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岳 登飞来峰

望岳 登飞来峰

望岳 登飞来峰
望岳 登飞来峰

《望岳》《登飞来峰》复习题

一.默写(1—8出自《望岳》,9—11出自《登飞来峰》)

1._____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

2.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运用拟人的修辞,用明暗的对比再现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蕴含着只有不畏艰险地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的哲理。

7.《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

8.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9.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作者立足点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运用借景抒情的写法,表现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精神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对《望岳》的理解,回答问题。

【2015河北】

望岳(唐杜甫)春望(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乱离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

们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的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语意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3.诗歌描绘了诗人望岳所见之景。你对哪句诗最有感受?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它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对《登飞来峰》的理解,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历经千百次寻找之后,终于在高塔之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

B第三句中“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

C将此诗没有过多地写眼前之景,而是重点写登临高处的感受。

D此诗议论中蕴含人生哲理,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