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康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白皮书

网康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白皮书

网康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白皮书
网康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白皮书

目录

摘要 (3)

1、不断失陷的网络安全 (4)

2、攻击者如何突破防御体系 (5)

3、传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无法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7)

4、云管端下一代安全架构 (8)

4.1 PDFP安全模型 (8)

4.2 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 (10)

4.3 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的5项关键能力 (11)

4.4 云管端安全架构的价值 (12)

5、关于网康科技 (13)

摘要

●网络攻击已经从早期的泛攻击演进为利用0-day漏洞、以获取重大经济/政治利益为

目标、定向持续的高级攻击。

●随着企业业务的云化、虚拟化、移动化,网络边界被拉伸、模糊甚至消失,传统的网

络安全架构已不能适应IT架构的变化,无法应对新的高级威胁。

●内部人员的误用、滥用或恶意行为,越来越成为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内网不再

是可信的安全区域,应加强内部人员网络行为的审计与监控。

●现有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基于P2DR模型,以网络边界为中心,以特征匹配为核心手段,

重在防御,是静态、被动的安全模型,不能有效应对未知威胁。

●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基于PDFP模型,以异常检测、智能预测、协同联动为手

段,强调对抗,是动态、主动的安全模型,能够有效应对未知威胁和APT攻击。

1、不断失陷的网络安全

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危害逐渐升级。据CNCERT《2014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2014年通报的漏洞事件达9068起,比2013年增长3倍,其中“心脏滴血”和“破壳”漏洞,涉及基础应用与硬件设备,影响极为广泛严重;中国被控制的主机数量规模庞大,有1081万台僵尸主机被境外4.2万台服务器控制,针对互联网DNS服务、电商等大规模的DDoS攻击,与此不无关系。国际上,网络安全形势犹有过之,RSA总裁AmitYoran认为2014年的网络安全是“Mega Breach”(Breach,失陷),而2015年的安全形势比2014年更糟,将是“Super Mega Breach”的一年。

回顾最近几年发生的影响巨大的网络安全事件:

2010.7………………………………………………………………………………………………………………………

美国通过“震网”(Stuxnet)蠕虫病毒入侵伊朗核设施网络,利用Windows 0-day漏洞和离心机控制软件(SIMATIC WinCC)的0-day漏洞,改变浓缩铀离心机的运行速度,导致上千台离心机报废,伊朗核计划受到严重阻碍。

2013.12……………………………………………………………………………………………………………………….

纽约大型零售商Target受到网络攻击,7000万消费者的身份信息以及4000万信用卡信息遭窃,黑市上以每卡20-100美元价格出售,全部损失超过10亿美元。Target超市CIO与CEO先后引咎辞职。

2014.5……………………………………………………………………………………………………………………….

全球最大拍卖网站eBay官网发布通告,称因数据泄露呼吁其用户更新密码。eBay事件是攻击者在对该公司员工进行成功鱼叉攻击后,利用员工的登录帐户进入未授权公司网络,最终导致注册用户数据泄露。

2015.2……………………………………………………………………………………………………………………….

黑客组织Carbanak在2年内连续攻击了俄、乌、白等30多个国家的金融机构,造成损失达10亿美元,引发俄罗斯银行业恐慌,有2家银行被迫放弃营业执照。

以上案例涉及金融、商业、国防等工业企业,展现了新型网络攻击的特点:利用系统的0-day漏洞,无法预先防御;目标明确,定向攻击;损失巨大,难以挽回。黑客攻击手段从传统的泛攻击演进为高级攻击,与技术的发展和黑色产业链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的普及应用,使得网络与信息面临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0-day漏洞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黑色产业链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攻击目的从早期的技术炫耀转变为利益攫取,攻击者也从“独行侠”发展成为拥有强大经济与技术实力的集团组织。这使得应对未知威胁成为网络安全防护的常态。

2、攻击者如何突破防御体系

为了保障信息资产的安全,大型组织都不惜重金投入,建立完善的防护体系,但攻击者为什么能够突破防御,频频“得手”?

以窃取客户信息资产为目标的网络攻击,通常是利用未知威胁实施的定向APT攻击,由多个阶段组成。我们可以从Cyber Kill Chain (简称CKC)模型解释完整的攻击过程。CKC模型由Lockheed Martin公司提出,认为网络边界并非安全攻防的唯一重心,边界突破既不意味着攻击一方取得了胜利,更不意味着防守一方受到了损失。由于窃取信息资产才是网络攻击的核心,因此安全防御体系应该针对“敌人”的意图与行为进行部署,而不是只“看守好”既有边界。该模型把攻击过程分为7个步骤:

?Reconnaissance(目标侦测)

?Weaponization(获得武器)

?Delivery(武器投送)

?Exploitation(漏洞利用)

?Installation(下载植入)

?C&C(命令控制)

?Actions on Objectives(窃取信息)

攻击者只有完成所有步骤才认为攻击成功,因此在每个步骤都存在攻防对抗,都存在防守反制的机会。下面以俄罗斯银行大劫案为例,具体分析攻击的过程与特点,可以把CKC模型的7个步骤合并为3个阶段。

Carbanak CKC攻击过程

●第一阶段——感染传播

黑客一开始会伪装成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向目标金融机构的普通职员发送电子邮件(鱼叉攻击),诱使他们打开一个包含恶意软件的附件(为避免收件人生疑,附件为doc格式)。收件人打开附件后,自动执行漏洞利用代码(0-day漏洞),电脑被植入木马,失陷。然后黑客以此为跳板进行渗透平移,在内网大量传播扫描,直到找到并攻陷掌握银行交易权限的高级管理人员,“初战告捷”。

●第二阶段——获取情报

突破管理人员的电脑后,黑客会进一步植入特种木马程序,记录键盘敲击信息,并每隔20秒钟截屏,源源不断传送到远端的控制服务器(C&C)。服务器端有专人分析,得到合法账号、密码、以及系统操作流程。

●第三阶段——转账获利

黑客得到合法账号后,通过正常的操作流程,避开银行的异常监控系统,将资金通过转账、信用卡、ATM机等多种方式顺利转走。

3、传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无法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传统网络安全理论基于2个核心模型:边界安全模型,P2DR防御模型。

●边界安全模型

把网络划分为多个安全域,如内网、外网,认为内网是可信任的,风险来自边界之外,只要在边界做好防护就可以高枕无忧,这是今天在网络出口部署防火墙、IPS等网关设备的主要依据。但随着组织业务的云化、虚拟化、移动化以及向合作伙伴开放,传统的网络边界被拉伸、模糊甚至消失,边界设备已无法防御新的风险;此外,大量事实表明,内部人员(包括外包业务合作伙伴的人员)的误用、滥用或恶意行为,是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内网不再是可信的安全区域。传统的安全边界模型,过于简单、静态,已不适应IT架构的快速变化。

●P2DR防御模型

P2DR首先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包括:在关键风险点部署访问控制设备(防火墙,IPS,认证授权等),修复系统漏洞,正确配置系统,定期升级维护,教育用户正确使用系统。检测是响应和加强防护的依据,通过检测网络流量和行为,与预设策略进行匹配,如果触发防护策略,则认为发生了网络攻击,响应系统就执行预设动作阻止攻击,并进行报警和恢复处理。

P2DR以策略为核心的防御模型,

包括4个环节

?策略(Policy)

?防护(Protection)

?检测(Detection)

?响应(Response)

在P2DR模型中,所有的防护、检测和响应都是依据策略实施的,因此策略是模型的核心,其完备性至关重要。它假设信息资产面临的风险是可以充分评估预知的,然而这种假设在0-day攻击和APT攻击面前完全失效,未知威胁可以轻松绕过防护体系。即使特征库和策略不断升级,也赶不上攻击特征的变化速度。

传统安全产品,如终端杀毒、防火墙、IPS、Web安全,都是基于已知特征和预设规则展开工作的,其理论依据是边界安全与P2DR防护模型,这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防御思维的安全模型。由于网络边界的变迁、未知威胁的爆发、来自内部人员的威胁,使得传统安全模型跟不上IT架构的变化,已无法应对新的安全威胁。

4、云管端下一代安全架构

4.1 PDFP安全模型

针对0-day漏洞、特种木马和APT等高级威胁,网康科技提出了PDFP安全模型,该模型对于安全环境的理解与传统P2DR有很多不同,认为:

-IT信息系统永远存在未知的威胁,无法通过评估获得充分认知;

-防御系统无法确保阻止黑客攻击,网络、设备、应用一定会失陷(breach);

-当前网络事实上已经失陷,只是损害状态不为我们感知;

-内网与外网一样不安全,内部人员误用、滥用或恶意的行为每天都在发生;

PDFP安全模型图

PDFP是以预测为核心的安全模型,包括4个环节

?检测(Detection)

?取证(Forensic)

?防御(Prevention)

?预测(Prediction)

检测(Detection)

既然信息系统已经失陷,那么安全应当从检测开始。这里的检测与传统检测(特征库匹配)不同,指的是异常行为的检测,通过检测用户、应用、流量等行为模型有无偏离常规基线,判断是否发生了绕过防御策略的入侵行为。检测的目标不是阻止入侵,而是触发告警,以便分析取证和调整策略,减少损失。

取证(Forensic)

检测到入侵行为后,需要进行调查取证,了解有哪些系统遭受攻击,有无信息遭窃,入侵发生在何时,利用了未知威胁还是未打补丁的已知漏洞,目前处于CKC攻击链的哪个阶段,攻击者动机是什么,是个人行为还是有组织支持?了解的信息越详细,越有利于调整防御策略,以免未来发生相同入侵。

防御(Prevention)

通过部署防护策略、安全产品以及管理流程以防御网络攻击,提高攻击者的难度,在攻击者试图进入网络时进行阻止。通常的防御策略包括: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IPS设备,在应用服务器前端部署WAF以及审计设备,在所有终端设备安装杀毒与管控软件。有时还要设置蜜罐,以增加攻击成本、延缓入侵进度,也是防御的一种手段。

预测(Prediction)

由于无法针对未知威胁预设策略,因此需要动态地检测网络异常、取证分析,了解攻击的动态,依据CKC模型对后续攻击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将成为调整防御策略的重要依据。预测所需数据源除了企业组织自身的安全策略、防护日志,还应该包括外部的威胁情报、同行业的安全策略、黑客攻击动态,以更准确地预测可能的网络攻击,实时调整应用发布和防御策略。预测分析依赖检测、取证作为输入,同时引入了外部智能,预测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有效的预测可以增强检测、取证分析和防御效果,可见,预测能力成为应对未知威胁的核心能力。

PDFP不再依赖特征匹配比对,而是动态监测全网异常行为,把攻击、漏洞、人员、行为、应用、内容等日志信息实时汇集起来进行全局分析,快速判定攻击,进行攻击溯源,在CKC的每个阶段主动反制防御。可见这是动态的、主动的、具有对抗型思维的网络安全模型。

4.2 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

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是网康科技遵循PDFP模型,率先践行的应对高级威胁的网络安全架构。

“端”——指终端设备

包括PC、服务器、智能移动终端,是距离应用系统和数据最近的设备,是重要的风险引入点,需要部署杀毒和管控策略(360天擎,天机);

“管”——可理解为泛化的网络边界

除了部署对外的防御设备(下一代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WAF等),还应在内网部署行为审计设备,加强内部人员违规行为监控;

“云”——网康云

除了提供云沙箱、云查杀、云信誉评估等基础服务外,还针对终端和边界设备上传的异常日志进行全局关联分析、异常行为建模分析,使溯源取证与风险预测可视化。

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图

云管端联动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区别于传统安全架构的核心能力,三个环节彼此依赖,协同防御。

-终端设备遇到未识别的灰度文件时,通过云查杀获得分析结果,第一时间更新本地防护策略;

-终端设备无论访问内网资源还是互联网,都需要与边界设备联动,进行严格的准入准出控制;

-边界设备(无论是对外防御设备,还是内网审计设备)实时把安全日志、异常行为日志、灰度URL样本、异常流量日志上传至云端;

-网康云除了提供实时云信誉查询服务,还利用外部威胁情报、终端和边界设备的异常日志,进行大数据分析,做出攻击预测报警,实现云管端智能协同、主动防御。

4.3 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的5项关键能力

为了应对未知威胁和高级威胁,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需要从应用和内容层面深入理解网络的变化,从全局视角分析各种异常网络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以下5项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的关键能力。

●情境感知(context-aware)能力

指利用各种辅助网络信息分析安全状态,以做出更准确的安全决定。情境信息通常指传统网络流量元组(IP、端口、协议)之外的环境信息与操作信息,它更能刻画攻击者的行为和动机。安全产品必须能够识别用户、应用、内容,并根据时间、地点、频率等信息进行模型分析,比如,在一个普通的网络环境,连续几天检测到夜间2点开始有主机连接国外URL,则很可能是发生了泄密行为。因此,情境信息有助于识别那些绕过传统安全防护设备的网络攻击,在不产生误报的情况下,判断网络行为是否偏离了常规基线。

●威胁情报利用能力

威胁情报之所以备受关注和认可,在于它通过信誉机制(Reputation)提供了准确度很高的威胁信息,比如:恶意的IP,URL,DNS,文件等。有些威胁情报服务还提供攻击过程的说明,攻击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建议企业如何防御。威胁情报是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提供的高级服务,对于企业组织防护最新的已确认的网络攻击很有帮助。一个典型的应用:威胁情报提供了Command & Control 服务器的IP地址,防火墙对于与该IP发生的任何连接可直接阻断。

●内部人员行为审计能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认识到内控的必要性,但采取的措施限于数据库审计、终端设备管控、以及SIEM安全日志分析。这些措施的重点放在了业务自身的安全分析,却忽略了对人的管理,事实上内网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于人员

的误用、滥用或恶意行为导致的。PDFP安全模型认为内网不再可信,甚至是零信任(zero-trust)网络,要求对内网人员进行认证识别、行为审计、基线行为建模、异常行为识别报警,降低由于人员行为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

●全网智能协同能力

一次成功的网络攻击涵盖边界突破、终端感染、渗透平移、服务器漏洞利用等多个步骤,各个步骤彼此依赖,相互配合。大型组织通常部署了多种网络安全产品,以保护服务器、终端、网络边界,然而这些设备/系统基本是孤立运行的,不了解攻击行为与其它防御点的关系,无法从全局理解正在发生的安全事件,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孤岛防御容易被绕过,因此需要对终端和边界设备赋予智能,使他们能够同步信息,互相配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IT 架构和复杂的网络风险。

●大数据安全分析能力

攻击者除了突破多道防线,还需要足够“耐心”才能取得成功,复杂的攻击可能长达数月甚至几年。因此对攻击行为进行跨时空分析,才能看清整个攻击链条。目前SOC或SIEM系统能够收集各种安全日志,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但还远不能解决安全事件的可视性和可溯源性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数据来源不够广泛,没有引入外部威胁情报;数据粒度不够精细,缺乏必要的情境数据;时间跨度不够长久,没有跨年度的完整日志;分析方法过于简单,无法洞察攻击过程,更不能进行预测。面对未知威胁,只有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来源广泛性、数据充分性、分析模型有效性的问题。其中建模分析尤为重要,数据不经有效的分析就永远是数据,甚至是垃圾数据。除了传统的统计、聚类、贝叶斯分析外,前沿厂商都在尝试全局关联分析、启发式机器学习等分析模型。

4.4 云管端安全架构的价值

相比传统以边界防护为核心、相互孤立的网络安全体系,云管端下一代网络架构具有明显的优势。

?赋予了终端设备和边界设备应有的智能,不再依赖本地静态特征库/策略库,可以实时感知网络威胁的状态并做出调整,防御能力大幅提升。

?云管端联动机制,使得网络安全具备了全局可见性,防御方式也从孤岛模式演进为协同模式,从而能够有效防御已知威胁和未知威胁。

?网络安全始终都是大型组织投入的重点,云管端架构使买“安全感”真正变成了买“安全”,实现价值落地,提高了网络安全投资回报率。

任何事务发展都有内在的延续逻辑,而非断崖式替代,分享以下3个观点。

?以边界防护为中心的安全体系存在固有缺陷,但并非毫无价值,它们能够很好地应对已知威胁,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企业组织应该用动态、主动的思维方法重新审视面临的威胁态势,并调整安全投入的重点。

?云管端架构不是万能良药,不能期待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攻击者一方,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提供了主动对抗的手段。

?安全问题极为复杂,云管端模型预测攻击的准确度不可能百分之百,需要安全专家介入,结合实际业务特点进行分析判断,以减少误报。

5、关于网康科技

北京网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康科技)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上网行为管理理念的缔造者和下一代网络安全管理的引领者。网康科技拥有员工近千人,建立了遍及全国的销售与服务网络。产品线涵盖网络安全、应用安全、网络管理及优化,形成了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并在业内率先发布云管端下一代网络安全架构与方案,实现云管端智能协同、主动防御,有效应对未知威胁及APT攻击。网康的产品和方案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能源、教育、通信、企业等众多行业,客户数量超过20000家。

网康科技是业界最具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实力的企业之一,拥有一流的互联网内容研究实验室和网络安全攻防团队,并缔造了“全球最大的中文网页分类数据库”和“中国最大的网络应用协议库”。

网康科技承担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技术改造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安全专项、下一代互联网专项、北京市发改委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项目,并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专利试点单位”。网康科技还入选德勤“亚太区高技术、高成长企业500强”,并荣获“福布斯2014非上市潜力企业100强”,“中关村2014高成长企业TOP100”等荣誉。

浅谈网络安全产品

第24卷第6期煤炭技术V01.24,No.062005年6月CoalTechn010盯Jun,2005 浅谈网络安至产品 陶铁军 (黑龙江科技学院网络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探讨了网络安全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网络安全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安全;防火墙 中圈分类号:仍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725(2005)06一0059—02 0前言 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当前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互联网的普及将信息共享服务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互联网也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复杂。信息安全问题使个人隐私受到挑战,并已威胁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在此着重介绍目前人们所关注网络安全产品及其的研究发展方向。 1网络安全产品 目前,在市场上比较流行,而又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安全产品大致有以下几类: (1)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问设置障碍,阻止外界对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主要技术有包过滤技术、应用网关技术及代理服务技术。防火墙能够较为有力地防止黑客利用不安全的服务对内部网站的攻击,并且能够实现数据流的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较好地隔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但它本身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潜在的瓶颈。 (2)安全路由器。由于wAN连接需要专用的路由器设备,因而可通过路由器来控制网络传输,通常采用访问控制列表技术来控制网络信息流。 (3)虚拟专用网(vPN)。虚拟专用网(vPN)是在公共数据网络上,通过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实现两个或多个可信内部网之间的互联。VPN的构筑通常都要求采用具有加密功能的路电器或防火墙,以实现数据在公共信道上的可信传递。 (4)安全服务器。安全服务器主要针对一个局域网内部信息存储、传输的安全保密问题,其实现功能包括对局域网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对局域网内用户的管理,以及局域网中所有安全相关事件的审计和跟踪。 (5)电子签证机构一CA和Pl(I产品。电子签证机构(cA)作为通信的第三方,为各种服务提供可信任的认证服务。CA可向用户发行电子签证证书,为用户提供成员身份验证和密钥管理等功能。PⅪ产品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服务,将成为所有应用的计算基础结构的核心部件。 (6)用户认证产品。由于Ic卡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IC卡被更为广泛地用于用户认证产品中,用来存储用户的个人私钥,并与其他技术如动态口令相结合,对用户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还可以利用Ic卡上个人私钥与数字签名技术结构,实现数字签名机制。随着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诸如指纹、视网膜、脸部特征等高级的身份识别技术也将投入应用,并与数字签名等现有技术结合,必将使得对用户身份的认证和识别更趋于完善。 (7)安全管理中心。由于网上的安全产品较多,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这就需要建立一套集中管理的机制和设备,即安全管理中心,它用来给各网络安全设备分发密钥,监控网络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负责收集网络安全设备的审计信息等。 (8)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作为传统保护机制(比如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等)的有效补充,形成了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反馈链。 (9)安全数据库。大量的信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内,有些信息是有价值的,也是敏感的,需要保护。安全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可靠性、有效性、机密性、可审计性及存取控制与用户身份识别等。 (10)安全操作系统。给系统中的关键服务器提供安全运行平台,构成安全WWW服务、安全丌P服务、安全SMlP服务等,并作为各类网络安全产品的坚实底座,确保这些安全产品的自身安全。 2当前网络安全产品存在的问题 2.1目前防火墙的实现主要基于软件或者硬件 软件防火墙通过直接在专用或通用操作系统上运行防火墙软件来实现安全控制存取访问。该体系的优点是成本低、灵活性好、升级方便,只需对软件进行改动即可;但性能依赖于其运行平台的性能,会造成网络速度的严重下降,在高流量的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失去了防火墙的作用。硬件防火墙采用专用集成芯片(ASIc)来处理数据。这种防火墙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系统吞吐量,但是基于ASIC的体系结构也有其缺点。一旦指令或逻辑被嵌入芯片,那么改变这些指令使之增加新的安全功能时十分困难,甚至需要重新设计芯片。 2.2实现Ⅵ啊功能 VPN的发展趋势就是实现端到端的安全vPN,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完全的加密。、rPN实际上是通过软件实现的技术,作为VPN载体的硬件可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路由器,就是通过把ⅥIN软件加载在路由器上,使它既是一台路由器,又是一台vPN设备,也就是所谓的安全路由器,这是目前最常见的;再有就是防火墙,在企业防火墙上实现vPN的功能;最后一种是专用的vPN硬件,在这种设备中,加密也通过硬件实现,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效率。在路由器上通过软件实现Ⅵ'N功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路由器的CPU和内存资源都是有限的,在用软件实现vPN时,它们既要负担路由协议的运行,又要完成vPN加密算法,而安全加密算法是 收稿日期:2005一03一15;修订日期:2005—04一15 作者简介:陶铁军(1963一),男,黑龙江鸡西人,高级经济师,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技术,Tel:045l一88037760E—mail:90Ve瑚ent_hk@hotnlail.com。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一、《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杂志社有限公司办刊宗旨 本刊成立于2003年,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办。从2009年起,本刊改由中华人民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领域行业指导性科技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和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和追踪技术使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和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本刊系“三高两强”刊物,即信息量高、学术水平高、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使用性强。读者定位侧重于政府有关各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工作者,企事业、军队、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国家保密系统、金融证券部门、民航铁路系统、信息技术科研单位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信息安全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网络公司职员及其他直接从事或热心于信息安全技术使用的人士。 创刊以来,本刊和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包括:长期综合合作、协办、支持、栏目协办和中短期合作。今后,本刊愿和国内外业界权威机构、团体、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进一步建立、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热忱欢迎业界同仁以多种形式加盟我们的事业。 本刊通过邮订、邮购、赠阅、派送、自办发行及定点销售等多渠道发行,目前发行范围集中于公安、军队、电信、银行、证券、司法、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及政务、商务其它各行业使用领域的广大读者。 二、《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主要栏目 焦点●论坛 特别报道: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使用中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业内重大事件透视。 权威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和官方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及权威人士的署名文章、讲话,从宏观上对网络安全技术和使用方面的趋势、走向和策略,进行深层次的论述。 技术●使用

网络安全论文最终版

【摘要】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随着Internet的普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如何在使用互联网时避开网络中的各种危险,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正在被全世界所关注。 【关键词】网络安全发展黑客技术病毒物联网 【正文】 一、网络安全的前世今生 近几年,网络空间逐渐被视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空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在方便和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使得网络攻击活动有机可乘。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互联性和共享性等特征是的网络安全有着先天不足,网络安全受到全方位挑战。 在计算机发明之前,人们主要靠物理手段(如保险柜)和行政手段(如置顶相应的规章制度)来保证重要信息的安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发明了各种机械密码机,以保证军事通信的安全。 自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以来,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革。计算机的发明给信息安全带来了第一次变革,计算机用户的许多重要问价和信息均存储于计算机中,因此对这些文件和信息的安全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计算机网络及分布式系统的出现给信息安全带来了第二次变革。人们通过各种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

存储、共享和分布式计算。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在信息传输和交换时,需要对通信信道上传输的机密数据进行加密;在数据存储和共享时,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安全的访问控制和对访问者授权;在进行多方计算时,需要保证各方机密信息不被泄露。这些均属于网络安全的范畴。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Internet得到广泛发展,链接因特网的计算机也越来越多,自1988年莫里斯蠕虫发作以来,重大网络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知名的事件如梅丽莎(Melissa)病毒、灰鸽子病毒、蓝宝石病毒、熊猫烧香等事件均造成巨大的损失。据统计,Internet每天收到的攻击达到500万次以上,平均每小时受到20万次攻击。如何解决在开放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问题更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网络安全发展现状 自1994年我国正是介入Internet以来,互联网的规模和应用迅速发展。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已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为世界第一位。然而,目前中国互联网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各种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攻击者攻击目标明确,针对不同网站和用户用不同的手段攻击。对政府类和安全管理相关的网站主要采用篡改网页的攻击方式;对以网络为核心业务的企业,采用有住址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等手段进行勒索;对个人用户是通过用户身份窃取等手段偷取账号、密码,窃取用户个人财产;对金融机构网上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模板

数据中心信息安全 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安全)

目录 第一章信息安全保障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系统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安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系统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系统详细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计算环境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区域边界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 通信网络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 管理中心安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安全设备及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VPN加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 入侵防御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 防火墙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 安全审计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5 漏洞扫描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6 网络防病毒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7 PKI/CA身份认证平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8 接入认证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一代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下一代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随着网络的泛化和无边界化,网络安全问题会越来越严峻。单就恶意代码一项,就呈现出爆炸增长的趋势。目前全球已经有50亿恶意样本,每天还将以300万种的速度产生。如果把恶意代码问题看作天灾的话,那么现代网络同时还面临着“人祸”。“棱镜门”事件揭露了网络数据被监听的事实,暴露出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无论数据被恶意代码破坏,还是被黑客监听,最终都使得安全问题回归到了安全体系如何建设这样一个根本命题。 1、安全现状 地下黑色产业链的发展,使得制作黑客工具、控制用户终端、盗取用户信息、滥用互联网资源、攻击受害系统等行为形成产业化,并快速壮大,对互联网安全造成严峻挑战。 新型安全攻击方式增长迅猛,传统技术难以应对。利用0Day进行攻击案例迅速增长,而APT攻击方式向更加多维化的方向发展,综合运用各类攻击手段的能力、复杂度继续提升。 网络IP化、IPv6、云、物联网的智能化发展趋势,产生了更为复杂的安全问题。 运营商网络往往规模庞大,安全脆弱点多,安全体系建设难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下,运营商骨干网、短信系统长期受到攻击,获取用户信息,难以发现,国家安全部门发现运营商重要系统中被植入特种木马的事例也逐渐增多,在这种安全趋势下,新的安全威胁对旧的安全体系发起了挑战。 2、基于P2DR安全模型的早期安全防护体系 早期的安全体系建设就是基于P2DR模型,包括4个主要部分: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 (1)策略(Policy):根据风险分析产生的安全策略描述了系统中哪些资源要得到保护,以及如何实现对它们的保护等。策略是模型的核心,所有的防护、检测和响应都是依据安全策略实施的。 (2)防护(Protection):通过修复系统漏洞、正确设计开发和安装系统来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通过定期检查来发现可能存在的系统脆弱性;通过教育等手段,使用户和操作员正确使用系统,防止意外威胁;通过访问控制、监视等手段来防止恶意威胁。采用的防护技术通常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授权和虚拟专用网(VPN)技术、防火墙、安全扫描和数据备份等。 (3)检测(Detection):是动态响应和加强防护的依据,通过不断地检测和监控网络系统,来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通过循环反馈来及时做出有效的响应。当攻击者穿透防护系统时,检测功能就发挥作用,与防护系统形成互补。 (4)响应(Response):系统一旦检测到入侵,响应系统就开始工作,进行事件处理。响应包括紧急响应和恢复处理,恢复处理又包括系统恢复和信息恢复。 该安全体系的好处是基于风险评估理论,将安全看做一个动态的整体。通过策略与响应来使得安全问题形成闭环,但是该安全体系并没有对安全威胁的本质进行分析,是安全体系的初级阶段的产物。 基于该安全体系,产生了一些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初期的安全产品。 3、基于木桶原理的近期安全防护体系 随着安全威胁的不断发展和对安全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开始对安全本质进行思考,出现了基于木桶原理的安全防护体系。 木桶原理简单的说就是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取决于最弱一环,即短板理论,因此整个安全体系的建设就是寻找整个网络的所有安全边界,然后将这些安全边界进行防护,避免安全短板的出现。 安全领域近10年的时间都是靠边界思想来指导安全体系建设,用网关防护类产品确定

360网络安全系统准入系统技术白皮书-V1.3

360网络安全准入系统 技术白皮书 奇虎360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一月

360网络安全准入系统技术白皮书更新历史 编写人日期版本号备注刘光辉2014/11/11 1.2 补充802.1x 目录

第一章前言 (5) 第二章产品概述 (5) 2.1产品构成 (5) 2.2设计依据 (5) 第三章功能简介 (6) 3.1 网络准入 (6) 3.2认证管理 (6) 3.2.1保护服务器管理 (6) 3.2.2 例外终端管理 (6) 3.2.3重定向设置 (6) 3.2.3 认证服务器配置 (6) 3.2.4 入网流程管理 (7) 3.2.5 访问控制列表 (7) 3.2.6 ARP准入 (7) 3.2.7 802.1x (7) 3.2.8 设备管理 (7) 3.3用户管理 (8) 3.3.1认证用户管理 (8) 3.3.2注册用户管理 (8) 3.3.3在线用户管理 (8) 3.3.4用户终端扫描 (8) 新3.4 策略管理 (8) 3.4.1 策略配置 (8) 3.5系统管理 (8) 3.5.1系统配置 (8) 3.5.2接口管理 (9) 3.5.3 路由管理 (9) 3.5.4 服务管理 (9) 3.5.5 软件升级 (9) 3.5.6 天擎联动 (9)

3.6系统日志 (9) 3.6.1违规访问 (9) 3.6.2心跳日志 (10) 3.6.3 认证日志 (10) 3.6.4 802.1x认证日志 (10) 第四章产品优势与特点 (10) 第五章产品性能指标 (10) 5.1测试简介 (10) 5.2被测设备硬件配置 (10) 5.3 360NAC抓包性能指标 (11) 第六章产品应用部署 (11) 6.1 360NAC解决方案 (11) 6.1.1部署拓扑 (11) 6.2.基本原理 (13) 6.2.1 360NAC工作流程图 (13) 6.2.2 360NAC工作流程图详述 (14) 6.2.2.1 360NAC流程一部署 (14) 6.2.2.2 360NAC流程二部署 (14) 6.2.2.3 360NAC流程三部署 (14)

浅谈网络安全问题

浅谈网络安全问题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深入社会各个方面,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的安全问题。自从有了互联网,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就与之伴随着存在,互联网犯罪技术与互联网安全技术,在互相斗争中一同发展。如果不能保障网络安全,人民生活、国家安全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网络安全杀毒软件防火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科学技术得到飞跃式的发展,科技生产力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连接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介入越来越深,人类的生产、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淘宝、京东,日常支付中使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企业生产中依赖的进货、出货,各个生产环节的协调衔接,都极大的依赖着网络。 这种新生活形态的现实,决定了网络安全的极大重要性。网络安全从小的方面来说,极大的影响着我们每个个人、公司的生活、生产安全,现在新出现的网络诈骗,其实就是通过欺诈的手段获取用户私密信息,进而盗取私人财物;从大

的方面来说,不仅影响社会金融安全,也影响国家防务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网络安全问题。 1 网络安全中存在的几种问题 1.1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将指令、程序代码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它们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并不断地损害计算机的功能和数据,从而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计算机病毒具备破坏性、传染性和复制性等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病毒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并从某种意义上超前于计算机安全技术; 1.2 木马程序和黑客攻击 从很早的计算机入侵开始,黑客们就掌握并运用着后门这门技术来进行入侵,而木马程序,是一种特殊的后门程序,它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如果一台电脑被安装了木马程序,黑客们就可以轻松进入这台电脑进而控制这台电脑。 1.3 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 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漏洞,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着安全威胁。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最显著优点是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用户在计算机网络上交流;另一方面,开放性影响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

数据中心、网络安全

一、数据中心的作用: 用来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 二、数据中心的组成 1、基础环境: 主要指数据中心机房及建筑物布线等设施,包括电力、制冷、消防、门禁、监控、装修等; 2、硬件设备: 主要包括核心网络设备(华为、新华三(H3C)、锐捷网络、D-Link)、 网络安全设备包含防火墙、utm、vpn、防毒邮件过滤、IPS防入侵系统物理安全隔离、监管(华为、深信服、新华三、360、天融信、启明星辰) 服务器(戴尔、联想、华为) 存储(惠普、希捷、联想、群辉) 灾备设备、机柜及配套设施; 3、基础软件: 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虚拟化软件、IaaS服务管理软件、数据库软件、防病毒软件等;4、应用支撑平台: 一般来讲是具有行业特点的统一软件平台,整合异构系统,互通数据资源;剩下的是具体应用软件了,多数应该做成与硬件无关的。最最重要的是,光靠软件硬件的罗列是无法构成一个好的数据中心,关键是如何设计、如何 三、网络安全的作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四、网络安全的组成 1、防火墙: 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屏障,它按照系统管理员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 2、IPS(防入侵系统) 监视网络或网络设备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能够即时的中断、调整或隔离一些不正常或是具有伤害性的网络资料传输行为。 3、防毒墙 查杀病毒保护网络安全 4、抗DDOS 主机特定漏洞的利用攻击导致网络栈失效、系统崩溃、主机死机而无法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功能,从而造成拒绝服务 5、堡垒机 保障网络和数据不受来自外部和内部用户的入侵和破坏,而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时收集和监控网络环境中每一个组成部分的系统状态、安全事件、网络活动,以便集中报警、及时处理及审计定责。 6、WAF网络防火墙 Web应用防护系统(也称为:网站应用级入侵防御系统 7、网闸 安全隔离网闸是一种由带有多种控制功能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

浅谈网络安全的_硬件架构

基于以上特性,最先应用于网络安全的硬件架构产品是基于CISC(复杂指令集)即x86处理器的产品。为什么是x86架构呢?首先要从操作系统说起,网络安全产品很多都是基于Linux开发,因为Linux系统内已经嵌入很多基本的网络安全模块比如防火墙功能等,再者因为是开源的缘故使后续的很多安全功能很容易加载在系统之上。而我们也知道所谓的x86系统,主要是基于Int el架构的硬件系统,而这种系统在PC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早期的x86产品主要是由CPU、北桥和南桥三部分组成,CPU(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北桥挂内存和图像处理器,南桥挂各种I. O接口。这种架构有利于复杂图形数据处理和各种数据处理,再加CPU的主频不断提高使其处理能力很高但功耗也很高。由于I.O一般都采用传统的PCI总线上挂载网卡的方式,而且总线上会挂载多个PCI设备使本来带宽就不大的总线开销大大增加,所以传输数据包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以33MHz 32位PCI总线上挂载4个PCI网卡来说,经过测试64Byte小包只有20MByte 的性能,大包也不能达到百兆线速。〃 PowerPC 由于X86架构上的这些问题,后来出现了RISC处理器,就是精简指令集处理器。首先是飞思卡尔的PowerPC处理器,此处理器是SOC架构,把内存管理器和所有的I/O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而且使用了像GMII/SGMII/Xauio等高速通讯总线,大大提高了包传输效率。PowerPC是一种R ISC多发射体系结构,飞思卡尔凭借其Power PC架构的系列处理器霸守在通信处理器市场,优点是PowerPC的指令格式简单统一,长度固定,寻址方式也经过优化,提供了更高级的扩展能力。在硬件规模相当的情况下,RISC处理器可比CISC处理器的速度快40%—70%不等。而且对于处理必须的纠错能力和安全性能来说,RISC先天具有非常好的发挥空间。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飞思卡尔的PowerQUICC系列处理器由嵌入式的PowerPC核和通信处理模块CPM两部分集成而来。这种双处理器的结构由于CPM承接了嵌入式Power PC核的外围接口任务,另外支持微码复用,比较适合在通信行业使用。因为有以上的特点使得PowerPC的转发能力非常强,一般在单纯转发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千兆线速。缺点是:由于RISC结构的特点,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都不强,运算能力比CISC低。近年来PowerPC也推出了多核的产品,但由于以上的特性主要还是在通讯类产品应用很多,而在网络安全上的应用很少。缺点:1)主频低,一般不到2 G,计算能力要弱于X86,不适合用在IPS、UTM等对内容层处理较高的应用。2)PowerPC主要流行的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已经被竞争对手Intel收购,飞思卡尔准备走两条路:一条是与其它实时操作系统厂商更紧密的合作;另一个将会寻求在Linux上开发实时操作系统。3)多核方面以及计算能力不如X86和Mips发展好,不适合做高端防火墙以及IPS等产品4)由于RIS

浅谈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 ——浅谈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沈阳城市学院 完成日期:2014年5月3日

浅谈网络安全的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因特网的广泛普及,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中的每一个领域都涉及到计算机的应用。但是在这个计算机为主流的社会,我们大学生中还有很多计算机的文盲。因此在大二下学期我们接触到了网络安全这门课程,之前对于网络一无所知的自己,对于网络知识也有了重新的认识。知道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我们想要去重视一件事,得先去了解它是什么,有什么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解决。 网络的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众所周知,Internet是开放的,而开放的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众多潜在的安全隐患,黑客和反黑客、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仍将继续。在这样的斗争中,安全技术作为一个独特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全球网络建设者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应用。然而,即使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机制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这些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每一种安全机制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防火墙: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内 部网络到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和内外勾结的入侵行为,防火 墙是很难发觉和防范的)。 (二)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NT在进行合理的设置后可以达到C2级的安全性,但很少有人能够对NT本身的安全策略 进行合理的设置)。 (三)系统的后门是传统安全工具难于考虑到的地方(比如说,众所周知的ASP源码问题,这个问题在IIS服务器4.0以前一直存在, 它是IIS服务的设计者留下的一个后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浏览 器从网络上方便地调出ASP程序的源码,从而可以收集系统信息, 进而对系统进行攻击。对于这类入侵行为,防火墙是无法发觉的, 因为对于防火墙来说,该入侵行为的访问过程和正常的WEB访问 是相似的,唯一区别是入侵访问在请求链接中多加了一个后缀)。 (四)只要有程序,就可能存在BUG。(现在很多程序都存在内存溢出的BUG,现有的安全工具对于利用这些BUG的攻击几乎无法防 范)。 (五)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更新,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系统安全问题出现。 只要是有漏洞的东西我们就会去弥补,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漏洞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危害。因此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维护网络安全的一些基本技术。大概应该有三点: (一)认证(对合法用户进行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获得对公司信息系统的访问,使用认证机制还可以防止合法用户访问他们无权查看的 信息)。 (二)加密(分为公钥加密和私钥加密):通过一种方式使信息变得混乱,从而使未被授权的人看不懂它。 (三)防火墙技术(防火墙的安全控制主要是基于IP地址的,难以为

下一代网络安全的技术的问题

下一代网络安全的技术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不断发展,业务流量也每年加倍增长,路由器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宽带化,用户接入速率剧增,网络可扩展性和网络安全性问题成为下一代网络必须面对的挑战。 IP层的安全性考虑 由于NGI具有更大、更快、更安全、和更能赢利等特征,业界普遍认为IPv6是NGI 的主要特征,但还需要扩展一些协议,通过扩展互联网的一些协议和增加容量,将实现NGI IPv6的安全能力。尽管IPv4的作用不可估量,但是IPv6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安全问题上IPv6并不比IPv4更显著,IPv6和IPv4都能使用IPSec,但这仅带来一些低水平的对安全的改进。另外IPv6本身也不比IPv4有更好的QoS,IPv4与IPv6两者都使用同样的QoS 技术,在加密问题上IPv6并不比IPv4有更大的能力,源地址能够随每一次“会晤”而变。 连接还是无连接? NGN定义是下一代网,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包括电信业务在内的各种业务,能够使用多种宽带和保证QoS的传送技术,业务相关功能与承载的传送技术无关,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业务提供者的不受限接入能力,支持通用移动性,允许将业务协调的和无处不在的信息提供给用户。它适用于电路交换、TDM传送、简单终端、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适于实时业务、对数据效率较低、对宽带业务可扩展性差和基于等级的受控的QoS、优化对收据业务的支持、容易实现宽带业务。NGN的安全组成是IP-CAN安全在互联网的运用上,NGN 采用的是技术而不是它的机理。互联网应当是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目前业界选择的是后者。NGN的研究现阶段仍然处在试验阶段,它与NGI相比更强调运用、安全、计费和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未来的互联网要在通话对象之间建立直接的链路。 未来的网络安全体系 今后,NGN需要具有不依赖于加密系统的内在网络安全体系,NGN应当提供对蠕虫、病毒和垃圾邮件的合法拦截。ITU FGNGN和ETSI新的安全工作组将研究:开发NGN多媒体通信的安全规范;调查在互联网上提供业务所需的安全业务与机理;对在NGN框架内,实现系统所采用的候选协议,以及在网元进行安全性分析和EMTEL方面,继续追踪世界各地将要进行的网络安全性研究与试验,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NGN(下一代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NGN(下一代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二、三线城市房价涨or跌?·新闻分析:解读两个月内国际油价近30%的跌幅 ·油价跌至107.89美元周大地:能源价改路在何方? ·奥运物资竞拍今起报名9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拍卖 ·成思危:下半年CPI将逐月回落全年可能为6%到7% ·开发商欲背水一战购房者不买帐继续观望 ·供求平衡十分脆弱对油价走势业内存在很大分歧 京津城际“巨龙腾飞”一、NGN安全问题的引出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主导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信息化、网络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场新的技术、产业和社会革命。要发展信息化,就必须重视信息网络安全,它绝不仅是IT行业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以及包括多学科系统安全工程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因此,知名安全专家沈昌祥院士呼吁要像重视两弹一星那样去重视信息安全问题。NGN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是未来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网络安全事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因此在NGN研究中安全将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1.NGN安全相关经济领域:随着我国网上银行的建设、电子商务的发展,无数财富将以比特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 2.NGN安全相关文化领域:当前网上聊天已成为一种重要沟通手段,生存在网络中的虚拟社会已成为人们的第二生活方式,网络已成为继报刊杂志、广播和电影电视后的重要媒体。 3.NGN安全相关政府职能:当前我国正在大量建设电子政务网,也就是政府职能上网,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的政府,实现政府的部分职能性工作。 4.NGN安全相关国防:随着军事国防信息化的进展,信息对抗已成为战争的一部分。大量的信息都可能在网络上传输。除泄密可能外,网络安全问题还可能导致指挥系统的瘫痪。 5.NGN安全相关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大多数国家重要基础设施都依赖网络。网络瘫痪可能造成电网故障、机场封闭、铁路停运等问题,进而引发更多更严重的问题。 二、NGN面临的安全威胁 就目前通信网络现状而言,NGN可能面临如下安全威胁。 1.电磁安全:随着侦听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增强,电磁辐射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2.设备安全:当前设备容量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复杂的技术和设备更容易发生安全问题。 3.链路安全:通信光缆电缆敷设规范性有所下降。在长江、黄河、淮河等几条大江大河上布放光缆时,基本都敷设并集中在铁路桥(或公路桥)上,可能出现“桥毁缆断”通信中断的严重局面。 4.通信基础设施过于集中:国内几个主要运营商在省会城市的长途通信局(站)采用综合楼方式,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极易产生通信大规模中断的局面。 5.信令网安全:传统电话网络的信令网曾经是一个封闭的网络,相对安全。然而随着软交换等技术的引入,信令网逐渐走向开放,增加了安全隐患。 6.同步外安全:同步网络是当前SDH传输网络以及CDMA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当前大量网络包括CDMA等主要依赖GPS系统。如GPS系统出现问题将对现有网络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7.网络遭受战争、自然灾害:在网络遭受战争或自然灾害时,网络节点可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导致链路大量中断。 8.网络被流量冲击:当网络受到流量冲击时,可能产生雪崩效应,网络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停止服务。网络流量冲击可能因突发事件引起,也可能是受到恶意攻击。

浅析网络安全 网络论文 毕设论文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 XXX

目录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 (3)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3) 1.1信息安全概述 (3) 1.2网络安全概述 (3) 第二章网络安全攻击技术 (4) 2.1 网络踩点 (4) 2.2 网络扫描 (4) 2.2.1主动式策略 (4) 2.2.2被动式策略。 (4) 2.3 网络入侵 (5) 第三章网络安全防御技术 (5) 3.1 物理隔离网络 (5) 3.2 个人信息安全防范 (5) 3.3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6) 3.4 备份安全 (6) 3.4.1备份盘的安全 (6) 3.4.2备份敏感文件 (6) 3.5 下载最新的补丁 (7) 3.6 配置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7) 3.7 信息加密策略 (8) 第四章总结 (8)

浅析网络安全技术 摘要 文章论述了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并着重讲解了网络的防御措施,就防火墙于入侵检测和信息加密技术作以分析,论述了其安全体系构成。 关键词:网络攻击网络防御防火墙信息加密 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1.1信息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是一门交叉学科,广义上讲,信息安全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信息安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其重要性也日益明显。信息领域的严峻斗争使我们认识到,只讲信息应用是不行的,必须同时考虑信息安全问题。在现代条件下,网络信息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安全的“信息边疆”已成为影响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关键问题。 1.2网络安全概述 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高涨,计算机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有

下一代防火墙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2012.7 29 下一代防火墙:网络安全 防范技术分析 林鸿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350108 摘要:面对日趋复杂的应用控制和安全威胁,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架构已显力不从心。新一代的网关安全产品NGFW(下一代防火墙)是否能成为未来网络安全防范的新选择?下一代防火墙是什么样的安全产品,与传统安全产品有什么不同,可实现哪些安全功能并具有哪些技术特色,都值得我们加以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下一代防火墙;NGFW ;网络安全;技术分析 0 引言 2011年岁未,网络上盛传许多网站、论坛数据库遭黑客 攻击,密码、账号被盗的“泄露门”事件,频频搅动了国内 互联网安全的神经。截至2011年12月29日,国家互联网 应急中心(CNCERT)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疑似泄露的数据库有26个,涉及账号、密码2.78亿条。在这场中国互联网有史 以来波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泄密事件中,人们不禁拷问, 企业的防火墙、IPS(入侵防御系统)、UTM(统一威胁管理)都 怎么啦?也在深入思考,在面对当今热门的数据中心整合和 互联、云计算、移动计算环境下更为分散和全方位的安全需 求时,传统的网络安全架构体系,是否还能担当信息安全的 防范重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安全防范产品。下一代防 火墙(Next Generation Firewall,NGFW),这个近来在业界得到厂 商热捧的新一代的网关安全产品,能否面对互联网的安全现 状,在应用模式、业务流程、安全威胁不断变化的今天挑起 大梁,迎接挑战?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安全产品,与传统的安 全产品有什么不同,硬件架构的设计做了什么改进,能实现 什么样的安全功能,技术性能上有哪些特色,都值得我们加 以关注和讨论。 1 什么是下一代防火墙 防火墙产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使用至今,虽经系统架构和软件形态的多次改进和革新,但在应对和识别目前日趋复杂的混合性安全威胁时已显力不从心,应运而生的一款全新 安全产品NGFW 是否会取代传统防火墙、IPS 、UTM ,成为未来网络安全防御的主流产品,它能否解决网络新环境下产生的新安全隐患,NGFW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关于NGFW ,业界普遍认同的定义来自市场分析咨询机构Gartner 于2009年10月发布的一份名为《Defining the Next-Generation Firewall 》的文章。Gartner 认为,NGFW 应该是一个线速的网络安全处理平台,可执行深层流量检测,应用识别,阻止攻击的网关安全产品。在Gartner 看来,NGFW 至少应该具备以下的功能属性: 传统防火墙:NGFW 必须拥有传统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如数据包过滤、NAT 、协议状态检查、VPN 等。 集成IPS :NGFW 在同一硬件内集成了传统防火墙和IPS 的功能,IPS 成为NGFW 的核心组件,它不是防火墙和IPS 两个硬件的简单叠加,而是功能的无缝融合。NGFW 中防火墙和IPS 的无缝融合、自动联动的协作机制将大大提升防御性能,增强网络安全性。 应用识别、控制与可视化:NGFW 与传统防火墙基于端口和IP 协议进行应用识别不同,而是会根据深度包检测引擎识别到的流量在应用层执行访问控制策略。流量控制不再是单纯地阻止或允许特定应用,而是可用来管理带宽或优先排 序应用层流量。深度流量检测让管理员可针对单个应用组件 执行细粒度策略。 超级智能的防火墙:NGFW 可以收集来自防火墙外面的 各类信息,用于改进阻塞决定,或优化阻塞规则库。

西科分布式网络信息安全系统(专业技术白皮书)

西科分布式网络信息安全系统技术白皮书 陕西西科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九月 目录 1 开发背 景 . ...................................................................................... ..................................................................................2 1.1内网信息安全分 析 .................................................................................................................................................. 2 1.2内网信息失泄密途径及防护措施.................................................................................. ........................................ 3 2 西安分布式网络信息安全系 统 . .................................................................................................................................... 4 2.1产品设计目 标 ..........................................................................................................................................................4 2.2产品设计原则 .......................................................................................................................................................... 5 2.3产品组 成 . ................................................................................... ..............................................................................52.3.1 端口控制系统(Safe

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的定义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尽管现在这个词很火,但是真正对它有个正确认识的人并不多。事实上要正确定义计算机网络安全并不容易,困难在于要形成一个足够去全面而有效的定义。通常的感觉下,安全就是"避免冒险和危险"。在计算机科学中,安全就是防止: 未授权的使用者访问信息 未授权而试图破坏或更改信息 这可以重述为"安全就是一个系统保护信息和系统资源相应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的能力"。注意第二个定义的范围包括系统资源,即CPU、硬盘、程序以及其他信息。 在电信行业中,网络安全的含义包括:关键设备的可靠性;网络结构、路由的安全性;具有网络监控、分析和自动响应的功能;确保网络安全相关的参数正常;能够保护电信网络的公开服务器(如拨号接入服务器等)以及网络数据的安全性等各个方面。其关键是在满足电信网络要求,不影响网络效率的同时保障其安全性。 电信行业的具体网络应用(结合典型案例) 电信整个网络在技术上定位为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以IP为主要通信协议。所以我们在选用安防产品时必须要达到电信网络的要求。如防火墙必须满足各种路由协议,QOS的保证、MPLS技术的实现、速率的要求、冗余等多种要求。这些都是电信运营商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电信网络是提供信道的,所以IP优化尤其重要,至少包括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网络结构的IP优化。网络体系结构以IP为设计基础,体现在网络层的层次化体系结构,可以减少对传统传输体系的依赖。 IP路由协议的优化。 IP包转发的优化。适合大型、高速宽带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的特征,提供高速路由查找和包转发机制。 带宽优化。在合理的QoS控制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纤的带宽。 稳定性优化。最大限度的利用光传输在故障恢复方面快速切换的能力,快速恢复网络连接,避免路由表颤动引起的整网震荡,提供符合高速宽带网络要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从骨干层网络承载能力,可靠性,QoS,扩展性,网络互联,通信协议,网管,安全,多业务支持等方面论述某省移动互联网工程的技术要求。 骨干层网络承载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