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果蔬贮藏保鲜品质的感官鉴定

果蔬贮藏保鲜品质的感官鉴定

果蔬贮藏保鲜品质的感官鉴定
果蔬贮藏保鲜品质的感官鉴定

果蔬贮藏保鲜品质的感官鉴定

一、果蔬贮藏保鲜品质的感官鉴定

㈠实验目的

果蔬产品贮藏后的品质好坏,是判断贮藏保鲜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本实验学习果蔬贮藏保鲜品质的感官鉴定方法和项目,学会果蔬贮藏保鲜品质感官描述,并通过操作正确评定鉴定果蔬的感官品质好坏。

㈡实验材料、仪器与设备

1、实验材料

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果蔬产品2~3种,如苹果、葡萄、柑橘、香蕉、猕猴桃、桃、李子、杏、马铃薯、胡萝卜、大白菜、花椰菜(菜花)、甘蓝、番茄等。

2、仪器与设备

天平、硬度计、折光糖度计、台秤、100mL 烧杯、纱布、不锈钢果刀等。

㈢操作步骤

1、苹果

(1)随机取贮藏后的苹果(包括腐烂和病果)5kg,每组l份。

(2)鉴定内容按照鉴定表进行,并将鉴定结果填入表1内。

品种

贮藏期

硬度

(kg/cm2)

固形物(%) 色泽

率%

贮藏

病害

种类

注入

贮藏

天数

贮藏

贮藏

项目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果径(最大横切面

直径)/mm

大型果≥70 65 60

中型果≥65 60 55

小型果≥60 55 50

锈斑无无无

刺伤、划伤无有轻微破皮<0.03cm 有轻微破皮<1.5cm 裂果无无无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外观 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 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使得 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降低 (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激强 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肪和 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品喜 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减少 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属性 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大小来判断)

食品感官评定

4种基本味道:甜、酸、苦、咸 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是由感官产生的,具有如下属性: 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感官是感觉事物的必要条件; 人的感觉不只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感觉虽然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①对周围的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感觉阈值: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既有绝对感觉阈值,又有差别敏感阈值。 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适应现象、对比现象、协同效应和掩蔽现象、变调现象 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水溶性、介质、温度、不同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身体状况 嗅觉的生理特点: (1)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 嗅觉适应会产生3种反应: ①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②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 ③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2)嗅味的相互影响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味混合到一起时,可能产生下列结果: 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 产生中和作用; 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种气味; 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 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性,同时又产生一种或者几种新的气味。 (3)不愉快气味的掩盖 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 (4)嗅觉的敏感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可感觉到一些浓度很低的嗅感物质,这点超过化学分析中仪器方法测量的灵敏度。

全套感官相关标准

感官检验和评价相关标准导论及总则 GBT 10220-2012 感官分析方法学总论 GBT 10221-2012 感官分析术语 GBT 13868-2009 感官分析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 GBT 21172-2007 感官分析食品颜色评价的总则和检验方法 GBT 25006-2010 感官分析包装材料引起食品风味改变的评价方法 GBT 29604-2013 感官分析建立感官特性参比样的一般导则 GBT 29605-2013 感官分析食品感官质量控制导则 方法标准 GBT 12313-1990 感官分析方法风味剖面检验 GB 12314-1990 感官分析方法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 GB 12316-1990 感官分析方法“A”-“非A”检验 GBT 12310-2012 感官分析成对比较检验 GBT 12311-2012 感官分析三点检验 GBT 12315-2008 感官分析方法学排序法

GBT 15549-1995 感官分析方法学检测和识别气味方面评价员的入门和培训 GBT 16860-1997 感官分析方法质地剖面检验 GBT 16861-1997 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 GBT 17321-2012 感官分析方法二-三点检验 GBT 19547-2004 感官分析方法学量值估计法 GBT 22366-2008 感官分析方法学采用三点选配法(3-AFC)测定嗅觉、味觉和风味觉察阈值的一般导则 GBT 12312-2012 感官分析味觉敏感度的测定方法 GBT 12312-2012 感官分析味觉敏感度的测定方法 评价员管理 GBT 23470.1-2009 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实验室人员一般导则第1部分:实验室人员职责 GBT 23470.2-2009 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实验室人员一般导则第2部分:评价小组组长的聘用和培训 GBT 16291.1-2012 感官分析选拔、培训与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1部分:优选评价员 GBT 16291.2-2010 感官分析选拔、培训和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2部分:专家评价员 食品感官标准(粮油) GBT 14611-2008 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直接发酵法

实验蔬菜种子的形态识别与种子质量鉴别

实验一蔬菜种子的形态识别与种子质量鉴别 一目的掌握从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识别蔬菜种子所属种类,并观察种子结构的特点。识别种子的新、陈及其生活力;种子质量的鉴定方法。 二、材料各种蔬菜,包括种、变种、品种。几种有代表性蔬菜浸泡果的种子和新的及陈的种子。 三方法 1. 形态观察仔细观察并记载新的及陈的种子在色泽、气味等方面的区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各种蔬菜种子的外部形态,记载其特点如:形状、颜色、种皮形态等。 2. 结构观察观察浸泡果的蔬菜种子,用解剖刀片横剖及纵剖,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结构,并绘图说明。 3. 种子的纯度测定根据种子大小,秤出种子2份,每份5-100克,仔细清除混杂物后再秤重。根据秤重结果计算种子样品的纯洁度。 4. 千粒重的测定将上述纯净的种子平铺桌面成四方形,按对角线取样,划对角线成为四个三角形,取出其中一半种子混合,再如此继续取样,直到只有种子千粒左右时,数出1000粒秤重。 5. 发芽率及发芽势的测定取上述纯净种子,每100粒1份,各2-3份。置于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喜凉菜置于20℃;喜温菜置于25℃恒温箱中催芽。2天后每天记载发芽粒数,直到发芽终止。根据测定结果计算发芽率和发芽势。 四作业 1.根据实验结果,论述识别种子的内容及其重要性。识别种子的要点。 2. 根据所取种子样品的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说明该种子的品质和使用价值。 1.种子的类别: A 真正的种子:仅有胚珠形成。如葫芦科(瓜类)、豆科(豆类)、十字花科(白菜、甘 蓝、芥菜部分根菜)、茄果类、苋菜等。 B 果实:有胚珠和子房构成。菊科、伞形科、黎科。 C 营养器官:鳞茎(洋葱、大蒜)、球茎(芋头、荸荠)、根状茎(生姜、莲藕)、块茎 (马铃薯、菊芋、山药) D 菌丝组织:蘑菇、草菇、木耳。 2. 种子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三--蔬菜良种种子品质检验

实验三--蔬菜良种种子品质检验

实验三蔬菜良种种子品质检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种子检验的程序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初步掌握蔬菜种子播种品质检验的原理、方法及其实验技术。掌握种子含水量、种子净度、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力、种子生活力等种子品质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基本资料,同样也是农业和农民赖以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质量的优劣关系到国计民生。种子检测则是判断种子质量高低的一套科学、标准的技术体系,对农业尤其是种子生产、使用、流通乃至国际性贸易,有着重大意义。 蔬菜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越来越高,蔬菜用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成败。蔬菜种子播种品质检验则是根据蔬菜种子的外形形态特征、内在的生理生化状态以及给定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表现,对发芽率、净度、千粒重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鉴定其是否符合播种要求,判断其种用价值的一套科学的、标准的方法体系。 三、材料及用具 (一)材料 萝卜、豌豆、白菜、芫荽(香菜)、黄瓜种子。 (二)用具 检验桌、分样器、天平、套筛、培养皿、镊子、放大镜、毛笔、光照培养箱、滤纸、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铝盒、坩埚钳、干燥器等。 四、实验内容 (一)净度分析(purity analysis) 种子净度分析主要是测定供检样品中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三种成分的百分数。净度分析测定供检样品不同成分的质量百分率和样品混合物特性,并据此推测种子批的组成。分析时将试验样品分成三种成分: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和杂质,并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 种子净度是指本作物净种子的质量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率。种子净度是衡量一批种子种用价值和分级的依据。 净种子、其他植物种子、杂质的区分标准是: 1.净种子(pure seed):凡能明确地鉴别出它们是属于所分析的种(除已变成菌核、黑穗病孢子团或线虫瘿外),即使是未成熟的、瘦小的、皱缩的、带病的或发过芽的种子单位(真种子、瘦果、颖果、分果和小花等)都应作为净种子。大于原来大小一般的破损种子单位也算为净种子。

果蔬质量安全监测方法

果蔬质量安全监测方法 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我公司蔬菜、水果质量安全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范围及频次 (一)蔬菜 1、例行监测 园区范围内的蔬菜生产园区由相关检测部门每月抽检一次。 2、日常监测 园区范围内的蔬菜生产园区,每周至少组织自检一次。 (二)其它专项监测 在全面开展监测的同时,根据本部门职能,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安排专项抽检。 二、监测要求 (一)根据果蔬生产区域,随机选取抽样地点。抽样的地点及果蔬样品种类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各生产作业区实际质量水平。 (二)果蔬例行监测结果发现问题的生产作业区,应在下一次监测中跟踪抽查,并加强督导。 (三)监测工作应严格按照有关抽样和检测标准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被确定的抽样作业区不得拒绝抽检,否则其产品按不合格处理。 三、监测的样品种类和数量 (一)蔬菜 监测的蔬菜主要样品种类包括菠菜、小白菜、生菜、芹菜、甘蓝、大白菜、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苦瓜、西葫芦、韭菜、豆角、南瓜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监测点与抽取样品数量:例行监测被抽查的数量每个生产区域每次不少于5个,每个监测点每次抽取的样品数不少于8个。监督抽查、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二)水果 监测的水果主要样品种类包括苹果、葡萄、梨、草莓、西瓜、桃、樱桃、杏、柿、石榴、李子、山楂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每个监测点(超市)每次抽取样品数不少于3个。 (三)其它专项监测 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四、监测项目及技术依据 (一)抽样方法及要求 抽样按NY/T762-2004《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抽样规范》、GB/T 8855-1988《新鲜水果和蔬菜的取样方法》的规定执行。 注意做好样品的包装封存、编号工作,防止造成交叉污染和混淆。 (二)监测项目和检测依据

食品感官评定重点

Friedman 检验 ⅰ先用下式求出统计量F: 则F值为: ⅱ查Friedman检验表找临界值,若计算出的F值大于或等于表中对应的P、J、α的临界值,则有显著差异。 ⅲ而当样品数P大于5或者评 定员数J较大, 超出Friedman检验表的范围时, F值近似服从自 由度为P-1的χ2的值(附表2)。 ⅳ当两种样品排序相 同, F 需矫正为F′: 令n1、n2、… nk为第1,2,…k 个评定员评定结果中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若没有相同秩次,nk=1,则: E=(n13-n1)+(n23-n2)+…+(nk3-nk) 本例中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有: n2 =2,n3=3 所以: 又F=10.25,求得 F′=11.17 查表得出在1%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0.20,可以判定在1%显著水平下,样品之间有显著差异。

绪论 一、食品感官评定的概念 是指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眼、耳、口(包括唇、牙和舌头)、鼻、手)和一定的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二、食品感官评定包含两方面内容 (1)以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的特性。分析型(感官评定):对食品固有质量特性(色、香、味、形、质)的分析称为分析型感官评定。(这些特性是食品本身所固有的,与人的主观变化无关,故不受人的主观影响。)(2)以物品的特性来获知人的特性或感受。嗜好型:对食品感官质量特性的分析。它以食品为工具,来测定人的感官特性。 它受人的感知程度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如食品的色泽是否赏心悦目,香气是否诱人,滋味是否可口,形状是否美观,质构是否良好等都依赖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综合感觉。 三、食品感官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 (1)食品的感官分析不能单纯地代替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检测。 (2)分析型感官评定,理论上有可能被理化分析(仪器)取代,但短时间内取代不了。 (3)嗜好型感官评定是人的主观判断,用理化方法代替感官评定是不可能的。 第一章食品感官质量特性 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食品的色泽 2、食品的香气 3、食品的滋味 4、食品的形状和质构 5、食品的风味 食品颜色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首要因素。食品的颜色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和购买欲望。(食品呈现的色泽主要来源于食品中固有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调色) 1、颜色的分类: 无彩色系列:指黑、白色和由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而产生的灰色; 彩色系列:指无彩色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2、颜色的基本特性(三点为颜色的三个属性) 1)色调: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2) 亮度:颜色的明暗程度。3)色饱和度:指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即某种颜色色调的显著程度。4)颜色对人的心理、生理作用非常显著 红色为主的食品使人感到味道浓厚,有愉快感;黄色食品给人清香、酥脆的感觉;绿色给人明媚、鲜活、清凉和自然的感觉;淡绿和葱绿能突出食品(蔬菜)的新鲜感;白色则给人以质洁、嫩、清香之感。 5)食品中的色素 (1)天然色素 植物色素: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动物色素:血红素;微生物色素:红曲素天然色素化学稳定性差。 (2)人工调色 脱色剂:利用还原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进行漂白,还具有防腐功能。 发色剂:将食品的色泽显示出来。如利用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使肉制品发色。着色剂:利用天然或合成色素给食品上色。(此外,食品的褐变也是食品带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气 6、香气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食品的香气是多种呈香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反映。食品中香味物质含量极微,大约含0.001-1g/kg。香味物质的气味与其化学结构有着极复杂的关系。食品香气的强度与食品的成熟度也有关。 食品的滋味 1)甜味:甜味的高低称为甜度,一般以蔗糖为标准,其他糖和甜味剂与蔗糖比较,定出相对甜度。2)酸味:凡在唾液中能解离出H+的化合物都具有酸味。 3)苦味:典型的苦味物质是生物碱;一些电解质,一些氨基酸等也有苦味。 4)咸味:只有氯化钠才产生纯咸味,其他盐带有碱味或苦味。 除此之外,食品还有鲜味、涩味、辣味等。 7、形状和结构 食品的形状:外形、表面纹理或图案。 食品的质构:指食品的质地和组织结构。包括食品的机械特性和流变特性。具体有: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弹性等。(如饼干要求脆性大,面条要求有弹性,口香糖要求黏性好,东坡肉) 8、声音:声音产生在食品的咀嚼过程。 感官评定时咀嚼产生的声音有助于判断食品的质量(是否受潮、疲软),并促使评定员形成饱满的感官印象。 第二章感觉基础 第一节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个别感官的刺激效应,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属性的反应。 感觉敏感性(sensitivity)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的能力。感觉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杂粮类检验标准

杂粮类标准 为保证中心餐饮食品的卫生安全、提高原材料的采购、原料和产品的储存及产品出厂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现就蔬菜类的质量保障说明如下: 产品到厂抽检化验标准 1、产品进厂及入库的化验流程 扣留 ↑ 不合格 ↗↖ 原料进厂→过程检验 ↘↓↙ 合格 2、产品入厂抽验化验依据《GB 5491-19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和《GB 276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对入厂的杂粮类产品进行抽检化验,合格后入厂入库,并且由化验员填写相应的抽验、化验报告及工作日志存档保存,具体化验内容如下:感官检验符合《GBT 5492-2008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中的要求 水分/(g/100g)符合《GB 5497-198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中的要求含砂量/(g/100g)符合《GBT 5508-2011 粮油检验粉类粮食含砂量测定》中的要求 无机砷(以As计)/(mg/kg)符合《GB/T 5009.11-2011食品中总砷的测定》中的要求 镉(Cd)/(mg/kg) 符合《GB/T 5009.15食品中镉的测定》中的要求 黄曲霉毒素B1 /(μg/kg)符合《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素B1的测定方法》中的要求 铅(以Pb计)/(mg/kg)符合《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中的要求 农药残留符合《GB 276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的要求

净含量符合《JJF 1070》中的要求 产品入库储藏 1、产品不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同库贮存。 2、产品贮存在干燥、通风的库房中;不得露天堆放,日晒、雨淋或靠近热源;有防蝇、防鼠措施。 3、产品堆放应放垫板,与地面距离不低于10cm,距墙面15cm以上。 产品的包装 产品包装的设计符合《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的要求 产品出厂检验标准 每批产品出厂前,由检验部门逐批检验合格后,出具合格证书,并在包装内(外)附有格证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指标、杂质、含砂量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

农产品质量检测总结报告

篇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总结-总结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保障城乡居民身体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需要,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和县场力,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增强我县农业整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玛纳斯县人民政府“玛政办发〔2010〕6号”文件,在县农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县农技中心的精心下,玛纳斯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建立于2007年底正式启动,。二、认真贯彻落实《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深入贯彻区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精神,自XX年年开始,我检测中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2010年利用科普集县及时印发XX多份进行宣传,利用电视媒体主要通过电视台栏目《农事顾问台》专门做了2期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并在《关注》节目中以专题的形式做了一期从抽样到检验结果公示全过程一期节目,目的让全县老百姓都能对到蔬菜、瓜果的安全性。尤其今年的日我站检测员在人民现场做蔬菜、水果样品,通过《玛纳斯》播报全县蔬菜安全性。另外,我站还通过党办口口群和电台的行风热线节目做大量的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取食过程中使用。以上工作的开展为了让广大干群了解该法的具体内容和农残检测的重要意义。形成了全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三、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我国目前农药残留较为突出的是蔬菜中的农药残

留问题。蔬菜是一种生长期短,茬口多的作物。在蔬菜生长旺季,也是病虫害发生的旺季。为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但一些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或受金钱利益的驱使,不按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甚至将不允许在蔬菜上使用的剧毒、高毒农药拿来使用。由此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加强蔬菜种植和蔬菜现场的监管非常有必要。1、取样根据玛政办发《关于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抽检检测的通知》,我们主要抽检两个蔬菜基地兰州湾镇一村蔬菜基地、头工乡北园子蔬菜基地;两个批发市场人民农贸市场批发商和经营户、西光明路农贸市场批发商和经营户;二个超市富贵超市、家和城市,《》()。蔬菜基地的菜农对我们的工作很支持,其实菜农也非常需要农药方面的新知识、新信息。在采样的同时,我们向菜农们宣传了安全用药的一此注意事项,鼓励菜农们使用低毒无公害的农药。在农贸县场和蔬菜批发县场,由于我们工作刚刚开展起来,相关立法还不完善,我们没有抽检工作证,采用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证,而少数经营者考虑金钱利益,所以我们有时取样时会被拒绝。2、检测检测所用仪器为省农残速测仪。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方法,检测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是否合格。3、结果根据玛政办发《关于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抽检检测的通知》要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为每周三,检测结果周四前上报县农业局和州检测中心,并将检测结果在抽样地公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共进行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农残检测13批,抽取蔬菜、水果样本77个,其中果菜37个、叶菜23、根茎类8个、瓜果类9个,合格样本77个,不合格样本0个,格率为100%,;蔬菜批发市场和超市农残检测38批,抽取蔬菜样本585个,其中蔬菜类519个疆内436个、疆外83个、果菜213个、叶菜259个、根茎类37个、菌类10个,合格样本100个,不合

粮油食品感官检验规范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团体标准 T/CCOA —XXXX 粮油食品感官检验规范 Standard Criterion of Cereal & Oil Food Sensory Evalua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粮油学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粮油学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粮油食品感官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粮油食品感官检验实验室、检验人员、样品的要求以及感官检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粮食、油料的食品感官特性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 5525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 GB/T 10221 感官分析术语 GB/T 13868 感官分析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 GB/T 14611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直接发酵法 GB/T 14612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中和发酵法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6291.1 感官分析选拔、培训与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1部分:优选评价员 GB/T 16291.2 感官分析选拔、培训和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2部分:专家评价员 GB/T 20569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0玉米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0571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22504.1粮油检验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第1部分:小麦 GB/T 22504.2粮油检验粮油感官检验辅助图谱第2部分:玉米 GB/T 22504.3粮油检验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第3部分:稻谷 GB/T 22505 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 GB/T 24303粮油检验小麦粉蛋糕烘焙品质试验海绵蛋糕法 GB/T 31785大豆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GB/T 35869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评价快速烘焙法 GB/T 35875粮油检验小麦粉面条加工品质评价 GB/T 35991粮油检验小麦粉馒头加工品质评价 LS/T 6123粮油检验小麦粉饺子皮加工品质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参照GB/T 10221 感官分析术语。

食品感官检验总结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资料 第一章:食品感官检测 1,感官评价: 国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根据美国食品科技专家学会(IFT),感官评价(sensory evaluation)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到的食品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唤起:指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 测量(measure):指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和人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分析(analyze)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解释(interpret):指对结果的解释,它是基于数据、分析所做出的合理判断; 特点①:不一致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感觉差异,对同一事物 有不同反应; ②不稳定性: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其感觉也有差异; ③易受干扰;其影响因素有心情、时间、环境、周遭状况、过去经历、对所测项目熟悉程度。 4,感官检验的一般任务:①项目目标的确定;②实验目标的确定;③样品的筛选;④实验设计:实验方法、人员培训、问卷;⑤设计、样品准备和呈送、数据分析方法; ⑥实验实施;⑦分析数据;⑧解释结果。 第二章:人类的感官及反应 1,感官因素:(一)、外观包括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情况 ~ 颜色:是一种涉及物理及心理因素的现象,是给人最快、

最强的第一感觉;Munsell颜色系统的基本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大小和形状:指食品的长度、厚度、宽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等; ~表面质地:指表面特性,如光泽/暗淡,粗糙/平滑,干 燥/湿润软/硬酥脆/发艮等 ~透明度:指透明液体或固体的浑浊度或透明度以及肉眼 可见的颗粒存在情况 ~充气情况:指充气饮料/酒类倾倒时产气的情况,可通过专门的仪器测试。 (二)、气味/香气/香味: 挥发性成分进入鼻腔并被嗅觉系统捕获时,就感觉到了气味; ?? 感官检验中,食物的气味通常叫香气。化妆品和香水的气味则叫香味; ?? 食物的香气是通过口中的嗅觉系统感知到的; Eg: 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甜香味、腐腥味 (三)均匀性和质地:要用嘴来获得,但不是味觉和化学体验,包括黏稠性(同质的牛顿流体)、均匀性(非牛顿流体或非同质的液体和半固体)和质地(固体或半固体);黏度:液体在某种力(如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不同物质的黏度差异很大,如水、某些胶体物质等; 均匀性:指果汁、糖浆、调味酱、化妆品等的混合状况; 质地:定义有多种,如对压力的反应,可被当作机械性能,通过手指舌上腭或唇上肌肉的动感感应来测定,如硬度、黏着性、聚合性、弹性、黏性等。 (四)、风味:对口腔中的产品通过化学感应而获得的印象,包括香气、味道、化学感觉因素等; 香气:由口腔中的食品逸出的挥发性成分所引起的通过鼻腔获得的嗅觉感受; 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所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味觉感受; 三叉神经感:也叫化学感觉,是口腔和鼻腔黏膜内的神经末端所感知到的刺激感或侵入感。 (五)、声音:听觉系统感受到的食品发出的声响,包括音调、音量、持续性; Eg:食品清脆的咯吱咯吱声。 2,人的感觉因素:(一)视觉、(二)触觉、(三)味觉、(四)嗅觉、(五)听觉、(六)三叉神经的风味功能因素、(七)感官的相互作用、(八)阈值及阈值以上的感受 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 感觉阈(Sensation Threshold ):感官或感受器所能接受刺激变化的上下限,以及在这个范围内对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度。分为绝对阈和差别阈。 察觉阈(Detection Threshold):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也叫刺激阈,但通常直接称之为阈值。 差别阈(Difference Threshold):指感官所能接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而变化。 (一)、强调味觉:(重点掌握) 味觉的产生是口腔内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 味觉是一种化学感觉,涉及到味蕾对溶解在水、油或唾液中刺激的辨别。味觉是由味蕾感受到的; 味蕾:味觉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表面、上颚的粘液中和喉咙周围,由大约30~50个细胞成簇聚集而成,味觉感受器就分布在这些细胞的细胞膜上; 可溶性呈味物质→味蕾(味细胞)→感觉神经→大脑味觉中枢→味觉

粮食检化验制度

粮食检化验制度 一、粮食收购入库、储存、出库,必须做到三级检化验。 二、检化验执行最新国家标准和检验方法。特殊品种还可使用粮食行业标准。 三、粮食收购检验必须实行计量前和入库中二次检验。 1、计量前检验。检验员通过人工扦样或设备扦样抽取样品在检化验室检验(当前由感官检验经验丰富的检验员现场结合快速水分测定仪水分检验),出具检验数据,明确说明所检验指标合格或不合格。诚恳告知可以收购、不可以收购、在有关规定范围内扣量多少后,可以收购。 2、入库中的检验。经计量称重后卸车入库中检验。通过感官检验,判断有无高无水分、高杂粮质、霉粮、高黄粒米粮、老粮等情况。如出现此类情况,立即停止入库,退回计量结算。 3、、在检验过程中,发现有易燃、易爆、污染、检疫对象等情况时,及时向领导以及相关部门汇报采取处理措施。 4、、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标准,严肃检化验纪律,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洁身自好,不得徇私舞弊,杜绝收受售粮方的宴请或贿赂,切实遵守粮食收购“五要五不准”。 四、粮食储存期间的检验必须进行每年3、9月两次检验。 1、检验结果及时填写在仓内“粮食库存情况登记卡”上。 2、根据检验结果,发现“不宜存”的粮食库存要及时汇报,建议并做好轮换准备。 3、每次检验均出具检化验报告单,将有关资料整理、归类、存档,并

传递检化验报告单与领导或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五、粮食出库检化验工作必须根据出库计划提前检验。 1、根据出库计划,按照扦样标准及时安排扦样检化验,并将检化验报告单传递领导和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2、将出库仓库所有检化验资料整理、归类、存档。 3、严肃检化验纪律,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洁身自好,不得徇私舞弊,杜绝收受粮食采购方的宴请或贿赂。 六、检化验负责人、检化验员对检化验结果负责,除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外,对检化验资料、检化验结果保密。

粮油品质检验大纲

粮油品质检验教学大纲 (142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粮油品质检验是粮油工程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检验与评定粮食品质现象的一门专业技 术。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粮食、油料油脂检验的基本原理、检验的操作方法及相应的技术标准, 使学生掌握粮油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粮油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的检测方法、操 作技能,培养学生粮油检验技术的职业能力。课程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与解决技术问题的 实际能力,其重点是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品质检验课是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以后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该课程的理论及实验基础 主要基于分析化学课、储粮生理课、仪器分析课等课程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并为其他 专业课提供技术支撑。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五年制 (一)粮油检验基础知识 8 学时 1、了解粮油检验技术的性质、任务、意义、发展概况。 2、掌握粮油检验技术分类、一般原理。 3、熟练掌握粮油样品类别、扦取方法、分取方法。 4、掌握粮油感官检验技术的操作方法。 (二) 原粮物理检验技术 14 学时 1、掌握原粮纯粮率、出糙率、纯仁率、纯质率、容重检验的基本原理,定等方法。 2、熟练掌握杂质、不完善粒、硬质粒、互混检验的检验程序,仪器的使用方法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定等基础检验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 4、掌握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相关的GB-86、GB-99中的质量体系。 (三) 成品粮物理检验技术 20 学时 1、掌握大米、小麦粉定等基础项目的构成与概念。 2、熟练掌握粉色、麸星、米类加工精度的试样与标准品的直比法、湿法、干法、烫法、 蒸制法。 3、熟练掌握粗细度检验的电动筛选法、磁性金属物测定的标准法,含砂量测定的球形测 定器法的操作技能。 4、熟练掌握大米杂质的GB 分类,大米碎米的类别判识,整精米的检验方法。 (四) 化学检验技术 18 学时 1、熟练掌握粮油水分测定中的 105 摄氏度恒定法的原理、操作技能。 2、熟练掌握 130 摄氏度高温定时法的测定原理、操作技能。 3、熟练掌握 550 摄氏度粮食灰分测定原理、操作技能。 4、熟练掌握 850 摄氏度粮食灰分测定原理、操作技能。 5、掌握粮食脂肪酸值测定原理、操作技能。 6、掌握粮食蛋白质值测定原理、操作技能,小麦粉面筋检验方法。 7、学会粮食粘度测定原理、方法。 8、学会粮食中还原糖、非还原糖测定原理、方法。 10、掌握粗脂肪测定原理、测定方法。 (五) 油脂检验技术 10 学时

蔬菜检测标准

检测标准 无公害蔬菜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 (一)、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其中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 pH值、汞、镉、铅、砷、铬、氟化物、氯化物、氰化物;土壤质量指标9项: pH值、汞、砷、铅、镉、铬、铜、六六六、DDT。 (二)、蔬菜产品卫生质量检测指标:氟、砷、汞、镉、铅、铬、六六六、DDT、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马拉硫磷、倍硫磷、氧化乐果、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乐果、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多菌灵、亚硝酸盐二十三项。 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标准是应用科学技术原理,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践,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所制定的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必须遵守、在绿色食品认证时必须依据的技术性文件。绿色食品标准不是单一的产品标准,而是由一系列标准构成的、非常完善的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标准以“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包括产地环境质量、生产技术标准、最终产品标准、包装与标签标准、贮藏运输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六个部分。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分别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量、渔业水质量和土壤环境的质量的各项指标、浓度限值做了明确规定。 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农药、肥料、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种养殖对象的生产技术规程。 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学要求,例如前面谈到的蔬菜标准。 四、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包装及贮运标准。为确保绿色食品产后在包装运输中不受污染,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所要申报的企业,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和运输等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并经过相应的机构检测,才能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这种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认证过程真正体现了“全程质量控制”的理念。目前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共计90项,其中通则类标准有10项,产品标准有80项。 有机食品 1,有机蔬菜的定义 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除草剂、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平衡,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且经过有机认证机构鉴定认可,并颁发有机证书。在此基础上,生产的蔬菜为有机蔬菜。 2.有机蔬菜基地的基本要求 2.1基地的完整性 有机蔬菜基地的土地应是完整的地块,其间不能夹有进行常规生产的地块,

食品感官鉴定知识点

一,绪论 1.感官鉴定技术是随着三点检验法的提出而发展起来的 2.首个专业介绍感官知识感官技术应用的期刊叫做《感官研究》 3.感官简评方法和理化分析之间的关系 1.感官质量指标是理化、卫生质量的综合反映直观表现 2.感官指标通常具有否决性 3.理化质量和卫生质量作为内在质量指标构成感官质量的骨架,是塑造感官质量的物质基础 4.当前的理化分析能不能代替感官简评为什么? 答不能主要原因如下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及感官分析方法简便实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感知的产品性状,其理化性质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完全替代感官分析的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5测试仪器一般价格昂贵,而且仪器测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仅限于有限指标的测定,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效果 二感官的基础知识 1.感觉的概念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感觉阈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

程度 差别阈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阈上刺激高于上限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低于下限值的刺激 绝对阈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2.感觉的分类五大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3.四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 4.感官的六个主要特征 1、对周围环境和肌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2.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3.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 4.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光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5.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 6.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5.影响感觉的因素有五点:疲劳现象对比现象变调现象相乘作用阻碍作用 6.其中生理因素即五种现象五个名词解释 1.对比增强当两个刺激同时或连续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官时,由于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 2.对比减弱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成为对比减弱现象

蔬菜品质感官鉴别方法

蔬菜品质感官鉴别方法 蔬菜有种植和野生两大类,其品种繁多而形态各异,很难确切地感官鉴别其质量。目前我国主要蔬菜种类有80多种,按照蔬菜食用部分的器官形态,可以将其分成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和食用菌类六大类型。 从蔬菜色泽看,各种蔬菜都应具有本品种固有的颜色,大多数有发亮的光泽,显示出蔬菜的成熟度及鲜嫩程度。除杂交品种外别的品种都不能有其他因素造成的异常色泽及色泽改变。从蔬菜气味看,多数蔬菜具有清香、甘辛香、甜酸香等气味,可以凭嗅觉鉴别不同品种的质量,不允许有腐烂变质的亚硝酸盐味和其他异常气味。 从蔬菜滋味看,多数蔬菜滋味甘淡、甜酸、清爽鲜美,少数具有辛酸、苦涩等特殊风味以刺激食欲。如失去本品种原有的滋味即为异常,但改良品种应该除外,例如大蒜的新品种就没有“蒜臭”气味或该气味极淡。 就蔬菜的形态而言,本节内不是叙述各品种的植物学形态,而是描述由于客观因素而造成的各种蔬菜的非正常、不新鲜状态,例如蔫萎、枯塌、损伤、病变、虫害侵蚀等引起的形态异常,并以此作为鉴别蔬菜品质优劣的依据之一。 萝卜鉴别 ①春小萝卜:为长圆柱形的小型萝卜,多于早春风障阳畦或春露地中栽培,春末夏初上市。小萝卜的肉为白色,质细,脆嫩,水分多,皮色分红白两种。上市时多带缨出售。 良质——色泽鲜嫩;大小均匀,捆扎成把,不带须根;肉质松脆,不提苔,不糠心;不带黄味、枯味和烂叶。 次质——色泽鲜嫩,肉质松脆;不抽苔,不糠心;大小不均匀,混扎成捆;有黄叶、枯叶。 劣质——大小不均匀;抽苔或糠心;有黄叶、烂叶;弹击时有弹性和空洞感。 ②秋大萝卜:多为大型或中型种,这类萝卜品质好,耐贮藏,用途多,为萝卜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类。 良质——色泽鲜嫩,肉质松脆多汁;肉质根粗壮,大小均匀,饱满而无损伤,表皮光滑而不开裂;不糠心,不空心、不黑心;无泥沙,无病虫害;弹击时有实心感觉。 次质——肉质松脆多汁,不糠心、不空心、不黑心;无外伤和病虫害;大小不均匀,形状不匀称,表皮粗糙但不开裂。 劣质——大小不均,有损伤;表皮粗糙,有开裂;肉质棉软,可见糠心;弹击时有空心感或弹性。 胡萝卜鉴别 在我国,胡萝卜的品质以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和云南诸省种植者为最佳。 良质——表皮光滑,色泽橙黄或红色而鲜艳;体形粗细整齐,大小均匀一致,不分叉,不开裂;中心柱细小,其粗度不宜大于肉质根粗的四分之一;质脆、味甜;无泥土、伤口、病虫害。 次质——质脆、味甜、中心柱小;粗壮但不整齐,大小不均;无泥、伤口,不开裂,无病虫害;表皮粗糙,皮目(凹陷的小点痕迹)较大。 劣质——萝卜体形细小,大小不一;青皮粗糙,有分叉或八脚,有伤口或开裂;带有明显的病虫害;中心柱大,趋于木质化。

食品感官评定

绪论 1.食品感官评定是食品分析的一种。食品分析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以下几方面的需要:安全、高质量、有营养、有益健康、美味可口 2. 对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一般成分的分析) 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 食品分析 食品辅助材料及添加剂的分析 感官评定 3.感官评定的定义 传统的感官分析(感觉测试):利用一些敏感的感觉器官和长年经验积累的某一方面专家担任评价和判别工作(香肠颜色和味道评价、烟丝质量优劣的划分、茶和香味比较) 弊端:导致可信度低--- 主观的、无统计意义 现代感官评定(感官测试):是测量、分析和解释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对物料特性所引起反映的一门科学 包括: (1) 以人的感官测定物的特性 (2) 从物料来获知人的特性 4.食品感官评定的定义 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对食品的色泽、气味、风味、组织状态、硬度等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克服以前缺点,在评价员的选择、实验环境的布置、实验方法的评定、结果处理等方面不在依赖经验和权威,而是依靠科学,是心理学、生理学、食品科学和统计学的统一,最终的结论是评价小组中评价员结果的综合,并不看重个人的结论如何。--- 客观的、有统计意义、结果可重复

注: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官鉴定、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感官评价 5.食品感官评定的发展简史 引入统计学、心理学、生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历史 6.科学的膳食标准+精美的食谱≠可接受的食物 7.食品感官评定的意义 现代感官评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食品、机械、电子、纺织、印刷、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肉的色泽、香味、酒的勾兑到评价、彩电的色彩、电风扇的噪音、布的手感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首推食品行业,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感官评定日益引起食品界人士的重视。 8.食品感官评定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新产品开发:对新产品的感官特性、可接受性进行评估。 质量控制:分析比较操作人员、设备、原辅料、工艺、环境及时间对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感官质量标准及其相应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提供依据。 市场调查:调查实际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食品感官质量的要求。 产品评优领域 9.食品感官评定与理化分析 感官评定是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进行的实验,而人的感官状态又常受环境、自体、感情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为尽量避免各种因素对感官评价结果的影响。 人们也一直在寻求用理化分析—仪器测试的方法来代替人的感觉器官(如电子鼻、电子舌、食品感官机器人),以其将主观的定性化语言描述转化为客观的定量化表达,可使评价结果更趋科学、合理、公正。 理化分析方法无法代替感官评定的主要原因: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及感官分析方法简便、实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