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地理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5.第一节植被和答案

2020版地理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5.第一节植被和答案

2020版地理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5.第一节植被和答案
2020版地理新教材人教必修一同步学案:5.第一节植被和答案

第一节植被

【课程标准原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核心素养定位

1.通过对教材的阅读,知道植被的含义、分类和特点。(综合思维)

2.运用视频、图像,说明森林、草原和荒漠等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观。(人地协调观)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植被与环境

1.概念:在地球表面,除了极端干旱、寒冷等地方,几乎都有植物生长。数量不等的不同种的植物,共同生长在一定的地方。我们把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2.类型: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

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

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

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等

3.针叶林为何有针状叶?

跟气候有关,主要是为了减少植物体内的水汽蒸发,同时由于比阔叶林的接触面积小,所以更适合严寒气候生存。

知识点三草原与荒漠

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可以通过观察植被特点,区分草原与荒漠,认识它们的环境特征。

1.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2.温带草原: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3.荒漠植被: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地区的植被可统称为荒漠植被。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如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利沙漠中的雨后花海。

4.草甸与草原的区别

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生长发育在中等温度的条件下,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

重点一自然环境对植物分布和个体形态的影响

【探究活动】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南部(图a),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是世界25个最具生态价值的地方之一。这块干旱的土地上生长有近3 000种植物,绝大多数从未在其他地方发现。其中有1 000多种多肉植物(图b),这种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旱季依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近年,多肉植物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大量引进。

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

【提示】受沿岸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利于植物吸收水分;旱季较长,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利于储水,以维持旱季的生长(多肉植物的耐旱习性适应当地旱季较长的环境);有短暂雨季,多肉植物在雨季吸收水分;区域内地势起伏大,气候条件差异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的生长(或:生长环境多样性/或:水热条件多样);该区域跨纬度较大,范围较广。

【归纳拓展】

1.环境对植物分布和个体形态的影响

光照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林中上层或阳坡分布喜光植物;密林底层或背阳坡分布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到两极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植被。

水分(1)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布状况

(2)影响植物形态

风迎风面树枝受损,背风面树枝生长,形成旗形树冠热量和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水分

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

【学以致用】

[2019·青岛市高一期中]下图示意在-200 m~3 800 m的海拔高度内,高山、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高山植被带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被,可以推测该地可能位于()

A.热带B.亚热带

C.温带D.寒带

(2)森林植被带中的乔木有可能是()

A.雨林B.常绿林

C.阔叶林D.针叶林

(3)海洋中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光照D.土壤

解析:第(1)题,该地高山植被带的基带是落叶林,对应的植被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地处温带,地带性乔木为落叶阔叶林。第(3)题,海洋中藻类出现明显分层现

象,主要是因为光照引起的,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1)C(2)C(3)C

重点二世界的气候与植被的关系

【探究活动】

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植被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植被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植被类型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2)图中各植被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___,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示植被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植被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

(4)没有画出的植被带是______,没有详细画出的植被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影响植被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

【提示】(1)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⑥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

(3)②④④⑤

(4)温带荒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5)洋流、地形起伏、大气环流

温带季

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

燥,夏季高温

多雨

落叶阔叶林:

乔木叶片宽

阔,春季发叶,

秋冬季落叶

我国华北、东

北,日本,朝

鲜半岛

温带大陆

性气候

冬寒夏热,干

旱少雨

森林、草原、

荒漠

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的内陆

地区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落叶阔叶林:

乔木叶片宽

阔,春季发叶,

秋冬季落叶

西欧

亚寒带针

叶林气候

冬长严寒,夏

短温暖,降水

松、杉类为主

的针叶林

亚欧大陆和北

美大陆的北部【方法技巧】

天然植被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植被类型,不同的植被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学以致用】

如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沿Y方向降水增加

(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

解析:第(1)题,从横向上看,由热带荒漠到温带荒漠的变化,主要是受热量减少形成的,因此沿X方向热量减少。从纵向上看,由温带荒漠到温带草原的变化,主要体现了降水的增多,因此沿Y方向降水增加。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和图示变化规律可知,甲应为热带草原,乙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1)D(2)A

素养一植被类型判读与影响因素分析(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019·广州市高一检测]下图为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关系示意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图中不同号码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⑨代表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

C.针叶林D.阔叶林

2.图中④与⑧代表的植被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太阳辐射人类活动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洋流性质地形起伏D.地表径流土壤性质

1~2.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温带向寒带的过渡地带,为亚寒带针叶林。第2题,④为热带荒漠,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影响,降水少;⑧为温带荒漠,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

答案:1.C 2.B

素养二植物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综合思维)

[2019·山东济宁市高一期末]下面四幅照片是台湾四种原生树木的树叶照片,这四种树木的天然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据此完成3~4题。

3.能够指示台湾山地高寒环境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4.导致台湾这四种树木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高度B.坡度

C.纬度D.雨量

3~4.解析:第3题,台湾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丁为针叶林,生长在高山上。第4题,台湾中部为高大的台湾山脉,地势起伏大,不同高度植被类型差异大,故选A。

答案:3.D 4.A

素养三植物形态与自然环境关系(综合思维)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盛。岛上几乎没有活火山,原始热带雨林葱郁茂盛,雨林的中、上层乔木,一般高达三四十米,而望天树可高达七八十米,它们的树冠非常宽大。岛上雨林降雨异常丰沛,潮湿,土壤中的

水分总是处于饱和或近饱和的状况。有些树木在进化过程中,树干的茎部如翅膀状向四周延伸,形成板状的根,称为“板根”(下图)。有些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板根现象”成为雨林中重要特征之一。

结合板状根的形态特点,分析热带雨林板状根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该区域的板状根具有延伸到地表以上很高的位置,且比较宽的特点。主要与该地的气候、土壤以及植被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从土壤来看。该地主要的营养成分主要集中在树木的枝干当中,土壤中的有机质较少,再加上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土壤贫瘠,因此树木从深层土壤中获取不了所需的充足养分,从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来看,由于该地降水较多,土壤中的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土壤中的空气较少,树木的根系因“呼吸”所需,而采取向地面发展;从热带雨林的植被特点来看,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植被的生长力旺盛,植被的枝干高大,需要强有力的根系来巩固,由于扎根较浅,所以宽大的板状根可以对树木起到支撑作用。

答案:该地区降水充沛,冲刷作用使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土壤十分贫瘠;由于岛上几乎没有活火山,这里的土壤无法通过火山灰获得养分补充;而板状根延伸十多米宽能够高效吸收土壤中仅存的养分,巨大的侧翼板状根则对高大树干起支撑作用,由于热带雨林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土壤中的水分总是处于饱和的状况,土壤中的空气缺乏,树木的根系因“呼吸”所需,而采取向地面发展。

素养三行道树景观判读分析(地理实践力)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拍摄于2019年4月的江西九江市机动车道一侧景观照片。机动车道一侧的树为数年前同时种植,但树种不同。拍摄当日,路边树木枯枝败叶,毫无生机,里侧树木枝繁叶茂。(附:2019年2月该市月均温最高值低于多年平均值3 ℃,月均温最低值低于多年平均值1 ℃)。

(1)推测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

(2)造成图示行道树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每年入冬,图中行道树干下方均涂上白色涂料(成分主要为生石灰),其作用有哪些?

答案:(1)常绿阔叶林。

(2)该非机动车道两侧树种耐寒程度不同。

(3)树干在冬季涂成白色石灰水,其主要作用是石灰水可以杀死寄生在树干上的一些越冬细菌和虫害;树干刷成白色,可以反射阳光,使树木吸收热量,减缓树枝萌发,可以防冻害;使街道更加整洁美观。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学案及 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课前预习: 1、列举出不同类型的天体。 2、请说出一个天体系统必备的条件有哪些? 3、光年是的单位,1光年约为。 4、用图示的方法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5、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 6、请将八大行星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7、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哪些? 课堂探究: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具有哪些特点?并说明理由(依据)。 2、在教材P3图1.2和教材P4图1.4中找到地球,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运用提供的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存在生命所必须的条件地球上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请将下列表述填在框图中 ①物质属性②运动、有序③天体④天体系统及其级别⑤在不同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⑥在太阳系中的位置⑦地球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的比较⑧地球与其他

行星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的比较⑨安全的宇宙环境⑩自身条件:温度、大气、液态水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天体及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形态多样,是物质的,但天体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总星系是人类所知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只有相邻的天体可以构成一个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太阳系、行星系、地月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地月系、恒星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下列属于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的是()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 B、月球绕地球公转 B、有适宜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湿度条件 D、有液态水的存在 读“太阳系局部图”,C为小行星带,回答4~8题: 4、图中共有几类天体()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高二地理湘教版 选修五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章末整合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整合 章末整合 教材P34活动探究 1.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2.还可以向当地的××局报告||。 教材P36 活动探究 ~37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大||,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大;降水相对变率越小||,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小||,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小||。 2.由“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5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两地春季最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7~8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该地盛夏季节最易出现伏旱||。 教材P38阅读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流域: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江淮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 教材P38图2-4我国洪涝分区 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洪涝灾害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可分为:多洪涝区、次多洪涝区、少洪涝区、最少洪涝区四种类型||。其中||,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洪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洪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少洪涝区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洪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在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其中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多洪涝区||。 教材P39 活动探究 ~40 1.6~9月城陵矶水文站总体流量高于其他月份||,7月份流量在这几个月中略微偏低||。水位和流量变化大体上成正相关||。但2019年该段流量远低于历史最大流量||,但其水位却一直居高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三章第三节《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习题

高中地理选修5 同步练习及解析 1。有关家庭防震方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 B。将大件家具摆在墙角坚固处 C。准备避难和营救物品 D.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 解析:选B.利用逆向思维考查家庭防震避震的方法.其中B项说法是错误的,大件家具摆在墙角薄弱处。 2.汶川大地震中,有不少幸存者依靠合理的方法,挑战生命极限,创造了生命奇迹。若不幸被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衣袖捂住口鼻,谨防呛闷窒息 D.竭尽全力推周围的水泥墙 解析:选C。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下,要保持镇静,要减少体力消耗,保护呼吸系统。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判断3~4题. 3。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4。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解析: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去,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 答案:3、D4、C 5.读图判断下列防雷电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

解析:选D。雷电天气时,在野外游泳、划船,站在大树或高压线下都容易触电,还应远离窗子.在室内看电视易引雷电入室,应拔下电源。 6.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 图所属救助过程具体方法 A B C (3)同地震的救助进行,其中________更为重要。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此图反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其中A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 答案:(1)洪水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 图所属救助过程具体方法 A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科学控水 C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3) 一、选择题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33、1°N,96、7°E)发生里氏7、1级地震。东方网4月20日消息:19日下午17时30分左右,青海消防总队果洛支队救援官兵成功搜救出一名被埋压130小时的藏族妇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提到的藏族妇女之所以能够被埋压130小时后获救,得益于有正确的自救措施。下列关于震后自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C。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 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挑战生命极限 2.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救老人、孩子,后救青壮年③先救“生”,后救“人”④

高中地理必修2导学案汇总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编写人:徐进峰赵承生审核人:董园园宋艳敏完成水平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辨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2.比较鞍钢和宝钢的区位,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习过程】 〖预习探究〗:参考课本58页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那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讨论探究〗:参考课本58页,讨论五类工业企业的布局: 制糖厂、啤酒厂、铝厂、普通服装厂、飞机制造厂 问题:(1)这类工业应该布局在材料二图中何处?(标在图上) (2)影响这类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那些?主导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附:参考材料: 材料一: 1.制糖厂:原料为糖料作物(甘蔗或甜菜)。产品为白、红砂糖或粗糖。生产1吨糖 需要10吨甘蔗。甘蔗的糖分随生长期而逐渐提高,成熟时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因此,甘蔗不能储存,因尽快送糖厂加工,收获后不超过两天即加工为宜。 2.啤酒厂:产品主要为玻璃瓶装啤酒。玻璃是易碎品,不适合长距离运输,成本非常 高。为了保持啤酒质量,减少紫外线的影响,一般用棕色或深绿色的玻璃瓶做容器。 3.铝厂:铝的电解炼制是一项耗费能量很大的工业。生产1吨铝耗用电能19000度。 因为水电廉价,无污染,所以炼铝工业多用水电作为能源(或动力)。 4.普通服装厂:原料为布(纺织业的产品),这类工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很大,对 技术的要求不高。 5.飞机制造厂:对技术和环境的要求很高。 材料二:

工业类型 主导 因素 主要部门 区位选择原则 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 工业、 水产品加工业、 加工业 应接近 产地 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 成本较高 市场导向型 家具制造业、 厂 应接近 不便于长途运 输或运输 成本 较高 动力导向型 工业 应接近 或 需要消耗大量 劳动力导向型 服装工业、 工业 应接近具有大 量 的地方 需要投入大量 技术导向型 飞机、 、 等 工业 应接近 地区 要求高 〖反馈练习〗:下面4图为“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度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A :西安市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及许多科研院所。 B :河南为农业和人口大省,郑州市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京广、陇海铁路交汇于此,107、310国道从此穿过、新郑国际机场离此距离较近) C :贵阳能源资源充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0.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7.3万千瓦,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之一。大型的有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水电站等。 D :广西甘蔗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已成为全国甘蔗种植中心。从1992年至今,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已连续16年居全国第一位。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 滑坡、泥石流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第一篇基础知识第2节地图 【目标解读】 1. .了解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常见的图例、注记,学会判断各种地图上方向的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4.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5.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6.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自主学习】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表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

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大小;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地形剖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转绘而成,绘制时要抓住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最高点、最低点等关键控制点 等高线图是高考最常考查的一种图形,在对其分析解读时,必须审视图例和注记,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把握穿过等高线的条数、数值及疏密状况。结合其常见考查角度,在对其判读时重点突破:判断地形类型、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地形对气候与对河流的影响分析。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 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B、C 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基础测试

第2章第3节 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形成唐家山特大偃塞湖,经党和政府的努力,终于消除这一巨大隐患,唐家山偃塞湖形成的原因不是() A.地震诱发B.滑坡 C.地形破碎、坡度大D.河流侵蚀 【答案】 D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B 3.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状况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B.干旱、台风 C.暴雨、高温D.暴雨、低温 【答案】 C 4.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 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 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答案】 A 5.青藏高原曾发生地震的下列地区中,距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较近的是() A.牦牛坡(34.2°N,86.5°E) B.墨竹工卡(29.6°N,92.2°E) C.察雅(30.6°N,98.1°E) D.甘孜(31.6°N,99.9°E) 【答案】 B 6.1999年上海有人传言说8月31日晚有地震发生,此传言不可信的原因是() A.上海不在地震带上,不是地震的多发区 B.1999年不是地震的多发年 C.上海是平原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 D.地震预报还不能准确到这种程度 【答案】 D 7.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一地震(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靠近板块的生长边界②靠近板块的消亡边界③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④震区两侧地壳发生挤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8.海啸发生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海岸,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大多数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海区是浅海大陆架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 A 一个记者报道:凌晨3点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据此回答9~10题。 9.该现象预示着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B.地震 C.火山喷发D.滑坡 【答案】 B 10.此类灾害() A.主要发生在海洋边缘地带 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C.此类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暴雨集中的季节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强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答案】 B 11.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A.京广线、京九线B.石太线、石德线 C.成昆线、宝成线D.包兰线、兰新线 【答案】 C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 是() A.水土流失B.滑坡、泥石流 C.冻土D.火山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选修5人教版

第七讲光合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及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本讲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本讲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色素、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胡萝卜素;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滤纸条、滤液细线、层析液;叶绿体、类囊体、基粒。 (二)知识网络 (三)疑难解析 捕捉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a——蓝绿色 b——黄绿色 光学显微镜下结构 电子显微镜下结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质体 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质体外围由两层膜包被。由于质体所含色素和功能的不同, (1 叶的颜色是由叶绿体中所含色素: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的含量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叶呈绿色的原因主要是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四倍。到秋天,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叶绿素的形成受到抑制,而在叶片中已形成的叶绿素又被分解,叶片中的色素含量发生了变化,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多,因此到了秋天叶片变黄。 (2).花的颜色及其变化 花的颜色主要是由液泡中的花青素决定的。其颜色变化主要是由于花青素在细胞液中的 果实的颜色主要是由有色体中所含色素决定的。其颜色变化主要是质体间的相互转化所致。 例: 光外界因素影响失去叶绿素 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 无光光 例:番茄:白色绿色红色 质体叶绿体有色体 蒜苗:绿色黄色白色 叶绿体白色体 2.绿色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提取叶绿素的原理以及步骤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步骤:剪——加药品——磨——过滤。 ①剪:越细越好,尽量去除叶脉等部分 ②加药品:二氧化硅、碳酸钙和丙酮。前两种是粉末状药品,各加少许,后者是有机溶剂,研磨时加约5ml。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迅速;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不分解;丙酮用来溶解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③磨:研磨要领是不能一下一下的砸,而是要用力的压 ④过滤:用纱布、漏斗和试管,最后提取液置于试管中待用。 分离色素的原理和步骤原理:分离要用的主要试剂是层析液。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

2020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课时1 干旱与洪涝学案 湘教版选修5(考试专用)

课时1 干旱与洪涝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干旱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多。二是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旱灾甚至长达几年。三是影响的范围广。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 (1)降水方面的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春旱和春夏连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同步训练(I)卷新版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同步训练(I)卷新版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40分) 1. (2分)下列措施中,既能起到防暴雨洪涝灾害,又能起到防旱灾作用的是() ①整治河道②修建水库③植树造林④打机井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 (6分) (2017高二下·新余月考) 读下列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滑坡、泥石流在我国山区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A . 山区植被茂密,根系使土壤变得疏松 B . 山区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C . 山区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严重 D . 动物的活动使地表遭到破坏 (3)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C . ③④ D . ①③ 3. (2分)图示自然灾害是() A . 台风 B . 鼠灾 C . 寒潮 D . 风暴潮 4. (2分) 2005年11月份江西省九江地区发生 5.7级地震后,震后调查发现赣、鄂等地有不同的() A . 震源 B . 震中 C . 震级 D . 烈度 5. (2分)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 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 . 2006年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 . 1976年唐山大地震 D .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6. (2分)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2010年6月28日上午8时15分左右,阜新矿业集团五龙煤矿瓦斯发生爆炸,造成27人死亡,36人受伤,其中5人伤势严重 ②2010年6月福建发生洪涝,因考点被淹,福建建瓯市考生延期 ③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0年7月22日9时1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8°N,104.2°E)发生5.1级地震,共造成20人死亡、106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 ④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 A . ③④

高一地理学案一

高一地理学案(一) 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学习内容: 1.高中地理(必修本)教材内容。 2.你还想获得哪方面的知识? 3.你有无打算做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教学大纲要求,通过省级地理会考,希望达到(等级)2.达到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每个学习者具备的四会: 一是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 二是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即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三是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together) 即能够与他人合作; 四是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 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 学习方法: 1.教材知识运用综合程序讨论的方法:同学按照学案要求阅读教材,教师使用多种媒体,使同学在自学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会综合分析运用所学知识。一般过程为:明确每课目标要求、了解重难点内容→展示小步子综合程序思考题→阅读教材、独自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综合运用、完成同步练习和知识检测。 2.活动课题运用综合实践研究法: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践研究调查→采集资料数据→分析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交流论证报告→作评价和总结。 3.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主。小组自主性学习是综合研究性学习地理中最为常见一种组织形式。为了完成共同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小组同学调查分析,讨论研究、协同完成。在这一学习研究过程中,不仅深化了课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实践、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互助精神,培养了同学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充分发展个性,达到全面谐调发展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洪涝灾害知识讲解

洪涝灾害 考点解读 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 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洪水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而泛滥的现象。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排水不畅的________。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________容易发生涝渍。 4.我国洪水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洪水的_______分布与暴雨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_______地区。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8.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1.洪水 2.洪水涝渍特大地表径流水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 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 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 5.暴雨洪水时空时空季风区 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水不畅 7.土地水土流失低洼地 8.气象水文 要点精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7月10日,受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沂河发生10年一遇较大洪水。沂河、沭河等发生洪水,南四湖、骆马湖等水位上涨,部分低洼地区出现内涝。 材料二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来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 材料三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由西向东流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分为两支:一支经高邮湖、邵伯湖在江苏省扬州市东南流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干流全长约1 000千米。南岸主要支流有史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5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 (一)自然背景: (1)气候背景: 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 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 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 (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 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 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我国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 1地震: (1)时空分布特点: 多震国家,时间上周期性,有活跃期平静期。 集中四大地区,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2)原因: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②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2滑坡、泥石流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2)成因: ①地形复杂,山地多,坡度大;②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的破坏;④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旱灾(我国气象灾害之首): (1)时空分布特点: ①各地均可发生,频率不同,黄淮海最重、华南西南次之、再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全年均发生,南北差异大,北方春旱、长中下夏秋旱,华南秋冬旱。 (2)原因: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且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过度砍伐④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高中地理_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_附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据此回答1—3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19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A.沙尘暴B.台风C.水灾D.泥石流 5.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 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受印度低压控制 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 防护林()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8.图示地震与两大板块的挤压有关,这两大板 块是指()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D、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9.此次地震引发罕见的强烈海啸,表明地质灾害具有() A.群发性B.随机性C.突发性D.链发性 10.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里,可躲在床、桌子下②在影剧院,应迅速离开剧院,到室外开阔空地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天气系统》word 学 案 2.3.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一、课标解析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解析:本节旨在使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并说改日气变化现象。 把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操纵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把握阻碍我国和山东省的要紧天气系统。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类型: 锋 常见天气系统

三、典题解析 1、如图所示为1991年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环流形势(a)和降水量分布(b)图。 (1)a图所示的高压中心名称是。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通常的天气状况是,常显现的气象气候灾难有和等。 (2)b图所示,长江中下游最可能显现的气象气候灾难是,经常引发等灾难,反映了自然灾难的特点。 (3)如图a图中的高压系统加强,中心移动到江淮一带,则江淮地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常会显现等气象气候灾难。缘故是。现在我国华北地区多发的自然灾难通常是等。 解析:要紧考查过程思维。解本题的关键是明白得副热带高压在我国的移动过程以及相应的天气与气候变化状况。当副热带高压操纵南岭一带时,我国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正是如图所示情形。现在,我国北方夏季风还没有到达,但因为白昼时刻变长,气温迅速上升,表现为洪涝、多风、暖热的天气特点,温度上升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往往显现洪涝灾难;而长江中下游则因为梅雨的连续性降水,有时也会暴雨频发,容易引发洪涝等自然灾难。 当副热带高压操纵我国江淮地区时,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现在北方各地容易显现暴雨和洪涝灾难;而长江流域,因为受副热带高压操纵,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洪涝,显现伏旱。 答案:(1)副热带高压(或夏威夷高压)晴朗干燥洪涝沙尘暴(2)暴雨灾难洪涝关联性(3)晴朗干热伏旱副热带高压操纵地区盛行高空下沉气流,天气晴、热、干燥暴雨和洪涝灾难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分析北京、武汉2004年4月上旬天气变化的形成缘故。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单元综合测评(含解析) 湘教版选修5

第一章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某山区的自然灾害链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与上图中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2.该示意图所反映的自然灾害特点是( ) A.区域性 B.联系性 C.周期性 D.不可避免性 解析:第1题,地震所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为堰塞湖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暴雨所产生的短时大频率降水使破碎的物质大量运动阻塞河道而形成堰塞湖。第2题,灾害链现象反映了自然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答案:1.C 2.B 读下图,完成第3~4题。 3.B处多水灾的原因是( ) A.位于印度河三角洲上,排水不畅 B.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地势低洼 C.冬季冰凌阻塞河道,造成决口 D.区域内河流多为地上河,容易决堤 4.图中A处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灾害 B.泥石流 C.干旱 D.地震 解析:第3题,图中B位于孟加拉国,属于恒河三角洲地区。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主要有:地势低洼;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游,多条支流汇集;海潮顶托,河水水位上涨。第4题,A处属于印度河平原,位于塔尔沙漠之中,常年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就是干旱。 答案:3.B 4.C

热带风暴“清松”于2013年1月3日20时在菲律宾苏禄海海面上生成,4日凌晨移入我国南海南 部偏东海域,4日05时其中心位于北纬8.9度,东经116.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 002百帕。据此完成第5~7题。 5.热带风暴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①强风②风暴潮③暴雨④干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热带风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锋面气旋 B.热带风暴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为8~9级 D.热带风暴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7.热带风暴“清松”是在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①代表风向)?( ) 解析:第5题,热带风暴能量巨大,具有可怕的摧毁力。热带风暴的危害主要是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第6题,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为8~9级,常出现在夏秋季节,热带风暴现象可发生在多个海域,西北太平洋是发生热带风暴最多的地方。第7题,热带风暴是热带低气压形成的,北半球的低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辐合。 答案:5.C 6.C 7.C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第8~10题。 滑坡 8.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9.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10.人类在山区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往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洪涝 C.滑坡 D.火山喷发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讲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讲我国的 虫灾与鼠灾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一、虫灾 1.主要类型 (1)农作物害虫。 (2)森林害虫。 2.蝗灾 (1)概况:蝗虫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危害最严重的飞蝗具有群聚和群迁习性。 (2)危害:农作物损失惨重;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3)蝗区类型:滨湖蝗区、沿海蝗区、内涝蝗区、河泛蝗区。 二、鼠灾 1.特点: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2.两大危害区? ?? ?? 喜湿鼠类危害区 耐旱鼠类危害区 3.类型 (1)农田鼠害:十分严重。 (2)草原鼠害? ?? ?? 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 破坏草原 (3)森林鼠害? ?? 分布:东北和西北地区 危害形式??? ?? 地上鼠啃食树皮及茎干部分 地下鼠啃食树木的根系 4.危害: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森林,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考点| 虫灾与鼠灾 [考点整合] 1.蝗灾的发生、分布与旱、涝的关系

2.我国两大鼠类危害区的比较 地域差异特点灾情 常见鼠类分布地区造成鼠害原因 发生面积 广、种类 多、危害大 糟蹋粮 食、破坏 草原和 危害林 木,传播 疾病,危 害人体 健康 喜湿鼠类危害区 褐家鼠、 小家鼠 东北、华北 和西南区 的大部、华 东和华南 的全部、西 北区少数 地区 自然条件优 越,农业开发 历史悠久,为 我国主要农业 区 耐旱鼠类危害区 小家鼠、 黄鼠 西北区大 部、青藏高 原大部及 东北、华北 区的边缘 地带 降水少、气候 干旱 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走进广西南宁横县莲塘镇佛子村的山林,数厘米长的松毛虫随处可见,每一根松树枝上,都有十几条松毛虫在蠕动。原本苍翠碧绿的山林早已变得枯黄焦黑,就像大火烧过一般,其间数以万计的松毛虫大肆啃食着鲜嫩的松针。 材料二中国松毛虫危害区图。

地理选修五笔记

选修五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书P4-P8) 定义: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原因 条件人为原因 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沉降、火山喷发 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龙卷风、冰雹、暴风雪 分类洪涝灾害:大雨或融雪、凌汛、海啸、风暴潮 自然灾害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赤潮、海水倒灌 生物灾害(农业灾害、林业灾害):病虫害、鼠害、蝗虫 人员伤亡 影响财产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特点具有突发性和渐发性 具有区域性 具有联系性(连续发生)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一、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含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构造变动90% 成因火山喷发 人为活动 陨石冲击 (一)地震震级:地震的强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规模、测量震级越大 烈度: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震中距越近 震源深度越浅 房屋、工程建筑质量越差 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美洲、南极洲、印度洋、太平洋分布:板块交界处——范围大、影响广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非洲、印度洋 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区多地震? 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 含义:发生在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地形条件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地表条件 多暴雨或冰雪融水——气候(径流)条件 分布:山区雨季降雨高峰期或连续降水之后 特点:突发性 含义:斜面上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地势起伏较大(20°-40°)——地形条件 (三)滑坡形成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表条件 植被破坏严重 分布: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特点:渐变性、突发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