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值税对企业所得税有什么影响

增值税对企业所得税有什么影响

增值税对企业所得税有什么影响

【tips】本税法知识是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

增值税对企业所得税有什么影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文件第一条规定:“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

上文为何只要求将直接减免的增值税作为企业收入而没有将其

它直接减免的税款纳入呢?我们试通过若干举例来阐明。

例1:a演艺有限公司在越南举办音乐交响会,收取演出收入5000万元,发生相应支出3000万。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文件第三条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提供

建筑业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

假设将直接减免的营业税款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处理,则会计处理如下:

(1)

借:银行存款500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

(2)

我国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标题:我国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摘要 为扩大内需,减轻企业设备投资的税负负担,促进企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的增值税,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负税负担。但从长远角度看,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增值税改革的基本概况进行研究,将重点放在增值税改革之后对企业投资、财务、税收等方面的影响,为企业应对增值税改革提供参考建议,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设备投资;增值税改革;投资;财务;税收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3) 1 增值税改革 (3) 1.1 增值税改革的背景 (3) 1.2 增值税改革的意义 (4) 2 增值税改革的影响 (4) 2.1 积极影响 (4) 2.2 消极影响 (7) 3 企业如何应对增值税改革 (8) 3.1 查明企业自身税负增加的原因 (8) 3.2 申请过渡性财政扶持 (9) 3.3 进行税务筹划 (9) 3.4 完善企业财务制度与财务管理流程 (10) 结束语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我国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引言 增值税的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税收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调整市场的经济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增值税的作用,更加符合国际上的惯例。增值税的改革对企业的纳税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的影响,尤其是在税负方面、经济策略方面,以及企业利润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都是非常的重要的,而且这些影响并不仅仅只是存在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增值税的改革能够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除物流企业的营业税以及产生的增值税重复交税的问题、降低企业纳税的风险。不过增值税的改革也会导致各环节的税率出现不统一的现象,在生活服务业,这些企业在实行简易的计税方式与增值税之间可能会产生一些无法避免的冲突等,企业应该当充分利用增值税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增值税改革 1.1 增值税改革的背景 为进一步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完善相关税收制度,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的行业了。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将率先开展试点,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此外,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此项改革,有助于增值税的抵消、有助于消除重复纳税、有助于减轻企业纳税负担、有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2013年6月下旬,经过“企业改制- 业务改革”的试点企业预计减免约1200万元的纳税负担。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中国已有1300多万试点企业实现了增值税的平稳改革。在税制改革过程中,国内企业的纳税负担有所下降,但多数的交通运输企业纳税负担存在显著增加。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中小企业的纳税负担相对减少,改制的同时也给中小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012年1月1日,作为“营改增”首个试点地区的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率先实施改革。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召开董事会,决定扩大增值税消费税的

总公司和分公司增值税和所得税缴纳的区别

公司下面有分公司,分公司的增值税和所得税是怎么申报的? 如果总公司是一般纳税人不是小微企业,而分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且是小微企业,那所得税汇总申报时税额是怎么算的? 回复 1、总公司与分公司在增值税上均为独立的增值税纳税人,应分别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 报纳税。 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以法人为标准来判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不需要独立计算企业所得税,由总公司汇总计算后,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57号规定分摊到分公司名下,由分公司自行在当地缴税。另外,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总分公司,企业所得税申报时,填报的信息是总分公司的合并数据,所以在判断是否为小型微利企业时,是以总分公司的合并信息来判断的,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的,方可以按小型微利企业的政策计算总分公司合计应纳税额。 《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二十二条增值税纳税地点:

(一)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财政、税务机关批准,可以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企业所得税法》: 第五十条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企业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57号):第六条汇总纳税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汇总计算的企业所得税,包括预缴税款和汇算清缴应缴应退税款,50%在各分支机构间分摊,各分支机构根据分摊税款就地办理缴库或退库;50%由总机构分摊缴纳,其中25%就地办理缴库或退库,25%就地全额缴入中央国库或退库。具体的税款缴库或退库程序按照财预〔2012〕40号文件第五条等相关规定执行。 《关于实施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免政策有关 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2号):

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营业税和增值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是价外税,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如何影响企业利润的呢? 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计入当期损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甲公司某月营业额200万元,商品成本100万元,营业税税率5%,月底计提营业税: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1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0万暂不考虑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利润表中: 主营业务收入 200万 主营业务成本 100万 营业税金及附加 10万 营业利润 90万 营业税,计算简单,易于理解,计入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直接冲减企业利润。 增值税是针对商品或服务流转过程中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现分为两种观点,举例阐述:乙公司(一般纳税人)本月采购商品A所支付的全部价款为117万元,销售商品A所收取的全部价款为234万元。 观点一:对甲公司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分析:

采购商品A时, 借:库存商品 1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行税额) 17万元 贷:银行存款 117万元销售商品A时, 借:银行存款 234万元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4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万元贷:库存商品 100万元暂不考虑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影响,利润表中: 主营业务收入 200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 100万元 营业利润 100万元 从这个角度分析,增值税作为“价外税”,由最终消费者承担,不会影响企业的营业利润。 观点二:现对甲公司的经济业务进行现金流量分析: 采购商品A时,现金流出量为117万元; 销售商品A时,现金流入量为234万元; 现金净流入量为234-117=117万元,上缴国家增值税17万元,剩余100万元。

增值税与所得税申报收入不一致的常见原因分析

增值税与所得税申报收入不一致的常见原因分析 问:在日常工作中,主管税务机关有时会到我公司来核查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不一致问题。核查结果中,今年会出现这方面问题,明年可会出现其他方面问题,总是有不一致的现象。请问,造成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虽然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定的“收入总额”包含的收入项目比较多,但2014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中规定:“‘利润总额计算’中的项目,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口径计算填报。”这其中的“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三部分(以下简称“三项收入”)。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这“三项收入”是要求按照会计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核算数据填报的。按照会计核算要求,有相当一部分按税法规定应当纳税的所得税收入是不在或不完全在“三项收入”中核算的,在年度所得税申报时,需分别通过《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及主表、其他附表的相关栏目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申报收入额的差异实际是增值税申报的收入额与会计核算收入额的差距,因此,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认收入的条件不同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对各自的收入确认都有明确规定,但《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主要是会计核算环节的会计行为,出于谨慎性和稳健原值,《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等收入的确认都规定必须几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即:

(一)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必须同时满足五个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确认提供劳务交易必须同时满足四条件: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范的是企业纳税行为,涵盖产、供、销及内部管理各个环节,强化对企业纳税行为的规范和监督。税法规定只要有一种行为发生就确认为计税收入的实现,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以下简称《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为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进口货物,为报关进口的当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

关于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论文

增值税的类型对企业财务影响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1002班 姓名:孙威风 学号:1002010231 日期:2012年11月26日

目录 1、增值税类型的分类 1.1 增值税的概述 1.2 增值税的类型 1)生产型增值税 2)收入型增值税 3)消费型增值税 2、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的区别和优缺点2.1.两者的区别 2.2 .两者的优缺点 3、生产型和消费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3.1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1)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2)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3)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3.2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1)对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 2)对企业投资和活动的影响 3)对企业当期和远期财务活动的影响4、总结

增值税的类型对企业财务影响 【摘要:】增值税作为四十年来在世界各大洲迅速扩展的税种,有多种称谓,如货物服务税、商品劳务税、营业加值税等等。但无论其称谓如何.都是指以商品和劳务为课税对象,以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多阶段征收的一种新型商品劳务税,它是一个计税依据十分特殊的税种。增值税的前身是营业税.它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在税收发展到一定阶段上逐步形成的。由于增值税自身具备的税基宽、消除重复征税和内部制约机制等优越性愈来愈为世界各国所认识,至今已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增值税。本文以增值税的类型为主角,首先就增值税的类型为切入点,比较三种不同的增值税类型在概念上的差异;其次,以生产性和消费型增值税为重点,比较他们的区别和优缺点;再次,分析生产型增值和消费型增值税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最后,通过对以上的总结,得出结论。 关键词: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区别财务活动影响 1.增值税类型的分类 增值税按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1.1生产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是指在征收增值税时,其税基的计算,可从生产经营者某一期问销货收入或提供劳务收人中,减去其同一期间内的进货成本而求得。从总体上看,某一国家某一期间增值税和税基应等于该国在某一期间内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和(通常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异同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的异同 一、两种视同销售行为的定义 1、增值税视同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增值税细则)第四条规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一是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二是销售代销货物;三是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四是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五是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六是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七是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八是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 2、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文)规定,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

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一是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二是用于交际应酬;三是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四是用于股息分配;五是用于对外捐赠;六是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二、两种视同销售行为的区别 1、两税视同销售涉及对象的表述、范围和口径不一致 从上述两税对视同销售所涉及对象的不同表述可以看出,增值税对视同销售的对象强调的是“货物”,而企业所得税对视同销售的对象强调的是“资产”,两税对视同销售对象的表述不一致。但我办认为,增值税作为流转税,使用“货物”一词更强调视同销售对象的流动性,主要是指企业用于生产或经营的产品、商品和各种原辅材料、半成品及低值易耗品等,但实际上,从增值税税法的规定来看,增值税需视同销售的货物也包括了固定资产,如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而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使用“资产”一词,强调的是因所有权发生变化而可能对企业产生损益影响的所用财产和物资,不仅包括企业生产或经营的产品、商品和各种原辅材料、半成品及低值易耗品等,而且也包括各类固定资产(包括不动产),可见,所得税使用的“资产”概念其范围更为宽广。 另外,从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和第五条的规定还可以看出,增值税视同销售仅涉及货物的转移和混合销售。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不仅涉及货物的转移(主要指所有权权属发生转移的非内部处置资产),

建筑业增值税与所得税结合讲解

建筑业增值税与所得税结合讲解 建筑业增值税与所得税结合讲解 增值税: 纳税申报与预缴地点: 1、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2、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税款。 老项目(2 个判断标准):可选择。 1、简易:扣分包,3%。预缴与申报相同。 2、一般:全额11%,分包应可取得抵扣凭证。预缴扣分包款的2%;申报正常进销核算。 新项目: 1、清包、甲供材项目:可选择。(1)、简易:扣分包,3%。预缴与申报相同。(2)、一般:全额11%,分包应可取得抵扣凭证。预缴扣分包款的2%;申报正常进销核算。 2、一般项目:全额11%,分包应可取得抵扣凭证。预缴扣分包款的2%;申报正常进销核算。 纳税时间: 1、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收款时间:(1)、所在地机构开票,(2)、当地预缴;(3)、所在地机构申报。 2、一般方式: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

项凭据的当天。----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项目完工的当天。---(1)、所在地机构开票,(2)、当地预缴;(3)、所在地机构申报。 3、未提供服务先开发票的:开具发票的当天。(1)、所在地机构开票,(2)、当地预缴;(3)、所在地机构申报。 企业所得税: 1、汇总纳税企业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一)统一计算,是指总机构统一计算包括汇总纳税企业所属各个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在内的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 (二)分级管理,是指总机构、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都有对当地机构进行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责任,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分别接受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 (三)就地预缴,是指总机构、分支机构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分月或分季分别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 (四)汇总清算,是指在年度终了后,总机构统一计算汇总纳税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抵减总机构、分支机构当年已就地分期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后,多退少补。 (五)财政调库,是指财政部定期将缴入中央国库的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按照核定的系数调整至地方国库。 2、总机构应将本期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50%部分,在每月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就地申报预缴。总机构应将本期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另外50%部分,按照各分支机构应分摊的比例,在各分支机构之间进

增值税对净利润的影响

增值税对净利润的影响 (2007-07-09 23:11:31) 转载▼ 增值税是流转税,尽管增值税实行价外核算,销项税额和依法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在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之外的核算系统进行核算,而企业的净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增值税与企业的净利润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企业因销售货物或提供工业性劳务而增加的现金流人量是增值税与价款的合计,在现金流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销项税额与企业实现的收入成反向变化关系: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少,意味着企业实现的收入额增多;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多,企业的收入减少。所以,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多少还是与企业的净利润有很大的关系。增值税应纳税额对企业净利润影响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进项税额的处理问题上。企业取得的进项税额如果能够抵扣,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企业取得的进项税额由于不符合抵扣的条件或者未取得进项税额,相应的现金流出额就会因为得不到抵扣而计入相关的成本中,进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同时,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缴纳流转税之后,还要依据当期计算缴纳的流转税额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作为企业的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需要企业在税前扣除,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

无论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只要经过税费筹划,合法地减少了当期企业应缴的增值税额,都会相应减少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上缴数额并引起企业所得税税费的变化,进而对企业的净利润带来影响。同样,企业如果通过税费筹划合法地将应缴的流转税由增值税转变为营业税或者将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都会因为流转税当期应缴数额的变化而相应地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同样的道理,企业当期缴纳消费税的金额发生变化,其净利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营业税、消费税不同的是,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增值税应纳税额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主要的在于附加税费对所得税的影响。因为营业税和消费税是价内税,营业税、消费税对企业净利润的影响,还包括主流转税种本身,需要从收入中直接扣除。 假如企业通过合法的税费筹划减少当期销项税额X万元。在进项税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当期减少的应纳增值税额为X万元,同时减少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为10%X(在这里我们假定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费率为3%),企业由此增加的企业所得税额为10%X×33%=3.3%X,共间接增加净利润为10%X-3.3%X=6.7%X,即利润增加额为增值税当期减少额的6.7%。同样地道理,企业如果减少了当期依法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X,那么在企业当期销项税额一定的情况下,当期企业就会增加应纳增值税额X,企业就要增加支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10%X,由于应税利润的减少,会相应减少企业所得税10%X×33%=3.3%X,即在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Macroscopic economy | 宏观经济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82 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付博华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大连 110023 摘要:2012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营改增的试点工作。社会各界对于营改增的效果如何、各个试点企业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讨论。本文从营改增对各类企业的基本影响入手,着重分析试点的一般纳税人企业财务数据、税收负担的变化,最后针对企业在营改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关键词:营改增;企业财务;税收负担;竞争力;建议 1994年税改以来,我国在经济流通领域呈现出营业税和增值税并存的局面。销售货物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缴纳增值税,提供其他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缴纳营业税。两税交叉运行存在着重复征税、税收征管成本较高等问题。为了完善税收体制,2012年1月1日起,我国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启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工作。8月起,试点范围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8省市和宁波、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2012年,12个试点地区的企业直接减税426.3亿元,减税覆盖面超过90%。尽管总体税负水平有所降低,但是具体到每个企业,税改的影响又有明显差异。 一、营改增对企业的基本影响 从税负变化情况看,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有如下特点: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收不变或减少;原小规模纳税人不受影响;试点后变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税收有增有减但整体减少;试点后变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税收明显减少。从市场竞争力变化情况来看,能否获得或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和抵扣时间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1.原增值税纳税人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于营改增前就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计税方式没有发生变化。如果企业不存在与营改增试点企业的业务往来,就不会受到影响。如果企业的合作方有试点企业,则可以多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增加,税收负担下降。 营改增后,这类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试点行业的上游供应商。假设购进商品和劳务的不含税成本为a,若选择营业税纳税人,由于营业税包含在售价当中,交易发生时需付出a/(1-营业税税率),全部计入成本。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交易当时需要付出a*(1+增值税税率),月末可抵扣进项税额a*增值税税率,计入成本的部分只有a。由于营业税税率一般低于增值税税率,增值进项税额的抵扣具有滞后性,因而选择营业税纳税人,交易发生时企业的现金流压力较小,相反,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交易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流动资金,但购入成本较低。当试点企业在下游时,因为这类企业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相较于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2)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对于税改前的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为销售额的3%。税改前后,其税基、税率都不发生改变。然而,当这类企业与试点企业存在业务往来或竞争关系时,可能会因为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竞争力降低。2.营改增试点企业 (1)营改增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于这类纳税人,税改前,企业以营业收入为税基,按营业税税率缴纳营业税。税改 后按其增值额的11%(交通运输业)或6%(现代服务业)缴纳增值税。企业实际的税收负担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产品或劳务的增值率。另外,由于税改后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并且固定资产的价值较大,因而固定资产购置计划也会对企业当期应纳税额产生巨大的影响。微观税改效果的不确定性主要集中在这类企业上面。后文中将对营改增对这类企业的影响具体进行分析。 在市场竞争力方面,由于税改后,试点地区的企业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周边城市从试点企业购入商品和劳务的成本较以前降低。在试点范围没有全面覆盖之前,资金业务向试点地区流入的“漩涡效应”会逐步显现,这类试点企业的竞争力在短时间内会得到提高。例如:上海市2012年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达10.6%,行业竞争力得到整体提升。 (2)营改增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这类纳税人在税改前负担营业税,按营业额的3%-20%交营业税,其中进行税改的交通运输业按销售额的3%交营业税,现代服务业5%,税改后以销售额为税基按3%缴纳增值税,对于这类企业而言,税基变小,税率保持不变或降低。因而企业的税收负担必然降低。从12个试点的纳税申报情况来看,这类企业的减税力度最大,近7成企业减税达40%。 二、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企业财务数据的变化 (1)营改增对营业收入的影响 税改前,以全部营业收入为营业税税基,税改后,由于增值税为价外税,税基为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假设产品销售价格或劳务价格不变,设为P,增值税税率设为i,税改前每销售一单位商品或劳务企业获得营业收入P,税改后企业的收入减为P/(1+i),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要维持收入不变,企业需要将价格提高到P*(1+i)。当然,在实践中,企业的价格政策还要综合考虑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营销策略、战略布局等多方面的因素。 (2)营改增对营业成本的影响 改革前,营业税的税负并不重,营业税下的成本为价税合计数,改征增值税后,需要进行价税分离,一部分是真正的成本,另一部分为进项税额。设能抵扣进项税额的采购成本为

关于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关于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以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为例 院系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30日

摘要 一直以来,增值税被视为一种“优良税种”而被世界140多个国家广泛采用。其优良性主要表现为适用面广、税基广、税率单一等特点,尤其是采取税款抵扣,彻底排除了流转税重复课税的弊端,具有调节中性、税负公平、收入有效、征管严密等优点。然而,我国原增值税制度不仅达不到上述优点,还与当前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实行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改革。增值税改革使企业的税收负担更加趋于公平,使增值税税制更加完善,有利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先通过对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对比分析说明增值税转型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再从理论上分析增值税转型对税负,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利润的影响,然后以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的数据为案例进行分析,来说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具体影响,以及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税负;固定资产投资

Abstract Since always, value added tax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excellent taxes" world widely used more than 140 countries. The optimal benign main show is widely applicable, tax bas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wide, tax rates, especially take a tax withholding, eliminate the tax drawback of repeated taxation, which can adjust the neutral, tax justice, income tax advantages such as effective, closely. However, China's original VAT system reach to the above advantages, not only with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request does not adapt. In this situation, our country executes VAT from productive to consumer reform. VAT reform corporate tax burden more leveled, make VAT tax system to be more perfect, to ensure the steady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 in China.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method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from microcosmic Angle analy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added tax influence on the enterprise. First through the production-based value-added tax, income-producing VAT, consumption-based value-added tax contrast analysis in this paper show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added tax conform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hen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added tax on taxes, fixed asset investment, profits in effect, then nanyang han ouzhi special steel company as a case analysis of the data, to illust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added tax of the enterprise,and in particular influence the reform proces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roduction-type VAT;Consumption-based value-added tax;Tax; Fixed asset investment

企业所得税收入小于增值税收入有6种情况教程文件

企业所得税收入小于增值税收入情况 一般情况下,年度申报所得税收入应大于或等于增值税申报收入。但是,有些情况下,企业年度申报所得税收入可能会小于增值税收入。 1、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四款第二项规定,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为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或者提供其他劳务等,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认收入的实现。 在纳税年度内,企业若事先收到预收账款,如果尚未开工或进度缓慢,申报增值税时就必须将预收账款确认收入,但不一定确认所得税收入,可能会出现增值税收入大于所得税收入的情况。 2、采取委托代销方式销售货物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五款规定: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

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为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 所得税方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文第一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如果企业在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之前收到代销清单,增值税与所得税确认收入的时点是一致的;如果发出代销货物满180天的当天及以后,企业仍未收到代销清单及货款的,增值税须确认收入申报缴纳税款,而所得税则不一定需要确认。此时,会出现年度申报时增值税确认收入必然大于所得税收入的情况。 3、采取先开具发票、后发出商品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但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有关规定,如果企业先开具了发票,但不满足确认收入的相关条件,在企业所得税处理时也不需要确认收入。 4、资产用途发生内部改变的

基于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分析

基于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分析 基于增值税改革对企业财务影响的分析 【摘要】我国自1994年启动增值税改革以来,国内企业经历了接近10年的改革周期,增值税改革的覆盖范围及内容逐渐深化,对于企业的经营、财务管理方面都有着意味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阐述增值税改革的历史沿革及改革内容,重点分析改革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会计核算;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国内现行适用于企业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增值税作为占我国行政税收收入60%以上的第一大税种,其对于企业财务有着深远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2. 增值税改革的重点及内容 目前的增值税征收及管理相关规定主要依据国务院1993年底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统一管理、省市国税局负责征收,以商品货物或劳务服务转移过程所产生的附加值为基点,其主要针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货物或服务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征收,如制造业(包括加工和修理修配)、商贸企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等。 2.1 增值税改革的历史沿革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引入增值税这一税种,并于1984年开始正式于税收体系中加入增值税,并制定增值税制度及相关条例与实施细则。而就增值税改革的历史沿革来看,我国的增值税改革最早的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中期。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引入增值税,增值税与营业税形成“两足鼎立”的局面;2004年开始增值税改革从东北三省一市八个行业启动试点;2007年增值税改革试点扩展到我国中部地区的6省26市;2008年试点范围增加了内蒙古东部5盟市,且推广至所有行业;2009年增值税改革的重点关

建筑企业如何在增值税、所得税、会计准则上确认销售收入的案例总结

建筑企业如何在增值税、所得税、会计准则上确认销售收入的案例总结 江洲 / 导读:案例解析建筑业营业收入的财税处理 案例: 案例1:建筑企业8月签订一个合同,工程造价约1亿,施工期间预计为2 016年9月至2017年7月,付款约定:按月末确认进度的80%付款,12月底形象收入为4000万元。 案例2:建筑企业8月签订一个合同,工程造价约1亿,施工期间预计为2 016年9月至2017年7月,付款约定:待建筑物结构封顶后支付总造价的80%款项,12月底形象收入为4000万元,结构封顶预计在2017年4月。 案例3:建筑企业8月签订一个合同,工程造价约1亿,施工期间预计为2 016年9月至2017年7月,付款约定:按月末确认进度的80%付款,12月底由于建议方原因未实际施工,但施工方临建设施已部分搭建、人员已部分进场。经双方协定支付预付款1000万元。 案例4:建筑企业8月签订一个合同,工程造价约1亿,施工期间预计为2 016年9月至2017年7月,付款约定:按月末确认进度的80%付款,12月底形象收入为4000万元,但由于建设方企业的原因,预计不能收回成本。 案例5:建筑企业8月签订一个合同,工程造价约1亿,施工期间预计为2 016年9月至2017年7月,付款约定:按月末确认进度的80%付款,12月底形象收入为4000万元,但对方要求开票金额为6000万。

注:以上金额均为不含收入。 以上在增值税收入、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上如何处理,在账面上又如何反映? 如何处理: 一、增值税收入确认的有关规定: 1、营改增36号文件中在关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义务的规定: “(一)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 收讫销售款项,是指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到款项。 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是指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服务、无形资产转让完成的当天或者不动产权属变更的当天。 (二)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2、个人认为,其实以上并不是36号文件新产生的增值税销售收入确认条件,而是在未实施营改增之前,针对大型设备和应税服务增值税确认条件“转化”或是“平移”。理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第三十八条规定:“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

关于营业税金及附加为什么不包括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是一项费用,计提时 借: 所得税 贷: 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 不通过税金及附加 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在利润表中体现,你销售商品确认收入时是不含销项税的,同理,你购买商品支付货款时,成本是不含进项税的,都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金中体现企业所得税税款是依据应税收入减去扣除项目的余额计算得到,本质上是企业利润分配的支出,是国家参与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的一种形式,而非为取得经营收入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不能作为企业的税金在税前扣除。可能很多人会质疑,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既然是税前扣除,那么就还没计算出企业所得税,缘何说“企业所得税”不得扣除,似乎有本末倒置的感觉。这种疑问存在一定的道理,因为我们在讲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时,确实还未计算出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但是实践中,企业在会计账本中,往往是根据经营活动常规或者一般会计制度,预先列支企业本纳税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来确定本企业本纳税年度的会计利润,这时企业会计上出现的“企业所得税”一项实际上企业并未实际支付,是属于企业税后的列支,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是不允许其扣除的,为了税务实践操作上的需要,就有必要明确企业所列支的“企业所得税”是不能税前扣除的。 增值税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的一种商品税,它的主要特征就是税不重征,能避免重复征税,而且增值税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嫁给购买方,是一种价外税,实际上并非由企业所负担,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中的实际发生和负担原则,这部分支出的所谓增值税税金,是不允许税前列支扣除的。对于企业未实际抵扣,由企业最终负担的增值税税款,按规定允许计入资产的成本,在当期或以后期间扣除。 1/ 1

说说增值税是否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说说增值税是否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前几天,公司开会讨论决策设立子公司与分公司的利弊,在一个税负相对较高的国家,大家的话题自然就涉及到了税收筹划。当然,税收筹划肯定离不开增值税。参加讨论的人中大多数是没有财务背景,算我大概4个有财务背景且现时正干着这活儿。大家在讨论增值税对公司利润是否有影响时,挺有意思的是,没有财务背景的人都认为增值税对公司利润会带来较大影响,而除我之外的另外3个有财务背景的人,却认为增值税对公司利润不产生影响。 没有财务背景的人,自然理不清什么流转税、价外税、销项税、进项税之类的概念,他们只是凭直觉:公司在交税时,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出去,怎么会对公司利润没有影响呢?还有财务背景的除我之外的3个人认为,增值税是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间接税,属于价外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所以缴纳的增值税既不影响收入,也不影响费用支出等,所以对利润当然也没有影响。 本人认为增值税对公司利润是有较大影响的。尽管增值税是流转税,实行价外核算,销项税额和依法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在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成本费用之外的核算系统进行核算,而企业的净利润是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余额,增值税与企业的净利润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企业因销售货物或提供工业性劳务而增加的现金流人量是增值税与价款的合计,在现金流入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值税销项税额与企业实现的收入成反向变化关系: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少,意味着企业实现的收入额增多;增值税销项税额增多,企业的收入减少。所以,从税收筹划的角度看,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多少还是与企业的净利润有很大的关系。 增值税应纳税额对企业净利润影响的另一方面体现在进项税额的处理问题上。企业取得的进项税额如果能够抵扣,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的应纳税额;企业取得的进项税额由于不符合抵扣的条件或者未取得进项税额,相应的现金流出额就会因为得不到抵扣而计入相关的成本中,进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最容易理解的是,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缴纳流转税之后,还要依据当期计算缴纳的流转税额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而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作为企业的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需要企业在税前扣除,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所以,无论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只要经过税费筹划,合法地减少了当期企业应缴的增值税额,都会相应减少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上缴数额并引起企业所得税税费的变化,进而对企业的净利润带来影响。 同样,企业如果通过税费筹划合法地将应缴的流转税由增值税转变为营业税或者将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都会因为流转税当期应缴数额的变化而相应地影响到企业的净利润。同样的道理,企业当期缴纳消费税的金额发生变化,其净利润

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各行业负税率

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行业平均税负率1%左右(商业企业1.5%左右)。 企业税负率计算 目前一般指增值税: 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如下: 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注1: 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注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 一、企业增值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农副食品加工 3.50 食品饮料 4.50 纺织品(化纤) 2.25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造纸及纸制品业5.00 建材产品 4.98 化工产品 3.35 医药制造业 8.50 卷烟加工12.50 塑料制品业 3.5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金属制品业 2.20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电子通信设备 2.6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电气机械及器材3.7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商业批发 0.90 商业零售 2.50 其他3.5 二、企业所得税行业预警税负率 租赁业 1.50% 专用设备制造业 2.00% 专业技术服务业2.50% 专业机械制造业 2.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1.0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印刷 1.00% 饮料制造业2.00% 医药制造业 2.50% 畜牧业 1.20% 通用设备制造业 2.0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00% 塑料制品业 3.00% 食品制造业 1.00% 商务服务业 2.50% 其他制造业——管业3.00% 其他制造业 1.50% 其他建筑业 1.50% 其他服务业 4.00% 其他采矿业1.0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1.00% 批发业 1.00% 农副食品加工业1.00% 农、林、牧、渔服务业 1.1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00% 零售业1.50% 居民服务业 1.20% 金属制品业——轴瓦 6.00% 金属制品业——弹簧 3.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