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题目非营利组织组织管理之绩效评估-以我国公益团体为例.

题目非营利组织组织管理之绩效评估-以我国公益团体为例.

题目非营利组织组织管理之绩效评估-以我国公益团体为例.
题目非营利组织组织管理之绩效评估-以我国公益团体为例.

題目:非營利組織組織管理之績效評估-以我國公益團體為例

一、研究背景

西方自1970年以來,由於多元民主社會快速發展,人民自覺與權力意識的普遍高漲,各種需求與問題有待政府解決,但往往因政府官僚體系(bureaucracy)效率不彰或未能及時適應環境變遷,形成政府失靈的現象。另一方面,經由市場機能的運作後,亦不能滿足人民所需的資源與服務,於是各種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私人慈善事業、宗教團體、研究機構、學校、醫院、美術館、圖書館,乃至於各類型基金會、會員組織、社區鄰里互助組織等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s)大量興起(江明修,1995年,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

台灣地區自解嚴以來,各類型非營利組織也逐漸蓬勃起來,累積了一些資金,並吸引一些人力的投入,展現出一股社會能量,從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台灣非營利組織必在未來扮演重要的角色(林哲生,1997.5.1《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另據杜拉克先生在其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巨著《巨變時代的管理》中聲稱,非營利組織為當今美國社會的最大僱主,以每週在非營利組織工作三小時的志工而言,多達九千萬人,每兩個美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參與非營利組織工作,且仍在成長中,他預測十年之內人數將達一億二千萬人,而工作時間將增為每週五小時(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

二、研究動機

現今快速變遷的環境,非營利組織遍存有下列的經營管理問題(許士軍,2000;梁偉康,1997):

1.目標之訂定問題:將多重無形的抽象目標轉換成具體可行的目標並發展衡量標準。

2.組織權責系統問題:構成份子複雜加上外界力量影響,使組織無法形成明確權責關係。

3.成本衡量及控制問題:並非追求利潤、經費來源多屬預算、基金或損贈,故未能有效運用

成本會計之觀念方法。

4.財政短缺和資源匱乏問題:資源有限、成本高漲加上眾多機構競爭下,常會有財務問題。

5.工作人員之激勵問題:缺乏利潤績效衡量標準,且服務品質難以評估,缺乏激勵作用。

6.服務績效評量上的困難:目標多重、服務技術不可決定性、服務效益難以量化等因素造成。

在組織營運績效的測量而言,因非營利組織成立的目的係在服務人群並達成使命,(Kanter & Summer, 1987:163-164)指出,會面臨到下列困境:

1.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是服務,而非手工製品,故很難具體測量。

2.非營利組織的服務對象分歧,再加上需依賴損助者的捐獻之故,管理者通常會以廣泛的目

標陳述作為吸收財源的利器,致使組織內各目標相衝突,有時甚至忽略了服務對象的需求,因而導致評估上的困難。

3.若以資源的取得作為績效的標準,則可能面臨資源分配與資源取得各不相干的問題。

4.模糊的目標陳述與偏重資源取得的結果,易造成管理者取悅有力捐助者的不當行為出現。

5.專業者的評定標準易與服務對象同,再加上捐助者的鼓勵助長,易使受惠者的利益受損。

6.財源的不足正是非營利組織向捐助者索求更多資金的良機,因為大家總會認為該組織的存

在是必需的,若需增添更多的捐助亦是應該的。

依上述,為達到非營利組織1.開拓與創新、2.改革與倡導、3.價值維護、4.服務提價、5.

社會教育者、6.協助施政者的六大功能(江明修,1999;蕭新煌,2008:8-20),設立客觀並強化非營利組織績效評估機制,為解決非營利組織組織管理的根基,是當前重要的議題。

三、研究目的

為促成我國公益團體達到各績效指標之要件,如1.指標之定義簡明易懂、2.有助於管理者迅速獲得評估結果、3.指標與組織目標一致、4.指標所評估事件或變數必須與受評者工作攸關,

5.可量化(林哲生,1997.5.1《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研修粹要》),本研究預期可達到下列目的:

(一)建構公益團體績效評估量表。

(二)評估公益團體依量表執行管理後之績效。

(三)不同類別之公益團體績效評估結果之差異分析。

(四)我國公益團體績效評估與認證(Accreditation)之關聯。

四、研究方法

以CORPS模式出發,使用”因素分析法”建構策略性績效構面,舉凡使命達成度與社會接受度、效率、投入程度、滿意度、平衡度、轉換度等因素(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的經營管理》),強調組織整體性的績效評估,以定訂各細部活動的績效評估要素和事項。

評估績效的方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有比例法、迴歸分析法。但是這些方法各有侷限性,且都不如「資料包絡分析法」的客觀和應用範圍較廣,所以本研究以包絡法對依量表執行後之公益團體績效做評比、參數改善和權重設定,並提供整體性及單一的績效衡量指標,使用ANOVA檢定,檢定各公益團體績效評估後的結果之平均數是否相同。因為資料會受不同因素影響,使觀察值產生差異,用ANOVA以檢定差異是否顯著,最後再用F檢定以驗證各母體的平均數是否相同。

所謂「認證」,是由一個具公信力的產業標準認證機構,以一組表現、品質與成果指標來評鑑某一個組織的過程,近年來非營利組織認證受到政府再造運動、非營利組織本身績效、責信的發展趨勢影響,愈顯重要。本研究以迴歸分析,將績效評估的結果,與非營利組織的認證制度如PCP、PCNC、CAF-India等指標作關聯分析。

註:(一)PCP-巴基斯坦的非營利組織機構認證制度。

(二)PCNC-菲律賓非政府組織認證委員會。

(三)CAF-India-印度NGO評鑑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