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

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1、普通心理学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

5、医学心理学

6、工程心理学

7、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介绍几种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哲学背景:唯理论和经验论

2、科学背景:实验生理学

二、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流派

1、构造主义

2、机能主义

3、行为主义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学派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2、行为主义的研究

3、心理分析的研究

4、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4、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派别

5、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B、理解:脑的进化遵循着以下的方向、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C、掌握:大脑的结构和机能、脑功能的各种学说以及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脑的进化、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能分区、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脑的进化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和发展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网状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链状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节状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管状神经系统)

二、脑的进化遵循着以下的方向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第二节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二、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四、神经回路

反射弧

第三节神经系统

一、周围神经系统

二、中枢神经系统

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1、大脑的结构

2、大脑皮层的分区和机能

3、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体说

三、机能系统学说

四、模块说

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一、内分泌腺的种类及机能

1、甲状腺

2、副甲状腺

3、肾上腺

4、脑垂体

5、性腺

二、神经——体液调节

思考题:

1、脑的进化的一般趋势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3、大脑皮层的分区和功能

4、机能系统学说

5、神经——体液调节

第三章感觉(4学时)(一)教学要求

A、了解:感觉的种类及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的生理机制。

B、理解:各种感觉的基本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理论。

C、掌握:感觉的概念及意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视觉和听觉现象。(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感觉的概念及意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视觉和听觉现象。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感觉的定义和意义

二、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韦伯定律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对数定律,乘方定律

第二节视觉

一、视觉的适宜刺激:可见光

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眼球和视网膜的构造,视觉的传导通路和中枢机制

三、视觉的基本现象

1、明度

2、颜色视觉:色觉理论

3、视觉中的空间因素:视觉对比,马赫带现象,视敏度

4、视觉中的时间因素:明适应和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

第三节听觉

一、听觉的适宜刺激

二、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听觉的基本现象

1、音调

2、音响

3、声音的掩蔽

第四节其他感觉

一、皮肤感觉

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二、嗅觉和味觉

三、内部感觉

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思考题:

1、感觉的含义及意义

2、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关系

3、评述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4、视觉基本现象

5、色觉理论

6、感觉的种类

第四章知觉(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知觉的一般概念。

B、理解: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种类。

C、掌握:知觉的定义、种类、特性,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知觉概念,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知觉特性,知觉种类。

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

一、知觉的定义

1、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二、知觉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三、知觉的种类

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分;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分

第二节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1、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知识经验在知觉理解性中的作用;言语提示对知觉理解性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的种类;影响知觉恒常性的条件;知觉恒常性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下列因素提供了深度与距离的线索:

1、肌肉线索(生理线索):调节,辐合

2、单眼线索

3、双眼线索——两眼视差

四、方位定向

第四节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依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记时工具

2、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兴趣和情绪

二、运动知觉

似动现象: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第五节错觉

一、错觉的定义与意义

二、错觉的种类

三、错觉理论

眼动理论,神经抑制作用理论,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教学要求:

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理解知觉现象。

教学重点:知觉概念,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知觉特性,知觉种类。

思考题:

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3、图形组织的原则

4、深度知觉的线索

5、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6、似动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6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意识的一般问题,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B、理解: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C、掌握:注意的基本概念;不随意主义、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意识、注意的基本概念;意识的基本状态;注意的分类。第一节意识概述

一、什么是意识

二、什么是无意识

三、意识的能动性及局限性

四、意识状态与生物节律

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

脑电波;睡眠的阶段、功能

二、梦

对梦的不同解释

三、催眠

催眠现象及对它的不同解释

四、白日梦与幻想

第三节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功能

选择和保持功能

3、注意的外部表现

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的变化

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把注意分为以下三种:

1、不随意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特点,人本身的状态

2、随意注意

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目的与任务,兴趣,组织活动,过去经验,人格

3、随意后注意

三种注意之间的关系

三、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分配

4、注意转移

第四节注意的生理机制及注意理论

一、注意的生理机制

1、定向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2、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二、注意的认知理论

1、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

2、分配性注意的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双加工理论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了解意识的不同状态,正确理解注意的特点和功能,三种注意类型的性质和影响因素,衡量注意品质的主要指标。

教学重点:意识与无意识的概念,意识的不同状态,注意的特点和功能,注意的种

类,注意的品质

思考题:

1、意识与无意识

2、睡眠的阶段

3、注意的特点和功能

4、注意的种类及影响因素

5、注意的品质

6、注意的理论

第六章记忆(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记忆的一般概念;记忆的神经胜利机制。

B、理解:记忆的基本概念;记忆的作用几种不同的记忆系统。

C、掌握:记忆及记忆包括哪些主要过程;为什么短视记忆中的信息会发生遗忘;影响长时记忆遗忘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记忆的概念、记忆的作用、几种不同的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与感知不同。

3、记忆是保存个体经验的形式之一。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与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

2、记忆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3、记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三、记忆的种类

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四、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定位说和整合论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反响回路,突触结构

三、记忆的生化机制

核糖核酸,激素

第三节感觉记忆

一、感觉记忆的编码

二、感觉记忆的保持

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第四节短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编码

1、编码方式:听觉和视觉编码

2、影响编码的因素:觉醒状态,组块,加工深度

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

1、复述

2、短时记忆的遗忘:干扰或消退

三、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第五节长时记忆

一、长时记忆的编码

1、编码方式:按语义类别编码,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主观组织

2、影响编码的因素: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

二、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1、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存储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2、信息存储的条件和方法:组织有效的复习,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三、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1、影响再认的因素

2、回忆的策略和条件

四、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1、遗忘及其种类

2、遗忘的进程

艾宾浩斯的研究,影响遗忘的因素

3、遗忘的原因

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

第六节内隐记忆

一、什么是内隐记忆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和外显记忆相比,内隐记忆不受加工深度、间隔时间、记忆负荷量和干扰因素的影响。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记忆现象及其规律,有助于知识经验的巩固和信息的有效利用。

教学重点:记忆的性质和作用,记忆的基本过程和规律,记忆的生理机制,三种记忆系统的特点,影响遗忘的因素,遗忘产生的原因

思考题:

1、记忆及其作用

2、记忆的基本过程

3、记忆的生理机制

4、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5、影响遗忘的因素

6、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第七章思维(6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思维的一般概念,思维和表象、想象的关系,表象与思维的脑机制。

B、理解:概念的形成、推理及问题解决,创造性。

C、掌握:思维、概念的含义问题解决中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有关概念结构的理论及其主要观点,问题解决过程中可采用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第一节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1、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2、思维的基本特征:概括性和间接性

二、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种类

思维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二节表象与想象

一、表象

1、什么是表象

2、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3、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

1、什么是想象

2、想象的功能: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和调节机体活动的作用

3、想象的综合过程

综合形式有: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4、想象的种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可分

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第三节表象和思维的脑机制

一、表象的脑机制

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

三、推理的脑机制

第四节概念与推理

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

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概念和词的关系

3、概念的种类

二、概念结构的理论

1、层次网络模型

2、特征表理论

3、原型模型

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1、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2、概念形成的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聚焦;继时性聚焦

四、推理

推理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第五节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二、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三、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因素

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

五、创造性

1、创造性的定义

2、创造性的心理成分:辐合思维、发散思维、远距离联想能力

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教学要求:

使学生正确理解思维的过程和规律,了解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及如何培养创造性。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的含义,概念结构理论,问题解决中的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及如何培养创造性。

思考题:

1、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2、表象的含义及作用

3、想象的含义及功能

4、概念结构的理论

5、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6、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7、如何培养创造性

第八章语言(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语言的一般概念、语言的生理机制。

B、理解:语言的结构、种类,语言的产生。

C、掌握:研究语言的意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什么是语言,语言是在脑的哪个部位产生的,人们是如何理解和产生语言的。

第一节语言概述

一、语言的概念和特征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具有以下特征: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二、语言的结构

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由低到高可分为音位、语素、词、句子等层次。

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理论。

三、语言的种类

语言活动分为两类: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外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对话语言和独白语言)和书面语言。

四、研究语言的意义

研究语言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

一、语言的发音机制

二、语言的中枢机制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

第三节语言的理解

一、语音知觉

二、词汇的理解

三、句子的理解

四、话语的理解

第四节语言的表达

一、语言表达(也叫语言产生)包括说话和书写两种形式。

二、语言产生的阶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理解语言的含义及特征,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的中枢机制,以及语言理解和表达的规律。

教学重点:语言的概念和特征,语言的结构,语言的种类,语言的中枢机制,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语言产生的阶段。

思考题:

1、语言的含义及其特征

2、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大脑皮层的语言区

4、语言的种类

5、语言的结构

6、影响语言理解的因素

7、语言产生的性质及阶段

第九章动机(6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动机的含义及功能,动机和需要,动机与工作效率,动机和价值观、意

志的关系。

B、理解:几种重要的动机理论,意志行动及其在动机中的地位。

C、掌握:动机的一般概念,几种重要的动机理论。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动机的含义及功能,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冬季与工作效率的关系,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社会性动机的意义。

第一节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

1、含义: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

二、动机与需要

1、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需要的结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4、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当需要推动人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1、动机与行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2、动机与工作效率: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第二节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理论

二、驱力理论

三、唤醒理论

四、诱因理论

五、认知理论

1、期待价值理论

2、动机的归因理论

3、自我功效论

4、成就目标理论

第三节动机的种类

一、可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动机的种类。

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原始的动机与习得的动机;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外在的动机与内在的动机。

二、生理性动机

饥饿、渴、性、睡眠。

三、社会性动机

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第四节意志行动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般把意志行动分成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

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冲突的种类: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

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1、什么是挫折

2、挫折情境的形成

3、挫折反应

4、增强挫折承受力

四、意志的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

教学要求: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理解动机的实质。

教学重点:动机的概念,动机形成的条件,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理论。

思考题:

1、动机的性质与功能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4、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6、意志和意志行动

7、战胜挫折的策略和方法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情绪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几种主要的表情。

B、理解:情绪的性质、功能、情绪的维度和基本分类。

C、掌握:情绪理论及其情绪调节问题。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情绪的概念及其功能,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调节的意义。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

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是有原因的;情绪和情感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认知与评价在情绪和情感的产生中有作用。

情绪和情感包含三种成分: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1、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2、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

3、情感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心理咨询师考试普通心理学复习重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一般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一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进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一般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一般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一般心理学的内容能够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一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进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一般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进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2.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华生 3.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魏特海墨等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詹姆士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弗洛伊德 知识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要紧取向(领会)

普通心理学_彭聃龄_超详细笔记

普 通 心 理 学 彭聃龄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感觉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剥夺实验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因而又叫机体觉,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因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一定波长的光线。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等。 三、感觉的编码 ?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是指将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光幻视(phosphenes) ?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Johannes Muller)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的能,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缪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地方能不能说明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 ?当代两种有代表性的感觉编码理论:①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②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或模块理论(module theory)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的激活模式引起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了特异性编码和模式编码。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种感官引起的。但是,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 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 阈限值不是绝对不变的。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或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得出公式: K=△I/I (P.97)韦伯定律,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虽然揭示了某些规律,但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费西纳发现,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对数定律)。史蒂文斯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幂函数(幂定律)。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师所具备的个人特点 刘丹 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助人工作。从事这个工作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要用他的知识和技术为咨询者服务,还要了解咨询者的内心世界,洞悉咨询者的生活隐私,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困难的真正原因并改正适应不良的行为,促进心理的成长。因此,他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 一、精湛的业务能力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它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必须经过专门的培养与训练,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工作。咨询人员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咨询的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同时要积极参加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人员。 1.掌握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 心理咨询工作在国际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心理咨询工作者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并进行了专业理论研究,形成了咨询心理学这一心理学分支学科。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亚洲一些地区称为心理辅导,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心理学工作者对辅导与心理治疗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出版了有关的学术着作。我国国内的心理咨询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此项工作在高校尤为活跃。结合心理咨询的实践,学者们进行了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有关的理论着作也陆续问世。咨询心理学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有心理学系的高校曾组织了系统的培训工作,为心理咨询培养专业人才。这些都为咨询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供了条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心理测验是不可分割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对于普通心理学、人格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规范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心理咨询师 1-2职业定义: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1-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1-5职业能力特征: 1-6 中专毕业( 1-7 1-7-1 询师不少于 1-7-23年以 1-7-3 1-8 1-8-1 1-8-2 (1) (2)连续从事心理咨询工件满5年并能出具可靠证明者。 ——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心理咨询员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后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毕(结)业证书者。 (2)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大专毕业,或其它专业本科毕业,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 (3)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中级职称,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高级心理咨询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具有本科学历并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在国家核心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两篇以上者。

(2)获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硕士学位,见习本职业工作半年以上,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在国家核心学术杂志发表论文一篇以上者。 (3)获心理学,教育学,医学博士学位,经高级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 (4)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的高级职称以上,经心理咨询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获得毕(结)业证书者。 1-8-3鉴定方式:本职业各级别的鉴定都包括理论知识综合考试和实际能力考核两项内容。 (1)理论知识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题目从题库中随机提取,按标准答案评分。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2)心理咨询员和心理咨询师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面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咨询方案制定和交谈技巧。评分标准按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高级心理咨询师的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综合评审方式进行,考后应提前三个月上报个人业绩资料(着作、论文、专利和研究成果证书)和单位出具的推荐意见。 (3)单项成绩合格者,成绩保留2年。 (4) 1-8-4 (1) (2) 1-8-5 理论考试 1-8-6 标准教室 2-1 2-1-1 2-1-2 1. 2. 3.)应与求4. 5. 6. ②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 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的信息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③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 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 ④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 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支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 2-2基础知识 2-2-1普通心理学 ①普通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普通心 理学简史;②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认知过程(感觉、 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语言),心理活动的意识特征——注意,情绪和情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 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5,心理学的研究类型?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意义:通过科学的认识心理现象,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引导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并且可以运用心理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指导不同领域的实践。 7,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1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及各种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规律;○2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理论;○3研究心理学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3,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和人心理个体发展『毕生发展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5,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6,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

201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重点归纳打印版

201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打印版小抄 第一节绪论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行为与心理现象) 研究对象: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总结心理活动的最普遍和最一般的规律。 研究内容(四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一、认知 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反映论 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 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理论。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 二、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和情感: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过程。 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三、需要和动机 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需要向动机转换:当人意识到自己需要并成为行为的动力时,需要—→动机。 四、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指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其相应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是人格中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部分。传统心理学的两分法: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 心理过程情绪和情感 人格的倾向性:需要、动机等 人格(个性) 人格的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人格:指区别他人且表现一贯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定意义上,人格不独立存在,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为心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了物质基础。 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 心理现象的出现与神经系统的出现与进化关系: 1、植物——感应性(对直接的、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的回答,不能解释信号的意义) 2、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无神经结构; 3、腔肠动物——水螅——网状神经结构——未分化的感觉——兴奋向任何方向传导,刺激一点引起全身反应; 4、环节动物——蚯蚓——链状神经结构——对信号刺激发生反应,具有感觉; 蚯蚓能对光滑、粗糙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并调整自己的行动。 5、节肢动物——蜜蜂——神经节、神经索——知觉; 6、脊椎动物——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脑的出现并分化——记忆; 7、哺乳动物——狗、黑猩猩——大脑两半球、大脑皮层进一步发展——情绪、想象、思维的萌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但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 8、高等哺乳动物——人——思维——意识。心理是反映的一种形式,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和产物,是随着神经系统的演化和脑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 心理活动的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其 源泉。 听觉——声波,视觉——光波。 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印度的狼孩。刘连仁的故事。 人的心理是由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决定的,环境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人脑的发展,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主观性:人的心理从其内容、源泉和发生方式看是客观的,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有具体的人来进行的。 个体的遗传素质不同,知识经验不同,生长环境、所受教育不同,从事的时间工作不同,同样的客观现实对不同的人来说其反映不同,同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反 映。 能动性:心理的反映不同于照镜子式的反映, 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理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认 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的心理是一种能动的力量,它可以对所获信 息进行加工创造,可以指导人去改造客观现 实,而且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本身具有调控能 力。 四、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神经系统和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和条件,但人是能动的有机体,人是在实践活 动中用脑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客观现实 的影响的。 人通过实践活动检验反映的正确性,通过实践 活动改变现实和人自己,通过实践活动使自己 的知识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 善。 总结: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 生发展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 映。 心理现象与行为的关系——内隐与外显,因此 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研究人的 心理。 心理学——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的两大源头:一个源头 是自古流传的哲学,另一个源头是兴起于十八 世纪的生理学。 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标志:德国人冯特1879 年在莱比锡(Leipzig)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座心理实验室,正式从事有系统的心理学的实 验工作。 因此,心理学界公认,1879年为科学心理学的 开始,冯特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二、学派纷争 1、结构主义 创始人:冯特与学生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方法,分析意 识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元素与连结。 主要取向:提倡意识结构的理念,探究意识的 结构成分。 结构主义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 派。 2、行为主义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张:不但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结构与意识元 素观念,而且根本就不同意结构主义与功能主 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主题。心理学应该采 用抛开意识,研究行为。 主要取向: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预测 行为,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环境决定论观点。 3、机能主义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与杜威。 主张: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 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能像结构主义那 样,只求分析意识之元素。 主要取向:强调心理学研究心理在适应生活环 境中的机能作用。 4、格式塔(完形)心理学 Gestalt为德文,含有“形状”或“组型”之 意。 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墨、科勒、科夫 卡 主张:部分之合不等于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 分之合。原因是在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加多了 一层心理组织。知觉经验虽来自外在刺激,各 个刺激可能是分离零散的,我们所得知觉却是 有组织的。 反对结构主义的心理元素观,后来也不同意行 为主义所持的集多个反应而成整体行为的理 念。 主要取向:整体研究心理现象。 5、精神分析学派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主张:(1)人格动力观:弗洛伊德用潜意识等 观念,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2)人格发展观:重视童年的经历对个人发 展的影响。 (3)人格结构观:本我、自我、超我。 主要取向: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不但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 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 最大的理论之—。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 1、人本主义心理学 创始人:美国马斯洛与罗杰斯 主张: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人类异于动物 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价值、生活责任、生 命意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 主要取向: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发挥人的 潜能。 因为人本心理学兴起的年代较精神分 析论与行为主义为晚,故而被称为现代心理学 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心理学批评精神分析论是伤残心 理学,因为该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的心理现象 为基础的。批评行为主义是幼稚心理学,因为 该理论只是以动物与儿童的心理现象为基础 的。 2、认知心理学 创始人: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人独创的,而是 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奈瑟1967年出版了 《认知心理学》一书。20世纪中期计算机科学 的影响(计算机模拟人脑运算),认知心理学 应运而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西蒙。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出儿童思维发 展的阶段及水平。 主张:把人看成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 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主要取向:认知心理学与计算机结合,开辟了 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3、神经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研究大脑神经生 理功能与个体行为及心理历程之关系的一种 新方向。 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旨在了解大脑的整体及其 不同部位,在个体表现某种行为或从事某种心 理活动时,究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从十九世纪末科学心理学诞生后,在此一百多 年的历史演变中,我们介绍了七个方向不同的 发展。这些不同方向,代表了一百多年来心理 学家们对人性的不同解释,也说明了不同学派 的心理学家们,采用不同方法去研究问题。 第四单元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式的行为活动,从而 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 法称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参 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观察法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 行为反应真实自然;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 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 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 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2、调查法 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围,预 先理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 见的一种方法(问卷法与访谈法)。调查法的 优点是能够同时搜集到大量资料,使用方便, 效率高,使用广泛;其缺点是研究结果难以排 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 4、个案研究法 是搜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 方法。 个案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 解;其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5、实验法 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 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 的影响。 三种变量:自变量(也称为实验变量,即由实 验者操纵化的变量) 因变量(也称为结果变量,即由自变量而引起 的某种特定反应)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 果的变量,为了控制无关变量,实验者必须设 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法可分为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现场实验是在学校或工厂等实际生活情境中 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其优点 是把心理学研究与平时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研究的问题来自现实,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 其缺点是容易受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容易严密 控制实验条件。 实验室实验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一 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其最大优点是对无关 变量进行了严密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了 精确测定,精确度高;其缺点是研究情境是人 为的,脱离实际情况,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 生活中去。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一、神经元的构造与功能 人类的脑,由一百二十亿个以上 的特殊细胞所构成。 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 位,特称之为神经元(neuron)。 神经元的主要构造,包括细胞体 (cell body)、树突(dendrites)与轴突(axon) 三部分。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基本 单位。 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传导信 息、整合信息。 反应形式: 兴奋:由静止状态(或弱活动状态)→活 动状态(或强活动状态) 抑制:由活动状态(或强活动状态)→静 止状态(或弱活动状态)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 元的树突和胞体接触的区域叫做突触。突触是 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传递信息发生联系 的结构。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 触间隙构成。 神经元信息传导方式: 电传导(细胞内信息传递) 化学传导(细胞间信息传递) 神经元的分类: 神经元按性质不同分为三类: (1)感觉神经元:其功能是将感 受器收受刺激后所引起之神经冲动,传入中枢 神经系统。 (2)运动神经元:其功能是将中 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出至反应器。 反应器是指肌肉与腺体,是负责动作反应的器 官。 (3)中间神经元:是介于感觉神 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神经元,其功能 是在传导神经冲动。中间神经元只存在于脑与 脊髓中,又称联络神经元。 二、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构造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 统,作用互相颉颃。 2、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 位,位于锥管内,上接延髓,下端变细为丝。 横切面看,脊髓分为灰质(gray matter)和白质(white matter)两部分。灰 质的主要成分是神经元的胞体,白质的主要成 分是聚集的神经纤维。 脊髓的活动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 节,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 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 站,进行双向传导;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 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反 射(knee-jerk reflex)。 3、脑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由脑膜所包裹,并悬浮于脑脊液中,它由大脑、 小脑、脑干(延脑、脑桥、中脑)、间脑(丘 脑、下丘脑)和边缘系统(杏仁核、海马、边 缘皮层等)组成。 (1)脑干(brainstem)上承大脑半球,下连 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 由脊髓而传至脑的神经冲动,呈 交叉方式(椎体交叉)进行:来自脊髓右边者, 先传至脑干之左边,然后再传送入大脑;来自 脊髓左边者,先传至脑干之右边,然后再传送 大脑。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 命,如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 生理活动,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延脑(medulla) 延脑居于脑的 最下部位,与脊髓相连;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呼 吸、心跳、消化等。 脑桥(pons)脑桥位居中脑与延 脑之间。脑桥的白质神经纤维,通到小脑皮质, 可将神经冲动自小脑一半球传至另一半球,使 之发挥协调身体两侧肌肉活动之功能。 中脑(midbrain)中脑位于脑桥 之上,是视觉与听觉的反射中枢,如瞳孔、眼 球、肌肉、虹彩以及毛状肌等活动,均受中脑 的控制。 网状系统(reticular system)网 状系统位于脑干中央,由许多错综复杂的神经 元集合而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系统的主要功能 为控制觉醒、注意、睡眠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 态。 (2)小脑(cerebellum)小脑为脑的第二大 部分,位于大脑及枕叶的下方,在脑干之后。 小脑由左右两半球所构成,且灰 质在外部,白质在内部。在功能方面,小脑和 大脑皮质运动区共同控制肌肉的运动,来调节 姿势与身体的平衡。 (3)间脑 丘脑(thalamus):由白质神经纤 维构成,左右各一,位于胼胝体的下方。从脊 髓、脑干、小脑传导来的神经冲动,都先终止 于丘脑,经丘脑再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相关区 域。 丘脑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

普通心理学中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一)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而不是心理活动的结果。 (二)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是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如为了消除饥饿而引起择食活动,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而努力学习,为了取得他人赞扬而勤奋工作等。动机激活量的大小,是由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的。一般,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指向功能 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如在学习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图书馆或教室,在休息动机的支配下,人们可能去电影院、公园或娱乐场所。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都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当活动指向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这种活动就会在相应动机的维持下继续下去,相反,当活动背离了个体所追求的目标时,进行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来。 二、动机与需要 (一)需要及其种类 1、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 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 最后,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主要是由人的社会性决定的,具有社会的性质,人的需要的内容以及满足需要的手段也和动物不同,由于人有意识,人的需要会受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简单说需要的特点是: 对象性:指向某种具体的事物或对象,即可物质也可精神。 动力性: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社会性:区别于动物的高层次需要。 2、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按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需要的结构: 比较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五个等级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人对事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心理咨询师普通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阶段如蚯蚓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它们能够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做出反应,产生了心理现象。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 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大脑,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而不只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但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只有到了人类才有了思维,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我们把人的心里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环节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却不是产品。 (三)心理是在神经系统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 (四)心理现象既是机能又受制约。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的纷争 第四单元研究方法不作为考试重点。 如有兴趣,可结合其他各科研究方法综合学习。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练习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了外周神经系统,或叫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树突接受刺激,轴突传递刺激。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地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叫反馈。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一、单选题: 1.(C)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觉知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2.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 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 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B)现象。A认知 B知觉 C感觉 D觉知3、(B)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动物心理 B个体心理C团体心理 D社会心理4、()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区别开来。 A认知过程 B情绪 C意志 D心理特性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8、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9、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0、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C )不好. A.效度 B.施测时间 C.信度 D.常模 11、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的运用?( ). A.程序学习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试题 一、单选题: 1.(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觉知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2.看到一张桌子,听到一首乐曲,闻到一种菜肴的芳香,微风拂面感到丝丝凉意等,这些都是( B)现象。 A认知 B知觉 C感觉 D觉知 3、()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A动物心理 B个体心 理 C团体心理 D社会心理 4、()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区别开来。 A认知过程 B情绪 C意志 D心理特性 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 ).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8、在现代心理学流派中,主张采用内省方法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的是( ).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9、在心理学研究中,能够有效揭示事件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10、如果一个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接受两次测验,所得成绩相差很大,那么我们说这两次测验的 ( )不好. A(效度 B(施测时间 C(信度 D(常模 11、20世纪5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作为一种研究取向,仍活跃在心理学的某些应用研究领域中,下面哪一项不是行为主义研究在实践中 的运用?( ).

《普通心理学》:动机的概念和种类

; 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内容:(1)动机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个人行为的直接原因;(2)动机为个人的行为提出目标;(3)动机为个人行为提供力量以达到体内平衡;(4)动机使个人明确其行为的意义。二、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它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参与。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活动的内部,即活动成功本身就是对个体最好的奖励。如学生为了获得知识、充实自己而努力读书就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如有的学生认真学习是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好评等。内在动机的强度大,时间持续长;外在动机持续时间短,往往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事实上,这两种动机缺一不可,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对个人行为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活动的主导性动机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的关系较为一致时,活动动力会加强;彼此冲突,活动动力会减弱。(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天性。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天习得的,如交往动机、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等。(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可将动机划分为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如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期末考试获得好成绩;而有的学生努力学习,其目标是为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基础。前者为近景动机,后者为远景动机。远景动机和近景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对近景与远景动机辩证关系的描述。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试卷2

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动机、需要与意志)-试卷2 (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指的是( )。 (分数:2.00) A.本能 B.动机√ C.情绪 D.能力 解析: 2.本能论最著名的鼓吹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他系统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分数:2.00) A.麦独孤√ B.詹姆斯 C.赫尔 D.弗洛伊德 解析: 3.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的唤醒理论认为,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讲,个体偏好( )的刺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 (分数:2.00) A.低等强度 B.中等强度√ C.高等强度 D.任何强度 解析: 4.有意识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指的是( )。 (分数:2.00) A.目标 B.坚定 C.动机 D.意志√ 解析: 5.军事指挥员、飞机驾驶员及汽车司机的当机立断,能及时排除险情、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他们的表现属于意志的品质中的( )。 (分数:2.00)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D.自制性 解析: 6.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指的是意志品质中( )的表现。 (分数:2.00) A.独立性 B.果断性 C.坚定性√

解析: 7.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 )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的动机水平。 (分数:2.00) A.30% B.50%√ C.70% D.90% 解析: 8.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 )达成某种平衡的结果。 (分数:2.00) A.奖赏额度与所需的努力 B.成功的机会 C.个人对目标的认识与现实之间√ D.一个人内驱力的强度与奖赏之间 解析: 9.激发动机的直接原因是( )。 (分数:2.00) A.需要√ B.行为 C.目标 D.刺激 解析: 10.从本质上说,赫尔的动机理论与( )的理论十分相似。 (分数:2.00) A.弗洛伊德 B.斯金纳√ C.铁钦纳 D.缪勒 解析: 11.“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 (分数:2.00)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解析: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 )。 (分数:2.00)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解析: 13.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 )。 (分数:2.00) A.诱因√ B.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