1500 mg/L SS:5000~7000 mg/L 粪大肠菌体>2.4×108个 废水排放量: 80 m3/d 根据项目所在地受纳水体功能及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废水经治理后要求出水水质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要求,废水中污染物及其浓度和排放要求如表2.1。 表2.1: 废水进水水质及出水要求单位:(mg/L)PH除外 名称废水污染物浓度 CODcr BOD5 NH3-N 总磷SS 蛔虫卵大肠菌群数(个/L) 废水水质15000~25000 4000~7000 1000~1500 5000~7000 >2.4×108 排放标准400 150 80 8 200 2 10000 3、设计原则 (1)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实用、可靠、先进的处理工艺技术,并确保废水处理系统投产后运行稳定,易于操作、管理和维护。 (2)在确保废水处理后达以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计参数,使工程投资省、占地少、运行管理费用少,经济合理。 (3)采用安全可靠的处理工艺。最大程度减少污水处理站对周围产生空气及噪声污染,减少外排污泥量。 4、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4)《给水排水标准规范实施手册》; (5)业主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5、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种猪场外排废水的主要特征是: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色度深,并含有大量的细菌,因含有大量动物的屎尿而使NH3-N浓度很高。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以固态、溶解态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使废水表现出很高的BOD5 、CODcr 、SS和色度等,污染物可生物降解性好,此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物质。废水中的固体残渣主要为有机物质,如不进行有效固液分离,就会给后续处理带来困难,增加处理负荷,影响处理效果。因此在工艺上必须强化预处理。采用物理方法作为强化预处理工艺,对废水进行固液分离是降低有机

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案--

XX集团种猪场废水处理 方 案 设 计 XX环保科技 二00六年七月二十五日 目录 1、概述 (1) 2、废水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 (1) 3、设计原则 (2) 4、设计依据 (2) 5、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3) 6、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及说明 (4) 7、工艺技术特点 (6) 8、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8) 9、各处理单元去除率表 (16) 10、工程造价估算 (16) 11、运行成本及效益分析 (18) 1 概述 XX集团是国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部位于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旗下海阳种猪场每天排放废水近80吨。 为了解决废水污染问题,构建环境友好型种猪繁育基地,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污染治理工作,

特委托我单位对该场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方案设计。为了高质量完成好这项工作,我司多次考察了、、、等地十余处猪场污水治理工程的成功实例,结合我司在正虹种猪场等地进行高浓度废水处理成功经验,遵循运行可靠、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的原则,共同制订了本方案。 2、废水水质水量及处理要求 根据同类工程调查和业主提供的资料,废水主要来源于猪尿、地面冲洗废水,含有粪便、尿、饲料等。通过查阅文献及我公司对相关同类废水的多项工程经验,废水水质基本如下(干法清理粪渣情况下): CODcr:15000~25000 mg/L BOD5 :4000~7000 mg/L NH3-N:1000~1500 mg/L SS:5000~7000 mg/L 粪大肠菌体>2.4×108个 废水排放量: 80 m3/d 根据项目所在地受纳水体功能及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废水经治理后要求出水水质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要求,废水中污染物及其浓度和排放要求如表2.1。 表2.1: 废水进水水质及出水要求单位:(mg/L)PH除外 名称废水污染物浓度 CODcr BOD5 NH3-N 总磷SS 蛔虫卵大肠菌群数(个/L) 废水水质15000~25000 4000~7000 1000~1500 5000~7000 >2.4×108 排放标准400 150 80 8 200 2 10000 3、设计原则 (1)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实用、可靠、先进的处理工艺技术,并确保废水处理系统投产后运行稳定,易于操作、管理和维护。 (2)在确保废水处理后达以排放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计参数,使工程投资省、占地少、运行管理费用少,经济合理。 (3)采用安全可靠的处理工艺。最大程度减少污水处理站对周围产生空气及噪声污染,减少外排污泥量。 4、设计依据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3)《室外排水设计规》(GBJ14-87); (4)《给水排水标准规实施手册》; (5)业主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5、废水处理工艺选择 种猪场外排废水的主要特征是: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色度深,并含有大量的细菌,因含有大量动物的屎尿而使NH3-N浓度很高。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以固态、溶解态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使废水表现出很高的BOD5 、CODcr 、SS和色度等,污染物可生物降解性好,此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物质。废水中的固体残渣主要为有机物质,如不进行有效固液分离,就会给后续处理带来困难,增加处理负荷,影响处理效果。因此在工艺上必须强化预处理。采用物理方法作为强化预处理工艺,对废水进行固液分离是降低有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猪场环境控制新技术 1. 猪的内环境控制技术 1、利用抗菌素 抗菌素可刺激有益微生物群体的优先繁殖,特别是能合成动物必需的某些营养物质的微生物如酵母、大肠杆菌的繁殖;同时仰制有害生物,减少和寄主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并降低消化系统类疾病(如痢疾)的发生龙活虎率。抗菌素改善内不幸的作用还在于,可刺激肠壁使之变薄,使肠壁血液供应更加充分,此外,抗菌素还可在缺乏脂溶性维生素或某些矿物质不足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情况下,起到改善和控制的作用。抗菌素主要采用在饲料中作为促进生长的添加剂的方式喂给猪,而且主要应用对象是小猪。 2、利用酶制剂 利用酶制剂控制内环境 酶制剂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饲料中未能利用的养分的吸收率,提高难以消化的饲料原料的价值。同时使粪便中的臭气物质氨气和硫化氢分别减少50%和49%,从而减轻对外环境的污染,改善畜舍卫生环境。 酶制剂对仔猪内环境的作用 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对内源性酶进行调整,减少以其为介质的有害细菌的繁殖,抑制腹泻发生,同时提高了仔猪的饲料利用率。实践表明,使用含酶类开食料,可使仔猪提高增重8%~12%。 酶制剂对生长猪内环境的作用 以玉米小麦-豆饼粉作基础的日粮,采食加酶日粮的仔猪较对照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高。在育肥猪饲料中添加0.4%的纤维素酶,体重36~120公斤阶段较对照提高增重7.6公斤。 3、特殊矿物质对猪内环境的控制效果 天然沸石控制猪内环境的效果天然沸石实现猪内环境控制的机理在于: 3.1 天然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矿物,其所含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可交换离子的状态和可溶性盐基形式在在.因此,它通过猪的胃肠时, - 1 -

某养猪场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

某养猪场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概述 贵公司是以养猪为主的企业,每年养猪1000头,该养殖场废水主要包括尿、部分粪便和养殖舍的冲洗废水,该类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氨氮含量高、臭味大。排入河后,不仅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也是学多疾病传播的媒介。× 市××××净化设备(××××××××净化设备,系分公司)应贵公司的邀请,根据该厂提供的相关资料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废水处理设计施工经验,编制本次《养殖废水处理设计方案》,供贵厂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审定。根据贵单位污水排放情况,以及环境保护部门对贵单位污水排放标准,决定采用先进、成熟稳定、经济、占地面积小、使该厂污水早日达标排放的工艺,促进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1.2设计围 本次污水处理方案编制围: 1、污水处理站围的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公用工程、电气及自 动化控制,设备选型等; 2、从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场到最终的达标排放; 3、本污水处理场的工艺流程图、配电系统图的设计; 4、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的估算; 5、污水处理设备的供应、系统配电设施及设备的安装、土建设 施施工、系统调试;

6、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的详细操作说明书。 第二章设计依据及设计原则 2.1设计依据 1、贵公司所提供的数据及排放要求;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190-93; 4、《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6、《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法》;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877国环字第002号文; 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验收规》; 9、《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1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决定》,国环发[1996]31号; 11、省人民政府[1996]142号《省人民政府关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 决定》; 12、国家环保局、国家经贸委《关于禁止向西部地区转移污染的 紧急通知》; 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GB3095-1996); 14、《室外排水设计规》(GBJ14-87)(1997年版);

某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案

养猪场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初稿) 目录

养猪废水治理工程设计方案 一、概述 (2) 二、设计依据 (2) 2.1、污水水质、水量 (2) 2.2、执行污水排放标准 (3) 2.3、设计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3) 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4) 3.1、设计范围 (4) 3.2、设计原则 (5) 3.3、处理工艺的选择 (6) 四、系统主要设备和构筑物设计与选型 (7) 五、各处理单元构筑物污染物去除分担率 (13) 六、构筑物规格一览表 (13) 七、工程总造价 (14) 7.1、直接费用 (14) 7.2、设备投资概算 (14) 7.3、间接费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动力设备功率一览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运行费用 (15) 十、其他分项设计 (16) 10.1.总图设计和高程设计 (16) 10.1.1总图设计 (16) 10.1.2高程设计 (16) 10.2、电气设计 (17) 10.2.1电气设计原则 (17) 10.2.2电源、敷线方式及保安措施 (17) 10.3 环境保护 (18) 十一、安装调试、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20) 11.1、安装调试 (20) 11.2、质量保证 (20) 11.3、售后服务 (21)

一、概述 由业主提供80m3/D的规模专业养猪场。 猪场污水主要包括猪尿、部分猪粪和猪舍冲洗水,属高浓度有机污水,而且悬浮物和氨氮含量大。这种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后,使水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升高,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使水质变坏。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将通过水体或通过水生动植物进行扩散传播,危害人畜健康。为了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者有机结合,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对其污水进行有效的治理。 按照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我公司受该场委托进行污水处理工程的方案设计。根据场方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结合本公司多年处理养殖业污水的经验,现提出如下设计方案,供养猪场领导及上级环保主管部门审定。 二、设计依据 2.1、污水水质、水量 该养殖场采用干清粪方式,由人工清扫猪舍收集粪便,再用人力车运到集粪场堆放出售。污水主要来自猪尿和猪舍冲洗水,其中含有部分粪便。污水水质情况见表2.1。 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污水能力80t/d,每天24小时运行。

养猪场环境影响评价(全面版)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学生实践作业 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作业四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2015年 12 月 21 日

目录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0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0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0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0 (二)环境影响分析 (3) 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2.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 (3) 二、项目环境影响的防治对策 (5) (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5) 1.施工废气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5)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3.施工废水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6) 4.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7) 5.水土流失评价与防治措施 (8) (二)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8)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8)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9)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9) 4.固体废物评价与防治措施 (9) 三、项目的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一)简述项目选址是否合理 (10) (二)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 (10) (三)对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因子,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可选择的因子 (10) (四)本项目污染治理应关注的因素 (10) (五)给出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公式,并指出主要参数的来源及意义 (10) (六)养猪场选址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 (11)

(七)本项目在项目概况及分析中应交代清楚的内容 (11) (八)给出营运期环境管理基本要求 (12) (九)除水环境影响、环境空气影响外,还应关注的方面 (12) (十)猪场粪便处理是否存在问题 (12) 附录:作业四 (13)

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1.施工期主要的污染 (1)废气 1)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场地平整、物料运输等施工作业时,会排放各 、SO2、烟尘。 类燃油废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NO X 2)土石方装卸、水泥作业、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TSP。 (2)废水 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工程的灰浆,建(构)筑物冲洗、打磨等作业产生的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施工期,若施工人员平均按50人/d,每人每天用水30L计,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为d。 (3)噪声 本项目不设计打桩,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装载机、推土机、水泥车、运输车等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5~90dB(A)。 (4)固废 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是工程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约d。 (5)水体流失 项目场址区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量的农田防护林及灌草丛,养猪场采取半封闭式养殖因此,项目基础工程开挖等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运营期主要的污染 (1)噪声 表1 拟建项目主要噪声源强表

头T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案设计

1000 头养猪场废水处 理 40t/d ) 编制单位:江西彦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7年8月1日 概述 自然概况(略) 养猪场现养殖存栏仔猪规模为1000 头;采用水冲洗粪便方式清洗猪舍;由于养猪场猪舍设施简陋,粪便排放沟渠完全开放,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粪便恶臭气味,养猪场粪便臭气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养猪场粪便废水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二、废水水量、水质及出水标准

1、废水的水量和水质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第3. 1. 1 畜禽养殖业废水不得排入敏感水域和有特殊功能的水域。排放去向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3. 1. 2标准适用规模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的水污染物排放规定。 春、秋 注:废水最高允许排放量的单位中,百头、千只均指存栏数。季废水最高允许排放量按冬、夏两季的平均值计算。 污水的总排放量为夏季35t/d ;冬季25t/d ;春秋季30t/d ; 2、1000头养猪废水排放量确定 依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计算及现场 考察实际情况,确定1000头养猪废水排放量为40t/d。 3、污水的水质情况: 根据同类工程调查和业主提供的资料,废水主要来源于猪粪尿、地面冲洗废水,含有粪便、尿、饲料等。通过查阅文献及我公司对相关同类废水的多项工程经验,废水水质基本如下(水冲猪粪便法清理粪渣情况下):CODc: 8000~ 10000 mg/L BOD : 3000~ 5000 mg/L NH-N: 1000~ 1500 mg/L SS 5000~7000 mg/L_ 粪大肠菌体>2.4 X 108个 废水排放量:20 m 3/d 根据项目所在地受纳水体功能及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废水经治理后要 求出水水质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要求,废水中污染物及其浓度和排放要求 CODCr 8000mg/L左右 BOD3250mg/L 左右

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是猪场取得好的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应视其为猪场的首要工作。 对一头猪的健康影响最大的是另一头猪。 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方面: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一.减少和消灭传染源 1.猪场禁止从外地购买猪肉以及相关的猪肉制品(如:火腿,香肠,熏肉等); 2.不得从不明健康状况的猪场购买种猪,商品猪; 3.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死猪应焚烧或深埋; 4.弱毒苗不得随意丢弃,必须要用火烧或灭活处理; 5.应鼓励3KM之内的养猪场实行与本场相同的免疫程序; 6.保育室应建在上风口,化粪池及死猪处理坑应放在远离猪舍的下风口; 7.饲料走道与运粪道要分开; 二.切断传播途径 1.人员 1)所有的外出人员必须隔离2天后才能进入猪场; 2)参加养猪会议,访问屠宰场,集贸市场的人员必须隔离3天; 3)凡是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彻底淋浴,彻底更衣后方可进入; 4)尽量减少参观人员; 5)进入各个生产区必须有脚浴盆; 6)访问时应该先看保育室,再看产房,配种,最后看育肥室; 7)各个区之间不能随意走动; 8)猪场内的所有走道,淋浴房每周消毒一次(3%火碱); 2.车辆 1)外地的车辆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2)饲料车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就应进行清洗消毒; 3.工具 1)所有内部使用的工具必须经熏蒸消毒后方可带入;

2)给猪打针的针头必须每猪一个针头; 3)各个区的工具应单独使用,不能窜用; 4)猪舍内采用全进全出的制度,每栋必须经充分冲洗,彻底消毒干燥后方可进猪; 4.其它动物及昆虫 1)猪场内不得养狗,猫及其它的宠物; 2)猪场内不得养任何其它的家畜家禽; 3)猪场内应定时除蚊,蝇老鼠; 5.饲料 1)选择合适的饲料厂,其原料不能含有严重的污染源; 2)谨慎使用动物制品(如:肉骨粉,) 3)所购饲料必须先放仓库中干燥消毒一周后方可使用; 三.降低动物的易感性 1.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免疫检测(口蹄疫,猪瘟,伪狂犬); 2.有病猪不能进行免疫接种,必须等动物康复后再进行; 3.使用足够的免疫剂量,(细菌苗使用时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 4.根据猪的营养需求喂给合适的饲料和饮水; 5.提供适宜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空气质量); 6.病猪应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并使用充足的药物剂量; 7.当环境突然变化时应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急药; 8.严格执行PIC的隔离适应程序; 9.能局部给药的不必使用全群给药,药物剂量不能随意改变; 10.一栋猪舍内不能饲养年龄相差很大的猪; 11.善待猪只;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养猪废水处理方案50208

养猪废水 日处理300m3污水处理工程 设 计 方 案 技 术 标 书 单位名称: 二О一六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第一章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7) 第一节设计依据 (7) 第二节设计原则 (8) 第三节设计范围 (8) 第三章污水水量、水质及排放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水量及水质 (9) 第二节排放标准 (9) 第四章工艺流程确定 (19) 第一节污水特征分析 (19) 第二节处理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工艺流程说明 (32) 第五章主要构筑物简介及设备选型..................................................9.第六章建筑与结构设计.. (45) 第一节地基处理 (46) 第二节结构选型及措施 (46) 第七章给排水设计 (47) 第一节、给水设计 (47) 第二节、排水设计 (47) 第八章采暖、通风、消防及照明设计 (48) 第一节、采暖设计 (48) 第二节、通风设计 (48)

第三节、消防设计 (48) 第四节、站区照明 (48) 第九章电气与自动化设计 (49) 第一节、设计依据 (49) 第二节、设计范围 (49) 第三节、供配电系统 (49) 第四节、供电负荷的计算 (49) 第五节、防雷和接地 (51) 第六节、控制 (51) 第十章总平面与厂区布置 (51) 第一节、污水站内布置 (51) 第二节、平面布置 (52) 第三节、绿化 (52) 第十一章工程投资估算 (52) 第一节土建工程投资 (52) 第二节设备及器材投资估算 (54) 第三节间接费用投资估算 (58) 第三节工程总投资 (58) 第十二章运行费用分析 (59) 第一节计费标准 1、物耗计费标准 (59) 第二节运行费用1、电费 (59) 第十三章工程工期 (60)

(环境管理)猪场环境控制重要问题讨论

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 核心提示:冬季密闭猪舍的环境控制技术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冬季采用密闭猪舍养猪的专业户越来越多,这对提高舍内温度、减少饲料消耗、增加养猪效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有些专业户忽视了其他环境因素的调节与控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影响了养猪效益的提高。 1、通风 不论猪舍大小或养猪数量多少,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通风良好是必不可少的。在高密度饲养的猪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通风不好,随时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释放出来,并充溢于整个猪舍,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生产中应在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通风半小时左右。也可在猪舍墙上设排气扇,以便随时快速排出舍内污浊的空气。冬季要密切注意通风系统,不可引起贼风或把舍内温度降的太低,引起猪关节炎、感冒、肺炎等疾病。 2、光照 充足而又合理的光照能保证猪的健康生长,这对种猪十分重要。因为充足的光照有利于骨骼的发育,特别对哺乳母猪的奶瘫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3、饮水 水对养猪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水参与机体的整个代谢过程,它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除具有其他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冬季饮水约为猪采食风干料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要供给猪充足清洁的饮水,可在猪舍内设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也可在饲喂后在食槽中加温水。但不能用过稀的饲料代替饮水。因为饲喂过稀的饲料会冲淡消化液影响消化、减弱咀嚼功能、减少采食量,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4、温度 猪最适宜的温度是8~20℃,温度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长发育。要保持猪舍有一个适宜的温度,在冬季应注意作好保暖工作。猪舍的门窗,在夜间或风雪天要挂草帘遮盖,条件允许时,可用塑料薄膜盖严猪舍,有利于提高舍温,增加光照,还可在猪舍的北墙外用玉米秸等搭成风障墙,垛草垛挡风御寒;也可在天棚顶上加稻壳、锯末等作防寒层;地面挖半米深的坑,铺垫软草让小猪钻到里面去保暖。 5、湿度 潮湿空气的导热性为干燥空气的10倍,如果舍内湿度过高,就会使猪体散发的热量增加,使猪更加寒冷,并引发湿疹等疾病。为防猪舍潮湿,圈舍应勤换干土和垫草,训练猪定点排粪尿,确保猪卧的地方清洁干燥。生产中可采用室内放生石灰块等办法降低舍内湿度。 6、应激 冬季气候寒冷,猪对应激的反应十分敏感。如遇应激,就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消耗增加。因此,要保持猪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着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猪舍,堵塞猪舍内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放药饵以消灭老鼠,防止猫、犬、鼠等进入

养猪场生物安全的综合措施

誅卫生防疫 生物安全是指能以某些方式减少新病原体进入猪场的各种措施,以及能避免这些病原体在猪场中持久存在的所有措施。我国许多养猪生产者常常对生物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是因为不能充分理解猪群疾病发生的原理、传播的途径和疾病防制的原则。规模化猪场必须实施非常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传入并最大限度降低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从而能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最终得以体现在经济效益的增加上。即便猪场已经有了多种流行性传染病,也需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以稳定猪群的健康和防止新的疾病传入。 1传染病在养猪场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在养猪场内的传播是与病猪直接接触,通过病猪的精液、粪便、尿、唾液或脱落的皮屑间接传播,通过运输工具运猪车、拉下水车、饲料车及粪便车的机械性散播,通过机器设备、物品、衣物靴子等散播,通过场内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兽医选种人员等直接或间接传播,通过鸟类、鼠类、苍蝇、犬猫及野猪等野生动物的活动进行传播,通过空气、饲料和饮水进行传播。 2生物安全措施 控制传染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疾病的有效手段,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控制主要从环境、人员、采购、污物、隔离措施、卫生措施几个方面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猪场四周应有良好排水沟,以保持猪舍地下水位低,地面干燥;猪场应远离村庄和其他养猪场,猪场周围须有围墙,防止其他兽类进入场内,猪场生活区外的入口处,安置消毒池,每天或间隔1天换消毒液,供进出场人员车辆消毒;每次出售猪后,对外来车辆人员行走过的地方,必须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每栋猪舍门口,特别是产房,保育猪舍门口同样必须安置消毒槽,每天或间隔1天换消毒液,进入者需将鞋底消毒。对猪舍内的设备,特别是与猪直接接触的用具例如料槽及水槽,必须每天清洗。堆积粪便处,每2个月撒石灰粉1次。 传染病传入猪场的危险途径是造访者。众所周知,人员可成为猪传染病的机械性携带者。因此要严格控制来访者,原则是越少越好,杜绝无关人员入场,更不允许来访者在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生产区。应该要求来访者穿上猪场提供的胶靴、衣服并戴上口罩。入口处应设置消毒设备,如脚浴,以供随时应用。另外,氯、碘和碱可有效地杀灭各种病原。 全进全出措施能够较好的隔绝传染病的传播,专业户猪场饲养的母猪很难做到全进全出,但仔猪、保育猪必须采用全进全出;尽量避免从外面引种,母猪尽量自己培育少量公猪,引种必须经过严格检疫,月内注射好各种疫苗,并确定没有疾病才可进入生产区。猪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垫料废物,猪的粪便、尿液必须实行无害化处理。另外,猪舍每天要做好通风清扫等卫生工作,用具等每天做好清洗工作。新猪购入时,应先进行隔离检疫,度过隔离期后,再放进猪舍,并将此措施设为规章制度。 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蔓延,消毒是养猪防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猪的嗅觉和味觉都较发达,仔猪的皮肤又娇嫩,猪场选择的消毒剂要求无毒、无刺激性、无异味、无腐蚀性,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又要对引起猪烈性传染病的病毒有效。消毒剂种类非常多,质量不同,使用后的效果差别较大,养猪业目前没有检测消毒效果的设备,很难评定消毒的实际效果。尽量选择普遍使用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以保证消毒的实际效果。 乳猪刚出生时没有免疫力和抗病力,所以仔猪早期非常容易从隐性感染的母猪身上感染疾病。早期感染的许多疾病可以影响和左右仔猪的一生,当母源抗体逐渐消失,给仔猪注射的疫苗未产生抗体的时候,仔猪最容易得病,所以临产前母猪体表和产房的消毒最重要。 3结语 猪病是养猪生产中无可争议的重要限制因素。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比疾病治疗重要的多。猪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共同具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实施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免疫程序可显著改善猪场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病率。但若要达到最佳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最大限度降低病原量,以期最终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则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综合生物安全措施。 养猪场生物安全的综合措施 朱元举(黑龙江省克山县种猪场161600) 觼訐託訝 养殖技术顾问2012.6

200吨每天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案

××××××××××商品猪场 日处理200m3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有限公司 二О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第一章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5) 第一节设计依据 (5) 第二节设计原则 (5) 第三节设计范围 (5) 第三章污水水量、水质及排放标准 (6) 第一节水量及水质 (6) 第二节排放标准 (6) 第四章工艺流程确定 (7) 第一节污水特征分析 (7) 第二节处理工艺流程 (8) 第三节工艺流程说明 (8) 第五章主要构筑物简介及设备选型 (14) 第一节主要构筑物简介 (14) 第二节、主要设备选型 (14) 第六章建筑与结构设计 (19) 第一节地基处理 (19) 第二节结构选型及措施 (19) 第七章给排水设计 (20) 第一节、给水设计 (20) 第二节、排水设计 (20) 第八章采暖、通风、消防及照明设计 (21) 第一节、采暖设计 (21) 第二节、通风设计 (21) 第三节、消防设计 (21) 第四节、站区照明 (21) 第九章电气与自动化设计 (22) 第一节、设计依据 (22) 第二节、设计范围 (22) 第三节、供配电系统 (22) 第四节、供电负荷的计算 (23) 第五节、防雷和接地 (23) 第六节、控制 (24) 第十章总平面与厂区布置 (24) 第一节、污水站内布置 (24) 第二节、平面布置 (24) 第三节、绿化 (24) 第十一章工程投资估算 (25) 第一节土建工程投资 (25) 第二节设备及器材投资估算 (25) 第三节间接费用投资估算 (27) 第三节工程总投资 (27)

第十二章运行费用分析 (28) 第一节计费标准 (28) 第二节运行费用 (28) 第十三章工程工期 (28) 附件: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b5329788.html,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作者:齐向东 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07期 摘要: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极大,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危害,严重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产量和质量的同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猪场环境的控制,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途径主要有控制粪污的排泄和实施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猪场;危害;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控制;粪污 中图分类号:S828. 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133-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尤其生猪养殖业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调整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养猪的环境,降低养殖场对环境的危害。 1 养猪场对环境的危害 在生豬养殖过程中,如果对粪污的处理方法不当,会导致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粪污,以及未被消化的有机物和矿物质排放到环境中去,从而对大气、水体以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养殖的粪污主要来源于粪尿、未被消化的饲料、废弃的垫草垫料、生产和生活的污水等。 1.1 对大气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不及时清理,会发酵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有害气体伴随着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放到空气中,然后进行扩散和传播,当排出量超出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年出栏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排放氨气约为148 kg,硫化氢约为13.5kg,可污染的范围为半径5 km,而尘埃和病原微生物甚至可随风传播到30 km以外。 1.2 对水体的污染 猪场的粪污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营养物质,这些未经处理的粪污排放到水体中后,会使水体固体悬浮物、化学耗氧量以及生化需氧量升高。当排入量过高,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时,

300吨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案

300吨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2) 第一章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3) 第一节 ................................................ 设计依据3第二节 ................................................ 设计原则3第三节设计范围 (3) 第三章污水水量、水质及排放标准 (3) 第一节水量及水质 (3) 第二节排放标准 (3) 第四章工艺流程确定 (3) 第一节 ......................................... 污水特征分析3第二节 ......................................... 处理工艺流程4第三节工艺流程说明 .. (4) 第五章主要构筑物简介及设备选型 (8) 第一节主要构筑物简介 (8) 第二节、主要设备选型 (8) 第六章建筑与结构设计 (11) 第一节地基处理 (11) 第二节结构选型及措施 (11) 第七章给排水设计 (11) 第一节、给水设计 (11) 第二节、排水设计 (11) 第八章采暖、通风、消防及照明设计 (12) 第一节、采暖设计 (12) 第二节、通风设计 (12) 第三节、消防设计 (12)

第四节、站区照明 (12) 第九章电气与自动化设计 (12) 第一节、设计依据 (12) 第二节、设计范围 (12) 第三节、供配电系统 (12) 第四节、供电负荷的计算 (12) 第五节、防雷和接地 (13) 第六节、控制 (13) 第十章总平面与厂区布置 (13) 第一节、污水站内布置 (13) 第二节、平面布置 (13) 第三节、绿化 (13) 第十一章工程投资估算 (14) 第一节土建工程投资 (14) 第二节设备及器材投资估算 (14) 第三节间接费用投资估算 (15) 第三节........................ 工程总投资16第十二章运行费用分析 (16) 第一节计费标准 (16) 第二节运行费用 (16) 第十三章工程工期 (16) 附件: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

养猪场污水处理方案..

养猪场粪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无锡市蓬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污水量和水质(预测) ( 1 )废弃物排放总量 ( 2 )污水排放量和水质 二、设计依据 三、设计选用工艺方案 四、投资费用估算报价 五、经济效益分析 六、环境效益分析

养猪场粪污水处理工艺方案 无锡市蓬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工程概况: 为增加市场的肉食供应,综合发展畜牧经济,现有一养猪场一期建成后种猪数目为600头。现已建养猪室54个,今后预计每个猪室可养300头,总占地面积120亩。主体工程已建成,目前正在积极筹备投入生产。 养猪场设计生猪饲养规模为16200头,以300头生猪为一个单元,共54个单元。每天排放的粪便污水见以下测算。 污水量和水质(预测)

( 1 )废弃物排放总量: 猪粪便:16200头×3kg =48600kg=48t 猪粪冲洗水:16200头×16kg=259200kg =259t 合计排污量: =307t ( 2 )污水排放量和水质: 高浓度污水: 48t/d COD浓度: 17500mg/L BOD浓度: 9700mg/L SS浓度: 14900mg/L 冲洗污水: 259t/d COD浓度: 1300mg/L BOD浓度: 650mg/L SS浓度: 650mg/L pH值: 6.5 二、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三、设计选用工艺方案:

我们参考国内比较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认为要做好本项目的污水处理工程,必须体现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效益性和环境上的生态性,同时要考虑较低的运行成本,避免建成后因为运行费用过高而导致养殖成本提高,降低养猪场的整体效益。 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处理养猪场污染物的几点措施。 1、采用干清粪法 即采用人工清粪,猪舍内的猪粪利用人工清运到封闭粪场,猪尿及少量冲舍粪水流入污水处理系统,进入初沉池,沉去细小的悬浮物,粪渣与猪舍内人工清运的粪渣直接运到粪场。这种方法虽然增加了人工费,但每天用水量可大大减少,一般可比“水冲粪法”减少三分之二;排出污水的COD值只有前法的75%左右,BOD值只有前法的40-50%,SS 只有前法的50-70%,污水更容易处理;污水池的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日常维持费用低。 对一个万头肉猪的猪场来说,干清粪法比水冲粪法平均每天可减少排污水量100吨左右,年减少污水36500吨。 2、采用先进的工艺流程: 根据养猪场污水水质特性及排水状况,在污水处理工艺前端设置固液分离段,以利粪便与污水初步分离,减少污水处理量。分离后的粪便和人工清除的粪便作堆积发酵处理后,加工成为有机肥出售。 分离后的污水自流进入沉沙池、调节池,污水经沉淀、酸化及均衡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讲课教案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规模化猪场猪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畜牧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1 防疫上绝对保证本场人畜安全,避免外界干扰和污染,同时不会污染和影响周围环境。 2 场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就地取材且来源充足;生产的产品营销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 3 场内各功能区的划分和布局合理,各生产性建筑物安置恰当,便于各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运作方便。 4 各单体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能够适合设备安装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便于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的运作。如:“全进全出”的实施,防疫制度的执行等。 5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相配合,能为家畜创造比较适宜的小气候环境,为保证家畜健康和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提供有利条件。 6 土建工程和管道、线路的设计与施工,都应一次完成。道路、排水、绿化等工程也应随之完成,不留尾巴。 7 全场的总体设计和畜舍的单体设计都应体现节约的原则。 8 从总体规划到每一步具体设计,都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指导,使场建成后能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大农业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发挥积极作用。 一、猪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一)体温调节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成年猪的皮下脂肪层厚且无活动汗腺,皮肤薄、被毛少,对高温适应能力差不耐热。初生仔猪皮薄毛稀,没有皮下脂肪层,且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热调节机能不完善,因而对低温极敏感,初生仔猪的等热区达32-34℃。 (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体热调节机能具有不同特点。从出生到成年,适宜环境温度范围差异较大(成年猪20℃左右,1日龄仔猪30℃左右)。表现为“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的特点。 总体要求:根据猪生长发育阶段及其热调节的不同生理特征,猪场规划和猪舍建筑应适当分区,以利于采取不同饲养管理措施、防疫和满足各种猪不同的热代谢要求。 猪舍要求:保温隔热性能强,坚固耐久;地面结构平整坚实、保温,排水良好,方便清扫和消毒;光照明亮,采光系数在1:10-12;仔猪备有单独的保温箱;育肥舍可采用大群通圈式饲养。 (三)行为学特点及其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对气味的辨别力高;喜清洁,在清洁的猪栏中,有固定排泄地。猪是群居动物,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体等级结构;猪的异常行为,往往与饲养环境恶劣、高密度饲养等有关。 总体要求:猪场规划和猪舍设计,要满足猪的群居习性要求。有条件时可考虑设运动场,无运动场时猪舍要有足够面积供猪活动。(四)其他生物学特性对猪舍设计的要求: 猪的心血管器官的解剖结构差,心脏负担较重。高度培育的猪蛋白质合成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应激源的适应力低。对环境变化敏感。 总体要求:规划设计养猪场时,采用的生产工艺要适合猪的生物学特性。猪场规划要体现农牧结合,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规模上要适合于当地技术条件和市场要求,不要一味追求大规模形式;猪舍设计要符合猪的群居习性和适应能力。 二、猪舍设计的标准和环境参数 (一)温度和湿度: 猪因品种、性别、年龄、生产力水平、生理阶段和个体间的差异,对所要求的环境不尽相同。进行猪舍设计时可参考表1。 表1 猪舍小气候参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