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

学号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农村发展概论》

论文(作业)题目阳城乡刘指挥村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从现代农业发展视角阐述

姓名

专业乡镇企业管理

入学时间 2013年春季

教学点保定广播电视大学高碑店分校

2014年12 月10 日

关于清苑县现代农业及新农村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并高度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内容。可见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新农村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清苑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是搞好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字:现代农业新农村

一、现状及特征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位于位于河北省中部,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北临徐水县,南临望都县、博野县,西临保定市、满城县,东临安新县、高阳县、彝县。农业生产受地理地质气候的影响十分强烈。农业生产的效率相对较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是清苑县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县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广大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活尚未在质上出现飞跃,普遍未能进入小康生活。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创建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战略方针,为贫困地区搭出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农业现代化是农民摆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唯一出路,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强劲持续发展的不可缺的要件。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广大农户则是这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依托力量。然而,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农户的“经营理念”往往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的生产技术有利于防治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因为生态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求无污染,所以生态农业技术无论是栽培技术、施肥技术,还是病虫害防治技术,收获加工技术等。都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相反,还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有利于农业生产在生态上的可持续性。同时,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监控也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这是生态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必然结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保护生态环境目的的实现。

三、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制约因素

1、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及农户“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和做法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也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

2、县、乡财政困难,村组没有集体收入,多数农民还不富裕,制约着水利、科技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一些公共服务的开展。

3、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制约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通过这次对全县16个乡镇中的2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发现40岁以上的男女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比例竟然达到40%以上。并且大部分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支撑。在广大农村,留在家里的人均为“6789”部队(即:儿童、妇女和老弱病残)。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4、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薄弱,制约着农业科技的推广。在去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农、林、蚕、牧、水等推广站合并为农业中心,合并以后,一是人员少、二是懂业务技术的更少,三是缺工作经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业生产化程度低。实际上是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和市场联系不密切,农民得不到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不知道该种什么、养什么,种出来的产品只能在农贸市场和地摊上销售,由于生产是盲目的,产品能不能卖出好价钱,甚至不能卖出去,都只能碰运气。

2、农业科技水平低,生产经营粗放。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难以推广,大部分耕作等生产作业靠人力,种子多乱杂,施肥不讲方法。

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过去建的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新的设施增加很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很少且呈减少趋势,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靠天气。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病虫害测报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设施都十分薄弱,不能有效地开展服务。

4、农产品质量下降。由于农药、激素、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不合理使用,许多农产品质量下降、口味差、营养下降,甚至有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5、农业生产效益低。尽管近年来未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得到了很实惠,但与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仍然较低。

四、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进展

近年来,清苑县委、县政府以民为本,以实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整村推进、区域连片的原则,深入开展了文明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移民新村创建活动,打造民心工程,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围绕20字方针,坚持以“三村”建设为统揽,以“六通、五有、六化”为重点,扎实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