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回忆】第一章要紧内容:

一是会计的差不多职能(2个)与会计对象(资金运动)

二是会计差不多假设(4个)

三是会计基础(2个)

本章要紧是针对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是学习日常会计处理方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学习时要在明白得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经历,善于总结规律,辅以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成效。

本章的要紧内容包括:

一是会计要素。6大会计要素。

二是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会计科目的差不多分类涉及2种分类。

三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遵循3原则。

四是常用会计科目列举。常用会计科目应有必要的了解。

第一节会计要素(重要)

本节讲了两个问题: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在第一章中讲到资金运动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的最高概括,

第一层次——会计对象

第二层次——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报表要素)

第三层次——会计科目(依照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会计工作确实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这些差不多分类在会计上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特点,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财务会计报表构筑了差不多框架,因而会计要素也可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差不多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差不多要素。(第八章财务报告中讲解)

资产负债表要素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操纵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依照定义可知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预期在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例如:企业6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销合同,打算在10月份购买一批机器设备,则企业不能在6月份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而应在10月购买之后将这些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因为相关的交

易或事项是在10月份发生,而不是6月份。

第二:企业拥有或者操纵

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者操纵,临时租用其他企业的物品,不能算作本企业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物品,虽已不在本企业,但本企业能够操纵,仍作为本企业的资产。

第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能够直截了当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商品、机器设备,是企业的资产。

假如是不能连续使用的变质或毁损材料,差不多无法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在市场上也不能卖出价钱,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作为企业资产。

资产的确认条件:

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入企业(大于50%小于等于95%);

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判定题】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操纵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答疑编号036020101]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2010年教材P16

2.资产的分类

流淌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

非流淌资产,要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

【例题·多选题】下列事项属于流淌资产的是()。

A.库存商品

B.待摊费用

C.预付账款

D.交易性金融资产

[答疑编号036020102]

『正确答案』ABCD

【例题·单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资产要素的是()。

A.应收账款

B.资本公积

C.银行存款

D.应收票据

[答疑编号036020103]

『正确答案』B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有两个特点:(一提到特点,确实是定义的拆分)

第一: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例如,6月份,企业拟于3个月后购入设备一台,设备价款10万元,6月份不能将应对的10万元作为企业负债。

第二:一种现时义务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例如,借款的利息一样半年支付一次,但每月都要将应对的利息作为一项负债确认。

第三: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点。

负债的确认条件:

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出企业;

二是以后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负债的分类

流淌负债,如短期借款、应对账款、预收账款、应对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对利息、应对股利、其他应对款等;

长期负债,如长期借款、应对债券等。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流淌负债的是()。

A.长期借款

B.应对票据

C.应对职工薪酬

D.所得税费用

[答疑编号036020104]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2010年教材P17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说明企业归谁所有。

在企业清算时,资产要先清偿债务,有剩余才会分配给投资者。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即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者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第二,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还给所有者;

第三,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要紧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2.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所有者权益的形成来源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2)直截了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缺失

(3)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4个项目)。

【例题·多选题】所有者权益包括()。

A.实收资本

B.未分配利润

C.资本公积

D.盈余公积

[答疑编号036020105]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2010年教材P18

【例题·单选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资金运动的()。

A.存在形状

B.动态表现

C.静态表现

D.来源渠道

[答疑编号036020106]

『正确答案』C

利润表要素

(四)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例如,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等,均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

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

企业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例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不属于本企业的收入。

收入确认条件:

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专门可能流入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企业的收入:销售商品、出租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销售原材料、提供劳务收入;

企业的利得:同意捐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处置净收益、罚金收益。

2.收入的分类

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五)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与收入定义结合起来学习)

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是为了将其与缺失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缺失。

费用具有以下特点: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缺失。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确认条件:

一是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

二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2.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照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不同,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期间费用包括治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例题·多选题】运算和判定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要紧依据是()。

A.收入

B.支出

C.费用

D.成本

[答疑编号036020201]

『正确答案』ABCD

(六)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表反映的具体内容确实是一期期间的经营成

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截了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缺失等。

通常情形下,假如企业实现了利润,说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假如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说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

2.利润的分类

利润按照构成,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要紧包括: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一)历史成本(差不多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确实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等价物。历史成本计量,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阻碍。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

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常用于盘盈资产)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的成本,它强调站在企业主体角度,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估量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估量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四)现值(常用于非流淌资产可收回金额、摊余成本计量)

现值,是指对以后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资金时刻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值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捕捉和反映各种不同类型的以后现金流量之间的经济差异。

(五)公允价值(常用于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形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例题·单选题】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样应当采纳()。

A.现值

B.重置成本

C.历史成本

D.公允价值

[答疑编号036020202]

『正确答案』C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样应当采纳历史成本;当采纳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地计量。

第二节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差不多分类,而这六项会计要素仍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我们必须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是对资金运动第三层次的划分。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重要)

(一)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企业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通常能够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淌性分为反映流淌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淌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淌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所有者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4.成本类科目:按成本的不同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反映制造成本的科目和反映劳务成本的科目。

5.损益类科目:按损益的不同内容能够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二)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会计科目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能够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与各级明细分类科目之间的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 总分类科目与各级明细科目之间的关系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

二级明细科目三级明细科目

原材料原材料及要紧材料

甲材料

乙材料辅助材料

润滑油

油漆燃料

焦炭

汽油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操纵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总分类科目及其所属明细科目,共同反映经济业务既总括又详细的情形。

【例题·单选题】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和明细分类科目。

A.二级明细科目

B.总分类科目

C.三级明细科目

D.专门明细科目

[答疑编号036020301]

『正确答案』B

【例题·判定题】明细分类科目确实是二级科目。()

[答疑编号036020302]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2010年教材P24

【例题·判定题】关于明细科目较多的会计科目,可在总分类科目下设置二级或多级明细科目。()

[答疑编号036020303]

『正确答案』√

【例题·判定题】为了满足治理的需要,企业账户设置越细越好。()

[答疑编号036020304]

『正确答案』×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会计科目作为反映会计要素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形,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经营治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其设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合理、适用。因此,会计科目在设置过程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在我国,总分类科目原则上由财政部统一制定,要紧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可比性。企业能够依照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阻碍会计核算要求,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相关性原则

3.有用性原则

有用性原则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

【例题·多选题】下列原则中,属于会计科目设置原则的有()。

A.合法性原则

B.有用性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慎重原则

[答疑编号036020305]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2010年教材P25

【例题·单选题】企业在不违抗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依照企业实际情形,设置本企业特有的会计科目。这种做法符合会计科目设置的()。

A.合法性原则

B.相关性原则

C.有用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答疑编号036020306]

『正确答案』C

【例题·判定题】目前企业的总分类账户一样依照国家所制定的有关会计制度设置。()

[答疑编号036020307]

『正确答案』√

【补充】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例题·单选题】会计科目和账户之间的区别在于()。

A.记录资产和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形不同

B.记录资产和负债的结果不同

C.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D.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答疑编号036020308]

『正确答案』D

(二)常用会计科目

教材P26中的表2—2,一共是五大类,是按企业会计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进行的分类,我们将在第十章做具体运用的讲解。

【例题·单选题】下列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的有()。

A.主营业务成本

B.生产成本

C.其他业务成本

D.治理费用

[答疑编号036020309]

『正确答案』B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要素

第二章第一节会计要素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六要素的概念、特点、包含的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配以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的对象,那么,会计究竟核算些什么呢?可以说形形色色,名目繁多,但归纳起来,就是六大类,即我们今天将给大家讲解的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新课讲授: 一、会计要素(重点/难点)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它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 1、概念: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的特征。 第一,资产必须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 第二,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它必须具有能力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第三,作为一项资产,应当能以货币计量其价值。 3资产的内容: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货币资金:指货币资金存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它货币资金等。 ②短期投资: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它投 资。 ③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应收而尚未收回的账款和预付的购货款,属于短期债权。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等。 ④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 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2)非流动资产 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以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权投资和其它投资。 ②固定资产: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 ③无形资产: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回导致经济 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的特征: 第一,负债的本质是一种现时经济义务。 第二,负债对债务人的资产具有要求权。 第三,负债必须有能力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预计的金额。 第四,负债的偿还的方式有:以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负债的内容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1)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 含一年) 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区别和联系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只有通过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再分类,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然而我国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在分类上同各会计要素的名称存在较大的差异,前后不能连贯统一,缺乏严密性、合理性。本文通过对二者差异的分析,进而提出协调二者的改进建议,实现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分类的统一,以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一、二者差异 1.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而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没有差别,而其他三个会计要素的划分和相应的会计科目划分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名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会计要素中没有成本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有成本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会计要素中有收入、费用两大会计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收入、费用类会计科目,而是将二者合并划归为损益类会计科目;另外,会计要素中有利润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利润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 2.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等科目,由于前者于期末应转入后者账户的借方,因此前者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而后者期末余额表示尚未生产完工的在产品,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将“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列入存货项目中,作为资产要素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包含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会计科目,除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和利润有关,如“盈余公积”是从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要素,而且包含利润要素,而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是并列的互不相容的两大会计要素,并且利润要素没有对应的利润类会计科目,这在概念划分上是很不明朗的。 4.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反映的是广义上的收入和费用,而《企业会计制度》中收入与费用两大要素,均是狭义上的收入和费用,仅指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广义收入类科目所核算的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广义费用类科目所核算的

会计基础科目+会计公式+会计分录

(一)常用会计科目 (1)资产类(结构类同账户:费用、成本类账户) ●“库存现金”科目: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主要反映企业存放在保险箱中的现金。 ●“银行存款”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等各种其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科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预付账款”科目:核算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应收股利”科目: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应收利息”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 ●“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 ●“坏账准备”科目:核算企业应收款项等发生减值时计提的减值准备。 ●“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或商品)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库存商品”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际成本。 ●“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建造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 ●“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 ●“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业基建、技改等在建工程发生的耗费。 ●“工程物资”科目:核算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的价值,包括工程用材料、尚未安装的设备以及为生产准备的工器具等。 ●“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企业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

会计基础六大要素

会计要素的确认 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从而决定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繁多而复杂。为了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发生情况及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对纷繁复杂的会计对象进行科学的归类,以便按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分别进行核算和监督。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单位的性质和地位作用不同。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其中,资产、负债、净资产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和支出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一定时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要素。 以下以企业为例说明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及确定的条件。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资产的种类。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 (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者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款等。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处于货币形态,所以统称为货币资产或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包括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或者基金等。 应收及预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券,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预付账款等。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受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以外的各项应收、暂付的款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在产品、半产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

会计科目与账户练习答案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单项选择题 1、()具体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A、账户 B、会计科目 C、账簿 D、财务报表 2、下列关于账户和会计科目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名称,会计科目是账户是具体应用 B、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C、实际工作中,对账户和会计科目不加严格区别,而是互相通用 D、账户能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其结果,而会计科目不能 3、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映费用的科目。 A、制造费用 B、长期待摊费用 C、销售费用 D、应交税费 4、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为()。 A、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 B、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 C、总账科目和二级科目 D、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 5、()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会计对象 B、会计科目 C、会计账户 D、明细分类账 6、下列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B、应当符合单位自身特点 C、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D、应当满足相关各方的信息需求 7、“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属于()类科目。 A、成本 B、资产 C、损益 D、所有者权益 8、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分类科目提供会计要素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B、明细分类科目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C、明细科目较多的总账科目,可在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设立二级科目或多级科目 D、会计科目按所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六大类 9、“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属于()。 A、资产类科目 B、负债类科目 C、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会计科目与账户练习题

会计科目与账户练习题 姓名:联系电话: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对每一个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进行分 门别类的划分,需要 A 设臵会计科目B设臵账户C复式记账法 D 编制会计报表E填制凭证F登记账簿 2 .会计要素是对下列哪一选项的基本分类 A 会计主体 B 会计客体 C 会计对象 D 会计分期 E 会计 期间F会计等式 3 .会计科目的实质是 A 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B 为设臵账户奠定基础 C 记账的理论依据 D 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 E 是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 F 为复式记账奠定基础 4 .二级会计科目要不要设,设臵多少,主要取决于下 列哪一选项的需要 A 总分类科目 B 企业效益 C 企业经营管理 D 领导意图 E 主管部门要求 F 投资者要求 5 .设臵账户是下列哪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 A 会计监督 B 会计决策 C 会计分析 D 会计核算 E 会计 预算 F 会计控制

6 .下列会计科目属于损益类的是 A 主营业务收入 B 生产成本 C 应收账款 D 应付利润 E 制造费用 F 应交税费 7 .账户之间最基本的区别在于 A 账户的用途不同 B 账户的结构不同 C 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D 账户的分类不同 E 使用的会计科目不同 F 借贷方向不同 8 .账户的期末余额指 A 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B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C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D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E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F 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本期增加发生额 9. 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A 账户的左方 B 账户的右方 C 增加方 D 减少方 E 可能 在左方也可 能在右方 10. 下列对会计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之间基本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期末余额=期末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常用会计科目表-会计基础

会计科目表(节选) 顺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账户主要核算内容(注意科目与账户区别----账户有结构)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借增贷减借减贷增 一、资产类(一般借增贷减) 1 1001库存现金(有关现金收支的业务) 2 1002 银行存款(有关银行收支的业务) 3 1012 其他货币资金(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 4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近期出售、赚取差价为目的从证券市场购买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 5 1121应收票据(企业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购货客户/接受劳务客户开具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6 1122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客户/接受劳务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运费) 7 1123预付账款(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可计入“应付账款”借方) 8 1131应收股利(企业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 9 1231其他应收款(赔款、罚金、保证金、备用金、预支差旅费等) 10 1241坏账准备(借减贷增)(指对应收账款预提的,对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用来抵销,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11 1401 材料采购(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采购过程中货款已付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运输过程中的材物) 12 1402在途物资(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采购过程中货款已付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运输过程中的材物) 13 1403原材料(直接用于生产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品备件和燃料包装) 14 1404 材料成本差异(借记超支额;贷记节约额)(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采购过程中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15 1406库存商品(企业制造完工入库并可供销售的产品) 16 1531 长期应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 17 160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18 1602累计折旧(借减贷增)(固定资产备抵账户,记录固定资产因使用而磨损的价值,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19 1603 固定资产清理(借记清理成本;贷记清理收入) 20 1604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在安装、自行建造或改扩建过程的实际支出)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最新整理版) 2014-05-13 10:32:59 10570 仁和会计小编整理了最新2014会计基础知识重点,会计基础知识归纳,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会计基础知识重点来进行复习。 第一章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国家)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基础)和监督(质保),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必要手段)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益同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 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 第二章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1、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2、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4、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会计基础常用会计科目表定稿版

会计基础常用会计科目表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会计基础常用会计科目表(带解释) 一、资产类: 1001 库存现金:核算企业的库存现金 1002 银行存款: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121 应收票据: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1122 应收账款: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1123 预付账款:核算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1221 其他应收款:核算企业除存出保证金、拆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保户储金、应收代位追偿款、应收分保账款、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应收款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的款项。 1402 材料采购: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或商品)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购入材料或商品的采购成本。 1403 原材料: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1405 库存商品: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1601 固定资产:核算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 1602 累计折旧:核算企业对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 1604 在建工程:核算企业基建、技改等在建工程发生的价值。 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没有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物资在运输途中发生的非正常短缺与损耗,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负债类: 2001 短期借款: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1 年以上的各种借款,在“长期借款”科目核算。 2201 应付票据:核算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2202 应付账款: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练习题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练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一个账户的增加发生额与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都应在该账户的( )。 A. 借方 B. 贷方 C. 相同方向 D. 相反方向 2. 损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 )。 A. 在借方 B. 在贷方 C. 无法确定方向 D. 为零 3. 某账户的期初余额为 900 元,期末余额为 5 000元,本期减少发生额为 加发生额为( )元。 500 700 300 4. 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 A. 反映的经济业务不同 B. 记录资产和权益的内容不同 C. 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 D. 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5. ( )不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A. 实用性原则 B. 相关性原则 C. 权责发生制原则 D. 合法性原则 6. 总分类会计科目一般按( A. 企业管理的需要 B. 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C. 会计核算的需要 D. 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 7. 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 )。 A. 所记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 B. 开设账户时间的长短 C. 所记金额的大小 D. 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 8. 关于会计科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的规定 B.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C. 企业不可以自行设置会计科目 D. 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9. 有关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B. 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 C. 账户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 D. 会计科目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10. 会计科目是对( )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 经济业务 B. 会计主体 C. 会计对象 D. 会计要素 二、多项选择题 1. 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包括( )。 A. 财务费用 B. 制造费用 C. 管理费用 D. 直接人工费用 600 元,则本期增 )。 )进行设置。

会计基础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

会计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 (一)资产类(借:增加、贷减少、借方余额) 库存现金:是核算企业现金(备用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币种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是核算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不同银行账户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其他货币资金:是核算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等其他货币资金的科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具有交易性(赚取差价)为目的股权、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性科目。 应收票据: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向客户收取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票据总类设置明细账。 应收账款:是核算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收未收的款项,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 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企业除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的款项,包括:预支差旅费、支付押金和应收租金等。 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预付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以及其他原因,按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按供货方的名称或预付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在途物资: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质,但尚未运达企业或未验收入库,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原材料:是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物资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库存商品:是核算企业库存产成品或商品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产品或商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长期股权投资: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股权性质的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 固定资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的账户。该账户反映的是原价,也就是原始价值。 累计折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磨损(消耗)价值(会计上称之为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在建工程:是核算企业自行建造或安装固定资产过程中的建造安装成本科目。 工程物资:是核算企业购入用于工程项目建造或大型设备按装的专项工程物资科目。 固定资产清理:是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固定资产等原因,而发生清理费用或清理收益。 无形资产:是核算企业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标权、商誉等非货币性资产。累计摊销:是无形资产的备抵账户,是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账户 (二)负债类(借:减少、贷:增加、贷方余额) 短期借款:是核算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偿还期限在一年之内的各种借款,该科目只核算本金不核算利息。 应付票据:是核算企业因采购货物,接受劳务而向客户开出的商业汇票。按照票据总类设置明细科目。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不一致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只有通过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再分类,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然而我国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在分类上同各会计要素的名称存在较大的差异,前后不能连贯统一,缺乏严密性、合理性。本文通过对二者差异的分析,进而提出协调二者的改进建议,实现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分类的统一,以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一、二者差异 1.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而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没有差别,而其他三个会计要素的划分和相应的会计科目划分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名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会计要素中没有成本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有成本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会计要素中有收入、费用两大会计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收入、费用类会计科目,而是将二者合并划归为损益类会计科目;另外,会计要素中有利润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利润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 2.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等科目,由于前者于期末应转入后者账户的借方,因此前者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而后者期末余额表示尚未生产完工的在产品,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将“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列入存货项目中,作为资产要素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包含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会计科目,除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和利润有关,如“盈余公积”是从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要素,而且包含利润要素,而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是并列的互不相容的两大会计要素,并且利润要素没有对应的利润类会计科目,这在概念划分上是很不明朗的。 4.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反映的是广义上的收入和费用,而《企业会计制度》中收入与费用两大要素,均是狭义上的收入和费用,仅指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广义收入类科目所核算的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广义费用类科目所核算的费用。前已述及,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因此二者界定的范围本应一致,而这几个损益类会计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这种会计要素的类别名称与会计科目表上的类别名称间的差异,使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前后一条线互不连贯。 5.投资收益处境尴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与外延不相符,其外延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在表示内涵的界定上却使用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定语,由于企业用资产对外债权投资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的行为,这样对外债权投资收入就理应被包含在收入里,这显然与前面对收入外延的规定相矛盾。而企业对外投资收入是通过损益类会计科目中的“投资收益”进行核算,那么该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是收入要素,还是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

《会计基础》常用会计科目表

会计常用会计科目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状况) 收入=费用+利润(经营成果) 资产+成本+费用=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资产类(借:增加,贷减少。借方余额) 库存现,银存款,坏帐准备预付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坏帐准备,预付账款), 四应收,四存货,跌价准备长收款(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库存商品,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存贷跌价准备,长期应收款), 长股权,长待摊,持有到期投资款(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待摊费用,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累折旧,在建工程固清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累摊销,工程物资待处理(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工程物资,待处理财产损溢)。 库存现金:是核算企业现金(备用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币种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是核算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不同银行账户设置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 其他货币资金:核算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等其他货币资金的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具有交易性(赚取差价)为目的股权、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性科目。 应收票据: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向客户收取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按照票据总类设置明细账。 应收账款:是核算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收未收的款项,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 其他应收款:是核算企业除了应收票据、应收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暂付的款项,包括:预支差旅费、支付押金和应收租金等。 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 预付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采购货物或接受劳务以及其他原因,按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按供货方的名称或预付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在途物资: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质,但尚未运达企业或未验收入库,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 原材料: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物资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材料物资的品名、种类设置明细账。库存商品:是核算企业库存产成品或商品的收、发、存情况的账户,按产品或商品品种、规格设置明细账。 长期股权投资:是核算企业对外进行的股权性质的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 固定资产: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的账户。该账户反映的是原价,也就是原始价值。累计折旧:是核算企业固定资产的磨损(消耗)价值(会计上称之为折旧)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净值) 在建工程:是核算企业自行建造或安装固定资产过程中的建造安装成本科目。

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会计基础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回忆】第一章要紧内容: 一是会计的差不多职能(2个)与会计对象(资金运动) 二是会计差不多假设(4个) 三是会计基础(2个) 本章要紧是针对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是学习日常会计处理方法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学习时要在懂得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经历,善于总结规律,辅以足够的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成效。 本章的要紧内容包括: 一是会计要素。6大会计要素。 二是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会计科目的差不多分类涉及2种分类。 三是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遵循3原则。 四是常用会计科目列举。常用会计科目应有必要的了解。 第一节会计要素(重要) 本节讲了两个咨询题:会计要素的确认、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会计要素的确认 在第一章中讲到资金运动是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的最高概括,第一层次——会计对象 第二层次——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报表要素) 第三层次——会计科目(按照会计要素进行划分) 会计工作确实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 这些差不多分类在会计上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特点,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财务会计报表构筑了差不多框架,因而会计要素也可称为会计报表要素。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对象共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 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时 点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差不多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时期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差不多要素。(第八章财务报告中讲解)资产负债表要素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操纵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按照定义可知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预期在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作为资产确认。 例如:企业6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销合同,打算在10月份购买一批机器设备,则企业不能在6月份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而应在10月购买之后将这些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因为有关的交易或事项是在10月份发生,而不是6月份。 第二:企业拥有或者操纵 资产必须由企业拥有或者操纵,临时租用其他企业的物品,不能算作 本企业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物品,虽已不在本企业,但本企业能够操纵, 仍作为本企业的资产。 第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能够直截了当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商品、机器设备, 是企业的资产。 如果是不能连续使用的变质或毁损材料,差不多无法用于生产经营过 程,在市场上也不能卖出价钞票,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作为 企业资产。 资产的确认条件:

会计科目表(会计六大要素具体内容)

会计科目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1001库存现金 21002银行存款 31003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41011存放同业 51012其他货币资金 61021结算备付金 71031存出保证金 81101交易性金融资产 91111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101121应收票据 111122应收账款 121123预付账款 131131应收股利 141132应收利息 151201应收代位追偿款 161211应收分保账款 171212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序 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序号编号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续)三、共同类(续)551606固定资产清理1073101衍生工具561611未担保余值1083201套期工具571621生产性生物资产1093202被套期项目581622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 旧四、所有者权益类591623公益性生物资产1104001实收资本601631油气资产1114002资本公积611632累计折耗1124101盈余公积621701无形资产1134102一般风险准备631702累计摊销1144103本年利润64170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154104利润分配651711商誉1164201库存股661801长期待摊费用五、成本类 671811递延所得税资产1175001生产成本681821独立账户资产1185101制造费用69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1195201劳务成本 二、负债类1205301研发支出702001短期借款1215401工程施工 181221其他应收款 191231坏账准备 201301贴现资产 211302拆出资金712002存入保证金 722003拆入资金 732004向中央银行借款 7420111225402工程结算1235403机械作业 六、损益类 吸收存款1246001主营业务收入221303贷款 231304贷款损失准备 241311代理兑付证券 251321代理业务资产

会计6要素和会计科目

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 资产就是企业所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例如,现金、银行存款等活钱;还有原材料、产成品、半成品、固定资产等东西;而专利权、商标权等摸不着的也是资产,投资也属于资产。资产需要能够控制,租用别人的东西,不能算做自己的资产,而租给别人的东西,虽不在自己手里,但仍算做自己的资产。资产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而且必须是经济资源。所谓经济资源就是能赚钱的东西。象报废的机器就不应记作资产。 负债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后用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它又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一般指时间较短的,一般在一年内或者比一年长但是在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比这个长的就是长期负债。如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期限为几年的银行贷款就是长期负债了。只有目前和过去的业务才会形成当前的债务。对于预期要发生的业务所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债务。负债是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即使现在没有货币也要作为负债。比如,借款的利息一般半年支付一次,但每月都要记帐,把应付利息作为一项负债处理。负债必须可以估价并且是在以后用现金或其它资产或劳务来偿付的确实的债务,需要有凭有据。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资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股东投的钱,即所有者权益,另一部分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债权人的钱。由于借款是一定要还的,当企业经营不好或亏本时,减少的钱是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说,亏只能亏股东的。当然,当企业盈利是,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大,所以所有者权益并不一定等于股东初始的投资额,而是随企业经营好坏而增减。所有者权益不同于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归谁所有,不用偿还。负债表明企业欠谁的钱,是要还的。所有者权益不需要付利息但可参加分红,负债则需要付利息但不可参加分红。在企业破产清算时,要先还负债,有剩余才会偿还给投资者。 收入 收入是企业业务中产生的收益,是企业卖出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和将发生的现金流入,或债务的清偿。收入要能用货币计量,且有据可查,必须与相关费用匹配。收入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可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故收入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一项基本指标。 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可以理解为成本。包括为取得营业收入而花的所有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人、财、物的耗费。费用一般包括料、工、费。料指材料;工指人工,可以理解为为人工花的工资;费指各项管理费用,(可以理解为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支付利息)、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费用与收入要匹配,即凡是取得收入都要付出代价,若费用增长而收入不变,所有者权益就会减少。 利润 收入减费用就是利润,要是费用比收入还大,那就是亏损 会计科目 会计是替企业经济活动中所有的收付及相关事项作帐务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针对各会计事项之性质与内容,必须取以特别的名称,以为记帐之标的,这个名称就叫做会计科目,也是各种分类帐设立的标准及制表的工具。 常听到的如现金、银行存款、存货、有价证券、应收帐款等,均是所谓的会计科目,在企业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练习题及答案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研发支出”科目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属于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成本 2、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预收账款”属于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所有者权益 D.成本 3、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B.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C.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 D.实收资本与未分配利润之和 4、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项目组的是。 A.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应收款 B.应收账款及存货 C.企业的机器设备 D.商标权 5、“预收账款”科目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属于类科目。 A.资产 B.负债 C.成本 D.所有者权益 6、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用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这一点符合

原则。 A.相关性 B.合法性 C.谨慎性 D.实用性 7、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A.潜在义务 B.法定义务 C.推定义务 D.现时义务 8、下列关于会计科目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法性原则就是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B.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是应遵循合理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C.单位在不违背国家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D.设置会计科目是为了分类反映单位的经济信息,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决策 9、关于所有者权益的特征,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的唯一.企业接受捐赠物资一批,计价 10 万元,该项经济业务会引起收入增加, 10.企业以存款购买设备,该项业务会引起等式左右两方会计要素发生一增 11.企业收到某单位还来欠款 1 万元。该项经济业务会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 12.不管是什么企业发生任何经济业务,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金额永不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