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各部门职责资料

最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各部门职责资料

最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各部门职责资料
最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各部门职责资料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各部门职责

1、企业负责人

企业负责人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

(三)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四)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五)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1.2.1 企业负责人应当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1.2.2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查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程序、批准人员。

1.2.3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1.2.4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持续改进。

查看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核实企业负责人是否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1.2.5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1.3.1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查看管理者代表的任命文件。

2、管理者代表

(一)管理者代表应树立医疗器械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实事求是、坚持原则的态度,

在履行相关职责时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以保证本企业生产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为最高准则。

(二)管理者代表应贯彻执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组织建立、实施和保持本企

业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具体包括: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

2.风险管理报告的批准;

3.过程确认方案和过程确认报告的批准;

4.工艺验证、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参数的批准;

5.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质量控制标准的批准;

6.每批次原材料及成品放行的批准;

7.不合格品处理的批准。

8.关键原材料供应商的选取;

9.关键生产和检测设备的选取;

10.生产、质量、采购、设备和工程等部门的关键岗位人员的选用;

11、生产记录存档的审核批准;

12.其他对产品质量有关键影响的活动。

(三)成品放行前,管理者代表应确保产品符合以下要求:

1.该产品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并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范围相一致;

2.生产和质量控制文件齐全;

3.生产条件受控,按有关各类(包括设备和工艺等)验证和确认参数组织生产,生产记录完整;

4.所有必要的检验和试验均已完成,记录真实完整,成品检验合格。

(四)管理者代表应对授权人负责,严格执行本授权书的授权事项,根据本授权书确定的

职责和权限开展各项工作,对超出授权权限的,无权自行办理,需上报授权人审批决定。

(五)因工作需要,管理者代表可以将质量管理职责转授给相关专业人员,但管理者代表

须对接受其转授权的人员的相应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行为承担责任。应当以书面文件形式明确转授权双方的职责,必须保留转授权文件。

(六)授权人应为管理者代表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确保管理者代表在履行职责时不受到企业内部因素的干扰。

*1.3.2 管理者代表应当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查看是否对上述职责作出明确规定。查看管理者代表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的相关记录。

*4.1.1 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以及法规要求的其他文件。

质量方针应当在企业内部得到沟通和理解;应当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质量

目标应当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应当根据总的质量目标,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进行

分解,建立各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应当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应当可

测量、可评估;应当有具体的方法和程序来保障。

4.1.2 质量手册应当对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规定。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应当包括企业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质量体系的适用范围和要求。

3、质量负责人

1.负责领导质量部门的全面工作;组织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和规划。

2.督促和检查下属部门人员工作严格按规定的程序与要求,对从原料购入到生产出产品

直到销售的经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监督,严格把好产品质量检验关。

3.例行性报表的审阅文件资料资讯确认并安排传达。

4.部门内日常事务性工作安排并考核。

5.重大质量异常情况参与分析,提出对策报告。

6.新品种工艺规程参与评估并协助推动导人。

7.负责配合企业GMP文件系统的建立。

8.负责对各级管理人员生产检定以及与生产活动有关人员按《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

范》原则进行培训教育。

9.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召开质量分析会和技术交流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人员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10.对产品因质量问题退货和收回以及用户投诉、用户访问、质量信息、不良反应的最终

处理负责。

4、行政人事部

1.负责公司基本组织结构的确立,明确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2.组织各部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绩效考核、薪资体系等,检查公司的

一切程序、制度、流程等是否得到执行。

3.负责办理公司职员的招聘、录用,职员人事档案的建立、保存、更新。

4.负责办理公司职员任免、调迁、升迁、解聘、奖惩等等事项,督察公司职员考勤、出

勤、公差、请休假等管理事项。

5.负责公司的公章盖印、办公卫生、固定资产、车辆使用、集体宿舍管理。

6.负责文件控制的整体运作;公司文件的拟、收、发、存文档管理,公司管理部门例会

及日常会议的组织及会议纪要的工作。

7.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采购及领用的管理。

8.负责公司人事资源总体规划、薪酬、福利,统筹所以培训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

培训考核制度。

9.负责策划、组织实施全公司职员大会、开展年度总结评比和表彰;丰富职员文体活动

和公司庆典活动凝聚公司团队;协助对外联谊活动改善公共社会关系。

10.负责本部门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

11.组织统计技术培训和管理。

条款内容

1.1.1

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备组织机构图。

查看提供的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1.1.2 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相关文件,是否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作出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能独立行使职能, 查看质量管理部门的文件,是否明确规定对产品质量的相关事宜负有决策的权利。

1.1.3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查看公司的任职文件或授权文件并对照相关生产、检验等履行职责的记录,核实是否与授权一致。

1.4.1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应当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查看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要求,是否对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历作出规定;查看考核评价记录,现场询问,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1.5.1

应当配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查看相关人员的资格要求。

*1.5.2

应当具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职检验人员。

查看组织机构图、部门职责要求、岗位人员任命等文件确认是否符合要求。

*1.6.1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

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应当确定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岗位,规定这些岗位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水

平(包括学历要求)、工作技能、工作经验。查看培训内容、培训记录和考核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1.7.1 应当对从事与产品质量有影响人员的健康进行管理,建立健康档案。

2.1.2 生产、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4.2.1 应当建立文件控制程序,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2.2 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控制程序管理,并有相应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和销毁记录。

4.2.3 文件更新或修订时应当按规定评审和批准,能够识别文件的更改和修订状态。

查看相关记录确认文件的更新或修订是否经过评审和批准;其更改和修订状态是否能够得到识别。

4.2.4 分发和使用的文件应当为适宜的文本,已撤销或作废的文件应当进行标识,防止

误用。

到工作现场抽查现场使用的文件,确认是否是有效版本。作废文件是否明确标识。

4.3.1 应当确定作废的技术文件等必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保存期限,满足产品维修和产品质量责任追溯等需要。

保存期限应当不少于企业所规定的医疗器械寿命期。

5、研发部

1.执行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并攻克技术难关。

2.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

3.作业指导书等生产指导相关文件的编写。

4.验证关键工序和特种工艺的制作能力。

5.负责对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求改善方法。

6.负责图纸的审核、确认等管理作业。

7.对产品制定可靠性试验程序并予执行。

8.负责工程变更并评估其可能性。

条款内容

5.1.1应当建立设计控制程序并形成文件,对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实施策划和控制。

查看设计控制程序文件,应当清晰、可操作,能控制设计开发过程,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的划分;

2.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转换活动;

3.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人员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沟通;

4.风险管理要求。

5.2.1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应当确定设计和开发的阶段及对各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

设计转换等活动,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职责和分工。

查看设计和开发策划资料,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对设计开发活动进行策划,并将策划结

果形成文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和开发项目的目标和意义的描述,技术指标分析;

2.确定了设计和开发各阶段,以及适合于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确认和设计

转换活动;

3.应当识别和确定各个部门设计和开发的活动和接口,明确各阶段的人员或组织的职责、评审人员的组成,以及各阶段预期的输出结果;

4.主要任务和阶段性任务的策划安排与整个项目的一致;

5.确定产品技术要求的制定、验证、确认和生产活动所需的测量装置;

6.风险管理活动。

应当按照策划实施设计和开发。当偏离计划而需要修改计划时,应当对计划重新评审和批准。

5.3.1设计和开发输入应当包括预期用途规定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法规要求、风险管理控制措施和其他要求。

5.3.2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评审并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

*5.4.1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满足输入要求,包括采购、生产和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产品技术要

求等。

查看设计和开发输出资料,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采购信息,如原材料、包装材料、组件和部件技术要求;

2.生产和服务所需的信息,如产品图纸(包括零部件图纸)、工艺配方、作业指导书、环

境要求等;

3.产品技术要求;

4.产品检验规程或指导书;

5.规定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包装和标签要求等。产品使用说明书是否与注册申报和批准的一致;

6.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7.提交给注册审批部门的文件,如研究资料、产品技术要求、注册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

料(如有)、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等;

8.样机或样品;

9.生物学评价结果和记录,包括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

5.4.2设计和开发输出应当得到批准,保持相关记录。

5.5.1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和开发到生产的转换活动,以使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以验证,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适用于生产。

查看相关文件,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开展设计转换活动以解决可生产性、部件及材料的可获得性、

所需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等;

2.设计转换活动应当将产品的每一技术要求正确转化成与产品实现相关的具体过程或程

序;

3.设计转换活动的记录应当表明设计和开发输出在成为最终产品规范前得到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以确保设计和开发的输出适于生产;

4. 应当对特殊过程的转换进行确认,确保其结果适用于生产,并保留确认记录。

5.6.1应当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宜阶段安排评审,保持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按设计开发策划的结果,在适宜的阶段进行设计和开发评审;

2.应当保持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包括评审结果和评审所采取必要措施的记录。

5.7.1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以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并保持验证结果和

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结合策划的结果,在适宜的阶段进行设计和开发验证,确保设计开发输出满足输入

的要求;

2.应当保持设计和开发验证记录、验证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3.若设计和开发验证采用的是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或经证实的设计进行比较的方法,应当评审所用的方法的适宜性,确认方法是否科学和有效。

5.8.1应当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以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者预期用途的要求,并保

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在适宜阶段进行设计和开发确认,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或预期用途的要

求;

2.设计和开发确认活动应当在产品交付和实施之前进行;

3.应当保持设计和开发确认记录,包括临床评价或临床试验的记录,保持确认结果和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

5.9.1确认可采用临床评价或者性能评价。进行临床试验时应当符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法规的要求。

查看临床评价报告及其支持材料。若开展临床试验的,其临床试验应当符合法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对于需要进行临床评价或性能评价的医疗器械,应当能够提供评价报告和(或)材料。

5.10.1应当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识别并保持记录。

5.10.2必要时,应当对设计和开发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

查看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应当包括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2.设计和开发更改的实施应符合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的有关规定;

3.设计更改的内容和结果涉及到改变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备案凭证)所载明的内容时,企业应当进行风险分析,并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申请变更注册(备案),以满足法规的要求。

*5.10.3当选用的材料、零件或者产品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到医疗器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时,应当评价因改动可能带来的风险,必要时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同时应当符合相关法规的要求。

5.11.1应当在包括设计和开发在内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中,制定风险管理的要求并形成文件,保持相关记录。

查看风险管理文件和记录,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1.风险管理应当覆盖企业开发的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2.应当建立对医疗器械进行风险管理的文件,保持相关记录,以确定实施的证据;

3.应当将医疗器械产品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

6、采购部

1.建立健全完善的物料供应体系。

2.掌握市场信息,开拓新货源,优化进货渠道,降低采购费用。

3.根据公司生产计划、制定采购需求计划和资金需求计划、确保物料到位率100%。

4.会同生产、销售等部门确定合理物资采购量,及时了解存货情况,进行合理采购。

5.负责汇总各部门的采购申请单,编制采购作业计划。

6.负责选择、评审、管理供应商,建立供应商档案。

7.负责对合格供应商的定期评估。

8.负责组织供货合同评审,签订供货合同,实施采购活动。

9.负责建立采购合同台帐,并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10.负责市场采购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等工作。

11.负责采购物资的入库报验工作。

12.负责采购过程中的退、换货工作,对仓库呆滞次物料的退货等处理工作。

13.负责采购合同、供应商档案、各种采购记录的保管与归档工作。

14.采购控制程序的建立。

条款内容

*6.1.1 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程序。

采购程序内容至少包括:采购流程、合格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和再评价规定、采购物品检验或验证的要求、采购记录的要求。

*6.1.2 应当确保采购物品符合规定的要求,且不低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要求。

6.2.1 应当根据采购物品对产品的影响,确定对采购物品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度。

查看对采购物品实施控制方式和程度的规定,核实控制方式和程度能够满足产品要求。

6.3.1应当建立供应商审核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审核评价。必要时,应当进行现场审核。

是否符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供应商审核指南》的要求。

6.3.2

应当保留供方评价的结果和评价过程的记录。

*6.4.1

应当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明确双方所承担的质量责任。

6.5.1采购时应当明确采购信息,清晰表述采购要求,包括采购物品类别、验收准则、规格型号、规程、图样等内容。

从采购清单中抽查相关采购物品的采购要求,确认是否符合本条要求。

6.5.2 应当建立采购记录,包括采购合同、原材料清单、供应商资质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及验收标准等。

*6.5.3采购记录应当满足可追溯要求。

6.6.1

应当对采购物品进行检验或验证,确保满足生产要求。

查看采购物品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7、仓库

1.对仓储区按照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进行分区并进行标识。

2.建立完整的物料编码制度及批号管理制度。

3.根据生产等部门的需求制订合理采购计划和安全库存,确保一定的库存物料供应,降

低存货总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4.制订并组织实施公司仓储管理制度(包括成品仓、物料仓、退料仓)以及库管工作程

序。应用现代仓储管理手段,执行先进先出原则,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5.按照仓管制度规定和工作程序严格做好成品、来料、退料验收入库、储存保管、核对

发放、退货、换货等工作,严把质量、数量、标准关。

6.组织搞好库区现场管理工作,达到货物存放规范合理,物流顺畅,管理便捷。建立健

全物料卡、电脑帐、手工帐等及所有报表记录与归档工作。

7.每月须做仓库内部盘点工作,发现盘盈、盘亏,及时查明,书面上报,不得擅自调整

账目。积极配合财务会计部的盘点和抽点工作,保证做到帐、卡、物相符。

8.定期进行库存结构及周转分析,及时上报预警信息,协助做好报损、报废和滞呆物料

的处理工作。协调与维护供应厂方和公司利益。

9.组织做好库管部的安全防火、环境卫生工作,确保仓库和物资安全,库容整洁。做好

仓库工具、设备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10.对仓库存储的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要做专用的区域实行隔离存放,指定专人保管并

做好每日清点查看记录表。

11.仓库要信守所有物料单据要清楚,数量要准确,型号要归类,进仓先后要分清,贵

重物料与普通料要分开,防腐防爆要隔离,轻料在上,重料在下。常用料在前,辅料在后,物料标签上的字迹要清晰、存放领取要方便的储存原则。

2.6.1

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原材料、包装材料、中间品、产品等贮存条件和要求。

2.6.2 仓储区应当按照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等进行有序、分区存放各类材料和产品,便于检查和监控。

现场查看是否设置了相关区域并进行了标识,对各类物料是否按规定区域存放,应当有各类物品的贮存记录。

8、生产部

1.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或产品注册或者备案的

技术要求;

2.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3.负责生产现场管理,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做到文明安全生产,杜绝浪费;

4.负责生产所需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确保满足生产需要;

5.认真做好关键特殊工序的控制与管理工作;

6.负责对生产过程实施的控制,对生产的运作进行归口管理,进行生产调度,协调生产过

程中各部门上和技术上的接口,对生产安排不当和严重不均衡而造成的产品质量低劣

负责;

7.编制和上报各种生产报表;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生产计划;

8.与相关部门配合,负责生产物料领用及产成品入库,保障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

9.负责生产过程物料的状态标识。

10.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均以材料卡进行标识,卡内注明其名称、规格等内容。对于原材料,

可用自定的方式注明其名称、规格。

11.材料卡需保持到该批物料或制成品流入指定的下个工序为止。

12.在成品的包装上注明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等。

13.协助仓库对原材料、成品及出货装运的安排管理。

14.负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托运、储放、包装及入库。

15.负责生产采购计划的提出,生产计划安排及进度控制;

16.负责对半成品进行自检,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和标识;

17.负责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

18.负责生产设备的使用、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及事故抢修,并具有相应的活动记录;

19.生产相关记录的填写及文件保存。

条款内容

2.1.1厂房与设施应当符合产品的生产要求。

*2.2.1 厂房与设施应当根据所生产产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的洁净级别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

2.2.2 生产环境应当整洁、符合产品质量需要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2.2.3 产品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确保厂房的外部环境不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必要时应当进行验证。

2.3.1 厂房应当确保生产和贮存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

2.3.2 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条件。

2.4.1 厂房与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根据产品特性采取必要措施,有效防止昆虫或其他动物进入。

现场查看是否配备了相关设施。

2.4.2 对厂房与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不应影响产品质量。

2.5.1 生产区应当有足够空间,并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相适应。

*3.1.1 应当配备与所生产产品和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应当确保有效运行。

对照生产工艺流程图,查看设备清单,所列设备是否满足生产需要;核查现场设备是否与设备清单相关内容一致;应当制定设备管理制度。

3.2.1 生产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维修和维护应当符合预定用途,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

查看生产设备验证记录,确认是否满足预定要求。现场查看生产设备是否便于操作、清洁和维护。

3.2.2

生产设备应当有明显的状态标识,防止非预期使用。

现场查看生产设备标识。

3.2.3 应当建立生产设备使用、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应的设备操作记录。

*7.1.1 应当按照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以保证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7.2.1 应当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查看相关文件;是否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重要参数是否做验证或确认的规定。

7.3.1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中间品等进行清洁处理的,应当明确清洁方法和要求,并对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7.4.1 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对环境进行监测,并保存记录。

7.5.1 应当对生产的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保存记录,包括确认方案,确认方法、操作人员、结果评价、再确认等内容。

7.5.2 生产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应当进行验证或确认。*7.6.1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生产记录,并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7.6.2 生产记录应当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或产品编号、生产日期、数量、主要设备、工艺参数、操作人员等内容。

7.7.1 应当建立产品标识控制程序,用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以便识别,防止混用和错用。

*7.8.1 应当在生产过程中标识产品的检验状态,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向下道工序。

查看是否对检验状态标识方法作出规定,现场查看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状态标识,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7.9.1 应当建立产品的可追溯性程序,规定产品追溯范围、程度、标识和必要的记录。*7.10.1 产品的说明书、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7.11.1 应当建立产品防护程序,规定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防护要求,包括污染防护、静电防护、粉尘防护、腐蚀防护、运输防护等要求。防护应当包括标识、搬运、包装、

贮存和保护等。

现场查看产品防护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场查看并抽查相关记录,确认产品

防护符合要求。

9、质管部

1.负责公司产品质量的考核工作;

2.负责产品生产所需物料的进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及试验状态的标识;

3.负责对内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及反馈工作;

4.负责对公司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跟踪,处理,结果呈报及资料存档;

5.负责参与组织公司品质持续改进工作;

6.协助客户进行成品现场验货工作;

7.负责公司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管理,计量工作;

8.负责公司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及外部审核的支持与陪同工作;

9.负责对公司员工品质意识的培训与教育;

10.负责对生产过程中首件的确认及产品效期验证;

11.负责公司产品各阶段的检验标准的制定;

12.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13.负责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程序的编写及执行。

14.负责检验记录的填写,包括检验设备的使用、校准、维护和维修记录;来料、半成品、

成品的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

15.建立纠正预防措施程序,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进。

条款内容

*2.7.1应当配备与产品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场所和设施。

对照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和产品检验要求以及检验方法,核实企业是否具备相关检测条件。

*3.3.1 应当配备与产品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仪器和设备,主要检验仪器和设备应当具有明确的操作规程。

对照产品检验要求和检验方法,核实企业是否具备相关检测设备。主要检测设备是否制定了操作规程。

3.4.1 应当建立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使用、校准、维护和维修等情况。

3.5.1 应当配备适当的计量器具,计量器具的量程和精度应当满足使用要求,计量器具应当标明其校准有效期,保存相应记录。

查看计量器具的校准记录,确定是否在有效期内使用。

4.4.1 应当建立记录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标识、保管、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要求等。

8.1.1 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程序,规定产品检验部门、人员、操作等要求。

查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对产品的检验部门职责、人员资质、检验操作规程等作出规定。

8.1.2

应当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校准等要求,以及产品放行的程序。

查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对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校准作出规定。

8.2.1

应当定期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予以标识。

查看检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按规定实施了校准或检定,是否进行了标识。

8.2.2 应当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8.2.3 当发现检验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验证记录。

查看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当检验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是否对以往检测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并保存相关记录。

8.2.4 对用于检验的计算机软件,应当进行确认。

*8.3.1 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证书。

查看产品检验规程是否涵盖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确认检验记录是否能够证实产品符合要求;查看是否根据检验规程及检验结果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证书。

8.3.2 需要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委托检验。对于检验条件和设备要求较高,确需委托检验的项目,可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以证明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8.4.1 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批检验记录,并满足可追溯要求。

8.4.2 检验记录应当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证书等。

*8.5.1 应当规定产品放行程序、条件和放行批准要求。

查看产品放行程序,是否明确了放行的条件和放行批准的要求。应当规定有权放行产品人员及其职责权限,并应当保持批准的记录。

8.5.2 放行的产品应当附有合格证明。

8.6.1 应当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制定留样管理规定,按规定进行留样,并保持留样观察记录。

10.1.1 应当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规定不合格品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10.2.1 应当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应当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现场查看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是否符合程序文件的规定,抽查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是否按文件的规定进行评审。

10.3.1 在产品销售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销毁等措施。现场查看在产品销售后发现不合格时的处置措施,是否召回和销毁等。

10.4.1 不合格品可以返工的,企业应当编制返工控制文件。返工控制文件应当包括作业指导书、重新检验和重新验证等内容。

查看返工控制文件,是否对可以返工的不合格品作出规定;抽查返工活动记录,确认是否符合返工控制文件的要求。

10.4.2 不能返工的,应当建立相关处置制度。

*11.2.1 应当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保持相关记录。

查看企业建立的不良事件的监测制度,是否规定了可疑不良事件管理人员的职责、报告原则、上报程序、上报时限,制定了启动实施医疗器械再评价的程序和文件等,并符合法规要求。查看相关记录,确认是否存在不良事件,并按规定要求实施。

11.3.1 应当建立数据分析程序,收集分析与产品质量、不良事件、顾客反馈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数据,验证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保持相关记录。

查看数据分析的实施记录,是否按程序规定进行,是否应用了统计技术并保留了数据分析结果的记录。

11.7.1 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参加人员、方

法、记录要求、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性的评定等内容,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本规范

的要求。

查看内部审核程序是否包括了上述内容。查看内审资料,实施内审的人员是否经过培

训,内审的记录是否符合要求,针对内审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医疗器械设备科相关制度及各岗位人员职责

设备科工作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设备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必须装备。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效能,提高医疗设备的效益,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供应管理工作,更好的为医教科研服务,特定本制度。 一、设备科管理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为医教科研第一线提供优良服务质量,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供应管理工作,严格把关,防止乱用滥领物资浪费现象。 二、凡属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医疗器械设备。均由设备科根据储备,使用情况统一编制采购计划。报院长批准后负责采购、订货,调配供应。 三、凡购新仪器设备,必须履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对于精密仪器设备,必须合同维修人员及有关科室人员参加验收入库,建立帐卡同时建立设备技术资料档案。如出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规定进行处理。(如:索赔、退货等)。 四、仪器设备要按照其功能性质,用途分类建立帐卡。由专人负责出入帐登记手续,做到帐物相符,并注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金额、附件、增减变化情况、注册编号。 五、对失去效能的各种仪器设备,一定要按照规定办理报废手续。注销财产册,报财务股备案。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的报废、

报损转让或无价调拨由科室填写申请表经维修组设备科审核后送院长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六、设备科管理人员必须分工包干,经常深入科室,调查。了解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向院长报告情况。 七、对外申请用款,报销等工作要严格遵守院财务制度和有关规定,履行物资验收入库手续。对外联系业务,要严肃认真,对外签订合同,必须先汇报管线院长后,再由院长签订合同,认真履行合法正当手续,对没有兑现的,拖欠的订货合同,汇款必须积极联系追回,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订货单位(如质量、数量)退换或索赔。 八、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不旷工,不迟到早退。对科室提出的问题,要热情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讲明理由,解释清楚。

医疗器械各级岗位职责

总经理职责 一、领导和动员全体员工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在“合法经营、质量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经营管理。对公司所经营医疗器械的质量负全面领导责任。 二、合理设置并领导质量组织机构,保证其独立、客观地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质量把关职能,支持其合理意见和要求,提供并保证其必要的质量活动经费 三、表彰和奖励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作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批评和处罚造成质量事故的有关部门和人员。 四、正确处理质量与经营的关系。 五、重视客户意见和投诉处理,主持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和重大质量问题的解决和质量改进。六、创造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使之与经营的质量要求相适应。 七、签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管部经理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等有关政策的规定,在质量副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 二、负责起草或修订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质量工作规划,并指导督促执行。 三、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质量审核。 四、负责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报告。五、负责质量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审核。 六、协助开展对公司员工进行有关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工作。 七、定期向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汇报质量工作开展情况,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在质量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以及质量事故的处理,提出具体奖惩意见。 八、指导并督促本部门员工做好有关质量工作。 采购部经理职责 一、认真学习并执行上级质量方针、政策、法规和指令。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确理解并积极推进本公司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牢固树立“合法经营、质量为本”的思想,按照“按需进货,择优选购”原则指导业务经营活动,当经营数量、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把求数量和进度,“计划采购”第一关。编制购货计划时应征求质量管理部门意见。 三、检查督促本采购部门工作,坚持采购的医疗器械必须是从具有法定资格的供货单位购进的,并收集供货单位的合法证照等资质的证明材料,严禁从私人及证照不全的单位进货,建立供货单位档案。

2018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GMP认证-记录表格

2018年医疗器械生产企业-GMP 认证-记录表格

质量记录表 版次/: A/0 依据YY/T0287-2017&ISO13485:2016标准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5 基础设施控制程 序 设施配置申请单 生产部设施验收单 主要生产设备明细表 主要检验设备明细表 设施报废单 生产设备记录表 检验设备记录表 6 工作环境控制程 序 生产环境检查记录 生产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7 产品实现的策划 控制程序 文件更改申请技术部 序号程序文件记录名称文件编号 责任 部门 8 风险管理控制程 序 风险分析——预期用途/目的的特征表 技术部风险分析——已知或可预见的危害表 风险管理报告 9 与顾客有关的过 程控制程序 产品要求评审表 质保部销售计划通知单 产品销售记录表 特殊销售合同评审记录表 售后服务记录表 顾客需求、投诉、报怨处理记录 顾客投诉调查处理记录 10 设计和开发控制 程序 项目建议报告 技术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项目评审报告 项目立项报告 项目实施计划任务书 设计更改通知单 年度开发项目计划 项目变更审批表 项目评审报告 设计和开发输入清单 设计开发输入评审单 设计和开发输出清单 设计和开发评审记录表 小批量试产通知单 小批试产过程记录表 11 采购控制程序供方调查评价表 生产部合格供方名录 供方业绩评定表

采购计划表 采购合同 采购记录 主要原材料清单 12 生产和服务提供 控制程序 销售计划通知单 生产部月生产计划 主要原材料清单 生产原始记录 变更申请 成品出厂检验报告 出厂检验记录 13 产品的监视和测 量控制程序 元器件检验记录表 质保部元器件检验报告 主要原材料清单 原材料入库记录表 生产原始记录 成品出厂检验报告 成品入库记录表 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汇总表 14 关键工序控制程 序 关键工序监控制点记录表质保部 15 产品质量控制程 序 元器件检验记录表 质保部元器件检验报告 原材料入库记录表 生产原始记录 产品出厂检验报告 成品入库记录表 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汇总表 产品合格证 16 交付和服务活动 的控制程序 售后服务记录 生产部产品销售记录表 17 产品放行控制程 序 产品合格证 质保部生产原始记录 产品放行记录 产品放行证书 18 产品标识和可追 溯性控制程序 元器件检验记录表 质保部产品销售记录表 成品入库记录表 19 产品防护控制程 序 产品防护记录表技术部 20 顾客财产的控制 程序 售后服务记录表生产部 21 监视和测量设备主要生产设备明细表质保部

医疗器械组织机构与岗位职责2017年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组 织 机 构 及 岗 位 职 责 (2017年编制)

企业组织结构图

二、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总经理 1、主持公司全面工作,制定颁布质量、产品安全、环境方针,批准质量、产品安全、环境目标指示和管理方案。 2、作为企业产品质量、产品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确保对质量、产品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安全和环境负第一责任。 3、落实组织结构,确保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得到确定和沟通;落实各级质量、环保、产品安全责任制,充实管理人员。 4、保证为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配备所需的资源和资金。 5、贯彻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主持公司重要的质量、产品安全、环保、安全生产等工作会议。

6、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各部门的工作,对各部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7、组织制订、修订公司各部门的质量、产品安全、环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 质量负责人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包括:①组织学习国家有关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②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③指导企业在医疗器械的购进、验收、储存及养护中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办事。 2、负责起草、编制企业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并指导、督促制度的执行。 3、负责首营企业的质量审核。包括参及现场考察首营企业。 4、负责首营品种的质量审核。包括参及现场考察首营品种。 5、负责建立企业所经营品种包含质量标准等内容的质量档案。 6、负责医疗器械质量的查询和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7、负责医疗器械的验收管理。 8、负责指导和监督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和运输中的质量工作。 9、负责质量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审核,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包括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处理、报损和监督销毁。 10、负责收集和分析医疗器械质量信息。包括企业的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

医疗器械公司各岗位职责

各岗位质量管理职责目录 一、质量管理岗位职责 二、购进岗位职责 三、验收岗位职责 四、仓储岗位职责 五、销售岗位职责 六、运输岗位职责 七、售后服务岗位职责 八、信息技术岗位职责 质量管理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有关产品质量管理得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 2、起草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并指导、督促制度得执行 3、在产品采购进货、检查验收、储存养护,医疗器械运输等环节行使监督管理,对医疗器械质量行使否决权 5、负责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得合法性与质量审核 6、负责建立企业所经营产品并包含质量标准等内容得质量档案 7、负责产品质量得查询与产品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得调查处理及报告 8、负责产品入库检查验收相关得监督管理工作,知道与监督产品保管、养护与运输中得质量工作 9、负责质量不合格产品得确认,对不合格产品得处理过程实施监督 10、收集与分析产品质量信息

11、协助开展对企业职工质量管理方面得教育或培训 12、其她与质量管理相关得工作 购进岗位职责 1、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选购,把好进货第一关 2、制定采购计划,采购过程中比价、议价得处理事宜 3、对首营企业、首营品种得填报审核承担直接责任 4、了解供货单位得质量状况,及时反馈信息,为质管部开展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5、签订购货合同时,必须按规定明确必要得质量条款 6、购进产品应开具合法得票据,并按规定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账、货相符 验收岗位职责 1、负责按法定标准与合同规定得质量条款对购进及销售退回得医疗器械逐批进行检查验收 2、严格按规定得抽样数量、检查验收项目内容与判断标准对到货产品进行检查验收 3、对经检查验收不符合规定得产品应填写拒收报告单,报只管部门审查核实后通知业务部门,并做好隔离工作 4、规范填写入库验收记录,做到字迹清楚、内容真实、项目齐全、批号数量准确,并签名负责,按规定保存备查 5、自觉学习产品业务知识与产品监督管理法规,努力提高验收工作技能 仓储岗位职责 1、负责医疗器械产品得保管工作 2、严格执行发货计划,组织送货上门,做到按时供应

医疗器械公司名录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利润前十位企业排名- -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2 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 3 北京京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4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5 赛默飞世尔(上海)仪器有限公司 - 6 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 7 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 - 8 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DX) - 9 北京乐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10 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 - -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行业百强企业排名 - 1. 淄博山川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2.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3. 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4. 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 5. 双鸽集团有限公司- 6.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7. 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8. 力斯顿听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9. 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10. 泰尔茂医疗产品(杭州)有限公司- 11. 新乡市宇安医用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12.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13.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14. 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沈阳- 15. 延吉喜来健实业有限公司- 16.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集团- 17. 瑞声达听力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18. 天津喜来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9. 扬州中惠集团公司- 20. 青岛颐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1.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2. 优利康听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23. 鸿邦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24. 西门子迈迪特(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 25. 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26. 中山荣南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27. 北京通用电气华伦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28.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29. 博能(广州)电子有限公司- 30. 爱安德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医院医疗设备科工作职责及制度

医院医疗设备科工作职责及制度 医疗设备科(计算机中心)管理职责及制度 医疗仪器管理制度 一、凡有医疗设备的科室,要逐级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严格使用登记。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开机可用,并保证账、卡、物相符。 二、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要由器械科负责验收、调试、安装。组织有关科室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管理、使用和训练,使之了解仪器的构造、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后,方可独立使用。凡初次操作者,必须在熟悉该仪器的同志指导下进行。在未熟悉该仪器的操作前,不得连接电源,以免接错电路,造成损坏。 三、仪器使用人员要严格按照仪器的技术标准、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使用仪器前,应判明其技术状态确实良好,使用完毕,应将所有开关、手柄放在规定位置。 四、不准搬动的仪器,不得随意挪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发现仪器运转异常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排除故障,必要时应请医疗设备科协助,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和运转。仪器损坏需修理者,可按规定将修理单逐项填写清楚,轻便仪器送器械科修理;不宜搬动者,将修理单送去,由器械科维修人员签收并注明修复日期,按时交付使用。 五、仪器设备(包括主机、附件、说明书)一定保持完整无缺,即使破损失灵部位,未经器械科检验亦亦不得任意丢弃。 六、凡属临床科研的仪器,科室间调剂使用时,一定要经主管科室主任批准,仪器管理人员要办理交接手续,用毕及时归还,验收后放回原处。

七、仪器用完后,应由管理人员检查,关机放好,若发现仪器损坏或发生意外故障,应立即查明原因和责任,如系违章操作所致,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及器械科,视情节轻重进行赔偿或进一步追究责任。 1、一般事故:未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万元以下仪器损坏,尚能修复,不致影 响工作者,按一般事故处理。 2、责任事故:未按操作,造成万元以上仪器损坏而不能修复者,按责任事故处理。 3、重大事故:因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造成万元以上仪器损坏而不能修复者,或虽能修复者但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维修费+停机损失费)在万元以上者,按重大责任事故处理。 4、无论何种事故发生后,都要立即组织事故分析。 一般事故分析会由医疗设备科组织使用、维修等有关人员参加;重大事故分析 会由院领导主持。 5、事故分析会的主要内容是对事故原则、事故责任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以及制定防 范措施,要做到:事故原因不明、责任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受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八、仪器经过验收合格发给使用单位后,要根据仪器的具体情况规定使用率。仪器属公用财产,应专管公用,任何人不准以任何借口作为似有财产垄断使用。对于使用率低或使用不当,仪器未有充分发挥作用的,器械科有权报告院长收回。 九、各科室所用的医疗器械发生故障时,未经批准不得将仪器带往外地修理。 十、贵重仪器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须经院长批准,方可借出。收回时,由保管科室检查无误,方可收管。

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名单

中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 601607 上海医药部分医疗器械上海1994 600055 万东医疗X放射北京1997.5 600587 新华医疗消毒灭菌X放射山东2002.9 600718 东软股份医用影像 600763 通策医疗口腔医疗浙江1996 600196 复兴医药8个医疗器械公司上海 600288 大恒科技放疗系统北京2000 600661 新南洋上海交大南洋医疗器械公司上海1993 600056 中国医药部分医疗器械销售、北京 600079 人福医药药品、计生用品器械武汉1997.6 600690 青岛海尔制冷设备洁净柜山东1993 600216 浙江医药部分医疗器械销售浙江1999.10 600855 航天长峰麻醉机北京2005.1 中小企业板: 002016 世荣兆业威尔科技超声波器械广东2004 002030 达安基因医学检验、病理检验、试剂广东2004.8 002432 九安医疗电子血压计、低频治疗仪生产天津2010

000603*ST 威达广东1996 002223 鱼跃医疗医疗设备上海2008.4 002022 科华生物检验、生化分析仪、试剂上海2004 000566 海南海药主营医药人工耳蜗海南1994 002144 宏达高科威德耳B 超浙江2007.8 000676 思达高科其中两个公司有医疗影像河南1996.12 000423 东阿阿胶医药体温计、血压计山东1996.7 000705 浙江震元医药、两个公司有器械销售浙江1997 创业板 300003 乐普医疗支架北京2009.10 300030 阳普医疗实验室设备广州2009.12 300015 爱尔眼科眼科医院湖南2009.10 00325HK创生控股生产及销售骨科植入器械。江苏2005 00233HK 铭源医疗蛋白芯片体检上海2002 00853HK微创医疗支架、骨科器械上海2010 08143HK华夏医疗综合医院 00648HK 中国仁济医疗伽玛刀等肿瘤设备租赁香港 08116HK 中国公共医疗医院管理软件香港2007 00801HK 金卫医疗采写输血设备耗材、血液科医院香港2001 08130HK 杏林医疗信息国康医疗器材公司

医院设备科工作职责

职责一:医院设备科工作职责 1、凡属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均由设备科统一负责采购计划,调配、供应、管理和维修。 2、根据各科请购计划和储备情况编制采购计划,报院长批准执行。 3、一般医疗器械,按计划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进行采购。贵重仪器应会同有关科室人员进行采购。 4、凡购入的器械,卫生材料等,必须履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 5、购入或调入的国内、外贵重仪器,应由有关人员参加验收,然后入库上帐立卡,建立仪器技术档案,与有关科室制定领取、使用和管理制度。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联系,按规定进行处理(包括办理索赔)。 6、器械库要按照器械的性质分类保管,要求账物相符。要注意通风防潮,保持整洁,防止损坏丢失。 7、各种医疗器械的请领和保管,须由专人负责,贵重仪器应指定专人使用,定期维护保养。 8、失去效能的各种器械,要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贵重仪器的报废、报损、变价、转让或无价调拨,由科室填写申请单,经本科审核后送院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9、各科室需要维修的仪器,应填写修理申请书,送交医疗设备科,由维修人员组织维修。维修人员平时应经常深入科室进行检查。 职责二:医院设备科工作职责 1、在院长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全院医疗设备采购、供应、管理及维修工作。 2、根据各科预购设备申报情况,编制医院年度设备需求计划并上报院长审批。 3、负责办理大型设备报批论证、调研考察、招标采购、安装验收。 4、做好设备维修工作,使其减少故障,增加使用寿命,保证医疗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5、建立健全各种仪器设备资料档案,及时收集归档各种使用维修资料。 6、建立、健全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实行设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7、了解各科室的设备使用情况,发现设备问题及时上报院领导。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1、法定代表人职责………………………………………………ZQ Y C-ZZ-001-01 2、企业负责人岗位职责…………………………………………ZQYC-ZZ--002-01 3、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岗位职责………………………………ZQ Y C-ZZ-003-01 4、业务部经理岗位职责…………………………………………ZQ Y C-ZZ-004-01 5、财务部经理岗位职责…………………………………………ZQ Y C-ZZ-005-01 6、行政部经理岗位职责…………………………………………ZQ Y C-ZZ-006-01 7、质量管理员岗位职责…………………………………………ZQ Y C-ZZ-007-01 8、仓库保管员岗位职责…………………………………………ZQ Y C-ZZ-008-01 9、采购员岗位职能……………………………………………Z Q Y C-Z Z-009-01 10、验收员岗位职能……………………………………………ZQYC-ZZ-010-01 11、业务员岗位职能…………………………………………Z Q Y C-Z Z-011-01 12、售后人员岗位职责…………………………………………Z Q Y C-Z Z-012-01

法定代表人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履行义务,代表企业参加民事活动,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本企业全体成员和有关机关的监督。 公司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 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委托他人代行职责时,应有书面委托。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行使的职责,不得委托他人代行。 公司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得同时兼任另一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因特殊需要兼任的,只能在有隶属关系或联营、投资入股的企业兼任,并由企业主管部门或登记主管机关从严审核。 公司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利益,按照公司的意志行使公司权利。法定代表人在公司内部负责组织和领导经营活动,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本公司全体成员和有关机关的监督;对外代表公司,全权处理一切民事活动,如《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再如《合同法》第50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因此,法定代表人的行为通常为公司的行为,依法行使职责时所产生的责任由公司承担。 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委托他人代行职责时,应有书面委托;法律、法规规

(完整版)医疗器械全部法规汇总2018.1.8

目录 1.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3) 2.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28) 3.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47) 4.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 (70) 5. 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71) 6.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78) 7. 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 (87) 8.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90) 9.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的通知 (116) 10. 关于印发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的通知 (119) 11. 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 (133) 12.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 (154) 13. 关于发布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的通告 (165) 14.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 (231) 15. 关于实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235 16. 关于发布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 (242) 17. 关于发布免于进行临床试验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 (356) 18. 关于发布需进行临床试验审批的第三类医疗器械目录的通告 (378) 19.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开展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预评价工作规定的通知 (382) 20. 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 (385) 21. 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 (414) 22. 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435) 23. 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 (450) 24. 关于实施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 (461) 25. 关于印发境内第三类和进口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的通知 (465) 26. 关于印发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操作规范的通知 (476) 27.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的公告 (492) 28. 关于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南的通告 (499) 29.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审评沟通交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告 (506) 30.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517) 3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534) 32.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无菌医疗器械的公告 (549) 33.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公告 (560) 34. 关于发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的公告 (574) 35. 关于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的通知 (587) 36. 关于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备案有关事宜的公告 (596) 37. 关于实施《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 (607)

医疗器械各岗位职责.

主任职责 1、组织本科室所有认真学习和执行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组织有关岗位人员建立规章制度和完善质量体系,定期召开质量管理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质量工作方面的问题。 3、指导和监督员工严格按《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来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 4、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做到经营医疗器械帐物相符,严禁变质及过期失效、淘汰医疗器械出售现象发生。 5、检查各级质量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表彰先进,处罚造成质量事故的有关人员。 6、负责组织制定和修订各项质量管理制度。 7、负责质量指导、质量计划的实施,对质量体系的工作质量负责。 8、主持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落实质量奖惩工作。 质量管理员职责 1、负责药房关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文件的督促执行。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考核,对存在问题作好记录并提出改进措施。 2、协助主任定期召开医疗器械质量分析会。 3、负责建立所经营医疗器械包含质量标准的医疗器械质量档案。 4、负责处理医疗器械质量查询,对病人反映医疗器械质量问题填写医疗器械质量查询记录,及时解决并给以答复、上报。 5、负责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报告。

6、负责医疗器械质量信息管理、收集和分析医疗器械质量信息。 7、负责质量不合格医疗器械报损前的审核,并监督其处理过程与结果。 8、负责审核医疗器械的质量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对确定的处理方案进行监督。 9、协助开展对医院职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 采购人员、销售人员职责 1、采购、销售人员是直接从事医疗器械的调拨,必须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采购、销售人员,必须做好培训工作。学习内容有法律法规,药品管理法、经济合同法、药品法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加强业务学习,能够对所销售药品用途、用法用量、剂型、禁忌等。 3、采购、销售人员认真学习“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办法”规定,坚决做到不向无“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或“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无执照、许可证的医疗机构购进或销售医疗器械,建立并实施质量跟踪及不良反应的报损制度,做好记录。 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医疗器械理化性能和储存条件的规定,结合库房实际情况,指导保管人员对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储存。 2、检查在库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配合保管人员进行温、湿度管理。 3、对库存医疗器械进行养护、定期质量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4、对陈列的医疗器械按月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质量管理员汇报。 5、对中药材的医疗器械和中药饮片按其特性,采取适宜方法养护。 6、正确使用养护设备,并定期检查保养,做好检修记录,确保正常运行。

医疗器械制造企业采购控制程序

程序文件 采购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修订号: 编制人/日期: 编制人/日期: 编制人/日期: 年月日发布实施发放部门:

1.目的:对供方和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对生产所需的原辅料、包材采购、外协加工及供方提供服务的控制;对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和控制。 3.职责: 3.1.采购部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合格供方,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并对供方业绩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方档案;编制采购计划,执行采购作业,负责原辅包材采购并就采购原辅包材的质量和数量与供方沟通。 3.2技术部组织编制并确定采购材料分类明细及原辅料的标准,对外购外协件实施进货验证。 3.3质控部负责采购材料的进货检验,协助采购部对供方进行资质审查、评价和监控; 3.4.管理者代表批准对供方的评价记录、《外购外协件分类清单及技术要求》、《合格供方名录》。 4.内容: 4.1采购物资分类 4.1.1依据采购物资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将采购原材料分为关键物资、主要物资和一般原材料三类,即A、B、C三类,其中每一类物资中包含外购件和外协件。 关键物资(A类):对产品质量、性能起关键重要作用的物料; 重要物资(B类):对产品的质量、性能起主要作用的物料; 一般物资(C类):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物料。 4.2供方审核 供方的审核由采购部先进行文件审核,通过后再由采购部根据采购物资分类和重要程度,组织技术部、质量部和生产部进行采购物资的样件审核和供方现场审核。关键物资和重要物资(A和B类)必须进行样件审核;其中关键物资和重要物资(A和B类)中外协件的供方必须进行现场审核。 4.2.1供方文件审核 采购部负责对供方进行初步调查,向供方收集相应资料,进行供方文件审核,文件审核通过的供方建立《供应商档案》,同时在《供应商档案》中保持供方文件

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排名

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排名 内容来源网络,由 "深圳机械展(11万m2, 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铳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 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GE医疗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GE医疗,医疗器械十大品牌,始于1892年美国,全球知名的提供医疗诊断技 术和设备的高科技集团,向高端医疗市场提供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助力专业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GE 医疗集团隶属于GE (通用电气)公司,提供革新性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以满足需求,使全世界更多的人能以更可负担的成本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GE专注于世界至关重要的问题,以优秀人才和领先技术 致力于应对行业重大挑战。GE医疗集团在医学成像、软件和信息技术、患者监护和诊断、药物研发、生物制 药技术、卓越运营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助力专业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PHILIPS飞利浦医疗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荷兰飞利浦医疗系统提供了全球最卓越的医疗系统产品线之一,帮助客户实现了更加迅速和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通过最近对Marco ni医疗系统、Agile nt的医疗解决方案部门,以及ADAC实验室的和ATL超声的收购,飞利浦医疗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在所进入的大部分市场中的全球领导地位。 飞利浦的产品线包括X光、超声、磁共振、核医学、PET肿瘤放疗系统、病人监护、信息管理和康复产品 等领域的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各种医疗服务,其中包括资产管理、培训和教育、业务咨询、金融服务和e-care 商业服务。 飞利浦医疗系统的预估收入为65亿欧元,在一百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超过两万两千名员工。所有 产品都可以获得飞利浦全球性研发网络和销售服务部门的支持。飞利浦医疗系统是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 迈瑞Min dray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迈瑞一一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同时也是全球医疗设备的创新领导者之一。自1991年成立以来,迈瑞公司始终致力于临床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产品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超声、放射影像四大领域,将性能与价格完美平衡的医疗电子产品带到世界每一角落。时至今日,迈瑞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已扩展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医院医疗器械科工作制度(整理版)

器械科 工作手册 器械科工作职责……………………………………………………………………………… 一、器械科工作职责…………………………………………………………………… 二、器械科主任职责…………………………………………………………………… 三、器械科维修技术人员职责………………………………………………………… 四、器械科设备管理员职责…………………………………………………………… 五、器械科计量管理人员职责………………………………………………………… 六、采购员职责………………………………………………………………………………… 七、仓库保管员职责……………………………………………………………………………器械科工作制度……………………………………………………………………………… 一、器械科工作制度…………………………………………………………………… 二、设备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三、科室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四、医疗设备采购论证制度………………………………………………………………… 五、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 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七、医疗设备验收制度……………………………………………………………………… 八、医疗器械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九、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制度………………………………………………………… 十、医疗设备巡检、保养、维修制度…………………………………………………… 十一、医疗设备报废管理制度…………………………………………………………… 十二、医用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十三、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的制度与规范……………………… 十四、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设备应急调配制度…………………………………… 十五、放射诊疗安全防护管理制度……………………………………………………… 十六、医疗器械质量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十七、医疗设备培训考核制度……………………………………………………………… 十八、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岗位职责

XXX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岗位职责 质量管理部 2018年8月修订

XXX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岗位职责目录 一、各级组织机构管理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行政部质量管理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业务部质量管理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仓储部质量管理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财务部质量管理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业务部经理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财务部经理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行政部经理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六)、验收员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验收员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验收员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九)、仓库保管员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采购员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复核员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销售人员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维修养护、售后服务人员质量管理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排名

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排名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GE医疗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GE医疗,医疗器械十大品牌,始于1892年美国,全球知名的提供医疗诊断技术和设备的高科技集团,向高端医疗市场提供领先的医疗解决方案,助力专业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GE医疗集团隶属于GE(通用电气)公司,提供革新性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以满足需求,使全世界更多的人能以更可负担的成本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GE专注于世界至关重要的问题,以优秀人才和领先技术致力于应对行业重大挑战。GE医疗集团在医学成像、软件和信息技术、患者监护和诊断、药物研发、生物制药技术、卓越运营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助力专业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PHILIPS飞利浦医疗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荷兰飞利浦医疗系统提供了全球最卓越的医疗系统产品线之一,帮助客户实现了更加迅速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最近对Marconi医疗系统、Agilent的医疗解决方案部门,以及ADAC实验室的和ATL超声的收购,飞利浦医疗系统进一步加强了在所进入的大部分市场中的全球领导地位。 飞利浦的产品线包括X光、超声、磁共振、核医学、PET、肿瘤放疗系统、病人监护、信息管理和康复产品等领域的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各种医疗服务,其中包括资产管理、培训和教育、业务咨询、金融服务和e-care 商业服务。 飞利浦医疗系统的预估收入为65亿欧元,在一百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超过两万两千名员工。所有产品都可以获得飞利浦全球性研发网络和销售服务部门的支持。飞利浦医疗系统是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公司之一。 迈瑞Mindray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迈瑞——中国领先的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同时也是全球医疗设备的创新领导者之一。自1991年成立以来,迈瑞公司始终致力于临床医疗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产品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及试剂、数字超声、放射影像四大领域,将性能与价格完美平衡的医疗电子产品带到世界每一角落。时至今日,迈瑞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已扩展至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医院医疗器械科工作总结

医院医疗器械科工作总结 篇一:医院设备科工作总结XX年度 XX年设备科工作总结 医院设备科工作总结设备科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计量管理和医疗器械管理作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第一:作好全院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一)有效地承担起全院的医疗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如:呼吸机、麻醉机,除颤仪,CT机,放射科X线机,彩超,心电图机、检验设备,全自动洗胃机,各病区及手术室的多参数监护仪、吸引器设备等的维修。使全院设备的完好率在90%以上,有效保证临床使用。 (二)加强设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作好设备的申购、论证、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等各项工作;承担起收集、整理资料,归档等系列工作;如磁共振成像系统,尿液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的购置、组档、建档。加强设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和职责。如建立《设备科工作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中医类设备配置保障制度》、《医疗设备验收制度》、《不良事件处理制度》等13项制度和《医疗设备科科长职责》、《计量管理人员职责》、《医疗设备采购人员职责》等各项职责。规范各种可操作表格,根据新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各类报表和操作流程。如:验收报表及其工作流程,申购报表及其操作流程,不良事件处理流程及

报表。进一步规范机器操作流程,建立使用登记,加强设备使用管理。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委员会功能,加强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监管。提高防腐意识,拒绝收受红包,拒绝暗 (三)加强设备管理市场化、法制化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效益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按要求及时上报大型贵重、重点医疗器械《医 疗机构购进医疗器械登记表》和《医疗机构在用医疗器械登记表》。积极实施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许可申报。还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培训,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逐渐使设备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正轨。 (四)加强设备计量管理和设备安全运用宣传和实施。积极配合市、县技术监督局及测试所作好设备计量工作。加强如:B超、心电、X线机、监护仪、检验仪器的计量检测,提高设备报告的准确性。组织人员对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鉴定和检修,如高压消毒设备、高压电力设施、医用急救设施,可利用安全通道。该撤出的坚决撤出,该整修的就整修。 (五)加强新设备的引进,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医院综合实力。近几年,为了改善医院设备落后,医教科研滞后,医院发展迟缓的窘境,医院多方努力加大设备投入,先后引进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彩超,美国腹腔镜系统,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DR振成像系统以及大批康复科设备等,

医疗器械公司各级岗位职责

XXXX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各级岗位职责总经理职责一、领导和动员全体员工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在“合法经营、质量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经营管理。对公司所经营医疗器械的质量负全面领导责任。二、合理设置并领导质量组织机构,保证其独立、客观地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质量把关职能,支持其合理意见和要求,提供并保证其必要的质量活动经费。三、表彰和奖励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作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批评和处罚造成质量事故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四、正确处理质量与经营的关系。五、重视客户意见和投诉处理,主持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和重大质量问题的解决和质量改进。六、创造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使之与经营的质量要求相适应。七、签发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管部经理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等有关政策的规定,在质量副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二、负责起草或修订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质量工作规划,并指导督促执行。三、负责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质量审核。四、负责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或质量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报告。五、负责质量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审核。六、协助开展对公司员工进行有关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方面的教育或培训工作。七、定期向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汇报质量工作开展情况,

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在质量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以及质量事故的处理,提出具体奖惩意见。八、指导并督促本部门员工做好有关质量工作。采购部经理职责一、认真学习并执行上级质量方针、政策、法规和指令。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正确理解并积极推进本公司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二、牢固树立“合法经营、质量为本”的思想,按照“按需进货,择优选购”原则指导业务经营活动,当经营数量、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时,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严把求数量和进度,“计划采购”第一关。编制购货计划时应征求质量管理部门意见。三、检查督促本采购部门工作,坚持采购的医疗器械必须是从具有 法定资格的供货单位购进的,并收集供货单位的合法证照等资质的证明材料,严禁从私人及证照不全的单位进货,建立供货单位档案。四、督促检查本部门签订质量保证协议,配合质量管理部门搞好首营企业、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并检查收集有关的资料,经质管部门审核合格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货。五、在掌握经营进度的同时,掌握质量动态,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与质管部门联系,对重大质量的改进措施在本部门的落实负责。六、制定采购部门员工的业务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并进行质量意识考核。销售部经理职责一、认真学习并贯彻和遵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严格执行上级质量方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