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活动材料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活动材料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活动材料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活动材料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活动材料

一、低碳生活我调查

中学生低碳生活调查

同学,您好!我们是“中学生低碳生活调查”活动小组,我们正在做一项关于中学生低碳生活习惯的调查,旨在了解中学生对低碳生活认识的基本情况,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能真正反映您的想法就达到我们这次调查目的。请您在每道题后选出适合自己情况,没有特殊说明每道题只选择一个答案。我们的调查将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请您放心,谢谢您的协助与支持!

1. 您所在的年级* ()

A.7年级

B.8年级

C.9年级

2. 您的性别* ()

A.男

B.女

3. 您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吗?* ()

A.完全了解

B.不太了解

4. 您是否经常买新衣服?()

A.是

B.否

5. 您食堂或外出用餐时你会“光盘”吗?()

A.会

B.不会

6. 您外出住酒店时是否会自己带拖鞋、浴巾等洗漱用具?()

A.是

B.否

7. 您离校或返校一般搭乘什么交通工具?()

A.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自行车等)

B.私家车接送

8. 您愿意为低碳生活做一些力作能及的事吗?()

A.愿意

B.不愿意

再次对您的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的调查到此结束!

二、低碳生活我了解

请阅读第一页课本资料夹的资料一、二,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低碳生活是指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工作和生活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2)选择低碳生活是人类主动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的一种行为。

(3)推行低碳生活,个人力量有限,应主要依靠国家和政府。

(4)节约用电是减少碳排放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2、“低碳”和“低碳生活”下一个定义

低碳:

低碳生活:

三、低碳生活我宣传

1、海报宣传语特点:

2、结合阅读材料和手中的海报撰写倡议书

低碳环保倡议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们在舒适整洁的校园工作和学习时,当你们享受着科技现代化给你们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你们是否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到,气候的变幻无常、环境的恶化、资源能源的枯竭、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开始威胁我们的生活?

面对同一片蓝天、身处同一个地球,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环境和拯救地球。为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发出“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倡议,倡导大家树立低碳理念,创造绿色家园。

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低碳生活,爱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共同的家园。

中学初二()班

理论力学运动学习题课

1. 图示的曲柄滑道机构中,曲柄长OA =10cm ,绕O 轴转动。当?=30°时,其角速度ω=1rad/s ,角加速度α=1rad/s 2,求导杆BC 的加速度和滑块A 在滑道中的相对加速度。 解 取滑块A 为动点,动坐标系固连于导杆上。 切向加速度a a τ和法向加速度a a n ,其大小分别为 a a τ=OA ·ε=10cm/s 2 a a n =OA ·ω2=10cm/s 2 牵连运动为平动的加速度合成定理为 a a = a a τ+ a a n = a e + a r 将上式各矢量分别投影在x 轴和y 轴上,解得 a r ==3.66cm/s 2 a e =13.66cm/s 2 a e 即为导杆在此瞬时的平动加速度。 2. 滚压机构的滚子沿水平地面作纯滚动。已知曲柄OA 长r ,以匀角速度ω转动。连杆AB 长r L 3=, 滚子半径为R 。求图示位置滚子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解 (1)分析运动,先选AB 杆为研究对象 (2)根据瞬心法求v B 先找到速度瞬心C v B = ωr 3 3 2 (3)利用加速度公式求a B n BA t BA A B a a a a ρρρρ++= ωAB = v A /AC = rω/3r = ω/3

a BA n = ABωAB 2= 3rω2/9 a B = 2 rω2/9 (4)再取滚子为研究对象,求ωB 和αB ωB = v B /R = ωr R 33 2 αB = dωB /dt =1/R ·dv B /dt = a B /R = 2 rω2/9R 3. 图示的四连杆机构中,O 1A =r , AB =O 2B =3r ,曲柄以等角速度ω1绕O 1轴转动。在图示位置时,O 1A ⊥AB ,∠O 2BA =60°。求此瞬时杆O 2B 的角速度ω2和角加速度2α。 解 (1)先计算杆O 2B 的角速度 杆O 1A 和O 2B 作定轴转动,连杆AB 作平面运动。过A 、B 两点作A v ρ、B v ρ 的垂线,其交点C 就是连杆AB 的瞬心。 根据瞬心法或者速度投影法可以求得 ο30cos B A v v = 于是 ωr v v A B 3 230 cos = =ο

广州市2019年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辅导资料专题03牛顿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含解析2019071213

专题03 牛顿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 一、内容解读 1.传送带的基本类型 (1)按放置可分为:水平(如图a)、倾斜(如图b,图c)、水平与倾斜组合; (2)按转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 2.传送带的基本问题分类 (1)运动学问题:运动时间、痕迹问题、运动图象问题(运动学的角度分析); (2)动力学问题:物块速度和加速度、相对位移,运动时间(动力学角度分析); (3)功和能问题:做功,能量转化(第五章讲)。 二、传送带模型分类 (一)水平传送带模型 项目图示滑块可能的运动情况 情景1 (1)可能一直加速 (2)可能先加速后匀速 情景2 (1)v0>v时,可能一直减速,也可能先减速再匀速 (2)v0v返回时速度为v,当v0

B .小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是2.25 s C .划痕长度是4 m D .划痕长度是0.5 m 【解析】选BD 小煤块刚放上传送带后,加速度a =μg =4 m/s 2 ,由v 0=at 1可知,小煤块加速到与传送带同速的时间为t 1=v 0a =0.5 s ,此时小煤块运动的位移x 1=v 0 2t 1=0.5 m ,而传送带的位移为x 2=v 0t 1=1 m , 故小煤块在带上的划痕长度为l =x 2-x 1=0.5 m ,D 正确,C 错误;之后的x -x 1=3.5 m ,小煤块匀速运动,故t 2= x -x 1 v 0 =1.75 s ,故小煤块从A 运动到B 的时间t =t 1+t 2=2.25 s ,A 错误,B 正确。 2、(多选)如图2所示,水平传送带A 、B 两端相距x =3.5m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滑上传送带A 端的瞬时速度v A =4m/s ,到达B 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v B 一定等于3m/s B .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越快,v B 越小 C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有可能等于3m/s D .若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刚开始滑上传送带A 端时一定做匀加速运动 【解析】若传送带不动,物体的加速度:a =μg =1m/s 2 ,由v 2 A -v 2 B =2ax, 得:v B =3m/s.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物体的受力情况不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知,物体的加速度仍为a =μg ,物体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样,则v B =3 m/s.故A 正确,B 错误;若传送带以小于3m/s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物体滑上传送带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做匀减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仍为a =μg ,物体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样,则v B =3 m/s.若传送带以大于3m/s 且小于4 m/s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则开始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左,物体做减速运动,最后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若传送带以大于4m/s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则开始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右,物体做加速运动,v B 可能大于4 m/s.故 C 正确, D 错误. 3、如图3甲所示的水平传送带AB 逆时针匀速转动,一物块沿曲面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滑,以某一初速度从传送带左端滑上,在传送带上由速度传感器记录下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向左为正方向,以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为计时起点)。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关于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第一次回到传送带左端的时间t ,下列计算结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考试范围(参考) 理论力学 一、基本部分 (一) 静力学 (1) 掌握力、力矩和力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2) 掌握力偶、力偶矩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偶矩及其投影。 (3) 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与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 (4) 掌握约束的概念及各种常见理想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受力图。 (5) 掌握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能熟练地求解单个刚体和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6) 掌握滑动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会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单个刚体和简单平面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 (1) 掌握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刚体平移和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能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掌握点的复合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4)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掌握平面运动刚体速度瞬心的概念。能熟练求解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动力学 (1) 掌握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了解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2) 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了解刚体惯性积和惯性主轴的概念。 (3) 能熟练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的动量、动量矩和动能;并能熟练计算力的冲量(矩),力的功和势能。 (4) 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并会综合应用。 (5) 掌握建立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方程的方法。了解其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6) 掌握达朗贝尔惯性力的概念,掌握平面运动刚体达朗贝尔惯性力系

理论力学运动学知识点总结

运动学重要知识点 一、刚体的简单运动知识点总结 1.刚体运动的最简单形式为平行移动和绕定轴转动。 2.刚体平行移动。 ·刚体内任一直线段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它的最初位置平行,此种运动称为刚体平行移动,或平移。 ·刚体作平移时,刚体内各点的轨迹形状完全相同,各点的轨迹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 ·刚体作平移时,在同一瞬时刚体内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 3.刚体绕定轴转动。 ?刚体运动时,其中有两点保持不动,此运动称为刚体绕定轴转动,或转动。 ?刚体的转动方程φ=f(t)表示刚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角速度ω表示刚体转动快慢程度和转向,是代数量,。角速度也可 以用矢量表示,。 ?角加速度表示角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是代数量,,当α与ω同号时,刚体作匀加速转动;当α与ω异号时,刚体作匀减速转动。角加速度 也可以用矢量表示,。 ?绕定轴转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加速度与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关系: 。 速度、加速度的代数值为。 ?传动比。

一、点的运动合成知识点总结 1.点的绝对运动为点的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合成结果。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定参考系的运动。 2.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绝对速度: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速度; ?相对速度: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运动的速度; ?牵连速度:动参考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那一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速度。 3.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绝对加速度:动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加速度; ?相对加速度: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运动的加速度; ?牵连加速度:动参考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那一点相对于定参考系运动的加速度; ?科氏加速度: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牵连运动和相对运动相互影响而出现的一项附加的加速度。 ?当动参考系作平移或= 0 ,或与平行时, = 0 。 该部分知识点常见问题有

大学生力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力学竞赛模拟题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一、连日大雨,河水猛涨,一渡船被河水冲到河中央,摆渡人眼疾手快,立刻从岸上拉住船上的缆绳以便拖住渡船,可惜水流太急,渡船仍然向下游冲去。这时,摆渡人看到一木桩,并立刻将缆绳在木桩上绕了几圈,就拉住了冲向下游的渡船。 (1) 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 (2) 利用木桩拉住渡船,则摆渡人少使多少力? (3) 如果水对渡船的推力为20kN ,而摆渡人的最大拉力为500N ,木桩与缆绳之间的摩擦系数 3.0=f ,则为了能使渡船停止运动至少将缆绳在木桩上绕几圈?若缆绳横截面面积为3002mm , 木桩直径为20cm ,木桩至渡船的缆绳长10m ,弹性模量E=100GPa ,忽略木桩至手拉端绳的变形,试计算缆绳的总伸长量。 题1图 一、解:(1)、关键词:摩擦,轴向拉伸 (2)、设手拉端的拉力为人F ,船的拉力为船F ,缆绳和木桩接触的各处有径向压力和切向摩擦力作用,如图(1-a )所示。任取一微段(图(1-b )),由微段的平衡条件

(1-a ) (1-b ) 0=∑r F 02 s i n 2s i n )(=-+-θ θd F d dF F dF r (1) 0=∑θF ()02 c o s 2c o s =--+r f d F d F d dF F θ θ (2) 对于微小角度θd ,可令 2 2sin θθd d ≈,12cos ≈θd ,并略去高阶微量2θd dF ?,即得 fF d dF =θ (3) 分离变量,积分得 θ f Ae F = (4) 其中积分常数由缆绳两端的边界条件确定,有 0=θ, 船F F =; 船F A = 所以,绕在木桩上缆绳任一截面的拉力为 θf e F F 船= (5) 所以 θf e F F =船 人,其中θ为缆绳绕过木桩的角度。 (3)、将N F 500=人,kN F 20=船,f = 0.3代入式(5),得θ3.031020500e ?= 解得 3.12≈θ rad 所以至少将缆绳绕两圈。 当πθ4=,考虑微段(图(1-b ))的伸长 ()θθθ d e EA R F EA Rd F d f 船绕== ? (6) 则环绕部分的缆绳伸长量 )1(440 -==?=?? ?ππθθf f e EAf R F d e EA R F d 船船绕绕 (7) 代入已知数据计算的,mm 43.9=?绕 木桩至船段的缆绳伸长量 mm EA l F 7.610 3001010010 200006 92=????= =?-船 (8) 总变形量 mm 13.162=?+?=?绕

力学竞赛试题及答案(优选.)

力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 四叶玫瑰线 解:(1)对于四叶玫瑰曲线θρ2cos a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写成(图3-1) ? ? ?==θρθ ρsin cos y x 将θρ2cos a =代入上式, 得 ? ??==θθθθsin 2cos cos 2cos a y a x (1) 利用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cos()[cos(21 cos cos βαβαβα-++= )]sin()[sin(2 1 sin cos βαβαβα-++= 可得 ??? ????-=+=)sin 3(sin 2 )cos 3(cos 2 θθθθa y a x (2) 图3-1 图3-2 (2)现设计一行星齿轮机构来画此曲线。如图3-2所示的行星齿轮机构,小齿轮1O 在固定内齿轮O 内作纯滚动,其中内齿轮的半径为R ,小齿轮的半径为r ,画笔所在E 点离小齿轮圆心1O 的距离为e 。随系杆1OO 的转动,其E 点的轨迹为 ?? ?--=+-=?θ? θsin sin )( cos cos )( e r R y e r R x E E 利用小齿轮的纯滚动条件)(θ?θ+=r R ,有θ?r r R -= ,代入上式可得

??? ??? ? ---=-+-=)sin(sin )( )cos(cos )( ?θ?θr r R e r R y r r R e r R x E E 作变换,令β?3=,上式可改写为 ??? ??? ? ---=-+-=) 3sin(3sin )( )3cos(3cos )( ?β?βr r R e r R y r r R e r R x E E (3) 对照式(2)和式(3)中的系数,有 2 a e = , 2a r R =-, 13=-r r R 联解之,得 a R 2=, a r 23= , 2 a e = (4) 做一个如图3-2所示的行星齿轮绘图机构,取式(4)中的参数,即可画出θρ2cos a =的四叶玫瑰曲线。 二. 手指转笔 在你思考问题时有用手指转笔的习惯吗?请你用下述刚体简化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1)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 (2)求出笔绕手指无滑动转一周中,手指作用于笔的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3)给出笔与手指间的摩擦因数μ随AC 长度x 变化应满足的条件。 手指转笔的刚体简化模型:如题4图所示,设手指为半径为R 的圆柱,笔为一回转半径为ρ的细直杆(对质心C 转动惯量为2ρm )。设手指保持不动,开始时笔在距质心C 距离为ρ的A 处与手指相切,初角速度为o ω,设R πρ>,且杆始终在垂直于手指的同一平面内转动,忽略重力的影响。

周培源力学竞赛考试范围

周培源力学竞赛考试范围 理论力学 一、基本部分 (一) 静力学 (1) 掌握力、力矩和力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2) 掌握力偶、力偶矩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偶矩及其投影。 (3) 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与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 (4) 掌握约束的概念及各种常见理想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受力图。 (5) 掌握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能熟练地求解单个刚体和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6) 掌握滑动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会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单个刚体和简单平面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 (1) 掌握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刚体平移和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能熟练求解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掌握点的复合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4)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掌握平面运动刚体速度瞬心的概念。能熟练求解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动力学 (1) 掌握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了解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2) 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了解刚体惯性积和惯性主轴的概念。 (3) 能熟练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的动量、动量矩和动能;并能熟练计算力的冲量(矩),力的功和势能。 (4) 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理,并会综合应用。 (5) 掌握建立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方程的方法。了解其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6) 掌握达朗贝尔惯性力的概念,掌握平面运动刚体达朗贝尔惯性力系的简化。掌握质点系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 ,并会综合应用。了解定轴转动刚体静平衡与动平衡的概念。 二、专题部分

理论力学-点的合成运动

第六章点的合成运动 一、是非题 1、不论牵连运动的何种运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v a=v e+v r皆成立。() 2、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动点的绝对加速度总是等于牵连加速度与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 3、当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相对加速度等于相对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4、用合成运动的方法分析点的运动时,若牵连角速度ωe≠0,相对速度υr≠0,则一定有不为零的科氏加速度。() 5、若将动坐标取在作定轴转动的刚体上,则刚体内沿平行于转动轴的直线运动的动点,其加速度一定等于牵连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矢量和。() 6、刚体作定轴转动,动点M在刚体内沿平行于转动轴的直线运动,若取刚体为动坐标系,则任一瞬时动点的牵连加速度都是相等的。() 7、当牵连运动定轴转动时一定有科氏加速度。() 8、如果考虑地球自转,则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运动的物体(视为质点),都有科氏加速度。() 二、选择题 1、长L的直杆OA,以角速度ω绕O轴转动,杆的A端铰 接一个半径为r的圆盘,圆盘相对于直杆以角速度ωr,绕A轴 转动。今以圆盘边缘上的一点M为动点,OA为动坐标,当AM 垂直OA时,点M的相对速度为。 ①υr=Lωr,方向沿AM; ②υr=r(ωr-ω),方向垂直AM,指向左下方; ③υr=r(L2+r2)1/2ωr,方向垂直OM,指向右下方; ④υr=rωr,方向垂直AM,指向在左下方。 2、直角三角形板ABC,一边长L,以匀角速度ω绕B轴转动,点M以S=Lt的规律自A向C运动,当t=1秒时,点M的相对加速度的大小α r= ;牵连加速度的大小αe = ;科氏 加速度的大小αk = 。方向均需在图中画出。 ①Lω2; ②0; ③3Lω2;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

力学竞赛辅导讲义——虚位移原理 一、内容要点精讲 1、约束与约束方程 (1)约束。限制非自由质点或质点系运动的各种条件称为约束。 (2)约束方程。约束对质点系运动的限制可以通过质点系中各质点的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或方程来表示。这种方程通常称为约束方程。 2、约束分类 (1) 几何约束与运动约束。只限制质点或质点系几何位置的约束称为几何约束;对于不仅限制质点系的位置,而且还限制质点系中质点的速度的这类约束称为运动约束。 (2) 定常约束(稳定约束)与非定常约束(不稳定约束)。约束方程中不显含时间t的约束称为定常约束(或稳定约束);约束方程中显含时间t的约束称为非定常约束(或不稳定约束)。 (3) 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约束方程中不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或者方程中的微分项可以积分为有限形式,这类约束称为完整约束;约束方程中包含坐标对时间的导数,而且方程中的微分项不能积分为有限形式,这类约束称为非完整约束。 (4) 单侧约束(可离约束)与双侧约束(不可离约束)。由不等式表示的约束称为单侧约束(或可离约束);由等式表示的约束称为双侧约束(或不可离约束) 3、虚位移 在某瞬时,质点系在约束允许的条件下,可能实现的无限小位移称为虚位

移。虚位移可以是线位移,也可以是角位移。在定常约束条件下,微小实位移是虚位移之一。 4、虚位移与实位移的差别和联系 (1) 差别。虚位移是纯粹的几何概念,它与质点或质点系是否实际发生运动无关。它不涉及运动时间、运动的初始条件和作用力等,只是约束许可的想像中的微小位移。而实位移除与约束有关外,还与运动时间、运动初始条件和作用力、质量等有关;虚位移是微小的位移,而实位移可能是微小的,也可能是有限的;虚位移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向,而实位移只有惟一确定的方向,指向真实运动的一边。 (2) 联系。在定常约束条件下,微小的实位移是虚位移中的一种情形。在非定常约束条件下,微小的实位移一般不是虚位移中的一种情形。 为区别起见,虚位移用变分符δ表示,如rδ (投影为xδ,y δ,zδ),sδ,δ?等,而微小的实位移用微分符号d表示,如d r (投影为d x,d y,d z),d s,d?等。 5、虚功与理想约束 力在虚位移上所做的元功称为虚功,即W F r δδ =?。 在质点系的任何虚位移中,所有约束力的虚功之代数和恒等于零的约束.称为理想约束,即 6、虚位移原理 具有双面、定常、理想约束的静止质点系,维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作用在该质点系上所有主动力在质点系的任何虚位移上的元功代数和等于零,即

理论力学运动学基础 (1)

第五章运动学基础 一、是非题 1.已知直角坐标描述的点的运动方程为X=f1(t),y=f2(t),z=f3(t),则任一瞬时点的速度、加速度即可确定。()2.一动点如果在某瞬时的法向加速度等于零,而其切向加速度不等于零,尚不能决定该点是作直线运动还是作曲线运动。()3.切向加速度只表示速度方向的变化率,而与速度的大小无关。()4.由于加速度a永远位于轨迹上动点处的密切面内,故a在副法线上的投影恒等于零。()5.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υ=常数,则加速度α=0。()6.在刚体运动过程中,若其上有一条直线始终平行于它的初始位置,这种刚体的运动就是平动。()7.刚体平动时,若刚体上任一点的运动已知,则其它各点的运动随之确定。()8.若刚体内各点均作圆周运动,则此刚体的运动必是定轴转动。()9.定轴转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可以用矢积表示为v=w×r,其中w是刚体的角速度矢 量,r是从定轴上任一点引出的矢径。() 10、在任意初始条件下,刚体不受力的作用、则应保持静止或作等速直线平动。() 二、选择题 1、已知某点的运动方程为S=a+bt2(S以米计,t以秒计,a、b为常数),则点的轨迹。 ①是直线;②是曲线;③不能确定。 2、一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若其速率不变,则其速度矢量与加速度矢量。 ①平行;②垂直;③夹角随时间变化。 3、刚体作定轴转动时,切向加速度为,法向加速度为。 ①r×ε②ε×r ③ω×v④v×ω 4、杆OA绕固定轴O转动,某瞬时杆端A点的加速度 α分别如图(a)、(b)、(c)所示。则该瞬时的角速度为零, 的角加速度为零。 ①图(a)系统;②图(b)系统;③图(c)系统。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模拟试题-南航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模拟试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为不使自行车在雨天行驶时车轮带起的泥水落到骑车人的身上,在车轮上方周围设有挡泥板。在设计挡泥板时,从经济角度考虑,应使挡泥板短一些,以节省材料。为方便设计,假设自行车以最大设计速度v 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车轮作纯滚动,后轮的半径为R ,需防护的区域如图中阴影线表示,该区域左边缘距后轮轴的水平距离为l ,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等于后轮的半径R ,如图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 (1)本问题于力学中的什么问题有关? (2)设计自行车后轮的挡泥板后缘的位置(用图示的?角表示)应满足的方程。 解答: (1)关键词:平面运动,质点动力学。 (2)以与车轴固连的oxy 坐标系为参考 系(惯性系),下面在此惯性系中讨论。 由运动学,轮的角速度为 R v =ω 在上述惯性系中,轮作定轴转动。水滴 脱离车轮时的速度为v o v R v o ==ω 由质点动力学,水滴脱离车轮后的运动方程为: ??sin cos R vt x -= ??cos 2 1 sin 2R gt vt y +-= 消去t 得到轨迹方程: ?????cos cos sin 21)sin (tan 2 R v R x g R x y +??? ? ??+-+= 代入 0,==y l x 得到?应满足的方程 0cos cos sin 21)sin (tan 2 =+??? ? ??+-+?????R v R l g R l

2. 如图所示,为了拆除废旧的烟囱,在其根部施行定向爆破时,烟囱倒塌的情形。为简化计算,假设烟囱为均质砖石结构的圆柱,且爆破后其根部可简化为铰链约束。请分析: (1) 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 (2) 若烟囱倒至θ角(θ<900)时再次发生破 坏,分析其破坏的位置和原因(不考虑轴力的影响)。 解答: (1) 与达朗贝尔原理、动载荷和弯曲应力有关。 (2) 考虑重力和惯性力引起的弯曲正应力,以及砖石结构的力学性能,可得在 距根部1/3处最大拉应力处(面向地面一侧)先发生破坏。 3. 双杠是体操运动的重要器械,其设计应当符合力学原理。为方便设计,假设只考虑运动员作用在双杠上铅垂向下的力,且双杠的横杠为等截面直杆。 请分析: 本问题与力学中的什么内容有关系? (1) 建立横杠的力学模型。 (2) 确定立柱的位置,用a 与L 的比值表示。 解答: (1)与材料力学中的弯曲内力有关。 (2)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外伸梁,载荷可作用在梁上任意位置。

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五章点的运动学习题解答解析

习 题 5-1 如图5-13所示,偏心轮半径为R ,绕轴O 转动,转角t ω?=(ω为常量),偏心距e OC =,偏心轮带动顶杆AB 沿铅垂直线作往复运动。试求顶杆的运动方程和速度。 图5-13 )(cos )sin(222t e R t e y ωω-+ = ) (cos 2)2sin()[cos(2 2 2 t e R t e t e y v ωωωω-+== 5-2 梯子的一端A 放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B 靠在竖直的墙上,如图5-14所示。梯子保持在竖直平面内沿墙滑下。已知点A 的速度为常值v 0,M 为梯子上的一点,设MA = l , MB = h 。试求当梯子与墙的夹角为θ时,试点M 速度和加速度 的大小。 图5-14 A M x h l h h x += =θsin θcos l y M = 0cos v h l h x h l h h x A M +=+== θθ 得 θ θ cos )(0h l v += θθθθθt a n ) (c o s )(s i n s i n 0 0h l lv h l v l l y M +-=+?-=-= 0=M x θ θθθθ322 002 020cos )(cos )(sec )(sec )(h l lv h l v h l lv h l lv y M +- =+?+-=+-=

θ 3220 cos )(h l lv a M += 5-3 已知杆OA 与铅直线夹角6/πt =?( 以 rad 计, t 以s 计),小环M 套在杆OA 、CD 上,如图5-15所示。铰O 至水平杆CD 的距离h =400 mm 。试求t = 1 s 时,小环M 的速度和加速度。 图5-15 ?tan h x M = ??? 22sec 6 π 400sec ?== h x M ???????s i n s e c 9 π200s i n s e c 6π3π400)s i n s e c 2(6π400323 3=??=??= M x 当s 1=t 时6 π=? mm/s 3.2799π 800346π400)6π(sec 6π4002==?== M v 223232mm/s 8.168327π80021)32(9π200)6πsin()6π(sec 9π200==??=??=M a 5-4 点M 以匀速u 在直管OA 内运动,直管OA 又按t ω?=规律绕O 转动,如图5-16所示。当t = 0时,M 在点O 处,试求在任一瞬时点M 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图5-16 )cos(t ut x ω= )sin(t ut y ω= )sin()cos(t t u t u x ωωω-= )cos()sin(t t u t u y ωωω+=

理论力学运动学部分

一、判断题: 1. 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v = 常数,则加速度a = 0。( ) 2、在分析点的合成运动时,动点的绝对速度一定不能恒等于零。( ) 3、对于平动刚体,任一瞬时,各点速度大小相等而方向可以不同。( ) 4、在刚体运动过程中,若刚体内任一平面始终与某固定平面平行,则这种运动就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5、加速度 d d v t 的大小为d d v t 。( ) 6、点的法向加速度与速度大小的改变率无关。 ( ) 7、速度瞬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 ) 8、火车在北半球上自东向西行驶,两条铁轨的磨损程度是相同的。( ) 9、平动刚体上各点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 10、某瞬时动点的加速度等于零,则其速度可能为零。( ) 11、不论点作什么运动,点的位移始终是一个矢量。( ) 12、某动点如果在某瞬时法向加速度为零,而切向加速度不为零,则该点一定做直线运动。( ) 13、在研究点的合成运动时,所选动点必须相对地球有运动( ) 14、已知自然法描述的点的运动方程为S=f(t),则任意瞬时点的速度、加速度即可确定。( ) 15、科氏加速度的大小等于相对速度与牵连角速度之大小的乘积的两倍。 ( ) 16、作平面运动的平面图形可以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速度瞬时中心。( ) 17、在自然坐标系中,如果速度v = 常数,则加速度0a 。 ( ) 18、在有摩擦的情况下,全约束力与法向约束力之间的夹角称为摩擦角。( ) 19、在分析点的合成运动时,动点的绝对速度一定不能恒等于零。( ) 20、若动系的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则肯定存在哥氏加速度C a 。( ) 21、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一点的速度v 在三个坐标上的投影均为常数,其加速度a 必然为零。() 22、刚体平行移动时,其上各点的轨迹一定是相互平行的直线。 二.填空题 1.点M 沿螺旋线自外向内运动,如图所示。它走过的弧长与时间的一次方成正比。试分析它的加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图所示平板绕AB 轴以匀角速度ω定轴转动,动点 运动方程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范围参考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范围(参考) 理论力学 一、静力学部分 1. 掌握力、力矩和力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2. 掌握力偶、力偶矩和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偶矩及其投影。 3. 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汇交力系、平行力系与一般力系的简化方法、熟悉简化结果。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掌握重心的概念及其位置计算的方法。 4. 掌握约束的概念及各种常见理想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受力图。 5. 掌握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能熟练地求解单个刚体和简单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6. 掌握滑动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概念。会求解考虑滑动摩擦时单个刚体和简单平面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二、运动学部分 1. 掌握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坐标法,会求点的运动轨迹,并能熟练地求解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2. 掌握刚体平移和绕定轴转动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绕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能熟练求解绕定轴转动刚体的角速度、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掌握点的复合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并能应用点的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成定理。 4.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及其描述,掌握平面运动刚体速度瞬心的概念。能熟练求解平面运动刚体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以及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三、动力学部分 1. 掌握建立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了解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2. 掌握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了解刚体惯性积和惯性主轴的概念。 3. 能熟练计算质点系与刚体的动量、动量矩和动能;并能熟练计算力的冲量(矩),力的功和势能。 4. 掌握动力学普遍定理(包括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对固定点和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及相应的守恒定律,并会综合应用。 5. 掌握建立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方程的方法。了解其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求解方法。 6. 掌握达朗贝尔惯性力的概念,掌握平面运动刚体达朗贝尔惯性力系的简化。掌握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