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八年制烧伤和冻伤课件

2020年八年制烧伤和冻伤课件

2020年八年制烧伤和冻伤课件

2020年八年制烧伤和冻伤课件

烧伤和冻伤Burns

烧伤和冻伤Burns 定义: 广义:由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组织的损伤,包括热、电、放射线和化学物质。 狭义:由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组织的损伤,包括热、电、放射线和化学物质。 伤情判断: 伤情判断最基本的要求是烧伤面积和深度,还应兼顾呼吸道损伤的程度。 ?面积估算 中国九分法:三三三,五六七,躯干前后二十七,两个臀部一个五,七加十三二十一。 手掌法:五指并拢为1%(患者自己)。 ?烧伤深度:三度四分法

注:*,成人烧伤面积不足32%(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11%)或小儿烧伤面积不足16%(或Ⅲ度烧伤面积不足6%),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仍属重度烧伤范围:①全身情况较重或已有休克。②复合伤或中毒。③中、重度吸入性损伤。④婴儿头面烧伤超过5% 烧伤临床分期: ?体液渗出期/休克期(shock stage)

?感染期/回收期/ 溶痂期(infect stage) 回收期:伤后3-7天为水肿回收期。 溶痂期:伤后2-3周,坏死组织溶解,创面裸露。 ?溶痂期:伤后2-3周,坏死组织溶解,创面裸露。 烧伤治疗 1.保护创面 2.防治烧伤休克 3.防治感染 4.防治内脏并发症 5.防治内脏并发症 早期处理(在病案分析中会出现,以下几点均需考虑到) ●了解烧伤时间、原因、受伤时的环境,入院前急救和处理情况及既往史。 ●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了解有无吸入性损伤。 ●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吸氧。 ●镇痛镇静:若无脑损伤和昏迷史,无吸入性损伤,无呼吸抑制,可给予吗啡类药物,宜采取静脉给药。临床上常采用杜冷丁与非那根合用。 ●迅速建立输液通道,开始输入电解质液,同时抽血检查血型、血清电解质、血细胞压积、肝肾功能、血渗透压、血气分析、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作细菌培养。 ●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和血尿。 ●观测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皮肤温度、静脉充盈状态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仔细检查有无复合伤和多发伤,特别注意有无骨折和内出血。 ●休克基本被控制后,进行清创,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局部外用药物。 ●对胸部或四肢的环形焦痂,应及时行焦痂切开减张。 液体疗法(防治烧伤休克) 病理生理:低血容量性休克

执业医师外科学烧伤和冻伤

第二十章烧伤和冻伤 第一节热烧伤烧伤(burns)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热烧伤(thermal injury)是指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通常所称的或狭义的烧伤,一般指热力所造成的烧伤(临床上也有将热液、蒸气所致的烧伤称之为烫伤,scalding),其它因子所致的烧伤则冠以病因称之,如电烧伤、化学烧伤等。烧伤是平、战时的常见病之一,平时年发病率约为总人口5‰~l0%o,其中10%的病人需住院治疗。现代战争中,由于武器的发展,特别是燃烧武器的应用,烧伤发病率显著高于平时。如果发生核战争,烧伤将成为战伤的主要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受伤人员中烧伤发生率高达75%以上。烧伤作为外伤和创伤,以往多归属于外科或皮肤科。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烧伤伤员骤增,才受到人们重视,并被作为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我国在1958年以后,才开展了正规的烧伤防治工作。 烧伤的临床过程及病理生理特点根据烧伤病理生理特点,一般将烧伤临床发展过程分为四期,各期之间相互交错,烧伤越重,其关系越密切。 1.体液渗出期除损伤的一般反应外,无论烧伤深浅或面积大小,伤后迅速发生的变化为体液渗出(exudation)。体液渗出的速度,一般以伤后6—12小时内最快,持续24—36小时,严重烧伤可延至48小时以上。 在较小面积的浅度烧伤,体液渗出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组织水肿(edema),一般对有效循环血量无明显影响。当烧伤面积较大(一般指Ⅱ、Ⅲ度烧伤面积成人在15%,小儿在5%以上者),尤其是抢救不及时或不当,人体不足以代偿迅速发生的体液丧失时,则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导致血流动力与流变学改变,进而发生休克。因此在较大面积烧伤,此期又称为休克期(shock stage)。 烧伤休克的发生和发展,系体液渗出所致,有一渐进累积过程,一般需6~12小时达高潮(严重大面积烧伤,高潮可提前),持续约36—48小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才趋于平稳。体液渗出主要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烧伤后立即释放的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一HT、激肽、前列腺素类、儿茶酚胺、氧自由基、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三烯、溶酶体酶等,是引起烧伤后微循环变化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重要因素。在较大面积烧伤,防治休克是此期的关键。 2.急性感染期 感染是对烧伤病人的另一严重威胁,其继发于休克或在休克的同时发生。 严重烧伤易发生全身性感染的原因主要有:①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为细菌入侵打开了门户。②机体免疫功能受抑。烧伤后,尤其是早期,体内与抗感染有关的免疫系统各组分均受不同程度损害,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丢失或被消耗。③机体抵抗力降低。烧伤后3~10天,正值水肿回吸收期,病人在遭受休克打击后,各系统器官功能尚未恢复,局部肉芽屏障尚未形成,伤后渗出使大量营养物质丢失,以及回收过程中带入的"毒素"(细菌、内毒素或其它)等,使人体抵抗力处于低潮。④易感性增加。早期缺血缺氧损害是机体易发生全身性感染的重要因素。防治感染是此期的关键。 3.创面修复期 创面修复(wound healing)过程在伤后不久即开始。创面修复所需时间尚烧伤深度等多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外科学外科总论烧伤、冷伤和咬蜇伤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外科学外科总论烧伤、 冷伤和咬蜇伤 (总分:88.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总题数:16,分数:16.00) 1.按中国九分法,成人一侧大腿体表面积为() (分数:1.00) A.5.25% B.10.5%√ C.21% D.23% E.46% 解析: 2.按三度四分法,水疱性烧伤伤及() (分数:1.00) A.表皮 B.真皮√ C.皮下 D.皮肤全层 E.肌肉 解析: 3.按三度四分法,焦痂性烧伤伤及() (分数:1.00) A.表皮 B.皮肤生化层 C.真皮浅层 D.真皮深层 E.皮肤全层或皮下√ 解析: 4.按三度四分法,浅二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 (分数:1.00) A.3~5天 B.1~2周√ C.3~4周 D.5~6周 E.6周后 解析: 5.三度创面愈合过程的特点为() (分数:1.00) A.伤后3~5天愈合,不留瘢痕 B.伤后1~2周愈合,不留瘢痕 C.3~4周痊愈,留有瘢痕 D.3~4周痊愈,不留瘢痕 E.需植皮后愈后,遗留瘢痕或畸形√ 解析:

6.轻度烧伤是指烧伤面积(二度)() (分数:1.00) A.<5% B.<10%√ C.10%~29% D.30%~49% E.>50% 解析: 7.下列哪项属重度烧伤() (分数:1.00) A.烧伤面积(二度)20% B.三度面积9% C.三度面积2.5% D.烧伤面积25%并吸入性损伤√ E.烧伤面积>50% 解析: 8.烧伤休克的特点是() (分数:1.00)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失血性休克 C.脉搏增快 D.尿量正常或减少 E.血压正常或升高 解析: 9.监测烧伤休克最简便有效的指标是() (分数:1.00) A.心率 B.脉搏 C.呼吸 D.血压 E.尿量√ 解析: 10.中厚皮片的特点是() (分数:1.00) A.仅含表皮层 B.含表皮和部分真皮√ C.含皮肤全层 D.含皮下组织 E.成活后功能差 解析: 11.浓硫酸烧伤后早期处理最恰当的方法是()(分数:1.00) A.立即脱离现场并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 B.立即使用中和剂 C.用硼酸溶液冲剂 D.立即使用解毒剂 E.立即进手术室清创 解析:

外科学简答

1、创伤的症状: 出血、创口裂开、疼痛及机能障碍 2、了解创伤的分类: 3、创伤愈合的种类、条件、特点、过程: 一期愈合的特点: (1)创缘、创壁整齐、创口吻合,无肉眼可见的组织间隙; (2)创内无异物、坏死灶及血肿,组织仍有生活能力; (3)炎症反应较轻微,没有感染。 二期愈合的特点: 伤口增生多量的肉芽组织,充填创腔,然后形成疤痕组织被覆上皮组织而治愈。分两个阶段:炎性净化,组织修复痂皮下愈合的特点: 表皮损伤,伤面浅在并有少量出血,以后血液或渗出的浆液逐渐干燥而结成痂皮,覆盖在伤的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痂皮下损伤的边缘再生表皮而治愈。 5、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创伤感染; (2)创内存有异物或坏死组织; (3)受伤部血液循环不良; (4)受伤部不安静; (5)处理创伤不合理; (6)机体维生素缺乏。 6、掌握创伤治疗的方法: 新鲜创: 陈旧创: 7、了解烧伤、冻伤的分类和治疗: (1)烧伤: ①烧伤分类:有三度、四度和六度分类法,常用三度分类法: 一度烧伤:皮肤表皮层被损伤。 二度烧伤: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被损伤。 三度烧伤:皮肤全层或深层组织被损伤。 ②烧伤治疗: 现场急救、防治休克、伤面处理、防治败血症、皮肤移植术。 (2)冻伤: ①分类: 一度冻伤: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疼痛性水肿 二度冻伤:皮肤和皮下组织呈弥漫性水肿,并扩延到周围组织,有时在患部出现水泡,其中充满乳光带血样液体。 三度冻伤: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不用深度与距离的组织干性坏死 ②治疗:重点在于消除寒冷作用,使冻伤组织复温,恢复组织内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并进行预防感染。 8、了解外伤性休克的病因、症状及掌握治疗方法: (1)病因: 失血与失液;创伤;烧伤;感染;心泵功能障碍;过敏;强烈的神经刺激及损伤。 (2)症状: (3)治疗:消除病因;补充血容量;改善心脏功能;调节代谢障碍; 9、掌握溃疡、窦道、瘘管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2020年烧伤外科学(正高)真题精选

2020年烧伤外科学(正高)真题精选[多项选择题]1、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可能的并发症有 A.气管瘘 B.气胸 C.食管气管瘘 D.大出血 E.气管狭窄 参考答案:A,B,C,D,E [材料题]2、 男性,53岁,夏季开水烫伤右腿前侧为7%浅Ⅱ度和深Ⅱ度。[案例分析]1. 创面清创时宜用 A.洁尔灭酊 B.75%酒精 C.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液 D.2%碘酒 E.1%碘伏 参考答案:C [案例分析]2. 清创后创面较为适宜的处理是 A.半暴露 B.外涂中药虎杖半暴露 C.呋喃西林湿敷包扎

D.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后包扎 E.涂蓝油烃半暴露 参考答案:D [案例分析]3. 烫伤后10天,创面干痛,内敷料未换,每天下午畏寒、寒战,发热达39℃,胃纳差,无腹胀、腹泻、咳嗽等情况。首先应做的检查是 A.尿常规 B.创面情况 C.床旁X线摄片 D.血常规 E.血培养 参考答案:B [案例分析]4. 尿常规阴性,创缘红肿,内敷料下干燥未见明显脓液,胸片阴性,白细胞数较高,血培养待3天报告。目前适当的处理是 A.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烧伤创面暂时不予处理 B.揭除全部内敷料,用1%SD-AG冷霜外敷包扎 C.中药外敷包扎 D.吲哚美辛(消炎痛)塞肛降温 E.冰袋降温 参考答案:B [案例分析]5. 如果该患者发热39qC达3天以上,且白细胞计数为14×10/L,舌质绛红、干而无津,血培养阴性。高度怀疑为

A.菌血症 B.败血症 C.脓毒症 D.脓毒性休克 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参考答案:C [案例分析]6. 若该患者经治疗,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全身情况较好,伤后20天时,右小腿仍有2%创面未愈,为肉芽创面。最好选择以下哪项治疗方法 A.创面外用抗生素+凡士林纱布包扎 B.中药外敷包扎 C.创面经术前处理后行自体皮片移植术 D.异体皮覆盖换药 E.异种皮覆盖换药 参考答案:C [多项选择题]3、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 A.出血 B.胃底静脉曲张 C.腹水 D.幽门梗阻 E.穿孔 参考答案:A,D,E [多项选择题]4、

烧伤外科三基试题

第2643题【学科】烧伤外科篇 2.轻度烧伤是指 【A】.成人Ⅱ°烧伤,面积10 %以下 【B】.成人Ⅱ°烧伤,面积10%~15% 【C】.成人Ⅱ°烧伤,面积16%~20% 【D】.成人Ⅲ°烧伤,面积10%左右 【E】.Ⅲ°5%以上伴头面颈部烧伤 【答案】A 第2644题【学科】烧伤外科篇 5.关于微循环的组成,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后括约肌【B】.微动脉,微静脉 【C】.微动脉,微动静脉短路 【D】.微静脉,微动静脉短路,毛细血管 【E】.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 【答案】E 第2645题【学科】烧伤外科篇 8.有关烧伤深度的估计应注意的事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一 【B】.同一部位的皮肤厚度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不一【C】.许多化学烧伤有继续加深的过程 【D】.酸烧伤易估计偏浅,碱烧伤易估计偏深 【E】.Ⅲ度烧伤偶尔也可出现水疱 【答案】D 第2646题【学科】烧伤外科篇 11.烧伤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 【A】.肾功能衰退 【B】.感染 【C】.休克 【D】.应激性溃疡 【E】.心功能衰竭 【答案】B 第2647题【学科】烧伤外科篇 14.关于冻伤下述正确的是 【A】.损伤程度分为五级

【B】.损伤程度划分是指受冻时间 【C】.Ⅲ度冻伤愈合后会留瘢痕 【D】.快速复温可用火炉烘烤 【E】.预防冻伤,可大量饮酒 【答案】C 第2648题【学科】烧伤外科篇 17.Ⅲ度冻伤下述哪项错误 【A】.伤及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 【B】.创面知觉消失,颜色发暗 【C】.创面周围红肿痛及水疱形成 【D】.4~6周后坏死组织脱落 【E】.愈后不留瘢痕 【答案】E 第2649题【学科】烧伤外科篇 20.重度烧伤划分最准确的是下列哪种 【A】.30%<烧伤总面积<50%,10%<Ⅲ度烧伤面积<20%,或伴有休克.严重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B】.30%<烧伤总面积≤50%,10%<Ⅲ度烧伤面积≤20%,或伴有休克.严重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C】.30%<烧伤总面积≤50%,10%≤Ⅲ度烧伤面积≤20%,或伴有休克.严重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D】.30%≤烧伤总面积≤50%,10%<Ⅲ度烧伤面积≤20%,或伴有休克.严重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E】.30%<烧伤总面积<50%,10%<Ⅲ度烧伤面积≤20%,或伴有休克.严重复合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 【答案】B 第2650题【学科】烧伤外科篇 23.用中国九分法计算成人烧伤面积,以下哪项是对的 【A】.躯干前侧为18% 【B】.躯干后侧为18% 【C】.双下肢为36% 【D】.手为1% 【E】.头.面.颈部各为3% 【答案】E 第2651题【学科】烧伤外科篇 26.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烧伤外科学-概论练习题

烧伤外科学-概论练习题 一、A1 1、有关烧伤的概念,下列不正确的是 A、凡能产热的物质所致的组织损害统称热力烧伤 B、泛指由热力、电流、化学物质、激光、放射线所致的组织损害 C、热力烧伤是指火焰、高温气体、热液、热金属引起的组织损害 D、狭义的烧伤一般指热力所造成的烧伤 E、热液、蒸汽所致的组织损害称之为烫伤,有的冠以病因称之,如电烧伤、化学烧伤 2、关于冷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低温造成的 B、由于环境低温和其他诱因导致全身和局部温度降低,或局部组织冻伤的总称 C、常发生于手、足和耳垂部,也是受冰点以上的低温和潮湿的作用而起 D、冷伤分全身性和局限性冷伤两大类,冻结性冷伤大分冻结性冷伤和非冻结性冷伤两种 E、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四度 3、关于放射性烧伤说法错误的是 A、放射烧伤又叫灼伤,是损伤的一种,身体局部受过量的电离辐射作用所引起的损伤。 B、放射性烧伤,按其损伤严重程度可区分为4度:第1度-脱毛反应、第2度-红斑反应、第3度-溃疡反应、第4度-水疱反应 C、由射线所致的烧伤 D、主要损伤皮肤的附属器官一一毛囊及皮脂腺 E、第3、4度局部皮肤放射性烧伤后,多伴有全身症状,其中包括放射损伤的全身反应(特别是大面积区域以至全身照射者)和局部烧伤病变引起的全身反应 4、大面积烧伤儿童,尿少,尿比重1.030,脉搏140次/分,血压80/60mmHg,神志淡漠,紫绀,四肢厥冷,首要的处理应是 A、清创 B、给予吗啡止痛 C、给予强心剂 D、创面涂抗菌药物 E、静脉快速补液 5、治疗中度以上烧伤补液时,应首选 A、生理盐水 B、5%葡萄糖溶液 C、2%碳酸氢钠溶液 D、10%葡萄糖溶液 E、平衡盐溶液 二、A2 1、女性,37岁。工作中双手、双前臂及双足被硫酸烧伤,被烧伤部位水疱较小,皮温稍低,感觉较迟钝,去表皮创面呈浅红色,可见网状栓塞血管,肿胀明显,则该患者的烧伤面积和烧伤程度为 A、12%,浅Ⅱ度 B、16%,浅Ⅱ度

外科学(烧伤、冷伤、咬蛰伤)

烧伤、冷伤、咬蛰伤 第一节热力烧伤 (一)伤情判断 一.面积(新中国九分法):头颈部9%,双上肢2*9,躯干3*9%,双下肢5*9+1%。成年人并指掌面占自身1%。儿童头颈部9+(12-年龄)%,双下肢46-(12-年龄)%。 二.深度:采用★三度四分法。 1.Ⅰ°:(红斑性烧伤)仅表皮浅层,生发层存在;表面红斑、干燥,烧灼感,3~7d脱屑痊愈,表皮完整,温度稍高。 2.浅Ⅱ°:伤及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薄皮水泡,内含黄色清亮液;剥脱后红润潮湿、疼痛明显;1~2w愈合,一般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3.深Ⅱ°:伤及真皮层,深浅不一;厚皮水疱脱痂后红白相间,痛觉迟钝;若不感染3~4w愈合,瘢痕形成。 4.Ⅲ°:伤及全皮层甚至皮下、肌、骨骼;无水泡,呈蜡白或焦黄甚至碳化;无痛觉,局部低温;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需植皮修复;只有小面积伤才能靠周围爬行修复而收缩愈合。 三.严重度 1.轻度——Ⅱ°<10% 2.中度——Ⅱ°11~30%;Ⅲ°<10% 3.重度——Ⅲ°11~20%;面积达31~50%;面积不大,但发生休克、呼吸道烧伤、重复合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Ⅲ°>20%;存在重呼吸道损伤、复合伤。 四.吸入性损伤 ——包含热力、化学刺激损伤;诊断:①呼吸道刺激,咳出碳末痰,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②火灾现场相对密闭;③面颈口鼻周有深度烧伤,声音嘶哑。 (二)烧伤病理生理、★临床分期 一.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持续36~48h;大面积者引起休克;早期属于低血容量休克,但区别于大出血,呈逐步,2~3h 最急剧,8h达高峰,随后减缓,48h恢复;故临床补液应先快后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