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岗位分类

工作岗位分类

工作岗位分类
工作岗位分类

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一节薪酬调查

一、单选题

1、处于新兴行业的企业更适合采取的薪酬调查方式是( )。

(A)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B)问卷调查

(C)委托中介机构调查 (D)访谈调查

答案:C

考点:薪酬调查方式——委托中介机构调查

2、具有“快,准、全”特点的薪酬调查方式是()。

(A)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B)问卷调查

(C)采集社会公开信息 (D)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查

答案:D

考点:薪酬调查方式——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查

3、进行薪酬调查时,若岗位复杂且数量大,应采用()。

(A)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B)问卷调查法

(C)采集社会公开信息 (D)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查

答案:B

考点:薪酬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4、百分位法将岗位的所有薪酬调查数据从低到高排列,分为( )组。

(A)2 (B)5 (C)10 (D)20

答案:C

考点:百分位法

5、薪酬满意度调查的步骤包括:①设计并发放调查表;②回收并处理调查表;③确定调查

方式;④确定调查对象;⑤反馈调查结果;⑥确定调查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A)④③⑥①②⑤ (B)⑥④③①②⑤

(C)④⑥③①②⑤ (D)⑥③④①②⑤

答案:A

考点:薪酬满意度调查程序

二、多选题

6、薪酬市场调查时,被调查岗位应在()方面与本企业所需调查的岗位具有可比性。

(A)工作性质 (B)岗位职责 (C)薪酬水平

(D)任职资格 (E)工作年限

答案:ABD

考点:确定调查的岗位

7、企业进行薪酬调查要了解的信息包括( )。

(A)家庭人口 (B)奖金福利 (C)长期激励

(D)加班时间 (E)健康状况

答案:BCD

考点: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

8、在不同企业中,工作内容基本相同的岗位,薪酬却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可能是()。

(A)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惯例

(B)管理理念和薪酬策略部同

(C)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

(D)对企业的价值或贡献大小不同

(E)在职者在该岗位上工作时间长短不同

答案:ABCDE

考点:薪酬存在差距的原因

9、对薪酬调查数据进行离散分析,具体方法有()。

(A)四分位法 (B)简单平均法 (C)百分位法

(D)加权平均法 (E)中位数法

答案:AC

考点:离散分析

10、关于设计薪酬调查问卷说法正确的是( )。

(A)把相关的问题分散开来

(B)语言标准,问题简单明确

(C)充分考虑信息处理的简便性和正确性

(D)确保表格中的每个调查项目都是必要的

(E)先明确薪酬调查问卷要调查的内容,再设计调查表

答案:BCDE

考点:设计薪酬调查问卷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工作岗位分类

一、单选题

1、()是指由工作性质和特征相似相近的若干职系所构成的岗位群。

(A)职系 (B)职组 (C)职门 (D)职等

答案:B

考点:职组

2、( )是将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A)岗位评价 (B)岗位调查 (C)岗位分类 (D)岗位分析

答案:C

考点: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

3、()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所进行的横向分类。

(A)职组 (B)职等 (C)岗级 (D)岗等

答案:A

考点: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

4、()具有“对事不对人”这一特点。

(A)岗位分工 (B)岗位分类 (C)品味分级 (D)品位分类

答案:B

考点: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

5、( )是以人为标准、人在事先、以人择事的工作分类标准。

(A)职务分类 (B)岗位分类 (C)职位分类 (D)品位分类

答案:D

考点: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

6、岗位评价要素的特征不包括( )。

(A)共通性 (B)显著性 (C)可观察性 (D)可衡量性

答案:B

考点:生产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

第三节企业工资制度设计与调整

一、单选题

1、适用于那些岗位划分较粗,岗位之间存在工作差别、岗位内部的员工之间存在技术熟练

程度差异的企业或部门的岗位工资类型是( )。

(A)一岗一薪工资制 (B)技能工资制

(C)一岗多薪工资制 (D)提成工资制

答案:C

考点:岗位工资制的主要类型

2、工资分配直接与企业效益和员工的工作业绩相联系的工作制度为()。

(A)一岗一薪制 (B)薪点工资制

(C)一岗多薪制 (D)提成工资制

答案:B

考点:薪点工资制

3、( )将工资计划和培训计划结合在一起。

(A)年薪制 (B)技能工资制 (C)绩效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

答案:B

考点:技能工资制的前提

4、能够鼓励员工发展各项技能,提高业绩表现,增强参与意识的工资种类是( )。

(A)能力工资 (B)提成工资 (C)技术工资 (D)岗位工资

答案:C

考点:技术工资

5、使营销人员和企业之间产生较在的离心力的工资形式是( )。

(A)计件工资制 (B)提成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

答案:B

考点:现在企业主要的绩效工资——提成制

6、应使员工间的工资差距最小化的工作团队类型为()。

(A)平行团队 (B)交叉团队 (C)流程团队 (D)项目团队

答案:C

考点:团队工资制

7、()的工资结构主要根据员工所具备的工作能力与潜力来确定员工工资。

(A)以绩效为导向 (B)以行为为导向

(C)以工作为导向 (D)以技能为导向

答案:D

考点:绩效工资制

8、( )反映不同岗位之间在工资结构中的差别。

(A)工资等级 (B)工资档次 (C)工资级差 (D)浮动幅度

答案:A

考点:工资等级

9、工资水平对外具有竞争性的企业,其工资水平应比行业平均工资水平高()。

(A)10% (B)15% (C)20% (D)25%

答案:B

考点: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

10、工资结构具有高稳定性的工资制度是( )。

(A)岗位工资制 (B)考核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年功序列制

答案:D

考点:高稳定类工资策略

11、员工的( )应与企业的经济效益、部门业绩考核结果和个人业绩考核结果挂钩。

(A)浮动工资 (B)固定工资 (C)基本工资 (D)岗位工资

答案:A

考点:浮动工资(奖金或绩效工资)的设计

12、企业效益提高,对全体员工给予等比例奖励的工资调整方法是( )。

(A)物价性调整 (B)工龄性调整

(C)奖励性调整 (D)效益性调整

答案:D

考点:效益性调整

二、多选题

13、技能工资的种类包括( )。

(A)技术工资 (B)能力工资 (C)提成工资

(D)薪点工资 (E)效益工资

答案:AB

考点:技能工资

14、( )属于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

(A)计件工资 (B)提成工资 (C)效益工资

(D)岗位工资 (E)技能工资

答案:ABC

考点: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

15、( )工资制度属于团队工资制。

(A)核心团队 (B)项目团队 (C)平行团队

(D)流程团队 (E)虚拟团队

答案:BCD

考点:团队工资制度

16、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外部因素包括( )。

(A)市场因素 (B)所属行业 (C)生活费用

(D)企业规模 (E)物价水平

答案:ACE

考点:影响工资水平的外部因素

17、工资制度总体设计的前期工作包括( )。

(A)个人业绩考评 (B)工资的市场调查

(C)确定工资原则与策略 (D)工资制度的调整

(E)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

答案:BCE

考点:企业工资设计程序

18、宽带式薪酬结构要求企业必须具有相应的()。

(A)生产文化 (B)绩效文化 (C)团队文化

(D)沟通文化 (E)制度文化

答案:BCD 考点:宽带式工资结构的设计程序:明确企业的要求

【本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是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

度。

(A)企业公积金 (B)企业年薪 (C)企业附加福利 (D)企业年金答案:D

考点:企业年金的概念

二、多选题

2、企业年金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B)计发办法 (C)支付企业年金

(D)支付方式 (E)员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管理方式

答案:ABDE

考点:企业年金方案的内容

【本章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企业薪酬调查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忽略历史薪酬数据的收集 (B)要收集货币薪酬数据

(C)尽可能做到全面、深入、准确 (D)要收集非货币薪酬数据答案:A

考点:与薪酬政策诸方面有关的信息

2、薪酬调查分析报告的内容不包括( )。

(A)调查实施情况分析 (B)薪酬政策分析

(C)薪酬水平调整建议 (D)薪酬满意度分析

答案:D

考点:提交薪酬调查分析报告

3、通常来说,制造型企业从基层岗位到总经理的岗等不超过( )。

(A)5个 (B)8个 (C)10个 (D)15个

答案:C

考点:生产与管理岗位统一岗等的基本要求

4、岗位薪点数的构成不包括( )。

(A)部门薪点 (B)岗位薪点 (C)个人薪点 (D)加分薪点

答案:A

考点:岗位薪点工资制

5、( )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基础支付工资。

(A)薪点工资制 (B)绩效工资制 (C)技术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答案:B

考点:绩效工资制

6、当下,企业经营者的工资制度通常是( )。

(A)绩效工资制 (B)年薪制 (C)技能工资制 (D)岗位工资制

答案:B

考点:年薪制

7、( )依据员工的绩效、技术和培训水平、职务、年龄和工龄等因素确定工资额。

(A)绩效工资制 (B)岗位工资制 (C)技能工资制 (D)综合工资制答案:D

考点:组合工资制

8、( )的目的是确定各个岗位的价值,并建立起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关系。

(A)岗位分析 (B)岗位评价 (C)薪酬调查 (D)岗位分类

答案:B

考点:岗位评价与分类

9、采用( )制定薪酬计划,可以控制总体的薪酬成本,但缺乏灵活性。

(A)从下而上法 (B)从上而下法 (C)由内到外法 (D)由外到内法

答案:A

考点:制定薪酬计划的方法

二、多选题

10、薪酬调查的结果可以为( )提供参考依据。

(A)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 (B)具体岗位薪酬的调整

(C)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 (D)岗位评价指标的调整

(E)薪酬差距水平的调整

答案:ABCE

考点:确定调查目的

11、常用的薪酬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有( )。

(A)离散分析法 (B)数据排列法 (C)频率分析法

(D)相关分析法 (E)图表分解法

答案:ABCDE

考点:常用的薪酬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12、岗位工资制的特点包括( )。

(A)对人不对岗 (B)对岗不对人 (C)根据岗位支付工资 (D)工资支付的主观性较强 (E)以岗位分析为基础答案:BCE

考点:岗位工资制的特点

13、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内部因素包括( )。

(A)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 (B)企业的规模

(C)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D)企业所属行业性质

(E)领导班子对工资问题的重视程度

答案:BCDE

考点: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内部因素

14、( )属于以技能为导向的工资结构。

(A)职务工资 (B)能力资格工资 (C)效益工资

(D)技术等级工资 (E)岗位工资

答案:BD

考点:以技能为导向的工资结构

15、制定薪酬计划所需要的员工基本资料包括( )。

(A)当前薪酬水平 (B)所在岗位 (C)上次调薪情况

(D)当前的工资级别 (E)所在工资级别的最高工资

答案:ABCDE

考点:制定薪酬计划的准备工作

补充: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的比较 世界上多数国家,实行的是与美国、日本等国不同的公务员分类制度,即公务员的品位分类。这种分类制的特点是把公务员分成不同的品位等级,公务员既有代表其地位高低、资格深浅、报酬多寡的官阶,又有代表其权力大小、职责轻重、任务难易的职位。 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相比,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优劣,概而言之: 1.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依据,以工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按事设职,按职择人;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 2.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位变动,等级也就变动,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品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同样职位的公务员可能品位等级不同,而同样品位等级的公务员也可能职位不同,当职位变动时,品位却可以不变。 3.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品位分类制中则以品位等级定工资,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的现象。 4.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才专用原则,非经考试合格,一般不得晋升,而且每一次晋升,几乎都得经过相应的考试,不能“一步登天”式地跨级晋升;品位分类制主要不以

考试来确定是否晋升,比较注重公务员的资历,由下级升到上一级比较容易,而且可以有较大的晋升幅度。 5.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复杂,职系、职组、职类、职级、职等划分较多,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品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只做大体上的分类,分类较少,较为简单,不需很高的技术性。 6.职位分类制下,任何公务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都有规范性的职位说明,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但是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公务员流动与调转的限制条件较严格,流动与调转的范围也较小;品位分类制下,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但在品位分类制下,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更多的经验色彩和主观性。 各国之间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政治经济情况的不同,或是采用职位分类制度,或是采用品位分类制度,比较这两种选择,可以说是各有利弊。近些年来,这两种分类之间出现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趋向的倾向。一方面,采用职位分类的国家,逐步简化了职位分类的结构,缩减了职系数目和职级、职等层次;另一方面,采用品位分类的国家,也开始重视起对职位的系统调查、评价和分类。这一状况表明,无论是职位分类还是品位分类,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公务员分类制度,这两种制度之间,需要的是相互借鉴和扬长避短。 在我国,由于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方面的原因,我们不能将国外

中国最新工作岗位分类标准

01-----经营管理类-----0101 总裁/总经理/CEO 0102 行政总监 0103 技术总监CTO/总工 0104 人力资源总监 0105 财务总监CFO/总会计师 0106 首席信息官CIO 0107 首席运营官/COO 0108 市场/营销总监 0109 联盟经理 02-----公关/市场营销类-----0201 公关经理 0202 公关专员 0211 市场经理/营销经理 0212 渠道经理 0213 产品/品牌经理 0214 市场助理/专员 0215 市场营销/推广/合作 0216 客户代表/营销代表 0217 市场策划 0218 市场分析/调研 0221 CI设计与策划 0222 广告文案/媒体策划/设计 03-----贸易/销售/业务类----0301 国内贸易 0302 国外贸易/涉外业务 0303 跟单员 0304 报关员 0311 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经理 0312 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 0313 销售助理/业务员 0314 商务代表/商务助理/业务助理 04-----财务类----- 0401 财务经理/主任 0402 会计主管 0411 注册会计师 0412 会计 0413 出纳 0421 审计经理/主管/专员 0422 注册审计师 0431 统计 0432 计划 0433 稽核 0434 财务分析 0435 成本分析/核算05-----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类---0501 行政经理/主管 0502 行政专员/行政秘书/助理 0503 办公室主任 0511 人力资源经理/专员/助理 0512 培训经理/专员/助理 0513 招聘经理/专员/助理 0514 薪酬福利经理/专员/助理 0515 绩效考核经理/专员/助理 06-----文职类----- 0601 图书情报/资料/文档管理 0602 文秘/高级文员 0603 资料/文档撰写/编辑 0611 计算机操作员/打字员/文员/校对0612 前台/接待员/礼仪 0613 收发员/话务员/后勤 0621 英语翻译 0622 日语翻译 0623 法语翻译 0624 德语翻译 0625 韩语翻译 0626 其它语种 07-----客户服务类-----0701 客户服务经理 0702 技术支持/客户培训 0703 售前/售后服务 0704 热线咨询 0705 客户关系处理 0706 客户分析 0707 投诉处理 08-----工厂类----- 0801 厂长/副厂长 0802 厂务管理 0803 车间主任/拉长 0811 产品开发 0812 品质管理 0813 采购管理 0814 仓储管理 0815 物料管理 0816 设备管理 0817 安全管理 0821 配色美工 0822 计划/调度/协调员 0823 PMC/SMT技术员 0824 生产控制文员

企业岗位分类

工作岗位分类 1、工作岗位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 1)职系:由工作性质和基本特征相似相近,而任务轻重、责任大小、繁简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的岗位所构成的岗位序列。一个职系就相当于一种专门职业,职系是岗位分类中的细类。 2)职组:由工作岗位性质和特征相似相近的若干职系所构成的岗位群。职组是岗位分类中的中小类。如:小学教师就是一个职系,教师就是一个职组。 3)职门:是工作性质和特征相近的若干职组的集合。职门是岗业分类中的大类。 4)岗级:在同一职系中,工作岗位性质、任务轻重、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岗位的集合。如:中学教师是一个职系,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教师分别是这一职系中的四个岗级。 5)岗等:是将工作性质不同,但工作繁简难易、责任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相同相近的岗位纳入统一的岗等。 刚等与岗级的区别:不是同一职系内不同岗位之间的等级划分,而是不同职系之间的相同相似岗位等级的比较和平衡。如:中学教师职系中的二等教师与机械操作职系中的五级车工可以划分为同一岗等。 2、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 工作岗位分类亦称岗位分类分级或岗位归级,在国家机关行政人事管理中,被称为职位分类。 岗位分级的最终结果,是将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3、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 1)岗位分级与职业分类标准的关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

2)岗位分级与岗位分类:是工商企业和国家政府机关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 3)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 品位分类:是一种按照预定分类原则和方法根据人员的学历、资历及贡献大小等资格条件,将人员分成不同品级的人事制度,它是人员招聘、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工资、奖惩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者的区别: ①分类标准不同。岗位分类以事为标准;品位分类以人为标准。 ②分类依据不同。岗位分类是根据工作或岗位的性质、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对事不对人;品位分类则根据对人员资历、学历、劳动态度、综合绩效和贡献率的分析,达到对人员进行分类的目的,对人不对事。 ③适应范围不同。岗位分类适用于专业性、机械性、事务性强的岗位;品位分类则适合于工作经常变化、工作效果不易量化的岗位或工作。 4、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 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一般单位应控制在两个层次以下,比较复杂的大型企业单位最多也不宜超过三个层次。 2)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性质与特点来确定;而管理人员岗位的分类则应以它们具体的职能来划分。 3)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的粗细程度有关,应以实用为第一原则,不宜将类别划分得过细。 5、生产与管理岗位统一岗等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考虑岗位工作任务难易程度。 2)要考虑对员工行为激励的程度。 3)要体现企业员TEE资管理的策略。 6、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类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将所有岗位分成五类:管理类、通用类、营销类、技术类和生产类。 (1)管理类岗位指公司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各级岗位,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各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助理。 (2)通用类岗位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行政、财务等部门的普通员工岗位,还包括其他部门的文员岗位。具体又可分为三类: ◆财务类:包括财务、审计; ◆人事行政类:包括人力资源、行政、资质审核; ◆业务发展类:其他部门的文员岗位等。 (3)营销类岗位指营业部的营业代表和服务代表岗位。 (4)技术类岗位指合同部、工程部的技术人员岗位。 (5)生产类岗位指生产相关部门(合同部)的生产人员岗位。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设置了五个发展序列:管理、通用、营销、技术和生产序列,分别对应管理类、通用类、营销类、技术类和生产类岗位。 每个发展序列都有相应的职级分布。根据具体岗位的性质、经验技能要求、职责大小等的不同,每个岗位所覆盖的职级不同。 (1)管理序列分为高级管理者(MA)、中级管理者(MB)、初级管理者(MC)三层,每层包括4个级别。 ◆管理MA层,应具有很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有十分丰 富的管理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系统且知识面广阔。 管理MAA层,具备本行业领域深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本公司工作职责,制定全面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并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 管理MAB层,具备本行业领域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承担本公司的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并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有较大影响。

管理MAC层,具备本行业领域较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全面的部门工作计划 和发展规划,并对部门日常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 管理MAD层,具备本行业领域丰富的专项知识和专项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承担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具体部门 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并对部门日常经营管理有较大影响。 ◆管理MB层,应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有较丰富 的管理工作经验,知识结构比较全面。 管理MBA级,具备本岗位工作领域全面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分析决策能力,能够领导团队承担某个职 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管理MBB级,具备本岗位工作领域较为全面的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分析决策能力,基本能够领导团 队承担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管理MBC级,具备本岗位相关领域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一定分析决策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具体工作,并承担某 个职能部门管理类职责,能够很好的指导、培训和协调所在 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 管理MBD级,具备本岗位相关领域较为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部分分析判断能力,能够独立开展具体工作,并承 担某个职能部门部分管理类职责,能够指导、培训和协调所 在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 ◆管理MC层,应具有一定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有一定的 管理工作经验,知识结构以所在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主。 管理MCA级,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能在主管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具体工作,并辅助主管开展 全面的管理工作,能够很好的协调所在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 管理MCB级,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能在主管的指导下完成大部分具体工作,并辅助主管开 展大部分管理工作,能够协调所在团队其他成员的工作。 管理MCC级,熟练掌握本岗位工作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经验,能在主管的指导下完成部分具体工作,并辅助主管开展

某某有限公司制度分类标准

某某投资有限公司 制度分类标准 一、对制度的理解 (一)制度的定义 企业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 (二)对制度的理解 1. 制度不是上级管理下级的工具,而是企业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工作沟通与协调的必要的手段 2. 制度不是可有可无的,全体员工都应处于企业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之中 3. 制度一定要有所为,制定一项制度就必须执行一项制度 4. 让当事人参与编写的全过程,要注重前期调查工作和第一稿的质量 二、公司的制度分类 公司目前处于从管理不规范的小企业开始规范管理、强化企业自身能力建设,向正规企业方向努力的阶段,公司目前的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公司的制度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公司目前规模不大,制度建设的重心一方面要围绕着一线生产、经营工作,要通过制度建设促进采购、生产、技术、销售、基建项目管理等业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消除管理的漏洞,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树立规范化、体系化的意识,强化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所以目前公司的制度建设重心一方面要强化生产经营相关的制度,另一方面强化制度体系的构建。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公司的制度从内容和作用的角度,可以分为五类:职责类、规范类、流程规定类、检查激励类、综合类制度。 (一)职责类制度 职责类制度主要是对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的说明、界定。职责类制度主要下面几类: 1. 业务一线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安全责任相关的制度。比如煤矿放炮工、玻璃公司保窑工的岗位职责、安全责任制;此类制度往往简洁、清晰、通俗易懂,张贴在车间等工作场所的墙上以强化员工对职责的观念。 2. 其他综合管理类、技术类员工的岗位说明书,比如生产处、综合处员工的岗位说明书。此类制度一般格式严谨、内容详细、规定清晰明确; 3. 组织结构图和部门职责说明。部门职责说明详细的规定了该部门的工作职责、内容,是该部门的工作指南和进行绩效考核的最基本依据。 (二)规范标准类制度 规范类制度主要是对工作内容进行规定、明确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以指导工作能够按照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也为对工作的评价、考核和奖惩激励提供明确的标准和依据。主要包括下面三种制度: 1. 对于操作一线的员工的工作的标准、作业的技术、安全等要求进行明确、清晰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公司内的各种岗位、各个工种、以及一定工序(工段)的技术规范、安全规范、业务操作规范,以及日常行为的规范等方面; 2. 对设备物资、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的质量相关的标准,主要体现在相关物品的质量标准、技术和工艺标准等方面; 3. 对环境、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是相关的工作环境的要求、规定,比如安全、卫生、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保护等。 规范标准类制度属于静态制度,内容一般不包含跨岗位、跨部门的工作规范

第5章公务员职位分类

第5章公务员职位分类 二、单选 1.下列属于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序列的是() A.副科长B.处长C.调研员D.镇长 2.我国公务员的级别分为() A.十二级B.十三级C.十四级D.十五级 3.大学本科毕业生被新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任职定级是() A.副主任科员14级B.科员13级C.科员14级D.办事员15级 4.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模式是() A.品位分类模式B.职位分类模式 C.以品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为辅的模式 D.以职位分类为主、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相结合的模式 5.职位分类中强调的是() A.以“人”为中心B.以“人”与“事”为中心 C.以职务为中心D.以“事”为中心 6.最早颁布《职位分类法》,用职位分类制度管理国家公务员的国家是:()。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 7公务员以品位分类为主的国家不包括:()。 A.日本B英国C法国D联邦德国 8、被称为“政府组织的细胞,政府行政活动的最基本、最基层单位”的是:()。A.职责B职位C官位D权力 9、工作人员应当完成的任务或为实现某一明确目的而从事的工作行为是:()A.职务B职责C职权D职能 10、以下哪项是指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的总称,或者说是工作性质充分相似,而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要求不同的职位的总称:()。 A.职位B职责C职系D职级 三、多选 1.构成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因素有() A.工作性质B.责任轻重C.难易程度D.所需资格条件 2、品位分类主要考虑人外在的三大因素:()。 A学历B资历C人际关系D职位

3、公务员分类按一定标准对业务类公务员进行划分,有哪两类分法:()。 A品位分类B地区分类C职位分类D性别分类 4、品位分类的优点在于:()。 A有一套严格公正的标准,同工同酬,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B有一套科学的分类方法,使职位状况一目了然,为公务员的科学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有利于公务员的流动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便于培训、选拔通才 D有利于吸收教育程度较高的优秀人才 5、西方国家公务员分类制度的发展趋势有:()。 A由单一模式走向多种模式的结合 B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从“繁”、“简”两极端向科学、适中、灵活方向靠拢 C分类结构由封闭型逐步转为开放型 D分类结构由开放型逐步转为封闭型 五、简答 1.职等标准的内容。 2.试分析设置级别的目的。 六、论述 试分析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制度的特征及其优缺点。 答案 五、简答 1.职等标准的内容。 答:职等标准是叙述某一职等的工作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及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文件。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1)一般叙述,指开头部分的叙述,通常以"本职等所包括之职级"开头,接着说明本职等与职级的监督关系,以及处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职责程度叙述。以所需创造力、与人接触的范围与目的、职权行使的范围与影响等因素,来叙述该职等的程度高低。 (3)所需资格的叙述,包括录用资格与能力两部分。前者包括任用资格和应考资格;后者包括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 2.试分析设置级别的目的。

第三章 职位分类

第三章公务员职位分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和讨论,要求学生掌握通过职位规范对每个职位的职责任务、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明确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序列、级别的确定原则以及职务和级别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实现人事管理和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提高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公务员职位的概念和特征;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意义和标准;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和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公务员职位分类概述 (一)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首创于美国,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科学人事管理方式和人事分类制度。1895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动作与工作时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工作分析”、“时间和动作研究”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很快流行于政府部门。1923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美国第一个《联邦政府职位分类法案》。 职位分类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现在主要实行于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泰国、哥斯达黎加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职位分类是世界各国人事分类制度两种主要方法中的一种。 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方法。 所谓职位,是由上级组织分配给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 职位具有三要素:(1)它是由具有充分权力的组织分配的,不是由工作人员自己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决定的;(2)它的职责必须通过工作人员完成,每个职位的工作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3)它具有完成工作所需的权力,是职务、责任和权力的集合体。 职位具有六个主要特征:(1)职位是指事而不是指人,是指工作人员担负的职务和责任,而不是指担负职务和责任的工作人员。(2)职位存在于担任它的工作人员之先。人员变动对职位没有影响。职位变动则一般要求对工作人员相应地作调整,没有合适的人选时职位可以空缺。(3)职位的数量是有限的,是由组织机构的规模、职能、任务、经费预算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的。(4)每一职位有一定的名称、内容、责任、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和晋升转任路线等。一旦确定后具有相对稳定性,除非具有充分理由并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变动。(5)职位并不意味着担任它的工作人员具有某种终身不变的身份和终身享有的待遇,工作人员只有在担任某一职位的职务和责任时才具有相应的权力,享有相应的报酬。同一职位在不同时间可由不同的人担任,同一人员在不同时间可以担任不同的职位。(6)职位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划分为若干类别和等级。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即职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什么是岗位分类 1、职系(Series):是指一些工作性质相同,而责任轻重和困难程度不同,所以职级、职等不同的职位系列。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机械工程职系)。 2、职组(Group):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综合而成为职组,也叫职群。例:人事管理和劳动关系职组包括17个职系。 3、职级(Class):职级是分类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使用与报酬。(每个职级的职位数并不相同,小到一个,多到几千)。 4、职等(Grade):工作性质不同或主要职务不同,但其困难程度、职责大小、工作所需资格等条件充分相同之职级的归纳称为职等。

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不管它们属于哪个职系的哪个职级,其薪金报酬相同。 岗位分类结构应建立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它以职位为基本元素,以职系、职组为横坐标,以职级、职等为纵坐标交叉构造而成。 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岗位分级、品位分类的联系: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而岗位分级适用于实行岗位分类以外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依据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岗位分类的最终结果岗位分类的最终结果,是将企事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职组和职系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是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岗位分类的原则“因事设职”是岗位分类的总原则。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应依据的原则:

中国最新工作岗位分类标准

01-----经营管理类-----0101总裁/总经理/CEO 0102行政总监 0103技术总监CTO/总工 0104人力资源总监 0105财务总监CFO/总会计师 0106首席信息官CIO 0107首席运营官/COO 0108市场/营销总监 0109联盟经理 02-----公关/市场营销类-----0201公关经理 0202公关专员 0211市场经理/营销经理 0212渠道经理 0213产品/品牌经理 0214市场助理/专员 0215市场营销/推广/合作 0216客户代表/营销代表 0217市场策划 0218市场分析/调研 0221CI设计与策划 0222广告文案/媒体策划/设计03-----贸易/销售/业务类----0301国内贸易 0302国外贸易/涉外业务 0303跟单员 0304报关员 0311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经理0312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 0313销售助理/业务员 0314商务代表/商务助理/业务助理 04-----财务类----- 0401财务经理/主任 0402会计主管 0411注册会计师 0412会计 0413出纳 0421审计经理/主管/专员 0422注册审计师 0431统计 0432计划 0433稽核 0434财务分析 0435成本分析/核算 05-----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类---

0501行政经理/主管 0502行政专员/行政秘书/助理 0503办公室主任 0511人力资源经理/专员/助理 0512培训经理/专员/助理 0513招聘经理/专员/助理 0514薪酬福利经理/专员/助理 0515绩效考核经理/专员/助理 06-----文职类-----0601图书情报/资料/文档管理 0602文秘/高级文员 0603资料/文档撰写/编辑 0611计算机操作员/打字员/文员/校对0612前台/接待员/礼仪 0613收发员/话务员/后勤 0621英语翻译 0622日语翻译 0623法语翻译 0624德语翻译 0625韩语翻译 0626其它语种 07-----客户服务类-----0701客户服务经理0702技术支持/客户培训 0703售前/售后服务 0704热线咨询 0705客户关系处理 0706客户分析 0707投诉处理 08-----工厂类-----0801厂长/副厂长 0802厂务管理 0803车间主任/拉长 0811产品开发 0812品质管理 0813采购管理 0814仓储管理 0815物料管理 0816设备管理 0817安全管理 0821配色美工 0822计划/调度/协调员 0823PMC/SMT技术员 0824生产控制文员 09---计算机/互联网类----0901技术主管/项目经理

岗位分析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分类法 ?排列法 ?点数法 ?配对比较法 ?点数加权法 ?工资市场调查 分类法 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革,又称归级法。它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企业全部(或规范范围内)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 这种方法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确定等级标准。各等级标准应明确反映出实际上各种工作在技能、责任上存在的不同水平。在确定不同等级要求之前,要选择出构成工作基本内容的基础因素,但如何选择因素或选取多少则依据工作性质来决定。在实际测评时,应注意不能把岗位分解成各构成要素,而是要作为整体进行评定。岗位分类同企业单位以外的职业分类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各类职业分类标准是以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岗位分类为基础制定的。一旦这类标准建立之后,企业单位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便可依据、参照或执行这类标准。 (一)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岗位分析。和其他方法一样,岗位分析是基础的准备工作。由企业内专门人员组成的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岗位分类。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首先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然后在划分大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每一大类中各种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若干中类。最后,再根据每一种类中反映岗位性质的显著特征,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小类。 3、建立等级结构和等级标准。由于等级数量、结构与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关系,因此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和复杂。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等级数量。等级的数量取决于工作性质、组织规模、功能的不同和有关人事政策。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等级数量,并没有同一的规定和要求。但无论是对单个的职务还是对组织整体都要确定等级数量。 (2)确定基本因素。通过这些基本因素测评每一职位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当然,不同的机构选择的因素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确定等级标准。因为等级标准为恰当的区分工作重要性的不同水平以及确定工作评价的结果提供了依据,所以它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从确定最低和最高的等级标准开始的。 4、岗位测平和列等。等级标准确定后,对岗位的测评和列等就根据这些标准,将工作说明书与等级标准逐个进行比较,并将工作岗位列入相应等级,从而也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对小企业来说分类法的实施相当简单,若应用到由大量工作人员的大企业,则会变

岗位分类分级

岗位分类分级 什么是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是指将所有的工作岗位即职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组、职系(从横向上讲);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从纵向上讲),对每一职位给予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1、职系(Series):是指一些工作性质相同,而责任轻重和困难程度不同,所以职级、职等不同的职位系列。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机械工程职系)。 2、职组(Group):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综合而成为职组,也叫职群。例:人事管理和劳动关系职组包括17个职系。 3、职级(Class):职级是分类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使用与报酬。(每个职级的职位数并不相同,小到一个,多到几千)。 4、职等(Grade):工作性质不同或主要职务不同,但其困难程度、职责大小、工作所需资格等条件充分相同之职级的归纳称为职等。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不管它们属于哪个职系的哪个职级,其薪金报酬相同。 岗位分类结构应建立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它以职位为基本元素,以职系、职组为横座标,以职级、职等为纵座标交叉构造而成。 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岗位分级、品位分类的联系: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而岗位分级适用于实行岗位分类以外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依据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岗位分类的原则 “因事设职”是岗位分类的总原则。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应依据的原则: 1、系统原则 岗位设置和划分,不能孤立地、局部地去看,而应该从各职位的相互联系上,从总体上去把握。一般而言,任何系统都具有5个特征: 1)集合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 2)相关性。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为一定的目的而存在。 4)整体性。一个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尽管每个要素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子要素,但是各个子要素间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5)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必须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和其他有关的系统

岗位分类大全

工作岗位分类标准工作岗位分类标准 01-----经营管理类----- 0101 总裁/总经理/CEO 0102 行政总监 0103 技术总监CTO/总工 0104 人力资源总监 0105 财务总监CFO/总会计师 0106 首席信息官CIO 0107 首席运营官/COO 0108 市场/营销总监 0109 联盟经理 02-----公关/市场营销类-----0201 公关经理 0202 公关专员 0211 市场经理/营销经理 0212 渠道经理 0213 产品/品牌经理 0214 市场助理/专员 0215 市场营销/推广/合作 0216 客户代表/营销代表 0217 市场策划 0218 市场分析/调研 0221 CI 设计与策划 0222 广告文案/媒体策划/设计 03-----贸易/销售/业务类-----0301 国内贸易

0302 国外贸易/涉外业务 0303 跟单员0304 报关员 0311 销售经理/区域经理/商务经理 0312 销售工程师/销售代表 0313 销售助理/业务员 0314 商务代表/商务助理/业务助理 04-----财务类----- 0401 财务经理/主任 0402 会计主管 0411 注册会计师 0412 会计 0413 出纳 0421 审计经理/主管/专员 0422 注册审计师 0431 统计 0432 计划 0433 稽核 0434 财务分析 0435 成本分析/核算 05-----行政/人力资源管理类---0501 行政经理/主管 0502 行政专员/行政秘书/助理 0503 办公室主任 0511 人力资源经理/专员/助理 0512 培训经理/专员/助理 0513 招聘经理/专员/助理 0514 薪酬福利经理/专员/助理 0515 绩效考核经理/专员/助理 06-----文职类----- 0601 图书情报/资料/文档管理 0602 文秘/高级文员

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

任务→职位分类 人→品位分类 职位分类 1.概念: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位依据工作性质、简繁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要的资格条件,区分若干具有共同特色的职位群体,加以分类,并以此作为组织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和基础。 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1869年,美国联邦政府文官事务委员会,提出以工作人员的职务和责任作为制订工作标准的职位分类原则,并于1903年建议政府机构正式推行职位分类制 职位的三个要素: (1)职务:工作人员应当完成任务或为实现某一明确的目的而从事的工作行为。 (2)职责:该职位必须做或不该做的工作规定和承诺。 (3)职权:职位任职人员为完成工作行为而具有的能力。 2.分类特点: (1)以“事”为中心的分类体系。首先重视职位工作的性质、责任大小、繁简难易程度,其次才是人所具备的资格条件。先有职位后有在这个职位上工作的公务员。当职位缺乏公务员事叫“职位空缺”。事在人先 (2)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专才”人员的任职调动、交流和晋升。一般在同一职系、至多在同一职组范围内进行,跨职组、跨职门的流动和迁升很少。 (3)分类方式先横后纵。即先进行横向的职系、职组、职门区分,然后再依据工作的难易、简繁和责任大小的程度进行纵向的等级划分。 (4)品等和职等相重合。品位职位相连,不随人走,严格实行以职位定薪酬的规则,追求同工同酬。职位变了,薪酬取决于新职位的工作性质。 (5)实行严格的功绩制。功绩制是升迁和薪酬增加的唯一标准。例如:美国一般职务类人员,薪酬的增加方式有两种:一是工作年限增加自动提升等级,表现突出奖励提升一级;二是职务提升,薪酬相应提高。并且规定一人每年只能提升一级,且必须有几人同时竞争,材能最终选出一人提升。 职位分类比较适合民主观念浓厚的国家。 3.分类步骤: 职位调查→职位评价→职位归类→制定职位规范

岗位分类标准

Introduction to the Position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TABLE OF CONTENTS (Also See The Classifier’s Handbook) SECTION I. BACKGROUND (2) Statutory Basis A (2)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Issuances B (2) SECTION II. STRUCTURE AND USE OF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3) Explanation of Terms A (3) Form and Content of Standards B (4) Using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C (5) SECTION III.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POSITION CLASSIFICATION (6) Author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for Classification A (6) Judgment in Applying Standards B (8) Work Covered by the General Schedule C (8) Position Management D (11) Use of Position Descriptions E (11) Determining Duties To Be Classified F (12) Selecting the Occupational Series G (13) Titling Positions H (14) Determining Grade Level I (16) Mixed Grade Positions J (17) Impact of the Person on the Job K (18) Inter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Positions L (19) SECTION IV. DETERMINING COVERAGE BY THE GENERAL SCHEDULE OR THE FEDERAL WAGE SYSTEM (20) General Criteria A (20) Borderline Positions B (20) APPENDIX 1 (26) LIST OF SERIES FOR WHICH A TWO-GRADE INTERVAL PATTERN IS NORMAL (26) APPENDIX 2 (35)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35) APPENDIX 3 (42) PRIMARY STANDARD (42) GRADE CONVERSION TABLE (56) APPENDIX 4 (57) POSITION CLASSIFICATION APPEALS (57) APPENDIX 5 (71) EFFECTIVE DATES OF POSITION CLASSIFICATION ACTIONS (71) REVISION SUMMARY (73)

品位分类之职位分类比较

职位为主品位为辅 所谓品位分类,是指以职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以职务或级别高低来确定待遇的人事分类制度。运用品位分类方法进行人事管理的国家,通常先根据职务的性质作比较粗犷的分类,再根据职务的地位、职责与资格条件作广泛的分级,其人事框架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分类,强调人的资格条件,所以这些国家均十分重视公务员的资历,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尤以学历为重。品位分类的职务划分比较简单,使得公务员的分类工作相对简便,易于实行,也有利于培养通才式的公务员;对教育水平的强调,有利于吸收教育程度高的优秀人员;对年资的强调,有利于队伍的稳定;官职相对分离使公务员的职位调动不影响其地位和待遇,使公务员具有安全感,也使公务员系统的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便于调整。但同时,品位分类也有分类不系统、轻视专业人才、限制了学历低但能力强的人的发展、工作不积极的人靠年资积累也有晋升机会等缺点。 职位分类,就是根据职员担任的职务和责任,按照职员的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以此作为职员管理的依据。实行职位分类的国家,一般都制定有专门的职位分类法,大致包含职系、职组、职类、职级、职等等基本概念。职位分类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过程,即把政府中各种公务职位按工作性质和业务种类的不同,从横向上划分为若干职组、职系;再按工作责任、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的不同,在纵向上划分为若干职级、职等,使每一个职位都能在纵向分类和横向分类交叉构成的职位分类结构体系中找出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对公务员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管理。 职位分类制是以事为中心的现代人事制度,有规范化的系统分类,没有官、职分离的现象,不存在独立的官等,职等就是官等。其优点在于,遵循因事设职的原则,从纵横两个方面建立规范的人事管理系统,使浩瀚杂乱的职位井然有序,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同时,职位分类不但为选择人才提供了客观而具体的标准,还为工作的考核提供了客观的标准。职位分类通过对现有职

岗位的分类、设计的原则与步骤(1)教学提纲

岗位的分类、设计的原则与步骤 岗位分类是在岗位调查、分析、设计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企事业单位中全部岗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的划分从而区别出不同岗位的类别和等级,作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一般来说: 1、职系(Series):是指一些工作性质相同,而责任轻重和困难程度不同,所以职级、职等不同的职位系列。简言之,一个职系就是一种专门职业(如机械工程职系)。 2、职组(Group):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综合而成为职组,也叫职群。例:人事管理和劳动关系职组包括17个职系。 3、职级(Class):职级是分类结构中最重要的概念。指将工作内容、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皆很相似的职位划为同一职级,实行同样的管理使用与报酬。(每个职级的职位数并不相同,小到一个,多到几千)。 4、职等(Grade):工作性质不同或主要职务不同,但其困难程度、职责大小、工作所需资格等条件充分相同之职级的归纳称为职等。同一职等的所有职位,不管它们属于哪个职系的哪个职级,其薪金报酬相同。 岗位分类结构应建立在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基础之上,它以职位为基本元素,以职系、职组为横坐标,以职级、职等为纵坐标交叉构造而成。 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岗位分级、品位分类的联系: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

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而岗位分级适用于实行岗位分类以外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依据不同;适用范围不同。 【目的】 岗位分类的最终结果,是将企事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之中。 职组和职系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是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原则】 “因事设职”是岗位分类的总原则。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应依据的原则: 1、系统原则 岗位设置和划分,不能孤立地、局部地去看,而应该从各职位的相互联系上,从总体上去把握。一般而言,任何系统都具有5个特征: 1)集合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的要素组成。 2)相关性。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为一定的目的而存在。 4)整体性。一个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尽管每个要素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子要素,但是各个子要素间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5)环境适应性。任何系统都必须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和其他有关的系统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

标准工作岗位的选择

?排列法 ?点数法 ?配对比较法 ?点数加权法 ?工资市场调查 分类法 分类法是排列法的改革,又称归级法。它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企业全部(或规范范围内)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 这种方法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确定等级标准。各等级标准应明确反映出实际上各种工作在技能、责任上存在的不同水平。在确定不同等级要求之前,要选择出构成工作基本内容的基础因素,但如何选择因素或选取多少则依据工作性质来决定。在实际测评时,应注意不能把岗位分解成各构成要素,而是要作为整体进行评定。岗位分类同企业单位以外的职业分类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各类职业分类标准是以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岗位分类为基础制定的。一旦这类标准建立之后,企业单位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便可依据、参照或执行这类标准。 (一)分类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岗位分析。和其他方法一样,岗位分析是基础的准备工作。由企业内专门人员组成的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岗位分类。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首先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然后在划分大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每一大类中各种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若干中类。最后,再根据每一种类中反映岗位性质的显著特征,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小类。 3、建立等级结构和等级标准。由于等级数量、结构与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关系,因此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和复杂。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等级数量。等级的数量取决于工作性质、组织规模、功能的不同和有关人事政策。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等级数量,并没有同一的规定和要求。但无论是对单个的职务还是对组织整体都要确定等级数量。 (2)确定基本因素。通过这些基本因素测评每一职位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当然,不同的机构选择的因素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确定等级标准。因为等级标准为恰当的区分工作重要性的不同水平以及确定工作评价的结果提供了依据,所以它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从确定最低和最高的等级标准开始的。 4、岗位测平和列等。等级标准确定后,对岗位的测评和列等就根据这些标准,将工作说明书与等级标准逐个进行比较,并将工作岗位列入相应等级,从而也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对小企业来说分类法的实施相当简单,若应用到由大量工作人员的大企业,则会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