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3 一般项级数 数学分析课件(华师大 四版) 高教社ppt 华东师大教材配套课件解析

§12.3 一般项级数 数学分析课件(华师大 四版) 高教社ppt 华东师大教材配套课件解析

定理12.11(莱布尼茨判别法) 交错级数

1

1234(1)(1)

n n u u u u u +-+-++-+

>=(0,1,2,),

n u n 若级数的各项符号正负相间, 即

则称为交错级数

. 若交错级数(1)满足:

(i){};

n u 数列单调递减→∞

=(ii)lim 0,

n n u 则级数(1)收敛.

后退 前进 目录 退出

证 考察交错级数(1)的部分和数列{S n }, 和偶数项分别为

---=---

--211232221()(),m m m S u u u u u -=-+-+

+-21234212()()().

m m m S u u u u u u 由条件(i), 上述两式中各个括号内的数都是非负的,

(ii)又由条件知道

从而{ [S 2m , S 2m-1] }是一个区间套.

212200(),

m m m S S u m -<-=→→∞在惟一的实数 S, 使得

它的奇数项 {}是递减的,从而数列

12-m S {}.2是递增的而数列m S 由区间套定理, 存

推论

-→∞

→∞

==212lim lim .

m m m m S S S {},(1).

n S 所以数列收敛即级数收敛若级数(1)满足莱布尼茨判别法的条件, 则收敛

级数(1)的余项估计式为

+≤1.

n n R u 对于下列交错级数, 应用莱布尼茨判别法, 容易检验 它们都是收敛的:

+-+-++-+

-1

1111

1(1)

;(3)

3!5!7!

(21)!

n n 1

2341234(1)

.(4)

10101010

10

n n n +-+-++-+1

1111(1)

;(2)

23

1

n n +-+++-++

定理12.12

12(5)

n u u u ++

++

++

++

12(6)

n u u u 收敛,

各项绝对值组成的级数

绝对收敛的级数是收敛的.

绝对收敛级数及其性质

若级数

则称原级数(5)为绝对收敛级数.

由于

+++++

+12m m m r

u u u 因此由柯西准则知级数(5)也收敛.

+++≤++

+12m m m r u u u <ε

对于级数(5)是否绝对收敛,可引用正项级数的各种 判别法对级数(6)进行考察.

整数 r , 有

+++++

+<12m m m r u u u ε

证 由于级数(6)收敛,根据级数的柯西收敛准则, 对 ,ε于任意正数N 总存在正数,n N >使得对和任意正

=+

++

+∑2

.

!

2!!

n

n

n n α

α

α

α+→∞→∞==+1lim lim 0,1n n n n

u u n α的各项绝对值所组成的级数是

因此, 所考察的级数对任何实数 α都绝对收敛.

例1 级数

==++

+

+

∑2

1

!2!!

n

n

n n n α

α

α

α,α应用比式判别法,对于任意实数都有

全体收敛的级数可分为绝对收敛级数与条件收敛级 数两大类.

若级数(5)收敛,但级数(6)不收敛,则称级数(5)为条 件收敛. 12(5)

n u u u ++

++

++

++

12(6)

n u u u ()∑∞

=--11

1

1n n n 条件收敛,例如级数()()21

111110,n

n n

n n n n ∞

==--∑∑而.

均绝对收敛

相应地称级数 ()1

k n n u ∞

=∑

为级数(5)的重

++++

12,(7)

n v v v 作

:()f n k n →称为正整数列的重排, →()(){}:{}n n k n k n u F u u u 按映射所得到的数列称为

我们把正整数列{1,2,…,n , …}到它自身的一一映射

1.级数的重排

下面讨论绝对收敛级数的两个重要性质. 相应地对于数列

原数列的重排. .排(),n k n v u =为叙述上的方便,记()写

即把级数∑∞

=1

n n k u

定理12.13

第一步 设级数(5)是正项级数, 部分和. =++

+12m m

v v v σ表示级数(7)的第m 个部分和. ≤≤(1)k v k m k

i u 的重排, 所以每一 应等于某一 (1).k m ≤≤记=12max{,,

},

m n i i i *证 只要对正项级数证明了定理的结论, 对绝对收 敛级数就容易证明定理是成立的.

所得到的级数(7)绝对收敛且和也为S .

设级数(5)绝对收敛, 且其和等于S , 则任意重排后 用S n 表示它的第 n 个 用

因为级数(7)为级数(5)

即级数(7)收敛, 且其和 ≤.

S σ由于级数(5)也可看作级数(7)的重排, 所以也有 S σ≤S =σ

, 从而得到 . 这就证明了对正项级数定 理成立.

第二步 证明(7)绝对收敛.

且绝对收敛, ∑n

v

收敛, 则对于任何

,m .n m S n ≤σ,使都存在,lim S S n n =∞

→由于,,

m m S σ≤所以对任何正整数都有设级数(5)是一般项级数 则由级数(6)收敛第一步结论, 可得

即级数(7)是绝对收敛的.

0,0,0;

n n n n u p u q ≥=≥=当时0,0,0.n n n n n u p q u u 当时从而

<===-≥要把一般项级数(5)分解成正项级数的和. 第三步 证明绝对收敛级数(7)的和也等于S . 一步的证明, 收敛的正项级数重排后和不变, 根据第 所以先 为此令

,2

n

n n u u p +=)8( .2n n n u u q -=

,0n n u p ≤≤)9( ,0n n u q ≤≤,n n n u q p =+)

10( .n n n u q p =-

==-∑∑∑.

n n n S u p q 对于级数(5)重排后所得到的级数(7), ''=-∑∑∑,n n

n v p q ''∑∑∑∑,,n

n n n p q p q 显然分别是正项级数的重排,办法, 把它表示为两个收敛的正项级数之差

其和不变, 从而有

''=-=-=∑∑∑∑∑.n n

n n n v p q p q S ∑∑,n n p q 知 都是收

敛的正项级数. 因此

由级数(5)绝对收敛, 及(9)式, 也可按(8)式的

注 定理12.13只对绝对收敛级数成立. 数重排后得到的新级数不一定收敛,

不一定收敛于原来的和.

适当重排后, 既可以得到发散级数,

设其和为A , 即

+-=-+-+-+-+

=∑1

11111111

(1)1.

2345678n A n 1

,2

乘以常数后有

例如级数 ()11

1

1n n n ∞

-=-∑条件收敛, 条件收敛级 即使收敛, 也 更进一步, 条件收敛级数 也可以收敛于 任何事先指定的数.

+-=-+-+=∑1111111(1).224682

n A

n +-++-+=1111131.325742

A 将上述两个级数相加, 得到的是(2)的重排: 我们也可以重排(2)使其发散(可参考数学分析学习

指导书下册). 2. 级数的乘积

=∑∑,

n n a u au ∑n u 由定理12.2知道, 若 为收敛级数, a 为常数, 则

由此可以立刻推广到收敛级数 ∞

=∑1

n n u 与有限项和的乘

积,即

∞∞===++

+=∑∑∑121

11

(),

m

m n k n n n k a a a u a u 那么无穷级数之间的乘积是否也有上述性质? =++++=∑12,(11)n

n u

u u u A 12.

(12)

n

n v

v v v B =++

++

=∑将级数(11)与(12)中每一项所有可能的乘积列成下

设有收敛级数

表:

1112131212223231323331

2

3

(13)

n n n n n n n n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i j u v 这些乘积可以按各种方法排成不同的级数, 用的有按正方形顺序或按对角线顺序.

依次相加后,有 +++++

1112222113u v u v u v u v u v ++++23333231(14)

u v u v u v u v 常

11

12131212223231

32333123

n n n n n n n n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

↓↓↓←←↓↓←←←↓↓←←←←正方形顺序

111221132231.(15)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

11

12

1321

222331

32

33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u v ↓→??←?

←对角线顺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