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2

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2

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2
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2

兴庆区月牙湖回民第二中学教学设计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反思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反思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反思 1、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诗歌、音乐、美术都是艺术王国各具特色的成员, 它们分属不同的学科。本课多方位取材,巧用课程资源,将诗歌、音乐搬进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声情并茂,动情渲染,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科有效的融合辅助,展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决定了 它不仅是技能掌握的问题,还要突出课程的人文色彩, 突出历史和文化相关的背景资料的学习,更加重视美术 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朝着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发展。 有些时候最需要的不单单只有图片,还有和它有关的文 学欣赏、音乐欣赏,学要了解相关的环境、地理、风土 人情等。 2、美术欣赏教学随想。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组织课堂讨论,对具有 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感悟风景绘画的魅力及风景画 创作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只是教学情景的创造者,活动过程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纯是 对美术知识的传递,而是组织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资源,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对跨学科

知识进行融合,帮助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绘画艺术的人文内涵。 3、交流中提高能力。 这一课我在处理教材时注重课前的充分准备,学生的实践操作留足时间,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和美术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再次证明了“兴趣是学习的酵母”的教育命题。让学生自评、互评,在交流中提高能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阔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绪。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中国古训的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课教学实践操作性强,在学习活动中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审美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最新最全)

七年级下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 E 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 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其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由于这种风的强弱不定,常形成旱涝灾害。 9.从课本P7图6.9看,①亚洲一共有 9 种气候类型,所以具有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②其中有 3 种属于季风气候,所以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③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具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0.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东部;此线以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的主要分布区是马来群岛。 11.亚洲只缺少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2. 从课本P9图6.12看,非洲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受纬度影响较强,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也是世界最大的分布区,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13.亚洲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有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 6 个国家。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14.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5.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属于东亚。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超过 1 亿。 2.日本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和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相望。 3.地形:以山地为主,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平原面积狭小,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说明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风景画的透视现象。 2、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并能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中。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风景画的透视规律。 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三、教法选择 主要采用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风景图片。学生准备画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由一组瓜州的风景图片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音乐播放学生熟悉的瓜州风景图片。) 1、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 (教师调拨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师:这是哪儿的美景?生:瓜州。师:对,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瓜州的风景图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出示课题) (二)分析作品、学习方法:

1、画作欣赏,激趣。 (1)师:许许多多的画家都用画笔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教师调拨课件,展示风景画作品) (2)师:同学们想不想学学风景画的画法,在课余时间也用你们的画笔描绘我们瓜州的景色呢? 生:想 (3)师:画好风景画有很多因素所决定,我们来看看这节课需要解决风景画的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桥有什么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小组迅速交流,并全班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他们观察到的视觉现象叫做透视,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引出这节课学习的重点知识——透视。 2、学习透视的概念,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 (1)师:什么是透视?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3页透视的概念,并让一名同学读出来。教师强调关键词(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解决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透视的目的。 (2)师:知道了透视在绘画中的作用,还要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多媒体讲桌。

人教版初一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其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由于这种风的强弱不定,常形成旱涝灾害。 9.从课本P7图6.9看,①亚洲一共有9 种气候类型,所以具有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②其中有 3 种属于季风气候,所以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③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具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0.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东部;此线以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的主要分布区是马来群岛。 11.亚洲只缺少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2. 从课本P9图6.12看,非洲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受纬度影响较强,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也是世界最大的分布区,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为界。(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记忆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 欧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 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 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 p29 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 望。 2.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 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 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 预习案: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 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 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典型作业评比;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 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自学第7 页概念,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完整版)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2018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简称:乌乌里大黑土地)。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 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此外,注意:向北流向北冰洋的三条外流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向东流向太平 洋的是:黑龙江(俄罗斯称:阿穆尔河)、长江、黄河、湄公河,流向印度洋的是:印度河、恒河、伊洛 瓦底江;三条内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 (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 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注意:世界最高的两个高原:在亚洲中部地势高俊的是: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淡水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反思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反思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反思 1、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诗歌、音乐、美术都是艺术王国各具特色的成员,它们分属不同的学科。本课多方位取材,巧用课程资源,将诗歌、音乐搬进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美术课堂声情并茂,动情渲染,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科有效的融合辅助,展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决定了它不仅是技 能掌握的问题,还要突出课程的人文色彩,突出历史和文化相关的背景资料的学习,更加重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朝着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发展。有些时候最需要的不单单只有图片,还有和它有关的文学欣赏、音乐欣赏,学要了解相关的环境、地理、风土人情等。2、美术欣赏教学随想。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组织课堂讨论,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感悟风景绘画的魅力及风景画创作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只是教学情景的创造者,活动过程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纯是对美术知识的传递,而是组织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资源,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对跨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帮助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绘画艺术的人文内涵。 3、交流中提高能力。 这一课我在处理教材时注重课前的充分准备,学生的实践操作留足时间,充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和美术实践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再次证明了“兴趣是学习的酵母”的教育命题。让学生自评、互评,在交流中提高能力。一言以蔽之,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阔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绪。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中国古训的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课教学实践操作性强,在学习活动中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审美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精品文档 七年级下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 (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 波斯湾,C 红海,D地中海。(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 阿拉伯半岛 F 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其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由于这种风的强弱不定,常形成旱涝灾害。 9.从课本P7图6.9看,①亚洲一共有9 种气候类型,所以具有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②其中有 3 种属于季风气候,所以具有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③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具有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0.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东部;此线以南是我国的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雨林气候在亚洲的主要分布区是马来群岛。 11.亚洲只缺少两种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12. 从课本P9图6.12看,非洲的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受纬度影响较强,气候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也是世界最大的分布区,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 13.亚洲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有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其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 6 个国家。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最少的是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14.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15.在亚洲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16. 三类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渔业,牧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一般来说,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而发达国家大多数第一产业的比重小,第三产业的比重大。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属于东亚。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超过 1 亿。 2.日本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和东海同俄罗斯、朝鲜、韩国、中国相望。

(完整版)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资料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州——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亚洲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州,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2.亚洲位于北半球、位于东半球。 3.亚洲与周围大州的界限: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东南以海与大洋洲相望;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4.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5.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著名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6.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7.P5亚洲地理集锦 8.亚洲的气候特点: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有40亿人口(2007),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3.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组成;面积37.7 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 2.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钢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 十分有利。 3.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 4.日本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5.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6.P18的图 7.2 日本的地形。7. 日本的经济以加工贸易为主。 8.日本的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文化气息是东西方文 化兼容的典型。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 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 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 预习案: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总结

苏教版七年年级下册地理理复习资料料 第六章亚洲 1、亚洲的地理理位置:地处东、北北半球,东北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 ?西北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 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4、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部(深棕?色——粉红?色)海?拔较?高,四周颜?色逐渐由浅?黄?色到浅绿的颜?色——海?拔逐渐变低)——亚洲地形的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5、能在地图中找出下列列地名,说出这些地理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脉、珠 穆朗玛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区域)、?西?西伯利利亚平原(绿 ?色区域)、?里里海?、?贝回尔湖、死海?(封闭的浅蓝?色)、阿拉伯半岛、?马来群岛、 华北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布特点: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长江、?黄 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7、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著,?大陆性?气候分布较?广。分析其它 ?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律和那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季?风?气候 的特点: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秋季节, ?雨热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亚洲、?大洋洲、北北美洲、欧洲。 10、国家的产业结构是衡量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 高的国家,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起低的国家,经济越落后, 第?一产业?比重越?大。 亚洲经济差异:东部沿海?经注发达,?西部内陆经济较落后,不不同的海?陆位置经济 发展不不同,不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不不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地理理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北部)、?大洲位置(亚洲东部)、纬度位 置(经纬度跨度较?广)23°N——46°N、12 °E——148°E,?日本南北北国?土狭 ?长,并与经线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理环境更更为复杂多样,跨纬度最?广,南北北温差 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差就?大。 2、地形特点:典型的岛国,以四?大岛(北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 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 37.7 万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如神户、横滨),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 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不稳定)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1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资料等。 学具:各种颜料、画笔、纸等绘画工具。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作业评比。 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效果?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欣赏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四、袁运甫《马棚》赏析。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联系艺术作品,抓住科学与艺术中的运用,学会分析其透视现象。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理解。 五、学生活动。 家乡的风景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运用所学的透视、构图知识画一张风景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展评。 五、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汇报课教案《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平江县瓮江学区浯口中学湛进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解风景画的基本透视现象。 2、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透视的规律,并能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分析风景图片并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 2、扩大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的情感表现力。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 学生准备:画具 四、教法、学法: 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

主氛围。学法上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以及对话、思考、讨论、尝试表现等活动,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并逐步把所学的知识一步步内化,最终能熟练的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由一组瓜州的风景图片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音乐播放学生熟悉的瓜州风景图片。) 1、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图片。 (教师调拨课件,展示图片,学生欣赏) 2、师:这是哪儿的美景?生:瓜州。师:对,这是我们美丽的家乡,瓜州的风景图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出示课题) (二)分析作品、学习方法: 1、画作欣赏,激趣。 (1)师:许许多多的画家都用画笔表达过对家乡的热爱,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教师调拨课件,展示风景画作品) (2)师:同学们想不想学学风景画的画法,在课余时间也用你们的画笔描绘我们瓜州的景色呢? 生:想 (3)师:画好风景画有很多因素所决定,我们来看看这节课需要解决风景画的什么问题,请同学们看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桥有什么变化?(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小组内迅速交流,并全班反馈)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1湘美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学生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并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风景画。 4.1.2学时重点 1、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平且运用到会绘画中。 4.1.3学时难点 理解两种透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情境导入 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聆听歌曲《家乡》——韩红 ppt播放歌曲中日喀则的美丽景色。感受歌手对家乡的热爱。 音乐家通常通过作词作曲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画家通过画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欣赏朱宣咸的《江南仲夏》、《红樱桃映绿芭蕉》 时光催红了樱桃、时光染绿了芭蕉,作者把他多年的思乡情景,完善于这似有似无的意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的时光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年华易逝,乡愁愈浓,人生易老的感叹。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热爱的一片炽土,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共同的家乡——兴义,我们兴义都有哪些美丽景色呢?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大家基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钱,有句话叫“纸币是国家的名片”,那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的“名片”了吗?人民币背面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这节课,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因此也可以说,人民币的设计师和我们这节课一样,也在“画家乡的风景”。 简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的图景:1元-杭州西湖三潭印月,5元-山东泰山日出,10元-长江巫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拉萨布达拉宫,100元-北京人民大会堂。 活动2【讲授】 (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1、出示面值为一元的人民币背面,讨论其展示的“三潭印月”和教材上《草原的路》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2、学生讨论,并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出平行透视的概念。 4、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一个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也用了平行透视的方法(100元)。 5、要求学生关注100元人民币背面左方的柱子,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6、引导学生欣赏《村道》、《母亲湖》,总结大地的层次和道路应该如何在纸张上表现出来(大地的形象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路的形状以斜线最终消失在大地上),并在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与之相似的人民币(10元上的长江图案)。 (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1、引导学生观察《马棚》,并叫学生到黑板上画出《马棚》的简图。 2、根据学生画的简图,指导学生认识线条、角度、位置、形体的大小比例,进而展示成角透视的概念和原理。 3、引导学生从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成功运用成角透视的典范(50元上的布达拉宫主体大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位置和范围 1、亚洲位于和,周边的海洋:东—、北一、南一 。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的一个大洲,面积最大。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 亚非分界线——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4图“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 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如东亚:中国、日本。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亚洲地势特点—— 。 亚洲河流特点—— 。 2、亚洲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世界最高 峰; —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 ”(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 (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比 利尔湖); 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 3、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 。 各个气候的特点: 热带沙漠气候:( ) 热带雨林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地中海气候:( ) 东岸 三种 季风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周边的海洋:a—、b—、 c— 组成:A—、B—、C —、D— 2、,对日本的渔业、 造船业、海上运 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日本,原因: 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 4、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产生的背景:, 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经济。 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 工业分布的原因: 。 5、其民族构成单一,民族为主,具。首都是。 第二节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1、东南亚在 组成:A—、B—、 C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1课 画家乡风景 教案设计

《画家乡的风景》(第1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 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4.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 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5.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3.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 课件、挂图等其他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 新授 《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二、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 生生互评; 师生点评。 三、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自学第7页概念) (1)霍贝玛《村道》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2)袁运秿《马棚》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对照透视图;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 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古元作品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分析农民画作品中的透视: 了解农民画中透视。 4.小练习: 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 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布置下节课内容。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2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教具:课件、图片等其他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 二、新授。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水平线——开阔;斜线——深远。 思考题: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1)、欣赏朝戈《母亲湖》。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2)、欣赏陈逸飞《水乡》。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对照透视图。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3、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欣赏书上其他作品,并判断其透视现象。 尝试理解画中的透视给画面带来什么氛围感觉? 4、小练习:第4页练习,思考这是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5、学生实践。 从课件中或课本风景摄影作品中,用线条临摹,重点表现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较准确的透视表现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 四、学习活动 家乡的风景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运用所学的透视、构图只是画一张风景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