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修订稿)

和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有自己的特点,它是艺术学习领域高一层次的必修课,具有人文学科特征。通过科学而有效地教和学,能够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展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方式及美术的方法进行创作活动。它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它要求学生理解美术文化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它要求学生养成对中外优秀美术文化终生关心、爱好的习惯和情感。

《江苏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理念,明确内容标准,强调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是对江苏省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按《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九个模块编写,每个模块以《课程标准》要求为原则,由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部分组成,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意见。

《教学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它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模块的教学内容,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

美术鉴赏模块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选修模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美术鉴赏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语言,学习鉴赏方法,以多种方式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积累美术审美经验,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美术素养。

【内容标准】

1.通过美术鉴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美术观念。

2.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养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3.学会恰当地使用美术语言,用自己的观点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并和他人进行交流,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学习要求】

1.通过对美术造型元素(点、线条、形状、形体、透视、明暗、色彩、肌理、空间等)和组织原理(对称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多样和统一、比例和尺度、动感和静感等)的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础知识,了解美术鉴赏的性质和作用,以及美术的种类和主要特征。

2.鉴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的造型语言、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

3.鉴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认识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关注美术文化现象。

4.鉴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结合地区特色,分析地方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

特色和审美情趣。

5.鉴赏外国史前美术和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美术、中世纪宗教建筑艺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6.鉴赏十七、十八、十九世纪的外国美术名作,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7. 鉴赏二十世纪以来的外国现代美术代表作品,认识和分析西方现代美术作品的新观念和新的表现形式。

【教学建议】

1.根据美术鉴赏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重点的选择教材中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用较为准确的艺术语言表达对优秀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针对美术学科特点,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将鉴赏和体验相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历史资源,在美术鉴赏体验中,不断加深对美术文化及优秀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

4.美术鉴赏课要运用多种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示作品。配置专用美术教室及必备资料和器材,有效提高鉴赏课教学质量。

5.本模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作为选修模块中的必修课程。

绘画模块

“绘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选修模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提高和拓展。

绘画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

【内容标准】

1.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优秀绘画作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

2.学习绘画的基本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和相关技法,创作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学习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

【学习要求】

1.绘画基础:认识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素,通过绘画活动,学习和运用比例、构图、明暗、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

2.画种介绍:了解中国画、素描、水彩画、水粉画、油画、版画及卡通等绘画类别的基本特点以及主要表现形式。

3.实践和创作:选择一至二种绘画形式,学习和理解其造型语言,选用相关材料,运用一定的绘画技法进行绘画实践活动,创作出基本能表现事物特征,或能反映出自己内心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体现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作品。

4.鉴赏和评价:了解某一画种的发展过程,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理解其作品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征,恰当地使用绘画的语言,以自己的观点评论中外两件以上的绘画代表作品,并尝试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评价自己或他人的绘画作品。

5.成果展示:学会运用美术展示的方法,有创意地装饰及展现美术创作的成果,增强自我表现的意识。

6.内容拓展:通过研究性学习,了解和绘画相关的艺术语言,如音乐、文

学、摄影等,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及表现内容。

【教学建议】

1.在绘画学习中,要适当安排优秀绘画作品的鉴赏,用恰当的语言评价绘画作品,要将审美感受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2.积极探索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地用不同绘画技法进行艺术表现。

3.在关注绘画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情感体验和创作乐趣。

4.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应把握基本了解和重点学习之间的关系,重点学习一至二种绘画形式,对其他绘画形式可作一般性的了解。

雕塑模块

“雕塑”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选修模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提高和拓展。

雕塑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活动。雕塑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内容标准】

1.了解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基本造型语言,用雕塑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学习雕塑造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雕塑材料的作用和性质,体会雕塑造型的独特艺术语言。

3. 灵活地运用工具、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雕塑艺术语言和相关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要求】

1.通过对优秀雕塑作品的赏析,理解雕塑的概念,体会雕塑是空间造型艺术,认识雕塑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感受雕塑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方式,了解中外雕塑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2.结合中外优秀雕塑作品的分析,学习雕塑的形体、空间、体量、质感、肌理、色彩等艺术语言,了解写实雕塑、装饰雕塑、抽象雕塑的不同艺术风格。

3.掌握雕塑工具的使用技巧,学习雕、凿、刻、塑等雕塑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一种材质进行雕塑的方法,并了解其他材质的雕塑制作方法。

4. 根据选择的雕塑材料,运用雕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和艺术语言,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因地制宜,制作具有艺术风格、能够表达内心情感、有个性、有创意的雕塑作品。

【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通过查阅、收集资料和雕塑艺术实践,尝试用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运用雕塑艺术语言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雕塑作品。

2.由于黏土的可操作性,建议先从黏土雕塑入手,然后有选择性地学习其他材料的雕塑制作。

3.充分利用当地的雕塑资源,通过现代媒体,以图片和实物形式鉴赏雕塑作品。

设计模块

“设计”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选修模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使用”学习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设计是指在正式制造某种物品前,根据一定的功能和审美要求,预先制定方

法、图样或模型的活动。设计教学应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活动过程,有目的地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设计功能和艺术形式美感的统一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画、制作能力,并形成创新意识。

【内容标准】

1.鉴赏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优秀设计作品,用设计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根据实用功能和审美要求,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有创意地完成设计作品。学习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初步认识计算机三维立体设计的基本过程。

3.学习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参和综合性设计项目的实践活动。

【学习要求】

1. 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优秀设计作品,恰当地使用设计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在设计基础(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学习中,使用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基础训练,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3. 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特点和构成要素,学习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创作等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 认识工业设计和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了解工业设计的功能、材料、市场等方面基本常识,学习工业设计的基本设计方法,尝试绘制草图、或制作模型,建立初步的工业设计意识。

5. 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范围、内容、特点和和人类生活及自然的关系,

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建立初步的环境艺术设计意识。

【教学建议】

1.设计模块的教学,应安排20%课时的鉴赏学习活动,以随堂鉴赏为主,专题鉴赏为辅。

2.对于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类别的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模拟设计制作练习。根据学生兴趣,可选修若干内容。

3.学生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参和综合性设计项目的创作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倡多维度,多角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作业。

4.对于学生独到的、个性化的见解,教师应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思维。

5.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工艺模块

“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选修模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使用”学习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工艺是指创造人工制品的手工技术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接触材料,认识功能和形式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制作能力,形成创造意识。

【内容标准】

1.鉴赏中外优秀工艺作品,了解工艺的历史发展和分类,学会用工艺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工艺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掌握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工具的类型和效用,运用恰当的工具和正确的方法进行工艺作品的制作。

【学习要求】

1.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和生活经验相关的优秀工艺作品,了解各民族的民间工艺样式。

2.了解竹、木、石、贝壳、金属、塑料和各种废旧物品材质的基本特点,了解印染、编织、刺绣、陶艺、装饰画等门类工艺制作的基本特征,了解制作过程和制作技巧。选择恰当的门类深入学习和实践。

3.在了解掌握传统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理解“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原则,学会使用工具、选择材料和正确的制作方法。

4.在制作活动过程中做到耐心、专注、精益求精,根据功能和审美的要求,有创意、有个性地完成工艺作品。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恰当的工艺门类进行学习和实践。

2.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积极参和多种工艺制作实践。

3.充分利用博物馆、美术馆、民间工艺作坊等地方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尝试运用多种媒材,鼓励发掘新媒材。

书法模块

“书法”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选修模块。书法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中国的书法是运用中国特有的工具、材料和方法,塑造汉字的艺术形象,抒发情感的艺术活动。书法教学应融鉴赏和创作于一体,增强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欲望,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快乐,增强自信,促进交流,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

【内容标准】

1.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的优秀书法作品,用书法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多角度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书法作品。

2、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学习和了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通过观摩、分析、临摹等方法,了解传统技法,如笔法、章法等表现形式,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规范,创作两件以上的书法作品,努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个性。

【学习要求】

1.学习和了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用书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 了解主要书体及其代表人物,了解同一书体的不同书法名家作品的风格特点,了解三种以上书体的书写特点及其代表性作品。

3.初步掌握一种书体的书写方法,尝试用不同工具材料的书法实践。

4. 在研究性学习中,了解书法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着重理解书法和中国文化内在的关系。

【教学建议】

1.书法教学应注重体验和实践,宜将鉴赏和实践相结合。鉴赏的书法作品应选择著名碑帖,鉴赏内容不少于总课时的20%。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适当示范。

2.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有条件和当地历史和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可以邀请书法家走进课堂。

篆刻模块

“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选修模块。篆刻艺术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别具特色的形式美感和表现性,抒情写意,张扬个性,展示精神风貌,是表现思想和情感的独特艺术形式。

本模块主要通过鉴赏,感受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篆刻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理解和认识。

【内容标准】

1.学习和了解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鉴赏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篆刻作品,用篆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积极参和篆刻活动,初步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并通过创作实践表达自己的情感、个性和审美观。

3.以多种形式展示和交流各自的篆刻作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

【学习要求】

1.了解我国篆刻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认识各个时期篆刻艺术的主要风格特征和流派。恰当使用篆刻艺术语言、以自己的观点去评论古今篆刻作品。

2. 了解并学会使用篆刻的工具材料,(刻刀、印石、印泥、印床等)初步掌握篆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地选择并使用篆刻常用的字体。

3. 掌握篆刻的创作步骤,通过设计印稿、写稿上石、镌刻印面、修刻边栏、书刻边款、钤印拓款等步骤进行篆刻实践。

4.认真学习篆刻的章法,运用章法中的虚实、疏密、奇正、方圆、呼应、和谐等构成因素进行篆刻创作实践。

【教学建议】

1.在篆刻实践中,教师应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和当地资源,拓展教学方式。

2.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篆刻的兴趣,通过展览、交流等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篆刻实践成果。

摄影摄像模块

“摄影摄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选修模块。摄影摄像是运用现代影像设备和技术进行创作的视觉艺术形式和视觉信息传递活动。

摄影摄像的鉴赏和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摄影摄像艺术的独特魅力,掌握现代视觉语言表达和传递的基本技能,提高参和艺术表现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

【内容标准】

1.了解摄影摄像的历史发展和分类,用摄影摄像艺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掌握摄影摄像器材的使用方法,根据主题或社会热点编写脚本,并进行拍摄、编辑和加工,积极开展摄影摄像艺术实践活动。

3.展示、交流各自的摄影摄像艺术作品,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学习要求】

1.了解摄影摄像的历史发展和分类,尝试用摄影摄像艺术语言,从观念、创意、技巧等方面,以自己的观点大胆评论中外摄影摄像作品。

2.了解摄影摄像基础知识,学会使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常用的摄影摄像器材。

3.掌握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技能,学会对摄影摄像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和再创作。

4.能根据某一题材独立或合作拍摄一件摄影摄像艺术作品。能根据生活主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编写脚本,并进行拍摄、编辑和后期加工处理。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状况,结合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以及课程资源等情况进行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注意鉴赏和实践相结合,鉴赏部分内容不得少于总课时的20%。

2.配备摄影摄像教学专用教室(摄影棚)和常用的摄影摄像器材。

3.配备后期制作的电脑设施,能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发布交流摄影摄像作品。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模块

“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选修模块,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中的全新课程,和传统的美术课程有着显著区别。

本模块是美术和信息技术整合产生的新领域,是通过多种媒体表达观念、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

【内容标准】

1.认识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的工具、材料、技术的基本特征,掌握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美术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

2.突出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的技术性,在尝试、探索和实践中,从观念、创意、制作手法等方面,掌握电脑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现代媒体在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的独特作用和魅力,提高参和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学习要求】

1.欣赏不同软件技术创作的优秀电脑绘画,借助不同软件的演示,认识和体验电脑绘画的特点,掌握基本的图像处理技术。

2.欣赏电脑图形设计软件制作的优秀作品,有选择地学习并掌握平面图形设计软件,进行平面图形设计实践。

3.运用二维动画软件,为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制作Flash的MTV。

4.运用三维动画软件设计和制作程序,虚拟一个动物造型或其他的造型,掌握必备的造型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

5.认识网络在现代信息传递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网络时代带来的便捷,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流程,设计自己的网页,体验网页制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6.认识多媒体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流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知识储备和能力特点的主题,按照流程,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图文声像等技术,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创作。

【教学建议】

1.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模块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教师应根据校情、学情及自身的电脑美术特长,有选择实施部分教学内容。

2.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模块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强化操作性和实践性,注重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3.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网络资源,拓宽模块的信息量,突破传统美术的表现形式、思维定式和表现手法,体现电脑美术教学的时代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