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式的复习课教案案例

分式的复习课教案案例

分式的复习课教案案例
分式的复习课教案案例

分式的复习课教案案例

复习目标:

1.使学生系统的了解本章前两节的知识体系与知识内容,使学生在掌握通分、约

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将知识融会贯通,进行一些提高训练。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熟练而正确地掌握分式四则运算

复习难点: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去括号及符号问题。本章主要研究分式的运算,主要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所以要多练习、多动手才能熟练掌握。

习方法:讨论交流法,小组合作法等。

习过程:

根据油田三中的教育改革理念,坚持把杜郎口三中化的精神,我将本节课分为三

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比一比,我最棒

教师设想:本环节采用“对抗组”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人人参与,先是自

己做几分钟,然后对抗组互相批改,做到人人动手,采用加分、扣分制度,每

个人的成绩直接跟本组的成绩挂钩,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集体

荣誉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从四方面认识新朋友——分式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三)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除法:

2. 分式的乘方

3.分式的加减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四)整数指数幂和科学计数法

整数指数幂

一般地,当时,

当是正整数时,()

做一做,我能行

本环节是针对知识点的相应练习,基础性强,先让学生自己做几分钟,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选出本组中学习相对差的学生讲解,要求学生知其然,跟要知其所以然,旨在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

2.当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2)(3)(4)

中考大看台:

3.(2009.河南中考)若分式的值为零,则的值等于

4.(2008.山东中考)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A. B. C. D.

5.(2009.淄博中考)化简的结果为()

A. B. C. D.

6. (2008.湖北中考) 2005年新版的人民币中有一角硬币的半径约为0.0095m,用科学

计数法表示为m

秀一秀,我最靓

1.(2009.泸州中考)化简:

2.(2004.乌鲁木齐) 请你阅读下列计算过程,回答问题:

=…………………………….. A

=……………………….B

=……………………………………… C

=……………………………………………….D

(1)上述计算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

(2)从B到C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错误的原因是。

(3)请你正确解答。

3. (2009.衡阳中考)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4. (2007.烟台中考)有一道题:“先化简,再求值:,其中,”小亮同学做题时把

“”错抄成了“”,但他的计算结果却是正确的,请你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作业设计:

复习题16,1题,2题(2)(4)(6),

3题的(1)(3)(5)(6)

《分式方程》第三课时参考教案

3.4.3 分式方程(三)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反映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 2.用分式方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经历建立分式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审明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将实际问题转化成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 2.根据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寻求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3.4.3 A) 第二张:例3,(记作§3.4.3 B) 第三张:随堂练习,(记作§3.4.3 C)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式方程这样的数学模型,并且学会了解分式方程. 接下来,我们就用分式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Ⅱ.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片(§3.4.3 A ) [生]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500元. (1) [生]还有一个等量关系: 第一年租出的房屋间数=第二年租出的房屋的间数. [师]根据“做一做”的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同学们尽管提出符合情境的问题. [生]问题可以是: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 [生]问题也可以是:这两年每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 [师]下面我们就来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每年各有多少间房屋出租? [师生共析]解:设每年各有x 间房屋出租,那么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96000元,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 102000元,根据题意,得 x 102000=x 96000+500 解这个方程,得x=12 经检验x=12是原方程的解,也符合题意. 所以每年各有12间房屋出租. [师]我们接着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 [生]根据第一问的答案可计算,得: 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 1296000=8000(元), 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12 102000=8500(元).

《分式》典型例题分析

《分式》典型例题分析

《分式》复习提纲 考点1. 分式的概念 1、下列各有理式 π y y x y x y x x y xy y x x x ,31),(23,,53,81,4, 23,822++-+---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考点2. 分式的意义 分式: B A (A ,B 都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 ① 分式有意义? ;② 分式无意义? ;③ 分式值为零? 1、若分式 3 2 -x 有意义,则x__________ 2、 要使分式 ) 5)(32(23-+-x x x 有意义,则( ) A. x ≠2 3 - B. x ≠5 C. x ≠23-且x ≠5 D. x ≠2 3 -或x ≠5 3、 当a 为任意有理数时,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 112++a a B. 12+a a C. 112++a a D. 21 a a + 4、分式 3 24 x x +-当x 时有意义;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零。 5、当x 时,分式2 5 2++x x 的值是零;当x 时,分式242--x x 的值是零; 当x 时,分式 x x -+22 的值是零 考点3、最简公分母、最简分式 1、分式 ac b bc a ab c 3,2,2 --的最简公分母是 ;分式1 3x ,11x x +-,225(1)xy x -的最简公分母为________ 2、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A. 122+x x B. x 24 C. 1 12 --x x D. 11--x x

3、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A. 2 2 2) (y x y x -- B. 2x xy - C. xy x y x ++2 D. 22-+x x 考点4、分式的基本性质 1.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y x y x 3 22132 21-+; (2)b a b a -+2.05.03.0 2、把分式xy y x +中的分子、分母的x 、y 同时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2倍 B. 缩小为原来的2 1 C. 不变 D. 缩小为原来的4 1 3、约分(1)4 3 22016xy y x -= ;(2)4 4422+--x x x = 4、通分(1)b a 21,2 1ab ; (2)y x -1,y x +1; (3)221y x -,xy x +21. 考点5、计算 1、(1)222222x b yz a z b xy a ÷= ;(2)49 3222--?+-x x x x = ;(3)43222)1.().()( ab a b b a --= (4) x x x x x x 36299622 2+-÷-+- (5)ab a b a a b a b a --+-2224. (6) 22212(1)441x x x x x x x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分式典型例题(供参考)

分式的知识点及典型例题分析 1、分式的定义: 例:下列式子中,y x +15、8a 2 b 、-239a 、y x b a --25、4322b a -、2-a 2、m 1、65xy x 1、21、212+x 、πxy 3、 y x +3、m a 1 +中分式的个数为( ) (A ) 2 (B ) 3 (C ) 4 (D) 5 练习题:(1)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有 . ⑴275x x -+; ⑵ 123 x -;⑶25a a -;⑷22x x π--;⑸22b b -;⑹22 2xy x y +. (2)下列式子,哪些是分式? 5a -; 234x +;3 y y ; 78x π+;2x xy x y +-;145b -+. 2、分式有,无意义,总有意义: 例1:当x 时,分式 51 -x 有意义; 例2:分式x x -+212中,当____=x 时,分式没有意义 例3:当x 时,分式112-x 有意义。 例4:当x 时,分式1 2+x x 有意义 例5:x ,y 满足关系 时,分式 x y x y -+无意义; 例6:无论x 取什么数时,总是有意义的分式是( ) A . 122+x x B.12+x x C.133+x x D.2 5 x x - 例7:使分式2 +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为( )A .2≠x B .2-≠x C .2->x D .2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章第3节的内容,是继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又能一种方程的解法。本节课是在继分式的内容及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之后所讲述的一个内容,其实际上就是分式与方程的综合。因此本节课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课,同时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分两次学习过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他们对于整式方程特别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数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学过的方程复杂,需通过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分式方程?会区分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 2、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并学会如何验根。 四、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 1、忆一忆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 (2)什么叫分式? (3)结合具体例子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旧知识的回忆自然引出新知识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书课题“分式方程”,让学生猜一猜其概念,结合分式和方程的特点学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设计意图:采用这种形式引入今天的话题,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数学,而象是在拉家常,让学生没有负担,另外,学生在前面的回忆的基础上很容易猜出来分式方程的概念。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简单,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并说出为什么?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数) 设计意图:学生说出来了分式方程的概念还远远不够,通过这道题使学生更进一步的巩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分式的乘除法典型例题

《分式的乘除法》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A .264a b B .b a a b --2)(2 C .y x y x ++22 D .y x y x --2 2 例2 约分 (1)36)(12)(3a b a b a ab -- (2)44422 -+-x x x (3)b b 2213432-+ 例3 计算(分式的乘除) (1)22563ab cd c b a -?- (2)42 2 643mn n m ÷- (3)2 33344222++-?+--a a a a a a (4)2 22 22222b ab a b ab b ab b ab a +-+÷-++ 例4 计算 (1))()()(432 2xy x y y x -÷-?- (2)x x x x x x x --+?+÷+--36)3(446222 例5 化简求值 22232232b ab b a b b a ab a b a b +-÷-+?-,其中3 2=a ,3-=b . 例6 约分 (1)3286b ab ; (2)2 22322xy y x y x x --

例7 判断下列分式,哪些是最简分式?不是最简分式的,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1)44422-+-x x x ; (2)36 ) (4)(3a b b a a --; (3)22 2y y x -; (4)882122++++x x x x 例8 通分: (1)223c a b , ab c 2-,cb a 5 (2)a 392 -, a a a 2312---,652+-a a a

参考答案 例1 分析:(用排除法)4和6有公因式2,排除A .2)(a b -与)(b a -有公因式)(b a -,排除B ,22y x -分解因式为))((y x y x -+与)(y x -有公因式)(y x -,排除D. 故选择C. 解 C 例2 分析(1)中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可直接约分.(2)中分子、分母是多项式,应该先分解因式,再约分.(3)中应该先把分子、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把分子、分母中的最高次项系数化为正整数,再约分. 解:(1)36)(12)(3a b a b a ab --)4()(3)()(3333-?--?-=b a a b b a b a a 3)(4 1b a b --= (2)4 4422-+-x x x )2)(2()2(2-+-=x x x 22+-=x x (3)原式2123486)22 1(6)3432(b b b b -+=?-?+=312482-+-=b b b b b b 634)12)(12(3)12(4-=-++-= 例3 分析(1)可以根据分式乘法法则直接相乘,但要注意符号.(2)中的除式是整式,可以把它看成1 64 mn .然后再颠倒相乘,(3)(4)两题都需要先分解因式,再计算. 解:(1)22563ab cd c b a -?-2253)6(ab c cd b a ?--=b ad 52= (2)422643mn n m ÷-7 43286143n m mn n m -=?-= (3)原式)2)(1)(3)(1()3)(2)(2(++----+=a a a a a a a 1 22--=a a (4)原式)()()()(2b a b a b b a b b a -+÷-+=2 2 22))((b b a b b a b a -=-+= 说明:(1)运算的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式;(2)乘除法混合运算,可将除

分析解分式方程教学的案例论文

分析解分式方程教学的案例论文 波利亚曾说过:“解决问题的成功要靠正确的转化,化归思想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那些有待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 方法。”本课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转化”,尝试用问题设问的形式,驱动学 生思考,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学会将分式方程转 化为整式方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增根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检验增根。 一、预习导学,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思考:你能正确识别分式方程吗? 下列关于x的方程,其中是分式方程的有______。(填序号) 问题1 什么是分式方程? 问题2 为什么方程(4)不是分式方程?它是什么方程?如何看待其分母中的字母? 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总结,分式方程的特点是:①含分母;②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分 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是区别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标志。本例中的(4)是关于x的方程,其他字母皆为字母系数,通过本例辨析分式方程与含有字母已知数方程的区别。 设计意图在设疑解惑中引导学生关注分式方程形式上的定义,不是简单让学生重复 概念,而是展示一组方程让学生识别,在答疑辨析中调动学生对分式方程概念的理解,加 深理解分式方程概念的关键点——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设计的方程(3)(4)(6)用意 深刻,是对学生思考提出的发展性目标。 二、合作探究,问在知识发生处,点拨释疑 ·你会解分式方程吗?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动手解题,探究体验: 比较方程(1)(2)的结果有差异吗?为什么? ·为什么x=2不是原方程(2)的根? ·产生x=2不是原方程(2)的根的原因是什么?你能用数学语言说明吗? 解(2):方程两边同乘以3(x—2),得3(5x—4)=4x+10—3(x—2),x=2。检验:把x=2代入最简公分母3(x—2)中,3(x—2)=0,x=2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9.3《分式方程》典型例题精析

9.3 分式方程 1.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了解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 2.能熟练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验根. 3.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 4.能熟练地应用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

1.分式方程的概念 (1)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方程;二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因此整式方程和分式方程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例如x +1x =2,5y =7y -2,1x -2=x 2 2-x 等都是分式方程,而x 2-2x +1=0,2x +33=x -12,x +a b -x -b a =2(x 是未知数)等都是整式方程,而不是分式方程. 【例1】下列方程中,分式方程有( ). (1)x +1π=3;(2)1x =2; (3)2x +54+x 3=12;(4)2x -2=1x +1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析:对于方程(1),因为π是常数,所以该方程不是分式方程,是整式方程;方程(3)中的分母不含字母,所以不是分式方程.方程 (2)(4)符合分式方程的概念,都是分式方程. 答案:B 2.分式方程的解法 (1)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通过解整式方程,进一步求得分式方程的解,这是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本章中,解分式方程都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解题思路如下图:

(2)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①去分母,即在方程的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把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②解这个整式方程. ③验根:把求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零,使它不为零的根才是原方程的根,使它为零的根即为增根,应舍去. (1)增根能使最简公分母等 于0;(2)增根是去分母后所得的整式方程的根. 以上步骤可简记为“一去(去分母)、二解(解整式方程)、三检验(检查求出的根是否是增根)”. 【例2】解分式方程:(1)x x -2+6x +2 =1; (2)7x 2+x -3x -x 2=6x 2-1 . 分析:(1)中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是(x -2)(x +2);(2)中方程的最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教案 3.4分式方程(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人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教学难点: 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 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分组交流) 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

的产量是________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讲授新课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 km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h。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列出方程. 三.做一做: 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人,那么满足怎样的方程? 四.议一议: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完整版)初二数学分式方程经典应用题(含答案)

分式方程应用题 1、温(州)--福(州)铁路全长298千米.将于2009年6月通车,通车后,预计从福州直达温州的 火车行驶时间比目前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行驶时间缩短2小时.已知福州至温州的高速公路长331千米,火车的设计时速是现行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时速的2倍.求通车后火车从福州直达温州所用的时间(结果精确到0.01小时). 2、某商店在“端午节”到来之际,以2400元购进一批盒装粽子,节日期间每盒按进价增加20%作为 售价,售出了50盒;节日过后每盒以低于进价5元作为售价,售完余下的粽子,整个买卖过程共盈利350元,求每盒粽子的进价. 4、甲、乙两个清洁队共同参与了城中垃圾场的清运工作.甲队单独工作2天完成总量的三分之一, 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1天,总量全部完成.那么乙队单独完成总量需要( ) A.6天 B.4天 C.3天 D.2天 5、炎炎夏日,甲安装队为A 小区安装66台空调,乙安装队为B 小区安装60台空调,两队同时开工 且恰好同时完工,甲队比乙队每天多安装2台.设乙队每天安装x 台,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 .66602x x =- B .66602x x =- C .66602x x =+ D .66602x x =+ 6、张明与李强共同清点一批图书,已知张明清点完200本图书所用的时间与李强清点完300本图书 所用的时间相同,且李强平均每分钟比张明多清点10本,求张明平均每分钟清点图书的数量. 7、有两块面积相同的试验田,分别收获蔬菜900kg 和1500kg ,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亩收获蔬菜比第 二块少300kg ,求第一块试验田每亩收获蔬菜多少千克.设一块试验田每亩收获蔬菜x 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 A .9001500300x x =+ B .9001500300 x x =- C .9001500300x x =+ D .9001500300x x =- 8、进入防汛期后,某地对河堤进行了加固.该地驻军在河堤加固的工程中出色完成了任务.这是记 者与驻军工程指挥官的一段对话: 通过这段对话,请你求出该地驻军原来每天加固的米数.

《分式方程第3课时》 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5.4《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会用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式方程的应用. 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并且求得结果.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列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列方程的基本步骤: 一审:审清题意,弄清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二设:设未知数. 三列:列代数式,列方程. 【探究新知】 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 (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吗?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能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吗? 答案:(1)等量关系包括: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500;第一年出租房 屋的间数=第二年出租房屋的间数;出租房屋的间数=所有出租房屋的租金 .每间房屋的租金 (2)求出租房屋的总间数;分别求出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 (3)解:设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元,则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x+500)元. 由题意得96000102000 500 x x = + .

方程两边乘x (x +500),得 96(x +500)=102x . 解这个方程,得x =8000. 经检验x =8000是原方程的根,所以x +500=8500. 因此第一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8000元,则第二年每间房屋的租金为8500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典例精讲】 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3 1,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分析:此题的主要等量关系是: 小丽家今年7月的用水量-小丽家去年12月的用水量=5 m 3. 所以,首先要表示出小丽家这两个月的用水量,而用水量可以用水费除以水的单价得出. 解:设该市去年居民用水的价格为x 元/m 3.则今年的水价为11+3x ? ? ??? 元/m 3,根据题意,得 30155113x x -=??+ ??? . 解这个方程,得32x =. 经检验32 x =是所列方程的根. 311223???+= ??? (元/m 3). 所以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为2元/m 3. 首先,老师询问学生家中的每月用水情况,要求学生能关心家庭生活,又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学生根据一个月的总水费等于每一吨水费乘以一个月的用水的总吨数,再根据“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这一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从而列出分式方程,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能很快和老师一起完成上述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设未知数——分析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列出方程——解

《分式》典型例题分析

《分式》复习提纲 考点1. 分式的概念 1、下列各有理式 π y y x y x y x x y xy y x x x ,31),(23,,53,81,4,23,822++-+---中,分式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考点2. 分式的意义 分式:B A (A , B 都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 ① 分式有意义? ;② 分式无意义? ;③ 分式值为零? 1、若分式3 2-x 有意义,则x__________ 2、 要使分式) 5)(32(23-+-x x x 有意义,则( ) A. x ≠23- B. x ≠5 C. x ≠23-且x ≠5 D. x ≠2 3-或x ≠5 ? 3、 当a 为任意有理数时,下列分式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 112++a a B. 12+a a C. 112++a a D. 21a a + 4、分式324 x x +-当x 时有意义;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零。 5、当x 时,分式2 52++x x 的值是零;当x 时,分式242--x x 的值是零; 当x 时,分式x x -+22 的值是零 考点3、最简公分母、最简分式 1、分式ac b b c a ab c 3,2,2--的最简公分母是 ;分式13x ,11x x +-,225(1)xy x -的最简公分母为________ 2、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A. 122+x x B. x 24 C. 1 12--x x D. 11--x x 3、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 { A. 2 2 2)(y x y x -- B. 2x xy - C. xy x y x ++2 D. 22-+x x 考点4、分式的基本性质 1. 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9.3较复杂的分式方程解法

9.3较复杂的分式方程解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较复杂的分式方程的特点,熟悉两种技巧解法---通分法、拆项法。 2.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化归思想。 3、理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的原因。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体会分式是表示现实世界中一类量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解决问题。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分式方程的技巧解法---通分法、拆项法。 三、教学难点 准确认识较复杂的分式的特征,灵活运用通分法和拆项法。 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设问和同学分组讨论相结合,使同学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掌握较复杂的分式方程解法。 六、教学过程 方法指导 对于较简单的分式方程,常用去分母的解法,对于较复杂的分式方程用常用的解法很麻烦,若能针对题目特点,打破常规,另觅路,往往会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这节课来学习较复杂的分式方程的两种解法:通分法和拆项法。 注意: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解分式方程都有一步不可缺少的步骤 —— 检验。 一、通分法 误解: 解得:x=0 经检验x=0是原方程的根。 ∴次方程无解 注意:解方程时,如果等式两边含有未知数的相同因式,那么这些因式不能约去,否则将会产生失根。 例1:解方程 2 2 1122+- =-x x x ()() 1222-=+x x x x x x x x -=+222422 122+= -x x x x 21122+= -x x 1 242-=+x x

八年级数学经典练习题(分式及分式方程)汇总

一、选择题 1. (广东珠海)若分式 b a a +2的a 、b 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此分式的值 ( ) A .是原来的20倍 B .是原来的10倍 C . 是原来的10 1 倍 D .不变 2. 计算-22+(-2)2-(- 12)-1的正确结果是( ) A 、2 B 、-2 C 、6 D 、10 3. (四川遂宁)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 ) A. a 22 B . a 2 C . 2 2b a + D . 2 22ab a - 5.(丽江)计算10 ()(12 -+= . 6. (江苏徐州)0132--= . 7. (江苏镇江常州)计算:-(- 12)= ;︱-12︱= ; 01()2-= ;11 ()2 --= . 8. (云南保山)计算101 ()(12 -+= . 9. (北京)计算:?-++?--)2(2730cos 2)2 1(1π. 10. 计算:|-3|+20110×2-1. 11. (重庆江津区)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 A 、 2 x B 、 1x x + C 、2x y + D 、x π 12. (四川眉山)化简m m n m n -÷-2)(的结果是( ) A .﹣m ﹣1 B .﹣m+1 C .﹣mn+m D .﹣mn ﹣n 13.(南充)若分式1 2 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

14. (四川遂宁)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 ) A. b a a 232 B . a a a 32- C . 2 2b a b a ++ D . 2 22b a ab a -- 15. (浙江丽水)计算111 a a a - --的结果为( ) A 、 1 1 a a +- B 、1 a a - C 、﹣1 D 、2 17. (天津)若分式21 1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等于 . 18. (郴州)当x= 时,分式 的值为0. 20. (北京)若分式 x 的值为0,则x 的值等于 . 21. (福建省漳州市)分式方程 2 11 x =+的解是( ) A 、﹣1 B 、0 C 、1 D 、3 2 22. (黑龙江省黑河)分式方程 11x x --= ()() 12m x x -+有增根,则m 的值为( ) A 、0和3 B 、1 C 、1和﹣2 D 、3 23. (新疆建设兵团)方程2x +1 1-x =4的解为 . 24. (天水)如图,点A 、B 在数轴上,它们所对应的数分别是﹣4与 22 35 x x +-,且点A 、B 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则x = . 25. (海南)方程 2 +x x =3的解是 . (2)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 26. (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化简)2()24 2( 2+÷-+-m m m m 的结果是 A .0 B .1 C .—1 D .(m +2)2

分式考点及典型例题分析(最全面)

分式考点及典型例题分析 1、分式的定义: 例:下列式子中,y x +15、8a 2b 、-239a 、y x b a --25、4322b a -、2-a 2、m 1、65xy x 1、21、212+x 、π xy 3、y x +3、m a 1+中分式的个数为( ) (A ) 2 (B ) 3 (C ) 4 (D) 5 练习题:(1)下列式子中,是分式的有 . ⑴275x x -+; ⑵ 123 x -;⑶25a a -;⑷22x x π--;⑸22b b -;⑹222xy x y +. (2)下列式子,哪些是分式? 5a -; 234x +;3y y ; 78x π+;2x xy x y +-;145 b -+. 2、分式有,无意义,总有意义: (1)使分式有意义:令分母≠0按解方程的方法去求解; (2)使分式无意义:令分母=0按解方程的方法去求解; 注意:(12 +x ≠0) 例1:当x 时,分式 51-x 有意义; 例2:分式x x -+212中,当____=x 时,分式没有意义 例3:当x 时,分式112-x 有意义。 例4:当x 时,分式12+x x 有意义 例5:x ,y 满足关系 时,分式x y x y -+无意义; 例6:无论x 取什么数时,总是有意义的分式是( ) A . 122+x x B.12+x x C.133+x x D.2 5x x - 例7:使分式2+x x 有意义的x 的取值围为( )A .2≠x B .2-≠x C .2->x D .2

分式及分式方程精典练习题分析

分式及分式方程精典练习题 一、填空题: ⒈当x 时,分式1 223+-x x 有意义;当x 时,分式x x --112的值等于零. ⒉分式ab c 32、bc a 3、ac b 25的最简公分母是 ; ⒊化简:2 42--x x = . ⒋当x 、y 满足关系式________时, )(2)(5y x x y --=-25 ⒌化简=-+-a b b b a a . ⒍分式方程3 13-=+-x m x x 有增根,则m = . ⒎若121-x 与)4(3 1+x 互为倒数,则x= . ⒏某单位全体员工在植树节义务植树240棵.原计划每小时植树口棵。实际每小时植树的棵数是原计划的1.2倍,那么实际比原计划提前了 小时完成任务 9、已知关于x 的方程32 2=-+x m 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⒈下列约分正确的是( ) A 、326x x x = B 、0=++y x y x C 、x xy x y x 12=++ D 、2 14222=y x xy ⒉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13101x x x x --+=-时,如果设1x y x -=,将原方程化为关于y 的整式方程,那么这个整式方程是( ) A .230y y +-= B .2310y y -+= C .2310y y -+= D .2310y y --= ⒊下列分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32)(3)(2+=+++a c b a c b B 、b a b a b a +=++122 C 、1)()(22 -=+-b a b a D 、x y y x xy y x -=---1222 ⒋下列各式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A 、y x y x y x y x ---=--+- B 、y x y x y x y x +-=--+-

分式方程教案

课题:分式方程(一) 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和产生增根的原因. 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学习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学习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知: 1、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程?是怎样的方程?如何求解? (1)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 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是 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步骤是: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如解方程:16 3 242=--+x x 2、探究新知: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 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量关系, 得到方程: v v -= +2060 20100. 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哪里?通过观察发现得到这两种方程的区别在于未知数是否在分母上。未知数在分母的方程是分式方程。未知数不在分母的方程是整式方程。前面我们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是分式方程中分母含有未知数,我们又将如何解?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 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 如解方程: v +20100=v -2060 …………………… ①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20+v )(20-v ),得 100(20-v )=60(20+v )……………………② 解得 v=5 观察方程①、②中的v 的取值范围相同吗? ① 由于是分式方程v ≠±20,而②是整式方程v 可取任何实数。 这说明,对于方程①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不为0.但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②则没有这个要求。如果所得整式方程的某个根,使原分式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分式的分母的值为0,也就是说,使变形时所乘的整式的值为0,它就不适合原方程,即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如何验根:将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为0.如果为0即为增根。

分式的基本性质-经典例题及答案

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 【考纲说明】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本部分在中考中通常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占3--4分。 【趣味链接】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 尔后两人都用原来速度继续前进,结果甲达到B地比乙达到A地早1小时21分.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1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 【知识梳理】 分式 1.分式的概念:形如(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分式的分子,B叫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因为两式相除的除式不能为零,即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所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式的分母必须不等于零,即B≠0,分式有意义.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子等于0,分母不等于0,二者缺一不可. 有理式 有理式的分类:有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为:(其中M≠0) 约分和通分 1.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中的公因式约去叫约分. 2.分式的通分: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通分. 最简分式与最简公分母: 约分后,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称这样的分式为最简分式.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称为最简公分母. 【经典例题】 【例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各项系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应乘以(? ) A.10 B.9 C.45 D.90 【例2】下列等式:①=-;②=;③=-; ④=-中,成立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3】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4】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分式方程》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10.5 分式方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使学生检验解的原因,知道解分式方程须验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了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的原因 课时数:3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复备栏 (一).复习引入 解方程: 思考: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1)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 就是(1)的解,而(2)去分母后所得整式的解却不是(2)的解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总结 (二).总结 (1)为什么要检验根? 在将分式方程变形为整式方程时, 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了分母, 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 对于原分式方程的解来说,必须要求使方程中各分式的分母的值均 不为零,但变形后得到的整式方程则没有这个要求. 如果所得整式方程的某个根,使原分式方程中至少有一个分式的分 母的值为零,也就是说使变形时所乘的整式(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 值为零,它就不适合原方程,则不是原方程的解。 (2)验根的方法 一般的,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 程中分母为0,因此应如下检验: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2.3 分式方程 教案

八年级《分式方程》教学案例 设计思想 分式方程是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分式四则运算之后的一节课,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在数与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式方程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能很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现数学的价值,能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让学生完善知训结构,提高计算能力获取必要的数学能力。本节设计了分小组竞赛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参于面和参于度,是本节重要环节。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6.3节《分式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通分,以及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基础之上进行的。本节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对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进行类比、对照,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并且要让学生通过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式方程无解的原因,让学生在比较、探究中达到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难度的全面落实。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明确了解整式方程的方法步聚以后来学习分式方程。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严谨性仍相对较弱,虽然他们喜爱学习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已的方式去发现、去学习,但还需老师一定的引导,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意

义,这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了解解分式方程的思路和步聚,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掌握验根的方法。 2、情感目标: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体会用数学的成就感。 3、能力目标: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式方程的概念和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聚; 难点:理解分式方程有时无解的原因。 教学策略与手段: 认知分式方程及其解法,我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采用互动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竞赛、评价等活动实现互动,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从一个实际问题开始。大家看屏幕,(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看谁能又快又对列出方程”,“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它逆流60千米的时间相等,问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千米/小时(大约展示5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