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鸿门宴实录

鸿门宴实录

鸿门宴实录
鸿门宴实录

《鸿门宴》课堂教学实录

万福成

第一课时

关于背景介绍(略)

师:本节课是一堂听读课。请同学们先听录音,注意听清字音和句读,听出语气。(教师放录音,约十五分钟)

师:下面我们开始读。根据有无声音,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效果要大大优于默读──它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许多字、词甚至句子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朗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比如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破音异读等;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重点朗读前四段,特别是第三、四两段,最好能熟读成诵。(教师巡视几圈后,板书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

师:(询问几位同学读的情况)好。请同学们停一下,我们请两位同学起来朗读一下第三、四两段。注意朗读的时候能体现出作品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也请在座的同学评论一下这两位同学朗读的水平。

生甲:(略)

生乙:(略)

生丙:评论(略)

师:总结(略)

师:本文篇幅较长,但语言用的基本上是古白话,因此较为浅显,课堂上我们就不串讲了。课下请同学们认真梳理字、词、句,找出本文的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双音词以及成语,用特殊标志标出来。同时完成课后“思考和练习”二、三,下节课检查。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主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是检查同学们的作业情况;第二是分析一下项羽这个形象。好,先找5位同学说说作业。(师生共同解决并落到实处)。

生甲:通假字有:距通拒、内通纳、要通邀、倍通背、蚤通早、郤通隙、奉通捧。

生乙:异义词有:山东、非常、河北、河南;双音词有婚姻、出入、竖子、吾属。

生丙:活用词有:军、王、善、活、兄、近、籍、从、目、翼、止、邢、道、间。(活用情况解说略)生丁:成语有: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

生戊:“思考和练习”二、三(略)。

师:作总结(略)。

师: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生:复述(略)。

师:评价学生的复述情况(略)。

师:这篇文章虽然是史传文,但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够反映项羽思想和性格特征的语句,并用准确精练的词语在旁边评点。(教师巡视指导)

师:(视学生完成情况)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项羽这个形象。哪一位同学先说?

生甲:项羽是一个年轻气盛、轻敌自大、寡谋轻信的人物。

师:很好,请你具体说一说。

生甲:比如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就勃然大怒,一心想消灭刘邦。等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又洋洋得意(“料你刘邦也不敢”),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

生乙:项羽还有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面。

师:请解释一下。

生乙:这集中表现在宴会上,范增多次示“玉块”,他都置之不理,觉得刘邦已谢罪,不必再追究了;还有他听说刘邦逃走,也仍然泰然处之。

生丙:项羽还有妄自尊大的一面。宴会上的座次就表现出了这一点。

生丁:……

生戊:……

师:刚才,同学们的分析都很有道理,从不同角度评论了项羽的思想性格特征,这说明同学们朗读课文起了作用,分析人物动了脑筋。关于另一个人物刘邦,请同学们课下讨论。

第三课时

师:(上课前发下作文纸)上一节课我们集中分析了项羽的性格特征,对这个人物的定位和把握已经有了眉目。这一节课我们就写一篇人物评论,副标题是:浅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刻画(板书)。也就是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要求不少于600字,35~40分钟。最后拿出一点时间,找两位同学起来读一读,再简单讲评。(写作时间略)

师:(学生读作文略)刚才,两位同学的评论都比较准确,思路开阔,并且持之有据,分析能自圆其说,还是很不错的。关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评论,我们可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也可以评论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还可以评论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等等。角度很多,但都必须做到叙议结合、评析结合(板书这8个字并简单解释)。通过这次作文练习,同学们可以有个大体认识了,今后在写文学评论的时候,就不会再感到陌生了。

师:课后作业是背诵下面三首诗,领会三首诗的作者对项羽的不同态度和感情。也可以跳出课文,站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上,写一篇人物评论,题目是“另眼看项羽”,写在周记本上。

题乌江

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附:

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浅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刻画

山东师大附中高一(1)班许上

项羽,是司马迁成功刻画的一个“失败英雄”的形象。虽然他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英勇让人自叹弗如,垓下之围时自刎乌江的悲壮令人荡气回肠,但是他在鸿门宴上刚愎自用性格的表露无遗,却暗示了他最终的失败。

鸿门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那种剑拔弩张的形势下,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项羽的轻敌自大、优柔寡断,更是被描绘得穷形尽相、入木三分。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这个形象的呢?

首先,传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项羽在鸿门宴中的语言动作并不多,却很能表现他的性格特征。项羽听到曹无伤的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击破沛公军”,充分体现了其纠纠武夫的直率性格。可是当他听到项伯所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时,又立即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并且告诉刘邦“此曹无伤言”,以至后来樊哙闯帐,礼遇有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其沽名钓誉、寡谋轻信,在虚伪的“仁义”幌子下轻易妥协的软弱性格。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视若无睹。到樊哙闯帐,怒目而视,他不但没有暴跳如雷,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生彘肩,赐坐。这又充分展现了他优柔寡断的性格。

其次,出色的细节描写。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刘邦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表现了项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弱点。古人言:骄兵必败。果然,鸿门宴上刘邦的一席谎言,竟使得他洋洋得意,失去了杀刘邦的最好时机。

此外,鲜明的对比描写。一方面表现在项羽在杀不杀刘邦这件事前后不一的态度上,反映了他的有勇无谋和优柔寡断;另一方面是项羽与刘邦的对比,反映了项羽的盲目自尊和夜郎自大的心理;再次是项羽与范增的对比,如结尾对刘邦所送礼物的不同表现:项羽安然收下,范增摔在地上,并用剑剁碎。范增的坚决果断,反衬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自命不凡;范增老谋深算,更体现出项羽的幼稚轻率、不善权谋。

司马迁用传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波澜起伏的鸿门宴,更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西楚霸王。

编辑短评:本课教学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着力发展学生的朗读、欣赏和评价文言文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整个教学显得非常“实”。35-40分钟写600字,要求是否偏高?(刘真福)能不看资料,说一说你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认识?

生1: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史记》的不朽!

师:很好!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对司马迁的由衷的敬仰之情,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才是最有价值的认识。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你的认识写在书上,然后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思考,在书上写下自己的认识。约一分钟后,自由结合分组,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认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司马迁用如椽的史笔纪录下我中华民族三千年间的风云变化,沧桑巨变。伟哉!一个大写的人;奇哉!一部不朽的史册。

生3:一个卑微的史官,一个残废的男人,然而,他却有着宏大的理想,有着惊人的毅力,有着非凡的勇气,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审视历史,鞭挞残暴与黑暗,歌颂正义与美好,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是一个高贵的灵魂,他就是司马迁。

生4:解剖三千年历史,刀刀见血,字字含泪,小人虽胜永耻,英雄虽败犹荣;昂起高贵的头颅,宁折不弯,傲然卓立,汉武化为尘埃,子长名垂史册!

……

师:同学们的发言激情洋溢,老师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的民族而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民族。”沈从文先生也曾说过:“我们要崇拜英雄,不然就是个卑鄙小人。有对这种崇拜加以嘲笑的,也是卑鄙之徒。”对英雄的热爱,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老师很高兴能从大家的身上看到这种美德!

下面,我们来看课题,《鸿门宴》,宴就是请客吃饭,谁埋单?

生:项羽。

师:项羽请谁?

生:沛公刘邦。

师:项羽为何要请刘邦吃饭?

生:想在酒宴上杀了刘邦。

师:真是这样吗?

生:……

生5:酒宴上项羽并没有想杀刘邦的意思。

师:项羽不想杀刘邦吗?

生5:想过。

师:什么时候?

生5:曹无伤来告密后。

师:如何告密的?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师:“王”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

生5:读第四声,称王的意思。

师:项羽听了有何反应?

生5:项羽“大怒”,要带兵教训刘邦。

师:项羽为何“大怒”?

生5:刘邦不但在关中称王,并且把珍宝都占为己有。

师:当年楚怀王命令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进咸阳,理应称王呀?再说,那些珍宝是战利品,也理应归刘邦呀?

生5:项羽认为他才有资格成王。

师:为什么?

生5:是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师:胜利果实被别人抢了,项羽自然要生气。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6:项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刘邦抢了他的风头,他觉得没有面子,所以他很恼怒。

生7: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只是小小亭长,因此他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争抢王位。

师:几位同学的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来听听专家对项羽“大怒”的理解,刘邦和项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了秦始皇,曾经十分羡慕地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会稽,也曾颇为自负地说过:“彼可取而代也!”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必然拼死相争。

项羽要带兵消灭刘邦,他手下的将士支持吗?

生8:支持他,范增指出刘邦“其志不在小”,劝项羽“急击勿失!”

师:“其志不在小”指什么?

生8:“贪于财物,好美姬”。

师:也就是喜欢金银珠宝,喜欢漂亮美眉。(生笑)刘邦不喜欢这些,他喜欢什么?

生8:他志在天下。

师:从哪看出来的?

生8:范增说刘邦头上的云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是天子的征兆。

师:哦,看相就能看出是真龙天子,你相信范增的话吗?

生8:只是一个借口。

师:“急击勿失”是什么意思?

生8:[size=10.5pt]赶紧攻打刘邦,不要错过了大好时机。[size=10.5pt]

[size=10.5pt]师:大好时机指什么?[size=10.5pt]

[size=10.5pt]生[size=10.5pt]8[size=10.5pt]: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size=10.5pt]

师:实力如此悬殊,看来刘邦难逃此劫。项羽的部下都支持消灭刘邦吗?

生9:项伯不支持。

师:何以见得?

生9:他去刘邦军中通风报信。

师:是因为他对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定不满吗?

生9: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

生9:他想通知张良跟他一起离开。

师:课文中哪句话讲到了这个意思?

生9:“欲呼张良与具去”。

师:“去”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9:不一样,这里是“离开”。

师:项伯为什么要通知张良呢?

生9:张良曾救过他。

师:课文中哪句话提到了?

生9:“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师:“活”是什么意思?能解释一下它的用法吗?

生9:救活,使……活命,使动用法。

师:项伯此去并不是反对项羽消灭刘邦,而是为了报答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从刘邦军中回来后,项伯对消灭刘邦的态度发生变化了吗?

生9:变了。

师:怎么变得?你读一下项伯的话。

生9: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师:“因”是什么意思?

生9:趁着。

师:趁着什么?做什么?

生9:趁着刘邦来谢罪,好好招待他。

师:凭什么?欠他的,还是少他的?(生笑)

生9:刘邦立了大功,进攻他是不仁义的。

师:不能诛杀有功之臣,为什么去刘邦军中之前项伯不这么说呢?

生9:因为他得了刘邦的好处。

师:什么好处?

生9:刘邦给他举杯祝寿,并结为儿女亲家。

师:是刘邦的傻儿子娶了项伯的俊闺女吗?(生笑)

生9:应该是项伯的傻儿子娶了刘邦的俊闺女。

师:项伯得到了人家的好处,自然要为人家说话。项羽接纳了项伯的建议吗?

生:接纳了。

师:真奇怪,项羽正在火头上,一心要灭了刘邦。项伯的话如何就能使项羽改变了主意呢?

生10:因为项伯讲的有道理。

师:有道理就一定能使一个正在怒头上的人改变主意吗?

同学们再来看项伯的话,“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你和某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竞赛,你们得了冠军,可是一向要强的你没有考过那位同学。这时,有人来劝你说,你的智商本来就不如别人,要不是他考了第一,你怎么能戴上冠军的奖牌呢?他应该多谢谢人家呢!这样的劝说你会接受吗?

生11:在这句话前面,项伯还有话。

师:在哪?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11:“于是项伯

师:“具”什么意思?

生11:同“俱”,详细,详尽。

师:详细地说,为何省略了?

生11:前面说过了,没必要重复。

师:在哪里?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师:“秋毫”和“近”是什么意思?

生11:“秋毫”就是秋天里鸟兽刚刚长出的细毛,这里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是接触、沾染的意思。师:刘邦既然不敢占有任何财物,在等待项羽的到来,为什么还要派兵将把守关口呢?

生11:为了防止强盗的出没。

师:这里的“非常”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里的非常是指意外的变故。

师:“所以”什么意思?

生11:……的原因。

师:“倍德”什么意思?

生11:忘恩负义。“倍”同背,背叛。

师:刘邦说的是真心话吗?

生11:不是,是因为打不过项羽,不得已说的软话。

师:刘邦这番话说给谁听的?

生11:说给项羽听的。

师:有根据吗?

生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刘邦请项伯把这番话详详细细的带给项羽听。

师:我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项羽听了项伯的话,为什么会改变主意呢?

生12:刘邦的这番软话满足了项羽的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就像刚才老师所举的那个例子,如果有同学说:“某某同学说了,他这次考得好只是一个意外,他最清楚自己的成绩远不如你。”你还会生气吗?再者,项羽这次兴兵伐罪,本来就出师无名,现在正好找一个台阶下。

师:项羽本来要杀刘邦,秣兵厉马,杀气腾腾,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可是听了刘邦托项伯传来的软话,听了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批评,竟然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刘邦是一个人来赴宴的吗?

生:不是。

师:带了多少人?

生:百余骑。

师:“骑”什么意思?

生13:一人一马为一“骑”。

师:为什么带百余名骑兵?

生13:如果遇到危险,可以保护刘邦突围。

师:谈得拢,就吃;谈不拢,就跑。(生笑)一起读课文“至鸿门……”

生: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师:“谢”什么意思?

生14:道歉。

师:为何要道歉?

生14:“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师:解释一下?

生14:自己没有料到能先入关破秦,抢了项将军的风头。

师:“郤”什么意思?

生15:同“隙”,隔阂,嫌怨。

师:刘邦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是什么意思?

生15:我们本来是亲密的战友,现在您生我的气,都是小人在挑拨我们的关系。

师:“小人”是谁?

生15:曹无伤。

师:曹无伤向项羽告密,事前告诉过刘邦吗?

生15:怎么可能呢?

师:刘邦怎么知道的?

生15:项伯告的密。

师:项羽怀疑过吗?

生15:没有。

师:项羽怎么说?

生1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师:这不是把曹无伤给出卖了吗?

生15:是。

师:项羽为什么这样做?

生15:他缺乏斗争的谋略。

师:真的是个原因吗?项羽真的想不到要保护内应吗?

生15:(思考)……

师:谁来帮他回答?

生16:项羽瞧不起曹无伤这样的小人。

师:老师同意你的观点,曹无伤并不是项羽派去刘邦军中卧底的奸细,而是看见项羽大军压境,刘邦危在旦夕,为了保住自家性命,不惜出卖主子,邀功请赏的小人,项羽自然瞧不起他。

故事发展到此,刘邦、项羽的矛盾似乎都消除了,而且项羽还请刘邦喝起了酒。两大军事集团真的没有矛盾了吗?

生17:有矛盾,项羽虽然被刘邦的软话、恭维话给迷惑了,大将军范增却很清醒,他一心要杀了刘邦。师: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生17: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师:“目”什么意思?

生17:本义是眼睛,这里用作动词,以目示意。

师:也就是使眼色,范增又是使眼色,又是举起玉玦,他要告诉项羽什么?

生17:这是他们事前约好的,是在请求项羽下令杀了刘邦。

师:项羽答应了吗?

生17:没有。

师:课文怎么说?

生17:项王默然不应。

师:是项羽和老师一样是近视眼,没看见吗?(生笑)

生17:不是。

师:你怎么知道不是近视眼?

生17:“应”是反应的意思,如果没看到,就谈不上反应了。

师:项羽为什么没有反应?是当初就不想杀刘邦吗?

生17:不是,当初他想要杀刘邦,现在不想杀了。

师:为什么改变主意了?

生17:人家刘邦都主动道歉了,抬手不打笑脸人,再说是在自己的大营里,杀了刘邦会让天下人瞧不起。师:分析的有道理。项羽现在不想杀刘邦了,范增也改变主意了吗?

生17:没有,他还要杀刘邦。

师:他怎么做的?

生17:他让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

师:有一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件事。

生17: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师:项庄刺杀成功了吗?

生17:没有?

师:怎么回事?

生17: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师:“翼”什么意思?

生17:本义是鸟的翅膀,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蔽”,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师:“蔽”什么意思?

师: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

生17:他得了人家的好处。

师:这一段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鸿门宴上几个人的座位的尊卑顺序是怎样的?你从座位中能看出什么?生17:“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师:讲得很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7:课前我查过资料。

师: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除了要学会思考,还要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从座位的顺序,你能看出什么?

生17:项羽君臣很傲慢。

师:项羽傲慢可以理解,范增作为臣子却坐在刘邦的上首就有点不合礼仪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17:想羞辱刘邦君臣,激怒他们,好找借口杀了刘邦。

师:刘邦对位次提出抗议了吗?

生17:没有吧?书上没有写。

师:结合前面的文字,推测一下。提示一下,刘邦当时是南路军统帅,项羽是北路军统帅。

生17:刘邦作为地位相同的一军统帅,能委曲求全到项羽军中登门谢罪,自然不会在意这细小的礼节。即使心里在意,他也不会提出来,自找麻烦。

师:鸿门宴上杀机重重,杀气腾腾,刘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毙吗?

生18:张良让樊哙进帐救刘邦。

师:项羽的士兵让他进去吗?

生18:当然不让。

师:课文怎么说?

生18: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师:“内”什么意思?

生18:同“纳”,接纳,让他进来。

师:樊哙进去了吗?

生18:进去了。

师:怎么进去的。

生18: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师: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樊哙是如何进帐的?

生18:闯。

师:“闯”可以看出什么?

生18:樊哙救主心切。

师:还能看出什么?

生18:他很神勇。

师:樊哙进帐后的神态是怎样的?读一下。

生18: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师:这句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樊哙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18:很是愤怒?

师:他为什么愤怒?

生18:刘邦“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项羽“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师:刘邦“劳苦功高”指什么?

生18: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师:这句话本来是谁说的。

师:项羽听过吗?

生18:项伯曾转述过。

师:樊哙为什么还要说?真的是在指责、抱怨项羽吗?

生18:不是,表面上是指责、抱怨,实际是在恭维项羽。樊哙的意思是说,您才是真正的霸主,我们都对您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您怎么能不体恤我们呢?

师:项羽有辩解吗?

生18:没有。

师:课文怎么说?

生18: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师:项羽为何不辩解?

生18:一方面樊哙的话又一次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他要杀刘邦的理由的确拿不到桌面上来。师:樊哙闯帐是无礼之举,项羽为何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

生18:他在刘邦进营道歉的时候就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项羽是英雄,即使要杀刘邦,也是在战场上,他不屑于这种下三流的手段。

师:项羽不杀刘邦,换句话说,刘邦基本上是安全的。刘邦也这样认为吗?

生19:刘邦不这样认为,他希望早一些离开这危险的地方。

师:刘邦是怎么做的?

生19:他借口上厕所,跑了出来。

师:刘邦担心项羽怪罪吗?

生19:担心。

师:课文上怎么说的,你读一下。

生19: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师:“为之奈何”什么意思?

生19:这可怎么办呢?

师:樊哙和张良怎么说?读一下。

生19: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师:解释一下。

生19:樊哙说:“做大事情就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也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就像刀和砧板,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何必告辞呢?”

师:张良怎么说?

生19: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师:这是什么句式?

生19:宾语前置。

师:解释一下。

生19: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些什么(礼物)?”

师:刘邦带了吗?

生19:带了。

师:带了为什么没有送呢?

生19:没有机会送,范增一直在置刘邦于死地,气氛很紧张,不适合送礼物。

师:现在为何要送呢?

生19:他不辞而别,是失礼的行为,刘邦希望通过进献礼物来讨好项羽,让他别生气。

师:既要不辞而别,又要进献礼物,这两件事有矛盾呀?刘邦怎么解决的?

生19:他让张良帮他敬献礼物,自己带樊哙等四人先走。

师:是走吗?课文怎么说?

生19: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

师:“脱身独骑”的“骑”什么意思?

生19:骑马跑。

师:“持剑盾步走”的“走”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19:不一样,古时候的“走”是跑的意思。

师:刘邦为什么要一个人骑马跑,而不让樊哙他们也都骑马跑呢?那样不是更快一些吗?

生19:他怕动静太大,被项羽的人的察觉。

师:因此他是沿着来时的大路回去,还是……

生19:走小道。

师:课文上哪个词是这个意思?

生19:间行。

师:刘邦成功的脱离的险境,当项羽知道刘邦不辞而别时,他生气了吗?

生20: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0:项羽接受了礼物。

师:项羽为何会不生气呢?

生20:一是因为项羽不想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二是因为张良说刘邦是喝多了,不能来告辞,没必要跟一个醉酒的人计较礼数。

师:范增有何反应?读一下。

生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师:范增为何把礼物放到地上,看也不看,就一剑击碎了?

生20:他的计划失败了,这礼物在他看来是对自己的嘲讽。

师:范增还说脏话了?

生20:竖子不足与谋。

师:“竖子”是什么意思?

生20:小子。

师:这不是骂人的话呀?在前面加上修饰语。

生20:糊涂的臭小子。

师:为何要骂项羽糊涂?

生20:宴会前范增曾劝项羽杀了刘邦,宴会上范增也曾作了周密的部署,却由于项羽没有下命令而最终错过了良机。

师:错过良机,结果会怎么样?

生20:吾属今为之虏矣!

师:解释一下。

生20:从今天起,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刘邦的俘虏了。

师:楚汉战争的结局也证明了范增的预言,项羽兵败于垓下,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因此,许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的天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21:项羽的确不应该放走刘邦,作为军队最高统帅最忌朝令夕改,杀刘邦是既定方针,怎么可以因为听了两句恭维的话,就改变了主意呢?

生22:我也认为不应该放走刘邦,这不等于放虎归山吗?

生23:对待敌人不能有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生24:刘邦的命运本来掌握在项羽手中,现在让他溜了,就如同鱼儿进了大海,再要抓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生25:项羽如果杀了刘邦,刘邦的军队就会群龙无首,不战自溃,历史就得重写了,可惜项羽错过了良机。

师:我提醒一下,我们探讨的中心是项羽放走了刘邦和失去的天下的关系。二者有必然关系吗?你再思考

生26:项羽放走刘邦,两人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期,他的军事力量都强于刘邦,不能说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的天下。

师:有人说鸿门宴预兆着刘项两方未来的成败,你同意这观点吗?

生26:同意。

师:为什么?

生26:性格决定命运。

师:能说说两人的性格有何不同吗?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研究一个人的性格,要从他对他人的态度去分析。我们先来看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项羽对待刘邦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刘邦对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师:项羽和刘邦对自己部下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项羽不采纳范增的计谋,放虎归山,养虎为患,由此可以看出他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刘邦采纳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成功的躲过了一劫,由此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他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师: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奸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项羽对相伯的内奸行为视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无法,任人唯亲;刘邦从鸿门宴回去后,就立即诛杀了曹无伤,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师: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应的态度如何呢?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项羽瞧不起曹无伤这样的小人,他把实情告诉了刘邦,由此可以看出他胸无城府;刘邦百般拉拢相伯,又是祝寿,又是结为亲家,由此可以看出他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师:项羽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治军无法、任人唯亲、胸无城府;刘邦深谋远虑、忍辱负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治军严谨、有奸必除、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通过比较鸿门宴上两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我们不难看出楚汉战争的结局,的确是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项羽没有一点优点,而刘邦则都是优点。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何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崇拜项羽,却瞧不起刘邦呢?

生27:那是因为人们同情失败者,同时嫉妒成功者。

师:是这样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有优点,也会有缺点,反之亦然。从这一篇课文还可以看出两人怎样的性格?

生28: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固然表现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做事光明磊落,不屑使用卑鄙手腕,项羽是真豪杰,真英雄!

生29:刘邦为了拉拢相伯,不惜牺牲儿女的幸福,可见他冷酷自私。

生30:当张良建议刘邦找相伯代为传话时,刘邦竟然问他怎么和相伯有关系,可见刘邦小人之心,猜忌多疑。

生31:刘邦本来自己要逃跑,却问手下该怎么办,让樊哙说出那么一番道理来掩饰自己的怯懦,可见他为人狡诈。

生32:刘邦为让张良留下帮他进献礼物,对张良的称呼,也从先前的“君”忽而变为现在的“公”了!可见他的为人虚伪!

师:项羽是失败的英雄,刘邦是成功的小人,这在《项羽本纪》还有多处体现,课后请同学们自读课前我们发的材料,为两人各写一段评语。

最后,让我们一起读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人作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鸿门宴》课堂实录

课题:鸿门宴

教师:铁皮鼓

班级:高一4班

时间:2005年3月15日上午第二节

教学实录:

(教师布置背诵随笔事宜)

教师:上次咱们整理了双方的人物,可以看出,双方的人物是旗鼓相当的。这边有刘邦,那边有项羽,这边有张良,那边有范曾,这边有樊哙,那边有项庄,这边有曹无伤,那边有项伯。但是项伯和曹无伤又是有区别的,曹无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而项伯有没有蓄意出卖项羽的动机?

学生:没有。

教师:对,他只是智商有些低而已。(学生笑)但是我们又看见,这中间又交叉了其他的关系,如项伯与张良的朋友关系,项伯曾经杀人,张良“活之”,所以他要报恩,就无意中出卖了项羽。好了,这节课咱们首先要复述故事,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相互之间复述一下,认真地讲一遍,然后各组推荐一个同学参加。

(学生讨论,比较积极,讨论中间,有学生要与老师个别讨论:为什么老师说项伯智商有些低,老师与他做了个别交流)

教师:我们每组选一个同学出来复述。(学生选代表)现在稍微给他们一点准备时间。

(三组分别推荐出徐放、吴迪、俞露婉)

教师:好,现在请徐放上台!

徐放:是不是要把鸿门宴之前的事情再概述一下?

教师:可以!

徐放:故事发生在秦末,当时各路起义军起兵反秦,以项羽和刘邦最强,而项羽比刘邦强很多。他们在不同方向作战。当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攻破函谷关,派将领守住关。项羽很生气,很快攻破函谷关,双方实力相差很大,项羽剿灭刘邦很容易。刘邦手下的曹无伤派人跟项羽说刘邦想自己在关中称王,激怒了项羽,准备攻打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有交往,就告诉张良这件事情,张良连夜告诉了刘邦,刘邦与项伯定下了亲家,约定次日去鸿门谢罪。

第二天,刘邦带了百余人去谢罪,和项羽饮酒。范曾说不可放过机会,但是项羽不忍心,于是范曾派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但是项伯与刘邦有约定,于是起来保护刘邦,项庄不能下手。张良看形势危急,就叫樊哙进帐、樊哙义正词严讲了很多道理,让项羽无言。于是刘邦借口上厕所,跑了,让张良留下给项羽和范曾送礼物。项羽留下了,而范曾把礼物毁坏了,并说项羽无知,不足以共大事。

教师:(许多学生已经做好了鼓掌的姿势)掌声响起来!徐放复述得棒极了!下面有请吴迪同学!

吴迪:(慢,有时会停顿下来)诸侯起义,较强的是项羽和刘邦。刘邦先到函谷关,驻军在霸上。他的左司马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称王。激怒项羽。于是项羽想明天打项羽。(学生笑,教师:呵呵,是口误,继续)由于他的叔父项伯和张良有故交,就去赵找张良其想说服一起逃跑。张良叫项伯见刘邦,刘邦就跟项伯结成儿女亲家。刘邦第二天去见项羽,于是就发生了鸿门宴。鸿门宴上,范曾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叫杀刘邦,但项羽不忍心于是范曾找项庄,他就以舞剑的名义想杀刘邦,被项伯看穿,就起来保护刘邦。项庄没有成功。然后,刘邦借上厕所的名义,张良……找樊哙,来了之后,他们就走了。就没有了。

(大家笑,鼓掌)

教师:好,下面请俞露婉同学上台,有请!

俞露婉:(比较流利)当时刘邦和项羽的两支军队在攻打秦的时候,刘邦先攻破函谷关,但是曹无伤说刘邦想称霸,项羽非常生气,想攻打刘邦。项伯与刘邦的手下张良有交情,于是去叫张良逃走,但是张良对刘邦忠心,就告诉刘邦这事。于是刘邦说服项伯制订协议,去见项羽。他们定下了儿女亲家,项伯叫刘邦

次日早去给项羽道歉。

次日刘邦去请罪,刘邦见到项羽后对项羽说:是有小人在中间挑拨,自己不称霸。项羽心软,就对刘邦说是他的左司马出卖了他,然后他们在鸿门饮酒。范曾想趁机杀刘邦,三次举起玉佩暗示,但是项羽没有动手于是他找项庄让他以舞剑的名义杀刘邦。项伯因为与刘邦有协议,于是起身保护。张良看形势危急,找樊哙,樊哙进来说了一些话,于是项羽再一次心软了,然后樊哙与项羽饮酒,刘邦抄小道回到军营,让张良留下来,给项羽送玉璧,给范曾送玉环。项羽接受而范曾强礼物摔到地上,说夺取天下的必然是刘邦。刘邦回去之后,杀曹无伤。

教师:大家看看谁是第一?(大家七嘴八舌,说徐入的比较多)呵呵,徐放和俞露婉旗鼓相当,吴迪也不错啊。下周我们还有个刘项之争,是一场辩论赛,一方为刘邦辩护,一方为项羽辩护,男女生各选五位同学,大家下去之后可以上网查资料。大家对课文的熟悉是超出我的想象,下周我们在随笔就要对读本上的小说写故事梗概,这与复述故事又不一样。这里我读一下我写的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当时刘邦先入关中,驻军霸上,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非常生气,打算第二天进攻刘邦,范曾也认为刘邦志不在小,力主急攻,情况非常危急。项羽有一个叔父叫项伯,与刘邦的谋士张良关系非常好,连夜跑去劝张良逃跑,张良不但没有跑,反而把他介绍给了刘邦,刘邦于是和他结成儿女亲家,并竭力表白自己没有称王的野心。项伯相信了,劝刘邦第二天早晨赶紧向项羽谢罪。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带着一百多人来鸿门向项羽陪罪,表明自己无称王之心,项羽轻信了刘邦并供出了曹无伤,而且还摆下宴席请刘邦喝酒,由叔父项伯、谋士范曾作陪,张良立在刘邦旁边。范曾多次示意项羽杀了刘邦,项羽均不下手。范曾无奈,召项庄进来,想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项伯发现了这一企图,也拔剑起舞,护住了刘邦。张良见事情紧急,连忙召大将樊哙进来,樊哙闯进军帐,指责项羽想要诛杀有功的刘邦,项羽无言以对,刘邦则借上厕所的机会逃回霸上,留下张良给项羽和范曾分别送了一双白璧和一双玉斗。刘邦回到军营中,立刻杀了曹无伤。

教师:这是500字版的。还可以写200、100字版的。大家要加强练习。刘邦逃跑之后,范曾说了一句话,非常有名,是哪一句?

学生:竖子不足与谋!

教师:对,还有,“夺天下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大家看看这个“今”是什么意思?(学生议论)是“将要”的意思,英语里也有类似的用法。通过《鸿门宴》我们可以看到,项羽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那么,大家从鸿门宴的哪些地方看出项羽必定失败?或者说,哪些因素导致了项羽最后的失败?给一点时间思考,不忙回答。

李洲:(说,老师没听清)

教师:你普通话大有进步,但是我还是没有听懂,(同学大笑)可以再重复一遍吗?ZpO

李洲:我是说项羽优柔寡断,应该狠下心的时候狠不下心来,而刘邦则不顾忌这些,反复无常。

教师:他觉得项羽优柔寡断,大家看对不对?

学生:(纷纷点头)对。

教师:(开玩笑)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啊?不过的确是如此,他的优柔寡断导致刘邦成功脱逃,埋下了后患。

徐放:我觉得不是优柔寡断,因为项羽有一种很摄人的气魄,对敌人从来不手软。但是他很重义。跟他有交往的他认为就是自己的朋友,他是个草莽英雄,是个将才,但是没有帝王之气,有的是霸气。刘邦处处示弱,项羽处处逞强,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成败。而且刘邦有过人之处,人才众多,又能够用人,而项羽人才很少。项羽事必躬亲,什么都自己来,王者是不能这样的。这让人才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用,而在刘邦帐下人才觉得自己有用。

(学生鼓掌)

教师:徐放的话对我启发也很大。我们谈项羽,是根据《鸿门宴》来谈的,而他谈的项羽着重从《项羽本记》来谈。就在鸿门宴之前,项羽坑降卒20万,一点不手软。而且在他的叔父项梁死了以后,宋义主事,软弱无能,不敢对敌,他一刀就杀了宋义,破釜沉舟,他是果断的人。而害他的是一个义字,真是应了一句话,“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所以两个人说的都很有道理。他还说项羽有霸

气但是没有王者之气,是将才而不是帅才,不善于用人而刘邦善于用人,表现是事必躬亲,还有一个,项羽任人唯亲,除了范曾之外,都姓项,而且不用范曾。大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

李洲:他不稳重,别人叫他打他就打,没有主见。一开始,范增说打刘邦他马上就要打,后来刘邦几句好话说的又不打了。

教师:一句话,是个性情中人,还是他个性上的缺陷,还有没有?

刘丹柯:主要谋士范曾对项羽的话,不能让项羽相信他。

教师:也就是说:范曾也有问题?

刘丹柯:(点头)对!

教师:(上前握手)我们想到一块去了!同志啊!我以前讲《鸿门宴》的时候就发现这个问题。如果张良像范增一样行不行?

学生:不行。

教师:刘邦一入关中,有人出主意,他马上就派兵把守函谷关,守关的计策显然是错的,但是,如果张良这时候也指着刘邦的鼻子说:竖子不足与谋!大家想会是个什么后果?范曾跟项羽说话的时候一直是趾高气扬,气势凌人,他的脾气比较暴躁,而项羽也比较火暴,两个人怎么能够说到一块儿去?就是说,你的办法虽然是正确的,但是也要让人接受你的意见。因此,范曾是怎么死的?当时项羽派使者到刘邦那儿去,刘邦大鱼大肉地招待,到中间,就问了,你是哪一个的使者?对方说是项羽的,这边说了,哦,我还以为是亚父的,就把酒席给撤了,项羽中了反间计,对范曾渐渐疏远,而范曾也一气之下离开项羽,明知是反间计还要中计,这就是性格缺陷,结果背上生疮死在路上,他一死,项羽就没有了依靠,最后让刘邦消灭了。还有谁有问题?

学生:项伯。

教师:对啊。(下课铃响)项伯的问题在哪里?弱智!好,下课!

(下课后,几个学生围着我)

董乔:老师,我觉得项羽好傻啊,刘邦说几句好话,他就把人家曹无伤给出卖了。*

教师:是啊,项羽确实缺乏政治头脑,傻得可爱,不过这也是他率真的地方,没有心机。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朗读课文,重点字词正音,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2)明确学习任务: ①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②疏通文意 ③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文言知识 ④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⑤人物形象分析 (3)作者简介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公开课教案设计 精华

《鸿门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 3、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探讨研究,赏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理解,对文中人物做出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学生多元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出现的古汉语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用法。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正确评价项羽历史人物形象。 2、学习借鉴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讨论、探究、提要勾玄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及相关作家作品。 2、放录音或范读课文,准确认读,扫清语言障碍。 3、诵读课文,能理解文意,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欣赏两首关于主人公的诗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朗读并理解这两首诗) 提示(一):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鸿门宴》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鸿门宴》 【教学目标】 了解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与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文学常识,理解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 读准“飨”“卮”“戮”“珏”“哙”“眦”“啖”等字音,掌握“军”“目”“间”“翼”“活”等词的活用意义,梳理“于”“之”“为“与”“所以”等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梳理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异义词语,把握名词作状语、句子成分省略、宾语前置等特点。 积累“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等名言警句。 反复诵读课文,口头复述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多角度解读刘邦得以死里逃生的原因。在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用四字短语给故事情节拟上小标题。 选择几处细节,体会其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寥寥几笔则人物个性毕现的语言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各自性格特点。 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樊哙闯帐一段,做到翻译准确。

结合课文内容,查阅《史记》中项羽的相关史料,以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为切入点,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写一篇读后感在课上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军”“目”“间”“翼”“活”等词的活用意义,梳理“于”“之”“为“与”“所以”等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梳理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异义词语,把握名词作状语、句子成分省略、宾语前置等特点。 理解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用自己的话,多角度解读刘邦得以死里逃生的原因。在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用四字短语给故事情节拟上小标题。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一、导入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讲解。(课件展示)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

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朗读课文,重点字词正音,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1)导入: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2)明确学习任务: ①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②疏通文意 ③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文言知识 ④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⑤人物形象分析 (3)作者简介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著有《史记》,

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背景简介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鸿门宴优质课教案

鸿门宴优质课教案 【篇一:《鸿门宴》优秀教案】 第1页(本章共15 页) 第2页(本章共15 页) 第3页(本章共15 页) 第4页(本章共15 页) 第5页(本章共15 页) 【篇二:鸿门宴优秀详细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 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 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 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朗读课文,重点字词正音,以求准确认读。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2)明确学习任务:①了解司马迁与《史记》②疏通文意 ③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文言知识④理清情节发展脉络⑤人物形象分析 (3)作者简介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全书一百三 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 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背景简介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5)学生朗读 下面我们开始读。根据有无声音,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效果要大大优于默读——它能培养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许多字、词甚至句子的含义就会迎刃而解。朗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要读准字音;二是要读清句读;三是要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文章中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学生边读,边板书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本文的异读字有:破音异读: 通假异读: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生字: 读完后,师:“大家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 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 生:述(略) 师:评价学生的复述情况(略) (7)布置作业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鸿门宴》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公开课) 教材分析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文字传神。可通过对《鸿门宴》情节的解读以及穿插诵读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1、探究中国座次礼仪文化 2、探究性格决定命运以及如何尽量规避人生的失败 教学方法图示法、课本剧、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饭局”导入,穿插图片。"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处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俗话说“席无好席,宴无好宴,吃饭事小,设局事大”,有这么一个饭局改变了历史--《鸿门宴》。历史上其他著名的饭局如“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 二、作者简介 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的相关常识。 三、文中主要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 刘邦集团项羽集团 沛公(刘邦)项羽(项王) 曹无伤(沛公左司马)范增(项王军师,亚父)

张良(沛公谋士)项伯(项羽季父) 樊哙(沛公之参乘)项庄(项羽堂兄) 注:亚父,亚,次也,对之尊敬仅次于父 季父,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季父即最小的叔叔 四、全文共有七段,可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宴前、宴中与宴后三个部分。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上人物的活动,理清全文故事情节 宴会前 无伤告密-范增进言-项伯夜访-张良定策-项王许诺 宴会中 刘邦谢罪-项王设宴-(一起)范增举玦-(一落)项王不应-(二起)项庄舞剑-(二落)项伯翼蔽-(三起)樊哙闯帐-(三落)王赐酒肉

《鸿门宴》公开课教案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 教学目标: 一、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二、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三、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 预习思考: 1、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它在整个楚汉斗争中起着什么作用? 2、课文节选部分以什么开始,以什么告终? 3、你觉得最能吸引你的是哪些段落?最难懂的是哪些段落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霸王是一个饶不过去的人,无论是膜拜,还是诋毁,无论是敬为天人,还是目为下尘,霸王都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内心。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则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那么,霸王究竟是失败的英雄,还是多情的烈士,是玉碎宫倾的帝王,还是卤莽无知的情人?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霸王?希望通过《鸿门宴》的学习,我们能够逐渐靠近历史的真相,并作出自己的判断。 二、简介及《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10岁时,随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开始了对古代文献的研读,并直接受学于当时著名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20岁,南游江淮,据《史记·太史公自序》,他这次上会稽,探禹穴,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以后他在任郎中、太史令以及中书令时,或奉旨出使,或陪驾巡幸,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经历,使他有机会亲身领略祖国壮阔的自然风貌,调查了解许多历史故实,订正和补充文献上的疏漏,也使他有可能接触广大人民的实际生活,增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了解。42岁时正式动笔写他的不朽巨著《史记》。这期间,司马迁因李陵事件受了宫刑,之后,他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到55岁时终于完成了《史记》的著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历史著作。它记述了中国上自轩辕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共计五十余万言,分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司马迁从少年学习就接受儒家思想,但并不承认儒家的独尊地位。他兼融各家思想,特别是受到黄老之学的影响,加之广泛接触社会实际,以及自己不幸的遭遇,故思想上颇具唯物主义因素及批判精神和反抗精神。他在《史记》中,高度评价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功绩,歌颂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许多爱国的英雄人物,斥责暴君、酷吏,揭露和讽刺了当朝的开国之君和在位的皇帝。连顽固坚持儒家正统思想的班固,也称赞司马迁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匪,其事赅,不虚美,不隐恶。 《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司马迁在实录的基础上,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选取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反映事件特征的重要细节,生动地

《鸿门宴》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鸿门宴》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作出合理评价 教学重点:项羽、刘邦形象的探讨、总结 教学难点: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之同情,树立正确的英雄史观 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搜集前人对项羽、刘邦的评价资料 教学过程 致欢迎词:大家热烈鼓掌欢迎各位老师来到我们班听课。 一、导语设计 经过前节课的情节梳理,我们知道《鸿门宴》故事一波三折、跌宕生姿,引人入胜。当然,鸿门宴也像道人物画廊展示了那些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评里面最为主要的两个人物:刘邦和项羽。 二、文本观照:剖析性格 上节课布置大家思考《鸿门宴》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和刘邦的性格特点,下面有没有同学主动起来,给大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项羽或是刘邦。 若学生无法下手,则提供以下分析思路。 表1:项羽主要言行

表2:刘邦主要言行 同学们文本分析能力都很不错,从中挖掘出了项羽、刘邦的部分性格。但是要立体全面的去认识历史人物,仅仅靠一篇《鸿门宴》就显得较缺乏,下面补充几则材料,帮助大家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三、材料提供、写作展示 关于项羽的资料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司马迁《项羽本纪》

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解说: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缺乏忍辱负重的胸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咏项羽》解说:活着的当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不肯”是一种“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赞美与欣赏之情。 (1)关于刘邦的资料 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 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高祖本纪》 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苏辙 刘邦是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毛泽东解说:后世对刘邦的评价较高,但他性格上也有一些缺陷,刻薄寡恩,诛杀功臣,且手段较为残忍,毫无仁爱之心。 教师引导:结合课文《鸿门宴》你所感受到的二人形象,项羽和刘邦哪一个是你心目中的英雄请以《我心目中的英雄——楚霸王(汉王)》为题,写150左右短文。给大家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每组最少推荐两名同学上来展示。请组长待会把推荐名单写到黑板上。同学朗读展示。 预备观点: 观点一:项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们不能单以成败论英雄,不否认项羽身上

鸿门宴公开课教案

《鸿门宴》教学设计 中国人崇尚宴请,什么生日宴、升学宴、婚宴、寿宴等等,名目繁多,令人应接不暇,据说,现在人们买一辆车都要大宴宾客,收份子钱。这也太不地道了,你说你都成了有车族了,还要让亲戚朋友出血。不过,一般的宴请,对于赴宴者来说无非损失点钞票,该去还是得去的。但如果是鸿门宴,那就避之唯恐不及了。 鸿门宴,词典的解释是“不怀好意的宴请”,典故出自公元前206年咸阳郊外的一次宴会。那到底是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场宴会呢?为什么几千年后的人们提起它仍然心有余悸呢?让我们跟随司马迁的笔触走进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历史。 一、疏通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标注拼音。 2.多名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3.教师串讲课文,疏通文意。 4.梳理文言知识,练习巩固。 二、教师介绍背景 三、梳理情节 选择文中某一情节进行复述,并用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四、人物分析 《史记》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除了史学价值,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总共塑造了8个人物形象,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下列人物形象,并结合文中语句进行分析。 ①的项羽②的刘邦 ③的范增④的张良 ⑤的项庄⑥的樊哙 ⑦的项伯⑧的曹无伤 【答案】①刚愎自用、自矜功伐②能屈能伸,知人善用,能言善变,狡诈伪饰,见机能断。③深谋远虑、刚烈如火④心思机敏、谋略过人⑤有勇无谋⑥有勇有谋⑦敌我不分、老实憨厚、重情重义⑧贪利忘义 (2)文中描写项羽的语句: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话语间透出一股强大的自信,似乎攻灭刘邦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每读至此,都能感受到一股英雄之气扑面而来。 2.于是项伯…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3.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当刘邦在宴会之上问道是谁“污蔑”他时,项羽不加思索的就将曹无伤说了出去,其心直口快简直到了可爱的地步,可见其胸怀坦荡。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6.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7.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3)看不透的项羽 对于项羽这个人,我总想拨开历史的迷雾,看清他的真实面目。可是,翻阅史书,众说纷纭的评论让我更加迷惑。 1.迷惑之一:匹夫之勇与妇人之仁 “项王喑恶yīn wù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ǒu,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彊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 ——韩信 大意: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王

鸿门宴教案一等奖

【教学设想】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精彩的笔墨,倾注了极大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羽的鲜明形象,项羽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鸿门宴》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彩的一篇,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告密始,到曹无伤被诛杀终;从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所出场的人物无不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尤其以项羽的形象最为典型。 本课的设计重在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情节的曲折发展,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的技巧,品味精炼生动,绘声绘色的语言。同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项羽的形象作正确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另外,由于课文较长,课堂上不可能全文朗读,朗读应主要放在课后,课堂上主要对重点段落进行适当的朗读。对于最后的项羽形象大辩论,应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在广泛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展开,切忌围绕课文原地画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3、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读文与读史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性认识性格决定命运,领导的个人决策与政治集团的利益息息相关。 【学习重难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理解“因、如、举、谢、意”等五个多义词义项,掌握两个句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何!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