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经济史终极版复习资料

外国经济史终极版复习资料

外国经济史终极版复习资料
外国经济史终极版复习资料

法国

一、采邑制,

1.定义:是对土地占有形式的改革,即将土地及当地农民一起作为

采邑制分封给有功劳的人,以服骑兵役为条件,供终身享用,但是不能世袭。

2.发展和特征:

①特征:a.采邑是承担一定义务的封地,受封者必须服军役。

b.不论受封者还是封者,采邑分封关系都是及身终止。

c.采邑是连同居住在土地上的农民一起分封的,因而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性。

d.采邑制巩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骑士制度的基础。采邑制建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领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王以下的各级封建主也把土地作为采邑层层分封,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②发展:8世纪以后,法兰克国家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加深,形成封建采邑制--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改变无条件赏赐的贵族土地旧制,代以采邑分封--查理大帝时期,采邑制更加普遍--9世纪后半期,采邑制成为世袭领地

二、庄园经济

1.核心: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经济

2.表现形式:农奴依附于庄园主,是庄园的主要劳动者,没有人身

自由可以以被买卖;领主对农奴的剥削,主要采取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的形式。领主的权力主要是领有土地,占有农奴,以及拥有庄园内的司法权。

3.如何产生:

封建制度确立以后,原先作为法兰克社会基础的马克(按照地域关系组成的农村公社)归于消亡,兴起了封建庄园。从查理大帝时期起,封建庄园已成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组织形式。

三、农奴和农民的区别

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也有属于自己的私有土地,人身比较自由农奴:封建社会中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农业生产者可以使用份地,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在经济上受剥削,没有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

法国大革命

1.发生时间: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

革命的序幕

2.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全图居民被划分为三等级,社会等级严重对立

②封建农业占据着统治地位,家庭手工业和城市小生产成为工业的主要形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明显的发展

③以天主教为国教,成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波旁王朝在路易十四时代走向鼎盛的封建专制制度极端腐朽

⑤启蒙运动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沉重打击

3.大革命之后对法国农业经济的影响:

①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1 000余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建立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②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普遍建立起来。

③法国大革命所造成的细碎的小块土地所有制造成了农业商品率低下,限制了工业市场的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英国的异同

相同点:

(1)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大量原始资本

(2)通过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3)都是先从棉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开始的

不同点:

1)从原始积累的方式看,法国对农民土地的剥夺主要不是通过大规

模圈地的暴力形式,而是通过租税盘剥方式进行的;对外殖民掠夺虽是法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之一,但由于法国在18世纪前期在与英国的争霸战争中连遭失败,丧失了大片殖民地,因此,殖民掠夺对于原始资本积累的意义不像英国那样突出。

2)资本输出方式不同:英国采取工业投资形式向殖民地榨取利润,

法国采取借贷资本、国家公债的形式输往经济落后国家

3)对殖民地的依赖不同:英国的殖民地不仅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地,而且是主要投资场所;而法国的投资对象在欧洲,殖民地是榨取财富的宝库

4)小企业的长期和大量存在及大企业的发展迟缓,高利贷资本特别

活跃是法国资本主义显著特点

德国

1.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受到制约原因: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况、封

建势力非常强大、以奴隶的城市作为自己的独立国家【城中国】2.城市形成:德意志的封建经济在12—13世纪有了显著的发展,耕

地面积扩大,三圃制普遍流行,果艺和园艺也发展起来。13世纪时, 莱茵河和多瑙河一带出现了许多大城市。

特点:

①这些城市靠近边境,向国内外市场提供纺织业和金属制造业

产品。海沿岸的城市开展对外贸易

②城市利益主要依靠对外贸易,与国内市场联系不多

③与王权没有紧密联系,全国也没有像巴黎伦敦那样的经济

中心

④多数德意志城市处在教会的领土上

⑤从主教控制下获得自主的城市成为“自由城市”,享有完

全的自主权。

3、城市同盟(eg:汉萨同盟、莱茵同盟、土瓦本同盟)

①定义:城市之间的竞争,特别是为了与封建领主和国王对抗,中世纪中期出现了城市之间的结盟,即城市同盟。城市同盟主

要出现在德国。

②发展:德意志北部城市从13世纪以来就在北海和波罗的海

进行商业活动,经营西欧各国和斯拉夫东方之间的中介贸易。城市组

成同盟以保护其经济利益。

4、德国的城市同盟对德国发展经济的影响:

德国城市同盟中最著名的是汉萨同盟。汉萨城市组织只是一个

松散的联盟,主要是为了贸易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依靠这些各自独

立的贸易团体组成的这个同盟,能够要求更大的特权,也能保证贸

易安全。为了防止海盗掠夺,一些城市组织一起,叫大的城市长长以商业活动和私人战争方式支援小城市。

5、农奴制改革

采取的措施:农奴制改革给资本主义关系在农业中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赎买了封建义务而成为小生产者的农民急剧分化,少数上升为富农,大多数破产沦为雇佣劳动者。同时,地主则利用所得到的大量土地和赎金,逐渐将其封建庄园变为资本主义大农场。

6、普鲁士道路主要内容:德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大部分地区主要是通过地主阶级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化而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普鲁士道路”。普鲁士道路是一条封建地主阶级逐渐过渡到资产阶级——地主经济的改良道路。

特点:中世纪的土地占有关系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时期保留着半封建的特征。沿着这条道路,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的经济,同时从农民中分化出少数富农。广大破产农民则沦为雇佣劳动者。

6、工业革命

1)表现形式:我不清楚,谁找到谁发在群里

2)主要特征:

a.以铁路建筑为中心的交通费运输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带动了其

他工业部门的变革,使德国较早的实现了工业重心的转移,建立雄厚的工业基础,推动工业革命的全面发展

b.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是显著特点,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兴办国营企

业,资助私营企业,国家引进外国科技和人才,鼓励科技发明和大力发展教育

c.1825年,实行普遍教育,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3)对经济的影响:

a.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生产关系:形成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c.工业结构: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生产的社会化趋

势加强

d.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e.经济方式:丰富和改善饿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国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有哪些代表性的发明:

西门子:1866年制成发电机卡尔本茨:1885年制成内燃机驱动的汽车齐柏林:1900年建造飞艇

6、德国的垄断资本主义

概念: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

表现形式: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

7、几种表现形式的不同特征、内容

①卡特尔:同类商品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为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议而形成的同盟。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商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参加这一同盟的成员在生产、销售、财务、商业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

②辛迪加:原指企业中的公会。企业在生产上和法律上仍然保持其独立性,但是丧失商业上的独立性,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材料由辛迪加总办事处统一处理。其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争夺销售份额的竞争。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垄断联合。不与市场直接发生联系。

③托拉斯:指生产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形成的垄断联合。托拉斯参加者本身是独立的企业,三十在法律上和产销上均失去独立性。原来的企业成为托拉斯的股东,按股权分配利润。托拉斯组织具有全部联合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功能

④康采恩:分属于不同部门的企业,以实力最为雄厚的企业为核心而结成的垄断联合,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垄断组织。康采恩的参与者可以来自不同的部门。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相融合的产物

在产品销售上进行垄断联合的“卡特尔”成为德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

意大利

一、为什么资本主义最早在意大利萌芽

1、意大利当时处于分裂状态,封建主义因素相当薄弱,利于人们从封建人身附庸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然人,进入城市,投入市场。

2、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东西方交流的中转站,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和农业初步分离

二、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在意大利产生,为什么发展缓慢?

1)从外部条件说

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进行了海外殖民探索,将所有新开辟的航路

控制在自己的势力内,这就为意大利早期的资本原始积累带来了障碍.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的传统商路,(路上、海上丝绸之路均

通过地中海东部地区向西欧输出商品),对过往商旅征收重税,而意大利的传统商业范围就是从小亚及地中海东部买进商品运到西欧卖出,从中犀利,所以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对意大利的传统贸易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c.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商业中心有地中海沿岸转移至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变得不利于发展海外贸易.

2)从内部条件说

a.意大利本国虽然商业发达,但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城市都有很大的

自治权,城市间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后盾,社会安定无法保障,经济发展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b.由于没有统一的国家,所以长期没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内市场,商品

贸易完全依赖海外,而外部又产生了上述不利变化,所以商品市场萎缩,影响了国内生产的发展.

c.意大利国内的资源贫乏,特别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矿产资源,这也

不利于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封建统治者同商人阶层普遍结合,许多封建主同时也是商人,所以

不像英、法那样有强烈的阶级对立.

e.以上的各个原因阻碍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十五世纪

末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后逐渐衰落,没有了经济基础,政治上的革命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动力.

三、二战后意大利经济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是什么、特征、表现形式

意大利经济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

1)1945—1950年经济恢复时期。战后,意大利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曾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实行土地改革,让工人派代表参加工厂管理,开放的经济政策

2)1951—1963年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意大利政府采用凯恩斯主义刺激需求的经济政策。政府对南方的基础设施、基本工业和农业现代化进行巨额投资,以提高南方的就业,并吸引北方工业资本向南方投资;对北方私人企业提供优惠信贷并实行加速折旧的政策这个时期被称为意大利“经济奇迹”时期

3)1964—1973年经济虽仍保持一定增长速度但已呈现不稳定时期。通货膨胀在60年代末开始加剧,里拉不断贬值。

4)1974年开始的经济“滞胀”时期。

5)1984年之后的经济平缓发展时期。被认为出现了“第二次经济奇迹”

四、意大利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国家参与经济】

②中小企业特别繁盛,越来越成为意大利经济的活跃因素

③意大利存在贫困落后的南方和繁荣先进的北方之间的地区经济差别

五、高度发达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首先表现在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六、意大利的国有企业类型

a.直接国有企业,完全是属于国家,并直接隶属于国家行政机构,

如铁路。邮政、电力等

b.间接国有企业,即国家参与股份的企业,由政府通过国营控股公

司进行管理

七、意大利扩大和发展国有经济的途径:

(1)通过国家整顿使企业全部或部分成为国有制企业。

(2)国家直接投资兴建企业。

(3)由于资本积聚,通过对私人企业的合并和津贴,在合股公司中国有成分扩大。

(4)实行国有化。

八、意大利的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电子档中】

欧共体和欧盟

欧共体的经济基础:是二战之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也是西欧国家走向经济--政治联合的集中体现

一、1958年1月1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成立原因:

①欧洲经济共同体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国际分工深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③欧洲经济共同体是西欧六国同美国对西欧市场进行控制和反控制斗争激化的产物

④欧洲经济共同体也是西欧国家出于维护它们在非洲的传统利益、确保原料和能源供应与扩大海外市场的需要

二、欧共体发展过程中成员国有什么变化

最开始:六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后加入: 1861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共同体

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加入共同体

现在:12国

三、关税同盟发展演化

定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1)联邦德国

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对外税率,联邦德国受益大于其他成员国,故对建立关税同盟最为积极。联邦德国联邦议院在成员国中率先于1957年7月批准了《罗马条约》

(2)法国

关税同盟建立前,法国关税率高。降低和取消内部关税,法国扩大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赤字,影响法郎地位。另一方面, 削减内部关税有利于向成员国市场扩大出口。共同农业政策使法国在农产品出口及开发非洲法属殖民地方面得到不少好处。法国在政治上还需利用成员国的经济实力支持自己取得西欧的领导地位。其他成员国也对法国作了让步和照顾。

(3)意大利

削减内部关税和拉平对外关税率对意大利是不利的。但意大利某些工业在西欧市场的竞争地位已有较大改善。同时,由于资金不足,劳动力过剩,意大利希望通过共同市场吸引成员国资本,开发南部落后地区和输出劳动力

(4)荷比卢三国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国家很小,自然资源不足,国民经济依赖对外贸易的程度更大。三国在1948年就建立了关税同盟,并取消了三国间关税和贸易限额。由于三国一直采取低关税政策,建立关税同盟,消除共同体内部的关税,对它们当然很有利,故荷比卢三国对共同体关税同盟是积极支持的

四、非关税壁垒

定义: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指一些不是通过征收关税,而是通过法律、政策等措施形成的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

特点:

1)非关税措施比关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关税的制定,往

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要调整或更改税率,也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续,因此关税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而非关税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则通常采用行政程序,制定起来比较迅速,程序也较简单,能随时针对某国和某种商品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进口措施,从而较快地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2)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比关税的作用更为强烈和直接。关税措施

是通过征收关税来提高商品成本和价格,进而削弱其竞争能力的,因而其保护作用具有间接性。而一些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预先限定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超过限额就直接禁止进口,这样就能快速和直接地达到关税措施难以达到的目的。

3)非关税措施比关税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关税措施,包括税率

的确定和征收办法都是透明的,出口商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有关信息。另外,关税措施的歧视性也较低,它往往要受到双边关系和国际多边贸易协定的制约。但一些非关税措施则往往透明度差,隐蔽性强,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对别的国家实施差别待遇。

非关税壁垒制度:

1.限制进口数量

2.不同的国内税收制度

3.不同的技术标准

一、重新建立货币体系原因:

(1)国际:“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

(2)政治:西欧各国加强合作,有利于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

(3)经济:西欧经济发挥的需要

二、在欧洲货币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欧元,欧元的诞生由哪里提出,诞生和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发展过程中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欧元带来的经济利益:

a.促进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使国际经

济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b.刺激欧盟企业的生产和贸易,同时促进欧洲的金融市场趋向统

一,更好的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吸引人才和投资

c.简化贸易手续,降低交易风险,有利于加强技术合作,有利于开

括对外贸易多元化

2)欧元带来的负面影响:

a.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欧洲银行对外国银行构成了威胁

b.成员国财政受到了严重约束,欧盟内部发展得不到平衡

c.成员国无法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手段

d.其他国家会因措施不及而失去贸易机会

3)欧元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a.实体经济:欧元区危机冲击亚洲出口贸易,在全球经济尚未复苏

的时刻加重了经济复延的困难程度

b.虚拟经济:由于欧元区持续走软导致亚非拉地区的原材料成本持

续上涨,更进一步导致全球股市的走低

英国

1、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是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国家狂热追求金银货币的要求在国家经济政策上的反映。基本观点是: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除了开采金银矿,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追求外贸出超以使金银进口;为了保证贸易出超,国家应当干预社会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奖励和监督工业生产

影响:

①重商主义政策振兴了英国的民族工业 ,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腾飞提供了前提条件

②揭开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 ,推动了英国封建农奴制度的瓦解

③促使英国建立起外向型经济模式 ,推动英国经济走向世界

2、英国工业革命原因:

1)国内:

a.政治前提: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

权,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保障。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b.技术:大力发展了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为过渡到机器

大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c.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对小农的彻底剥夺,从而基本上消

灭了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d.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2)国外:在国外,先后战胜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消除了

竞争者,取得了海上霸权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进行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掠取了巨大的财富,积累了为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货币资本。所有这些,都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飞梭的使用提高了织布的效率,使棉纱供不应求。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这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1769年,钟表匠阿尔克莱制成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71年在曼彻斯特建立了纺纱厂,这是英国的第一个工厂。

1799年,工人克隆普顿发明“缪尔”纺纱机,兼有珍妮机和水力机的优点。纺纱技术的不断革新,促使织布技术的相应改进。

1785年,埃地蒙德·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把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从此出现了大规模的织布工厂。

蒸汽发动机的采用,为英国整个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使工厂制得以完全确立。

4、工业革命的过程

在棉纺织业的带动和刺激下,毛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织业也从工场手工业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其他轻工业部门如造纸业、印刷业等,也纷纷实行技术改革,采用机器。

机器的大量制造,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推动了冶铁和采煤工业的发展,为大机器工业奠定了基础。

冶铁和煤炭工业的发展,为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所引起的生产增长,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新。

英国的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40年代,各主要工业部门都已采用机器。英国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变成了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

5、为什么19世纪70年代后失去霸主地位

①旧工业部分装备陈旧,且市场扩展扩展余地小

②国内资本大量输出,加之美国德国的竞争激烈,英国的新工业部门发展很慢,规模很小,整个工业的发展速度下降了。

③19世纪70年代原本发展缓慢的英国经济又陷入“滞胀”。危机对生产和贸易的打击越来越沉重,萧条的时间也延长。频繁而深刻的危机、短暂而微弱的高涨、慢性的长期萧条,使社会生产力受到很大的破坏,从而使这一时期的生产发展速度减慢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到19世纪末已经丧失了。

6、20世纪以来英国政府如何使英国恢复经济

美国

一、北美殖民地的三种类型

1)北部4个殖民地,工商业和渔业发达,造船业是主要的工业部

门。普遍建立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农作物以玉米,牧草,马铃署

2)中部4个殖民地,土地肥沃,谷物生产和畜牧业发达。农作物有

小麦,大麦,玉米,有“面包殖民地”之称

3)南部5个殖民地,以种植园奴隶主经济为主,农作物有烟草,棉

二、西进运动: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和进行开发的群众性运动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的资本主义农场建立起来,西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原料、出口产品和国内市场;使美国的劳动力布局有所改变:促进了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东西部互补性贸易迅速发展;西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业也飞速发展

三、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存在着两种客观上可能的道路,即“普鲁士道路”和“美国式道路”。在前一种情况下,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的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富农;在后一种情况下,地主经济已不再存在,农民成为农业中唯一的代表,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农场主。

“美国式道路”的特点就是在没有封建束缚的条件下,由小农经济的分化而自由发展为资本主义农场。

四、美国南北战争

1.原因:

1)政治矛盾:

a.联邦体制的不稳定性;

b.美国宪法的局限性;

c.奴隶制的存在引发南北方的矛盾。

2)经济矛盾:

a.北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南部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b.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要求扩大国内市场、自由劳动力、保护关税;

而南方奴隶主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销往英国,并从英国大量输入工业品,力主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

3) 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

2. 结果:1865年4月,北军胜利

3. 经济影响:废摆脱英国的经济控制,结束了南部种植园经济和南北部经济的分裂,巩固了资产阶级的政权,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五、罗斯福新政

1.背景:

a.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大萧条。整个危机期间,股票价格连续下

跌。全国工业生产下降

b.农产品价格下跌。美国出口和进口总值都减少了70%左右

c.生产过剩危机引起信用危机

d.整个银行信贷体系濒于瘫痪。

2.措施:稳定金融、振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以工代赈(p55

3.影响:新政是美国经济体制及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凯恩

斯理论的指导下,美国政府通过新政大规模干预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缓和了经济危机的后果,并在以后发展了日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发展要求

六、应对滞胀危机的措施

内容:尼克松政府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

1981年2月里根政府公布了《经济复兴计划》,实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计划;在社会福利方面,逐步扩大死人和地方经营的规模,减少政府的干预和财政负担。

影响:通过里根政府的改革,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明显下降。美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1982年美国度过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里根政府对滞胀所采取的政策发挥了良好的作用,1983年之后,美国经济得到了连续6年多的经济增长。同时,里根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对西欧和日本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

里根政府为了实行这些政策不但没有减少财政支出,实际情况却是增加了支出,由此给美国留下了巨大的政府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为了吸引外资,里根政府采取了高利率政策,这项政策提高了美元的汇率,使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减弱,形成了巨额的贸易赤字。

俄国

一、苏联解体的经济原因

1)根本原因: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市场供求

严重失调

2)重要原因: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俄罗斯实现所有制改革,完成向市场经济的方式过于激进

二、解体后经济对比:

日本

一、大化改新”和班田制

1)645年,年号“大化”。天皇政权颁布了一系列革新诏书,仿照中

国隋唐封建集权国家的形式,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废止私有土地、部民,行公地、公民

制,土地收归国有,“部民”成为公民

3)编制户籍、施行班田收授法,政府将土地分给人民,对6岁以上公

民,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死后归公,受田人民须负担租庸调。班田农民是主要生产者,法律身份是公民,但被束缚在土地上,向国家担封建义务

二、幕府与大名的区别

1)幕府:日本征夷大将军所开设的官署,幕府不是官职,是一套政

治管理系统。最高管理者是幕府将军,官正一品。日本幕府时代是架空天皇和官家的,幕府将军是武士阶层的最高领袖,以封建形式对日本进行统治,一般比较松散

2)大名:一块区域的武士领主,大名是大军阀、领主,官品不定,

是动荡年代割据一方的豪杰

三、町人:日本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

四、1868明治维新内容主要方面是:

1)废藩置县,统一全国政权。

2)废除等级制度和行会制度。

3)进行土地制度和地税改革。

4)仿效欧美教育制度,学习西方文化,输入先进科学技术,派遣官方

代表团赴欧美考察。同时举办官营模范工厂。

5)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意义:明治维新加速了资本原始积

累,促进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明治维新为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为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危机和在19世纪末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第一章金融制度的建立 1、银行和信用工具的发展 2、清算制度的建立 3、股票市场的形成 4、南海泡沫事件 金融:资金融通 金融革命: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银行制度、结算制度、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 一、硬币缺乏——对信用工具的需求 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均衡——产生信贷业务 信用工具和信贷业务的发展——近代银行制度的结算制度 发展原因: 1、金银复本位制 2、货币量增长推动了贸易的发展磨损和贮藏的损失人口的增加新兴工业发展与 东方贸易逆差 3、17世纪20年代欧洲采银业萧条 4、货币短缺 二、商业银行的借贷业务 大宗借贷业务经常发生在民间金融家和政府之间 近代政府面临突发性货币匮乏,因货币缺乏,私人借贷普遍存在。由于对贷款的广泛需求,出现早期“商业银行家”(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商业银行发展困难,破产的很多,社会上对放债人存有敌意,银行家经营无力,直到利率革命出现,缓解危机。) 利率革命是近代金融制度建立的关键一步 汇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承诺 支票:信用工具意大利首先采用转让支票的国家 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贸易结算中心 18世纪伦敦挑战阿姆斯特丹 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瑞典国家银行——中央银行 Be lombard street to a china orange. 英国金融界比喻“悬殊极大,十拿九稳” “华尔街2号”伦敦证券交易所 17中叶正式的股票交易市场出现了 南海泡沫——近代首次金融危机 近代金融制度建立伊始,不完善,不稳定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1、密西西比泡沫 2、郁金香狂热——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 第二章工业革命的准备 一、市场制度的创新 农村:圈地运动城市:行会制度瓦解 二、竞争有序化 限制过度竞争,建立规则竞争 三、政府行为的界定 政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保证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限制经济活力

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班级:09广告2班姓名:石智慧学号:2009532023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日本战后经济从崩溃到繁荣发展,逐步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历程。阐述了经济发展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诸多作用因素。这不仅为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了借鉴作用。 论文关键词:二战后;日本经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发展战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侵略战争吃了败仗,宣告无条件投降。此时的日本战前积累的财富丧失殆尽,战后经济也陷入极度混乱和疲乏的状态。据战后复兴院调查,国家财产损失惨重,因空袭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有119座,烧毁房屋240万户,受灾人数为880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643.9亿日元。日本战后的工业产量仅为战前1937年的20%,通货膨胀严重,粮食奇缺,生产几乎陷入停顿,战败的阴影笼罩在大多数国民心中。 但日本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日本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机遇,在“冷战”的背景下,结合日本国情,掀起工业化的高潮,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1951年日本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指1934--1936年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到1955年实现了全面恢复。”商品出口额有了较大增长,国际收支也实现了平衡。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使日本经济规模急剧扩大,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了印度和加拿大。到“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8亿美元,居美国、西德、英国、法国之后,占第五位。此后便过关斩将,连下三城: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西德(日本为1419亿美元,西德为1322亿美元),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的诱因,是由多方面构成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 客观原因主要是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日本在宪法中被迫放弃战争权,以后又以允许美国驻军为代价,换取美国的“保护伞”,美国对日本实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主要表现在: 一、对日政策的全面调整。美国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和中国,重新调整了对日政策,即从削弱日本,转为扶植日本。美国积极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力主缓和战争赔偿,允许日本保留赖以恢复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的资设备基础。为了使日本尽快摆脱战后的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美国于1948年12月,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1949年2月还派底特银行董事长道奇到日本担任占领军当局的最高财政顾问,对日本经济进行整顿,制定了“道奇计划”,把“稳定经济的九原则”加以具体化。道奇的紧缩财政措施实行后,通货膨胀被抑制住了,日本经济也稳定下来,开始向自由经济过渡。 二、侵朝战争的“特需”订货。战后美国为了争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日本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给日本经济注入活力,带来了国内的“消费景气”。 三、旧金山体制的构筑和建立。1951年9月8日,签订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宣告了美国对日本公开占领结束,开始了美国对日本半占领状态的“旧金山体制”时期。政治上,由于美军的“保护”使战后日本获得较为安定的国际环境和较为稳定的国内政局;经济上,日本摆脱了战时沉重的军费负担。这样得以把资源、劳动力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和平经济的发展。 从主观原因上分析,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诱因与日本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采取的一系列成功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一、强化凯恩斯理论,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后日本政府推行凯恩斯理论,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引导和控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加强资本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战后初期日本政府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和解答题 名词解释: 1、骑士抒情诗:即普罗旺斯抒情诗,因其主要流行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故有此名。它主要抒写骑士与贵妇人之间在黎明时缠绵悱恻、依依惜别的恋情,讴歌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以及他们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征战、建功立业的骑士道德。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注意心理描写,感情细腻,对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抒情诗产生过影响。 2、骑士传奇:采用荒诞不经的冒险故事形式,赞美忠于国王,锄强扶弱,为捍卫宗教、荣誉或爱情而献身的骑士精神。按照题材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古代希腊罗马系统、不列颠系统和拜占廷系统三类,其中以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传说最为典型。艺术上,骑士传奇既有荒诞不经、神秘色彩浓厚、歪曲现实的缺陷,也有想像丰富,情节引人,注意人物心理刻画等优点,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颇有影响。《朗斯洛,或坐囚车的骑士》和《特里斯丹和绮瑟》是骑士传奇中的名篇。 3、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在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聪敏,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倾向。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的影响也采用

隐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在欧洲国家中,法国的城市最为发达,其城市文学的成就也最高。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打着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对欧洲乃至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彼特拉克体”:是由彼特拉克创立的一种十四行诗体形式。它把每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有两节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节三行诗组成,押韵的格式是abba abba cdc cdc 。诗句每行1个音节,通常是抑扬格。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近代抒情诗的创作。 6、“七星诗社”:是16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法国的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团体,由龙沙等7人组成,龙沙被称为法国第一位近代诗人。七星诗人肯定生活、热爱自由、反对禁欲主义,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对法国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但他们一味模仿古人,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并强调 作家必须“出身高贵”,带有明显的贵族偏见。7、流浪汉小说: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17、18世纪流

比较古希腊与古罗马经济的异同 同: 1都是奴隶制经济 2都是以农业为基础且农业形成一定的地域区分 3都有多种地产和经营方式 4手工业和商业都发达 5高利贷都很普遍 6对外贸易繁荣 7被征服土地经济渐渐超过本土 8形成了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 9出现银行和银行家 异: 1雅典的手工业规模不大,而罗马的市有和国有手工业通常规模很大 2 希腊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奴隶占有制小作坊,而罗马的是家庭与大作坊 3 希腊内陆和城邦之间的贸易规模不大,主要是海上贸易;而罗马是两方都重 4 希腊特设了公务人员监管市场贸易 5 希腊一直阻止大地产制的发展保护中小地产,而罗马对大地产实施国家免税待遇刺激大地产发展 6 波希战争促进了希腊的经济发展,而战争破坏了罗马的农业 6. 7.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简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所以中国古代货币历史有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最早代替物物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中间媒介实现一般等价物职能的便是贝壳,换言之,贝壳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时,随商品交换迅速发展,海贝作为一种自然货币数量有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便有了铜贝的出现,且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贝壳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形成了各具其特色的钱币,所以货币形状杂乱不一。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规定了“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即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自此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且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因刘邦建汉后,准许民间私铸钱币。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造成有民富可敌国的威胁。于是汉武帝时期规定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此后,历代沿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 【摘要】自从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按现行汇率计算,日本的GDP相当于中国、印度、东盟以及“亚洲四小龙”等15个主要亚洲国家和地区GDP总和的1.6倍多,日本经济恢复增长对亚洲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经济;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经济问题中央掌控财政 自从二战以来,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从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轨迹谈起,分析高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进而分析日本经济模式在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及其走势,最后总述过去无论运作多么良好的经济体制,如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桎梏。 (一)经济开始复兴的阶段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二) 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三) 经济稳定增长的阶段 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万隆会议:199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东方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 2、日本战后派:日本当代文学流派,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登上文坛的一批作家。他们以《近代文学》杂志为中心,以尊重个性,艺术至上为基本精神,提倡文学独立于政治。主要代表是野间宏、梅崎春生、三岛由纪夫。 3、第三新人:日本50年代文学流派,他们主张以纤细的感觉和小市民的意识取代战后派的雄心勃勃的风格,厌恶政治性意识形态,以日常生活感觉构筑作品世界,其代表有安冈章太郎、吉行淳之介,阿川弘之等。 4、新感觉派:日本现代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横光利一等人。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表示怀疑甚至否定,提倡依靠直观、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在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以新奇的文体和辞藻,去刺激人们的感觉。 5、新倾向派:朝鲜20世纪20年代初的无产阶级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是崔曙海、李相和、赵明熙等人。他们反对资产阶级文学追求唯美情调,坚持把文学与人民的命运、祖国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6、述美派:又称旅美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旅 居美洲的叙利亚、黎巴嫩诗人、作家组成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纪伯伦、努埃曼等人,他们都以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学。 7、埃及现代派:阿拉伯现代文学流派,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后扩展到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等国。代表人物是海卡尔、侯赛因、台木尔等人。 他们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创作了一批不同于阿拉伯传统文学的现代小说。 8、日本无产阶级文学:日本现代文学的一种思潮,以 1916年前后的“工人文学”为基础,20年代十分活跃,代表人物是叶山嘉树,黑岛传治等人,先后创办《播种人》、《文艺战线》、《战旗》等刊物。1934年随着“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同盟”的解散而失去实力。9、日本唯美主义:日本近代文学流派,以永井荷风、 谷崎润一郎为代表,其特点是:描写人的表态心理和表态情欲,在官能享受中寻求精神的满足。 10、白桦派:日本近代文学派,代表作家是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因他们创办《白桦》而得名,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 11、“破理显实”:日本近代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之一。就是主张作家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去描写“真实”,为日本白色主义理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

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叙

英、美、韩三国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 这一学期,我选修了外国经济史这一课程,在课堂上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了解到许多外国工业国家经济发展和变化的历程以及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现今,我想就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了解到现今社会是以高速发展的社会,而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虽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短期内发生的巨大转换往往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社会稳定,严重时还会破坏社会发展进程。这一点上,与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处于相当水平的19世纪中叶的英国、20世纪初期到中叶的美国及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韩国都给我们很多有益启示。 首先,谈一谈美国。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城市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在1790年之后150多年的时间里全面完成了城市化进程,速度之快,程度之高,令世人瞩目。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经验和做法已经为世界其他国家所采纳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美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教训和失误也值得吸取和警示。 美国城市化的根本动因是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但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工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渐趋减弱,而服务业逐渐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征是大都市郊区化,城市呈网络状向外扩展,人口密度较低。这虽然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空间,但这种“以汽车追房子”的美国城市化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投入大量增加、公共交通组织成本上升、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费大幅增加,工作、生活成本提高等。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效仿美国,而应超越郊区化的发展模式,坚持走紧凑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子,从追求经济效益的城市化转变为使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化。 美国人均国土空间大,土地使用治理分权化,在城市化早期缺乏相应的规划,后来不得不进行城市改造和环境治理,为此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除了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保证城市化的发展动力以外,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题库(简答、名词解释) 简答: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 1.限定通商口岸从事对外贸易 2.对进出口货物也实行严格的限制 3.对于外国来华贸易的商人,政府也对他们的活动加以种种限制 4.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中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商行 北京条约及内内容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侵略者交换天津条约和订立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公使驻京 2.开放新口岸 3.内江通商 4.内地传教 5.控制海关 6.掠卖华工合法化 7.鸦片贸易合法化 买办的产生与作用 买办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的,最初是指那些被外国洋行雇佣的中国代理人。买办从产生之初就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为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经济侵略服务的 作用:买办不仅是起着媒介和经纪人的作用,而且一步步地发展为经销和承购,包购包销,买办按照洋行规定的数量和期限,完成购销任务。而买办为了洋行和自身的利益,则在全国组织起一个推销外国工业产品,收购中国土产的商业收购与销售网络 通商口岸城市集中体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 1.这些口岸城市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的据点 2.其次西方列强在这些口岸城市设立租界,取得治外法权,成为国中之国 3.再次,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城市投资设厂,兴办各种实业,直接渗入到中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并逐步取得垄断和独占地位 4.最后,殖民地经济生活方式的盛行,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的一大特色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局限性 1.在土地制度方面,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在社会生产方面,他极为赞赏的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并据以设计理想社会的生产形式 3.洪秀全提倡男女平等,特别是经济生活中主张妇女享有平等,独产的地位 4.在对外关系方面,洪秀全反对闭自守局限性:洪秀全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历史农民起义运动经济思想的最高体现。但是他不可避免地还有小生产者的封建落后性,推行绝对平均主义,禁欲主义和军事化的社会生活是注定行不通的。这都反映出他经济思想的乌托邦性质 中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特点 1.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扩张,改变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刺激并推动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增长 2.适应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3.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及少数华侨的货币财富开始投资创办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货币财富 4.在十分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清政府在创办近代工业,进行资本积累中曾经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政府创办近代工业的的封建性 1.清政府创办的企业是为巩固清政府封建统治出发的 2.清政府创办的这些企业实权均操在少数洋务派官僚买办之手 3.清政府创办的企业通过政权往往对一些行业和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并享有特权 4.清政府创办的这些民用企业和军事工业具有浓厚的买办性 实力雄厚的外国资本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 1.外国在华投资的主要领域是贸易,金融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部门 2.外国在华工业投资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长远的经济发展,而是为了西方列强更好地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和掠夺 3.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利润丰厚的经济部门,如银行,航运等行业 4.外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通商口岸,而投资在内地则极为罕见 辛丑条约对中国的经济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如此巨大的战争赔偿几乎成了套在中国政府头上的沉重枷锁,从此之后这个政府只有对外国俯首贴耳,再也不能在外国列强面前"胡作非为" 2.其次,条约规实,允许外国在中国驻扎军队,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空前危害 3.再次,外国侵华势力压迫清政府对统治集团进行清洗,所有反对与外国建立各种政府经济关系,支持义和团的人都遭到清洗 善后大借款 1913年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筹措的借款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实际到手760W,而规定47年还清的本息竟达6789.36 W.合同规定,以中国盐务收入的全数,关税中除应付款项外的余款,再加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等省所指定的中央税款,充当此次借款的担保。合同还规定,中国必须聘请外国人掌管盐税征收事务。 至此,中国盐税大权完全落到外国人手里 国民北京政府为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了哪些新措施 1.中央政府设工商部,下设矿务,工务,商务三司 2.颁布一些保护工矿业发展的法规

2014年10月最新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自考资料和试题上的名词解释汇编: 1、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公元前9世纪到8世纪,小亚细亚一带的民间歌人、双目失明的职业乐师荷马把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传说整理加工,巧制精编,创作了《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这两部长篇叙事佳作。到了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的执政者组织一批学者将其删改完善,《荷马史诗》正式用文字记录下来,整理成书。到公元前3至前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又进一步审校、定本,这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2、新喜剧: 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新喜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食客、艺妓和家奴等。新喜剧剧情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3、教会文学: 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所写的文学作品。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文学题材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4、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盛行于11世纪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以法国的成就最高。其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5、英雄史诗: 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作品形成的世界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两种。早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是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的民间集体创作。后期英雄史诗产生于中世纪中期,是封建制度发展以后的产物。后期英雄史诗的主题是爱国主义。6、城市文学: 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应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7、七星诗社: 指16世纪出现在法国的一个诗人团体,它由7位诗人组成,以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并从中受到教益为出发点,以革新法国诗歌形式,促进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旨归。七星诗社的代表诗人是龙沙,他是法国近代第一位抒情诗人。 8、流浪汉小说: 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景。 9、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剧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0、巴洛克文学: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绪论 一、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没有出路 1、外国资本独享特权 2、中国资本曲折发展 近代经济部门中的中国资本主要由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构成。私人资本长期收到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的制约与压制而处于不利的地位。 3、封建经济深陷危机 4、近代政府无所作为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 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第一章 第一节中国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明朝和鸦片战争前的清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保持和平与统一最长久的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走向辉煌的巅峰时期。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水平 1、传统农业十分发达 明清农业通过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增加劳动投入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明代中期,农 业生产水平已经大大超过前代,间作套种的农作制技术相当发达。 中国传统农业的高度发展,使他有效的推动并维持了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强大。1,国家首先是通过贡赋等途径从传统农业中取得大量的剩余农产品和其他的财富。2,还要牢牢的控制传统农业较先进的地区,来达到维持自己统治、控制全国经济的目的。 2、工商业和对外贸易活跃 全国性市场和地区性市场、综合性市场和专业市场均有较大发展。 明清时,苏州、杭州、武汉三镇、广州、重庆等城市均已工商业发达著称。 明清两代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后盾主要来自南方,资本主义萌芽也主要集中在南方。 明朝前期的对外贸易规模十分大,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南亚、南亚、西南亚、非东 北部等地。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目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的经济优势,使他对外界的经济需要十分有限。 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和封建经济关系 1、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是一种极为典型的自然经济结构。 个体小农经济:是最典型的自然经济,他以自然分工为基础,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 密的结合在一起,男耕女织,以织助耕,不仅更够满足个体家庭维持生存的最低级、 最基本的需要,而且也使之与市场的联系降到最低限度。 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自然经济,他实际上是若干租赁小 农经济的集合体。地主购买和占有土地,其经济目标并不是为了经营本身的诱惑,而 是为了自身消费的需要。 国家经济:总体上讲也是自然经济性质的,国家经济大厦的基石是由众多的小农经济 构成的,小农经济并未有在国家这个层次上形成为性质不同的新的经济组合、经济关 系和经济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自然经济性质突出的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这种封建经济具有明显的自给性和封闭性。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需要,经济的内聚力远大于扩 张力。2、这种经济结构具有突出的离散型。3、经济具有显著的稳定性。4、具有典型的同构性。 2、中国封建经济关系

2018年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 (3) 第三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 一. 单项选择 1、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解体过程,最集中最根本的体现是:传统小农经济结构的痛苦解体。 2、鸦片战争之后,列强胁迫清政府开放中国国内市场,采取最主要的措施是:要求开放通商口岸。 3、19世纪70年代以前,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中,最大宗的是:鸦片。 4、外国对华输出的主要工业制品是:棉纺织品。 5、外国对华棉纺织品输出中增长最快的大宗商品是:棉纱。 6、在清末中国进口商品市场上,形成的是:英、日、美三国共同垄断格局。 7、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殖民在形态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存在典型的不等价交换。 8、集中反映洪秀全的经济思想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9、洪秀全在社会生产方面,极为赞赏的经营方式是:小农经济。 10、洪仁轩总理朝政后作为施政纲领提出的是:<资政新篇>。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谋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纲领是:<资政新篇>。 12、洪仁轩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富强的基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好。

13、洪仁轩主张依靠“民富”,所有企业都归民办这一思想的主旨是: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 二. 多项选择 1、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解体表现为: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农业种植结构变化。 2、1863年,在上海联合组成“公共租界”的国家是:英国、美国。 3、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进口货物中占有主要份额的商品是:鸦片、棉织品、棉纱。 4、19世纪70年代后,各国及各地区对华出口贸易的变化是:英国比重下降、日美比重上升。 5、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仍然是传统的:生丝、茶叶。 6、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补充军需消耗和支付战争赔款,把经济困难转稼到广大人民头上,其手法有:推广捐例、加征田赋税收、利用银贵钱贱盘剥、默许各级官吏浮收勒折、向民间征调无偿劳役。 三. 名词解释 1、纺织分离:西方列强机器纺纱大量涌入中国代替手工纺纱,使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纺与织发生分离。织纺业是中国传统小农家庭手工业的重要内容,以织助耕是小农经济的优势所在,但是在西方机器纺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后,纺纱与织布过程就分离了。 2、耕织分离:在西方机器纺织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的压力下,使小农经济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在家庭纺纱业被排斥,家庭织布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史诗形成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形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2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分各为24卷。 金苹果: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都想得到这个苹果,相持不下。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各自贿赂帕里斯,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最美丽的女子。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之后便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久战不决,后来,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木马遗弃在城外,假装撤退。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特洛伊。战后希腊人各自携带财宝奴隶还乡。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骑士文学:是世俗的封建主义文学,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它虽然宣扬封建道德,但其中所表现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民性。而肯定世俗爱情,更有客观上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化:是与基督教文化对立的世俗文化,城市文学是随城市的出现而形成,为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应运而生的。

经济史作业

浅析买办在中国近代社会的身份角色 摘要:中国进入近代,政治上开始半殖民化,经济上开始半封建化,中国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变化的格局中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出现。买办阶级的出现也成为近代新格局下的一产物。对于买办阶级的身份角色一直备受关注,但是多是一种批判的口吻,只看到其买办性的一面。本文所关注的主要为其对近代社会贡献的一面,也即为民族性的一面。意在表明买办作为一新团体,在近代社会新体系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对近代社会的发展取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买办近代社会身份角色 近代买办是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阶级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买办曾是西方国家在华进行经济活动的桥梁,同时也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先导。在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历史条件下,买办有其得以滋生的土壤。买办的产生使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融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 一、近代买办群体的形成 买办一词,最早见于《明史》,是指专司宫廷供应的商人。后来买办这一称呼运用的范围渐广,就连官宦家的采买人员也称为买办了。清康熙五十九年,清政府为了限制外国人对华贸易,在广州设立了“公行”制度,专门负责管理和经营中外进出口贸易。“公行”中的办事人员被早期来华贸易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称为“comprador”,意为采买者。所以,不难看出,“公行”中的买办乃是作为中外商人的中介,负责履行规定价格、经收进出口税款、传达政府法令和监督外商遵守中国法律等职责的办事人员。他们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管理中承上启下的一环,是清政府实行的“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政策中,用来防范“夷人”的底层环节。他们地位低下,不为社会所齿,与后来所形成的买办有着本质的区别。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定了《南京条约》,其中第五条规定:“今大皇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摘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德、英、法、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帝国主义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的发展相对缓慢;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不同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新的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原因; 特征; 对比 一、美国经济发展 1、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幅员辽阔,天然资源丰富,煤、铁等矿藏和石油、黄金的蕴藏量都相当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 3)、欧亚两洲的移民源源而来,不仅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其中许多熟练工人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4)、美国内战结束了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2、经济发展的情况 1)1860年,美国工业产量占世界第四位,到1894年已经超过所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第一位。 2)重工业迅速发展,工农业的比重发生了显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由农业国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3、帝国主义特征

随着美国变成工业国家,资本和生产急剧集中;美国资本主义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托拉斯是美国垄断组织最普遍的形式。20 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八大财团,他们不仅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且 控制国家政权。其中,洛克菲勒和摩根为首的美国两大托拉斯美孚 石油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是两个最大的财团,它们独占了1/3的全 国国民财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能够达到美 国这样的程度。所以,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列宁指出: “美国托拉斯是帝国主义经济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最高表现。” 二、德国经济发展 1、经济迅速发展原因 1)1871年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2)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为德国提供了经济发展资 金。 3)从法国割来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储藏的丰富矿藏,为发展工业补 充了重要的资源。 4)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从 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2、经济发展情况 1870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第三位。但是,19世纪最后30年,德国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工业生 产的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3、帝国主义特征 经济的飞速发展,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德国成为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仅次于美国的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也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这是 因为:德国完成统一后,国内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容克地 主阶级在经济上,占有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在保持半封建剥 削的同时,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并投资于工厂、银行, 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渐趋一致。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 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 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这种 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的结合,便形成 了德国帝国主义的特征。 三、英国经济发展 1、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 1)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优势的纺织业等传统工业部门的企业设备和技术陈旧落后,资本家宁愿 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赚取超额利润,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

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研究生考试经济思想史(所有试题)   课程名称:经济学说史适用专业:经济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配弟 2.重农学派 3.斯密教条 4.萨伊定律 5.边际生产力论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三位一体”公式? 2.什么是“时差利息论”?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计50分) 1.斯密的三个阶级、三种收入学说评述。 2.试论李斯特的经济学说及其影响。   课程名称:综合考试(邓小平经济思想、外国近现代经济史或中国经济史) 适用专业:政治经济学 适用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邓小平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外国经济史研究注:本试题中“邓小平经济思想”各方向必考,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外国经济史研究方向考“外国近现代经济史”,邓小平经济思想史研究、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方向考“中国经济史”。 邓小平经济思想部分: 一、简答题(共20分) 1、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7分) 2、简要回答邓小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意义。(6分) 3、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7分) 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2、试述“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外国近现代经济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航海条例 2、帝国特惠制 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发生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社会生产力的、也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 2、南北战争前,美国南北经济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20分) 试论述明治维新的性质及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   中国经济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马关条约 2、四联总处

名词解释: 1、“奥林匹斯神系” 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于奥林匹斯山上而得名。该神系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大家庭,以家长为中心,大家同吃同住同议事,共同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进程。主要有主神宙斯、神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等。这些神的特点是与人同形同性,奥林匹斯神系反映的则是父系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情况。 2、城市文学 又叫市民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在民间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现市民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内容上往往通过现实题材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抨击封建阶级和僧侣阶层的贪婪、暴虐和愚蠢,表现市民的智慧和勇气。艺术上采用讽刺手法;代表作有《列那狐传奇》等。 3、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其思想核心是:以人性反对神性。以此为核心,其基本内容是:一.以人性反对神性;二.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认为人有追求财富、荣誉和爱情、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权利;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四.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时代精神。 4、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莎士比亚之前活跃在英国剧坛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富有才华,并锐意创新,代表剧作家有约翰·李利、基德、罗伯特?格林和马洛等。其中以马洛的成就最高,对莎士比亚的影响最大,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等。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为英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5、流浪汉小说 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独特小说形式。它以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为中心,主人公多是无业游民,并往往采用第一人称,以自传的形式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以人物流浪史的方式结构小说,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流浪汉小说已初具近代小说的规模,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对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模式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6、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