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排涝工程

(一)基坑排水保证措施

(1)集水井排水技术措施

基坑经常性排水采取随基坑开挖逐级布设截水沟汇水至集水井抽排;然后分上、下游两区布设明排水系统。

(2)井点降水技术措施

1)土方挖掘运输车道不设置井点,这不影响整体降水效果。

2)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会导致井点管的滤网阻塞。同时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土方边塌方等事故。

3)轻型井点降水应经常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应“先大后小,先浑后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

4)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要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5)真空度是轻型井点降水能否顺利进行降水的主要技术指数,现场设专人经常观测,若抽水过程中发现真空度不足,应立即检查整个抽水系统有无漏气环节,并应及时排除。

6)在抽水过程中,特别使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7)如在冬季施工,应做好主干管保温,防止受冻。

8)基坑周围上部应挖好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9)井点位置应距坑边2~2.5m,以防止井点位置影响坑边土坡的稳定性。水泵抽出的水应按施工方案设置的明沟排出,离基坑越远越好,以防止渗下回流,影响降水效果。

(二)水泥搅拌桩保证措施

(1)水泥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

(2)水泥浆液严格按照室内试验所确定的配合比进行拌制。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不得停置时间过长(不超过2小时);浆液倒入储浆桶时应加筛过滤,以免浆内结块,损坏泵体。

(3)泵送浆液前,管路应保持潮湿,以利输浆。现场拌制浆液,应有专人记录每根桩水泥用量,并记录送浆开始、结束时间。

(4)根据成桩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应记录每米下沉时间、提升时间、送浆时间、停浆时间等。

(5)供浆必须连续,拌和必须均匀。一旦因故停浆,为防止断桩和缺浆,应使搅拌机下沉到停浆面以下0.5m,待恢复供浆后再喷浆上升。如因故停浆超过3小时,为防止浆液硬结堵管,应先拆除输浆管路,清洗后备用。

(6)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工区项目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7)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整桩复搅,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3小时内采取补喷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中。补喷重叠段应大于50cm,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8)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喷浆深度、停浆标高;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钻机转速;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浆液流量;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复搅深度等。

(三)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根据测量成果按照施工图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开挖线、边坡坡度和断面尺寸进行开挖,严禁欠挖,超挖。

(2)所有开挖均为旱地施工,对开挖施工中的地下水和施工用水,应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予以排除。

(3)清基范围边界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30cm~50cm。

(4)清基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渣等,堆放在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地点。

(5)对已完工的清基,必须及时清理并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若出现

不良地质地段,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并根据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处理。

(6)施工期所有的土方开挖边坡面均应加以修整,使其处于安全状态。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保证施工质量,确保边坡安全。

(7)总的开挖原则是自上而下。

(8)填筑工作应按施工详图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填筑线、坡度、尺寸施工。

(9)填筑施工时,不危及周围建筑物的结构或施工安全,亦不得危及相邻的有关设备设施运行安全。

(10)按图纸所示的边线和坡度进行填筑,填筑高程应在施工详图规定的高程上为沉降预留超高。暴露表面的坡度应清理得平整顺直。土料铺至堤边时,应在设计连续边外侧填一定余量,人工铺料为10cm,最终形成的填筑边线与设计所示的边线之间不允许出现欠填。

(四)钢筋、砼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等规范及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

(2)进场钢筋按不同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分别堆放,不得混杂,且立牌识别,设专人管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钢筋堆放场选择地势较高,无积水,无杂草,且高于地面200mm 的地方,在钢筋堆放场内铺设1层5cm左右的碎石层,四周设置良好的排水措施。钢筋堆放时底部、各层钢筋间放至10cm×10cm的木方使钢筋与地面、各层钢筋之间脱离;堆放高度以最下层钢筋不变形为准,钢筋堆放后采用涂塑帆布遮盖。钢筋不得和酸、盐、油等物品存放在一起,堆放地点应远离有害气体,以防钢筋锈蚀或污染。

(3)经检验合格的成品钢筋尽快运往工地安装使用,不宜长期存放。冷拉调直的钢筋和已除锈的钢筋须注意防锈。成品钢筋的存放须按使用工程部位、名称、编号、加工时间挂牌存放,不同号的钢筋成品不宜堆放在一起,防止混号和造成成品钢筋变形。成品钢筋的存放按当地气候情况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若存放过程中发生成品钢筋变形或锈蚀,应矫正除锈后重新鉴定,确定处理办法。

(4)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漆污染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5)钢筋统一在钢筋场内制作成形,根据混凝土分仓情况,编号挂牌分开堆存备用。钢筋在加工场内接长采用闪光对焊。

(6)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的中心线同直线的偏差不应超过长度的1%。弯曲的钢筋须矫直后再使用。Ⅱ、Ⅲ级钢筋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伤痕不得使钢筋截面面积减少5%以上。成盘的Ⅰ级钢筋采用冷拉法调直,冷拉率不宜大于4%,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损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施工图纸的要求。钢筋调直后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现象,应作为废品处理,并鉴定该批钢筋质量。

(7)钢筋主要采用风砂枪机械除锈,当数量较少时,采用人工除锈。除锈后的钢筋不可长期存放,应尽快使用。钢筋在加工场内采用断筋机切断,电渣压力焊的接头采用气焊切割。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应对低合金钢筋进行冷弯加工,以避免在钢筋起弯点强化,造成脆断。钢筋的弯钩、弯折加工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对图纸无明确要求的,应符合现行相应规范要求。钢筋加工的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加工后钢筋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8)闪光对焊采用不同直径的钢筋进行闪光对焊时,直径相差以一级为宜,且不大于4mm。采用闪光对焊时,钢筋端头如有弯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闪光对焊的接头钢筋表面没有裂纹和明显的烧伤。接头如有弯折,其角度不得大于4"。接头轴线如有偏心,其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0.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剔出重焊。

(9)钢筋运输采用载重汽车转运至现场,采用起重设备吊运至工作面,局部无法吊运的位置采用人工搬运到工作面。

(10)施工前测量精确放样,人工按设计图纸、测量点线进行绑扎定位。Φ25mm以下的钢筋接头采用手工电弧焊焊接或搭接绑扎,Φ25mm以上的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焊或接触电渣焊、气压焊焊接。当设计有专门要求时,钢筋接头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焊接、绑扎和安装偏差要求应按规范及施工图纸的要求执行。钢筋绑扎接头的接头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控制。受拉区域内的光圆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螺纹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可不做弯钩

(11)手工电弧焊用焊条,按设计规定采用。在设计未作规定时,按施工规范要求选用。焊条必须由正规厂家生产,并有出厂合格证,型号明确,使用时不得混淆。焊接接头当设计有要求时应采用双面焊缝,无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单面焊缝。Ⅰ级钢筋的搭接焊或帮条焊焊缝总长度不小于5d;对于Ⅱ、Ⅲ级钢筋,搭接焊或帮条焊的焊缝总长度不小于10d,帮条焊时接头两边的焊缝长度应相等。当主筋为Ⅰ级钢筋时,帮条的总截面积不小于主筋截面积的1.2倍;当主筋为Ⅱ、Ⅲ级钢筋时,帮条的总截面积不小于主筋截面积的1.5倍。搭接焊接头的两根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12)为了便于施焊和使帮条与主筋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帮条采用与主

筋同钢号、同直径的钢筋制成,如帮条与主筋级别不同时,按设计强度换算。帮条的长度应满足相应的焊缝要求。

(13)搭接焊接焊缝高度应为被焊接钢筋直径的0.25倍,且不小于4mm;焊缝的宽度应为被焊接钢筋直径的0.7倍,且不小于10mm。当钢筋和钢板焊接时,焊缝高度应为被焊接钢筋直径的0.35倍,且不小于6mm;焊缝宽度应为被焊接钢筋直径的0.5倍,且不小于5mm。对直径小于10mm的钢筋需焊接时,其焊缝高度、宽度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雨、雪天焊接时应有防雨、雪措施,接头焊接后避免立即接触雪、雨。焊缝表面要平顺,没有明显的咬边、凹陷、气孔和裂缝。

(14)焊接前,先将钢筋端部100mm范围内清除干净,夹具钳口夹紧钢筋,使其轴线在一直线上,两钢筋端部间隙宜为5mm~10mm。接头四周铁浆要饱满均匀,没有缝隙,被焊钢筋的轴线应一致,最大的偏移不得超过0.1倍钢筋直径,且不大于0.2mm。外观检查不合格者断开重焊。

(15)钢筋接头应分散布置。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下述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闪光对焊、电渣焊、气压焊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50%;在受压区不受限制。

2)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超过25%;在受压区不超过50%。

3)焊接与绑扎接头距离钢筋弯头起点不得小于10d,不应位于最大弯距处。

4)若两相邻钢筋接头中距在500mm以内或两绑扎接头中距在绑扎搭接长度以内,均作为同一截面处理。

5)当施工中分辩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的分布按受拉区处理。

(16)钢筋安装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的大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17)现场焊接或绑扎的钢筋网,其交叉点按50%间隔绑扎,但钢筋直径小于25mm时,楼板和墙体的外围层钢筋网交叉点应逐点绑扎。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规定进行。板内双向受力钢筋网,交叉点全部绑扎。梁与柱的钢筋,其主筋与箍筋的交叉点,在拐角处全部绑扎,中间部分间隔绑扎。钢筋安装中交叉点的绑扎,对于Ⅰ、Ⅱ级直径大于等于16mm的钢筋,在不损伤钢筋截面的情况下,可用手工电弧焊代替绑扎,但采用细焊条、小电流进行焊接,焊后钢筋不应有明显的咬边。柱中箍筋的弯钩,应设置在柱角处,且须按垂直方向交错布置。除特殊情况外,所有箍筋应与主筋垂直。

(18)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强度不低于该部位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垫块,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垫块相互错开,分散布置,多排钢筋之间,用短钢筋支撑以保证位置准确。

(19)钢筋安装前应设架立筋,架立筋宜选用直径大于等于22mm的钢筋。架立筋安装后,应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钢筋网若采用场外绑扎和焊接预制后整体吊装时,架立筋应专门设计,受力钢筋可作架立筋的一部分。必要时,也可用轻型型钢等作钢筋的支撑骨架。预制的绑扎和焊接钢筋及钢筋骨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不变形、不开焊和不松脱。架立筋端头不能穿出结构混凝土,并留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20)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进行钢筋维护,发现移位、变形及时纠正,无法在浇筑过程中处理时停止浇筑进行处理。

1)在混凝土拌和场,每班至少进行三次检查各种原材料配合比的试验,衡器应随时校正。为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每班至少抽样二次检查拌和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查,每班在出机口进行四次。此外在取样成型时,并同时测定坍落度,其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荷载、满足稳定、不变形走样等要求;有足够的密封性,以保证不漏浆。模板的设计、选型、材料、制作、安装、拆除及维修等应遵循《水工砼施工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并报监理人批准。

3)浇筑砼使用振捣器将砼捣实至可能的最大密实度,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同时应避免振捣过度。采用手持式振捣器振捣。振捣器无法作业部位辅以人工捣实。振捣作业应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4)所有砼按批准的方式或适用于当地条件的方法进行养护,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21~28天。养护材料及养护方法都需要得到监理人批准。

(五)砌石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座浆,且将大面向下。毛石基础扩大部分,若做成阶梯形,上级阶梯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1/2,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应错缝搭接。

(2)毛石砌体应分皮卧砌,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

(3)毛石砌体的灰缝厚度应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块或片石嵌实,不得先摆碎石块后填砂浆或干填碎石块

的施工方法,石块间不应相互接触。

(4)毛石砌体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应选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5)毛石墙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墙面至少应设置一块,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拉结石的长度,若其墙厚等于或小于400mm时,应等于墙厚;墙厚大于400mm时,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墙长的2/3。

(6)毛石砌体每日的砌筑高度,不能超过1.2m。

(7)在毛石和实心砖的组合墙中,毛石砌体与砖砌体要同时砌筑,并每隔4~6皮砖用2~3皮丁砖与毛石砌体拉结砌合,两种砌体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满。

(8)毛石墙和砖墙相接的转角和交接处要同时砌筑。

(9)料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应采用丁砌层座浆砌筑。阶梯形料石基础的上级阶梯料石应至少压砌下级阶梯的l/3。

(10)料石各面加工的允许偏差按规定执行。如有特殊要求,按监理人的指示加工。

(11)料石砌体的灰缝厚度,应按料石种类确定,细料石砌体不大于5mm,半细料石砌体不大于10mm,粗料石和毛料石砌体不大于20mm。

(12)砌筑料石砌体时,料石应放置平稳,砂浆铺设厚度应略高于规定的灰缝厚度。其高出厚度:细料石和半细料石为3~5mm,粗料石和毛料石为6~8mm。

(13)料石砌体应上下错缝搭砌,砌体厚度等于或大于两块料石宽度时,若同皮内全部采用顺砌,则每砌两皮后,应砌一皮丁砌层;若在同皮内采用丁顺组砌,则丁砌石应交错设置,其中距应不大于2m。

(14)在料石和毛石或砖砌的组合墙中,料石砌体和毛石砌体或砖砌体应同时砌筑,并每隔2~3皮料石层用丁砌层与毛石砌体及砖砌体拉结砌合。丁砌料石的长度应与组合墙厚度相同。

(六)草皮护坡

铺草皮前在坡面上铺筑一层厚度为4-10cm的腐植土,移植草皮时间应在早春和秋季,铺植要均匀,草皮厚度不应小于5cm,并加强草皮过程中的养护工作,以便提高草皮的成活率。

2.河道工程

(一)施工导流

围堰填筑均利用基坑开挖土方时,围堰填筑的坡度、长度、坝顶宽度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图纸及施工要求,并严禁用腐植土及垃圾构筑围堰。

采用钢板桩围堰时,钢板桩插打时,单桩的锁口内均涂以黄油混合物油膏,以减少插打时的摩阻力并加强防渗性能。插打钢板桩时从第一块就保持平整,几块插好后即插打一块深的以保持稳定,然后继续插打,在插打过程中,加强测量工作,发现倾斜,及时调整,为保证插桩顺利合拢,要求桩身垂直。一次打入的深度一般为0.5~3.0m。板桩至设计高度前40cm时,停止振动,振动锤因惯性继续转动一定时间,打桩至设计高度。钢板桩围堰拔除前,仔细研究拔桩方法、顺序和拔桩时间及土孔处理。否则,由于拔桩的振动影响,以及拔桩带土过多会引起地面沉降和位移,会给已施工的结构物带来危害,并影响临近原有建筑物、构筑物或地下管线的安全。

(二)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挖,对于建基面保护层、局部机械难以开挖的部位及边坡整坡等由人工配合机械开挖。

(三)土方回填

所有土方回填均采用开挖土料,且边挖运边压实,对于填筑宽度小于3m的部位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回填土方应分层铺料,严格控制土料粒径、含水量,机械压实时,每层铺料厚度控制在25-30cm,土料粒径不大于10cm;蛙夯夯实时,铺料厚度控制在15-20cm,土块粒径不大于5cm,超径土块应进行人工粉碎。

淤泥和含草皮、树根等杂物的土料应严禁用于回填,对于含水量过大或过于干燥的土料应采取晾晒或洒水的措施,以保证回填土压实后的压实度满足要求。

(四)护岸工程

(1)生态砌块

生态砌块自下而上沿水流方向采取人工错缝索结方式铺设,边铺设碎石垫层边铺设生态砌块,注意做好碎石垫层及砌块的密实。

破面处理要求:应按设计要求削坡,坡面应平整、坚实;坡脚齿墙应在枯水位时施工,分段开挖并及时浇筑。

护坡素砼压顶、镇脚每20m左右设一道分缝,缝宽20mm,缝内用聚乙烯闭孔发泡板填充。

(2)生态挡墙

1)平整墙底:墙底建基面应按设计要求开挖或回填平整,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2)C20砼挡墙基础浇筑:挡墙墙身的沉降缝应上下贯通,沉降缝宽度为20mm,间距20m左右,缝内用聚乙烯闭孔发泡板填充。

3)砌块安砌

砌块预制件强度及几何尺寸应严格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平整,放样准确。砌块上下层错台错缝砌筑,砌块砌筑要横平竖直,始终保持与基础垂直砌筑。

当面板砌块安装处于平曲线内,要根据不同曲线半径和缓,合理掌握间隙大小,使安装出来的面板外侧边缘线严格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注意外观整齐,同层面板保持在同一标高上。

加筋、挡土墙应分段砌筑,每隔20m设一道沉降缝,不足20m部分按余数设置沉降缝。

4)土工格栅铺设

格栅按设计高程分层铺设,必须水平铺放,土工格栅拉直铺设在压实平整的填料上,前段嵌在砌块之间。不宜重叠,不得卷曲或曲折。

加筋填料按设计要求,填料内应不含树根、树叶、杂草和腐质植物。填筑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

5)土方回填

挡墙后土方回填均采用河道开挖的土进行回填,分层碾压,满足设计压实度要求。

6)栏杆安装

栏杆材料、外观尺寸、布置型式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栏杆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进行施工。

(3)草皮护坡

铺草皮前现在破面上铺筑一层厚度为4-10cm的腐植土,移植草皮时间应在早春和秋季,铺植要均匀,草皮厚度不应小于5cm,并注意加强草皮养护,提高成活率。

3.水环境工程

(一)污水干管畅通、污水支管完善工程、截流工程

(1)支护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导架采用单层双面形式,通常由导梁和围檩桩等组成,双面围檩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略比板桩墙厚度大8~15mm。

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用测量仪器在两个方向加以控制。打入桩后,及时进行桩体的闭水性检查,对漏水处进行焊接修补,每天派专人进行检查桩体。

拔桩时,先用振动锤将锁口振活以减小与土的粘结,然后边振边拔。为及时回填桩孔,当将桩拔至比基础底板略高时,暂停引拔,用振动锤振动几分钟让桩孔填实。

(2)放坡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沟槽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控制基底标高及开挖坡度,若有偏差及时修正。

管道铺装时逐节测量高程和管道中心线,管内底高程允许偏差(±10mm),施工中应合理的控制预沉量,管道预沉量为10mm。

管道闭水试验应符合管道及检查井外观质量已验收合格、管道未回填土且沟槽内无积水、全部预留孔应封堵,不得渗水、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应大于水压力的合力,除预留进出水管外,应封堵坚固,不得渗水。

管沟回填材料、分层厚度、压实度(相对密度)要求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3)顶管施工技术措施

控制测量:在地面设控制桩,通过控制桩对轴线复核。在顶管施工期间必须对控制点进行复测,每顶50cm对控制桩复测一次,轴线测量仪器点每班都需校准。

井内测量:通过控制桩用仪器定出井下管道顶进轴线位置;同时在井沿口与井壁上分别设置复测校核点与线。

安装主顶装置和导轨:在测量的监测下,精确它们的位置及坡度,直至满足要求为止,随即将它们固定牢靠。

检查起重设备:超重设备经检查、试吊,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下管。吊运时应用专用吊钩或柔性吊锁,严禁用钢丝绳穿入管内起吊。

管前挖土与顶进:管端挖土长度应在30cm以下;管子周围一律不得超挖,

一定保持管壁与土基表面吻合;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顶管专用管材,管材应符合《顶进施工法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标准;顶进测量在首管顶进时测量间隔不应超过30cm,正常顶进时测量间隔不应超过1m;在纠偏顶进过程中,应采取分段校验,每顶进10-20m宜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

工作井回填:该类型井与工作井、接收井井壁之间的回填材料和回填要求同该处道路标准一致。

(4)拉管施工技术措施

泥浆制备: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制定泥浆性能参数;粘度应能维护孔壁的稳定,并将钻屑携带到地表;泥浆的失水量控制,一般地层30min内泥浆的失水量宜控制10~15ml;水敏性易坍塌和松散地层失水量宜控制5ml以下。

试钻及导向孔施工:试钻时应检查泥浆系统是否渗漏;导向孔完成后,对发射坑入土口、接坡坑出口标高和方位进行复核,确保按设计曲线成孔。如位置偏差大于5cm,则抽回钻杆重新施工;密切注意钻进过程中有无扭矩、钻压突变、泥浆漏失等异常情况,

预(回)扩孔:密切注意钻进过程中有无扭矩,钻压突变等异常情况

管道连接:按照管道性质(刚性、柔性等)、接口方式(承插、焊接等)选择合理、牢固的连接方式,并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回拖管材:严格按热套管熔接规程和施工要求施焊,回拖平稳、顺利,严禁蛮拖。

回填压实强度指标根据规范要求执行。

(二)初雨调蓄站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场地排水:开挖前期将地下水位降至坑底0.5m以下。

沉井制作:钢筋应不生锈、无污染,搭接长度、绑扎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沉井下沉施工过程中每次取土深度为30~40cm,自井的中部向四边对称取土,以保证沉井在下沉过程中,不出现倾斜。

基坑开挖:按照图纸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不超挖不乱挖,开挖时测量人员要跟踪监测,降水排水按规范要求进行并定时检查。

钢筋绑扎:钢筋接头位置、同一截面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等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模板施工:模板安装应整齐、平滑,无污染、无破损,并满足搭缝要求。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抗渗等级满足设计要求,施工现场做好混凝土坍落度检测和外观质量检查,做到不合格不使用,养生的同时做好冬季混凝土施工保温措施。

(3)设备安装施工技术措施

1)格栅设备安装满足说明书及规范要求。

2)闸门安装前,应仔细核对型号、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认真检查有无损伤,手动是否灵活可靠,开启无卡塞现象。对允许解体检查的阀门应进行解体检查,检查内部连接是否可靠,密封是否良好。

3)泵类设备安装必须按施工图和设备随机文件要求施工,基础的尺寸、位置、标高和地脚螺栓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设备要求。水泵的纵、横向水平偏差不应超过0.1‰。

4)控制闸启闭机安装根据闸门起吊中心线,找正中心使纵横向中心线偏差不超过正负3mm,高程偏差不超过正负5mm。

(三)清淤及底泥原位修复技术措施

(1)清淤技术措施

严格控制高程和深度,不得超挖。

开挖时,施工过程中随时测量,确保施工的质量。

开挖前应对河底管线及构造物进一步调查,不得扰动原河道护岸、桥梁等基础。

构筑围堰采用开挖土方填筑,严禁用腐植土及垃圾构筑围堰。

(2)底泥原位修复技术措施

严格控制投放剂投放质量,原料质量有保证,杜绝三无产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投放量进行投放,杜绝漏投或者投放不均匀现象。

4.水生态工程

(一)水生动植物恢复工程

(1)水生植物种植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行业技术标准选用优质根苗;

2)选根系发达的根苗,并注意保护根系完整,避免造成机械损伤确保运输

中根苗的安全。起苗时间与栽苗时间紧密配合,严格执行随起随运随栽原则;

3)根苗须当天栽种,根苗运输量根据种植量确定,根苗运到现场后及时栽植,根苗在装卸车时轻取轻放,不损伤根苗和根系;

4)栽种前对种植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按照设计要求及行业标准栽种。

(2)水生动物投放

1)水生动物的挑选时要严格把关,不得带入有病及伤残个体;挑选活泼健康的个体;

2)水生动物的运输应选择晴好天气运输,运输过程中应不间断充氧;

3)水生动物的投放前进行小规模试养,以确定该种类能否在本水体成活。投放时做到轻拿轻放,不要损伤个体;应轻放入水中,不得抛掷;

4)水生动物的在充气运输车箱内或池塘集鱼网箱内,用0.5%的食盐水对即将投放的水生动物进行浸浴消毒30分钟。

(二)纳米曝气复氧、原为生态修复工程

(1)曝气安装位置、安装数量按照设计进行施工。曝气机基础、预埋件按照曝气按照设计图纸以及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图纸进行施工。曝气机安装需在设备生产厂家指导下进行。

(2)原位生态修复机安装位置、安装数量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原位生态修复设备基础、预埋件按照曝气按照设计图纸以及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图纸进行施工。原位生态修复设备安装需在设备生产厂家指导下进行。

5.蓄水工程

蓄水闸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图纸仔细核对现场情况,尤其对闸位设置进行复核,确保其结构形式、尺寸、标高与现场地形条件相一致。如有不一致的情况,应及时汇报,通过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进行进一步处理。

为确保蓄水闸工程质量合格,安全受控,施工过程中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要求

(1)根据勘察设计地质情况及基底设计高程,确定开挖方式,选择符合要求的放坡坡率,确保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坡稳定。

(2)基坑尺寸除保证闸体结构设置尺寸外,还应考虑基底排水沟及作业空间的需求。

(3)开挖自上而下进行,开挖过程中应随时复核开挖坡率及基底高程,并预留基底20cm~30cm厚土层由人工进行开挖清理。

(4)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满足要求,尽快施工混凝土垫层。

(5)对超挖的部分使用与结构同等级混凝土进行回填。

(6)设计有换填地基时,应使用设计材料进行换填,并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

(7)基坑开挖成型后应在基底四周设置排水沟与集水坑,并使用水泵及时抽排,防止基坑受水体浸泡。

(8)遭遇强降雨时,应通过在坡面铺设彩条布,或在基底坡脚堆码土袋等方式,保证基坑边坡稳定。

(9)基坑开挖线外2m范围内不得堆放土方,亦不可作为材料堆场,施工机械行走时应确保与基坑边缘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0)主体工程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基坑内材料、杂物,使用设计规定的材料进行回填。

(11)回填时选用合适的压实机具,距离结构物1m内应使用打夯机进行夯实。回填分层进行,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12)对工程范围内无法利用的土方应按余方进行挖运弃置。

(1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做好水土保持,对易产生扬尘的土体使用防尘网进行覆盖。

(14)对勘察出受地下水影响的基坑,开挖前应采取降水措施。

(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要求

(1)模板结构在设计时应进行必要的荷载验算,确定合理的支模方式和拆除程序。

(2)模板及支架安装应与钢筋绑扎、止水带(片)安装、预埋件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密切配合。

(3)模板支架的基础面应坚实,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和防滑措施,可在底层立杆加设垫板。

(4)多层支架的立杆应垂直,上、下层立杆应在同一中心线上。

(5)墩、墙模板采用对拉杆固定时,宜采用组合式对拉螺杆,杆件两端与模板面相交处宜设置楔形顶帽。

(6)模板制作和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1.2.3-1 模板制作和安装允许偏差

(7)模板拆除时,结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相关要求,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应受损。拆除时,遵循“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

(8)模板拆除后应清理表面浆液残渣,按规格堆码整齐,以便后续周转。

(9)对扣件做好防锈、防摔保管,可通过浸油等措施确保其转向灵活。

(10)支架安装时不得使用变形或截面受损的钢管。

(三)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要求

(1)钢筋的种类、牌号、直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进场后应核对其出厂合格证,并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按规定进行拉力、冷弯试验,需要焊接的钢筋,还应做焊接工艺试验。

(2)经验收合格的钢筋应分规格堆码整齐,做到下垫上盖,防雨防潮。

(3)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漆污染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4)钢筋加工弯折应一次完成,不应重复弯折。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表1.2.3-2 加工后钢筋的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全长净尺寸的允许偏差±10

箍筋各部分长度的允许偏差±5

钢筋弯起点位置的允许偏差±20

钢筋转角的允许偏差±3

(5)钢筋安装的数量、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对钢筋较密的底板、墩墙钢筋可设置临时定位卡,设置方式见下图。

图1.2.3-1 钢筋定位支架

(6)钢筋安装时,应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钢筋与底面和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数量足够、强度不低于构件设计强度的混凝土(或砂浆)垫块;侧面使用的垫块应埋设铁丝,并与钢筋扎紧;垫块应均匀布置。

(7)在双层或多层钢筋之间,应采用短钢筋支撑或其它措施,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要求

(1)混凝土拌合与运输

蓄水闸工程采用商品砼供应,罐车运输,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运送到浇筑部位,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按振动要求振捣。

(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工程对象、结构特点,结合具体条件,研究制定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并根据浇筑方案,提前做好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2)混凝土浇筑前,核对有关套管、拉杆、预埋件和孔洞的位置,确保位置准确;在有施工缝的位置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凿毛,彻底清除杂物和浮浆,并用水使硬化的混凝土饱和,再按照施工缝的处理办法进行接茬处理。

3)木模板在浇筑前用水湿润模板,但不能留有积水。模板缝隙用纸筋灰加

以嵌塞或用草纸贴缝,以防漏浆。

4)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先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5)混凝土浇筑的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竖向结构浇筑超过3m时采用串筒、溜槽下料,管口距现浇砼面1000mm以内,以300mm至450mm层厚水平浇筑混凝土,并尽量接近其最终位置,避免混凝土离析。

6)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每一点的振捣连续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下沉为度,振捣器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间距,不超过混凝土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加强上下混凝土的结合,振捣时,振动器不得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尤其对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底部及止水带的周边,辅以人工插捣。

7)混凝土的浇筑,按一定的次序、厚度、方向分层进行,连续浇筑。

8)混凝土浇筑前,采用备用电源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如因故中止,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按施工缝处理。

9)施工缝的留设位置按照图纸设计进行。施工缝的处理,作为关键工序进行控制。

(3)混凝土的抽样与试验

1)在混凝土浇制过程中,连续监测混凝土、混凝土的成分、钢筋、模板和空气的温度。

2)现场浇筑混凝土要随时检测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水灰比,试块的样品从混凝土的每一个等级的有效处随机抽取,抽样频率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及项目监理工程师认可的部位和时间进行。

(4)混凝土的保护与养护

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采取相关的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护,避免受风、阳光、高低温度的急剧变化,过早负载,弯曲、碰撞和腐蚀性地面水的有害影响。

2)混凝土的养护:对底板、墩墙等结构,采用塑料薄膜、土工布覆盖,洒水养护的方法进行。

(5)特殊季节混凝土施工

1)及时掌握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雨时浇筑混凝土。

2)雨季施工应加强骨料含水量的检验,砂石堆料场应排水通畅,运输工具

及运输道路应采取防雨、防滑措施。

3)高温季节施工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不应超过30℃,混凝土入仓温度不应超过35℃。

4)为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减少温度上升,宜采取以下措施:

①预冷原材料:骨料适当堆高,堆放时间适当延长,使用时由底部取料;采用低温水喷洒粗骨料和拌制混凝土。

②宜安排在早晚或夜间浇筑。

③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加快混凝土入仓覆盖速度。

④混凝土运输工具设置必要的隔热遮阳措施。

⑤浇筑仓面采取遮阳措施,喷洒水雾,降低周围温度。

5)高温季节混凝土拌制宜掺用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

6)当室外连续5d平均气温低于5℃或当日低气温降至0℃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方案。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时不宜施工。

7)冬期施工前,应备足加热、保温和防冻材料。骨料宜在进入冬期前筛洗完毕。

8)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宜使用防冻剂、引气减水剂。

9)冬期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泵管等应有保温措施。

(五)砌体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要求

(1)砌体所用石料质地应坚硬、无风化剥落和裂痕,选用的石料应能耐风化;混凝土预制块形状、尺寸应统一,表面应整齐平整、无裂缝。

(2)砌筑用的水泥砂浆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砂浆应具有适宜的和易性,稠度宜为40~70mm。

(3)浆砌石工程

1)砌筑前应将石料刷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砌体的石块间应有胶结材料粘接、密实。

2)砂石垫层铺设时,应自下而上,分层铺设。垫层铺设应平整、密实、厚度均匀。

3)浆砌石宜采用挤浆法砌筑,灰浆应饱满。石块间空隙较大时,应先灌填

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并捣实,再有碎石块嵌实。不应采用先填碎石块,后塞砂浆的方法施工。

4)砌体的外露面应勾缝,勾缝砂浆强度等级应高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宜采用中细砂拌制。勾缝前,应清理缝槽,并用水冲洗润湿。

5)砌筑过程中,应及时洒水养护。

(4)干砌石工程

1)干砌石工程应先砌筑框格在进行框格内砌石。

2)干砌石砌体缝口应砌紧,底部应垫稳,不应架空。

3)不应使用翅口石和飞口石。

4)宜采用立砌法,不应叠砌和浮塞。

5)坡面上的干砌石砌筑应采用层间错缝方式,砌石边缘应顺直、整齐牢固。

6)砌体外露面的坡顶和侧面宜选用较大且整齐的石块砌筑平整。

(5)混凝土预制块砌筑

1)混凝土预制块尺寸及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

2)预制块砌筑时其强度不宜低于设计强度的70%。

3)具有框格的混凝土预制块工程,宜先修筑框格再进行砌筑。

4)预制块护坡砌筑时,不应破坏垫层,砌筑应平整、稳定,砌缝应紧密、缝线应规则,缝宽不宜大于10mm,砌块底部应垫平填实,不得架空。

5)未被预制块覆盖的边角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现浇混凝土覆盖。

6.水景观工程

(1)园林建筑及景观小品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园林景石施工技术措施

①对景石安放的施工人员要经过培训和考核、必须具备一定的山石堆放施工的技术,负责本工程的主持人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经验。

②根据设计构思要求对景石的质地、纹理、石色及其块径大小、色泽要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需要,必须坚实、无损伤、无裂痕。若有特殊用途的景石要留出做好标记。堆放跌瀑水景的景石,根据设计要求、堆砌时注意调节纹理,尽量同方向组合,避免倾斜。石色要统一,差别不能过大,必须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方

形成生动自然。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曲直、错落高低、块料大小、隐与显的相互关系;采用“攒三聚五”的布置方法使驳岸错落有致,富有自然的水体变化。有彼此呼应相互连贯性自然自趣。

④特置景石布置的关键在于相石立意,景石体量与环境应协调。通过前置框景、背景衬托,以及利用植物弥补景石的缺陷等手法表现景石的艺术特征。

●特置石应选择体量大、造型轮廓突出、色彩纹理奇特、颇有动势的景石。

●特置石一般置于相对封闭的小空间,成为局部构图的中心。

●石高与观赏距离一般介于1:2~1:3之间。如石高3~6.5m则观赏距离为8~18m之间。在这个距离内才能较好地品玩石的体态、质感、线条、纹理等。

⑤特置景石可采用整形的基座,也可以坐落于自然的景石面上,这种自然的基座称为磐。峰石要稳定、耐久,关键在于结构合理。传统立峰一般用石榫头固定。石榫头必须正好在峰石的重心线上,并且榫头周边与基磐接触以受力。榫头只定位,并不受力。安装峰石时,在榫眼中浇灌少量粘合材料(如纯水泥浆)。待石榫头插入时,粘合材料便可自然充满空隙。在没有合适的自然基座的情况下,亦可采用混凝土基础方法加固峰石,方法是:先在挖好的基础坑内浇筑一定体量的块石混凝土基础,并预留出榫眼,待基础完全干透后,再将峰石吊装,并用粘合材料粘合。

⑥特置景石还可以结合台景布置。台景也是一种传统的布置手法。其做法为:用石料或其他建筑材料做成整形的台,内盛土壤,底部有排水设施,然后在台上布置山石和植物,模仿大盆景布置。

⑦群置景石布置时要主从有别,宾主分明,搭配适宜,根据“三不等”原则(即石之大小不等,石之高低不等,石之间距不等)进行配置。构成群置状态的石景,所用山石材料要求不高,只要是大小相同、高低不同、具有风化石面的同种岩石碎块即可。

⑧散置景石施工造景目的性要明确,格局严谨;手法洗练,“寓浓于淡”,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富,散而有物,寸石生情。

⑨在水池内布置山石,要避免将景石布置在池的正中,应布置在稍偏或稍后的位置上,要突破池壁的限制,或近池壁内侧,或滚落于池壁以外伏于地上,或挎在池壁上面,以造就山怪石嶙峋的自然景观,景石的高度要与环境空间和水池相称,一般与水池的长向半径相当;如在环境空旷处其最高峰的高度约与池长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