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

第五章

1.地理变量可以分为四类:

1)点位数据:以单独的位置存在的事物用点位数

据来描述。

2)线性数据:赌徒上表达的只具有一维特性的数

据,他们是线性的。

3)面积数据:面积数据研究现象的区域范围,它

是二维的,是把宽度和长度作为同等概念看待。

4)体积数据:体积是三位的概念,地图上是在面

积数据的基础上加上第三维的值来表达体积数

据的。

2.量表系统(按精度排序):

1)定名量表:在众多事物中只根据固有特征进行

区分时,可采用定名量表,即在区分制图现象

时只根据定性关系,而不涉及定量关系。

2)顺序量表:按某种标志把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

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

3)间隔量表:如果给顺序量表赋予一定的量的概

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

成了间隔量表。

4)比率量表:这是一种完整的定量化的方法,不

但有计量单位,而且有起始点,可以描述客体

的绝对量。

3.使用数据进行制图时对数据进行的加工处理:

1)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为可比的数据:这项工

作通常被称为对制图数据的预处理;

2)将地理数据转换为制图数据;

3)数据的分级表示:数据分级是对数据的进一步

加工。

①分级数量的确定:分级后的数据用符号表

达在地图上应使读者能很顺利地辨认出它们的大

小。

符号表示时,一种艺术符号或线状符号分3级,几何符号5-7级。

分级统计图用颜色表示时,同一颜色最多5级,两个色版7-8级。

分区统计图表,粗略分为3级,最多不超过7级。

②标定分级界限的方法:设定左闭右开或右

闭左开的形式。

③分级系统的种类:根据分级系统的数字特

征,分为四个系统:①等间隔分级,②其间隔有系

统的向量表的高端变大或变小的分级,③按某种变

量系统确定间隔的分级,④按需要自由的分级。

④分级结果的检验:一般用两种标志来衡量

分级的优劣:①各级中样本数呈正态分布或均匀分

布,②同级区域的连通度。

4.图形设计:基本图形变量构成地图符号设计的理论

基础,但地图符号仅仅是构成地图的语言,给地图

符号赋予定性或定量的含义并在平面上配置他们,

使之相互配合,他们就有了地理意义,这个过程构

成地图图形设计的主体。

5.其他地图图形:图名、图廓、坐标网、比例尺、图

例、附图等。

6.图形感受:

1)视觉平衡:按一定的原则确定各图形要素的位

置,使之看起来觉得合理。

影响因素:

①视觉中心

②视觉重量:图形位置、图形尺寸、图

形颜色、图形结构、图形背景

③视觉方向:左上角进入,右下角退出。

2)图形和背景:

原则:

①差别:为了使一个区域作为图形出现,

就必须使他同周围环境有差别。

②封闭形状:一般来说,被封闭的较小

面积容易被视为图形。

③明亮度:亮度差别能促进图形的出现。

④良好轮廓:格式塔理论认为,简单、

规则、对称、连续、相似和接近的图形被视为

良好轮廓。

3)层次结构

三种结构:

①延伸结构:指的是用不同等级的符号

描述的同类要素的网络结构。

②细分结构:描述层次的内部结构。

③立体结构:希望突出地图的某一部分

内容或一些特殊关系,使读者的视线能很快聚

焦到这些图形上,而把其余的置于次要地位,

这就要使用立体结构。

7.地图注记的设计:

1)字体:明显性、差异性和习惯性是地图注记字

体设计的基本要求。

2)字色:强化分类效果和区分层次是注记颜色设

计的基本原则。

3)字号: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注对象的

重要性和数量等级。

4)字隔: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所注对象的分布特

征。

5)字位:字位的选择是以明确显示被注对象为原

则。

6)布置:主要有四种: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

行字列、屈曲字列。

8.色彩的利用:

1)色彩三属性的利用:

①色相(色别):色彩的相貌即类别。在地图上

多用于表达类别差异。

②亮度,又叫明度: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

多运用不同的明度来表现对象的数量差异。同一色

相不同明度能明显表达数量的增减

③纯度(色度或饱和度):指色彩接近标准色

的纯净程度。越接近,纯度越大,越鲜艳。绘制及

印制地图时,运用这一属性来调配色彩,能收到好

的效果。

2)色彩感觉的利用:

①冷暖感:主要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色彩的

联想所致。在图面各要素配置时,不仅注意位置的

安排和组合关系,更应注意各要素色彩冷暖感的应

用,以使图面配置均衡。

②兴奋与沉静感:暖色给人兴奋感,冷色给

人沉静感,地图设计中,常根据不同的年龄对象而

选择用色。

③远近感:人眼观察地图时,处于同一平面

上的各种颜色给人不同远近的感觉。地图设计中,

利用远近感以区分内容的主次。

④轻重感:由明度引起的感受。地图设计中,

进行图面各要素配置是,不仅注意位置的安排和组

合关系,更应注意各要素色彩轻重感的应用,以使

图面配置均衡。

3)色彩象征意义的利用:地图上,利用色彩的自

然景色象征和政治意义象征,丰富地图信息,

加强传输效果。

9.色彩选择:色彩的合理配置是建立客观世界形象化

模型不可缺少的措施

1)点状色彩:表示点位数据的点状符号色彩。

①利用不同色相表示质量差异

②利用色彩渐变表示现象动态变化

③点状色彩尽量同表示对象的固有色彩相似

或有某种联系

④同地图用途,符号本身的图形大小,技术

条件,印制成本联系

⑤单点符号多用对比色组合,提高识别度

2)线状色彩:线状符号的用色

①各类界限的色彩:界线是非实体符号,有

主次之分,用色相表示质量,类型差异,用粗细浓

淡表示等级及重要性

②线状物体符号色彩:同界线,用色相表示

质量,类型差异,用粗细浓淡表示等级及重要性

③各类运动线色彩:可采用平涂法,装饰法,

渐变法,色带衬影法

3)面状色彩:一定面积范围内的设色

①质别底色:用不同颜色,晕线,花纹填充

在面状符号边界范围内,区分区域的不同类型

②区域底色:用不同颜色,晕线,花纹显示

区域范围,不表示任何质量和数量意义

③色级底色:按色彩渐变表示数量关系

④衬托底色:为了衬托和强调图面上的其他

要素,使图面形成不同层次,有助读者对主要内容

阅读第六章

1.制图综合的两种基本处理:选取、概括

2.选取方法:资格法、定额法

3.概括包括

a)制图物体的形状概括(删除、合并、夸大实现)

b)制图物体数量特征的概括

c)制图物体质量特征的概括

4.处理符号的占位矛盾:舍弃、移位、压盖

5.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

a)地图用途

b)地图比例尺

c)景观条件

d)图解限制

e)数据质量

6.地图载负量分为两种形式

a)面积载负量(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

图幅总面积之比)

b)数值载负量(单位面积里的个数。对于线状物

体,通常指1范围内平均拥有的长度,称为密

度系数)

相关概念

极限载负量(地图可能达到的最高容量)

适宜载负量(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

7.制图物体选取基本规律

a)制图物体的密度越大,其选取标准越低,但被

舍弃目标的绝对数量越大。

b)选取遵守从主要到次要,从大到小的顺序,在

任何情况下舍弃的都应是较小的、次要目标,

而把大的、重要的目标保留在地图上,使地图

能保持地区基本面貌。

c)物体密度系数损失的绝对值和相对量都应从高

密度区向低密度区逐渐减少,即选取后的密度

曲线与原始的密度曲线间是一个漏斗的形状。

d)在保持各密度区之间有最小的辨认系数的前提

下保持个地区间的密度对比关系。

8.制图物体形状概括的基本规律

a)舍去小于规定尺度的弯曲,夸大特征弯曲,保

持图形的基本特征。

b)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弯曲个

数的对比。

c)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d)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e)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9.制图综合引起的误差包括:描绘误差、移位误差、由

形状概括引起的误差

10.海岸线图形的概括(P150没有画重点,让自己看)

11.岛屿的选取

a)根据选取标准进行选取

b)根据重要意义选取

c)根据分布范围和密度进行选取

12.河流的制图综合(P155,没有画重点,让自己看)

第七章

1.地图设计是对新编地图的规划,它的任务主要包括:

确定地图生产的规划与组织,根据使用地图的要求

确定地图的内容,各种地理现象和物体在地图上的

表示方法和使用符号的设计,制图资料的选择,分

析,加工。制图数据的处理,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

的确定,地图的数学基础设计,图面设计和整饰设

计。最终成果为地图设计书。

2.编绘规范:国家层次地图设计,全国统一。

包括:总则,编辑准备工作,编绘技术方法,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印刷原图的制作,附录。

3.图式:地图符号样式和描绘规则的规范。是测制和

绘制地图及各部门使用地图进行规划设计和科学研

究的基本依据

包括:技术规定,各要素符号,注记,图廓整饰及样式,附录。

4.编辑计划:结合具体的制图区域和资料特点来应用

编绘规范的设计文件,是区域局面的大纲。

包括:任务说明,制图区域的地理说明,制图资料说明,作业方案,各要素制图综合的指示,附录

5.编图大纲:工作过程中累积了大量资料,经过编排,

对比,相互协调,构成的最后设计文件。普通地图

和大部分专题地图,由于没有同意的规范和图式,

一般需要制定这种作为地图全部作业过程依据的编

辑文件。

6.普通地图编图大纲内容:

1)概述:地图名称,类型,比例尺,制图区域,

行政归属,图幅数量,地图用途及地图基本要

求。

2)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投影的种类和基本性质,

标准线的位置,投影区域范围变形的分布规律

和最大变形值;经纬线网的密度;投影成果表

及其说明;建立地图数学基础的方法和精度要

求;经纬线网的变现形式的描绘方法等。

3)分幅与图面设计:根据地图的类型,确定分幅

的方法和各图幅的尺寸、拼接方式和有关拼接

的具体规定。

图名的位置、大小和字体,花边的宽度,内外图廓的配置方法、附图、图例等的位置、大小等。

4)制图区域的地理说明:地理说明是区域地理情

况的高度概括,目的在于使作业员对制图区域

有一个总的了解。它必须扼要地阐明制图区域

的地理位置,制图区域和范围,行政区划,该

区在全国地理分区中所处的位置。并按该地区

的自然或经济情况划分为若干区,分要素简要

地综合性地说明。至于各要素的具体特点,则

放到制图综合部分的前面去叙述。

地理说明还应附一些重要的略图,如河系类型图和河网密度图等,以加强地理说明的效果。这些附图也可以作为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图的地理基础。

5)制图资料

制图资料部分应说明共收集到哪些资料,并确定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

对于基本资料,应当先介绍它们的“身份”,然后,就其数学基础的精度、内容的完备性、与客观现实的相应性和现势性等方面加以说明,指出该资料的缺点,用什么资料补充和修正。还要明确指出该资料使用的方法和程度。如果涉及国界或其他政治上敏感的方面,要加以特别说明。对于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则不需要进行全面的说明,重点是指出使用该资料的哪个部分用于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

6)制图工艺方案

制图工艺方案应包括两部分:原图编绘和地图出版准备。如资料的加工和转绘方法、原图编绘的程序和方法、各要素编绘的顺序和用色规定、出版准备的工艺方案和要求等。

工艺方案可以用框图的形式加以说明。

7)地图内容的选择和符号、图例设计

地图上应表示什么内容,它们的分类和分级,表示方法,设计符号的基本原则,完整的符号表作为附件放在大纲的后面或制作成地图符号库供调用。

关于图例设计,仅提出图例的编排原则和方法。

8)各要素的制图综合

要素的地理特点,选取指标和选取方法,概括的原则和概括程度,典型特征的描绘和特殊符号的使用,注记的定名、选取、字体、字号和配置方法,如何使用补充资料,同其他要素的协调关系等。说明的详简程度要视要素本身的情况而定,而且要与地理研究、资料分析的结论结合起来。

9)抄接边的规定

地图的拼接形式、抄接边的部位、宽度、方法等的具体规定。在计算机制图中,可以省去抄边,但接边仍是需要的(在制图区域外围)。

10)地图的出版准备及对出版图的要求

在常规制图条件下,地图的出版准备是一个单独的环节,应指明出版原图的

的制作方法、比例尺、介质、分版数量、分色参考图的制作方法等。

在计算机制图中,通常使用一体化的方法,省去清绘、分色等印前过程,在数据处理后形成绘图文件,直接调用符号库中的符号在照排机上输出分色的挂网胶片,完成出版准备工作。

对于出版图的要求则指出使用纸张的规格,

印刷用色的数量和套印精度的要求。

11)检查验收的规定

根据资料、技术力量、设备及使用的工艺等条件,提出可能达到的质量标准,从而确定检查验

收的要求和基本程序。

12)附件

根据地图设计情况而定,包括:色标,符号表,新旧符号对照表,分幅和图面设计略图,投影

成果表,资料配置略图,各要素分区和制图综合指

标图,典型地区的综合样图,各种统计表格,成本

及材料预算。

7.专题地图编图大纲与普通地图编图大纲对比:

1)有一个或一组明确的主题,编图大纲内容围绕

主题展开

2)有地理地图,对地图主题内容起定位作用

3)彩色设计为一个主要部分,色彩对表达主题有

重要作用

4)制图工艺相对复杂。

8.专题地图编图大纲内容:

1)主要内容:地图名称,基本形式,比例尺,主

题,制图区域范围和行政归属,图幅数量,题

图用途,基本要求,图面尺寸及配置。

2)制图资料的收集,分类,处理:收集的途径方

法,资料的分类和可靠程度分析,资料的加工

处理等

3)地理基础地图:内容选择和综合程度取决于主

题内容,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4)专题内容及其表示方法:围绕主题选择专题内

容,根据地图内容选择图型和表示方法。

5)色彩设计:该图使用的色标,对选择颜色的数

量及编号,符号,线画,注记,面积,图表色

彩的选色原则和用色规定。

6)原图编绘:编绘程序,内容转绘方法,草图制

作方法以及最后成果的形式和要求

7)出版准备:制作出版原图的方法,出版准备成

果的种类,数量和形式,对出版准备成果的要

求等(计算机制图则省略此项)

8)附件:同普通地理图编图大纲。

第八章地面的图面设计

1.分幅设计:确定地图开幅(地图的总尺寸)大小的过程

2.经纬线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合幅;破图廓或设计补充图幅;设置重叠边带

3.内分幅地图的分幅设计:

分幅原则:1.顾及纸张规格;2.顾及印刷条件;3.主区在图廓内基本对称,同时照顾到与周围地区的联系;

4.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尽可能平衡;

5.照顾主区内重要地物的完整;

6.照顾图面配置的要求;

7.大幅地图的内分幅,应考虑局部地区组合成新的完整图幅

分幅的方法步骤:1.在工作底图上量取区域范围的尺寸;2.换算成新编地图上的长度并与纸张和印刷机的规格相比较;3.确定分幅线的位置和每幅图的尺寸

4.图面配置:对于分幅地图指的是图名、图廓、图例、附图及各种说明的位置、范围大小及其形式的设计;对于具有主区的地图,还包括主区范围在图面上摆放位置的问题

5.图面配置要考虑:地图用途和地图内容;地图使用条件;经济效益要求;艺术上要求

内分幅地图图面配置的项目:图名、图廓、附图、图例、图表和文字说明

6.图例设计原则:完备性;一致性;对标志说明的明确性、单一性和艺术性;编排的逻辑性

地图拼接两种形式:图廓拼接、重叠拼接

第九章制图区域与制图资料

1.研究制图区域的目的:1、鉴定资料的质量;2、正确选定地图内容并进行要素的分类与分级;3、有助于设计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符号系统;4、指导选取指标的确定;

5、正确使用制图综合的原则和方法;

6、正确使用地名;

7、制作各种略图

2.研究制图区域的方法:1.室内研究(分要素阅读;量算;比较);2.实地调查

3.研究制图区域所用资料:1.地图资料(包括: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种专题地图;全国性的各种指标图);2.像片资料(航空像片、地面摄影像片、卫星像片);3.文字资料

4.基本资料分析评价的方面:1.地图的政治性(国界和其他境界线、地名使用、涉及国家主权的其它要素);2.地图内容的完备性(地图内容的分类、分级是否与新编图适应;各要素表达的数量是否满足新编图的要求;图形概括程度是否能满足新编图的详细性);3.地理内容与客观实际的相应性(分级是否和实地相符;各要素的图形能否反映地区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各地区之间的密度对比是否正确);4.地图内容的现势性(地图成图时间;编图时是否经过现势修正;实地要素变化情况);

5.地图的精确性(地图数学基础;地图内容的位置精度);

6.复制的可能性

5.遥感资料的应用:1、制作影像地图;2.制作各种专题地图;3.利用遥感图像更新小比例尺普通地图;4.利用遥感图像指导编图

6.制图资料加工:1.为转换地图内容进行的加工;2.在使用扫面数字化时,则主要是椭球体和坐标系统的转换;

3.制作新旧符号对照表;

4.统计资料的加工;

5.过渡标描

第十章地图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

专题地图的原图编绘概念:专题地图的原图编绘是指在地理底图的基础上编绘专题内容要素,从而得到专题地图的编绘原图。

主题地图编绘的主要步骤:与普通地图的编绘步骤类似,编绘前的准备工作,编制程序,编绘用色,比例尺,抄接边,编绘原图整饰,图历簿的填写等

计算机制图系统流程见图10.6。。。。。。(P235)

第十一章地集的设计与生产

地图集概念:为了相同的用途和服务对象,依据统一的编制原则而系统汇集并编制成册的一组地图。

地图集不是各种地图的机械组合和简单拼凑,而是有机关联的,互相补充的完整的地图系统。它是根据一定的制图目的和用途而形成的地图集合体。

地图集的特点:有统一的结构思想;共同的,协调而完整的表示方法;图幅编排的先后顺序,各类地图的比重,各图间的相互协调配合,都符合与逻辑性和系统性;图幅的配置和图例的表示有着统一的规定;地图集内各地图的投影和比例尺都经过详细的研究,选择使用,是地图集内各地图相互可比,相互补充又相互配合。

地图集的编辑文件包括:编辑大纲,总设计书,图组和图幅设计书

地图的统一协调:是指地图集内各个地图的统一性,互补性,协调性和可比性

为实现地图的统一协调应采取的措施:

1,在地图集的总体设计方面,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2,采用统一的原则来设计地图内容

3,对同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式及统一规定的指标

4,采用统一和协调的制图综合原则

5,采用统一协调的整饰方法

6,统一协调的基础底图

7,编图的先后顺序

第十二章普通地图

1.普通地图按比例尺、用途及详细程度,可区分为地

形图、地形一览图和一览图三类。

2.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

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高斯投影)

3.地形一览图(也称为地理图)的比例尺较小(≤1:100

万),综合程度比较高。地理图上很多时候都是用的

晕渲法表示;反映地貌用等高线加分层设色法、高

程带表示法、晕渲法等表示。

4.地形一览图与地形图有所差异的是:考虑用做挂图,

符号尺寸作了适当放大;居民地按其图上面积大小

用街区(套色)或轮廓图形(套色)或不同大小、

不同图形的圈形符号表示(区分行政意义和人口数

量);地貌虽采用等高线表示,但等高距适当加大了,并规定有的可以采用变距等高距来显示等。

第十三章自然地图

1.自然地图按其反映内容的不同,主要有地下资源图、

地质图、地貌图、气候图、地表水图、土壤图、植

被图、动物图、景观图等。常见自然地图有地质图

(用颜色表示地质年代,质底法表示),地貌图(由气候划分,先分为平原、高平原、丘陵,质底法表示)和土壤图

2.最常见且应用最广的地貌图及它们的编制如下:

1)地标切割密度图

2)地表切割深度图

有两种形式,即网格形式的相对地势图和切割深度等值线形式的等值线图。

等值线表示的切割深度图多以地形图为基础,先标出谷底线和分水线。由谷底线和等高线各交点出发,向上到分水线引出最大斜坡线等。可用分层设色形式以使地图清晰易读。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习报告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目录 一、实习目的 (4) 二、实习内容 (4) 三、实习地点 (5) 四、起讫日期 (5) 五、实习经验和体会 (8) 不少于2000字

二、实习内容 针对上述目的,本次课程设计内容为:利用地图制图软件设计和编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专题地图。具体内容如下:(自己所作工作) 1、地图设计: 1)根据制图任务收集、整理制图资料,分析并确定各种制图资料; 2)确定地理底图及成图的地图投影、比例尺等地图数学基础; 3)确定地图内容及其表示方法和形式; 4)图形、符号、色彩、注记及图例系统的设计; 5)地图概括指标的设计; 6)地图图面配置设计; 7)确定数字化方法及技术路线; 8)根据制图目的和特点选定制图软件,及为下一阶段工作作准备。2、利用相应的硬件设备及制图软件编制地图 1)制图数据输入; 2)数据处理; 3)图形输出。 3、编写课程设计技术说明书 地图学与地图设计与编绘要求学生掌握地图数学基础建立的方法、步骤、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地图概括、地图符号的设计、地图的图形、色彩和注记的设计、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普通地图设计编绘、专题地图设计、地图集的编制、遥感制图、数字地图制图、多媒体电子地图集与互联网地图的设计与制作等内容。利用地图制图软件设计和编制某些种类的专题地图。 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六天,首先收集整理资料,然后进行各设计工作,继而用制图软件编制地图,最终编写实习报告。在设计过程中要有一个宏观的安排,图幅的分配、颜色调整及比例尺大小等搭配协调。用软件编制地图过程中步骤要明确,地图矢量化,专题数据分析,编制模板等。 4、所作工作

GIS高校主要课程

G I S高校主要课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武汉大学 专业基础课: 必修: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数字测土与GPS、专题地图编制、GIS图形算法基础、 选修:模糊数学、计算方法、数字摄影测量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地图投影与变换、人文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地图艺术设计、地图制图数学模型、地图代数概论 专业课: 必修:地图设计与编绘、空间分析与地学统计、数字地图制图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原理 选修:空间数据处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环境分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图形图像软件应用、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评价与规划、多媒体电子地图设计、空间信息可视化、WebGIS与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综合、地理信息学进展 北京大学 必修课: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设计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选修课:自然地理学与地貌学基础、环境与生态科学、城市与区域科学、测量学概论、计算机图形学基础、色度学、地学数学模型、地理科学进展、数字地球导论、网络基础与WebGIS、数字地形模型、遥感应用、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操作系统原理、导航与通讯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南京师范大学 学科基础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GIS专业导论 专业主干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GIS设计与应用、测量学、地图学、空间定位技术、摄影测量学、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C语言与程序设计、C语言实践、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GIS算法基础

武汉大学 地图设计及编绘讲诉

地图设计与编绘 一.基本概念 1.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及其它人文标志)的地图。 2.地形图:按照国家统一规范测制或编制的详细表达普通地理要素的地图。 3.普通地理图: 4.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图:我国把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等八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称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5.系列地图: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反映同一地区多种要素或不同时相的一组地图的集合。 6.地图集: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编制的一组地图,装订成册,称为地图集。 7.基本图形变量:基本图形变量又叫“视觉变量”,是构成符号的基本因素:颜色、形状、尺寸、方向、亮度、密度、结构、位置 8.量表系统注记构成要素: 9.制图综合:制图综合是在地图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等条件下,通过对地图内容的选取、概括和关系协调,建立能反映区域地理规律和特点的新的地图模型的一种制图方法。 10.选取: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满足地图用途要求并反映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的重要的制图物体或现象),舍去不必要的信息。 11.概括:对选取了的制图物体进行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概括分为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特征的概括。 12.地图载负量:地图的容量(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包括面积载负量和数值载负量。 13.面积载负量:单位面积里符号和注记的面积。 14.数值载负量:单位面积里要素的个数。如:居民地个数/dm2 15.编绘规范: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拟订总体大纲。编绘规范是编绘地图所依据的立法技术标准,它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16.编辑计划:是在编绘规范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地区由各省制图机构设计局部编图大纲 17.图式:是地图符号样式和描绘规则的规范。图式中规定了相应比例尺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记和颜色标准,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二.问答题 1.地图符号本质:地图符号是物质的对象,用来代指抽象的概念,它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地图符号的设计过程,就是一种代指过程。它是由地图设计者将错综复杂的地理空间对象进行分类、分级,抽象出这些对象的主要特征,并用专门的符号表示它们。 2.符号设计基本要求:、 (1)图案化:是指将制图对象的主要特征抽象出来,并用简单而规则的图形加以表示,忌复杂化和素描化。 (2)象征性:为了使阅读者看到符号就能联想到地理事物,应充分利用象征性设计符号,可以考虑地理事物的平面轮廓特征、正面形象、侧视形象及色彩特点等。

地图设计报告(大纲)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地图设计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院(部):

实习成绩评定表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包括地图设计阶段,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以及地图输出阶段。 二、实习任务: 利用ArcGIS10.0软件设计编绘一幅合肥市市区普通地理图,并打印输出。 三、数据准备: (1)1:400万国家基础地理数据:检查现势性,如果一致则直接使用. (2)地理图:经校准后,矢量化提取各类要素 (3)在线地图:对比查看,制图综合。 四、实习内容: 1、地图设计: (1)地图基本信息: 1)主题:普通地理图 2)用途:地理服务 3)对地图信息的基本要求:标志性地物(火车站、医院、公园等)和景点标注清晰,居民点选取要反映出其分布规律,道路包括高速路、高架桥、主干道和部分街道,要求图面色彩丰富活泼,各地物易于区分。 d)图幅大小:552*722mm (2)、数学基础: 1)比例尺:1:65000 2)坐标系: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117°E投影坐标系。 3)经纬网布设:无 (3)、基础地理地图设计 1)制图综合内容选择表示方法:居民地(乡、镇、村)、医院、学校、火车站、公园、水库、道路、标志性大楼(图书馆、展览馆等) 2)符号化设计: A、地物点: a、市政府:红色五角星25mm、字号12+粗体,市辖区政府:红色五角星17mm,字号10 b、居民地:乡、镇、村使用点状符号,乡、镇符号大小为13mm,注记字号9,村符号大小为12mm,注记字号7 。 c、医院:红色十字;标志性建筑物:建筑楼;公园:树,其余地物按照其功能特色进行符号设置。符号大小:10~15,注记字号大小为7。. B、道路:高速路为棕土色,3.2mm宽,高架桥、国道(省道)、城市主干道以高速路为准,同一色系设置,线宽0.3mm等差递减,普通街道为明黄色,线宽1.4mm,注记字号:高速9、普通街道6,其余为7.

2020(建筑工程管理)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 目录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2 测绘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3 材料科学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4 矿山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5 冶金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5 机械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6 动力与电力工程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7 能源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7 核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8 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9 计算机科学技术各级学科代码及学科名称

《地图编绘》课程教学大纲

《地图编绘》课程教学大纲 Mapping 课程编号:08075115 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者:段国兵审核人: 修订日期:2010年6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通过对地图编绘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专题地图的构成、可以熟悉专题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掌握专题地图设计的十余种方法、专题地图数据的处理以及专题地图的整饰与设计。本课程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最后通过一定的实践环节,让他们基本掌握设计与制作专题地图的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专题地图的构成 第三节专题地图的分类 第四节专题地图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 专题地图基本特征;专题地图的构成;专题地图按内容分类;专题地图按概括程度分类 难点: 专题地图的构成 第二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6学时) 第一节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 第二节定点符号法 第三节线状符号法 第四节布满整个制图区域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 第五节范围法 第六节点数法 第七节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 第八节运动线法 第九节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 第十节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重点: 专题地图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定点符号法:定性数据的符号表达、定量数据的符号表达;线状符号法;布满整个制图区域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质底法、等值线法;范围法;点数法;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定位图表法、分区统计图法、分级统计图法;运动线法 难点: 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第三章专题要素的数据类型与数据处理(4学时) 第一节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 第二节数据源及数据获取 第三节数据的分类处理 第四节数据的分级处理 重点: 专题制图要素的数据类型: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数据源及数据获取;数据的分类处理:判别分析方法;系统聚类方法;动态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方法;数据的分级处理基本原则;考虑数据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的分级方法;聚类分级方法 难点: 数据的分类处理:判别分析方法;系统聚类方法;动态聚类方法;模糊聚类方法;聚类分级方法 第四章专题地图设计(6学时) 第一节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 第二节专题地图的符号设计 第三节专题地图的图例设计 第四节专题地图图面视觉效果设计 重点: 专题地图数学基础设计:投影选择、比例尺设计、制图网格密度设计;专题地图点状符号设计;专题地图线状符号设计;专题地图面状符号设计;专题地图图例的设计:单一图例设计、组合图例设计、复合图例设计;专题地图图面视觉效果的设计:图面视觉平面的构成、图面配置的视觉平衡、构图与定位 难点: 专题地图图面视觉效果的设计:图面视觉平面的构成;图面配置的视觉平衡;构图与定位 第五章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方法(6学时) 第一节专题地图编制的基本原则与过程 第二节专题地图内容选择与制图综合

电子地图设计-导航电子地图设计方案-设计与实现

武汉大学试卷纸 GPS电子地图的设计 李庆君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应用领域——GPS 电子地图。根据电子地图的特点,介绍了GPS 电子地图系统的结构、功能、实现原理、系统结构、功能设计、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法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电子地图,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车载导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导航电子地图的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但现势性距实际导航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为加快导航电子地图采集与更新,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系统很有必要。 导航电子地图是将GPS或北斗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后,把GPS或北斗接收器所在位置定位在地理底图上,并显示在屏幕上GPS 电子地图是导航、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而且它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被广泛应用到诸多领域,它可安装在移动目标(例如车船、飞机)上,也可用于目标跟踪。本文以笔者参与开发的系 统为例详细介绍该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2 原理及系统结构 2.1 原理 系统主要分为采集和编辑2个模块。采 集是利用GPS技术进行导航和道路信息采集,其工作原理是:两台测量型GPS接收机,一 台为固定站,放置在已知控制点上,另一台 放置在车辆上作为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 机与便携机联机作业,系统采集模块同时进 行GPS定位数据采集存储,单点定位方式导 航可视化采集道路属性信息和兴趣点等信息。在采集结束后,把固定站数据与流动站数据 进行后差分处理,从而获得高精度道路坐标。

《地图学教学大纲》

《地图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图学/Cartography 学时/学分:64/4(其中含实验24学时)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 适用专业:—开课学院: —系: —教研室: 是否含课内实验:■是□否(若选择“是”,则还需填写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等)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科大类课程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地图学的任务是系统传授先进、实用的地图学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服务。课程由地图学理论和地图学实践两部分组成,主要介绍地图理论、及地图制作方面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有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形图的应、地图的概括、地图的表示、地图符号以及专题地图的编制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地图学理论知识,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用图能力,使学生掌握地图应用与制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突出重难点等) 1.导论 地图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构成要素及地图的简要制作过程;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现代地图的作用、类型、功能与应用;地图学的历史发展。 2. 地图的数学基础

地球体及坐标系统的概念及表示;地图比例尺的含义、地图比例尺的表示;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地图投影的变形、投影变换与地图投影的识别。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概述、地形图的特点和内容,地形图的分类和用途。中国地形图的分带、地形图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高程系的建立和起算;地形图的分幅编号。 3. 地图概括 地图概括的概念和任务,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实施地图概括的步骤和基本方法。地图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地图概括的现代发展。 4. 地图符号 符号与地图符号,地图符号的功能,地图符号的分类。量表在符号设计中的应用。构成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与视觉变量的组合。符号与图形的视觉感受效果与心理效应。注记的作用、分类,注记的配置与排列。 5. 地图表示 地理数据的点状符号表示:量表法在点状符号中的应用,比例圆的视觉尺度,点状符号的扩展,点状符号的定位处理,分区统计图,点值图。线状符号的构成与表示:定位线,走向线,定量数据分布的线状符号表示。定性信息的面状制图:定性信息的地图表现形式,表示定性信息的变量,定性信息的处理程序。等值区域制图:定量数据的特征,数据的分级,表示等值区域图的变量。地理数据视觉化的进展。 6. 地图图型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其表示,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人文要素的表示。地理图的设计、地理图的编制特点、地理图的编制过程、地理图设计的主要内容。专题地图的基本特性,专题地图的分类,专题地图的应用。专题地图的编制过程,专题地图的资料类型和处理,地理底图的编制。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的选择,图例设计,图面内容的安排,色彩与网纹设计。地图集的定义和特点,地图集的分类,地图集的编制方法。 三、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地图,地球椭球体,地理坐标、平面坐标、高程,地图比例尺,地图投影,分度带,方

学习地图设计与实现

学习地图设计与实现 针对痛点: ?不知道如何根据人才发展目标制定学习地图 ?不知道如何根据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习地图的设计目标 培训后收获: ?掌握:制定适合特定人才学习地图的方法 ?掌握:根据特定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习地图设计目标的方法培训对象: ?中高层管理者 ?HR 课程时间: ?3小时 课程形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线下录课 课程大纲: 1、学习地图概述(十分钟) ?什么是学习地图 ?学习地图与职业规划 ?学习地图与人才发展与实现 ?学习地图与人才配置

?学习地图与人才培训与开发 ?学习地图与职业安全 ?学习地图与时代进步 2、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一:学习地图的逻辑路线(十分钟)?工作分析 ?素养建模 ?内容设计 ?体系建立 3、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二:工作分析与素养建模(十分钟)?素养建模的依据:工作分析之“六定” ?素养模型的常见结构 ◆专业技能 ◆职业道德 ◆管理技能 ◆人文技能 ◆政治素养 ◆社会文化素养 ◆从业经历 ◆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4、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三:任职素养的六大类别(二十分钟) ◆成就与行动类

●设定目标 ●达成目标的行为◆个人效能类 ●自我控制 ●自信 ●应变 ●组织承诺 ◆帮助与服务类●人际理解 ●客户服务导向◆冲击与影响类●冲击与影响 ●组织认知 ●关系建立 ◆管理类 ●培养他人 ●指导他人 ●团队合作 ◆认知类 ●分析式思考 ●概念式思考 ●专业知识

5、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四:任职素养模型的五个层次(十分钟)?学习 ?应用 ?拓展 ?指导 ?领导创新 6、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五:学习地图设计对工作分析之岗位描述的运用(十分钟) ?工作内容 ?工作方式 ?工作设施、设备、工具 ?工作环境 ?工作关系 ?劳动关系 ?工作成果 7、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六:学习地图内容设计(十分钟) ?学习地图内容的构成 ◆思想 ◆概念 ◆知识 ◆技能 ◆逻辑

专题地图设计与编绘

实验七专题地图设计与编绘 一、实验目的 掌握复杂专题地图的编图过程,初步掌握专题地图设计的技能。 二、实验要求 1.根据资料,编制中国工业图,要求采用两种以上表示方法。 2.地图设计要清晰、规范。 3.写一份简要的地图设计说明,内容包括:图名、比例尺、 地图用途及基本要求、资料分析、表示方法、图例设计、图面配置等。 三、实验用具 中国行政区图、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ArcGIS。 四、实验内容 设计一幅中国工业图。 五实验步骤 (一)数据处理 1打开2009年工业数据表,利用已有的工业总产值、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做除法求劳动生产率,具体作法:选择任意1个空列,点击这列的第一个空格输入列的名称如劳动生产率,然后在其下的空格里双击输入一个等号,并先后点击工业总产值的第一个值、英文状态下的/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第一个值,最后

点击标题行上方的√图标,可以得出第一个劳动生产率值。点击该方格的右下角往下拉,即可得出其他各行的劳动生产率值。 2.点击劳动生产率列的标题上方,选择该列并右击,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复制,找到一个空列的第一个空格右击选择性粘贴,并选择值和数字格式,这样劳动生产率值就永久存在表中了,最后删掉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即可得到符合要求的中国工业excel 表。 3. 将上述得到的中国工业excel表转化为dbf格式。具体步骤: (1)打开access,点击右下方的创建,新建一个数据库。 (2)在打开的界面左方表1处点击右键选择导入,点击excel,在出现的对话框第一行中输入上述得到的中国工业excel表,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access界面左侧会出现导入的表sheet1。右击sheet1选择导出,再点击dbase文件,在出现的对话框第一行确定文件的存放位置和名称,即可导出成dbf格式。 (二)数据输入 1.解压省图,并在Arcmap中打开其属性表(方法:右击左侧省图 名称-选择open attribute table)。 2.将dbf格式的中国工业表输入省图的属性表。具体方法为:在arcmap中打开河南省地图,右击其左侧图层,选择joins and relates 下的join,在出现的对话框第一列选择在省图的各省名称列,第二行输入dbf格式的中国工业数据表即sheet1,第三行输入dbf格式 的中国工业数据表中的各省名称列,点击ok即可。

学习地图设计与实现

学习地图设计与实现3.0 (3小时录像版) 针对痛点: ?不知道如何根据人才发展目标制定学习地图 ?不知道如何根据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习地图的设计目标 培训后收获: ?掌握:制定适合特定人才学习地图的方法 ?掌握:根据特定人才发展目标实现学习地图设计目标的方法培训对象: ?中高层管理者 ?HR 课程时间: ?3小时 课程形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线下录课 课程大纲: 1、学习地图概述(十分钟) ?什么是学习地图 ?学习地图与职业规划 ?学习地图与人才培训与开发

?学习地图与职业安全 2、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一:学习地图的逻辑路线(二十分钟) ?工作分析 ?素养建模 ?内容设计 ?体系建立 3、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二:学习地图内容的构成(二十分钟) ?思想 ?概念 ?知识 ?技能 ?逻辑 ?案例 ?适用性 ?排他性 4、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三:各层级学习地图课程的构成(十分钟)?战略决策层 ?高端管理层 ?中级管理层 ?基层管理层、执行层 5、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四:学习地图体系建立(三十分钟) ?学习与发展目的的结构化要素

?职业发展通道设计 ?课程体系设计 ?师资库建设 ?案例库建设 ?培训与发展规划 6、基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学习地图之五: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工具(三十分钟)?可迁移技能的养成 ?心流的追求与实现 ?工作设计 ◆工作扩大化 ◆工作丰富化 ◆工作专业化 ◆工作柔性化 ?平台化组织身份 ?网络化组织角色 ?配置、角色、职责与授权 ?理论培训 ?阅读训练 ?角色扮演 ?文件筐 ?无领导小组讨论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专题地图编制》教学大纲模板

《专题地图编制》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教学对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其中理论20学时,上机28学时)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专题地图编制》是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简要介绍专题图的起源与发展趋势,专题图生产过程、专题图的设计与编制、专题图的表示及其编制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并能掌握读图、识图、用图及绘图的技能与技巧。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为今后地图测量、编绘、输入输出的图形化表达提供技术支撑。 3、预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预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专题图学、测量学、计算机地图制图。 后续课程:电子地图与导航。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该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操作,以课堂练习为主,并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边教边练,灵活机动教学方法。 5、考核方式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考核也偏向于实践,主要以考勤、平时上机练习、综合作业练习的完成数量与质量来综合评定成绩。 课程总成绩=考勤成绩(占30%)+平时上机练习成绩(占30%)+综合作业练习成绩(占40%)。 6、指定教材 《专题地图编制》黄仁涛,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7、教学参考书

[1]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新编地图学实习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现代地图学》,廖克,科学出版社.2003 [4] 《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王红、李霖,科学出版社。 [6] 《地图设计与编绘》,祝国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 9、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1.掌握专题图的概念、专题图的分类。2.了解

地图编绘与设计十种表示方法

地图编制与设计作业:(专题地图部分) 一、请说明十种表示方法各自的特点; 1.符号法:符号法表示点状分布的物体,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不依比例 尺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以及制图现象的结构和发展变化,且定位于物体的实地位置,所以不是所有用到符号的表示方法都叫符号法。符号按比例分,有绝对比例符号和条件比例符号。绝对比例符号:符号的大小与它所代表的制图物体的数量指标成绝对正比关系。优点:准确、便于比较同类内容的大小。缺点:当数量指标相差太大时,会造成互相重叠,符号之间应尽量少压盖。条件比例符号:符号的大小与它所代表的制图物体的数量指标成条件比例关系。连续比例:符号的大小是连续变化的,有一个数量指标,就有一定的大小的符号。分级比例:对制图对象的数量指标进行分级,使符号的大小在一定间隔内保持不变。所以分级表示的符号和条件比例符号不能获取任何地图上有关具体数量的信息,所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地图上一般使用绝对连续比例符号或者条件分级比例符号。 2.线状符号法:用于表示成带状或线状延伸分布的物体的符号。用符号的颜色 或不同的结构来表示线状要素或现象的质量特征和分布,其粗细只用来表示质量差别,不含有任何明确的数量概念。线状符号的定位一般依线状要素的中心定位。 3.底质法:把全制图区域按照某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各个区域范围内设以 底色、晕线、花纹或注记等,以显示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现象质的差别。适用于表示连续而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的现象。只能表示制图物体的质量特征而不表示物体的数量特征。每个区域范围内的要素只能属于同一类型或区划,不能同时属于两个类型或区划。 只表示质的差异,无数量指标,图例复杂,不能反映现象的渐进性与渗透性。 4.等值线法:将现象的同等数量指标的各点连接成一条平滑的曲线,用同样一 组曲线来显示地面或空间连续分布且均匀渐变现象的方法。表示连续分布于整个制图区域且均匀渐变的现象,能指出分布的趋势与递变的规律。每个点所具有的数量指标必须是完全同性质的,单独一条等值线没有意义,可确定图上任意点的数值,说明制图内容变化的程度,可反映同一时间来自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变化。适用于表示专题内容的数量指标,不适用于表示质量指标。可与分层设色配合使用,颜色由浅入深,由寒入暖,

地图设计与编绘联合实验报告

班 级:测绘002班 姓 名:郭 提 山 学 号:54 指导教师:马 锐 MapGIS 概述: MapGIS 是中地数码集团的产品名称,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全球唯一的搭建式GIS 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实现遥感处理与GIS 完全融合,支持空中、地上、地表、地下全空间真三维一体化的GIS 开发平台。 系统介绍 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多层体系结构,实现了面向空间实体及其关系的数据组织、高效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索引、大尺度多维动态空间信息数据库、三维实体建模和分析,具有TB 级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支持局域和广域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计算、支持分布式空间信息分发与共享、网络化空间信息服务,能够支持海量、分布式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MAPGIS 简介 综合介绍: MAPGIS 除了包含MAPCAD 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如下功能: 海量无缝图库管理 ★ 图库操作:提供建立图库、修改、删除及图库漫游等一系列操作。 ★ 图幅操作:提供图幅输入、显示、修改、删除等功能,用户可随时调用、存取、显示、查询任一图幅。 ★ 图幅剪取:用户任意构造剪取框,系统自动剪取框内的各幅图件,并生成新图件。 ★ 小比例尺图库及非矩形图幅建库管理:提供图幅拼接、建库及跨带拼接等功能。 ★ 图 幅配准:提 供平 移变换,比 地图设计与编绘联合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测绘技术与科学系

例变换,旋转变换和控制点变换。 ★图幅接边:可对图幅帧进行分幅、合幅并进行图幅的自动、半自动及手动接边操作,自动清除接合误差。 ★图幅提取:对分层、分类存放的图形数据,按照不同的层号或类别,根据用户相应的图幅信息,合并生成新的图件。 数据库管理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使用空间数据库引擎在标准关系数据库环境中实现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允许多用户同时访问,支持多硬件网络服务器平台,支持超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支持分布式级服务器网络体系结构。 ★动态外挂数据库的联接:可实现一图对多库,多图对一库应用要求。 ★多媒体属性库管理:可将图像、录像、文字、声音等多媒体数据作为图元的属性存放,以适应各种应用需要。 ★开放式系统标准:支持运用TCP/IP协议的LAN和WAN环境的访问,支持LNUIX和PC平台混合配置。 ★完善的安全机制:保证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在单个图元记录及空间范围层面上支持共享和独占的锁定机制。 完备的空间分析工具 ★空间叠加分析:提供区对区叠加分析、线对区叠加分析、点对区叠加分析、区对点叠加分析、点对线叠加分析、BUFFER分析等。 ★属性数据分析:单属性累计频率直方图和分类统计,双属性累计直方图,累计频率直方图和四则运算等操作。 ★地表模型和地形分析:能进行坡度,坡向分析,分水岭分析,流域分析,土方填挖计算,地表长度计算,剖面图制作及根据地形提取水系,自动确定山脊线,等高线等。 ★网格化功能:对离散的,随机采样的高程数据点进行网格化,对规则网高程数据加密内插处理。 ★ TIN模型分析:可对平面任意域内离散点构建三角网,并提供三角网的约束边界,特征约束线优化处理。

地图设计说明书

黑龙江科技大学 《地图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哈尔滨市2013年9月降水分布图 院(系):矿业工程学院 班级:城乡 12-1 姓名:周春燕 学号: 2012024864 指导教师:王俊杰

地图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资料与数据的来源 1、资料的来源 资料主要来源于网上查找的资料数据、这幅底图本身含有的内容和一些关于专题地图的资料,资料和数据是比较综合整理后。该图的比例尺为1:20万,主要突出的区域是哈尔滨市,符合规定要求。 2、数据的来源 ①首先根据上课时老师的指导找一些关于专题地图的资料数据,比如哈尔滨市的旅游地图,人口分布图等。在这过程中我确定了自己的专题地图的内容,并且结合了课程设计的需要,绘制了一幅哈尔滨市2012年9月份降水量分布图。 ②在哈尔滨市地图的基础上,应用了原有的资料如:边界线、县级的名称。 ③根据自己设定的以哈尔滨市2012年9月降水量分布为专题之后,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并巧妙地借用了网络的优势,找到了准确可靠的哈尔滨市2012年9月降水量分布数据和布局状况。 ④在图书馆里面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别人的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和专题的布局所选用的一些图例进行参考和借鉴。 所以综合上述的资料和数据的来源主要为收集各种地图、影像、数据和文字资料,分析汇总资料,选取有效部分加工使用,利用画图软件最后绘制出专题地图。 二、分析方法与成图过程 1、专题的分析方法 专题地图的类型很多,其内容都是由地理基础和专题要素组成的。专题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一般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目前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直线法,定位图表法,范围法,点数法,统计图表法动态线法。用到了质底法,分区统计图表法。我运用Mapgis 软件,选择质底法、分区与分级统计图法绘制了哈尔滨市2012年9月降水量分布专题地图。 Mapgis软件的“图面配置”是通过一个叫做“版面设计”的过程完成的。版面设计可以将Mapgis项目中除了自身之外的所有组件(由视图,图表,表格,脚本等),以及一般专题地图的必备要素:图名,图例,比例尺,等,经过整饰而组合成内容充实,表现方式多样,易于编辑修改与动态更新能力强的专题地图。 2、专题地图的成图过程 (1)地理底图的编制 ①比例尺:依据地图内容、用途选用等比例尺底图。由于是对整个哈尔滨市进行降水分布的专题地图的绘画,所以应该选用比例尺较小的比例尺,因此我选用了1:20万的比例尺。

地图编绘总复习

地图编绘总复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 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 西偏为正。)(×) 6.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 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 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2.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13.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14.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15.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16.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17.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18.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 经纬度。(√) 19.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 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20.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21.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 22.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23.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 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24.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 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25.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26.无论是正轴方位投影还是横轴方位投影或是斜轴方位投影,他们的误差分布规律是 一致的。(√) 27.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是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所创,所以又称墨卡托投影。 (√) 28.等积投影的面积变形接近零。(√)

地图设计与编绘复习

地图编绘总复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 3.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 地图。() 4.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5.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6.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 西偏为正。)() 7.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 δ。() 8.& 9.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10.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11.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2.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3.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 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4.【 15.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16.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17.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18.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19.地球体的数学表面,也是对地球形体的二级逼近,用于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20.《 21.在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22.在地理学研究及地图学的小比例尺制图中,通常将椭球体当成正球体看,采用地心 经纬度。() 23.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 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24.球面是个不可展的曲面,要把球面直接展成平面,必然要发生断裂或褶皱。() 25.长度比是一个常量,它既不随着点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也不随着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 26.# 27.长度变形没有正负之分,长度变形恒为正。() 28.面积变形有正有负,面积变形为零,表示投影后面积无变形,面积变形为正,表示 投影后面积增加;面积变形为负,表示投影后面积缩小。() 29.制1:100万地图,首先将地球缩小100万倍,而后将其投影到平面上,那么1:100 万就是地图的主比例尺。() 30.在等积圆锥投影上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教学大纲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全面系统地介绍地图设计与编绘理论、技术、方法。使学生掌握地图设计和编绘概念以及地图设计编绘相关理论;掌握地图编辑设计准备工作的各项内容以及地图总体设计、符号设计、色彩设计和地图表示方法设计的理论和原理方法。理解制图综合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方法。掌握电子地图多尺度表达概念与方法。了解典型地图产品设计编制特点。 本课程支持培养规格和基本要求的第2条、第3条等要求的实现:1. 掌握地理信息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2. 具有空间数据采集、建库、分析的能力;3. 地图编绘制作能力;4.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5.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地图设计文件2学时 第一节:地图设计与编辑 第二节:编绘规范、细则、图式 第三节:编辑计划 第四节:编图大纲 要求:重点掌握地图设计文件的概念 第二章:地图的图面设计4学时 第一节:地图的分幅设计 第二节:地图的图面配置 第三节:地图拼接 第四节:矩形分幅地图的图廓坐标计算 实验一地图图面设计2学时

要求:重点掌握地图的分幅设计、图面配置以及地图拼接 第三章:制图区域和制图资料2学时 第一节:制图区域研究 第二节: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第三节: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 第四节:制图资料的加工 第五节:遥感资料的应用 实验二地图投影变换6学时 要求:重点掌握资料的搜集、处理与评价方法 第四章:地图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2学时 要求:重点掌握地图的原图编绘基础班准备流程和内容 第五章:制图综合2学时 第一节:制图综合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制图综合的方法 第三节: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 第四节: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 第五节:海洋要素的制图综合 第六节:陆地水系的制图综合 第七节:居民地的制图综合 第八节:交通网的制图综合 第九节:地貌的制图综合 第十节:植被要素的制图综合 第十一节:境界及其他要素的制图综合 第十二节:专题制图数据的制图实践 实验三制图综合4学时 要求:掌握不同要素的综合方法 第六章:地图集的设计与生产2学时 要求:掌握地图集的特点及生产过程 第七章:几种主要类型地图的特点2学时 第一节:普通地图 第二节:自然地图 第三节:社会-经济地图 第四节:特种地图 实验四自主制图4学时 要求:掌握不同地图的制作方法 拓展教学内容 1、地图的分幅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要做地图的比例尺及图幅大小,掌握地图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制图综合:对水系、居民地等要素进行综合,使学生掌握不同要素的综合方法。 3、自主制图:自己设计制图内容和主题制作专题图,掌握地图生产全过程。 四、学时分配表 课程总学时内的各教学环节均应纳入表中,建议表格样式如下:

浅谈专题地图的编辑设计与编制

浅谈专题地图的编辑设计与编制 姓名 (XXX大学XXXX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摘要:专题地图是地图按内容分类的一种,是根据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本文通过《新编地图学教程》和《测绘学概论》的学习,并结合网上的知识介绍了专题地图的分类、编辑设计制作的过程。 关键字:专题地图制图数据地理底图图面配置 Discussion on editorial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thematic maps XXX XXXXXXX; Zhengzhou 451191 Abstract:thematic maps are one of the maps by content category, are highlighted as necessary to reflect elements or one or more topic maps. This article by the a new cartography course and the study of the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combined with knowledge on the Web classification of thematic maps, edited,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the process. Keywords: thematic maps; mapping data; geographic base map; Map layout 1 引言 地图按其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将普通地图的一种或几种相关联的要素显示得特别详细, 而将其余的要素列于次要地位, 突出而完善地显示某种要素而使地图内容专题化。专题地图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不仅能表示在地表上能见到的和能进行测量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经济现象, 而且还能够表示不能见到也不能进行测量的现象。如:公路交通、资源状况、地质结构、气候现象、人口构成等。专题地图不仅可表示现象的现状及分布, 而且还能表示出现象发展的动态变化及规律。 专题地图新品种不断增多在专题地图的众多品种中, 地质图发展较早,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 世纪以来, 气候、水文、地貌、土攘、植被、地理、土地利用等专题地图相继发展。新兴学科的发展为专题制图开辟了新的领域, 特别资源分布地图、交通地图、旅游指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