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常见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常见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常见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常见给排水设计施工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摘要】建筑的使用寿命直接受到给排水工程质量好坏的影响。给排水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到整个给排水分部工程的质量,而且影响到住宅整体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在施工中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保证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给排水施工质量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给排水工程的施工量较小,从工程量和投资角度上看是较少的,这时候的主要工程就是预留、预埋,承包商从领导至项目负责人对此普遍不够重视,甚至有些承包商在此阶段连基本的给排水专业人员也不配备,因而,在建筑产品的质量投诉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技术层面的问题

这里主要体现在排水管道的渗漏问题,目前,排水管道渗漏的常见原因有以下三点:

(1)预留的孔洞不当,后凿孔洞造成孔洞周围混凝土板开裂,人为地留下渗漏隐患;

(2)在捣制堵洞混凝土时,未插捣密实或认真养护。混凝土初凝后,立管因校正松动、或因模板过早拆除,导致混凝土散裂;

(3)未彻底消除管洞边杂质或因塞堵不当致使管壁与混凝土间留有微小缝隙。

由此,在目前的给排水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预留洞位置不准,预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设计依据 1.1总图专业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和各单体的接管位置图; 1.2业主提供的现场状况和给排水相关资料; 1.3执行的主要标准、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2.设计范围及内容 ,管 , 综合楼及门卫里的生活污水及综合楼内后期淋洗废液排入生活污水系统(SD),经化粪池处理后重力流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2.2雨水系统(RD) 综合楼屋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的清净雨水及消防水站排水排入雨水系统(RD),重力流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三、管道敷设 1.管材及连接方式

1.1生产生活给水管道(DW):埋地及室内管线采用聚丙烯给水管(PP-R),PPR管材标准(GB/T1874 2.2-2002),热熔连接。地面上室外管线采用无缝钢管,与聚丙烯给水管采用法兰连接,法兰连接所需的非金属法兰短管、法兰盘及加长螺栓螺母均由管道厂家一并提供。 1.2生活污水管道(SD):室外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CJ/T225-2011),环 刚度≥10,用DN公称内径表示,热熔焊接。 1.3雨水管道(RD):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螺旋管(CJ/T225-2011),环刚度≥10,用DN公称内径表示,热熔焊接。雨水口连接管采用离心球墨铸铁管(GB/T13295-2013),柔性接口。 20#,法 8,详见 找平至设计标高。 4.2非金属管道在金属管道基础上铺100mm厚的中粗砂垫层作为管道基础。做法详见给排水标 准图集《埋地塑料排水管管道施工》(04S520)。 4.3管道回填:从管道基础到管顶0.5m范围内,沿管道二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回填压实。 5.检查井、水封井 5.1生活污水检查井采用混凝土井,做法见《给排水标准图集》02S515/22。 5.2雨水检查井采用砖砌井,按有地下水选用,做法见《给排水标准图集》02S515/11;雨水

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

给排水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措施 摘要:现阶段,建筑工程的安装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外,辅助设施的完善也成为保障工程质量的一部分。排水工程隶属于辅助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在日常排水施工中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工程质量,降低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本篇文章就以加强排水系统的工作效能,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防噪声和消防性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以往排水施工建设总结的经验而言,对系统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积极的解决措施和应对办法。从而有效地提高排水施工质量,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安装质量;解决措施 1.聚丙烯塑料管道的敷设问题 1.1 给水支管敷设 在我国,住宅及居民楼排水管道的铺设具有明确的标准。利用聚丙烯塑料作为管道铺设的主要材料,水支管道的直径一般在32毫米的范围内为最佳。地下排水管道铺设主要分为直埋暗敷和非直埋暗敷两种。由于直径较小的聚丙烯塑料管道具有一定的抗压性,采用暗敷设的铺设方法能够使管道在砖墙里依旧正常工作,节省空间,促使住宅变得美观整洁。在对砖墙进行管道铺设路线的挖掘时,管槽宽度的外径最好在40毫米到60毫米之间,深度最好在20毫米到30毫米。在对厨房、卫生间排水管道进行铺设时,由于采用的是暗敷设的方法,就需要加大管槽尺寸,保证水流能够顺利的通过,以免造成堵塞和水流外淌现象,上述方法,既可以降低聚丙烯塑料管道的排水压力,也可以减少水管的使用量,避免管道接头渗水问题的发生,降低成本。 1.2 排水支管敷设 由于房屋建筑内部所需水馆的数量分布及其复杂,所以在进行排水管道敷设时,排水支管的陈列布局就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住宅排水横管渗漏是住宅室内排水管发生泄漏的典型现象,此类现象发生,不但会影响墙体的安全性,还会造成周围用户的日常用水。除此之外,在对横向排水管道进行维修时也会对其他邻户产生干扰,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厨房的洗涤盆下的横向排水管一般设置在本层楼的板面内部,地漏排水支管也需要在下层的屋顶下。卫生间内的横向排水管则需要连接洗脸盆、浴盆和地漏的横向排水管,通过下沉式卫生间的建设特点,将排水管设置在卫生间地面150毫米下。 2.暗装管道问题 管道内的暗装主要有排水管、电缆管、暖气管等管道,管道工作者根据实践情况、设计图纸再结合以往经验,科学合理的进行安装和布置。暗装管道不允许出现未经水试验或通水检验不作记录就进行隐蔽的情况。暗装在砖或混凝土结构层内的管道接口若因未做保护而被水泥砂浆密实,则需要维修,可是由于管件不能拆卸,所以应该用塑料将接口处包住,然后再填水泥砂浆。 3. 管道连接质量问题 第一,管道的切割方式不正确,导致管道的切口不完整、平滑,部分位置会出现歪扭、凹凸不平或毛刺等现象。为防止此类问题出现,管道工作者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切割,先校平管子,按工艺规程画好切割线,然后根据画好的切割线进行切割,最后,要在切割完毕后清理掉切口处的毛刺,使其更加光滑平整,同时也可以防止管道内径因挤压而变小。 第二,丝扣缠绕的方式不正确,导致接口处出现丝扣歪扭、没有条理或者崩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一.规范规程标准类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8.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14:2002) 9.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10.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 11.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 12.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 1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 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7.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19.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41:2004) 20.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JJ/T29-98)

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2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2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5.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2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2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8.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0 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3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 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3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二、设计手册类 1.严煦世等主编:《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图示给水排水专业

给排水专业常见问题 1. 给水 1.1.承接用水器与配水件出水口空气间隙不够,而且不采取措施 游泳池、水景观赏池、循环水冷却池、洗涤池(槽)等的配(补)水口空气间隙不够,且不采取措施。 违反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2.4条。(强制性条文)“3.2.4 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产生虹吸回流而受污染” 生活饮用水管道的配水件西湖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淹没; 2.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 倍; 3.特殊器具不能设置最小空气间隙时,应设置管道倒流防止器或采取其他有效 的隔断措施。 1.2未设置倒流防止器 在规范要求的位置上,未设置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违反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3.2.5条(强制性条文)“3.2.5 从给水管道上直接接出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上设置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 1.单独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时,在消防用水的起端;(注:不含室外给水管道上接 出的室外消火栓) 2.从城市给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水泵,其吸水起端 3.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按摩池、水景观赏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 或补水管道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口管径的2.5倍式,在充(补)水管道上; 4.由城市给水管道直接向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 密闭性容器注水的注水管上; 5.垃圾处理站、动物养殖场(含动物园的饲养展览区)的冲洗管道及动物饮水 管道的起端; 6.绿地等自动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其管道起端; 7.从城市给水环网的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且小区供水管与城 市给水管网形成环状管网时,其引入管上(一般在总水表后)。” 按照规范要求,更改后见图下: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设计说明 一(黄村镇(枣园)1#办公楼等4项工程给排水设计说明 规范图集: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集》第四册(给水、排水、卫生、煤气工程)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图集》第八册(管道工程) 《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 03S401 《管道支架及吊架》 03S402 《给水工程》 91SB3 《排水工程》 91SB4 《暖卫工程》 91SB1 《综合本》(2000版) 91SB-X1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和施工试用图集》京01SSB1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安装》 96S406 1( 本公司土建专业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2( 本公司质量保证手册及质量管理程序文件 工程名称:大兴区黄村镇(枣园)商业项目 建筑地点:大兴区黄村镇 建筑面积及楼层: 1#楼总建筑面积:18479?,其中办公16988?,商业等1491?,地上20层,建筑高度63.7米;

2#楼总建筑面积:11005?,其中办公9423?,商业1582?,地上8层,建筑高度27.7米; 3#楼总建筑面积:21090?,其中办公20356?,商业734?,地上25层,建筑高度80米; 5#楼总建筑面积:24829?,其中办公23636?,商业等1193?,地上25层,建筑高度80米; 建筑使用性质:地上部分为办公,首层为商业,地下二层为库房及设备用房。高层一类。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一级,地下车库防火分类?类,车库地下二层战时为人防物资库。 本施工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室内的消防给水,生活给水,中水给水,污水排水,雨水系统。 (一)生活给水系统 1.由兴华大街的市政给水管道引入两根DN200的市政水管,在小区内形成环状管网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18Mpa,本工程用水量;各建筑物用水量详见附表一~三 2.给水系统分区 a.给水系统分三个区(低区,中区,高区) b.首层及首层以下为低区,由室外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 c.二层至十三层为中区,由小区生活水泵房内中区变频加压供水装置(水泵扬程82米)供给;超压部分经支管减压阀减压后供给 d.十四层以上为高区,由水泵房内的高区变频加压供水系统(水泵扬程120米)供给;超压部分经支管减压阀减压后供给 3.生活水泵房设置于小区2号楼地下一层水泵房内 4.中区生活供水变频机组由三台变频泵和一个气压罐组成,三台泵二用一备。

给排水手册·图集

1. 许其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张忠孝,张隽.管道工长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柳金海.管道工程安装维修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 张志贤.管道施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许其昌.给水排水塑料管道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蒋玉翠.工业管道工程概预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王希杰.实用供热外管网土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张金和.管道安装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 蓝伙金.简明动力管道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0. 钱德永,郑学珍.管道工程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 钱德永,郑学珍.管道安装工程便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2. 柳金海.管材管件应用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 柳金海.管道防腐蚀工程便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4. 王启山.水工业工程常用数据速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5.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常用资料(第1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给水(第3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7.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排水(第5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8. 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工业排水(第6册)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9.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防洪(第7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探讨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探讨 摘要:21世纪以来,建筑行业在高新技术的发展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性提高,尤其是在建筑给排水方面的进步尤为显著。然而在近几年的建筑发展情况下 依旧发现了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种种问题,且其问题的发生常常会直接与建筑整体 的功能运转相关联,影响到最后该建筑的质量,对于后期用户的使用体验影响相 当大。因此本文探讨建筑实际设计环节,从建筑设计出发进行对于建筑给排水设 计的考察,力图解决其中尚未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常见问题;处理 一、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管道间距设置不合理 在很多时候,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管道铺设的便捷,就会将 排污管道和给水管道混在一起安装。这就会使管道之间的间距狭小,进而会给其 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如果管道间距过小,则会导致排水管道出现破裂的现象, 同时也会容易造成进水管和日常用水管进行交叉污染。此外,在进行排水管的设 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必须要严格把控管道的排列顺序,保证排水管与生活用水 管平行间距不得小于 50厘米,米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5厘米。同时,在进行上方 作业时,要保证给水管道在排水管道上方,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整体的质量。但是,在实际验收的过程当中,很多建筑单位都没有严格执行该标准,这就导致了在后 续的使用过程当中,产生了一定的问题。 2.供水压力不足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建设的不断加快,这就会使供水设计产生一定的问题。由 于高层建筑需要使用二次压泵来实现日常的高层供水。因此,常常会出现高层建 筑物生活用水,水压不足的现象,这也会给居住在此的居民带来了不便的影响。 3.管道噪声问题严重 在如今的城市环境中基本上建筑物都是高层建筑,且占地面积极广,因此最 后在城市环境中能够留给居民居住的面积相当有限,城市中的住房压力很大。城 市中的住房建筑师为了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土地面积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只 能在房屋建筑的高度上进行不断的提高。房屋建筑高度的不断提高便会导致在建 筑中的给排水系统不完备,并且设计方式不合理导致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供应能 力缺失,因此在对供水系统进行二次加压的时候不能真正起到效果,对于高楼层 的居民来说应用水不能及时传达导致生活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除了高楼层居民供水问题外,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不合理还会导致给水系统混 乱导致内部结构的不合理配置。因为当今城市生活中城市居民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各方面的需求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城市建筑者在进行建筑 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居民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变化,因而在设计时各种独立的空 间包括独立卫浴、独立卧室等等成为建筑中的大势所趋,房屋空间的各项独立设 置带来的是对于供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系统的高强度要求,一旦建筑给排水系统 设计不合理将会直接导致水管道的压力倍增,进而产生很多的噪音和难以避免的 颤动所带来的进一步噪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噪音往往会给居民家中的孩子和 老人带来生活上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他们的睡眠质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防火性能不足 一般情况下,给水排水管道自身就具有较强的防火性能。因此,在设计的过 程当中,设计师也并不会对于管道进行相应的防火设施设计。但是,在高层建筑

给排水设计施工总说明教案资料

给排水设计施工总说明;一.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自动喷水灭火设计规范》GB50084——20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二.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1.地下一、二层层为设备用房、自行车车库及汽车库;2.本图设计范围包括红线以 给排水设计施工总说明 一.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1。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有关设计条件及要求;3。建筑及有关工种提供的作业文件;4。国家现行有关给水、排水、消防等方面的设计规范及规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 15——2003(2009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自动喷水灭火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二.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 1.地下一、二层层为设备用房、自行车车库及汽车库,上部为11幢高层普通住宅,以及临街商铺等。 2.本图设计范围包括红线以内的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

三.系统设计: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系统、污废水及雨水排水系统、人防给排水系统、消火栓及喷淋给水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 1)市政给水管网的供水压力按0。20Mpa计。拟从金山路和皇城路市政道路,分别引入管道DN200给水管共本工程生活及消防用水。 2)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2276T/d,最大时用水量为248T/h。 3)生活给水分区:a。4层及4层以下生活用水由城市管网直接供水。 b。5~~13层为中1层,14~~22层为中2区,23层以上为高区;分别由设于地下二层的变频加压泵供水。 4)变频供水装置由远传压力表将信号反馈至变频控制柜控制水泵运行。 2.污废水及雨水排水系统: 1)室内排水采用污废分流制,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标后与废水一起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2)住宅楼均设置专用顶气管。 3)屋面雨水按重力流系统设计,设计重现期屋面取2年,室外地面区1年。 4)屋面雨水通过侧墙型或87型雨水斗收集后经室外雨水管排至市政雨水管网。 3.消火栓给水系统: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水排水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1.设计招标文件。 2.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3.国家现行的有关给水排水及消防设计规范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三、设计内容: 红线范围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雨水系统及消防系统。 四、给水系统: 1.水源: 本工程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分别从学府大道及20米规划路各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供基地内生活及消防用水。市政供水压力按照0.15MPa考虑。 2.生活用水量估算: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约为1230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约125m3/h。 生活用水定额见下表

3.生活给水系统: 本工程地下一和地上一、二层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地上二层以上用水由无负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无负压供水设备设于地下室的水泵房内。 4.热水供应: 根据各单体建筑功能,综合考虑初期投资、年管理费用,并尽可能的利用太阳能,本工程热水供水方案如下: 1)酒店考虑集中热水系统,热媒为锅炉房热水,经容积式换热器换热后供给客房卫生间及厨房等需用生活热水的地方。 2)办公、公寓等其他建筑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并配以电辅设加热系统和贮热水罐,为卫生间和厨房等地提供所需用的生活热水。 3)热水系统分区与给水一致,热水采用机械循环方式。 5.饮水供应 自饮水供应由小型一体式直饮水供水设备在各供应点直接供应。 五、排水系统: 1.本工程各建筑室内采用生活污废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2.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废水重力流排入室外污水管道或中水处理间的调节水箱;地面层(±0.000m)以下的污废水采用管道汇集至地下室的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厨房排水须经过隔油处理); 3.室外污水管道统一排至室外化粪池,所有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20米规划路污水管道。 六、中水系统: 为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本工程设有中水处理系统。中水水源为各单体建筑的盥洗用水,中水回用主要用于基地的冲厕、绿化、道路洒浇和车库地面冲洗。中水工艺流程为:

卫生间给排水详图设计总结

前两天看到一位同行写的卫生间给排水大样图设计总结,颇有感触!是设计的好帮手!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总体布局 1)绘图比例一般是1:50。绘图比例只要关系到文字,标注,立管、出户管编号等大小。平面图中绘图比例一般是1:100 或是1:150。 2)卫生器具的布置。(一般由建筑上提供,但需要给排水设计人员进行调整) 3)给水、排水立管的布置,或是给水管进户管、排水管排出管的布置。(一般在平面图中已经布置好) 2、给水部分 1)给水管的管径确定要根据采用哪种管材,金属管还是塑料管,卫生间一般采用pp-r 管材,但是pp-r 又分为S5、S4、S3.2、S2.5、S2 五种系列。如下表所示(冷水管、热水管设计压力的管系列选择表): 同样是PP-R 管,不同规格计算出来的管径是不同的,水力计算表在 GB/T50349-2005 中有,而在GB50015-2003 中没有。 2)给水管道的布置方法,是选择走吊顶还是垫层(现在一般是安装,不选择明装)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主要考虑阀门的安装,安装在垫层是否与排水管交叉过多等因素。切记不可在墙内横向锑槽(虽然规范中未明确提出),局部位置勉强可以,但不可长距离横向凿槽。因为卫生间中经常是空心砖,且一般只有200 或是100 的厚度。横向凿槽对结构不利。 3)当采用感应式水嘴或是感应式冲洗阀时,需要和电气专业协调。感应式有交流电、

水力发电和干电池(不用与电气专业协调,但是换电池麻烦)的三种形式。 4)卫生间给水点的标高也是要参考标准图集09S304 中数据,但是其中数据繁多, 不同厂家数据不同,现在列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数据,如下表所示(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高度表) 3、排水部分 1)不同卫生器具排水点离墙距离是不同的。需要参考标准图集09S304,但是标准 图集中的“坑距”也是根据不同的厂家产品而定的,并非一个统一值。坑距本身应该是业主确定了使用什么卫生器具,再定坑距(但资料往往缺乏,难以实现)。这就需要设计师取一些比较通用的数值,方便业主日后安装。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谈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On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Construc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and Relevant Solutions ■ 牛乐生 ■ Niu Lesheng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为满足居民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要求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更多的适应性、灵活性,要求赋予住宅更高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建筑给排水设计技术也日趋完善,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密切相关,因此其设计过程中应本着实用、安全、经济的原则。现对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及常见问题时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设计 问题 解决措施 建筑节能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 uction industry, and to meet the need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residents of the high-quality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with more adaptability, flexibility requirements given higher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ntent and cultural conn- otations.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design technology is also maturing.Water supply anddrainage design is a very im- portant aspect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at the same time,so the design process should be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practical, safe and economical. Now i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some common problems,and then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problems, solving measure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一、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 自建国以来建筑给排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其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即给排水专业。紧接着室内给排水阶段,从1964 年到 1986 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通过了工程实践,我国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造成的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和确立了有我国特色的建筑给排水技术体系。现阶段是建筑给排水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专业队伍上已具备有积累一定经验并经过专业培训的设计、安装、施工、管理人员;积累了以往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国外的新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组织上成立了全国建筑给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土木学会给排水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二、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缺陷及问题 1. 给排水管道间距。很多工程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给排水管线布置不合理,间距过小,不满足规范。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宜小于 0.5 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 0.15 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设计中应避免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敷设在一起, 以免以后漏水污染给水管线。 2. 漏设倒流防止器。从城市给水环网的不同管 段接出引入管向居住小区供水,其引入管上应该装 设管道倒流防止器。因为这种情况相当于小区供水 干管成了城市供水环网的一条连通管,由于城市环 网不同管段的水压不可能相同,如果漏设倒流防止 器,城市环网里的水将由压力高的接口向压力低的 接口流动,造成水表倒转和小区管网里的水污染城 市管网内的水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常见于城市给水 管网直接作为室内消防用水的情况。 3. 生活饮用水水池入孔、通气管、溢流管未采 取防止昆虫爬入的措施;存在虹吸倒流的低位水池, 当进水管为淹没出流时,管顶未设置真空破坏装置; 钢筋混凝土水池内壁及池内管道、金属附件未采用 对水质无污染的材料。所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生活 饮用水或市政水受到污染,为避免污染的发生,生 活饮用水水池的入孔盖与盖座应吻合和紧密,并用 富有弹性的无毒发泡材料嵌在接缝处;通气管口和 溢流管的嗽叭处应有铜丝网罩或其它耐腐蚀材料做 的网罩,水池做完水压试验后,池内壁及池内管道、 金属附件应刷瓷釉涂料,水池内爬梯采用不锈钢材 质。 4. 地漏的设置除厕所、盥洗室、卫生间外,其 它设置地漏的房间应是需经常排水的房间,若不经 常排水,地漏水封因蒸发又得不到补充而干涸,势 必造成水封破坏而无法防止排水管道内有害气体进 入室内。对于卫生间、阳台设置地漏的情况,工程 技术人员争议不大,争议较大的是厨房是否设地漏, 许多设计人员认为,随着家居装修档次的提高,已 很少有人用水冲洗厨房地板,厨房没有必要再设置 地漏,实际工程巾已有不少工程厨房末设地漏或二 次装修时将厨房地漏取消的情况,但生活巾也常有 困洗涤池水龙头忘关而厨房未设地漏造成"水灾"的 情况,给户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5. 在室外检查井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人员将 检查井做成沉泥井,未按规定做导流槽,致使井底 沉积大量粪便。这不但容易影响环境卫生,还会影 响化粪池的处理效果。 6. 高层建筑中设置的UPVC排水管未采取防止 火灾蔓延的措施。规范中明确规定:高层建筑中室 内塑料排水管道明敷设置且管径大于或等于110mm 时,应在立管穿楼层处设置防火套管或阻火圈,目 的是防止底层火灾通过管道贯穿蔓延至上层。 7. 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未分别设置, 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的排水立管未采用有 消声措施的管材。为防止卫生间内的污浊有害气体 串至厨房内,对居住者卫生健康造成影响,当厨房 与卫生间相邻布置时,不应共用一根排水立管,而 应在厨房内和卫生间内分设立管。为避免排水管道 产生的噪声影响居住,布置在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 墙的排水立管不能采用普通塑料排水管,应采用橡 胶密封圈柔性接口机制的排水铸铁管、双臂芯层发 泡塑料排水管、内螺旋消音塑料排水管等有消声措 施的管材。 三、 解决措施 在建筑物设计施工中,必须加强给排水设计的 力度,认真完成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的组织设计, 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进行科学设计、细致的施工。 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并在符合国家相关建筑给 排水施工方面的法律规定前提下,保证建筑给排水 施工的顺利进行和用户的使用方便。认真做好管道 的灌水试验。给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逐步做好管 道的灌水试验,使用的试验方法必须严格按照相关 规范的要求。对于地质条件差的区域,必须加强管 道壁支撑的强度,并科学计算地面沉降系数,确保 埋管的安全,并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适当加大 管路的管径、采用曲挠橡胶接头以及加装减压阀等 措施防止管路的渗漏。但注意减压阀噪音的控制的 消减。给水管道暗设时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 层内。因此,在给排水管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标 准的土建支模,使用浇筑不低于楼板标号的细石混 凝土封堵孔洞,必要时可添加强化的防水、防渗剂, 或在土建施工时预埋套管,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从而有效地避免建筑楼板渗水现象。并强化地漏与 存水弯的配合问题。 实践表明存在存水弯的住宅防渗效果较好。所 以,在给排水设计时,应建议排水系统中的地漏应 配备并安装 P 型存水弯水封深度必须保证在60~ 80mm 之间,可有效地防止污水的串味现象。严把 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质量关。在建筑给排水设计 施工中,必须强化设计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设计 技能,特别是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给排水设 计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并注重给排水的 整体结构布局和构件特性,避免由于结构问题导致 不均匀沉降时从而破坏管道,而发生渗漏。当给排 水管道进过楼板面时,设计中要求在楼板板面开2~ 3 cm 槽,便于走板管道在找平层内敷设。在建筑给 排水设计出图前,相关设计人员应与建筑主体设计 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科学校对建筑总体布局,科 学仔细的校对给排水设计中的问题,提升给排水设 计的质量,从而避免相关施工图纸的冲突和错误。 四、 建筑节能(节水) 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是重要的资源。 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实施节水的措施。加快供水管 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在建筑工程(小区)中, 广泛应用各种节水型器具,推广中水回用、污水再 生利用、雨水集流利用技术;倡导节约用水,对超 (下转第15页) 12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18-09-12T16:29:19.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吴美兰 [导读] 摘要: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比如建筑行业就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在社会和人民不断的需求下。 金华市明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比如建筑行业就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在社会和人民不断的需求下。建筑行业面对压力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建筑工程中给排水工作为建筑行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系统的稳定不只是关系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稳定安全用水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也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能。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建筑给排水施工的管理。作者在本具体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建筑给排水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对于整个建筑来说,是最基础的工程,也是最重要的工程。虽然近些年来。建筑施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给排水的技术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进,各相关方面的技术也在逐步成熟。但是,在实际给排水系统施工中还是会存在问题,比如,管道噪音,管道堵塞以及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最然看起来比较小,但是它会在使用的时候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建筑的质量。所以,解决建筑中的安全隐患,保证给排水系统不会给人民带来困扰,这一直是我们需要积极研究的问题,也是工程施工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研究背景和案例 排水工程在建筑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在建筑当中对排水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才能在建筑当中做好排水工程,是目前十分重要的一个话题。它也是作为建筑当中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一个新的建筑在做排水工程的时候可以根据以前建筑当中较为成功的排水工程加以借鉴。有一个在市中心的建筑,周围都是商业街,而且还有地下超市与地下车库,那么他们如何进行建设给排水工程的,可以进行深入的了解。在一个工程当中怎样才能做好给排水工程,结合一些成功的案例,发现其中的优点,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加以优化,从而使给排水工程更加完美。 二、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一)准备不足,管理不精 当一个新的工程开工的时候,首先就是要检查工程当中的支架以及管道,在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并做好检查记录。只有把这一环节做好了,才能够更好的实行接下来的工程,如果没有进行仔细的检查,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发现了问题,就会对工程的进度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不能够按时的完成工期。还有就是在工程启动之前,还要对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做好工作安排,这样在以后的工程当中发现了问题,才能够较为快速的把问题解决掉。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有很多施工单位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施工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也没有起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重的忽视工程的重要性。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主要就是在管理力度上不够严格,管理人员并没有落实到位,一直以敷衍的态度解决问题。这些都足够的说明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能力还有待大幅度的提高,严重的还会有腐败的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尽快的解决。 (二)管道渗漏,噪声污染 在工程建筑当中,对给排水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管道就会在运动以及变化当中发生渗漏的现象。管道不单单是因为受运动影响而发生渗漏的,还有着其它很多原因,比如:管道材料不合格,在一些接口处没有做到紧密的结合,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所使用的管道材料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质量不达标,就很有可能出现渗漏的现象。在现在的科学技术当中,塑料技术不断的得到提高,在建筑当中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多。随着大范围的使用,其中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主要就是噪声大的问题,这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一问题需要施工以及技术人员去不断的探索,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 (三)管道堵塞问题 造成管道堵塞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就是因为受技术问题的影响,在给排水工程设计上,有着很多的技术上的问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果把管道直径设计的比较小,一旦水中有米粒或者颗粒较大的物体,就有可能造成管道的堵塞。还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管道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水流量的大小,水流量变大,就会使某个地方的水压不够大,从而造成管道的堵塞。对施工人员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有些人员在安装管道完成以后,对那些安装好的管道没有进行及时的保护,结果就会造成在以后施工当中,很容易有其它杂物进入到管道当中去,最终就会使管道堵塞。如果这一问题不加以解决,就会对以后的工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管理,做好准备 在施工前后,需要对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的优化与改进,首先就是要改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定期的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的技术得到不断的提高,这样在施工的时候才会报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工作。其次,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方法要合情合理,根据施工人员的不同水平,安排到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上,在质量验收方面,要安排到每个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每一位员工进行管理,在考核的时候也更加的清晰。 (二)加强管道堵塞问题处理 工程设计人员在施工之前都会把设计好的每一部分图纸交给施工人员,如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人员发现了问题,与施工图纸上所描述的有较大的差距,从而造成不能正常的使用。之所以出现这类问题,就是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没有按照图纸规定的去施工,这就需要与相应的技术人员沟通,尽快的把问题解决掉。安装给排水立管的时候,端口以及连接处一定要保持内部的清洁,在调试水压的时候,要保证所得到的数据准确。 结论:总而言之,在建筑的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要保持高度的思想重视。对施工人员要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和政治思想的教育,对所有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制定科学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科学性,才能在施工中出现更少的问题。在具体的管道噪声的处理上,管道渗漏和堵塞问题方面,也给出了一定的意见和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给排水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有效管理提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模板)

给排水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规模:用地面积:213913m2,建筑面积:299940m2,地下室面积:86000m2 ,住宅户数:998户。 2.建筑单体分布情况: 二、项目特点 1、地形复杂,地面标高变化较大: 建筑单体首层地面绝对标高情况:

2、项目定位较高,高层住宅装修标准较高;别墅立面要求较高: 三、给排水设计方案 1、室外给水设计: (1) 水源: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迎宾北路和翠微东路上分别有DN800和DN1000的给水管,地块周围预留有 DN200的市政给水接口,绝对标高23.5m 处的供水压力为 0.175MPa 。市政水压仅能供至南区地下室,其它地方均采用加压供水。 (2) 用水量: 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 2209 m 3/d ,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 330 m 3/h 。其中广场、道路浇洒、绿化及人工湖的补水采用回收雨水及山泉水,该部分水量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 485 m 3/d ,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 90 m 3/h 。 主要项目的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计算见下表:

(3)室外给水系统: 室外生活给水与消防给水管道系统分别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南区地下室、公共泳池用水采用市政直接供水;住宅、别墅及幼儿园、会所、北区地下室等采

用加压水泵变频供水系统(详见室内给排水部分);小区内的室外消火栓采用加压供水系统,管道压力由稳压泵和气压罐维持。(会所:为了维持冷热水平衡是否需要单独设置加压需要讨论?) (4)管材及接口: 室外生活给水管道DN≥100时采用内衬水泥砂浆的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DN<100时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绿化及水景用水采用UPVC给水管,粘接。 2、室外排水设计: (1)市政条件: 沿小区东侧的迎宾北路上设有DN400的污水管道,管底标高为17.16m~ 18.56m;有1000mmx1000mm及4000mmx2000mm的雨水暗沟,沟底底标高为21.5m~ 18.30m。本地块已预留多处雨水检查井和污水检查井,均能够满足本工程的排水要求。 (2)排水制度: 采用雨污分流体制。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场地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管或排水暗沟,并最终排至周边的市政雨水管道。化粪池考虑分散设置。 (3)暴雨强度公式: 1536.1988(1+0.1579lnT) q= ————————————(L/s.ha) (t+1.5254)0.6012 雨水量:Q=Φ.q.F。(Φ为径流系数,F为流域汇水面积) (4)排水量: 设计最高日生活污水量:1130 m3/d,最大时生活污水量:120 m3/h。 场地雨排水设计考虑附近山区的洪水汇入。设计降雨历时t=14.5min,重现期T=100年时的雨水量为17.0 m3/s。 (5)管材及接口: 室外排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室外排水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