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下面表格

1.(1分)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581年B.589年C.618年D.605年

2.(1分)隋朝与秦朝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

A.外戚建立,暴政而亡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定都长安,疆域广阔D.大兴土木,民不聊生

3.(1分)2006年5月,我国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正式启动。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重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解决北方缺水问题

C.便于军事力量的调控D.方便帝王游玩

4.(1分)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水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

5.(1分)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其中“唐宗”

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年号是()

A.开皇B.光武C.贞观D.开元

6.(1分)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爱民如子B.树立权威C.隋亡之鉴D.有自知之明

7.(1分)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

8.(1分)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9.(1分)唐朝全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

A.唐高祖李渊B.唐太宗李世民

C.女皇武则天D.唐玄宗李隆基

10.(1分)“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

11.(1分)因执行开明民族政策而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武则天

12.(1分)下列生产工具是在唐朝才出现的是()

①耧车②秧马③曲辕犁④筒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3.(1分)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A.秦兵马俑遗址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D.敦煌莫高窟

14.(1分)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15.(1分)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是()A.玄奘B.文成公主C.卫青D.鉴真

16.(1分)唐代一种风靡全国的生活必需品是()

A.酒B.茶C.糖D.大米

17.(1分)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A.《大唐西域记》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D.《西游记》

18.(1分)“舍已为人传道去,唐风洋溢奈良城”称赞的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

A.张骞B.班超C.鉴真D.玄奘

19.(1分)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A.玄奘西游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C.鉴真东渡日本D.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20.(1分)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

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1.(1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2.(1分)唐朝时期,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大都会的是()

A.洛阳B.长安C.扬州D.余杭

23.(1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最受重视的是()A.明经科B.状元科C.秀才科D.进士科

24.(1分)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唐朝皇帝()

①唐太宗②唐高宗③唐高祖④武则天

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③①④②

25.(1分)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是()

①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②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

③两朝都有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的历史④都城都在长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26.(1分)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27.(1分)某博物馆通过考试招聘管理员,其中一道考题是:请将下列四件文物按手工业工艺品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8.(1分)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

29.(1分)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30.(1分)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唐太宗高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此记载()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B.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C.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的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31.(1分)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32.(1分)王虎是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可能经历的是()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经常去看关汉卿的戏剧

C.去景德镇购买青花瓷D.到广州十三行经营海外贸易

33.(1分)下列对我国石窟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④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④

34.(1分)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北宋与辽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35.(1分)如图是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它的设计取材于我国古代()

A.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B.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

C.古典乐器战国编钟D.喷气式火箭的前身突火枪

36.(1分)北宋时期,生活在都城的李某,热情接待来京赶考的朋友。他请朋友游玩时,不可能办到的是()

A.带朋友去瓦子听唱曲B.乘牛车外出郊游

C.到京城夜市品冷饮D.与朋友游览京城西湖美景

37.(1分)元朝民谣“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根本上反映的是()

A.少数民族妇女会说汉语B.汉族女子会弹奏少数民族胡琴

C.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现象D.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学语言乐器

38.(1分)“一卷长画传千古,一代巨匠美名留”,表达了人们对张择端及其作品《清明上河图》的赞誉。《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A.社会动乱,战争频繁B.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中外交流日益增多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39.(1分)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

文学形象出自()

A.《西游记》B.《红楼梦》C.《水浒传》D.《三国演义》

40.(1分)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歌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二、非选择题: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5分,第43题25分,第44题10分,共60分)

41.(13分)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请回答:

(1)材料中“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请问在印度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他将印度哪些文化输入中国?

(2)材料中武后指谁?她统治的时期被后人称作什么?

(3)材料“各国使节”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盛况,请列举和唐朝交往的国家。

42.(12分)读材料,结合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民间谚语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4)想一想,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3.(25分)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2)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做什么?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

(3)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

44.(10分)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事实一例。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地理志》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下面表格

1.【解答】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故选:B。

2.【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589年隋朝灭亡南方的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

裂局面。故隋朝与秦朝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故选:B。

3.【解答】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故选:A。

4.【解答】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永济渠连接海河和黄河。故苏州书生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不必经过永济渠。

故选:A。

5.【解答】626年李世民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故选:C。

6.【解答】唐太宗亲身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虚心纳谏。

故选:C。

7.【解答】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还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他重用敢于直

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但创立科举制度的是在隋朝。故选:D。

8.【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期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702年,武则天又在天山以北设置了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且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故选:C。

9.【解答】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成为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D。

10.【解答】“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是指古代科举制,考取功名;

郡县制、分封制是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与题意无关;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也与题意无关。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1.【解答】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尊奉他为“天可汗”,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BCD。

故选:A。

12.【解答】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这两个工具是唐朝时才出现的。

故选:D。

13.【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昭寺会盟碑是唐政府和西藏政府之间会盟的见证,现在藏汉一家。所以也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友好团结。

故选:B。

14.【解答】唐朝与吐蕃实行和亲政策,先后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故选:D。

15.【解答】本题考查了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D选项都是为唐朝对外关系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C 选项是民族英雄,不符合题意;B选项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故选:B。

16.【解答】唐朝时饮茶之风在全国范围盛行,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品茶是美的享受,以茶会友,以茶入诗,蔚然成风,茶作为普通饮品已经超过酒的作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故选:B。

17.【解答】唐朝贞观后期,玄奘从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西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A。

18.【解答】根据奈良城可知与日本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为东渡日本,历经磨难,最终成行,在日本期间广泛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张骞是西汉时期出使西域,班超是东汉时期经营西域,玄奘是西游天竺。

故选:C。

19.【解答】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交往的事例,不属于对外关系。

故选:B。

20.【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是:国家安定统一,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对外海陆交通发达。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D。

21.【解答】本题为排除型选择题。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不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排除③,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22.【解答】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选:B。

23.【解答】材料“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意思是:在明经科中,三十考中的人已是年龄比较大的了。在进士科中,五十考中的人还是年龄比较小的。这句话说明当时最受重视的是进士科。

故选:D。

24.【解答】唐高祖是唐朝的建立者,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唐高宗是唐朝的第三代皇帝,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因此按顺序排列应是③①②④。

故选:A。

25.【解答】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

了文景之治。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汉元帝时,将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西汉和唐朝的都城都在长安。因此①开国皇帝都是吸取前王朝灭亡的教训,②两朝都出现过治世局面、③两朝都有与周边少数民族和亲的历史、④都城都在长安都是唐朝和西汉相似的地方。故选:A。

26.【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开元年间,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风气在全国盛行。

故选:B。

27.【解答】①是唐朝的曲辕犁示意图、④是唐朝筒车的示意图,它们反映的农具革新的历史。③是冰裂纹瓷器、②是唐三彩,它们反映的都是我国手工业中制瓷业发展的有关历史。

故选:D。

28.【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故选:B。

29.【解答】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选:B。

30.【解答】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

用了。”反映的正是唐朝科举制发展的状况。

故选:C。

31.【解答】导致李白和杜甫不同的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他们作品风格迥异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时代和经历不同即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

故选:D。

32.【解答】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在唐朝购买精美的唐三彩是可能经历的;而关汉卿是元朝人;景德镇在北宋时才兴起;

广州十三行经营海外贸易是在清朝。

故选:A。

33.【解答】我国著名的石窟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宣传佛教而开凿的,石窟内雕刻着各种浮雕、雕像,还有大量的壁画等内容,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开凿于隋唐时期的莫高窟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塑像,保存的大量的佛经、文书等也极为珍贵,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①②③④是正确的。

故选:C。

34.【解答】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A。

35.【解答】观察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的徽标可知,这是司南的模型。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故选:A。

36.【解答】北宋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而西湖在杭州,在开封不可能看到西湖美景。

故选:D。

37.【解答】由材料“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知道,少数民族妇女懂得汉族的语言文字,汉族妇女也懂得少数民族的琴等反映了民族融合的情况。

故选:C。

38.【解答】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繁荣,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故选:B。

39.【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逼上梁山”和“农民起义”可知这部文学作品是《水浒传》.施耐庵的《水浒传》它根据北宋末年宋江梁山起义为题材创作而成,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刻画了性格、经历不同的各种反抗者的英雄形象。

故选:C。

40.【解答】题干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大致意思是辛苦读书十年(虚数)无人知道,直到科举考试榜上有名才被天下人知。鼓励读书人,认真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出名,当官。科举考试制度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5分,第43题25分,第44题10分,共60分)

41.【解答】(1)材料中“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反映的是玄奘西游的内容,唐太宗时期玄奘去天竺学习传法,他将印度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

(2)材料中武后指武则天。武则天成为皇帝后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继续发展生产的政策,她统治的时期被后人称作贞观遗风。

(3)唐朝时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日本、朝鲜、波斯、大食等。

故答案为:

(1)玄奘。将印度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2)武则天。“贞观遗风”。

(3)日本、朝鲜、波斯、大食。

42.【解答】(1)据所学知,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中的“苏湖”指的是苏州和湖州,当时主要生产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特别是原产于越南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2)据所学知,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这说明了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南方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据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宋朝经济重心南移.

(4)据所学知,由于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统治者重视

发展经济,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因而出现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故答案为:

(1)苏州、湖州;水稻.

(2)南宋.

(3)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4)江南战乱比较少;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的变化;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43.【解答】(1)据所学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这幅画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繁荣景象.

(2)据所学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城内有很多供来往客人住宿的地方,叫做邸店,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行乘轿已很普遍.

(3)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广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等.

故答案为:

(1)张择端;东京(开封).

(2)瓦子;邸店;轿子.

(3)交子;市舶司.

(4)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任答一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

可)

44.【解答】(1)根据材料“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可知“新皇帝”是秦始皇,据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可以看出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这表明唐太宗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体现这一政策的事实是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从材料三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和“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巩固了对辽阔疆域的统治。

(4)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和元世祖三位封建帝王,他们都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都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故答案为:

(1)秦始皇;郡县制。

(2)民族团结政策(或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西北各部首领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4)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