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思想感情

定位准确,把握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准确把握感情基调是其核心,要掌握方法和角度,定性定量。

基本概念:

七类题材:

山水田园、边塞军旅、怀古咏史、托物言志、羁旅思乡、送别怀人、爱情闺怨、(即事抒怀)五类对象:自然、自我、他人、国家、历史。

情感的内涵:对/为了对象的态度情绪(基调)

例:热爱山川、不慕权贵、思念故乡、心忧天下、献身边塞、哀叹昔盛今衰。

两类基调:喜乐、悲愁。

两种表达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四种情意类型:情感单一型、情感丰富型、矛盾统一型、情感变化型。(丰富性、复杂性)共同文化背景: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儒释道,穷达,用舍行藏。

情感分析抓手:情语、景象、人物、用典、结构、手法、题注、题材、题型、人世。

(情、景、人、典、章、法、注)(诗里、诗外。题中,题外)情感分析思维:此彼,表里,内外,前后、正反,明暗。物志,古今。

一、准确定“调”——类型与知识

1.定类切入:对象分类:

物:①自然:——山水田园、托物言志穷:舍则藏拙人:②自我:志趣、际遇。——托物言志、羁旅思乡

③他人:亲人、朋友、——羁旅思乡、送别怀人、爱情闺怨

抽象:④国家:君臣、百姓、民风。——边塞军旅、即事抒怀达:用则行巧

⑤历史:朝代。——怀古咏史

2.定性分析:准确定“调”

(1)喜乐。

①自然。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

②自我。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

③他人。亲友团聚,回归故乡。

④国家。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2)悲愁。悲愤、忧愁、痛苦。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

①自然。伤春惜春,悲秋伤逝

②自我。时:年华易逝,人生短暂、人生无常。

空:孤独寂寞,客居他乡,漂泊天涯。

事功:年华已老,壮志未酬。仕途失意,报国无门。(国家)

名节: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忠而见疑,备受排挤。(他人)

③他人。亲人。相思不得相见。

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慰勉。

④国家。国家: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

百姓: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

⑤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

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

3.定量综合:把握全诗类型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情感数量和层次看,四种类型:

(1)情感单一型。

这类诗歌的总体数量要远远大于其他三种类型的诗歌。但在高考中,这类感情题考得并不多,因为它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

(2)情感丰富型。

以某种情绪(多为喜、乐、怒、忧、惧、愁等)为主导,很多既相近又相异的感情交织。

(3)矛盾统一型。

因为诗人的某种特殊境遇,或诗人所面对的事物较为复杂,诗人产生了既悲又喜或既失落又充满希望等矛盾的心态,但这种矛盾情感又有机地统一于诗人的情绪中。

例:2016 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答:一方面欣喜天下一统、国运昌盛、政治清明;

另一方面为无法、无处实现自己的理想,立下不世之功而落寞。

赏析时应指明有着怎样的矛盾情感,如指出“一方面……(情感);另一方面……(情感)”,或者“表面上看……(情感);实际上……(情感)”。

(4) 情感变化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