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动化专业学生技术素质培养基本要求

自动化专业学生技术素质培养基本要求

自动化专业学生技术素质培养基本要求

根据 2007 年修订的《襄樊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中提出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

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自动化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拟定了本

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技术素质培养要求。

一、自动化专业的特点

自动化专业集中体现了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

技术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取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农业等领域中,由于应用

了自动控制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随着计算

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保、经济管

理等其它许多领域中,随着理论上研究的深入以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新型传感器的应

用,自动控制技术已从经典控制理论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发展为多变量的实时控制、

自适应控制,控制系统在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参数自优化、自诊断和计算机集成制造

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许多新成果,并得到了实际应用。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发展

前景极为广阔的综合性系统学科,而且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适应面比较广,就业形势比较

好。自动化专业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具有多学科交叉、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就业口

径宽、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注重实践,自动化技术发展和应用,总是与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连。本专业与

当代的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3、专业突出系统与集成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二、地方经济发展对自动化专业的要求

根据《樊城区机电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截止2005年底,樊城区现有机电工业企业 102 户,年产值近 13 亿元。区域内的机电一体化企业绝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

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十五”期间企业紧紧依靠大专院校和科研所,广泛

开展技术合作,投入技术改造和研发资金8500 万元,开发新产品85 余种,加快了产品结构调整,使企业规模不断增大,有的企业产值已突破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

上,已成为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2006 年 1 月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下

文批准同意襄樊市建立“国家火炬计划襄樊节能机电与控制设备产业基地”,为我市机

电企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但规划分析发展机电产品的同时,人才缺乏成为影响企

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我市机电企业各类人才不足,机电一体化企业高

级设计师等人才缺乏,技术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制约了机电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自动化专业定位和办学特色

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有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人才培养

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模式。根据本校、本专业和生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本专业的定位

为:立足鄂西北,面向全国,培养面向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所需的在自动化技术领域中,

熟悉工程对象,能有效地利用信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自动化专业

教学指导委员会发表的《自动化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送审稿)》中对自动化学

科专业分类,我系自动化专业建设方向,近期应以“应用专业主导型” 为专业办学方向。

“应用技术主导型”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自

动化应用技术及其复合型专门人才,绝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并能很好地适

应社会的要求。

根据上述定位,我系自动化专业在教学组织方面应以鲜明的行业特色或与地方经

济实际需要为背景,面向工程、面向行业、面向应用、面向就业。培养自动化应用技术

人才,应具有较广泛的通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质,重视实践环节的

锻炼,具有较强的工程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行业自动化专业知

识和技能。在体现面向工程,面向应用和特色的同时,以自动化应用技术为主线,以通

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重在专业教育和技术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安排上注重“强

弱电兼顾、软硬件结合” ,以运动控制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方向为教学特色组

织和安排教学。因此,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本专业确定为:

1、以运动控制为模型,全面建立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程技术,在电气自

动化方向,研究工程中对具体对象的控制和相应的电气控制技术,注重理论与实践、强

电与弱电、硬件与软件互相兼顾的知识结构。

2、以过程控制为模型,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从

而为解决实际系统、过程或工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问题。

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

理论、自动检测与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广泛领域中具有工程技

术基础和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智能仪表、电子与计

算机技术应用、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系统运行,工程应用研

究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

本着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

识和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以及终身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

在教学层面要建立二个知识层面:基础知识层面和专业知识层面。

1、在基础知识层面包涵的内容有: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概率与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语言等。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

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计算机仿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

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辨识基础等。

2、在专业知识层面的主要课程有:电机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自动化

仪表、传感器和自动检测技术、MATLAB 工程软件、工程制图和电子CAD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和可编程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等。

经过上述课程和其他辅助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以下的知识结构能力:

1、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理论、电路理

论、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方面的知识。

3、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控

制技术、 PLC 应用技术、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方

面的专业知识和工程知识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

4、具有较强的工程制图能力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研究、实验、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应变能力。

7、具有一定的文献查阅、情报信息收集、技术经济分析方面的知识。

8、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

五、自动化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综合考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关系,形成合理

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组织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上,形成一定柔性的模块化培养计

划,参考外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

模块、专业方向课模块、综合实践课程模块。

其中: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由:社会科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组成,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由:数理基础课(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机械制图和电子 CAD 等组成。这些课程系列构

成了自动化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专业方向课的设置从拓宽专业面,考虑学生的兴趣、个性的发展和就业取向,运动

控制方向和电气工程二个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方向课。

在运动控制方向模块课程组中,设置了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

应用、电机与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现代交流调速、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电力工程、

自动检测技术等自动化专业的传统课程。还设置了数控技术、箝入式系统原理与

应用、 DSP 原理与应用、 EDA 技术及应用、过程控制及仪表、数据库及应用、 VB 程序设

计等选修课。

在电气工程方向模块课程组中,设置了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

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发电厂电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等课程。在选修课方面设置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高电压工程、开关电源技术、 VHDL 技术及应用、 VB 程序设计等课程。

六、加强实验课教学和技术素质的培养

实验课是培养“应用技术主导型”人才的主要环节,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实验学时,注重实验质量。

加强物理学、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单片机应用技术、 PLC 技术、CAD 技术、电机、测量及仪表、传动控制等实验课,改善实验环境,将验证性实验转

变为设计性实验,创造条件开发大型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在完成指定性实验之后,能独

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进行制作和调试,使学生通过

实验课掌握一定的技能。

通过实验课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以能力:

1.独立的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具体的实验项目,查询有关的技术资料,掌握实验

原理和方法,正确使用仪器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达到培养学生独

立实验的能力。

2.分析与研究的能力:能够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对实验结

果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分析与研究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习解决问题的科

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能力:培养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的仪器仪表测量技

术参数。

5.创新能力:能够设计完成符合规范要求的设计性、综合性内容的实验,进行具

有研究性或创造性内容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增加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利用当地社

会的资源条件,投入一定的资金支持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的实习教学

活动有地方去,有东西看、有活干。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转制,学生在实习中

能看到和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还要加大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在实习基地内

可完成电子产品装配、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安装、电气控制开关柜的组装。要求学生在实

践活动中,独立安装并调试一个超外差式收音机、完成一台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安装、

按工艺要求和电气标准完成控制电机正反转的电气控制电柜组装。根据教

学发展的要求,还要充实完善,增加设备台套数,增加PLC 控制内容,增加电机调速

控制和变频器控制内容,增加组建局域网内容。通过校内实习基地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解决实习与现场生产之间的矛盾,提高实习效果。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的技术工作技能:

1、能熟练应用CAD 技术从事设计工作,熟练应用Protel 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和PCB 图。

2、能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设计基本的放大器和逻辑电路,分析、维修常

用电子设备。

3、熟悉 PLC 技术的工作原理、硬件配置和编程,能用 PLC 技术设计电气控制电路。

4、掌握常规的电器控制技术,能设计、维修、安装常规电气控制设备。

5、了解常用的交、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和一般维修技术。

6、掌握单片机控制技术。

7、至少熟悉一门计算机语言(VB 或 C)。

8、掌握基本钳工工作技能。

9、熟悉基本的电子产品生产的生产工艺技术。

七、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从事的业务范围

1、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测试等工作;

2、自动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及科学实验方面的工作;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应用工作;

4、工厂电气控制系统及设备的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

自动化专业学生基本技术素养训练实施方案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工科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应参加必要的工程实训。此外,参加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草拟以下培训方案:

1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大一上必须参观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系的所有实验室,以增加对本专业的了解。

2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大一下必须参加金工实习。实习的内容及要求:①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机械

制造中的应用。

②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与典型结构。

③掌握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3 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大二上必须解剖一台设备(或仪表)。此活动的内容及要求:

①学生参加专业实习 :电气控制柜的拆装、解剖一台电气控制柜或电机或接触器或

一台仪表,并要求能还原。

②计算机硬、软件知识和技能培训,学生通过动手组装一台完整的电脑,完成软件安装和调试,应掌握电脑硬件和软件安装调试知识。

4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大二下必须组装一台(套)设备(仪器)①电气控制柜安装工艺培训,通过围绕电动机控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安装一

个具有实用功能的电机控制配电柜。

②电子工艺实习:装配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或一个充电器,并调试作品使其具备正常功能。通过电子工艺实习,学生应掌握电子工艺及学会使用基本的电工工具。

5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大三必须设计一件作品。其内容及要求:①这一活动可以结合课程设计来完成。比如有单片机课程设计、电气控制及可编程

控制课程设计、模拟电路课设计或数字电路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选题可以是数字钟的设计、交通灯控制器的设计、开关电源设计、电子电度表设计或其他课题等)。要求是每件作品必须作出实物且实现了其基本功能,另外写出作品简介。

②某一建筑物的供配电系统的设计。

6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大四必须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系统地完成相关课题。要求:

①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

②毕业设计选题要结合工程实践,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③做软件的,要求软件能跑,并完成所规定的功能;做硬件的,要求硬件能基本运行,并实现了所规定的技术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