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数学史渗透到函数概念教学中

让数学史渗透到函数概念教学中

让数学史渗透到函数概念教学中
让数学史渗透到函数概念教学中

让数学史渗透到函数概念教学中

我们读书不只为了读书,而是通过读书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常常是“倒着”写出来的,已看不到数学成长、发展的生动一面,而只看到数学的浓缩形式,这就妨碍了我们对这些数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于是定理和概念就不能不“倒着读”。所谓“倒着读”,就是还原到原始的研究过程中读。

通过学习定理和概念的原始形成过程(就是数学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经历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营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而且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

把数学史完美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可拓宽数学文化背景,提供充足的感性教学材料和理性的分析思考及缜密的逻辑推理。数学史能否发挥优势,有效帮助教学,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①将数学史直接渗透融入各章节,使数学史与数学教学内容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②将数学史放在每章专设的“数学思想方法”栏中,使数学史借助数学教学内容自成体系;③课外开设数学史专题讲座;④开辟“数学史园地”的墙报;⑤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数学史竞猜活动。例如,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很少有学生能完整说出函数的定义。教材中函数概念引入方式为:实际例子(问题)→数学解答→从过程中提炼出函数概念。这种方式更注重

函数概念教学策略

函数概念教学策略 滦县一中杨秀娟 通过学习“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研究”课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本人认为,教学中函数概念教学中可实施一下策略: 1 在教学中早抓函数概念,渗透于各个阶段 函授概念教学中,首先应早早引入这一概念,在整个教学中,需抓住相关内容及早向学生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由于函数本质是反映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例子是相当多的。我们在教这些内容时,可以很容易地向学生们渗透函数的思想方法,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产生朦胧的变化意识。 例如:在引入“等式”概念前,课本选了下面这些式子1+2=3,a+b=b+a, s=ab, 4+x=7在对这4个式子进行分析时,为了照顾到后面学习函数的需要可对式子s=ab,这样分析:当s一定时,a与b的积不变, 如s=12,若a=3,则b=4,若a=6,则b=2,可见在s值不变的前提下,a与b反比关系,当a一定时,s与b成正比关系。当b一定时,s与a成正比关系。 在教学中,这一点,学生是完全能够掌握的,如果能在逐步学习中经常渗透“对应”的观点,那么就为以后真正学习函数概念打下伏笔,而不会感到生疏和突然,他们就能顺利地接受函数概念,并把函数知识尽快地内化到自己有的认识结构中去。 2 在教学中实例相结合使概念具体化 由于概念的抽象性,必须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要求由实例引入函数概念。由实例引入概念,反映了概念的物质性和现实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和长久。这样学生能够认识到函数概念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在学习函数概念时,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分别指出下列例子中的变量以及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式,概括出它们的共同属性: i 匀速运动中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ii 圆的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iii n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间的关系。 iv 用表格给出某水库的储水量Q与水深h之间的对应关系。 v 某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

变量与函数概念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变量与函数”概念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李步刚通过第十九章函数第一课时“变量与函数”的教学,从以下几个案例提出自己的反思: 案例一:问题1.日气温变化图:图18.1.1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根据这张图,你能否得到某个时刻的温度?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每一个时间t,都有一个唯一的气温T与之对应。 问题2: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问题3: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问题4:水中的波纹 把一块小石头投入池塘中,就会激起一阵阵的波纹。面积S随着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半径r都有唯一的面积S与之对应. 反思:考虑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此案例对课本上提供的例子的问题作了细化修改,选择了“一日内的温度变化”、“电影售票问题”、"水中的波纹"这样三个例子,都通过细化问题,如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困难就小了。 案例二: 1.某市的自来水价为4元/t.现要抽取若干户居民调查水费支出情况,记某户月用水量为x t,月应交水费为y元. 2. 某地手机通话费为0.2/min.李明在手机话费卡中存入30元,记此后他的手机通话时间为tmin,话费卡中和余额为w 元. 3.水中涟漪(圆形水波)不断扩大,记它的半径为r,圆周长为C,圆周率(圆周长与直径之比)为π. 4.把10本书随意放入两个抽屉(每个抽屉内都放),第一个抽屉放入x 本,

函数概念教案

函数概念教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近代定义也就是函数的第一课时内容。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概念是数学的基础,概念性强是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所以函数的第一课时非常的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目标: (1)教学知识目标:了解对应和映射概念、理解函数的近代定义、函数三要素,以及对函数抽象符号的理解。 (2)能力训练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函数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概念之一,而函数概念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如: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的代数。加强函数教学可帮助学生学好其他的数学内容。而掌握好函数的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基石。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函数的近代概念、函数的三要素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函数近代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 重点难点确立的依据: 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映射的概念和函数的近代定义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二、教材的处理: 将映射的定义及类比手法的运用作为本课突破难点的关键。函数的定义,是以集合、映射的观点给出,这与初中教材变量值与对应观点给出不一样了,从而给本身就很抽象的函数概念的理解带来更大的困难。为解决这难点,主要是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运用引导对比的手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反复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使学生真正对函数的概念有很准确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学生自主预习为辅。 依据是:因为以新的观点认识函数概念及函数符号与运用时,更重要的是必须给学生讲清楚概念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这样才能使函数的概念及符号的运用在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结构中打上深刻的烙印,为学生能学好后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法:四、教学程序 一、课程导入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三

1.2.1 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1.2.1函数的概念》 ,是人教A 版高中《数学》必修一《1.2函数及其表示》的第一课.函数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它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把函数看成是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最初的函数概念几乎等同于解析式.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定义域与值域的重要性,而要说清楚变量以及两个变量间变化的依赖关系,往往先要弄清各个变量的物理意义,这就使研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果只根据变量观点,那么有些函数就很难进行深入研究.例如: 对这个函数,如果用变量观点来解释,会显得十分勉强,也说不出x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但用集合、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函数思想也是整个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而函数概念是函数思想的基础,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它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虽然函数比较抽象,但是函数现象大量存在于学生的周围,教科书选用了运动、自然界、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分析,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定义函数概念,对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要求比较高,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定义,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个实例共性的分析到函数概念的形成,再对三个实例进行拓展,让学生对函数概念进行辨析,体现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渗透了归纳推理,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函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并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二)教学难点 函数概念的理解及符号“)(x f y =”的含义. ?? ?=.01)(是无理数时,当是有理数时, ,当x x x f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论文 一、小学数学概念创造性教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目标,是教学的根本。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首先要完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如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概念、牢固地掌握概念、正确地运用概念等一些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目标,完成这些基本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以下几项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也是一种发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一个人的创造力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他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如果一个人不想去创造,即使他的智力水平再高,创造力再高,一切也都等于零;而如果他具有愿意为科学和人类进步献身的高尚品德,那就会给他的创造力发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就可能会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在进行数学概念的创造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要学的新概念、新知识感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大胆进行联想和猜测,以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性;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优良品质等。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为创造提供要求,为创造提供成功的可能,为检验创造成功与否提供检验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实践是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思想、新方法,才能把握创造的机会进行成功的创造,提高创造能力。同样,创造力的提高,会促使一个人把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落实到实际中去,在创造活动中养成实践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目的。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新概念;可以让学生

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案例

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案例 西安市培华职业中专王买霞 【学生】职一某班. 【教学环境】电脑教室,每生一台机,教师机可以控制学生机,例如观察某一台学生机学生的操作,让某一学生机学生观看教师机的操作,让所有学生观看教师机的操作,等等。 【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就是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数学课堂生态化研究,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生长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不是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追求效率的做法。数学课堂生态化研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各个要素内部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 多媒体信息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对学生形成多感官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注意。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学生获得了对信息的完全控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所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能营造出一个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全新的学习环境。 【构想及教学目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更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讨论、在讨论中解决的学习环境。为了深入学习函数单调性,我利用电脑辅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实背景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发现规律,抓住问题的本质。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 (1)要求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并激发学生思考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了解数形结合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分别为: (师语音拉长,师生一块儿回答) 生:列表法、公式法、图像法。 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生:列表法就是用表格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公式法是用函数解析式来表示函数的方法;图像法是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的图形来表示函数的方法。 师:这三者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研究一个函数,可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概念》教案

课题:函数的概念(一)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数学必修(1) 人教版 授课教师: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乔会娜 2008年10月

【三维目标】 1.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通过学习函数概念,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用函数模型表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蕴含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及符号y=f(x)的理解. 【教学方法】诱思教学法,即教师通过问题诱导→启发讨论→探索结果,引导学生直观感知→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万众瞩目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在“嫦娥一号”飞行期间,我们时刻关注着“嫦娥一号”离我们的距离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数学上用函数来描述这种运动变化中的数量关系. 在初中已学习过函数的概念,函数的概念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描述了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本节将进一步学习函数及其构成要素. 二、观察分析探索新知 1.实例分析 (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 炮弹的射高为845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m)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 (﹡) 提问:你能得出炮弹飞行5秒、10秒、20秒时距地面多高吗?其中,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什么?炮弹距离地面高度h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炮弹飞行时间t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t A,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 ≤ t 26 {≤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h h B. {≤ ≤ 845 从问题的实际意义可知,对于数集A中的任意一个时间t,按照对应关系(﹡),在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高度h和它对应.

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数学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也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它是理解、掌握其它数学知识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实现迁移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概念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现结合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实现概念引入的自然化 数学教材多是直接给定概念,教师应遵循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加强概念的引入,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合理设置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1.以数学史话引入概念 教学中,适当引入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故事,并巧妙处理,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可达到教育之目的。如教曲线方程时讲讲笛卡尔和费马;学数列时讲数学家高斯故事;讲二项式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杨辉等。在故事引入的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精神。 2.以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概念,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贴近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还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例如可从教室内墙面与地面相交,

且二面角是直角的实际问题引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 3.利用学生探究实现概念的自然引入 以概念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是概念教学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新课程理念的最好体现。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范例,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观察、比较,对概念进行假设、验证,从而获得正确的概念。如在“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教学时,不妨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距离的共同特点是最短与垂直。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在两条异面直线上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两点,它们间的距离最短?如果存在,有什么特征?经过探索,得出如果这两点的连线段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则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这样的线段存在。在此基础上,自然地得到“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在引入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勇于发现,大胆探索的精神。 二、善于解剖概念,实现概念教学的深刻化 数学概念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对概念理解不清,在解题时就会出现错误;对概念理解不透彻,常会遇到问题束手无策。要正确深刻地理解概念绝非易事,数学概念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因此概念教学应让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从多方面着手,适当引导学生剖析概念,抓住概念的实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剖概念: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数学论文.doc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数学论文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我粗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

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A版)》第一章 概述: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需要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一节函数的概念课.如何上好一节概念课,概念不是由老师讲出,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并归纳概括出概念呢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熟练的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函数的概念是人教版数学必修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不仅对前面学习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函数的概念和函数的三个要素,学习了本小节后,为以后学习其他类型的函数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函数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它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2.学情分析 在学生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之前,学生已经会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且比较习惯的用解析式表示函数,但这是对函数很不全面

的认识。由于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思维不成熟、不严密,故而整个教学环节总是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部分进行说明: 知识与技能: 1、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出发,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理解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3、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实例中,通过关键词的强调和引导,使学生发现、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再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采用从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的方法,不仅为学生理解函数打下感性基础,而且注重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y=f(x)的理解与深化。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f(x)的理解。 【教学关键】在集合与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函数概念教学论文.x

摘要函数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是高中和职业类教材中非常重要的 部分,许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图像多,方法灵活多样。以致部分学生对函数知识产生恐惧感。就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自己的反思,浅淡几点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函数;对应;映射;数形结合1要把握函数的实质17世纪初期,笛卡尔在引入变量概念之后,就有了函数的思想,把函数一词用作数学术语的是莱布尼兹,欧拉在1734年首次用作为函数符号。关于函数概念有变量说、对应说、集合说等。变量说的定义是设、是两个变量,如果当变量在实数的某一范围内变化时,变量按一定规律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称为自变量,变量叫变量的函数,记作=。初中教材中的定义为如果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并且对于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是的函数,叫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叫函数的定 义域,和的值对应的的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函数的值域。 它的优点是自然、形像和直观、通俗地描述了变化,它致命的弊端就 是对函数的实质——对应缺少充分地刻画,以致不能明确函数是、双方变化的总体,却把定义成的函数,这与函数是反映变量间的关系相悖,究竟函数是指,还是,还是=?使学生不易区别三者的关系。迪里赫莱注意到了对应关系,于1837年提出对于在某一区间上的每一确定的值,都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叫的一个函数。 19世纪70年代集合论问世后,明确把集合到集合的单值对应称为映射,并把一切非空集合到数集的映射称为函数,函数是映射概念的推

广。对应说的优点有①它抓住了函数的实质——对应,是一种 对应法则。②它以集合为基础,更具普遍性。③它将抽像的知识以模型并赋予生活化,比如某班每一位同学与身高实数的对应;某班同学在某次测试的成绩的对应;全校学生与某天早上吃的馒头数的对应等都是函数。函数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共同刻划,它们相互独立,缺一不可。这样很明确的指出了函数的实质。对于集合说是考虑到集合是数学中一个最原始的概念,而函数的定义里的对应却是一个外加的形式,,似乎不是集合语言,1914年豪斯道夫采用了纯集合论形式的定义如果集合С{,|∈,∈}且满足条件,对于每一个∈,若,1∈,,2∈,则1=2,这时就称集合为到的一个函数。这里为直积×={,|∈,∈}的一个特殊子集,而序偶,又是用集合定义的,={{},{,}}定义过于形式化,它舍弃了函数关系生动的直观,既看不出对应法则的形式,更没有解析式,不但不易 为中学生理解,而且在推导中也不便使用,如此完全化的数学语言只能在计算机中应用。2加强数形结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像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 用的过程。在7—12年级所研究的函数主要是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对每一类函数都是利用其图像来研究其性质的,作图在教学中显得无比重要。我认为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做到学生心中有形,函数图像就相当于佛教教徒心中各种各样的佛像,只要心中有形,函数性质就比较直观,处理问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函数观念和数形结合在数列及平面几何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6-12-23T10:50:46.2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2月第262期作者:梁其帅朱成祥 [导读] 初中学生从八年级开始接触函数,从内容上看,函数完全不同于学生先前所学的数学内容。 甘肃省古浪县古丰初级中学733100 初中学生从八年级开始接触函数,从内容上看,函数完全不同于学生先前所学的数学内容。如果将先前所学的内容称为“静态”数学的话,函数则可以被称为“动态”数学。因为它所表达的是“一个运动过程中(两个)不同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因此,这个主题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更有新意。课程标准中函数的学习目标有: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能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因此,函数的学习要点可概括为:函数模型、函数性质研究、函数思想方法、函数运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对上述四点进行阐述。 一、数学模型 突出显示生活中可以用函数模型表达的各种“变化现象”。例如,李先生存人民币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x,两年后李先生共得本息y元。这些问题的特点是其中存在的“不同变量之间的对象关系”。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尝试分析具有不同背景的现实问题中所蕴含的“变化规律”;通过反思上述活动过程去总结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抽象化、模型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 二、函数性质的研究 这些内容是研究一般意义上的具体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彼此的异同。例如,正比例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R(实数集);2.值域:R(实数集);3.奇偶性:奇函数;4.单调性:当k>0时,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单调递增);当k<0时,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单调递减);5.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6.对称轴:直线,无对称轴。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直接告知学生函数的性质,应当鼓励他们针对以不同形式呈现的具体函数,从不同角度、借助不同方式研究其基本性质,并在应用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性质的认识。同样在教授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函数当中所蕴含的实验、归纳、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三、函数思想方法 这些内容主要是强调从函数的角度认识相关的现实或者数学中的现象,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同时,要求学生从运动与变化、对应等角度认识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严谨的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结论。 四、函数的应用 函数的应用主要是研究怎样运用函数的知识、方法解决各种具有特定变化规律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相对完整的“分析变化过程——寻找变化规律——建立函数模型——求解函数关系——验证数学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当然,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要过于关注学生求解的结果,而是增加相应知识的应用、彼此间关联以后,让学生看出它们具有“模型”的共同性。即,能够用于表达现实背景或者数学现象之间的数学关系。在教学时要注意从语言、模型、运算的角度分别研讨代数课程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教学过程。在教学之初,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现象或者问题情境中变量的变化过程和自变量与因变量两者之间的关联。在研究函数特征过程中,除了关注学生能否获得相应结论以及对结论的理解水平之外,还要关注学生是怎样获得这些结论的。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概念、性质、规律等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多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函数的概念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函数的概念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6 函数的概念 教材分析 与传统课程内容相比,这节内容的最大变化就是函数概念的处理方式.事实上,“先讲映射后讲函数”比“先讲函数后讲映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第一,在初中函数学习基础上继续深入学习函数,衔接自然,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第二,直接进入函数概念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将注意力放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学习上,而不必花大量精力学习映射,使其认识映射与函数的关系后才能理解函数的概念.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函数概念、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学教材之中.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获得用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函数概念. 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首先应通过与初中定义的比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以及不断地应用等,初步理解用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函数概念.其次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基本初等函数,引导学生以具体函数为依托、反复地、螺旋式上升地理解函数的本质.教学重点是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的理解. 教学目标 1.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 了解映射的概念. 任务分析 学生在初中对函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的任务是在学生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认识函数,了解构成函数定义的三要素,认识映射与函数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景 1. 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60s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4410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是h=294t-4.9t2,(0≤t≤60,0≤h≤4410). 2. 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1979年到2001年的变化情况.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张世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 ①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 ②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③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 ④理解f(x)与f(a)(a为常数)的区别与联系; 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在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函数的求值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的概念以及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难点: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三、学法与教学方法 1、学法:采用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提问1:初中时函数的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复习了初中函数的概念,为提问2打下铺垫,为引入本节课题,并为学习高中阶段函数的概念作好准备。] 生: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提问2: y=1是函数吗? y=x 与 x x y 2 是相同的函数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不尽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学生发现利用初中的概念很难回答这两个问题,从而理解了从更深的高度学习函数概念的必要,从而引出了本节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函数的有关概念 师:下面我们共同看生活中的三个例子 例1: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26 s 落到地面击中目标. 炮弹的射高为845 m,且炮弹距地面的高度h(单位: m)随时间t (单位: s)变化的规律是h=130t-5t2. 例2:近几十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的曲线显示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从年的变化情况. 例3: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表中恩格尔系数随时间(年)变化的情况表明,“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 时间(年)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获奖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本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八章 18.1函数的概念(1)设计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是上海市初中数学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第一节正比例函数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之间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 在上海的初中数学课程中,对函数概念的描述,是用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定义的,即函数的“变量说”. 到了高中阶段,函数再以集合观点来描述,函数被定义成两个数集之间的映射,要求“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唯一的一个元素与之对应”,从而完善“变量说”的表达,进入“对应说”阶段. 之所以初中以运动观点来描述函数概念,主要是它直观、感性,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接受,而且“变量说”也是函数思想的根本. 高中函数概念的表述,这一似乎非常容易理解的定义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抽象而且难懂的. 高中阶段学习的函数概念是初中阶段所学函数概念的深化与提高,这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知识与技能呈螺旋式上升规律的体现. 正如弗赖登塔尔指出的:“函数概念的出现,要比正式的定义早得多,也自然得多. 我们‘能够’甚至‘必须’运用实际中出现的函数概念,而不必先去生造或定义函数. 在学生接触了许多函数,已经能作出函数以后,再让他们去归结出什么是函数,这才是数学活动的范例. 这种新的基本概念的创造,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活动水平的提高.” 本单元内容的安排,先举例讲述数量以及变化过程中的常量和变量,接着描述函数的概念;然后,研究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它们为载体,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变量数学,体会研究函数的基本路径和方法;在学生具体研究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函数的表示法,讨论生活实际中的函数问题,深化对函数的理解. 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如下: 本节课先引发学生思考反映不同事物变化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给出变量、常量的概念;然后体会变量之间的联系,围绕函数概念的形成,采用“背景—分析—归纳”的方式引入概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 1.2.1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时间 制作人: 课题 函数的概念 课 型 新 授 课 知识目标——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的重要数学模型;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三要素 及函数符号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类比、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 学习目标 重 点 难 点 学法指导 象、归纳概括的能力;强化“形”与“数”结合并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探究过程中,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 的兴趣和热情;体会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运动变化、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渐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 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的抽象性和简洁美渗, 透数学思想和文化.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 函数概念及符号 y = f ( x ) 的理解 ⑴先自学课本 15~18 页,尝试完成课本例题和练习题。 ⑵找准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备课堂内解决。 一.知识链接: 1、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基本初等函数?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2、在初中学习阶段,函数的定义是如何表述的?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 y ,如果对于 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 对应,那么就说 x 是 y 的函数, y 叫自变量. 3、由上述定义你能判断“y=1”是否表示一个函数?函数 y=x 与函数 y = x 2 表示同一个函 x 数吗?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教师点拨:仅用上述函数概念很难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认识函数概念。这 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函数的概念(板书) 二、新课探究: 1.实例感受: 实例一:一枚炮弹发射后,经过 26s 落到地面击中目标.炮弹的射高为845m ,且炮弹 距地面的高度 h (单位: m )随时间 t (单位: s )变化的规律是: y = 130t - 5t 2. 思考 1:(1). t 的范围是什么? h 的范围是什么? (2). t 和 h 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有什么特点? (实例一由师生共同完成) 事实上生活中这样的实例有很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1

论函数概念教学的特点

论函数概念教学的特点 发表时间:2011-09-22T17:11:15.12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魏红丽 [导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像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魏红丽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二中学校 151100 摘要函数的概念及相关内容是高中教材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图像多,方法灵活多样。以致部分学生对函数知识产生恐惧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其实函数教学也有其一般的规律,只要掌握方法,是一门比较容易学习的知识。 关键词函数对应映射数形结合 1 . 把握函数的实质 17世纪初期,笛卡尔在引入变量概念之后,就有了函数的思想,把函数一词用作数学术语的是莱布尼兹,欧拉在1734年首次用f(x)作为函数符号。关于函数概念有“变量说”、“对应说”、“集合说”等。变量说的定义是:设x、y是两个变量,如果当变量x在实数的某一范围内变化时,变量y按一定规律随x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称x为自变量,变量y叫变量x的函数,记作y=f(x)。中学教材中的定义为:如果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按照某个对应法则,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y就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叫函数的定义域,和x的值对应的y的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函数的值域。它的优点是自然、形像和直观、通俗地描述了变化,它致命的弊端就是对函数的实质——对应缺少充分地刻画,以致不能明确函数是x、y双方变化的总体,却把y定义成x的函数,这与函数是反映变量间的关系相悖,究竟函数是指f ,还是f(x),还是y=f(x)?使学生不易区别三者的关系。迪里赫莱(P.G .Dirichlet)注意到了“对应关系”,于1837年提出:对于在某一区间上的每一确定的x值,y都有一个或多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y 叫x的一个函数。19世纪70年代集合论问世后,明确把集合到集合的单值对应称为映射,并把:“一切非空集合到数集的映射称为函数”,函数是映射概念的推广。对应说的优点有:①它抓住了函数的实质——对应,是一种对应法则。②它以集合为基础,更具普遍性。③它将抽像的知识以模型并赋予生活化,比如:某班每一位同学与身高(实数)的对应;某班同学在某次测试的成绩的对应;全校学生与某天早上吃的馒头数的对应等都是函数。函数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共同刻划,它们相互独立,缺一不可,这样很明确的指出了函数的实质。 、 对于集合说是考虑到集合是数学中一个最原始的概念,而函数的定义里的“对应”却是一个外加的形式,似乎不是集合语言,1914年豪斯道夫(F.Hausdorff)采用了纯集合论形式给出定义,它舍弃了函数关系生动的直观,既看不出对应法则的形式,更没有解析式,不但不易为中学生理解,而且在推导中也不便使用,抽象性太强。 2 . 加强数形结合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像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7—12年级所研究的函数主要是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对每一类函数都是利用其图像来研究其性质的,作图在教学中显得无比重要。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做到学生心中有形,函数图像就相当于佛教教徒心中各种各样的佛像,只要心中有形,函数性质就比较直观,处理问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3 . 将映射概念下放 就前面三种函数概念而言,能提示函数实质的只有“对应说”,如果在初中阶段把“变量说”的定义替换成“对应说”的定义,可有以下优点:⑴体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也显示出时代信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作准备。⑵凸显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和现实性,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⑶变抽像内容形像化,替换后学生会感到函数概念不再那么抽像难懂,好像伸手会触摸到一样,身边到处都有函数。学生就会感到函数不再那么可怕,它无非是一种映射。这里只需将集合论的初步知识下放一些即可,学生就能够接受,因为从小学第一学段就已接触到集合的表示方法,第二学段已接触到集合的运算,没有必要作过多担心,如果能将集合论下放到初中,就会使得知识体系更完备,衔接更自然,学生更易于接受,学生就不会提出“到底什么是函数?”这样的问题。 4 . 函数与方程的区分 尽管函数和方程都是反映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函数反映的是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从函数的角度来看,考虑的是x和y在各自取值范围内,彼此间怎样相互变化。而方程反映的是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等式F(x,y)=0是一个方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确定为一个函数,从方程的角度来看,考虑的是x和y选取哪些数值时才能使等式成立,另一方面,如果变量x和y的函数关系可以用解析式y=f(x)表示,那就得到一个方程y-f(x)=0,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时用方程知识去研究函数,也可用函数知识去研究方程。 综上所述, 尽管函数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抽象,只要很好地理解其概念,将函数融入现实生活中,这一课程就不难,也就比较好掌握,因此形象化教学更能起到由浅入深融会贯通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