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霖铃》教学反思.doc

《雨霖铃》教学反思.doc

《雨霖铃》教学反思.doc
《雨霖铃》教学反思.doc

《雨霖铃》教学反思-

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词作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以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主要设计了重朗读,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明感情这五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

一、激趣环节:在课堂一开始我就以黯然神伤者,唯离别也。入题,要求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这些诗句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创设作铺垫。结果有的学生说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有的学生说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二、朗读环节: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

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因此,我就以学生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教师带读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我不是硬性的示范,而是用提问启发的方式来进行。我问学生对长亭晚,该如何划分节奏;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念字是什么意思?这时该怎么读才识合适的? 今宵酒醒何处? 既然是个问句,要不要停顿。学生很快的豁然开朗。

三、意象与语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诗中所用的意象,然后要求学生调动所学来分析意象,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得非常积极。如解读寒蝉,能够把寒蝉的两层内涵(一是透露季节是秋天,而是渲染凄清冷落的离别氛围)分析得很到位。有的意象,学生能找出来,但是分析不好,这时我能用浅显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解读,如骤雨,我问学生下骤雨前,天气怎样,人的感觉如何,诗人写骤雨是为了什么。有的意象是学生根本不会,如千里烟波,这时也是以老师引导为主。

四、手法环节:这个环节的实现,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结合语言的讲解。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动作神态细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问,年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虚写等,这个环节的教学应该说是顺畅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