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

谈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

谈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
谈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

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下)

对策研究:高新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一、从区域经济的视角:高新科技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一)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基础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是从理论的角度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在这一部分,本研究将关注我国具体的文化产业实践,并通过示意性的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产业政策、法规等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并由各省市自治区依据自身具体实际进行具体解读。文化产业也是如此,近年来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纷纷制订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适应性政策,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各省之间相比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和省际差别。同样,与新媒体技术密切相关的是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状况,这是各省实施文化产业高科技转化的技术基础。研究者在此采用各省市的数据,示意性地说明科技发展背景下我国各省选择自身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数据上,研究者选取《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5》中的“中国2004年各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分项情况统计”为代表,因为这是国家统计局2004年3月颁布《文化及其相关分类》统计指标后的统计数字,同时因为这一数据是来自权威的年鉴,可以采信;另一方面,我国自从2005年后就没有再发布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宏观数据,这也是唯一可以使用的一批数据。

在描述各省市、自治区的新媒体技术基础的数据选取上,研究者最终选择了《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06(电子卷)》中的“中国2005年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中的“工业增加值”数据。原因如下:一方面,信息产业是与新媒体技术最为接近的领域,甚至可以说在信息、传播、媒体汇流的时代这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另一方面,各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反映各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基础,这就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再有,选择“工业增加值”这一增量数据是为了与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对应,具有可对照性;最后,文化产业数据是2004年的,信息产业的数据则是2005年的,研究者在这里只是示意性地说明全国范围的产业发展态势,而从产业发展的延续性上看04、05年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所以这些数据是可以使用的。

下表3显示了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其中省份是按照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括号中是排名)。为了直观,研究者还在下面两个图3、4中显示了各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省文化产业在全国所处的位势及其新媒体技术基础在全国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将全国这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五种类型:

(1)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广东、浙江、上海、山东为代表,它们在文化产业居于全国前列,在信息产业——也即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上也位于全国前列;

(2)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差:这类省市以湖南、山西、云南、广西为代表,表现在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国位列中上,但是其科技基础只能列在中下甚至处于落后状态;

(3)文化产业弱、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北京、天津最为典型,表现在其信息产业位列全国前列,但是文化产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4)文化产业弱、科技基础差:这类省市以青海、海南、贵州、宁夏、甘肃为典型,表现在文化产业和科技基础都比较薄弱;

(5)二者都差强人意:这类省市如辽宁、安徽、河北,文化产业和科技基础都处于中游。

表3 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态势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注1:括号内该指标在全国的排名;

注2:缺少西藏和台湾的数据,故未列入。

(二)我国各地区基于科技基础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按照上文的分析[FS:PAGE],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各自独特的科技基础,因此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上也应该加以考虑:

(1)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广东、浙江、上海、山东为代表,它们在文化产业居于全国前列,在信息产业——也即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上也位于全国前列。

以广东省为例,在2003年广东省提出建设“文化大省”以来,广东着力发展以信息化为特色的新兴文化产业,并抓住自身优势,将媒体产业、出版发行等作为优先发展的文化产业类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目前,广东省的文化产业规模居全国之首,据广东省统计局测算,2004年广东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205.43亿元,从业人员177.29万人,综合国家统计局和省统计局2003、2004年有关数据,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和从业人数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超过20%[1]和10%[2],这说明广东省文化产业在总量规模上优势明显。另外,文化及相关产业已经在广东省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成为重要的产业门类,2004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6%。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7%,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2005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433.2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2004-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0%,高于广东全省GDP同期年均增长率。

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广东的文化产业在全国都处于先锋的地位,而广东在信息产业领域的位势研究者不再赘述,综合来看,广东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着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将广电、网络服务、动漫、游戏等作为首选产业门类。同样,这一论断在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也适用。

(2)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差:这类省市以湖南、山西、云南、广西为代表,表现在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国位列中上,但是其科技基础只能列在中下甚至处于落后状态。

以云南为例,云南是地处西南边陲的经济相对落后省份,结合自身民族文化丰富的特点,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云南开始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

在经历了“战略决策、统一思想、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后,云南通过人才引进、多渠道的投融资和对云南文化产业品牌的精心打造,在短短几年内就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带动了百姓致富,探索出一条中西部地区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富民强省,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当前,文化产业在云南全省的经济总量中比重不断加大,正在迅速成长为云南的又一个新兴支柱产业。据云南省统计局测算,2004年云南全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96.24亿元,增加值134.11个亿,占全省GDP的4.35%。这说明,云南的文化产业在五年间实现了翻一番,年均增幅达到17%左右,发展速度约为此间全省GDP 增幅的一倍。另外,云南文化产业打造出为世人熟知的一系列品牌,如丽江、云南映象、普洱茶、茶马古道、丽水金沙、纳西古乐、西双版纳……这些不胜枚举的文化产业品牌也成为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志性符号,带动了曾经经济落后的地区取得了飞速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整体提升。

文化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是一条依靠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前进的特色之路,相比之下,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自身有利的科技支撑,信息产业在全国也处于落后水平,其自身资源也缺乏科技创新要素,所以研究者认为云南——以及与云南类似的广西、山西等省——应该立足本省的文化资源,不盲目上科技含量很高的文化产业项目,但同时也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内涵,可以通过区域联动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3)文化产业弱、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北京、天津最为典型,表现在其信息产业位列全国前列,但是文化产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以北京为例,北[FS:PAGE]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聚集了优势的智力资源。目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初步确立了支柱产业地位,如2005 年,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增加值603.5 亿元,占全市GDP 的8.76%。另外,北京市已经形成了一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如

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长安街沿线文艺演出聚集区、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等。

在2006年12月7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要强调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以金融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柱产业,按照目前北京市文化产业年均15.1%的增幅计算,到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从而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按照北京市产业发展规划,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中心、广告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设计创意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使北京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与创意之都。

总体看来,北京市对文化产业的选择考虑到了自身的科技基础,在上文中提到,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在全国名列前茅,因此它可以利用自身良好的科技基础和人才优势,将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放在与新媒体技术有关的动漫、网络游戏、影视、网络服务等门类,这样有助于优势产业迅速得到提升。

(4)文化产业弱、科技基础差:这类省市以青海、海南、贵州、宁夏、甘肃为典型,表现在文化产业和科技基础都比较薄弱。

对于这类省市来说,文化产业和科技基础都比较薄弱,研究者认为应该将科技发展放在第一位。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可能离开信息技术,这些省市只有科技先行,才有可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5)二者都差强人意:这类省市如辽宁、安徽、河北,文化产业和科技基础都处于中游。

这部分省市尽管在上文的分析中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在全国都处于中游,数量上看互相之间差别不大,实际上它们彼此还有很大差别。例如河北省200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72.1亿元,比上年增加53.3亿元,增长44.9%(当年价),占全省GDP的1.70%,比上年提高0.30个百分点;从业人员52.5万人,比上年增加14.5万人,增长38.2%,占全省所有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47%,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另外,河北省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用品设备生产、出版发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设备销售这四个行业上,从2005年文化产业分行业统计情况看,文化用品设备生产占总量的比重位居第一位(29.8%),出版发行增加值占总量的比重位居第二(21.9%),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占总量的比重居第三位(15.7%),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位居第四(15.4%),新闻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动漫游戏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还微不足道。

相比之下,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幅22%,高于全省GDP增幅9.8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一路加速上扬的增长曲线表明,安徽省文化产业已经快速起跳,大踏步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此外,2006年,辽宁省国有和民营文化产业共创造增加值5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上缴财政收入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辽宁大剧院、大连大青集团和大连动漫产业基地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动漫产业振兴基地,使辽宁省国家文化产业基地达到7个,位居全国第二位。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批位于中游的省市各自具有属于自身的发展特色,而在科技基础相似的情况下,研究者认为它们应该首先分析自身的文化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基础,在[FS:PAGE]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确立发展路径,避免误打误撞。

二、从产业集群的视角:从科技产业园到文化产业园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指数量众多的大中小企业在地区集聚,通过协同效用产生巨大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的新型企业空间组织形态,是科技人文创新与最新应用的发源地。在文化产业领域,我国的产业集群主要有两个类型:其一是自发形成的,有的是依托大学和研究院发展设计类企业,如北京的中关村,有的是通过改造旧厂房、旧仓库开设艺术类企业,如北京的798艺术区,这类自发形成的集聚区往往具有较好的互动性、在制度与文化上趋于同质化,它们往往在发展壮大后会得到政府的认可,采用挂牌等形式成为文化产业基地;另一类是政府支持下开辟新区或改造旧区形成的文化产业园区,这类园区或者依托传统布局,在原有基础上建设新园区,如北京的雍和园,或者另起炉灶,如北京大兴的文化创意产

业园区,它们大多通过土地、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住,形成集聚效应,这类园区内的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文化趋同性,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聚焦于考察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而对于我国各个省市正在风风火火地开展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热潮,我们认为应该借鉴我国高科技产业园区成熟的发展经验,将其转化到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中来。

(一)我国高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经验

我国现行科技园区运营模式基本上保持了以行政干预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在科技园区成立初期,中央就对科技园区的职能定位及管理原则做了明确的规定:科技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建设是努力方向,企业主体的运行不介入。因此,科技园区运营模式行政化虽然没有在法律上得到确认,但却实际运行中,却通过赋予科技园区超高级的审批职权、干部配置、特别是高度集中的权利安排以及对体制创新的默许等方式保证了科技园区得以高效的运作。具体表现在:

(1)“三位一体”保证权力高度集中。科技园区党委、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开发总公司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主要领导实行交叉兼任。

(2)高级别的行政安排。如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由北京市副市长兼任,苏州工业园开发公司董事长由苏州市委书记兼任等。

(3)高层次财税制度安排。例如高比例的税收留成、高级别的审批权限(包括对投资额的审批、大额土地出让审批权限等)。

(4)对科技园区体制改革与创新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并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这种政府行政管理为主的科技园区运行模式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从科技园区管理及运营机制的演变方向看,我国科技园区的运营模式总体上是在朝着政府干预逐渐弱化,市场机制逐渐起主要作用的方向发展。

科技园区运营模式逐步进行了改革,从单纯的政府权力支配过渡到政府与资本相制衡。具体表现在科技园区运营模式上,从最初的管委会到在管委会下建立开发公司,再到管委会与开发公司并行。但其管理权限的赋予、考核和监控的主导力量和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依然是在政府行政框架内,以行政权力为主体对科技园区实施管理。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对科技园区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由于其承担着众多宏观目标职能,而倾向将其视作政府派出机构加以监管。政府习惯通过行政手段来评估、调控其政策实施效果与科技园区经济效益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科技园区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身份转化缺乏法律、市场、资本以及规则的支撑。

到目前为止,我国科技园区运营模式可以大致概括为三种:完全行政管理、有限市场化运作、在产权、责权框架内实行有限监督的公司化运作。

以行政手段管理运营科技园区。在这一模式下,无论是通过地方职能部门在科技园区设立垂直管理机构,还是在科技园区[FS:PAGE]管委会下另行成立一套相关的行政体系,科技园区从土地划拨、项目审批、人力配置到协调基本都是在政府体系内运行。

行政管理与公司化运作并存。在这一运营模式下,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管委会和市场化运营的开发公司同时并存。开发公司在人事、审批(备案)、年度考核等方面接受管委会的监督管理,并在管委会制定的发展框架内进行市场化运作。包括:参与建立开发公司的主体开始多元化;在科技园区经营过程中引入项目公司、中介服务、项目外包等多种经营形式。开发公司与管委会在职责分工上开始有了更多市场经济意义上的变化,但是开发公司在众多市场化运作上并没有独立的决策权,更多的是处于一种半事业、半企业的尴尬境地,管委会与开发公司之间仍然保持着一种事实上监控与被监控的关系。

公司制。20世纪90年代末,科技园区作为类似于工业房地产一级开发商的主体地位逐渐被认同。同时,市场经济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为广泛的应用于我国整体经济运行。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政府开始尝试放手由企业独立管理运营科技园区,不再设立管委会机构,转而通过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在开发公司的控股地位来约束公司的决策不突破地方或城市的发展规划。开发公司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基础上,公开聘用管理层,管理层对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董事会负责。科技园区运营得以在一个相对完整的企业制度

下开展。

根据国内科技园区的运营模式分析,可以发现科技园区已经从早期的政策提供者向市场经营者、中介服务者进行演变,少数园区开始通过产业研发和议程设置扮演产业引导者的角色。

[1] 200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3576.72亿元,广东1008.72亿元,考虑到中国对有关行业进行了折算,广东也按50%折算后的增加值为861.72亿元,占全国的24.1%。2004年暂无全国数据,但根据广东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计算,文化产业占全国比重仍将超过20%。

[2] 2003年,中国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73.72万人,广东185.48万人,占全国的14.6%。2004年因为暂无全国数据,但根据广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增长速度计算,文化产业占全国比重仍将超过10%。(二)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带来的启示

从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运行规律出发,研究者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可供借鉴的建议。简单来说,文化产业园区有“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研究机构”四类实体,要明确这四类实体扮演的角色和彼此的关系。

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政策制定应该从土地、税收等优惠措施转向对文化产业和技术创新的支持。政府要明确当地文化产业的主导产业,注重入园企业与主导产业的相关性。要规范企业竞争行为,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政府还应该致力于为区内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对交通、通讯、网络等设施进行持续投资,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还应该培育园区的创新文化氛围,推动园区企业交流与合作,打造良性竞争与合作的集群文化,提倡开拓创新精神。

园区内的企业要充分运用园区给予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和技术创新活动,将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园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与园区其他企业的交流与学习,追求企业文化的相容。园区企业要尽可能考虑到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形成上下游贯通的产业链条,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集聚程度。中介组织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并且在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个人与单位、国内与国外企业之间从事协调、评价、评估、检验、仲裁等活动的机构或组织。许多发达国家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协会中介组织是园区行政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中不[FS:PAGE]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产业聚集的重要推手之一。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首要的是先破除对中介机构发展的障碍,完善制度环境,其次是要培养大量专业的文化产业中介服务人才,提高中介的职业化服务水平。

文化产业园区要重视官产学研的密切合作关系,尤其对于研究机构来说,文化产业园区给予它们一个进行研究、实验和检验的平台,要建立园区内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定向联系,促进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学习和创新。

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程,而文化产业园区则刚刚起步,在高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应该更多地从高科技园区那里获取经验。

三、展望未来——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上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新媒体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重点论述了高新科技给文化产业带来的良性作用,与此同时,高新科技也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如高新科技带来了我国文化安全的新问题,网络犯罪行为成为社会中的常见现象,网络文化会造成青少年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降,互联网空间的极度扩张会带来公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淡薄等等。这些问题与挑战并不是新媒体技术本身的问题,因噎废食和视而不见都是错误的态度,如何利用适时、合理的政策引导,利用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影响,利用适度、完善的技术规范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为高新科技的提高提供智力支持、人才保障和社会环境。高新科技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凝聚中华民族的创造力,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文化风尚和向上的人民精神风貌。文化产业的发展恰好可以为全社会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这是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的重要源泉,从而可以推动高新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文化产业的能级和竞争力,文化产业又可以反过来高科技发展提供创造力的源泉。

“以人为最小的核心单元,以人群为中心的行为模式和以社会为中心的文化形态,构成了我们讨论的文化产业的全部内容。”[1]文化产业是落脚在“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媒体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还会影响到社会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人们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和行为,文化消费方式、消费心理和决策等方方面面,同时这二者也在交互中不停地发展着。在未来,只有科技与文化交融、反映人类共同追求的人性与共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才具有最为长久的生命力。当前时代,文化产业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担负着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塑造良好社会精神风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更高目标,明确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关系,促使二者的结合、相互提升和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负责人

熊澄宇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

课题组成员:

张铮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博士

靳一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博士

吕宇翔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只是分享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企业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八八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高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推动浙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形成了一批产业和区域明显的化纤及面料、皮革及制品、五金制品、品牌服装、化学原料药、高低压电器、电子材料、氟化工、汽摩零部件等特色产业,构成了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础,但这些产业大都是传统产业,产业层次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急需开展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产业水平。 (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浙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面对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局面,我省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面临重大挑战。与此同时,我省人多地少,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很高,要素缺口对经济影响日益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容量对经济发展已构成硬约束。这些矛盾和现实严重阻碍了企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企业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繁荣。 二、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坚持企业主体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突破和一般提升相结合,以完善创新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由企业、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中介机构等构成,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

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介绍方式 直接减免 低税率 项目所得减免 加计扣除 减计收入 免税收入 抵免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 类别 适用于高新技术产业: 普遍性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 中关村示范区税收优惠 一、普遍性税收优惠 免税收入 小型微利企业 再就业优惠 安置残疾人优惠 二、行业性税收优惠 高新技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 文化产业 动漫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事前认定) 技术转让所得减免税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创业投资企业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事前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优惠税率。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一)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二)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3%、4%、6%);(三)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四)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规定比例(10%、30%);(五)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成长性指标等四项指标,须达到70分以上。

税收减免手续(国税函〔2009〕203号) 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批准的有效期当年开始,可申请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后,可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及其复印件和有关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减免税手续。手续办理完毕后,高新技术企业可按15%的税率进行所得税预缴申报或享受过渡性税收优惠。纳税年度终了后至报送年度纳税申报表以前,已办理减免税手续的企业除了备案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外,还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以下资料:(一)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的说明;(二)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三)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例说明;(四)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说明。未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或虽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但不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以及本通知有关规定条件的企业,不得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已享受优惠的,应追缴其已减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国税函〔2009〕212号规定,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技术转让 企业;(二)技术转让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范围;(三)境内技术转让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四)向境外转让技术经省级以上商务部门认定;(五)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应按以 =技术转让收入-技术转让成本-相关税费 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

修浅析文化与科技的关系

目录 1 引言 (1) 2 我国的文化发展的形态 (1) 3 时代科技的发展造就特定的文化样态 (2) 4 科技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3) 4.1增强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3) 4.2科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3) 5 结语 (4) 参考文献 (4)

浅析文化与科技的关系 摘要:当今是一个文化与科技大发展的时代,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文化资源是基础,文化创意是核心,科技创新是引擎;科技创造品质,文化创造品牌,文化与科技共同支撑和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完美结合,最终确定以动画的形式和具有代表性文化与科技的深层关系。关键词:文化;科技;关系 The cultur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hallow relationships Abstra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developing and promoting each other, spiral growth and evolv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he promotion and shaping social material civiliza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modern form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red culture, and finally confirmed in the form of animation and representative the deep relationship of cultur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lationship between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决定 穗字[2008]1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2008年1月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现就我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广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深刻认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主导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是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强大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自主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和集中体现。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2.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以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为根本,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强化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发展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作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至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科技进步对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征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特征 1数量众多的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这是一个表征距离特征的参量空间上的聚集意味着许多与距离有关的成本的降低以及信息传递和非正式交流的便利。 2本地网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聚群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专业分工与协作,通过价值链体系的关联,企业之间以投入产出的联系方式进行分工和协作。这种分工和协作中,规模各异的大、中、小企业并存且地位平等。二是企业之间指没有接的价值链关联的情况下的合作。三是聚群内企业之间或企业与其他实体之间的相互学习,这包括企业之间的联合科研和企业、大学或研究机构之间的产学研联合等形式的共同创新。四是聚群内成员之间通过正式工作关系或非正式交流进行的信息交流。 3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这里的基础设施包括普通的基础设施,比如公路、水电设施和通信设施和生活设施与环境。这些方面是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高技术产业集聚来说,专业性的技术基础设施显得更为重要。比如高水准的当地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以及高级的公共技术设施如光纤和宽带互联网等,这些设施构成企业创新最基本的要素。另一方面,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对产业集聚而言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因为高技术产业集聚中的创新技术和其它发展的能力直接来自人力资源。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4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这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要有完善的要素市场,使集聚区内的企业能比较容易地得到合格的生产资料、资金等。尤其是有一批制度先进的风险投资公司聚集在聚群内或附近,为聚群内的高技术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另外,还必须有能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技术、信息、财务、法律、管理、政策等的咨询机构。 5持续创新。成功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必然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聚群,这也成为在产品更新换代快的高技术产业中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聚群的发展特别是聚群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竞争的加剧会导致聚群内人工成本、土地价格及其它投入要素价格的上升,故企业只有以创新来降低其成本或制造差异化,从而保持其竞争优势或再重新创造先发竞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短暂,聚群内以主导产品为核心而网结成的产业集聚也同样会随着产品的成熟和衰落而成熟、衰落,所以企业只有通过创新及时地推出新产品才能保证聚群的竞争优势。 6与其它环境沟通。一个成功的高技术产业集聚除了聚群内的广泛结网和互动协作外,还应该积极与聚群外的环境进行沟通与学习,以弥补自己资源信息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尤其是要重视从外部获得技术升级的动力和能力。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高新企业发展状况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 57.7%。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超过40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

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水平影响着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实践中看,科技创新能力低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软肋。基于这一情况,党的十八大强调要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市应结合党的十八大强调内容进行合理的科技和文化发展与融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强调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为加强文化和科技融合,全面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文化持久发展和繁荣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科技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现代科技已交融渗透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不仅改造着传统文化产业,还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业态。现代科技推动着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了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文化产业及其发展的重要性 1.文化产业及其特点

文化产业在我市的发展起步较晚,随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以及我市文化市场的日益繁荣,文化产业的概念也在逐渐明晰。根据中宣部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可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成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同时,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得到了进一步地划分和确认,主要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活动、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等四大类。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的产业,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来说,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二是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量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三是文化产业容易与新技术对接,创新应变能力较强;四是文化产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五是文化产业的经济回报高,受益时间长。六是文化产品的消费不会消耗物质形态,反而会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2.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协调、绿色、高效等几个显著特征,能够发挥优化结构、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优势。它从多个方面来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其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科技条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市场和科技的支撑,才能得到更快发展。因此,既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使各种文化生产要素能够在市场中自由流通、自由分配,还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提高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国民经济的不断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区别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各地的工作重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既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从现今段来看,传统产业又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深入研究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传统产业对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对于研究制定面向新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顺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的概念及其特点。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要用严格科学的定义

来概括高新技术产业还有一定困难。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密集型产业部门:①研究开发经费超过其价值增加额10%以上的产业部门;②高科技人员超过其职工总数10%以上的产业部门。显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了具体的行业标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共涉及11个领域,在工业上包括38个行业。从其本身的含义来看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特点:一是高度的创新性。高新技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为基础,高新技术成果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是人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二是高度的集成性。高新技术发展不是单一学科或技术的发展,而是体现多个学科、多种技术的交叉与综合;体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商品化生产的相互融合;体现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集成。三是高度的产业关联性。高新技术发展使科技链与产业链融为一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快、周期短,市场信息反馈及时,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迅捷。四是高度的渗透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加速重组,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五是高度的竞争性。高新技术竞争较之传统技术领域的竞争,其内涵更为广泛和深刻。它包括: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中共广州市委文件 穗字〔2008〕1号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 (2008年1月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现就我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广州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1.深刻认识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主导广州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战略,是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基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强大推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自主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和集中体现。以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和灵魂,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2.进一步明确总体思路。把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支撑,以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为根本,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强化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具体强大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在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整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3.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1)发展目标。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广州作为区域科技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率先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形成一批布局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至2010年,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0件,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4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33%。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和软件产业、生物产业、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数控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家庭建设,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重点产业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4.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础上,完善和实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意见。抓紧编制和实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11-08-08 第07版:科学技术 作者:王利政来源:学习时报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但是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出口全球第一。“十一五”以来我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美国科学和工程指标2010》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落后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到2007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了6万亿元,达到60430亿元。 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随着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高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达到3813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行业规模差异大,产业地理集中度高。从高技术产业的五个行业看,2009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接近

一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规模位居第二,所占比重超过 1/4,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仅为2.2%。 从产业的地区分布看,高技术产业呈现很高的地理集中度。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占比达到85.4%,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6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三个区域产值占全国的81.9%。其中广东、江苏两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全国产值的一半。但两省的规模变化又有所不同,“十一五”以来,广东占比从31.2%下降到28.4%,而江苏占比从18.0%上升到21.5%,这反映了加工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高技术制造工业发展放缓,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向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研发经费持续增长,R&D强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持续增长。2009年,高技术产业R&D经费规模达到892.1亿元,占制造业R&D投入的1/4,同时产业R&D强度提高到1.48%,几乎是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0.75%)的2倍。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R&D强度最高达到4.9%,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强度最低,为0.64%,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有效发明专利占制造业1/3多,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发明专利是评价科技创新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也大幅增加,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4万

(广告传媒)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下)

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从新媒体技术的视角(下) 对策研究:高新科技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一、从区域经济的视角:高新科技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一)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科技基础现状分析 第一部分是从理论的角度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在这一部分,本研究将关注我国具体的文化产业实践,并通过示意性的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产业政策、法规等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并由各省市自治区依据自身具体实际进行具体解读。文化产业也是如此,近年来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纷纷制订出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和适应性政策,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各省之间相比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和省际差别。同样,与新媒体技术密切相关的是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产业发展状况,这是各省实施文化产业高科技转化的技术基础。研究者在此采用各省市的数据,示意性地说明科技发展背景下我国各省选择自身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需要考虑的因素。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数据上,研究者选取《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5》中的“中国2004年各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分项情况统计”为代表,因为这是国家统计局2004年3月颁布《文化及其相关分类》统计指标后的统计数字,同时因为这一数据是来自权威的年鉴,可以采信;另一方面,我国自从2005年后就没有再发布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宏观数据,这也是唯一可以使用的一批数据。 在描述各省市、自治区的新媒体技术基础的数据选取上,研究者最终选择了《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06(电子卷)》中的“中国2005年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中的“工业增加值”数据。原因如下:一方面,信息产业是与新媒体技术最为接近的领域,甚至可以说在信息、传播、媒体汇流的时代这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另一方面,各地区的信息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反映各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创新基础,这就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再有,选择“工业增加值”这一增量数据是为了与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对应,具有可对照性;最后,文化产业数据是2004年的,信息产业的数据则是2005年的,研究者在这里只是示意性地说明全国范围的产业发展态势,而从产业发展的延续性上看04、05年是不会发生大的变化的,所以这些数据是可以使用的。 下表3显示了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其中省份是按照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括号中是排名)。为了直观,研究者还在下面两个图3、4中显示了各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信息产业发展态势,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省文化产业在全国所处的位势及其新媒体技术基础在全国的位置。从中我们可以将全国这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五种类型: (1)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广东、浙江、上海、山东为代表,它们在文化产业居于全国前列,在信息产业——也即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上也位于全国前列; (2)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差:这类省市以湖南、山西、云南、广西为代表,表现在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国位列中上,但是其科技基础只能列在中下甚至处于落后状态; (3)文化产业弱、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北京、天津最为典型,表现在其信息产业位列全国前列,但是文化产业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4)文化产业弱、科技基础差:这类省市以青海、海南、贵州、宁夏、甘肃为典型,表现在文化产业和科技基础都比较薄弱; (5)二者都差强人意:这类省市如辽宁、安徽、河北,文化产业和科技基础都处于中游。 表3 我国各地区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态势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注1:括号内该指标在全国的排名; 注2:缺少西藏和台湾的数据,故未列入。 (二)我国各地区基于科技基础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按照上文的分析[FS:PAGE],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各自独特的科技基础,因此在未来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上也应该加以考虑: (1)文化产业强、科技基础好:这类省市以广东、浙江、上海、山东为代表,它们在文化产业居于全国前

(发展战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的实施细则最全版

(发展战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的实施细则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 实施细则 第壹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开发区科技发展局是执行《规定》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对《规定》进行解释说明、细则制定、实施推进。《规定》所涉及的各项扶持和资助的申请由科技发展局统壹受理、认定、审核,且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上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高指委)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获得批准后协调落实,且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政策兑现申请由科技发展局初审,财政局复核,如未超出政策规定且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意见壹致的,报分管科技的副主任批准;如突破政策规定或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意见不壹致的,报管委会主任批准。 第四条申请享受《规定》各项扶持和资助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须事先经过开发区管委会的相关资格认定且按规定参加年检。未通过年检以及因故被取消资格称号的,将停止所有相关的扶持和资助。 第五条申请者须保证其所提供的全部申请资料是合法、真实、客观的。如申请者提供虚假文件和情况骗取资助扶持的,开发区管委会有权责令其退仍资助资金,且赔偿经济损失。该申请者三年内不得再享受《规定》中的任何扶持和资助。构成违法犯罪的,提交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条享受《规定》中各项优惠支持的申请者,须和开发区管委会签订资助合同,明确双方对于资助项目的权利和义务。如有违反,须承担相应责任。

第七条对于给予申请者的指定用途的扶持和资助,开发区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部门将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审计。申请者有义务按照开发区科技发展局的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情况,积极配合检查。如有拒绝配合检查或发现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停止拨付资助且收回已拨付的资助金或仪器设备,该申请者三年内不得再享受《规定》中的任何扶持和资助。 第二章普惠扶持和资助政策 第八条《规定》第七条所称的“建设扶持”的额度依据如下因素确定:项目所属技术产业领域、项目的技术水平、项目投资额、用地面积、对开发区的预期贡献等。 建设扶持的额度,按如下方法计算: 建设扶持额度=(协议出让价格-P)*购地面积 其中,P=120-0.2r 上述公式中,r为企业的投资密度(r=注册资本/用地面积,单位为美元/平方米);如计算出P<50,则取P=50。 第九条企业项目建设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建筑面积/拨地面积)必须不低于0.7;建设项目用地内严禁建造公寓、招待所等商业服务和娱乐设施,以及其他和生产无关的各种服务设施。 第十条企业和研发机构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可向建设发展局提出建设扶持申请,建设发展局按规定时限核准后壹个月内支付(壹般建设项目壹次性支付,分期建设项目分期支付)。 第十一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给予房租补贴时,具体的补贴标准参照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验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原子能、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逐步兴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也引起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潮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基本目标,力争在21世纪取得最有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发展经验 世界各国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自身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管理主体视角来看,当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以自由竞争为主,注重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产业的发展,而是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签订科研合同和采购合同等方式对高技术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和间接扶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的“硅路”(128号公路产业带)。但自克林顿入主白宫以后,开始强调政府对关键产业的直接干预,采取官(联邦政府、州政府)、产(企业)、学(科研机构和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生产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典型代表为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

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自主创新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又可以分为科学城和技术园区两种类型。科学城型模式具有行政区域的特点,通常由政府进行规划建设,把大批研究机构和科学专家集中在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实现科研开发协同发展。典型代表为日本的筑波和韩国的大德等;技术园区型模式类似于新型的产业行政区划,更具政府行为色彩。其目标是在某一划定的地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新技术公司,以提升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典型例子有台湾的新竹、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和英国的剑桥。 虽然上述两种发展模式的管理主体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许多共性值得关注: 第一,政府的支持和干预不可或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发展。美国几乎每一任总统都有其独特的政策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肯尼迪的宇宙开发计划、尼克松的十年攻克癌症战略计划、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等;美国对符合其产业政策的企业产品实行保护性购买政策,如国防部购买航空产品、电子产品促进了硅谷和硅路的崛起;美国政府还通过直接资助、信息和网络外部支持的方式培育各类孵化器,促进企业成长。日本在“科技创新立国”战略指导下,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积极倡导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特定目标产业,并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推动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二,通过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联邦政府实行风险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如对风险投资所得的60%免税,剩余40%减半征收所得税,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提供的资金免交所得税等。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实行设备“加快折旧、特别折旧”制度,以减轻企业税负、强化资本积累、鼓励企业投资、促进设备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化解产能过剩,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支撑引领文化产业发展_刘琦岩

编者按: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文化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是重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结果,科技是文化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成为新的潮流。为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精神实质,2011 年12 月23 日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甘肃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了科技支撑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旨在深入探讨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方式方法,努力把握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本刊将从2011 年1 期开始,选编此次高层论坛的主要专题报告,希望与各位读者共同围绕论坛的主题进行探讨。 推进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支撑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科技部调研室副主任刘琦岩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很高兴来到兰州参加这次科技支持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主要对创新的观察和发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观察是对国内文化的创新进行深入的观察,发挥是对好的经验与观点进行借鉴。甘肃文化产业有成果有故事,敦煌壁画可以看成那个时代的动漫。 1 深度融合:科技与文化共同的选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特别提到把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把科技对文化的影响作为文化的战略因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地方调研、视察时,也多次提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要求。 融合对于科技和文化都是本质的要求,文化与科技的本质都是创造和创新,融合作为发展的基础。仔细分析,科学的发展是融合的结果,复杂的工程科学、农业科学、管理科学也是多种知识,多种技术的融合。文化本身也是一种融合,融合使文化上升为一种社会表现力。在中华文明史上,我们是经过了长时间民族的融合。现在三网融合,城镇化、知识化、信息化的融合,都将在历史上产生新的,创造性的影响力。以智能终端、手机为例,可以看到当代技术与文化的融合,许多功能和技术通过一个IC 卡,集成到终端上,利用终端实现信息的集成,当前信息行业结构变动非常活跃。通过融合,许多公司跨度到手机行业。中国现在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标要求: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从单元内容上看,前面学习了两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本节课学习两汉的文化科技,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为两汉科技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两汉的科技文化是两汉政治经济繁荣的反映,因此,本节课与前面所学内容起到相呼应的作用。 3、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农村中学学生身心发展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概况,了解华佗和张仲景及其医学成就,理解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知道司马迁生平以及《史记》,掌握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情景创设等方法,学习分析造纸术的过程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通过角色体验司马迁,学会用历史眼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以及《史记》,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通过对造纸术的认知,是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和《史记》 依据:1、课标要求2、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不仅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中世界文明的进程。司马迁和《史记》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突破:农村学生的学情的限制,通过多媒体展示等活动,感受造纸术发明和改进,通过情景创设,感受司马迁严谨勤奋的作风。 教学难点:造纸术的历史意义。 依据: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世界史,本身的知识储备不够以及学习能力的欠缺,因此从全球的角度掌握造纸术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困难的。 突破:利用学生讨论以及视频,材料等直观的的方式,来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受到活动范围、家庭条件,生活习惯等制约,大部分孩子没有脱离原来小学的跟随模式,自学能力差,阅读书籍少,接受社会信息的突击也少,造成知识面不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 突破:将教材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借助活动,图片,视频等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为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发挥空间。 (2)教法教学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是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它基本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而就本课具体内容而言,可以一边了解华佗,张仲景,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一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治学态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提案

关于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提案 一、问题 一是出台优惠政策不多。我市虽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当重视,但是由于财力限制,各种优惠政策不是不配套,就是难落实,政策环境不优,对企业激励或支持效果不明显,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是各类资金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而作为投资主体的我市各类工业企业规模较小,难以承受,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投资意愿严重不足,科技平台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孵化器建设根本没有,就连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也很不足。随着金融存贷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现象十分严重。据不少企业反映,银行对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大批抽走,甚至全无。 三是高新人才引进不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人才竞争。***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是由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普遍缺乏对人才引进的长远规划和激励措施,重要的岗位都由亲友担任,人才意识不浓。***自身的资源环境、发展环境、社会环境本身就不具备引进或留住高端人才的优势,如果政府不花大气力、高激励,是引进不来高端人才的。 四是创新体系发展不够。从社会层面来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观念不足。从政府层面来看,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氛围不浓,支持力度不大。从企业层面来看,由于规模小、效益低的缘故,花大气力搞新产品研发创新意愿不足。2016年43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0.38%,导致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由于各个层面创新观念、创新意愿、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创新体系不够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仍显不强,难以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是产业规模聚集不快。我市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只是利用一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改造和升级,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是很高。不少高新技术项目对下游产品、系列产品及产业链条形成的延伸开发不足,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企业也比较分散,形成不了产业聚积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对策 一、加快推进发展环境建设。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媒介,开展科技创新宣传,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鼓励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尤其要加大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广大经济界、企业界人士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方法等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加快营造“创新***”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增强全民及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二是配套出台优惠扶持政策。按照“政策鼓励、法律保障、放手发展、提供服务”的方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来加以引导。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准入政策;加快搭建创新平台及建设孵化器;加快出台重大科技专项投入、科技成果奖励、企业研发资助、税收优惠等政策,并切实落实到位;要花大手笔、高激励出台招商引资、招商引智优惠政策等。三是切实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切实加强服务环境建设,简化、简便办事手续和程序,严禁“吃、拿、卡、要”,切实为企业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瓶颈,以优质服务营造高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