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TP配置实例

STP配置实例

STP配置实例
STP配置实例

实验步骤按照顺序来

1.SWA配置

SWA#conf t

SWA(config)#int rang f0/1 - 2

SWA(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SWA(config-if-range)#exit

SWA(config)#int range f0/14 - 15

SWA(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config-if-range)#end

SWA#vlan database

SWA(vlan)#vlan 2

SWA(vlan)#vlan 3

SWA(vlan)#vlan 4

SWA(vlan)#exit

2.SWB配置

SWB#conf t

SWB(config)#int range f0/1 - 2

SWB(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SWB(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on

SWB(config-if-range)#exit

SWB(config)#int range f0/14 - 15

SWB(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SWB(config-if-range)#end

SWB#vlan database

SWB(vlan)#vlan 2

SWB(vlan)#vlan 3

SWB(vlan)#vlan 4

SWB(vlan)#exit

3.SWC配置

SWC#conf t

SWC(config)#int range f0/14 - 15

SWC(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SWC(config-if-range)#end

SWC#vlan database

SWB(vlan)#vlan 2

SWB(vlan)#vlan 3

SWB(vlan)#vlan 4

SWB(vlan)#exit

SWC#show spanning-tree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1 is forward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1 is block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2 is forward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2 is block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3 is block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3 is forward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4 is block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4 is forwarding 4.SWD配置

SWD#conf t

SWD(config)#int range f0/14 - 15

SWD(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SWD(config-if-range)#end

SWD#vlan database

SWB(vlan)#vlan 2

SWB(vlan)#vlan 3

SWB(vlan)#vlan 4

SWB(vlan)#exit

SWD#show vtp status

VTP Version : 2

Configuration Revision : 2

Maximum VLANs supported locally : 256

Number of existing VLANs : 9

VTP Operating Mode : Client

VTP Domain Name : sy

VTP Pruning Mode : Enabled

VTP V2 Mode : Disabled

VTP Traps Generation : Disabled

MD5 digest : 0xF8 0xB6 0x3B 0x3A 0xF4 0xBF 0xD9 0x1E

Configuration last modified by 0.0.0.0 at 3-1-02 00:20:36

SWD#show vlan-sw brief

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

-------------------------------

1 default active Fa0/0, Fa0/1, Fa0/2, Fa0/3

Fa0/4, Fa0/5, Fa0/6, Fa0/7

Fa0/8, Fa0/9, Fa0/10, Fa0/11

Fa0/12, Fa0/13

2 VLAN0002 active

3 VLAN0003 active

4 VLAN0004 active

1002 fddi-default active

1003 token-ring-default active

1004 fddinet-default active

1005 trnet-default active

SWD#conf t

SWD(config)#int f0/2

SWD(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D(config-if)#end

SWD#conf t

SWD(config)#spanning-tree uplinkfast

SWD(config)#int range f0/1 - 13

SWD(config-if-range)#spanning-tree portfast

SWD(config-if-range)#end

SWD#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

UplinkFast is enabled

SWD#show spanning-tree interface f0/2

The port is in the portfast mode

SWD#show spanning-tree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1 is block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1 is forward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2 is block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2 is forward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3 is forward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3 is blocking

Port 15 (FastEthernet0/14) of VLAN4 is forwarding

Port 16 (FastEthernet0/15) of VLAN4 is blocking

5.SWC配置

SWC#conf t

SWC(config)#int f0/2

SWC(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

SWC(config-if)#end

SWC#conf t

SWC(config)#spanning-tree uplinkfast

SWC(config)#int range f0/1 - 13

SWC(config-if-range)#spanning-tree portfast

SWC#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

UplinkFast is enabled

SWC#show spanning-tree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The port is in the portfast mode

6.SWB配置

SWB#conf t

SWB(config)#spanning-tree vlan 3 root primary

SWB(config)#spanning-tree vlan 4 root primary

SWB(config)#end

SWB#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

Root bridge for: VLAN3, VLAN4.

7.SWA配置

SWA#conf t

SWA(config)#spanning-tree vlan 2 root primary

SWA(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root primary

SWA(config)#end

SWA#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

Root bridge for: VLAN1, VLAN2.

8.客户机配置

HostA(VLAN2):

IP:192.168.1.2/24

HostB(VLAN2):

ip:192.168.1.3/24

9.测试:

HostA#ping 192.168.1.3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92.168.1.3, timeout is 2 seconds: !!!!!

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68/127/144 ms

3台交换机,拓扑就不画了。只是注意下端口,用f0/1 - 3。

交换机比较少,直接在三个交换机输入命令,创建vlan 2

开始命令基本一样

Switch>en

Switch#vlan d

Switch(vlan)#vlan 2

Switch(vlan)#^Z

Switch#conf t

Switch(config)#int r

Switch(config)#int range f0/1 - 3

Switch(config-if-range)#sw mode t

Switch(config-if-range)#no shutdown

至此,vlan 2 在三台上设置好了,在SW1上设置vlan2 的根网桥

SW1#conf terminal

SW1(config)#spanning-tree vlan 2 root primary

SW1(config)#^Z

设置好了,查看

SW1#show spanning-tree vlan 2

VLAN0002

Spanning tree enabled protocol ieee

Root ID Priority 24578

Address 0009.7C82.5992

This bridge is the root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Bridge ID Priority 24578 (priority 24576 sys-id-ext 2)

Address 0009.7C82.5992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Aging Time 20

Interface Role Sts Cost Prio.Nbr Type

---------------- ---- --- --------- -------- --------------------------------

Fa0/1 Desg FWD 19 128.1 P2p

Fa0/2 Desg FWD 19 128.2 P2p

拓扑概况:双核心交换机A、B,A为VLAN1-4的根桥,B为VLAN5-8的根桥,利用多生成树协议实现负载均衡。

步骤一:VLAN1-4根桥的设置

switch_A#conf t

switch_A(config)#spanning-tree --开启生成树协议,默认模式为MSTP

switch_A(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switch_A(config-mst)# instance 1 vlan 1,2,3,4 --创建实例1,并关联VLAN1-4

switch_A(config-mst)# instance 2 vlan 5,6,7,8 --创建实例2,并关联VLAN5-8

switch_A(config)# spanning-tree mst 1 priority 4096

--创设置A为实例1的根桥,即VLAN1-4的根桥

步骤二:VLAN5-8根桥的设置

switch_B#conf t

switch_B(config)#spanning-tree --开启生成树协议,默认模式为MSTP

switch_B(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switch_B(config-mst)# instance 1 vlan 1,2,3,4 --创建实例1,并关联VLAN1-4

switch_B(config-mst)# instance 2 vlan 5,6,7,8 --创建实例2,并关联VLAN5-8

switch_B(config)# spanning-tree mst 2 priority 4096

--创设置B为实例2的根桥,即VLAN5-8的根桥

步骤三:其他分根桥交换机的设置

switch_C#conf t

switch_C(config)#spanning-tree --开启生成树协议,默认模式为MSTP

switch_C(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switch_C(config-mst)# instance 1 vlan 1,2,3,4 --创建实例1,并关联VLAN1-4

switch_C(config-mst)# instance 2 vlan 5,6,7,8 --创建实例2,并关联VLAN5-8

switch_C(config)# int g0/1 --在接入终端PC的端口上配置

switch_C(config-if)# spanning-tree bpduguard enable

switch_C(config-if)# spanning-tree portfast

注释:

1. 配置完成后,可用命令show spanning-tree interface g0/24 ,show spanning-tree summary 等查看生成树的相关状态。

STP原理及选举过程

实验1: STP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读者可以掌握如下技能: (1)理解STP 的工作原理 (2)掌握STP的选举过程 2、实验原理 STP(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解决广播风暴、同一帧的多个拷贝、交换机CAM 表不稳定等问题,STP 基本思路是阻断一些交换机接口,构建一棵没有环路的转发树。STP 利用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和其他交换机进行通信,从而确定哪个交换机该阻断哪个接口。在BPDU 中有几个关键的字段,例如:根桥ID、路径代价、端口ID 等。 为了在网络中形成一个没有环路的拓扑,网络中的交换机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1)选举根桥、(2)选举根端口、(3)选举指定端口。这些步骤中,哪个交换机能获胜将取决于以下因素(按顺序进行): (1)最低的根桥ID 由两部分组成:桥优先级(默认32768)和MAC地址 (2)最低的根路径代价

不是独立的协议标准,而是为标准做的一些必要性补充。 本实验中各种以太网类型的cost如下: 100M: 200000 10M: 100 2000000 (3)最低发送者桥ID 也就是发送者的桥ID,判断规则同(1)中的一样 (4)最低发送者端口ID 由两部分组成:端口优先级(默认32)和端口序列号(例:f0/3比f0/47优先级高) 每个交换机都具有一个唯一的桥ID,这个ID 由两部分组成:网桥优先级+MAC 地址(如果网桥优先级相同,才比较MAC地址)。网桥优先级是一个2个字节的数(0-61440),交换机的默认优先级为32768;MAC地址就是交换机的MAC地址。具有最低桥ID的交换机就是根桥。根桥上的接口都是指定口,会转发数据包。 选举了根桥后,其他的交换机就成为非根桥了。每台非根桥要选举一条到根桥的根路径。STP 使用路径Cost 来决定到达根桥的最佳路径(Cost 是累加的,带宽大的链路Cost 低),最低Cost 值的路径就是根路径,该接口就是根口;如果Cost 值一样,再根据最低发送者桥ID、最低发送者

生成树STP基本概念与实验

二层交换:生成树STP基本概念与实验 如果你把两台傻瓜式交换机之间连两根网线,那么这俩交换机就会出现环路从而产生广播风暴。 可能你会觉得好笑,但实际工作中,我却碰到了,一些不懂网络的装修包工头,就会这样做。 ==================================================================== 生成树就是为了让交换网络中防环而出现的。 生成树最原始的版本是802.1d,也就是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但这个版本的标准是所有VLAN共用一个生成树,所以也叫CST(Common Spanning Tree) 思科在此基础上增强了一下,发布了PVST+(Per Vlan Spanning Tree) 802.1d的下一个版本是802.1w,也就是RSTP(Rapid STP),但还是共用生成树,搞不懂IEEE不长点记性。 于是思科又搞了一下,发布了PVRST+ IEEE又基于思科的MISTP的方案,发布了802.1s(MSTP),这个就屌爆了,之后再说为何这么屌,凡是大一点的交换网络都用MSTP。 ===================================================================== STP的基础 要学习更高级的RSTP/MST,还是需要STP的基础,尽管现在已经很少用到STP。 STP的工作流程

1. 在整个交换网段里选择一台做根桥,这根桥就是整棵树的根部,所有其他交换机就选一条到这个根桥的最短路径,其余的路径阻塞掉。所有交换机中桥优先级最低的成为根桥。 2. 选择所有非根桥交换机的根端口,就是那条最短路径的接口。如果有超过1条等价路径,则选择对端指定端口优先级最低的本地端口(有点绕口,通过实验来说明) 3. 选择各网段的指定端口。这个网段其实就是指一根链接,其中一头一定是指定端口,另外一头可能是根端口,也可能是非指定端口。 根端口——只出现在非根桥交换机上,就是到达根桥最短路径的那个接口。如下图,SW1被设置较低的桥优先级成为了根桥,注意,根桥上是没有根端口的。根端口转发数据帧。 指定端口(和非指定端口)——所有交换机上都可能有,根桥上的所有端口都是指定端口(接终端的那些不算啊),非根桥之间的指定端口通过判断优先级,谁低谁是指定端口,对端是非指定端口或根端口,非指定端口禁止转发数据帧,不过仍会监听BPDU。 如下图,SW1上的接口都是指定端口,SW2/3上离根桥最短路径的端口就是根端口。而SW2<->SW3之间的链路,记住,一条链接上一定有一头是指定端口,另外一头如果不是根端口,那就一定是非指定端口。那哪边是指定端口呢?哪边的桥优先级更低,哪边就是指定端口。而SW3上非指定端口被阻塞了,所以SW2<->SW3之间的链路其实是被阻塞了不能用于转发数据。

生成树协议STP的应用实验1

实验四、生成树协议 STP的应用实验 【相关知识】 1.生成树协议 STP简介 在局域网中,为了提高网络连接可靠性,经常提供冗余链路。所谓冗余链路就像公路、铁路一 样,条条道路通北京,这条不通走那条。例如在大型企业网中,多半在核心层配置备份交换机(网 桥),则与汇聚层交换机形成环路,这样做使得企业网具备了冗余链路的安全优势。但原先的交换机 并不知道如何处理环路,而是将转发的数据帧在环路里循环转发,使得网络中出现广播风暴,最终 导致网络瘫痪。 为了解决冗余链路引起的问题, IEEE802 通过了 IEEE 802.1d协议, 即生成树协议 (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IEEE 802.1d协议通过在交换机上运行一套复杂的算法,使冗余端口置于“阻塞状 ,从而使网络中的计算机通信时只有一条链路生效,而当这个链路出现故障时,STP 将会重新计 态” 算出网络的最优链路,将“阻塞状态”的端口重新打开,从而确保网络连接的稳定可靠。 生成树协议和其它协议一样,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的。在生成树协议发展的 过程中,老的缺陷不断被克服,新的特性不断被开发出来。按照功能特点的改进情况,习惯上生成 树协议的发展过程被分为三代: 第一代生成树协议:STP/RSTP 第二代生成树协议:PVST/PVST+ 第三代生成树协议:MISTP/MSTP 2.IEEE 801.1D生成树协议简介 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最初是由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开发的,后经 IEEE 修改并最终制定了 IEEE 802.1d标准。 STP 协议的主要思想是当网络中存在备份链路时,只允许主链路激活,如果主链路失效,备份 链路才会被打开。大家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的树是不会出现环路的,如果网络也能够像树一样生长 就不会出现环路。STP 协议的本质就是利用图论中的生成树算法,对网络的物理结构不加改变,而 在逻辑上切断环路,封闭某个网桥,提取连通图,形成一个生成树,以解决环路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为了理解生成树协议,必先了解以下概念: (1)桥协议数据单元(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BPDU):交换机通过交换 BPDU来获得建立 最佳树型拓扑结构所需的信息。生成树协议运行时, 交换机使用共同的组播地址 “01-80-C2-00-00-00”来发送 BPDU; (2)每个交换机有唯一的桥标识符(Brideg ID),由桥优先级和 MAC 地址组成; (3)每个交换机的端口有唯一的端口标识符(Port ID),由端口优先级和端口号组成; (4)对生成树的配置时,对每个交换机配置一个相对的优先级,对每个交换机的每个端口也配 置一个相对的优先级,该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5)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交换机被称为根桥(Root Bridge),如果所有设备都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则具有最低 MAC 地址的设备将成为根桥; (6)网络中每个交换机端口都有一个根路径开销(Root Path Cost),根路径开销是某交换机到 根桥所经过的路径开销(与链路带宽有关)的总和; (7)根端口是各个交换机通往根桥的根路径开销最低的端口,若有多个端口具有相同的根路径 开销,则端口标识符小的端口为根端口; (8)在每个 LAN 中都有一个交换机被称为指定交换机(Designated Bridge),它是该 LAN 中与 根桥连接而且根路径开销最低的交换机; (9)指定交换机和 LAN 连接的端口被称为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如果指定桥中有两个 以上的端口连在这个 LAN 上,则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端口被选为指定端口。根桥上的端口都可以成为

STP和端口聚合实验

交换机的生成树协议(STP)和端口聚合的应用 1、实验目的 配置交换机之间的物理冗余备份链路,利用生成树协议消除逻辑上的循环冗余,避免形成数据帧的循环转发和广播风暴。 配置交换机之间的多端口聚合连接,提高交换机之间传输的速度。 2、实验条件 ?华为交换机Quidway S2403H两台、网线若干、微机若干台、专用配置电 缆一条。 ?实验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PCB:VLAN3 PCD:VLAN3 PCA:VLAN2PCC:VLAN2 3、实验内容及步骤 1)STP ?按上图连接交换机SwitchA、SwitchB,在e0/23和e0/24两个端口进行 trunk连接。 ?观察交换机之间形成的数据帧循环转发和广播风暴。(两个S之间只连一 根网线时,跨交换机同VLAN的两个计算机能PING通;两根网线连接一 分钟后,两个S的红灯绿灯都亮,这两个计算机不能PING通) ?两个S之间连两根网线时,运行生成树协议阻断冗余链路,消除桥接网 络中的逻辑路径环路,避免数据帧的循环转发和广播风暴。(两个S的绿 灯亮,红灯偶尔闪,这两个计算机能PING通) 开启生成树功能:[Quidway] stp enable ?当前活动的转发路径发生故障时激活冗余备份链路恢复网络连通性。 分别拔下一根交换机之间的连线,测试交换机两端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仍能保持网络的连通。 ?关闭交换机的生成树功能:[Quidway] stp disable ‘两个S都关闭 一分钟后,就PING不通 (如果确定某个端口连接的部分不存在回路,则可以通过命令关闭该端口的生成树功能:[Quidway-Ethernet0/1] stp disable ) ?通过命令配置网桥优先级(Bridge Priority,默认为32768),将合适 的交换机推举为根桥。 [Quidway] stp priority bridge-priority 比如:[Quidway] stp priority 4096 优先级小的交换机为根桥,如果优先级相同,则MAC地址小的为根桥。 [Quidway] display stp ‘用于显示该交换机的stp 设置

交换机STP实验配置

配置 配置PVST+ 说明:以上图为例,配置PVST+,默认交换机上都配置有VLAN 10,VLAN 20,VLAN 30,VLAN 40,要求控制SW1与SW4之间的流量路径为VLAN 10和VLAN 20从SW1—SW2—SW4,VLAN 30和VLAN 40从SW1—SW3—SW4。

注:默认为PVST+,所以STP版本不用改。 1.配置各交换机优先级(只能为4096的整数倍) (1)配置SW1在所有VLAN的优先级为4096 sw1(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0-40 priority 4096 (2)配置SW2在所有VLAN的优先级24576 sw2(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0-40 priority 24576 (3)配置SW3在所有VLAN的优先级32768 sw3(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0-40 priority 32768 (4)配置SW4在所有VLAN的优先级32768 sw4(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0-40 priority 32768 2.配置SW2的F0/20的端口优先级(必须为16的整数倍)(1)在所有VLAN将SW2的F0/20的端口优先级配置为112 sw2(config)#int f0/20 sw2(config-if)#spanning-tree vlan 10-40 port-priority 112 3.查看根交换机 (1)查看根交换机SW1

说明:因为现在4个VLAN的配置是一样的,结果也是一样的,所以只提供一个VLAN的结果: sw1#sh spanning-tree (输出被省略) VLAN0010 Spanning tree enabled protocol ieee Root ID Priority 4106 Address 001a.6c6f.fb00 This bridge is the root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Bridge ID Priority 4106 (priority 4096 sys-id-ext 10) Address 001a.6c6f.fb00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Aging Time 300 Interface Role Sts Cost Prio.Nbr Type ---------------- ---- --- --------- -------- -------------------------------- Fa0/23 Desg FWD 19 128.25 P2p (输出被省略) sw1# 说明:从结果中看出,SW1手工配置的优先级为4096,但由于Extended System

4.STP实验

STP实验 一标准生成树 实验拓扑: 实验目的:观察生成树的运行原理 掌握生成树的常见参数修改,如生成树优先级、接口开销、接口优先级等 学会控制生成树的主根备份根 实验需求:SW1成为网络中的主根,SW2为备份根 修改SW3的FA0/24口的优先级设置为64 手工修改SW3与SW4的Fa0/20的接口开销为5 实验步骤: 步骤一:cisco交换机上面生成树是默认启用的,默认运行的生成树是PVST+。可通过命令show spanning-tree查看生成树运行情况。 步骤二:手工在交换机上启动生成树(默认是自动启动的,本步骤非必须) 因为默认运行的是PVST+,所以生成树的修改是基于VLAN的: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vlan 2 //在VLAN2上面开启生成树 Switch(config)#no spanning-tree vlan 2 //在VLAN2上关闭生成树 步骤三:修改生成树优先级,使SW1成为主根,SW2为备份根: SW1(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24576 SW2(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28672 注意,由于生成树的system-id-extend特性,所以生成树优先级必须是4096倍数。 也可以使用Cisco交换机提供的交换机根设置的宏命令: SW1(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root primary 将SW1设置为主根,交换机会自动将自己VLAN1的优先级设置的比网络中 其他交换机的低,保证自己被选举为主根。 SW2(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root secondary 将SW2设置为备份根,SW2会自动将自己VLAN1的生成树优先级设置的比总根高,但是比其他交换机低,以作为主根的备份。 步骤四:修改SW3的Fa0/24的接口优先级为100 SW3(config)#int fa0/24 SW3(config-if)#spanning-tree vlan 1 port-priority 64 注意,交换机生成树接口优先级必须以16递增。 步骤五:修改SW3、SW4的Fa0/20口的接口开销为5 SW3(config)#int fa0/20

stp保温板强度试验

stp保温板强度试验 昨天终于完成了STP超薄真空绝热板的抗拉强度试验,在维持保温、确保安全和性能稳定等方便做了个综合的评定,STP保温板的市场是比较广阔的。 STP超薄绝热板在界面剂处理后和粘结砂浆的粘结强度可以做到0.1MPa,这可以认为在抗拉强度方面和普通聚苯板的抗拉强度基本一致,完全可以在符合149/144的要求下进驻A级防火材料市场,同时在其他A级别材料的比较中,是唯一的一个能符合149/144系统性能测评的A级别材料。 外墙外保温材料的应用,不仅仅是材料能上墙的问题,而是考虑材料能做外饰面的问题(即经济,又实用),而材料能做外饰面的前提就要求材料本身和成型后的系统能在安全系数的保障上,尽量提高(如线性收缩系数、尺寸稳定性、抗拉强度、抗剪切强度、弹性模量、水蒸气渗透系数、抗压强度、板面的处理情况、系统成型后的耐候性试验、负风压试验、抗震性试验、系统吸水性试验、抗冲击强度试验等),现以STP超薄保温板为基础和其他A级材料做比较: STP保温板

优点:自重轻12,低导热系数0.006、高弹性模量11930、线性收缩系数和混凝土差不多10*10-6、吸水量127满足149/144要求,材料抗拉强度0.14MPa,系统成型后的抗拉强度面砖0.42,力矩小6,满足要求。 岩棉 优点:低导热系数0.040、高憎水性98%、弹性模量(没有数据)、线性收缩系数(没有数据)、吸水量200,缺点:材料的抗拉强度7.5kpa,和149的100KOa相差太大,(负风压和地震力为4.2KN),安全系数=7.5/4.2=1.79相当低,(竖丝岩棉除外)故外饰面做面砖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同时外饰面做涂料的风险也不小;这就是为什么鑫马里面存在增加锚栓的工序,锚栓按1KN来算,增加8个就是8KN,8+7.5/4.2=3.7,即增加了系统的抗拉强度,没有增加板子本身对基层的粘结强度)但系统的抗拉强度是用的粘结砂浆和岩棉的强度与抗裂砂浆抗拉强度复合而成的,而横丝岩棉抗拉强度的来源是岩棉板界面和粘结砂浆的强度,故系统做到达到100KPa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没有;再者从岩棉的耐久性上来说,国内很多的岩棉是矿棉,因为很多岩棉板的检测中未作酸度系数的测试,酸度系数MK(能分辨出岩棉、矿棉)对岩棉的耐久性和长久性至关重要。

5、STP实验指导 (TEST系列文档) V1.1

STP 实验指导 Version 1.1 update:2014-09-09 By:鲍中帅 一、概述 (2) 二、实现 (2) 2.1、实现前提 (2) 2.2、具体步骤 (2) 2.3、手工控制 (4) 三、补充 (6)

一、概述 在二层网络中,常常考虑到冗余链路或者由于人为失误导致在两台二层设备之间存在多条物理链路,而根据交换机工作原理,对于组播帧、广播帧以及未知单播帧采取泛洪的处理方式,这就导致了在二层以太网中极其容易出现数据帧被重复、来回传递;当二层冗余链路过多时,极其容易出现所谓的“广播风暴”,这将给网络设备以及链路带来比较大的负载; 所以,需要在二层有消除环路的协议,这就是今天的主角: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是一款能够在数据链路层消除物理环路的协议; 主要功能有两个:1、阻断冗余链路;2、当可用链路发生故障时,恢复被阻断的冗余链路,提高网络可用性; 本实验的目标:利用STP协议,消除二层设备之间的环路; 二、实现 2.1、实现前提 默认情况下,在H3C的交换机中,STP是处于关闭状态的;所以需要手工开启; 2.2、具体步骤 #默认情况下,STP处于关闭状态; [SW2]display stp Protocol Status :disabled Protocol Std. :IEEE 802.1s Version :3 CIST Bridge-Prio. :32768 MAC address :000f-e25f-ae42 Max age(s) :20 Forward delay(s) :15 Hello time(s) :2 Max hops :20 #开启STP; [Switch]stp enable #开启后; [SW2]display stp -------[CIST Global Info][Mode MSTP]-------//默认情况下,STP的版本为MSTP; CIST Bridge :32768.0cda-417d-1d63 Bridge Times :Hello 2s MaxAge 20s FwDly 15s MaxHop 20

实验四 STP生成树协议

实验四STP生成树协议 一.实验目的 (1)通过STP实验掌握STP生成树协议的原理 (2)实践一个STP的实例 二、实验步骤 (1)实验拓扑图 (2)STP基本配置命令 1、修改Brigde ID,重新选根网桥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priority 4096 switch(config-if)spanning-tree vlan vlan-id port-priority 优先级值交换机端口优先级值修改命令,通过修改端口优先值也可以更改端口的转发状态。 2.、查看、检验STP(生成树协议)配置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active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detail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interface interface-id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vlan vlanid 3. STP与VLAN负载均衡配置 配置负载均衡后,每个VLAN有自己的根网桥。每条vlan中继链路只转发所允许的Vlan数据帧。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vlanid 这条命令配置某条trunk中继链路只能转发该vlan a. b. c.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vlan vlandid root primary 该命令配置某个vlan的根网桥。利用这个命令可以使用Vlan利用VTP进行负载均衡 三.实验结果

STP+VTP综合实验

三层交换(VLAN间互通+路由功能)+VTP+STP(PVST) 综合实验(理论+实践=经验) 【需求分析】 本实验采用双核心结构,将三层交换技术和VTP、STP、以太网通道综合一起,实现网络的高速、高性能、高可靠性还有冗余备份功能,主要用于双核心拓扑结构的网络中。 【设计方案】 1、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控制广播流量 2、配置2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EthernetChannel,实现三层交换机之间的高速互通 3、配置VTP,实现单一平台管理VLAN 4、配置STP,实现负载分担 5、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间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互通 6、通过路由连入外网 【设备清单】

【网络拓扑】 为了提高可靠性,将网络设计成双核心结构,为保证高性能,采用双核心进行负载分担。当其中一个核心交换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数据能够自动转换到另一台交换机上,启到冗余备份的作用。 注意:本实验中为了测试与外网的连通性,使用了一个简单网络(SW6+PC25)。 【实施方案】 一、 VLAN的划分和IP地址规划:

(SW6默认配置,只做测试用)和交换机上连接了一台测试PC25 (IP:172.17.0.1/16 网关:172.17.0.2/16) 二、路由器IP地址规划 三、交换机和路由器版本的测试 Cisco 2950-24的测试:

Cisco 3750-24的测试:

路由器的忘了,呵呵! 四、具体试验过程 1、配置VTP 1.1、首先在三层交换机SW15上配置VTP域名为:https://www.doczj.com/doc/ee11730818.html,(我们班级的名称,借用一下),模式为server, VTP口令为123456,使用version 2版本,启用vtp修剪功能。 1.2、在SW15的vlan数据库上(全局模式下也可以)创建vlan100、vlan200、 vlan300、vlan400、vlan500、vlan600。名称以此为caiwu、jingli、gongcheng、xiaoshou、 renshi、fazhan。(只需要在VTP服务器上创建vlan,其它加入vtp域的交换机就能学习到相同的vlan,但是不学习端口划分。)

实验8:VTP及STP实验

实验8:VTP及STP实验 8.1 实验相关知识 (1) VTP(VLAN Trunk Protocol,VLAN中继协议)是Cisco专属协议,可用来简化VLAN的管理,并保持域内VLAN的一致性。VTP作用范围为普通VLAN(即1-1005) (2) VTP三种工作模式为Server、Transparent、Client,默认工作在Server下,VTP的配置修订版本号用来更新保持VLAN配置最终状态,切换VTP域名可以将配置修订版本号清零。 (3)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在提供冗余链路的同时可以破除第二层的环路。 (4) STP主要内容是了解如何形成无路径、形成过程中的端口要经历哪些角色及状态。 (5) STP的网桥协议数据单元BPDU的工作机制。 8.2 实验目的及要求 (1) 掌握VTP的基本概念、基本配置方法。 (2) 掌握VTP的故障排除方法。 (3) 掌握STP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基本配置方法。 8.3 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采用三人或双人一组的形式完成,每组包括三台交换机。 第一部分 VTP实验连接及基本配置 根据拓扑图8-1,连接网络设备 图8.1 VTP实验拓扑图 第一步:检查设备连接状态 配置任务:根据拓扑图8-1,检查设备连接,完成设备更名,将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设置为trunk模式,并给相应接口添加描述。 【交换机SWA参考配置】 Switch>enable Switch r#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 (config)# hostname SWA SWA(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W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config-if)# description Trunk-to-SWB SWA(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SW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A(config-if)# description Trunk-to-SWC 【交换机SWB参考配置】 Switch>enable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 hostname SWB SWB(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SWB(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B(config-if)# description Trunk-to-SWA 【交换机SWC参考配置】 Switch>enable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 hostname SWC SWC(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WC(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SWC(config-if)# description Trunk-to-SWA 第二步:查看交换机基本状态信息 参考命令:Switch#show VTP status //查看VTP状态信息 Switch#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mod/num Switchport//查看VTP状态信息 Switch#show vlan brief //查看VLAN信息 检查任务:在配置VTP协议之前,先使用show vtp status查看VTP初始配置,默认VLAN数应该是5,配制修订版本号为0,VTP域名为空,VTP工作模式为Server。 然后使用show vlan brief查看已经存在的五个VLAN信息。 最后使用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mod/num Switchport确认交换机之间链路工作在trunk模式。 第三步:修改VTP工作模式 参考命令:Switch(config)#vtp mode [SERVER | CLIENT | TRANSPARENT]//指定VTP工作模式,默认为Server 配置任务:将交换机SWA的VTP模式设为server(默认),SWB的VTP模式设为client,SWC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STP与RSTP】

实验 2 报告 学号 姓名 课堂号 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 STP 与RSTP 实验用时 1.5H 同组人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掌握STP 的工作原理,理解RSTP 的改进。 二、实验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STP (生成树协议)的基本概念、类型、端口状态及端口状态的切换,掌握STP 和RSTP 的配置方法。 三、实验环境(设备) 交换机2台,直连线2根 四、实验内容 (一).STP 1. 实验拓扑,右图所示。(设置S2126为根交换机) 2. 实验步骤 (1)基本配置 S2126的配置 ● 配置交换机的名称 (应该根据自己所使用设备来配置,即与RCMS 上的设备同名) switch#enable 14 !进入特权模式 Password: 402 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 (config)#hostname S2126 ! 配置交换机名称为“S2126” ● 配置trunk 口 S2126 (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0 ! 进入fastethernet 0/10的接口配置模式 S2126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 将fastethernet 0/10号口设置为tag VLAN 模式 S2126 (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5 ! 进入fastethernet 0/15的接口配置模式 S2126 (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 将fastethernet 0/15号口设置为tag VLAN 模式 S3550的配置 ● 配置交换机的名称 (应该根据自己所使用设备来配置,即与RCMS 上的设备同名) switch#enable 14 !进入特权模式 Password: 402 F0/10 F0/10 F0/15 F0/15 S3550 S2126

STP与RSTP比对实验

实验一生成树协议STP与RSTP配置实验 实验题目:生成树协议STP与RSTP配置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实验功能:使网络在有冗余链路的情况下避免环路的产生,避免广播风暴等。 2.掌握如何配置生成树协议STP与RSTP。 3.理解STP与RSTP协议原理,理解端口变化过程。 4.比较STP与RSTP协议区别。 实验设备及环境:交换机2026两台、pc主机两台、网线四根 实验拓扑图 实验步骤 1.完成Vlan以及trunk配置 SwitchA(config)#vlan 10 //进入vlan10 SwitchA(config-vlan)#name test //配置vlan名称SwitchA(config-vlan)#exit //返回上一级操作模式 Switch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进入fa0/3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端口加入vlan10中 SwitchA(config-if)#exit //返回上一级操作模式 SwitchA(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2 //进入组合端口1-2中 SwitchA(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成trunk Switch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进入fa0/2 SwitchA(config)shutdown //关闭端口SwitchB(config)#vlan 10

STP学习心得

STP学习心得 1、STP协议叫什么? STP是Spanning Tree Protocol的缩写,译名生成树协议。 2、STP产生的背景? 在二层网络中没有TTL概念,如果存在环路,如图1当PC3发送一个广播帧ARP 后,交换机SW1除去0/0/1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0/0/2,0/0/10,0/0/6)会将该数据帧复制并发送出去,该ARP帧随后被SW2的0/0/5和SW3的1/0/0接收,SW2的0/0/10和0/0/6端口再复制发送,SW3的1/0/4和1/0/1端口会再复制发送……依此规律每个接到该帧的交换机都会将ARP复制到非接收端口后继续发送,循环往复,最终导致广播风暴。 广播风暴不仅会导致流量倍增,还会造成mac地址表不稳定,交换机在每次接收到数据帧时都从中学习对应的mac地址,写入到自己的mac缓存表中,在广播风暴中,mac表会被不断的刷新,导致其不稳定。 图1 另外,环路还会将单播帧重复拷贝。如图1,当PC3发送一个单播帧给PC4时,SW1接收到该帧时,如果SW1还没有学习到PC4的mac地址,根据交换机原理,对未知单播进行洪泛转发(上面说到的除去接收端口意外的端口都转发),和广播风暴类似,只有当该帧发送到SW4时(SW4知道PC4接在自己的1/0/4端口上)才会发送给PC4,原本PC3只是给PC4发送一个单播帧,而PC4却接收到了很多个单播帧,这样导致网络环境出现问题,比如流量计费不精确问题。 提问:在上述中PC3向PC4发送一个单播帧时,PC4到底会收到多少个单播帧? 基于上述种种环路产生的各种网络问题,STP被设计出来解决这些问题。

3、BPDU是什么? STP通过拥塞冗余路径上的一些端口,确保达到任何一个目的地的逻辑路径只有一条。STP借用交换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桥接数据单元)来阻止环路。BPDU 是二层报文。BPDU中包含了计算生成树的参数信息。 BPDU包含主要字段如下: 协议ID:该值总为0。 版本号:STP的版本(为IEEE 802.1d时值为0)。 报文类型:BPDU类型(配置BPDU=0,TCN BPDU=80)。 标记域:LSB(最低有效位)=TCN标志;MSB(最高有效位)=TCA标志。 根网桥ID:根信息由2字节优先级和6字节ID组成。这个信息组合标明已经被选定为根网桥的设备标识。 根路径成本:路径成本为到达根网桥交换机的STP开销。表明这个BPDU从根网桥传输了多远,成本是多少。这个字段的值用来决定哪些端口将进行转发,哪些端口将被阻断。 发送网络桥ID:发送该BPDU的网桥信息。由网桥的优先级和网桥ID组成。 端口ID:发送该BPDU的网桥端口ID。 计时器:计时器用于说明生成树用多长时间完成它的每项功能。这些功能包括报文老化时间、最大老化时间、访问时间和转发延迟。 最大老化时间:网桥将根桥看做不可用前保留根ID的最大时间。 访问时间:根网桥连续发送BPDU的时间间隔。 转发延迟:网桥在监听学习状态所停留的时间。

stp实验

STP配置 一、实验了解 生成树协议最主要的应用是为了避免局域网中的网络环路,解决成环以太网网络的“广播风暴”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网络保护技术,可以消除由于失误或者意外带来的循环连接。 STP的基本思想就是生成“一棵树”,树的根是一个称为根桥的交换机,根据设置不同,不同的交换机会被选为根桥,但任意时刻只能有一个根桥。 由根桥开始,逐级形成一棵树,根桥定时发送配置报文,非根桥接收配置报文并转发,如果某台交换机能够从两个以上的端口接收到配置报文,则说明从该交换机到根有不止一条路径,便构成了循环回路,此时交换机根据端口的配置选出一个端口并把其他的端口阻塞,消除循环。 当某个端口长时间不能接收到配置报文的时候,交换机认为端口的配置超时,网络拓扑可能已经改变,此时重新计算网络拓扑,重新生成一棵树。 二、实验拓扑图 实验中的了解: 选择根网桥 网桥ID最小:选择根网桥的依据是网桥ID的大小。在选择根网桥的时候,比较的方法是看哪台交换机的网桥ID的值最小,优先级小的被选择为根网桥;在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MAC地址小的为根网桥。 网桥ID:是一个8Byte的字段,前面2Byte的十进制数称为网桥优先级,后6Byte是网桥的MAC地址。 三、配置过程 1、对各个端口划到vlan 10 此处只列出一个交换机的

Show version 2、将S1手动改成根桥 S1(config)#spanning-tree vlan 1 root primary 经过一段时间,则发现S1称为根桥。S3上面有一个端口为堵塞状态。 S3#show spanning-tree VLAN0001 Spanning tree enabled protocol ieee Root ID Priority 24577 Address 000B.BEB5.C31A Cost 19 Port 2(FastEthernet1/1)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Bridge ID Priority 32769 (priority 32768 sys-id-ext 1) Address 0001.427A.506A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Aging Time 20 Interface Role Sts Cost Prio.Nbr Type

STP与GVRP实验任务

8.7-8.11实验报告

越高。把LSW1和LSW2的优先级分别设置为8192和4096 LSW1的配置 [LSW1]undo stp root [LSW1]stp priority 8192 LSW2的配置 [LSW2]undo stp root [LSW2]stp priority 4096 验证结果截图 执行display stp命令查看新的根桥信息。 控制根端口选举 在LSW1 上执行display stp brief 上述回显信息表明G0/0/1是根端口,G0/0/2是Alternate端口。通过修改端口优先级,使G0/0/2成为根端口,G0/0/1成为Alternate端口。 修改LSW2上G0/0/1和G0/0/2端口的优先级。 缺省情况下端口优先级为128。端口优先级叏值越大,则优先级越低。在LSW2上,修改G0/0/1的端口优先级值为32,G0/0/2的端口优先级值为16。因此,LSw1上的G0/0/2端口优先级高亍LSw2的G0/0/2端口优先级,成为根端口。 [LSW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LSW2-GigabitEthernet0/0/1]stp port priority 32 [LSW2-GigabitEthernet0/0/1]quit [LSW2-GigabitEthernet0/0/2]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 [LSW2-GigabitEthernet0/0/2]stp port priority 16 验证截图 执行display stp brie 配置GVRP LSW1配置 配置全局gvrp: [LSW1]gvrp 配置接口 [LSW1]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06 STP和 MST实验

实验一:配置快速生成树,实现: VLAN1-5 F0/23 转发 VLAN6-10 F0/24 转发 方法一:同一根桥上的负载均衡,VLAN1-10的根桥均在S1上。 1. 将S35-1 设为所有VLAN的根桥。 S35-1(config )#span mode rapid-pvst #span vlan 1 – 10 priority 4096 2. 在S35-2上启动快速生成树。 S35-2(config )#span mode rapid-pvst #span vlan 1 – 10 priority 8192 3. 在S2950上将F0/23在VLAN6-10的开销设为100 S2950(config )#span mode rapid-pvst #int f0/23 #span vlan 6-10 cost 100 方法二:不同根桥的负载均衡,VLAN1-5的根桥在S35-1上,VLAN6-10的根桥在S35-2 上。 1. 将S35-1 设为VLAN1-5的主根桥,同时作为VLAN6-10的备用根桥。 S35-1(config )#span mode rapid-pvst #span vlan 1 – 5 priority 4096 # span vlan 6-10 priority 8192 2. 在S35-2上启动快速生成树。 S35-2(config )#span mode rapid-pvst #span vlan 1 – 5 priority 8192 # span vlan 6-10 priority 4096

实验二:配置多生成树(负载均衡) 实现: VLAN1-5 F0/23 转发 VLAN6-10 F0/24 转发 方法一:同一根桥上的负载均衡,MST1-2的根桥均在S1上。 1. 在S35-1 上启用多生成树,并建立映射。 S35-1(config ) #span mst config #name rich #revision 1 #instance 1 vlan 1 – 5 #instance 2 vlan 6 – 10 sw(config-mst)#sh pending Pending MST configuration Name [rich] Revision 1 Instance Vlans mapped -------- --------------------------------------------------------------------- 0 11-4094 1 1-5 2 6-10 S35-1(config )#span mst 1-2 prio 4096 S35-1(config )#span mode mst 2. 在S35-2 上启用多生成树,并建立映射。 S35-2(config )#span mst config #name rich #revision 1 #instance 1 vlan 1 – 5 #instance 2 vlan 6 – 10 S35-2(config )#span mst 1-2 prio 819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