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点汇总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点汇总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点汇总
(健康管理师)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点汇总

一、概述

1、慢病主要危险因素

分类: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不合理膳食、吸烟、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其他因素(不良的心理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等)

二、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吸烟、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膳食营养因素、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

三、高血压

A、概念: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012 年我国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

B、诊断标准:经非同日 3 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90mmHg.

C、危险因素:

1)可改变因素: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高钠低钾膳食、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2)不可改变因素:性别、年龄、家族史

D、血压测量

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动态血压

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1)仪器:袖带式电子血压计

2)准备:二平(心情平静、上擘及血压计与心脏处于一个水平

3)袖带(袖带:上臂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5cm)

4)四定(收缩压柯氏间第一音、舒张压第五音、计数以凸面顶端为准、取偶数)

自测血压方法:

1)新诊断高血压,建议家庭自测血压连续 7 天,每天早晚各 1 次,每次测 3 遍;去掉第1 天值,据后 6 天血压平均值,为治疗决定提供参考

2)血压稳定后,建议每周固定一天自测血压,于早上起床后 1 小时,服降压药前测量坐位血压 3)血压不稳定不达标者,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

动态血压测量方法:

A、概念: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 24 小时血压。

B、标准:24 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

<125/75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 10-15%

四、2型糖尿病

A、概念: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B、糖尿病分型4种:1 型、2 型、其他特殊类型、妊娠糖尿病。

C、糖尿病诊断标准:三中任一项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2) 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水平≥7.0mmol/L(126mg/dl);

3)OGTT 试验中,餐后 2 小时血浆葡萄水平11.1mmol/L(200mg/dl)。

D、2 型糖尿病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肥胖(超重)、身体活动不足、

膳食因素(高能量饮食)、早期营养(营养不良)、

4)糖耐量损害、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五、冠心病

A、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

超重和肥胖、糖尿病、生活方式(吸烟、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少)、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血清胆固醇≥6.46mmol、舒张压≥90mmhg、有吸烟史)、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其他(家族史)

六、脑卒中

A、脑卒中概念: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

脑梗死的概念: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

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

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临表:安静起病,病情几小时几天达高峰,栓塞数秒至数分钟达高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体征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临表:在情绪激动或活动时急性起病,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组织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是最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癲痫发作;突出体征是脑膜刺激征明显。头颅CT 诊

1、超重或肥胖

判断标准:

(1)BMI<18.5kg/m2是体重过低

(2)18.5≤BMI≤23.9kg/m2为体重正常

(3)24.0≤BMI≤27.9kg/m2为超重

(3)BMI≥28kg/m2为肥胖

(*教材上87页的BMI等级正确是有四个范围,书上有误)

主要原因:遗传因素、饮食习惯、活动因素、其他因素

2、骨质疏松

(1)诊断:一般以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和发生脆性骨折依据(2)骨密度检测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教材71页,正确的腰围标准: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2011.No31 摘 要 慢性病的管理是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阻断慢性不良生活方式所带来疾病的自然过程,实施“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预防并控制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代谢紊乱,促进健康饮食和身体活动,使其达到能量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展。 关键词 慢性病 健康管理 寻医问药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慢性病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患者1.6亿,慢性病患者2.8亿,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750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困扰人们,特别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致残率、致死率都非常高。所以,对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即对慢性病采取综合防治、管理措施,是我们当今健康管理工作者预防慢性病发生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健康管理工作内容。 1 健康知识 普及宣传 1.1 正确认识慢性病 让人们认识慢性病及慢性病的特点,愿意接受慢性病的相关知识,才能进行后续的慢性病管理。当人们在检查出慢性病时,往往会出现紧张、恐惧情绪等状况。在此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做出心理疏导和健康知识教育。首先理解患者,并给予他们关心、关怀,解除患者心理恐惧,进行科学的健康指导;其次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慢性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慢性病;最后告诉人们虽然慢性病是终身疾病,治疗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但是慢性病并非绝症,慢性病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的,从而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1.2 慢性病知识宣传 当人们患上某些慢性病,医务工作者要从病理的角度,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学习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方法,特别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带来的危险,从而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了减少人们慢性病的发病率,首先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始,宣传健康知识,使人们达到掌握一定的健康文化能力。所谓健康文化能力,指的是个体能够获得,处理和明白基本的健康信息和为做健康决定所需要的服务的程度(这是美国医学会对健康文化能力的定义)。其次要提高慢性病患者对自身所患的慢性病达到一定程度的健康文化能力,其方法可以多样化,如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提高患者的理解 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罗 为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体验中心) 力以适应大众的文化水平;也可采用易懂的非医学术语来进行医学信息的沟通。最后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这是健康管理者长期需要做的工作。 1.3 健康生活宣传 绝大部分慢性病病例是数量不多的已知和可预防的危险因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不健康饮食,不锻炼身体和使用烟草。在全球,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转向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而且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包括更少的体力活动,这些危险因素正在加大。因而,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 2 及早发现 及早控制 2.1 定期体检 人们应根据年龄、性别,选择针对性强、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临床意义大、费用相对低的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同时注意生活环境的健康危险因素和易患疾病的差异等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体检项目和需周期性复查项目。 2.2 控制病发 人们通过对健康体检,进行疾病筛查,尽早发现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根据疾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制定出科学的有效的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方案和健康生活计划。同时借用电话、网络信息等公共资源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和健康指导。 3 健康管理 刻不容缓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说,预防慢性病的全球行动到2015年可拯救本来将死亡的3600万人的生命。目前,慢性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原因,其影响在稳步增大。报告预测,每年约有1700万人因慢性病的全球流行过早死亡,因而,健康管理,刻不容缓。 对于慢性病患者,我们医务工作者要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能够自觉进行健康管理。并且教会其自我监测,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慢性病患者有了一定的健康文化能力,我们就可以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适时的实施调控。 我国已有慢性病预防医学的诊疗规范,包括了周期性的健康检查,危险因素评价,生活方式指导等,还推出了一些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的适宜技术,如健康危险度评估技术,中国高血压人群防治微机网络管理,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一段距离。而且目前慢性病的管理存在只检查,不干预;重检查,轻干预;或检查与干预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把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循环努力运转起来,在借鉴国外慢性病管理的危险分层,高危患者护理管理,电话随访系统,网络信息系统等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管理的量化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慢性病的流行形势和防治对策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1):1-3. [2] 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6 5

第十八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十八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一节概述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的定义为进行性的、不能自然痊愈及很少能够完全治愈的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般简称为慢性病,这是一个广义的定义。CDC全国慢性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关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在广义定义的基础上,可以预防的并造成显著的发病、死亡和费用负担的疾病。包括的病种有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节炎、癫痫、口腔疾病、骨质疏松症、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Alzheimer 病和铁超负荷(Iron Overload)。2001年我国第二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学术会议征文包括的病种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质疏松症和老年痴呆等。归纳起来,慢性病一般指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其病因复杂,大多数病因不明,这些疾病的自然病程较长,即从接触致病因子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出现结局的过程长,造成的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大,但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治疗)可以预防和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化的进展及危险因素暴露水平的增加,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形势严峻。以糖尿病为例,1979年的患病率为1.01%,1994年达到2.50%,1995-1999年全国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到3.62%,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 6.28%。同时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也处于上升趋势。WHO预测202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我国死亡原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58%上升到79%,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针对慢性病的人群干预研究说明了慢性病的预防效果良好,美国通过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高血压、增加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的干预,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我国天津市慢性病干预的卫生经济学分析显示,干预的前两年投入大于收益,第三年开始收益大于投入,第四年成本效益为1:4.98,干预期间的综合成本效益为1:2.48。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群干预研究工作基础薄弱,对慢性病的干预理论和方法不熟悉,缺乏基于人群(社区)的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干预计划,为了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急需在人群(社区)中广泛开展慢性病的现场调查研究和干预工作。

常见多发慢性病中医药保健方案

高血压中医干预方案 中医古文献中无高血压病的名称,但有关高血压病症状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中风”等论述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病源候论》说:“肝气胜为血有余,则病目赤善怒,逆则头晕,耳聋不聪。”这些论述对现代防治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高血压的预防 (1)合理膳食:以低糖、低脂、优质高蛋白质和高纤维素为原则。减少膳食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鱿鱼、沙丁鱼、脑髓、鱼卵等),提倡多食牛羊肉、禽肉、鱼肉、豆制品和奶制品这些优质蛋白质,因为膳食鱼类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较高的膳食鱼类及海产品,尤其对舒张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多食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香蕉、苹果、柑橘),增加钙的摄入量,提倡多食奶制品、豆制品和海产品,因为钙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低盐饮食,少吃咸菜及腌制品。少饮可乐、雪碧等含糖量高的饮料,提倡饮用绿茶。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提倡多吃海藻类和食用菌类(香菇、蘑菇、喉头姑、银耳、黑木耳和茯苓),提倡多吃一些杂粮和薯类。粗细均衡搭配,做到有粗有细,不甜不咸,吃好早中餐,晚餐不宜太饱。 (2)控制体重:体重和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它与肥胖有着先天的“亲密”联系,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 (3)戒烟限酒:烟草中尼古丁能引起小动脉痉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因此应不吸烟及尽早戒烟。同时有研究显示随着饮酒量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逐渐增加,平均比非饮酒组高0.55倍。 (4)适量运动: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的、循序渐进的、按个人具体情况进行的适量适度运动对健康有利,应避免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只有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主要消耗脂肪,而高强度的运动主要利用糖原,增进食欲明显,不利于饮食控制。每周可运动3~5次,每次30~45分钟。每天可做10分钟的“深呼吸,下蹲起”的动作。深呼吸是通过腹式呼吸,使膈肌下降,使腹部内脏器官受到温和的按摩,改善

第四章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第四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一、多选题 1.下列哪些因素为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 A.不合理膳食 B.缺乏体力活动 C.营养不良 D.遗传因素 E吸烟 2.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包括() A.高钠、低钾膳食 B.超重肥胖 C.过量饮酒 D.遗传因素 E.长期经神紧张 3.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及其高危人群的诊断中具有如下哪些优势() A.检查不受进食影响 B.检查结果稳定 C.检查费用低 D检查不受时间限制 E患者依从性好 4.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 A.膳食不平衡 B.遗传 C.超重、肥胖 D.体力活动不足 E.饮酒 5.有关胰岛素抵抗的概念正确的包括( ) A.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正常水平

B.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 C.常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征之一 D.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发展成为IGT E.空腹胰岛素水平高的人更容易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 6.IGT伴有如下哪几项易发展为糖尿病( ) A.原IFC≥5.Ommol/L B.餐后2h血糖≥9.4mmol/L C. 餐后2h血糖≥7.8mmol/L D.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 E.腹型肥胖 7.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 A.冠心病 B.高血压 C.肾衰 D.糖尿病足 E.致盲 8.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哪几型() A.心绞痛 B.心肌梗死 C.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D.缺血性心肌病 E.猝死 9.发生心肌梗死可能有如下哪些临床表现() A.剧烈持久疼痛 B.无自觉症状 C.症状很轻 D.休息、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 E.确诊需要靠心电图和血清酶学 10.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哪些() A高血压. B血脂异常

几种慢性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几种慢性病的中医健康 管理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一、高血压平时保健治疗 1、减体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保持体重BMI指数20~24kg/m2 2、增加体育锻炼:适当保持锻炼。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 3、少吃钠盐:每日应低于6克(WHO建议量)。注意补充钾和钙。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及。 4、改变做菜方式:做菜少放油,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5、少吃脂肪糖类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 6、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7、戒烟,限酒。烟能促进身体释放儿茶酚胺,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对酒的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8、考虑茶疗方法,如:蕃楸草茶、禾箐草茶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效果很好,对多数患者有用。 9、推荐长效制剂的中药利压肽药性平和,药效持久,无副作用与依赖性,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还可以软化血管,清除血液垃圾,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缓解西药

的副作用,防止高血压并发症,并能起到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作用。可以配合买点蕃楸草泡茶喝;取蕃楸草以沸水冲泡做茶饮,有消炎抗菌、清热解毒、调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等功效. 10、[辨证要点]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为标,故临床主要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二、中医辨证治疗 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杜仲12克,天麻10克,黄芩10克,川牛膝12克,栀子10克,益母草12克,夜交藤10克,殊茯神10克。 加减:腰酸痛者,加玉米须、地龙。 头痛甚者,加夏枯草、茺蔚子、全蝎。 2、风痰上扰证证候: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202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

202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及并发症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们国家对于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疾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慢性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将在全社会铺开。我县的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疾病防治工作在县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将慢性病(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及严重精神障碍疾病防治、死因监测、心脑血管和肿瘤登记报告纳入考核范围,全力创造支持性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现根据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2019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慢性病管理工作,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为依据和标准,全力做好慢性病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服务的工作落实。

(二)加大筛查力度,提高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上报数据,力争年底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进一步做好慢性病随访服务工作。 (三)加大力度开展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报告工作,提升上报数据。 (四)继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指导各村级卫生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高危人群筛查,全面开展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工作。 (五)广泛开展“三减三建”(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塑造自主自律健康行为。。 二、工作重点及任务 (一)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为基础,慢性病健康教育为重点,不断探索基层公共卫生开展慢性病防控的方法与模式。建立高血压、糖尿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掌控工作进度,督导各村医工作质量与数量的落实。 (二)继续落实35岁以上患者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做到门诊日志有记录,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5%以上。对在接诊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登记、报告,建立高血压高危人群登记本。 (三)加强高危人群管理,筛查出的高危项目进行一次监测并做出相应的生活方式干预指导。

几种慢性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一、高血压平时保健治疗 1、减体重:减少热量,膳食平衡,增加运动,保持体重BMI指数20~24 kg/m2 2、增加体育锻炼:适当保持锻炼。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60分钟。 3、少吃钠盐:每日应低于6克(WHO建议量)。注意补充钾和钙。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 4、改变做菜方式: 做菜少放油, 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5、少吃脂肪糖类甜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类 6、保持乐观心态。提高应激能力。 7、戒烟,限酒。烟能促进身体释放儿茶酚胺,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对酒的建议是:酒,越少越好。 8、考虑茶疗方法,如:蕃楸草茶、禾箐草茶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效果很好,对多数患者有用。 9、推荐长效制剂的中药利压肽药性平和,药效持久,无副作用与依赖性,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还可以软化血管,清除血液垃圾,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血管破裂,缓

解西药的副作用,防止高血压并发症,并能起到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作用。可以配合买点蕃楸草泡茶喝;取蕃楸草以沸水冲泡做茶饮,有消炎抗菌、清热解毒、调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等功效. 10、[辨证要点]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证,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为标,故临床主要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二、中医辨证治疗 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杜仲12克,天麻10克,黄芩10克,川牛膝12克,栀子10克,益母草12克,夜交藤10克,殊茯神10克。 加减:腰酸痛者,加玉米须、地龙。 头痛甚者,加夏枯草、茺蔚子、全蝎。 2、风痰上扰证证候: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教案

一年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教案 教师:徐超

1、不乱吃零食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乱吃零食、贪吃冷饮的害处。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二、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乱吃零食。 三、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一日有三餐,,那除了一日三餐外,你平常还吃其他零星小吃吗? 2、除正餐以外的零星小吃我们叫它零食。板书:零食。 3、那你们平常都吃些什么零食呢?为什么喜欢吃?跟你的同桌说说。 指名学生交流回答。 4、其实呀,吃零食也是有学问的,小朋友可不能随便乱吃零食,乱吃零食害处可多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板书:不乱吃零食。 二、讲授新课。 1、指名学生起来说说,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 2、分小组讨论一下:乱吃零食有什么不好? ①经常吃零食对小朋友的胃有什么害处? ②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 ③消化不良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④多吃冷饮有什么不好? 3、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乱吃零食的不好。 出示一些不宜多吃的零食: ①烧烤肉串。(图)(分析原因) ②各种蜜饯。(图)(分析原因) ③糖果、巧克力。(图)(分析原因) ④各种冷饮。(图)(分析原因)

4、让学生深入了解乱吃零食的不好。 ①看电视吃零食吃出胆结石。 ②多吃零食可能有损视力。 5、交流你曾经因为吃多了零食而引起下列不良反映吗? 6、零食的学问。推荐各种有益健康的零食。 各种水果。 牛奶。 谷类制品。如:饼干、面包等。 b)儿童吃零食有秘诀。 ①、路边的零食不要买。 ②、进食零食后要饮少量清水,防止蛀牙。 ③零食分量要适可而止,切忌整天频密进食。 ④吃零食时亦要定时定量,有规律地在两顿正餐之间吃。 7、小结: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想法?今后有什么打算? 8、课后作业: 平时互相检查吃零食的情况。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浅谈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趋向老龄化,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及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使慢性病的管理逐渐成为当今健康管理的主题。健康管理阻断了慢性生活方式疾病的自然进程,合理的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促成了能量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对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病健康管理老龄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是指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慢性牙病(龋齿、牙周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精神病、慢性肝肾疾病、慢性骨关节病、良性前列腺肥大和先天异常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1]。慢病是在多个遗传基因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长期紧张疲劳、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并而发生的疾病,其中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即使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2]。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与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

力大等几种危险因素有关。所以,对这些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即对慢性病采取综合防治、管理措施,是实现以预防慢性病发生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健康工作方式[3]。 1.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 健康管理的对象是人,首先让人们认识慢性病及慢性病的特点,愿意接受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只有接受才能进行后续的管理。由于检查出疾病,有些人会出现紧张、恐惧、情绪低落等状况。因此对他们给予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节以取得心理平衡,让他认识到慢性病并不可怕,要以良好的心态来接受它,虽然慢性病是终身疾病,治疗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鼓励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即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途径开展一级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保证慢性病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最后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这是健康管理者长期需要做的工作。 2.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控制 根据人们不同年龄段、性别,选择针对性强、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临床意义大、费用低的检查项目,并根据健康危险因素,生活环境,易患疾病的差异等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项目和复查的周期。目的就是通过健康查体,进行疾病筛查,发现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早期干预。针对疾病的种类和个数,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少,进行疾病危险性评估,制定相应的饮食,运动或药物治疗方案和生活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副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 制(副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熟悉健康促动与健康教育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 与食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项目设计、实施、督导、考核与评估 的理论和技术; 2.熟练掌握慢病危险因素如吸烟、不平衡膳食、缺乏体力活动、高血压、酗酒等,以及伤害相关行为的干预理论与技术; 3.熟悉或了解常见慢性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和康复理论。 (二)相关知识 1.熟悉社会医学、行为医学、传播学、卫生经济学、医学人口学 的基本理论知识; 2.熟悉《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3.了解心理学、内科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4.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专业实践水平 1.参与制订本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伤害的预防控制计划;

2.能与不同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慢性病 社区综合干预及伤害防制,指导基层医师在人群中展开相关危险因素 的健康教育; 3.参与本地区人群的死亡(含死因)、发病和患病、行为危险因 素监测,利用监测资料评价干预效果,通过有效途径向各业务部门和 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监测结果及政策建议。 4.对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防制过程 提出所需的生化检验、仪器检测、健康监测项目,并能对血压、血脂、血糖、等结果实行分析。 三、学科新进展 1.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了解健康促动、社区综合干预、行 为医学、社会市场学、传播学等理论现状和发展趋势。 2.了解慢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 疾患、伤害以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干预评价等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3.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新履约进展及世界 卫生组织《饮食、身体活动和健康世界战略》、《伤害监测指南》、《伤害社区调查指南》等实施进展。 2.对相关学科近年进展有一定了解。 附本专业病种 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 糖尿病

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6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得分:单择题(每题5分,共20题,共100分) 1、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中,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应大于等于多少?() A)150/100mmHg B)140/90mmHg C)130/80 mmHg D)130/90 mmHg 2、我国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血浆葡萄糖水平)应大于等于多少?() A)6.1mmol/L B)7.0 mmol/L C)7.8 mmol/L D)11.1 mmol/L 3、高血压随访管理每次都应询问 ( ) A.糖尿病 B.胃炎 C.胰腺癌 D.流行性出血热 E.菌痢 4、社区开展高血压管理筛查病人不推荐的途径是 ( ) A.健康档案资料 B.体检资料 C.门诊就诊的病人 D.全民普查血压 5、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测定血糖的间隔应是( ) A.两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三个月 E.一个月 6、以下标准中不符合高血压患者社区转出标准的是 ( ) A.合并严重的临床情况或靶器官的损害 B.患者年龄小于30岁且血压水平达3级 C.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D.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E.合并左室肥厚的稳定高血压患者 7、对管理的病人进行分层,根据是( ) A.病人个体危险和自我保健意识 B.自我保健意识 C.年龄 D.性

别 E.家庭支持力度 8、以下哪点是慢性病的特点() A 绝大多数都可以治愈 B 绝大多数都不可以预防 C 绝大多数都可以治疗,也可以治愈 D绝大多数都可以治疗,但 不可以治愈 9、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内分泌代谢病,其共同主要标志是() A 多饮、多尿、多食 B 乏力 C 消瘦 D 高血糖 10、下列哪种属于高血压的二级预防() A 控制体重 B 合理膳食 C 首诊测血压 D 防止并发症 11、糖尿病饮食治疗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A 病情轻可不用饮食治疗 B 有并发症者不用饮食治疗 C 用药治疗时可不用饮食治疗 D 不论病情轻重都应饮食治疗 12、抗高血压的治疗目标: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人降压至理想或正常血压___,老年人将至正常高值___为最妥() A 120/80mmHg, 130/85mmHg B 120/80mmHg,140/90 mmHg C 120/90 mmHg,140/90 mmHg D 130/85mmHg,140/90 mmHg 13、指导病人改变饮食习惯,下列因素中最为基础的是() A 营养素 B 食物 C 食谱 D 卡路里 14、为防治高血压,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A 12克 B 10克 C 8克 D 6克 15、高血压病人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是() A 减轻体重 B 减少钠盐摄入量 C 多吃蔬菜水果 D 适量运动 16、糖尿病膳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是() A、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 B 补充足够的维生

第四章健康管理师 常见慢性病(单选题)重点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符合高血压的相关概念: A.高血压是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 B.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最终结果 C.是心、脑血管病和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D.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 2.下列哪项不符合高血压诊断的相关概念: A.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可排除高血压的诊断 B.白大衣高血压是指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平均值<130/80mmHg C.隐性高血压是指医疗机构测量血压<140/90mmHg,家庭自测血压> 135/85mmHg D.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 3.近10年来,冠心病分类趋向如下哪种: A.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 B.心绞痛、心肌梗死 C.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 D.稳定性冠心病和不稳定性冠心病 4.关于超重和肥胖,下列哪项描述不合适: A.超重和肥胖是能量的摄入量超过能量消耗,以致体内脂肪蓄积过多的结果 B.进食过量,体力活动过少的不良生活方式都将导致超重和肥胖 C.遗传因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40% D.肥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5.下列不属于慢性病定义的是: A.一旦发病不能自愈 B.很难药物治愈 C.用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治愈 D.潜伏时间长、病程长 6.对中国成人来说,以下哪一项为正常体重指数: A.BMI=6.7 B.BMI=18.4 C.BMI=29 D.B.MI=24.5 E.BMI=22.3 7.张先生,45岁,企业高管,工作紧张,体力活动少,喜爱油炸食品,身高170cm, 体重75kg,血压144/88mmHg,空腹血糖7mmol/L,健康干预计划为: A.低盐、低脂、低热饮食,健康管理师跟踪服务,参加健康讲座 B.低脂、低热饮食,快走30-60分钟/日,健康管理师跟踪服务,参加健康讲座 C.低盐、低热饮食,快走30-60分钟/日,健康管理师跟踪服务,参加健康讲座 D.低盐、低脂、低热饮食,快走30-60分钟/日,健康管理师跟踪服务,参加健康讲座 E.低盐、低脂饮食,快走30-60分钟/日,健康管理师跟踪服务,参加健康讲座8.以下不属于肥胖患者行为疗法的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知识 高二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知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3、知道如何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的病因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 2、教学难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类型及现状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概念、类型及现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 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是指从发现之日起起算超过3个月且不能治愈或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治愈或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按照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可分为: (1)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神经症等 (2)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 (3)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4)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等 (5)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血脂紊乱、痛风、糖尿病、肥胖、营养缺乏等 (6)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等 (7)恶性肿瘤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慢性病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未来十年,慢病死亡率将占死亡的73%,占疾病负担的60%。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也是慢性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卫生部06年发布的《中国慢性病报告》中死亡人数将近600万。09年11月11日慢性病防治研讨会指出,我国慢性病患者呈快速增长趋势,死亡率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0%,未来30年将出现高峰。 (二)病因: 慢性病的病因可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中间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等,下面主要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阐述。 (1)吸烟 众所周知,吸烟已经是许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患多种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WHO认为,每人每天吸5支以上的香烟,或每天连续或间断被动吸烟15分钟,就会对身体造成中度以上的损伤。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4000种有毒成分被吸入人体后与组织细胞争夺氧气和营养,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缺血,容易癌变,有毒成分还能导致血管硬化,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达500万,大概每10个成人中有1个死于烟草的毒害,约有一半的青少年呼吸着被香烟烟雾污染的空气。国外资料证实:被动吸烟的母亲与无被动吸烟母亲相比所生新生儿体重低200—500克,畸形发生率高1.8—3.8倍。总之,香烟杀人于无形之中,其破坏性之大、危害性之广已无需赘述。 (2)酗酒 长期过度饮酒对人体危害最大最直接的器官是肝,乙醇长期大量进入肝脏可使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最终导致纤维化和肝硬化。除此之外还会伤害到生殖器官、消化系统等,大量饮酒也是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酒精是一种嗜神经性精神活性物质,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出现人格障碍、遗忘综合征、脑萎缩等,导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但是,适度饮酒对防治慢性病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3)不合理膳食 专家指出,“吃出来的慢性病”危害巨大,大量研究显示,膳食中营养过剩是肥胖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膳食不平衡尤其对心血管病影响最为明显,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但也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全国居民消费结构正由“饥饿减少”向“慢性疾病”方向发展。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铁、维生素A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预防和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指从发现之日起算超过3个月的非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指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并规范所涉及的慢病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当前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组疾病。 这些疾病主要由职业和环境因素,生活与行为方式等暴露引起,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等等,一般无传染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由于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 ,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风和II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治。 特点: 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4. 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 种类: 心脑血管疾病:常见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 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有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

恶性肿瘤(癌):主要为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等。 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 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 危险因素: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防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研究证实,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慢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慢病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慢病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在慢病的防治中,预防显得特别重要,由于慢病往往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病的发生。慢病诊断容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早发现慢病,通过及时治疗,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和伤残的发生,以提高生活质量。 成为中国主导疾病:中国卫生部于2005年7月7日上午公布的最新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过去10年,我国居民中患病人数增加,但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却明显减少,有近一半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本次调查显示,排除季节性影响,我国年患病人次为50.8亿,比1993年增加了7.3亿人次。其中多为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等常见病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讲座内容

常见慢性病的健康讲座内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病是在多个遗传基因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长期紧张疲劳,忽视自我保健和心理应变平衡逐渐积累并而发生的疾病,其中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即使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在我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与不健康饮食,体力活动减少,吸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等几种危险因素有关.因此,慢性病的健康管理主要从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开始.今天主要介绍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几种常见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高血压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并发症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疾患具有高度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由高血压而引起的心脑血管在我国的疾病负担和死因顺位中均占首位.因此,高血压防治是当前我国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课题和中心环节.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高,血压控制的方法确切而有效,预防带来的

益处巨大以及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使民众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或控制延缓其并发症,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管理和综合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血压的病因 高血压从病因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有明确的起因,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如: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血管性高血压,药物诱发性高血压等.另一种是没有明确特定的原因,由于遗传或/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综合原因所致的高血压,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5%左右.我们在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中通常所指的高血压就是原发性高血压,是预防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的重点. 二,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危害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3],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8.8%,比1991年增加了31%,患者增加了近7000多万,全国达到1.6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高血压一般在开始几年或十几年没有明显症状,但高血压使血管和心脏长期处于紧张和高负荷状态,由此引起全身血管的损伤(动脉硬化)及心室肥厚,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2篇【最新版】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2篇 案篇一 为了落实市、县防病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根据县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联系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一)、任务目标 1.执行35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制度;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 2.对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必须建立规范完整的档案资料,建档率和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有效随访率达85%。 3.辖区内35岁以上户籍居民高血压发现登记率应达85%,糖尿病发现登记率应达2%以上。 4.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肿瘤的上报资料准确、完整、及时。 (二)具体措施 1、有专人负责社区各项慢病防治工作。

2、发现可疑结核病人立即转区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不准开抗痨药。 3、对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全程督导治疗。规范服药率要达98%以上。并及时嘱病人按时做必须的检查和送痰复查,出现副反应及时处理或报告。 4、对户籍人口实施20岁以上社区居民首诊测血压,35岁以上居民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和血糖,做好居民的周期性体检(一年一次或二年一次)。 5、掌握辖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人数,有规范完整的病历档案和名册登记(高血压发现登记率达5%,糖尿病达2%),规范管理和随访率均达95%以上。每季、半年、年终的评估中等各项工作指标,血压控制达标率、血糖控制达标良好率和个案效果评估,均应达到要求。 6、掌握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并有花名册,健康档案等资料齐全,开展老人周期性体检工作,有开展工作记录及资料。 7、按要求对重点人群督导访视,并有记录。

8、按照慢性病防治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将慢病防治工作相关原始资料统计成报表,按时上报。 9、按照各类慢病防治的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慢病防治,健康宣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篇二 为建立健全符合我镇社会发展水平的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贯彻落实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1、摸清辖区内居民总户数和总人口数。 2、为辖区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在20XX年建档率30%的基础上,今年要求完成80%,力争100%。 3、通过建档,掌握0~36个月儿童、孕产妇、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基数,并实行分类指导和管理。

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

姜堰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全市慢性病管理系统,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计生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苏卫社妇[2009]9号)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对城乡居民的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二)年度目标 2011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得以加强,以上两类人群登记管理率城乡均达到50%;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0%以上。 二、项目职责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负责项目培训、技术指导、督导考核与效果评估;收集辖区项目进展信息,开展质量控制。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医院)、村卫生室职责 负责所服务社区主要慢病的筛查,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掌握辖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三、项目工作内容 (一)高血压患者管理

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 1.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2.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3.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