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神经症及癔症

第九章 神经症及癔症

第九章 神经症及癔症
第九章 神经症及癔症

第九章神经症及癔症

一、单选题

1. 神经症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 起病与心理素质、人格特征和社会心理因素均有关

B. 症状表现多样,包括精神病性症状

C. 社会功能可明显受损

D. 自知力存在,有求治要求

E. 病程多迁延

2. 以下有关惊恐障碍的特点不包括

A. 呈发作性,一般持续5~20分钟

B. 突然的惊恐体验, 伴濒死感、窒息感或失控感

C. 发作时可有轻度意识障碍,事后不能回忆

D. 有回避行为

E. 系焦虑症的一种类型

3. 治疗强迫症首选的TCAs为

A. 氟西汀

B. 麦普替林

C. 米帕明

D. 氯米帕明

E. 阿米替林

4. 某患者女性,18岁。近2周无诱因下出现担心自己会从窗口跳下或跳进河里,整日陷于这两种担忧中,希望自己呆于没有窗户的房间里,免得有冲动之举。该患者具有何种症状

A. 强迫观念

B. 强迫意向

C. 强迫行为

D. 强迫恐惧

E. 妄想知觉

5. 下列哪一种症状不属于分离性障碍

A. 意识障碍

B. 运动障碍

C. 情感爆发

D. 假性痴呆

E. 癔症性遗忘

6. 下列哪一种症状不属于转换性障碍

A. 痉挛发作

B. 偏瘫

C. 癔症球

D. 癔症性失聪

E. 童样痴呆

7. 癫痫局部发作与癔症最主要的鉴别要点是

A. 有意识障碍

B. 脑电图有异常放电波

C. 局部肌肉抽动

D. 无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

E. 发作性病程

8. 癔症与心因性精神障碍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A. 有癔症性格

B. 症状具表演和夸张性

C. 具暗示性

D. 病程呈反复发作

E. 与精神刺激因素关系更密切

9. 癔症的首选治疗方法是

A. 抗焦虑药

B. 催眠疗法

C. 行为治疗

D. 暗示治疗

E. 物理治疗

10. 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 易兴奋

B. 易疲劳

C. 食欲减退

D. 躯体不适症状

E. 易激意

11. 神经衰弱患者的疲劳特点不包括

A. 伴有不良心境

B. 伴有欲望减退

C. 具情境性

D. 具弥散性

E. 精神疲劳

12. 神经衰弱的核心症状为

A. 精神疲劳

B. 易兴奋

C. 易紧张

D. 紧张性头痛

E. 睡眠多梦

13. 神经衰弱与恶劣心境障碍的主要鉴别点为

A. 无抑郁心境

B. 有焦虑心境

C. 无消极观念

D. 无食欲减退

E. 无昼重夜轻节律

14. 躯体形式障碍主要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但除外

A. 焦虑症

B. 应激相关障碍

C. 神经衰弱

D. 抑郁症

E. 精神分裂症

15. 急性惊恐发作首先应与下列哪一种疾病相鉴别

A. 呼吸系统疾病

B. 心血管系统疾病

C. 消化系统疾病

D. 泌尿系统疾病

E. 骨髓系统疾病

16. 关于癔症性瘫痪,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

A. 瘫痪为紧张性硬瘫

B. 多为对称性瘫痪

C. 暗示治疗效果欠佳

D. 可有肌萎缩

E. 病理征呈阳性

17. 癔症性全身痉挛发作与癫痫的鉴别要点为

A. 突然发作

B. 持续时间短

C. 四肢抽搐不规则

D. 口唇无青紫

E. 无意识障碍

18. 癔症常见的感觉障碍不包括

A. 失明

B. 失聪

C. 失音

D. 癔症球

E. 头部紧箍感

19. 神经衰弱的病程特点为

A. 逐渐加重

B. 逐渐减轻

C. 进展性加重

D. 发作性

E. 波动性

20. 下列关于恐惧症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恐惧症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焦虑反应

B. 恐惧症是对具体对象出现恐惧, 但可以控制, 无回避行为

C. 恐惧症是对非具体对象出现恐惧, 但可以控制, 无回避行为

D. 恐惧症是对具体对象出现恐惧, 但无法控制, 有回避行为

E. 恐惧症是对非具体对象出现恐惧, 但无法控制占有回避行为

21. 目前用于治疗强迫症的方法不包括

A. 行为治疗

B. 精神分析治疗

C. 抗抑郁药物

D. 心境稳定剂

E. 手术治疗

22. 强迫症与恐惧症的鉴别要点为

A. 有焦虑反应

B. 明知不对难以控制

C.反复出现同一言行

D.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更密切

E.无回避反应

23. 下列哪一种疾病不会出现意识障碍

A. 脑炎所致精神障碍

B.癫痫性精神障碍

C.癔症

D.急性心因性反应

E.惊恐发作

24. 某癔症患者,女性,30岁。被人殴打后发病,兴奋、话多,行为幼稚,穿鞋时左右脚反穿,反持梳子梳头,但能打毛衣,与人打牌,问其今年几岁,答“25岁”,问其“100-7等于几”,答“90”。该患者具有何种症状

A. 错构

B.作态

C.Ganse综合征

D.童样痴呆

E.易暗示性

25. 以下哪一项是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依据

A. 持续的有明确对象的恐惧

B.濒死感或窒息感

C.入睡困难

D.病程〉6个月

E.以上都不对

26. 场所恐惧症的恐惧对象不包括

A. 广场

B.高处

C.剧场

D.雷电

E.公共汽车

27. 恐惧症患者发病时常伴以下症状,但除外

A. 幻觉

B.疑病

C.强迫

D.焦虑

E.人格解体

28. 焦虑症和恐惧症均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焦虑症的特点为

A. 无明确对象

B.突然发生

C.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D.有预期性焦虑

E.抗焦虑药有效

29. 某癔症患者,女性,20岁。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亲责怪一顿,后表现哭闹,平静后走路蹒跚,讲话嗲声嗲气,似学龄前儿童。该症状为

A. 童样痴呆

B.作态

C.模仿动作

D.情感幼稚

E.情感爆发

30. 强迫观念不包括

A. 强迫回忆

B.强迫怀疑

C.强迫意向

D.强迫性穷思竭虑

E.强迫性对立思维

31. 单一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对象不包括

A. 动物

B.陌生人

C.黑暗

D.鲜血

E.尖锐物体

32. 强迫症的主要特点是

A. 强迫症状内容较固定

B.患者体验到的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

C.患者有深刻的焦虑和痛苦感受

D.患者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

E.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

33. 诊断急性焦虑症的病程标准为

A. 1个月内发作至少3次,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2周

B. 1个月内发作至少2次,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

C. 1个月内发作至少3次,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个月

D. 1个月内发作至少4次,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2周

E. 1个月内发作至少6次,或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的焦虑持续1周

34. 疑病症的主要治疗形式是

A. 药物治疗

B.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C.ECT+药物治疗

D.物理治疗+家庭治疗

E.家庭治疗

35. 以下是强迫症与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点,但除外

A. 对强迫症状有自制力

B.对强迫症状深感苦恼

C.强迫内容比较荒谬

D. 患者与环境、现实保持一致

E. 无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36. 疑病症须与诈病相鉴别,诈病的特点如下,但除外

A. 有非常明确的目的

B. 乐于诉说和表现"症状"

C. 十分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症状"的态度和反应

D."症状"更具夸张性、表演性

E."症状"多突然产生,受意志控制

37. 神经症患者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为

A. 入睡困难

B. 易惊醒

C. 早醒

D. 多梦

E. 梦魇

38. 癔症性全身痉挛发作可伴有

A. 口舌咬伤

B. 大小便失禁

C. 痉挛性骨折

D. 瞳孔散大

E. 全身僵直

39. 药物治疗疑病症的作用是

A. 减轻躯体症状

B. 暗示作用

C. 消除疑病观念

D. 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E. 纠正先占观念

40.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不包括

A. 苯二氮唑类药物

B. 心境稳定剂

C. SSRIs

D. TCAs

E.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41. 丁螺环酮治疗焦虑症有以下特点,不包括

A. 有明显抗焦虑作用

B. 起效快

C. 无依赖性

D. 主要用于广泛焦虑性

E. 无肌肉松弛作用

42. 影响强迫症预后的因素不包括

A. 有无强迫行为

B. 有无强迫人格特征

C. 有无强迫症家族史

D. 强迫症状的严重程度

E. 遭遇生活事件的频度

43. 癔症的情绪爆发主要与哪一类型精神分裂症相鉴别

A. 单纯型

B. 青春型

C. 紧张型

D. 偏执型

E. 未分化型

44. 某患者每当在人多拥挤时,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紧张、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因而不敢出门。该患者患有

A. 强迫症

B. 恐惧症

C. 广泛性焦虑症

D. 惊恐发作伴广场恐惧

E. 疑病症

45. 以下有关疑病症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 患者对自身健康尤为关注

B. 躯体疾病可作为发病诱因

C. 通常无明显抑郁和焦虑症状

D. 有自爱过度、自恋、易感委屈的人格特征

E. 阴性检查结果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

46. 癔症性精神病的常见症状不包括

A. 神游

B. 欣快

C. 双重人格

D. 神鬼附体

E. 界限性遗忘

47. 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如下,但除外

A. 情感丰富、言行夸张

B. 富于幻想

C. 暗示性高

D. 易于感伤

E. 自我中心

48. 癔症的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方面,但除外

A. 感觉障碍

B. 运动障碍

C. 精神障碍

D. 意识障碍

E.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9. 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为

A. 行为疗法

B. 认知疗法

C. 精神分析

D. 药物治疗

E.ECT

50. 焦虑症的运动性不安症状不包括

A. 唇、舌震颤

B. 坐立不安

C. 股体发抖

D. 过度换气

E. 搓拳顿足

51. 疑病症的诊断分析首先考虑

A. 排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B. 有无躯体疾病

C. 有无疑病性格

D. 排除抑郁症

E. 排除恐惧症

52. 恐惧症与疑病症的诊断要点在于前者具有

A. 恐惧情绪更突出

B. 认为自己的恐惧不必要

C. 担心内容为外在的、客观的事物

D. 对自身健康无担心

E. 无疑病观念

53. 癔症与疑病症的鉴别要点不包括

A. 多在精神刺激下起病

B. 症状具夸张色彩

C. 焦虑情绪不严重

D. 注重自己的"患病角色"

E. 急于确诊自己的疾病

54. 下列关于神经症的叙述何为正确的

A. 神经症即神经衰弱

B. 神经症即人格障碍

C. 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

D. 神经症是一组轻型精神病

E. 神经症是轻微脑功能失调

55. 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为

A. 精神焦虑

B. 躯体焦虑

C. 睡眠障碍

D. 记忆力减退

E. 注意力集中困难

56. 强迫症的核心症状为

A. 强迫表象

B. 强迫意向

C. 强迫行为

D. 强迫观念

E. 强迫恐惧感

57. 癔病观念属于

A. 妄想

B. 超价观念

C. 强迫观念

D. 病理性思维E 象征性思维

58. 焦虑症的预后指征不包括

A. 分型

B. 病程长短

C. 症状严重程度

D. 个性缺陷程度

E. 病前社会适应能力

59. 焦虑症须与下列哪组疾病相鉴别

A. 脑炎、心脏病

B. 胃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

C. 脑炎、糖尿病

D. 高血压、胃溃殇

E. 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60. 癔症与下列哪组因素更密切相关

A. 性别、文化程度、性格特点

B. 性别、精神因素、性格特点

C. 性别、遗传因素、精神因素

D. 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性格特点

E. 遗传因素、精神因素、文化程度

61. 精神易兴奋的特点不包括

A. 容易浮想联翩

B. 兴奋多由不愉快事件引起

C. 不随意注意增强

D. 感受阈值降低

E. 不伴言语和动作的增多

62. 焦虑症患者的性格特征不包括

A. 对现实不满

B. 对人生期望过高

C. 凡事易往坏处想

D. 对疾病性质易于辨识E 长期高度警觉

63. 焦虑症患者停用苯二氮唑类药物的过程应

A.≤1 周

B.>2 周

C.>3 周

D.>1 个月

E.>6 周

64. 治疗焦虑症时, 苯二氮唑类药物较SSRIs的优点为

A. 疗效好

B. 不良反应小

C. 起效快

D. 改善睡眠

E. 安全性高

65. 普萘洛尔治疗焦虑症的用途是

A. 减轻精神焦虑

B. 防止惊恐发作

C. 改善睡眠

D. 减轻抑郁、强迫症状

E. 减轻心悸、气促、震颤等躯体症状

66. 某患者女性,29岁,会计,未婚。平素性格内向、拘谨,故事仔细、认真。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回忆过去做过的事,反复检查办公室抽屉锁是否关好,对家里的煤气开关也要反复检查。看见利器总是担心自己是否会伤害家人,明知这种想法不合理,但无法自控,为此感到苦恼。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 恐惧症

B. 强迫症

C. 癔症

D. 人格障碍

E. 疑病症

67. 某男性,20岁,大学生。3个月前的一次游泳后,感到自己的面颊变得难看了,多次去大医院就诊,均无发现任何异常,但其仍坚信其面颊存在畸形,要求施行矫形手术。经医生反复解释,均无法改变其想法。为此情绪低落,影响其睡眠,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 精神分裂症

B. 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C. 躯体形式障碍

D. 抑郁症

E. 偏执性精神病

68. 第67题病例一般可采用下列处理方法,但哪一种除外

A. 抗精神病药物

B. 进一步躯体检查

C. 支持性心理治疗

D. 抗抑郁剂

E. 森田疗法

69. 某患者男性,32岁,未婚,公司部门经理。3个月前在一次会议发言时因准备不充分出现紧张、不自然, 脸红,以

后不敢当众发言,否则会有出汗、头晕、心慌、恶心等身体不适感。为此影响正常的工作。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 广泛性焦虑症

B. 急性焦虑发作

C. 社交恐惧症

D. 广场恐惧症

E. 癔症

70. 第69题病例通常最先采用下列治疗方法,但哪一种除外

A. 系统脱敏法

B. 暴露疗法

C. 环境治疗

D. 苯二氮唑类药物

E. 认知疗法

71. 某患者男性,28岁,未婚,工人。因入室盗窃被拘留。谈话时对提问能理解,但经常给予近似的回答,如2+3=6,鸡有3条腿。让其划燃火柴, 却用无药头的一端擦火柴盒, 并有怪异动作。最确切的临床诊断是

A. 童样痴呆

B. 恍惚状态

C.Ganser 综合征

D. 多重人格

E. 癔症性蒙胧状态

72. 某患者男性,48岁,已婚,中学教师。因带高三毕业班工作较紧张, 最近1个月来在学校、家里和公共场所, 先后4次发生突然的心慌、心悸、胸闷、气急、头晕、恶心、肢体麻木感。为此送医院急诊。但一般都在1小时内缓解。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

A. 癫病大发作

B. 惊恐障碍

C. 癔症

D. 心律失常

E. 心因性精神障碍

73. 第72题病例最先考虑与下列哪一种病鉴别, 但除外

A. 二尖瓣脱垂

B. 低血糖症

C. 嗜铬细胞瘤

D. 甲状腺功能亢进

E. 癔症

74. 第73题病例除药物治疗外考虑以下心理治疗, 但哪一种除外

A. 支持性心理治疗

B. 行为治疗

C. 森田治疗

D. 暗示治疗

E. 认知治疗

二、名词解释

1.Phobia

2.Panic attack

3.Agoraphobia

4.Somatofom disorders

5.Hysteria

6.Hypochondriasis

三、问答题

1. 试述神经症的历史和现状。

2. 简述神经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3. 试述焦虑症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4. 试述强迫症的临床特点。

5. 试述癔症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第九章

1.C

2.D

3.D

4.B

5.B

6.E

7.B

8.E

9.D 10.C

11.B 12.A 13.A 14.B 15.B

16.D 17.E 18.C 19.E 20.D

21.D 22.E 23.E 24.C 25.D

26.D 27.A 28.A 29.A 30.C

31.B 32.E 33.C 34.B 35.C

36.D 37.A 38.E 39.D 40.B

41.B 42.A 43.B 44.D 45.C

46.B 47.D 48.E 49.A 50.D

51.B 52.C 53.E 54.C 55.A

56.D 57.B 58.A 59.E 60.D

61.B 62.D 63.B 64.C 65.E

66.B 67.C 68.A 69.C 70.C

71.C 72.B 73.E 74.D

学生群体性癔病的防治措施

学生群体性癔病的防治措施 学生心理特点造成其暗示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发生群体性癔病。本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事件,往往因处理不当,造成群体性癔病而发展成为一起重大事件。为了更好地预防校园群体性癔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预防措施。 一、正确认识群体性癔病临床表现 群体性癔病是在一个群聚人群组中发生的具有暗示性器质性病患的症状。这种症状主要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任何因素对精神造成刺激均可导致发生。群体性癔病临床类型呈多样化,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阵发性腹痛、阵发性抽搐,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哭闹、嗜睡。患者无任何阳性体症。 二、了解群体性癔病发生的原因 1、宣传解释不力。某些应激事件或事物使个别学生因紧张、害怕而引起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心因性反应时,由于教职工处理不当,宣传解释不力,遇事惊慌失措而诱发其他学生出现类似反应。 2、不恰当暗示。学校老师和周围学生对某些应激事件或事物引起的一般性反应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进行不恰当的提示或暗示而诱发群体性癔病的发生,使一般反应夸大化。 3、求同心理。中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完善,对周围事物的识别、鉴别能力差,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同时,学生们普遍具有求同心理,看见别人难受,便觉得自己也难受,从而导致感应性癔病的发生。 三、预防群体性癔病的措施及处理办法

(一)加强管理,消除隐患。 1、学校制定预防可能引发群体性癔病发生的应急预案。 2、开展一项群体性活动前,必须先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的原理,了解是消除紧张和恐惧的最好办法。 3、要正确对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经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一旦诱因消失患者会霍然而愈。 4、尽量创造减少心理应激的氛围,把人为因素减少到最低。要注意缓解紧张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 (二)遇事从容,分散处置。 1、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不良反应时,教师要沉着冷静,从容应对。 2、如果学生反应轻微,可将其送到卫生室休息;反应较重的,可送往医院治疗。 3、一旦发生群体性癔病,要及时疏散发病人群,采取隔离、对症、暗示疗法,正面疏导,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稳定学生的情绪。并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同时要搞好治疗,防止蔓延。 4、对群体性癔病的处理,班主任要配合医护人员搞好心理治疗。 (三)普及知识,提高素质。 1、要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卫生知识,开展适时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适应性、承受力、意志力、创造性和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学会认知自己和环境,减轻学生在某种刺激下的心理应急反应。 2、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

自考变态心理学(05626)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心理病症现象 (3) 第三章神经症 (5) 第四章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7) 第五章人格障碍 (10) 第六章心境障碍 (12)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 (14) 第八章进食与睡眠障碍 (16) 第九章性功能与性心理障碍 (19) 第十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1) 第十一章儿童和青少年期精神障碍 (23) 第十二章老年期精神障碍 (26)

第一章绪论 领会: 1.变态心理学评估的几种方法 (1)临床访谈 (2)行为评估 (3)身体检查 (4)心理测试 (5)生理心理评估 (6)脑成像技术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对变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多维综合模型: 3.变态心理评估工具的基本元素 评估工具的基本要素:信度、效度、标准化。 识记: 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p3 变态心理是一个很难精确定义的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或在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三个基本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种分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质。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青少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变态心理学 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09)变态心理(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刺激泛化:在一些情景中,个体不仅会由中性刺激引起某个反应,相似的人或事都会引起这种反应。 标准化:是一个过程,通过标准化的过程可以确定一组标准或常模。这组标准可以用于测量、计分和统计分析的全过程。 知觉: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反映事物整体的心理现象。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 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自知力: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焦虑: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惊恐障碍:是指个体突然感到强烈的恐惧、紧张,或者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 广泛性焦虑: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恐惧症:也称为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的恐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 强迫观念:持续反复的念头、影像或闯入意识到冲动。 强迫行为:对强迫观念的反应包括固定仪式(如洗手,检查,抹擦)或心理活动(如数数,祈祷或默默地重复某个词语)。

(09)疑病症:是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的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的生理疾病,或过分恐惧会患上这种疾病。 病人角色:只要指社会公认的病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该执行的义务。 医源性影响:是指医生的不恰当言语、态度和行为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心理影响。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解离症状:指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回忆,CCMD-3称为癔症性精神症状。 转换症状:是指在遭遇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发生不不快心情,以转换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CCMD-3称为癔症性躯体症状。 癔症性躯体障碍:曾被认为是歇斯底里,也称为转换障碍,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包括3种类型:癔症性运动障碍、癔症性抽搐发作、癔症性感觉障碍。 (10)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障碍又称解离症状,,是癔症的两大症状之一,在DSM-IV又称为分离障碍,之所以叫分离是因为这种障碍的症状是由两个或多个心理过程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的,而相互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包括4种类型: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遗忘:也称分离性遗忘症, 癔症性漫游:也称分离性漫游,是一类以突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的过去和对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个新的身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又称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人们在日常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有三种只要类型: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性事件1个月之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在创伤事件之后的严重而持久的精神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诊断与案例

表演型人格障碍诊断与案例 诊断人格障碍为表演型需符合下术项目中的3项: ①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②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③自我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④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受伤害; ⑤寻求刺激,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⑥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异性; ⑦情感反应强烈、易变,完全按个人的情感判断好坏; ⑧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于核对 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例如,某企业一青年女工,平时只讲究穿着打扮,炫耀自己,在单位上干尽出风头的事。只喜欢听到对她的赞扬声、甜言蜜语声,不爱听到反对她的声音,更不爱听到批评,轻一点的批评对她来说都不得了,大吵大闹后还不上班。她平常言语、行为和服饰总爱模仿影视明星和歌唱明星,好像她本人就是明星似的,等等。表演型人格障碍者除了闹得家不安宁外,在企业里也是令管理者头疼的。 因此,对表演型人格障碍者进行治疗是很必需的。对他们的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如认知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的方法使他们偏离的人格得以纠正。

案例: 李某,男,26岁,工人,汉族,已婚。因喜表现自己,感情用事,易激惹13年入院。病人于13年之前,不明原因逐渐表现爱模仿戏装演员的动作,身着戏装或其姐的红毛衣,头扎鲜花,抹口红,打扮自己,行为举止女性化。同时容易发脾气,自己的愿望如不能得到满足,就烦躁,甚至打人。变得非常自私,把家里电视机和洗衣机搬至自己的房间,不许别人使用,并常紧锁门户,防止他人进入。爱听表扬的话,与人谈话时,总想让别人谈及自己如何有能力,亲戚如何有地位,自己外貌如何出众等,如果别人谈及别的话题,病人常常千方百计地将话题转向自己,而对别人的讲话内容则心不在焉。 因此病人常与家庭地位、经济情况、个人外貌等不如他的人交往,而对强于他的人常常无端诋毁。病人常常感情用事,以自己高兴与否判断事物的对错和人的好坏,对别人善意的批评,即使很婉转,也不能虚心接受,不但不领情,还仇视别人,迫使别人不得不远离他。因此许多人说他不知好歹。与别人争论问题时,总要占上风,即使自己理亏,也要编造谎言,设法说服别人。病人常到火车站站口或公共汽车上帮助检票、售票。有时对人过分热情,但若别人稍违于他,就与别人吵架,从而导致关系破裂,几乎无亲密朋友。近几年来,与人发生纠纷次数有所增加,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 于1992年3月25日入院。患病13年来,病情从未缓解过,但饮食、睡眠、大小便基本如常。平素体健,无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中毒、肝炎、结核等病史,无服用成瘾物质病史。母孕期健康,足

1例癔症性运动障碍的家庭治疗分析

1例癔症性运动障碍的家庭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6T15:17:49.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7期供稿作者:韦英 [导读] 目的通过家庭治疗对癔症干预,探讨更为个性化的心理治疗策略。 韦英 (广西梧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543000) 【中图分类号】R749.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7-0124-02 【摘要】目的通过家庭治疗对癔症干预,探讨更为个性化的心理治疗策略。方法采用系统性观察、叙事性总结、宣泄并修通等针对关系的家庭治疗的综合策略进行干预。结论心理障碍的治疗,需要进行深入的访谈和采用多元的假设,才能更贴近患者内心的需要,使症状得以根本地解决。 【关键词】癔症心理治疗家庭治疗 癔症是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的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为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该精神障碍通常有癔病性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病程多反复迁延,常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较多[1]。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心理暗示疗法辅以药物治疗效果显著。我科于2010年8月收治了一位癔症性运动障碍的患者,该患者反复两次接受上级医院系统的暗示疗法并取得效果后均在出院一周后病情复发。遂前来我院求诊,根据其病因的特殊性,我科采用家庭疗法辅以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李某,女,66岁,退休干部,广西城镇人口,经济条件尚可。患者于2009年9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像触电一样发麻、痉挛,以致身体突然向后跌倒,致右手胫骨骨折,起身后行走如常,因右手无明显痛感,并未在意。次日照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唱歌聊天,临别时送至自家的楼梯口,双腿突然再次痉挛,致使身体向后摔倒,家人扶起后发现患者双腿痉挛完全不能动弹。遂前往医院检查,HR提示右手胫骨骨折,MRI提示腰椎和颈椎有增生,腰椎4、5节有彭出。而后辗转市内各大医院检查和治疗,经数月的住院治疗,未取得明显疗效。骨科医生指出虽有颈、腰椎退行性病变,但不至于引发下肢持续痉挛的结果,建议转上级医院心理科进一步治疗。患者转诊省医院心理科,经使用药物对症治疗2天,合并暗示治疗和放松训练,当时症状能很快缓解,患者行走自如,在丈夫陪同下可到医院花园散步,一周后出院。回家后患者害怕再次突然跌倒,生活起居由丈夫陪伴。一周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下肢抽搐而跌倒,继而不能行走。再次前往省医院就医,仍使用原方案治疗数天后症状再次缓解,住院52天出院。回家后一周上述症状再次复发,表现基本同前。于2010年8月前来我院求诊。检查发现患者双下肢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困难,膝关节以下被动体位。症状有晨轻夜重的特点,早晨能够起床自行洗漱,然后逐渐加重,下午只能靠双手在床边移动。患者既往体健,突然发病,患者能对发病过程能清晰描述,却对近期的精神刺激事件无法回忆,检查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其症状严重妨碍了社会功能,采用暗示与放松治疗效果明显。精神检查无阳性表现。诊断为癔症性运动障碍,根据患者回家后症状易复发的特点,考虑与家庭、环境有相关。遂采用以家庭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案。 1.2 方法 1.2.1 家庭治疗 1.2.1.1 通过家庭访谈系统性观察[2]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可能的精神诱因。患者自述其生长经历非常的顺利,工作上也特别得到领导的重视,生平获得了许多的奖项,曾为朋友、同事们羡慕的对象,被称为“巧姐”、“福姨”。退休后生活也非常丰富多彩,爬山、唱歌、跳舞、旅游,朋友众多,是个大乐天派。直到现在生病在家,探望的朋友一波接一波,得到了很多支持与鼓励,觉得一定要把病治好。先生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工匠,对家庭细心负责,事业小有所成, 90年辞职下海,经营化工商品,96年把铺面顶给朋友。自己则参加游泳、骑自行车的老年队,日子也过得逍遥自在。老伴生病后,从生活起居到看病吃药,都一力承当,照顾得尽善尽美。尽管病情迁延反复,仍对疾病的转归抱有十分的信心。儿子33岁,尚未婚配,工作顺利。只知母亲生病了,却对疾病诊断治疗过程完全不了解。理由是反正都是父亲一手包办的,不需要自己担心太多。从谈话中发现家庭成员每一个都很优秀,但是似乎大家都在竭力的回避谈论彼此间的情感联系。 1.2.1.2 以好奇的心态澄清夫妻情感关系。当提出请他们谈谈如何相识、相恋到结成连理的请求时,遭遇强烈的阻抗。改用分别治疗,获得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对情感婚姻叙述的版本。患者说丈夫是一个爱慕虚荣、不负责任、曾有出轨行为,此事一直让自己耿耿于怀,无法放下。碍于情面,不好责备丈夫,又不能与他人诉说。为了孩子才勉强维持这段不幸的婚姻。现在想起情绪仍异常激动。丈夫说妻子是一个横刀割爱的第三者,怪自己当年对感情的不坚定,落入了这个刻薄刁钻的女人的圈套,自己早年曾有外遇,也是出于对妻子当年行为的一种报复,最终因为自己还是一个传统而有责任的男人,才把婚姻勉强维持下来。用资源取向的叙事疗法分别给两个故事进行总结和反馈。赞赏患者是一个宽容和有责任感的女人,正是这份美打动了丈夫,最终重修于好。今天,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丈夫不辞劳苦,把你照顾得无微不至,也是他对你爱和责任的充分表现。赞赏丈夫哪怕曾经移情别恋,但最终仍然坚守婚姻的城堡,今天对卧病在床的妻子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对自己当年的承诺有担当、能负责,这是多少人都做不到的。 1.2.1.3 夫妻治疗,修通当年一直回避的情感纠葛,宣泄。以患者的角度诉说当年结合的不容易,遭遇丈夫的外遇时的震惊、愤怒、痛苦、悲伤与无奈。患者放声痛哭,丈夫急忙上前拥抱并解释道:原来这件事情让你这样的痛苦,我一直不知道,对不起。当年你看起来是那么的傲慢和刻薄。今天我做牛做马,也是上天对我的一种惩罚……一周后患者反映丈夫对自己体贴备至,让自己非常感动,并感觉到不适应。突然记起在发病的前一天晚上,丈夫请旧同事吃饭,为充面子花去了一千多元钱,自己为此气愤不已,曾与丈夫发生了剧烈的争吵,致使夜不能眠。想到丈夫徒有英俊的外表,却爱慕虚荣,用不俭,情不忠,业不顺,痛恨自己一世英名,却择夫不慎,在婚姻上栽了这么一个大跟头,无尽的悔恨。越想放下,往事越涌上心头,次日一早催促友人前来唱歌,意欲转移和释放心中的苦闷,怎料终在友人将要离去之时,跌倒在地……。患者也感到非常奇怪,这么长时间的治疗中,自己怎么就没记起这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 1.2.1.3 夫妻治疗,讨论此时此刻的感觉和对未来的期望。患者表示感激丈夫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愿意放下过去,开始新的生活。人活在世上,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自爱、自强,并配合医生完成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将来能重新跳舞、郊游。丈夫表示感谢妻子一直以来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包容。如果妻子不能治愈,自己也会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如果这次妻子最终得以痊愈,自己将带妻子多参加跳舞、游泳等活动,以锻炼强健的体魄。用自行车载妻子随自己的车队到郊外游玩,看看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夫妻相视而笑。两个月后患者在家能行走自如,外出时仍需要丈夫陪伴,稍加搀扶。患者反映对过往跌倒仍心有余悸,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三个月后随访,患者恢

第十章(神经症)

第十章神经症与癔症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各种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各种神经症的治疗。 4.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5.了解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了解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7.了解神经症的病程和预后。 8.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神经症患者首诊于综合科,而有些综合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有限。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神经症,并能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以减少误诊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各部分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了解国内外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一些具体类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2.了解神经症的病因。 3.了解神经症在国内外诊断分类系统中的大体变迁。 4.简要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行为主义的神经症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和森田的神经质理论)。 第二节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1.掌握神经症病人常出现的几大类症状群的特征,包括脑功能失调症状群,情绪改变症状群,强迫症状群,疑病症状群,躯体不适症状群及睡眠障碍症状群。 2.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学基础、症状范围

及其组合方式等等,认识到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尚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第三节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1.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原则与鉴别诊断。 2.掌握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1.掌握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掌握焦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 2.掌握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病程迁延的患者可表现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此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掌握强迫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应了解到慢性强迫症患者由于出现了对病态体验的适应行为方式,此时病人的求治要求可能会变得并不十分迫切。 3.掌握恐惧症的临床特点: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自知这种反应是过分或不合理的,但难以控制,以致极力回避该事物或情境。掌握恐惧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恐惧对象的通常分类。了解恐惧发作时可以伴有抑郁、强迫、人格解体等症状。 4.掌握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相信医生的无躯体疾病的再三保证。掌握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了解躯体形式障碍的类型,其中疑病障碍(症)的诊断在我国应用较多。 5.掌握神经衰弱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常伴有情绪症状及心理生理症状,其核心症状是精神疲劳。掌握神经衰弱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歇斯底里症

歇斯底里症的研究历史 应心12级孙凯俐 019012103 自从在课上听到了一篇由弗洛伊德写的演讲报告,其中提及了一些他对歇斯底里症的研究和看法,就对“歇斯底里症”这五个字情有独钟。歇斯底里症在心理学上有个更加专业的名字叫“癔症”。 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癔病的主要表现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分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转换,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接着出现躯体症状,一旦躯体症状出现,情绪反应便褪色或消失,这时的躯体症状便叫做转换症状,转换症状的确诊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1。 关于歇斯底里症的病因、治疗方案,我目前还没有这种专业素养来研究它,至于它的研究历史,对于我现在这个对心理学涉及未深的初学者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研究课题。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到底是谁第一个提出“歇斯底里症”,这个在我眼里非常有意思的精神疾病,我实在是无法查明,就我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只可知晓对癔症的正式研究是,奥地利内科医生约瑟夫,此外,最早研究的癔症的心理学家是著名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老师,同样著名的神经病学之父——让-马丁·沙可。 让-马丁·沙可(1825.11.29~1893.08.16),于1872 年任巴黎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授,同年他开始研究癔症,采用布雷德引入医学的催眠术进行治疗2,他有趣的把癔症称为“子宫癫痫”。更加有趣的是,早在1000多年以前,有位不知名的哲学家提出“子宫在体内活动”,并指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兴奋,女人般的情感宣泄,这与沙可的比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沙可在催眠时会要求病患放松心情,然后在病患面前喃喃自语,双手不断由上往下推抚患者,也会抚触病患额头,使之身心缓和,逐渐进入催眠状态。早在 1878 年他就证明了催眠现象。他观察发现,癔症和催眠状态都是躯体的各种病变所致的,越是严重的癔症患者越容易得到深度的催眠状态。他认为催眠是歇斯底里的病理现象,能够被催眠的人都属于歇斯底里症,因此仿照歇斯底里区分为大催眠和小催眠,大催眠的深度又分为昏睡、僵硬、人格分离三种。1882 年沙可向法国科学院陈述了他的观点,并被官方完全接受。 作为沙可的学生,弗洛伊德也投身于对歇斯底里症的研究中去。他与布约瑟夫·罗伊尔一起合作研究,并与1893年合作发表《癔病的研究》3。提出一个假设,认为病人把曾有过的情绪经验推到意识之外,由此阻碍了许多心理能力;通过催眠回忆后,情绪发泄了,病就痊愈,此则宣泄法或净洗法。由此逐渐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 1癔症,百度百科 2让-马丁·沙可(1825.11.29~1893.08.16),来自“百度百科”,著作《神经系统疾病讲演》、《大脑疾病定位讲演》 3《癔病的研究》,来自“百度百科”,

表演型人格障碍特点和诊断标准

一、表演型人格障碍概述 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attention-seeking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癔症型人格障碍(hysterica l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以高度情感性和以夸张的行为吸引注意为主 要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改善。 其产生的原因目前尚缺乏研究,一般认为与早期家庭教育有关。比如父母溺爱孩子,使孩子受到过分的保护,造成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符,心 理发展严重滞后,停留在少儿朗的某个水平,因而表现出表演型人格特征。另外,患者的心理常有暗示性和依赖性,也可能是本类型人格产生的原因之一。 二、症状特征 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 此型可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并存,主要表现为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常以自我表演,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 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自我放任,不为他人考虑,表现高度自我中心; 极端情绪性,情感变化多端,易激动; 对人情感肤浅,难以与周围保持长久的社会联系;

长久渴望得到理解和评价,感到容易受到伤害,高度的幻想性,往往把想象当成现实; 不停地追求刺激,不能忍受寂寞,希望生活似演戏一样热闹和不平静; 外表及行为显示不恰当的挑逗性,打扮得花枝招展卖弄风骚,甚至调情,诱惑人,但性生活被动,虽有时体验到性乐,却往往是性感缺乏的; 言语,举止和行为可能类似儿童,情绪不成熟,这种人与癔症间关系不似既往想象的那样密切,癔症的病前人格为表演型者仅20%,而非常严重的表演型人格障碍却可终生不发生癔症,表演型人格亦可为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的病前特征。 表演型人格亦常涉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这是由于这类人与反社会人格有一定重叠,易于发生违犯社会法纪的行为,它也常常是抑郁症,焦虑症的病前人格特征,临床表现如下: ①过分情感性即自我戏剧化,即过分夸张的情绪表达,患者整个精神活动都渲染着十分浓厚的情绪色彩,而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和迅速变化,使周围的人感到患者表现是过分夸张的,似乎是表演性的,故意惹人注意的。 ②情感肤浅,易变,极不稳定,往往由一种情绪状态转变为另外一种情绪,甚至与原来相反的情绪状态,情绪还易于由羡慕,崇拜转到敌对,由顺从转到对抗,患者的判断推理也是易变的,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思维活动也受情绪很大的影响,如认为某人好即把该人说得完美无缺,但是可能由于一点小事引起患者的不满,又把该人说得一无是处。 ③暗示性高,感情上的好恶决定了暗示性,如感情是正性的即易于接受这样的暗示,负性的就难于接受暗示。 ④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需要自己成为注意的中心,如不能成为别人注意的中心即感到很不痛快,患者还愿意置身于大庭广众之下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他们在外表上,行为上表现得过分吸引人关注,希望得到人们的赞扬,有时在众目睽睽之下招摇过市或者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⑤自我中心倾向,患者沉溺于自我,只考虑自己,少考虑别人或不顾及别人,不只是常常夸耀自己的才能,智慧,而且有时还强求别人符合自己的意志或需要,如不如意时往往即给别人以难堪或表示强烈不满。 ⑥丰富动人的幻想,患者思考或讲话时常常掺杂以丰富的想象,讲话时夸大其词,有时甚至把假想的事情和现实的事情掺杂在一起难以区别,从而可能给人一种似乎是说谎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病理性谎言。 ⑦患者还寻求刺激或激动,渴求新奇和满意的活动,患者常发脾气,情绪易受伤害,还易于产生故意自我伤害或自杀企图和行为。 ⑧人际关系差,患者是自负的,任性的,自我放纵的,他们常想支配或操纵别人,又常是喜怒无常的,难与周围人和睦相处,常常触怒周围人,遭到周围人的厌烦或引起反感。 三、分型诊断标准

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二、癔病的预防护理*三、癔病的表现 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1、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解释性心理疗法。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认识疾病的性质,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以及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浊。适用于除癔症性情神病发病期之外的各型癔症。 2、癔病的催眠疗法 治疗癔病的遗忘症、多重人格、缄默症、木僵状态、以及情绪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可使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受到压抑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在催眠或觉醒状态下,引导患者倾诉其内心苦闷,使受到伤害或 压抑的情结向外宣泄的治疗方法,称为疏泄疗法。对情绪障碍突出的癔病患者可收到良好效果。 3、癔病的病因 心理因素。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的创伤性经历也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障碍的重要原因。此症患者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包括: 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 社会文化因素。此症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生活在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中。因此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生活环

境对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生物学因素。目前分离转换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同病率较高。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有学者认为本病为多因素遗传疾病。 癔病的预防护理1、重视精神健康必须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 育开始,鉴于儿童早期的性格发展每每决定着其后来的个性特征,因此,个体的精神卫生,首先应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做起,儿童 时期也是为身心健康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时刻。2、儿童时期的培 养教育首先要注意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是儿童生活与活动的主要 场所,儿童富于模仿性,易于接受周围人的熏陶,故家庭生活的气氛,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个性发展 和身心健康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家庭应与学校配合,要对儿 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爱劳动,爱集体的品德与作风,养 成诚实,坦白,坚强,勇敢和心情开朗的性格。 3、要早期发现和及时纠正一些神经精神障碍,发生在儿童时期的神经精神功能失调,时常由个别症状开始的,如口吃,遗尿, 抽动,神经性呕吐和睡眠障碍等,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往往表现 为孤僻,如经早期发现及时确诊,处理得当的话,有相当多的病例 是可以获得及时矫正和治愈的。 癔病的表现癔病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既可有运动、感觉等

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癔症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就 是癔症,当然精神疾病有很多种,但是癔症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般来说这个病女性居多,为什么呢,大概就是我们女人爱小心眼,想不开或者是容易生气走极端,这样久而久之都会造成癔症的发生那么癔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都有哪些呢,我们来看一下。 癔症病人的表现有很多,主要包括分离障碍和转化障碍。分离障碍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生的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以及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包括分离性遗忘症、分离性神游症、分离性木僵状态、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分离性身份障碍、其他分离障碍(情感爆发、分离性障碍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分离性障碍性精神病)。转换障碍又包括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缄默症、失音症)、痉挛障碍、感觉障碍、混合障碍。 癔症性格特点主要为: 1高度的情感性和情感的易变性:表现为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强烈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被称为“伟大

的模仿家”。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对人对事的判断完全凭一时的情感出发,常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最易感情用事。 2高暗示性:患者很轻易地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神态变化的影响。 3高度显示性:表现自我中心,好当众表演,过分夸耀自己的聪明、才华,希望得到大家的赞赏或注意。癔症患者好恶作剧,以吸引别人的注意。 4幻想丰富:患者特别富于幻想,幻想丰富、内容生动、鲜明。又由于高度情感性的影响,往往让人难以分辨幻想与现实的界限,给人以说谎或伪装的印象。 以上就是癔症的性格特点的一些表现,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的话要尽量开导,让她保持愉快的心情,所以身为女人我们要想的开玩的痛快,如果我们大事不能管小事不想管我们还是放手做好自己,怎么快乐怎么生活比什么都好,何必跟自己较劲呢,所以好好生活比什么都强,祝身体健康!

悲剧小丑--表演型人格障碍报告

悲剧小丑——表演型人格障碍报告 【案例分析】 【症状描述】 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癔症型或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具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人在行为举止上常带有挑逗性并且他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表。这类人情绪外露,表情丰富,喜怒哀乐皆形于色,娇柔做作,易发脾气,喜欢别人同情和怜悯,情绪多变且易受暗示。以自我为中心,好交际和自我表现。对别人要求多,不大考虑别人的利益。思维肤浅,不习惯于逻辑思维,显得天真幼稚。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 【成因分析】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研究显示,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美国的统计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达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这两种心理障碍的潜在人格特质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现型”型的人格反映出来而男性更多以“反社会”型的暴力人格表达出这种潜在人格特质。 【治疗方案】 表演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棘手的心理障碍。即使在心理学最发达的美国临床治疗效果也很不乐观。这种心理障碍呈现出高自杀率,在国外经常采用住院治疗。心理疗法方面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对其成长史进行涉入分析。但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还是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集中在改善患者的人际交往上并且教会她们如何表达她们的渴望与需要。目前尚无较好的具体治疗方法,但应持积态度进行矫治。一、药物治疗:尽管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作为改善某些症状的对症治疗并非无益。焦虑表现明显者可选用苯二氮类抗焦虑药,伴有脑电图改变的暴发型人格障碍可予抗癫痫药,碳酸锂对有冲动或攻击行为者有效。二、精神治疗:在精神支持性治疗基础上的行为治疗,或通过参加治疗性团体(又称治疗性社会)组织的活动以控制和改善其偏离的行为。三、精神外科治疗:颞叶切除或立体定向手术可改善一些人格障碍的表现,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实践证明: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和锻炼,适当的劳动对具有人格障碍的人是有益的,处罚很少见效。提高素质和改善环境是预防人格障碍的主要措施,也是十分艰巨和长期的工作。 【浅谈】 其实我们对这类人并不陌生,因为有些网络名人就属于这种类型,而且很遗憾,这类人中女性多于男性。她们表现的很幼稚,是一种和年龄不相符的幼稚表现。比如都三十多岁了,仍然在公共场合撒娇发嗲。穿着奇装异服,怎么搭配奇怪怎么穿,就是期望引起他人的注意。情绪时而激情澎湃,时而痛哭流涕,令人捉摸不定。经常不分场合不分角色含情脉脉的看着异性,用只有舞台上才能出现的形体语言和现实中的社交。她们爱好表演,爱出风头,经常是麦霸、场霸。但她们表演的东西,当然也很难称之为“艺术”。甚至看完以后,大家会说:“我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但这个表演肯定不是艺术。”

会传染的“群体性癔症”

虚惊一场的疫苗事件 某地一个山区小学,一名小学生在接受乙肝疫苗注射后,突然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的不适症状。紧接着,一起接种疫苗的几十名同学,陆陆续续几乎都出现了相同症状。是疫苗有问题,还是接种后正常的不适反应,还是……各种说法在私下流传,学生家长群体愤怒,学校和基层医疗单位一片混乱。上级卫生部门立即派专家进行诊断检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各项生命指征均正常。专家建议给予注射葡萄糖和能量合剂等安慰剂治疗,很快,绝大部分学生自诉症状都消失了,学校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一宗群体性癔症发作。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只有传染病才会传播扩散,但很少知道,一些心理疾病也会“传染”。“群体性癔症”就是一种可以造成大范围传染的心理疾病,通常是先有一个人发病,然后周围受到“传染”的人群就如同被下了“魔咒”一般,集体“中招”。 下魔咒般的群体性癔症 “群体性癔症”这一医学名词,近年来频频见诸于报端。它是指由某种能够导致人精神紧张的因素在人群中相互影响,从而引起的一种轻微的心理或精神障碍。通俗的说,就是当某个人出现一定的不良症状时,人群中的其他人受到这种心理暗示,于是出现无意识的模仿,表现出与此人相似的不适症状。 例如,当一个学生进餐后出现腹泻、恶心等症状时,其他与该学生一起吃过饭的学生,很可能以为自己也吃进了有毒食物,也会出现这些症状。虽然只是无意识的臆想,但相同的症状确确实实就出现了。此外,与该学生很熟的人或是该学生出现不适时的目击者,也可能由此受到心理暗示和自我暗示,相继出现同样的状况。 群体性癔症好发于中小学生,究其原因与中小学生知识面有限,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接受不良的暗示或潜在自我暗示有关,他们往往在面临考试、教师过于严厉、预防接种注射、同班同学生病或死亡、脑膜炎流行等诱因时发病,出现情绪、感觉及运动异常,如呕吐、紧张、恐惧、发作性哭闹或精神萎靡不振、四肢乏力、行走困难、手脚麻木等,进行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时均无明显异常。 减少群体性癔症的四点建议 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性格缺陷。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患者要充分认识并有意识地改善自己不健康的性格特征,以正确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改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各种冲突和挫折,这对于彻底治疗癔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及时转移注意力。当深陷自己感觉不良的环境或事件中时,应做些其他事情或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以改变心境,这样常能防止发作。注意生活调节,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再次,做好周围人的工作,减少负性刺激。为避免不良暗示,建议患者家属提前做好患者身边同学、亲属等人的工作,解除其对癔症的顾虑,改变不正确的态度,避免周围人过分紧张及过分关心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癔病的发作往往与负性刺激关系密切,减少负性刺激,可减少促发癔症的因素。 最后,要学会发泄。开怀大笑、大声喊叫、放声大哭、听欢快轻松的音乐、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等,对预防癔症的发生都大有裨益。阅读书报是最简单的消遣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可使人增加知识与乐趣。

精神科护理学第七章 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熟悉神经症的主要分型;神经症和癔症的常见临床表现 了解神经症的概念、发病概况、病因与发病机制 1、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症状的精神障碍。 2、神经症的共同特征: (1)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病前多有一定的人格基础 (3)症状繁多,但均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4)自知力大都良好,有现实检验能力 (5)一般无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癔症除外)(6)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7)病程大多持续迁延 3、神经症患者的护理 (1)保障患者安全:密切观察、安全防范 (2)满足生理需要,提高躯体舒适度 A提供基础护理:满足饮食、睡眠、排泄等需要 B对主诉躯体不适的患者:重视躯体不适的主诉,鉴别器质性还是心因性,进行针对性护理 (3)减轻精神症状或接受症状: (4)提高应对能力和社会功能:以心理护理实现 心理护理: 护士心理护理应遵循的原则: A接受患者症状,理解患者。 B帮助患者认识症状,减轻症状,或者能够带着症状生活。 心理护理措施: A耐心倾听,接受患者症状,给予支持性护理B重视心理护理对躯体不适症状的缓解作用 C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的感受D帮助患者识别和接受负性情绪及其相关行为 E与患者共同探讨与疾病有关的应激原及应对方法,协助消除应激原 F为患者提供机会和环境学习和训练新的应对技巧G帮助患者学习放松术 (5)社会功能方面 A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B协助获得家庭及其他社会支持 C鼓励参加有意义的社区活动或团体活动 (6)特殊情况的护理 A癔症发作的护理 a隔离、住单间、适当约束b严密观察,做好安全护理,严防意外c必要时设专人护理 d心理支持、暗示治疗e遵医嘱用药控制发作: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 B惊恐发作的护理 a脱离应激原或改换环境,分开或隔离b安慰、示意发作能控制,不会危及生命 c必要时设专人护理d认同、鼓励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允许自我发泄 e遵医嘱用药控制发作:抗焦虑药抗抑郁药 (7)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A使患者及家属对所患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减轻或消除负性情绪 B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我的个性缺陷,不断完善自我 C增加维护身心健康的常识,学会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应对方式,减少或防止复发 D鼓励参加有意义的社区活动或团体活动 E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支持与帮助

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神经病、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开玩笑或者骂人时经常使用“神经病”这个词,其实,人们心里想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精神病”方面的涵义。一般的人不大清楚神经病、神经症、精神病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有时甚至以为他们是一回事。其实,三个概念有很大的区别。 (1)神经病 神经病指神经系统发生的器质性疾病。根据神经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根据神经所支配的对象的不同,又可以把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神经病指中枢与周围神经或者说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表现出解剖学上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神经有器质性的病变。 (2)神经症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心理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轻性心理障碍的总称。神经症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主要基本上都是主观感觉方面的不良,没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表现为当事人一般社会适应能力保持正常或影响不大;有良好的自知力,对自己的不适有充分的感受,一般能主动求治。 (3)精神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4)癫痫症 癫痫(epilepsy)俗称“羊癫疯、羊角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而癫痫(羊癫疯)发作(epileptic seizure)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临床现象。其特征是突然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表现。 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一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

精神科神经症试题

精神科神经症与癔症相关试题 第十章【选择题】 (一)A型题 1.关于神经症的的流行病学情况,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国外报道患病率在3%左右 B.国内1982年流调资料患病率为2.2% B.男性高于女性 D.以20-30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 E.不属于高发疾病 2.关于神经症的病因,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A.精神因素是主要的 B.内在的素质因素是主要的 C.已发现有可疑的器质性改变 D.神经症具有遗传性 E.外在的精神应激因素与内在的素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神经症的神经质理论由下述哪位学者提出 A.弗洛伊德 B.克雷丕林 C.A.Beck D.森田正马 E.罗杰斯 4.神经症性疼痛,以什么部位最为常见 A.头颈部 B.腰背部 C.胸部 D.四肢 E.上腹部 5.在神经症的症状中,不包括 A.情绪症状 B.感觉过敏 C.妄想 D.躯体不适症状 E.精神易兴奋 6.以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焦虑症时,下述哪项说法不对 A.一般从小剂量开始 B.达最佳有效治疗量后维持6-8周后逐渐停药 C.停药过程不应少于2周,以防症状反跳 D.根据临床特点选用适当的药物 E.合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考虑有无哮喘史等禁忌情况 7.治疗强迫症时,氯米帕明的每日治疗量一般为 A.100-200毫克,分2次服用 B.150-250毫克,分2次服用 C.200-400毫克,分2次服用 D.150-300毫克,分2次服用 E.300-500毫克,分2次服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恐惧症患者的恐惧对象包括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 B.对身体畸形(虽然根据不足)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疑病障碍C.所有强迫症患者的自知力存在,故其求治要求都十分迫切 D.行为疗法是治疗恐惧症的首选方法,且疗效持久 E.在神经症的等级诊断中神经衰弱应优先考虑 9.关于神经症的药物治疗,以下哪项说法不当 A.控制靶症状起效较快,可促进心理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遵医行为B.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以及促大脑代谢药等可用于神经症的治疗 C.不要将药物的副作用预先向患者说明,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的暗示D.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和药物的作用特点,可联合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E.早期与心理治疗合用,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10.神经症,旧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