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生动物复习题

原生动物复习题

原生动物复习题
原生动物复习题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指示生物;

2. 赤潮;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 细胞内消化;

6. 共栖;共生;8. 滋养体;9. 保虫宿主;10. 中间宿主;11. 终末宿主;12. 裂体生殖;13. 孢子生殖;14. 接合生殖;15. 动纤系统;16. 刺丝泡;1

7. 应激性。

二、填空题

1. 原生动物的分类体系争议较大,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有、、

和等4大类群。

2. 眼虫具有趋光性是由于其有和。

3. 眼虫通过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4. 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可通过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所释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无光的条件下则通过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6. 形成是眼虫对水池干涸等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7. 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将鞭毛钢分为和两个亚钢。

8. 植鞭亚钢最显著的特征是和。

9. 常见的植鞭毛虫有、、、和。

10. 寄生于动物和人体的鞭毛虫有、和。

11. 动鞭亚钢最显著的特征是和。

12. 有一种只用生活的鞭毛虫既有鞭毛又有伪足,特称为;这类动物对探讨与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3. 变形虫在运动是,由体表任何不为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

14. 变形虫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质膜排出体外的现象称为。

15. 变形虫结构简单,容易培养,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好材料,经常用来探讨、

和等问题。

16. 根据伪足形态的不同可将肉足纲分为和。

17. 寄生于人体的重要变形虫有。

18. 痢疾内变形虫的形态按其生活过程可分、和3种类型。

19. 是痢疾内变形虫的致病阶段。

20. 是痢疾内变形虫的感染阶段。

21,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主要有、、和等4种,过去所说的瘴气,其实就是。

22. 间日疟原虫一生中需经历和两个寄主。

23. 寄生于人体内的疟原虫在和内发育。

24. 通常把疟原虫侵入红细胞以前,在肝细胞里发育的时期称为。

25. 过去一些学者认为,红细胞前期疟原虫完成发育进入体液和血液后有3个途径:一部分,一部分,另一部分。

26. 从肝细胞出来的疟原虫进入红细胞后的发育时期称为。

27.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生长发育一般可分为、、、

和等5个时期。

28. 疟原虫在蚊子体内进行和生殖。

29. 除疟原虫外,常见的孢子虫还有、、和等。

30. 用染色方法可见纤毛虫表膜下排列有序的基体。

31.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方式为。

32. 根据纤毛的多少和分布的位置将纤毛虫分为、和等3类。

34. 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的呼吸与排泄主要通过进行。

35. 当环境适宜时,草履虫行生殖,环境条件不适宜时行生殖。

36. 在白蚁肠中共生的原生动物是纲的。

37. 原生动物的三种运动胞器分别是、和。

38. 能寄生于人体肝细胞的两种原生动物分别是和。

三、判断与改错题(对的填“T”,错的填“F”并改正)

1. 眼虫体表覆以具弹性的、代斜纹的表膜,表膜就是质膜。()

2. 表膜使眼虫保持一定形状,从而使眼虫不能做收缩变形运动。()

3. 眼虫的鞭毛是细胞表面的突起物,与一基体相连,不受核的控制。()

4. 基体对眼虫的分裂起着类似中心粒的作用。()

5. 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绿眼虫,只有几周就失去叶绿素;若这样连续培养长达15年后,眼虫将会永远失去绿色。()

6. 若用高温、抗生素、紫外线等处理眼虫,使其丧失绿色,只要再返回阳光下,眼虫又可重新变绿。()

7. 夜光虫生活于海水中,在海水波动的刺激下,因在夜间可见其发光而得名。()

8. 鳃隐鞭毛虫寄生于鱼鳃,使其呼吸困难而死亡。()

9. 大变形虫喜欢生活于有机质丰富、重度污染的水体中。()

10. 表壳虫的外壳由细胞本体分泌而成。()

11. 砂壳虫的壳是由分泌的胶状物混合了自然界的小沙粒构成的。()

12. 根据有孔虫的化石不仅能确定地质年代,而且还能找到煤矿。()

13. 放射虫由于在内、外质之间一一几丁质的中央囊,故适于底栖生活。()

14. 有机体内环境对疟原虫不利时,进入红细胞的裂殖子即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

15. 疟原虫大配子母细胞的特征是核在虫体中部,较疏松,疟色素较细小。()

16. 疟原虫小配子母细胞的特征是核偏在虫体一边,较致密,疟色素较粗大。()

17. 草履虫一般生活在清洁、缓流的小溪沟中。()

四、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 眼虫制造过多食物常形成一些半透明的()贮存于细胞质中,这是眼虫类的特征之一。

A. 淀粉粒

B. 副淀粉粒

C. 食物泡

D. 叶绿体

2. 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A. 纵二分裂

B. 横二分裂

C. 外出芽生殖

D. 内出芽生殖

3. 锥虫多生活于脊椎动物的()。

A. 消化道内

B. 肝脏内

C. 血液中

D. 淋巴液中

4. 多鞭毛虫生活于白蚁消化道内,以分解宿主的纤维为食,也使宿主能很好地利用纤维素,这种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称为()。

A. 寄生

B. 共栖

C. 捕食

D. 互利共生

5. 能诱导变形虫发生胞饮作用的最合适物质是()。

A. 纯净水

B. 糖类溶液

C. 氨基酸溶液

D. 自来水

6. 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最主要的作用是()。

A. 调节水分平衡

B. 排除代谢废物

C. 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D. 进行气体交换

7. 变形虫最常见的生殖方式是()。

A. 孢子生殖

B. 配子生殖

C. 二分裂生殖

D. 出芽生殖

8. 刺丝泡为下列动物中()所特有。

A. 眼虫

B. 草履虫

C. 变形虫

D. 孢子虫

9. 刺丝泡的生理机能主要是()。

A. 生殖

B. 摄食

C. 呼吸

D. 防御

10. 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

A.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寄生,行渗透性营养

B. 疟原虫是寄生于宿主组织的间质内,性渗透性营养

C. 疟原虫营消化道内寄生,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D. 疟原虫以胞口摄取营养,不是细胞内寄生,而是细胞间寄生

11. 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A. 渗透型营养

B. 光合型营养

C. 吞噬型营养

D. 混合型营养

12. 能行出芽生殖的原生动物是()。

A. 变形虫

B. 夜光虫

C. 钟形虫

D. 喇叭虫

13. 能行光合作用的原生动物是()。

A. 变形虫

B. 草履虫

C. 绿眼虫

D. 疟原虫

14. 不由昆虫传播的寄生原虫是()。

A. 痢疾内变形虫

B. 疟原虫

C. 杜氏利什曼原虫

D. 锥虫

15. 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的生殖方式是()。

A. 孢子生殖

B. 裂体生殖

C. 二分裂生殖

D. 配子生殖

16. 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A. 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B. 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

C. 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

D. 配子生殖和分裂生殖

17.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介质是()。

A. 白铃

B. 中华按蚊

C. 致乏库蚊

D. 采采蝇

18, 生殖方式为横二裂和接合生殖的动物是()。

A. 绿眼虫

B. 大草履虫

C. 大变形虫

D. 间日疟原虫

19. 弓形虫属原生动物门的()。

A. 纤毛纲

B. 肉足纲

C. 孢子纲

D. 鞭毛纲

20. 能形成赤潮的原生动物是()。

A. 草履虫

B. l绿眼虫

C. 痢疾内变形虫

D. 腰鞭毛虫

五问答题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有何区别?

3. 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

4. 鞭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5. 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6. 何谓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的机理是什么?

7. 肉足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 简述痢疾内变形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9. 简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10. 疟疾复发的根源是什么?

11. 疟原虫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出哪些新观点?

12. 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3. 纤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4. 研究原生动物有何经济意义?

原生动物练习题(张敏)

一、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眼虫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表膜就是质膜。() 2、表膜使眼虫保持一定形状,从而使眼虫不能作收缩变形运动() 3、眼虫的鞭毛是细胞表面的突起物,与一基体相连,不受核的控制。() 4、基体对眼虫的分裂起着类似中心粒的作用。() 5、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绿眼虫,只有几周就失去叶绿素;若这样连续培养长达15年后,眼 虫将会永远失去绿色。() 6、若用高温、抗菌素、紫外光等处理眼虫,使其丧失绿色,只要再放回阳光下,虫又可重 新变绿。() 7、夜光虫生活于海水中,由于海水波动的刺激,在夜间可见其发光而得名。() 8、鳃隐鞭虫寄生于鱼鳃,使其呼吸困难而死。() 9、大变形虫喜欢生活于有机质丰富、重度污染的水体中。() 10、表壳虫的外壳由细胞本体分泌而成。() 11、砂壳虫的壳是由分泌的胶状物混合了自然界的小砂粒构成的。() 12、根据有孔虫的化石不仅能确定地质年代,而且还能找到煤矿。() 13、放射虫由于在内、外质之间有一几丁质的中央囊,故适于底栖生活。() 14、有机体内环境对疟原虫不利时,进入红血细胞的裂殖子即发育成大、小配子母细胞。 () 15、疟原虫大配子母细胞的特征是核在虫体中部,较疏松,疟色素较细小。() 16、原虫小配子母细胞的特征是核偏在虫体的一边,较致密,疟色素较粗大。() 17、草履虫一般生活于清洁、缓流的小溪沟中。() 二、填空 1、原生动物的分类体系争议较大,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有、、、、等四大类群。 2、眼虫具有趋光性是由于其有和。 3、眼虫通过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把二氧化碳和 水合成糖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4、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可通过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这种营养 方式称为。 5、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所释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无光的条件下 则通过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6、形成是眼虫对水池干涸等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7、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将鞭毛纲分为和两个亚纲。 8、植鞭亚纲最显著的特征是、。 9、常见的植鞭毛虫有等。 10、寄生于动物和人体的鞭毛虫有、、等。 11、动鞭亚纲最显著的特征是、。 12、有一种自由生活的鞭毛虫既有鞭毛又有伪足,特称为;这类动物对探讨 与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3、变形虫在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 14、变形虫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质膜排出体外的现象称。 15、变形虫结构简单,容易培养,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好材料,经常用来探讨、 、等问题。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①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因此称之为单细胞动物。 ②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它们之中虽然也有群体,但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③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像多细胞动物,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 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 什么叫生物发生律?它对了解动物的演化与亲缘关系有何意义? 答: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是德国人赫克尔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当时在胚胎发育方面已揭示了一些规律,如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各纲脊椎动物的胚胎都是由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在发育初期极为相似,以后才逐渐变得越来越不相同。达尔文用进化论的观点曾作过一些论证,认为胚胎发育的相似性,说明它们彼此有亲缘关系,起源于共同的祖先,个体发育的渐进性是系统发展中渐进性的表现。达尔文还指出于胚胎结构重演其过去祖先的结构,它重演了它们祖先发育中的一个形象”。赫克尔明确地论述了生物发生律。1866年他在《普通形态学》一书中是这样说的: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仁堡叁育和圣拉左展(或系统发育,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如青蛙的个体发育,由受精卵开始,经过囊胚、原肠胚、三胚层的胚、无腿蝌蚪、有腿蝌蚪,到成体青蛙。这反映了它在系统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像单细胞动物、单细胞的球状群体、腔肠动物、原始三胚层动物、鱼类动物,发展到有尾两栖到无尾两栖动物的基本过程。说明了蛙个体发育重演了其祖先的进化过程,也就是个体发育简短重演了它的系统发展,即其种族发展史。生物发生律对了解各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其发展线索极为重要。因而对许多

长江大学水产动物学复习题(2012级)

动物学复习题(2012级) Ⅰ问答题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最主要的机能是什么? 2、掌握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 2、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根据什么说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2、初步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共同特征(从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等方面)。 3、什么叫生物发生律?它对了解动物的演化与亲缘关系有何意义? 第四章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动物进化上占重要位置? 2、掌握水螅的基本结构如内外胚层细胞的分化等,通过它了解腔肠动物的体壁结构、组织分化等基本特征。 3、腔肠动物分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第五章扁形动物门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什么说它比腔肠动物高等(要理解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义)。 2、扁形动物门分成哪几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注意适应于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特点)? 第六章原腔动物 1、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哪些门动物属于原腔动物? 2、试述人蛔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点,并说明它的哪些特点代表了线虫动物门的特点 第七章环节动物门 1、环节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上有何重要意义? 2、蚯蚓外部形态对土壤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八章软体动物门 1、试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分哪几纲,简述各纲的主要特征 3、从河蚌的生活方式及身体结构,理解生物与环境统一的密切关系

1-1绪论、第一章和原生动物复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法。 2.生物的主要分类阶元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门、_______、目、_______、属、_______。 3.三名法依次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定名人的姓氏缩写构成的。 4.自然分类系统是以动物的形态结构为基础,根据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上的许多证据进行分类,基本上能反映出动物界的自然演化过程及动物之间的_______。 二、判断题 ( )1.动物学是研究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 )2.动物分类上各个阶元均具客观性和主观性特点。 ( )3.品种也是一个分类阶元,相当于亚种。 三、名词解释 1.双名法 2.物种 3.分类阶元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动物学? 2.何为物种、品种、杂种?双名法是如何给动物命名的?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高等动物的组织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 )、( )和( )。 2.结缔组织主要有( )、( )、网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 )和( )七类。 3.肌肉组织有( )、( )、( )和( )四类。 4.横纹肌、心肌、平滑肌的肌细胞分别是( )状、( )状和( )状,其中心肌还具有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用的结构即( )。 5.神经组织由( )和( )细胞组成,二者均包括( )和( )两部分。 6.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在电镜下呈( )状,主要是由许多( )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与( )有关。 二、判断题 ()6.动物的上皮组织是由许多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所组成。 ()7.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修复、保护、分泌、感觉等功能。 ()8.横纹肌受意志支配又称为随意肌。 ()9.血液也是一种结缔组织。 ()11.组织是由结构相似、机能相关的细胞,依靠细胞间质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定生理机能的细胞群。()12.器官是由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13.系统是由器官或组织联合起来形成的结构。 ()15.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数目不变,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 ()16.动物细胞内的所有细胞器都是由膜构成的。 ()17.中心粒对动物无丝分裂具有重要作用。 ()19.上皮组织仅覆盖在动物体表。 ()20.上皮组织一面向着外界或腔隙,一面借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故上皮细胞具有极性。 ()22.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种类多、数量少、细胞间质发达。 ()25.肌细胞一般细长,呈纤维状,故称肌纤维。 ()26.斜纹肌广泛存在于高等脊椎动物体内。 ()27.平滑肌细胞中肌原纤维一般不见横纹,其超微结构与横纹肌也不相同。 三、名词解释 1.细胞器 2.组织 3.器官 4.哈氏管 四、问答题

原生动物门

第一章原生动物门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了解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和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结构,以及做草履虫应激性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通过学习原生动物门的特征,向学生渗透进化论的思想;通过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1)本章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从书本上学习到动物学的知识。接着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通过讲解原生动物的代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使学生了解最原始的动物所具有的特征,可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重点内容的讲解,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不仅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但是动物细胞是有别于植物细胞的。对比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对细胞结构的了解,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草履虫虽然是低等动物,但它有着与高等动物一样的营养方式——异养。通过实验观察还可以知道,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总结草履虫生理活动特点,对比植物体的生理活动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与植物本质特征的理解。 2.草履虫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终产物的排出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 (1)动物的营养方式与植物的营养方式不一样。动物必须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细菌及其它小的生物和腐烂的有机物。这些食物靠草履虫口沟处纤毛的摆动,汇集到口沟处的胞口,由胞口进入管状的胞咽,在胞咽的末端逐渐形成食物泡。 当食物泡足够大时,就从胞咽处脱落,落人草履虫的细胞质中。 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着。最初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向前移动,再从前端向后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草履虫体内的酶,把食物泡内的食物逐渐消化,经消化的食物可以被细胞质吸收,这时食物泡也逐渐地变小。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在食物泡内,顺着细胞质的移动,由身体后端的胞肛排出体外。 由此看来,草履虫整个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与植物体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在讲清草履虫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讲解草履虫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及残渣排出的过程。这些内容对刚刚接触动物学的学生讲,是显得繁琐。特别是在一节课上,既要记住一系列名词,又要理解一套套新的生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要求的范围内,深入浅出地讲明其中的概念、特点。 (2)草履虫代谢废物的排出也是学生难理解的内容。对草履虫体内的两个伸缩泡和它周围的收集管的认识,一些学生容易理解成平面的结构。教师可以惜助于模型或看录像片进行讲解,说明伸缩泡是一种泡状的结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它可以伸缩。当收集管收集了细胞内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少量氨和尿素)送到伸缩泡后,伸缩泡逐渐涨大,到一定程度后,经过表膜小孔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教师在讲课中一定要使学生分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叫“排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叫“排遗”。学生很容易将“排泄”和“排遗”相混淆。教师可以进一步讲明:排泄是将细胞内的参与代谢过程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而排遗是将食物泡中的消化不了的残渣排出体外,这些残渣没有进入细胞内参与代谢的过程。 3.在显微镜下找到草履虫,并能认识相应的结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

第2章 原生动物门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 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 答:①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因此称之为单细胞动物。②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 它们之中虽然也有群体,但是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的动物。 ③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 像多细胞动物,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大量的工作证明,细胞器类型及其微管带的类型为分类依据。 3.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通过它们理解和 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上的价值。 答:①眼虫体呈绿色,梭形,长约60μm,前端钝圆,后端尖。在虫体中部稍后有一个大而圆的核,生活时是透明的。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表膜是由许多螺旋状的条纹联结而成。眼虫必须借呼吸作用产生能量来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因此需要不断供给游离氧及不断排出二氧化碳。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排出二氧化碳。鞭毛纲的主要特征:一般身体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鞭毛通常有1~4条或稍多。少数种类具有较多的鞭毛。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型(光合营养)和异养型(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繁殖: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一般能形成包囊。近年来,用眼虫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生物指标,用以确定有机污染的程度。由于眼虫有耐放射性的能力,因此其对进化水的放射性物质也有作用。②变形虫体形不断地改变,结构简单。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 在质膜之下为一层无颗粒、均质透明的外质。外质之类为内质,内质流动,具颗粒,其中有扁盘形的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及处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颗粒等。内质又分为处于外层相对固态的凝胶质和处于内部呈液态的溶胶质。变形虫具有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根据伪足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叶状伪足、丝状伪足、根状伪足、轴伪足。体表没有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 细胞常分化为明显的外质与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和溶胶质。虫体有的为裸露的,有的种类具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繁殖,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性繁殖,形成包囊者极为普遍。生活于淡水、海水,也有寄生的。变形虫易培养,用于科学实验的研究材料。③草履虫形似草鞋,全身长满了纵行排列的纤毛。虫体的表面为表膜,其内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表膜由3层膜

生物奥赛动物学分章习题

动物学分章练习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四、选择填空 1 眼虫制造过多食物常形成一些半透明的( )储存于细胞质中,这是眼虫类的特征之一。 A 淀粉粒 B 副淀粉粒 C 食物泡 D 叶绿体 2 眼虫的无性生殖方式是( )。 A 纵二分裂 B 横二分裂 C 外出芽生殖 D 内出芽生殖 3 锥虫多生活于脊椎动物的( )。 A 消化道内 B 肝脏内 C 血液中 D 淋巴液中 4 多鞭毛虫生活于白蚁消化道内,分解宿主的纤维为食,也使宿主能很好地利用纤维素,这种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称作( )。 A 寄生 B 共栖 C 捕食 D 互利共生 5 能诱导变形虫发生胞饮作用的最合适物质是( )。 A 纯净水 B 糖类溶液 C 氨基酸溶液 D 自来水 6 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调节水分平衡 B 排除代谢废物 C 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D 进行气体交换 7 变形虫最常见的生殖方式是( )。 A 孢子生殖 B 配子生殖 C 二分裂生殖 D 出芽生殖 8 刺丝泡为下列动物中( )所特有。 A 眼虫 B 草履虫 C 变形虫 D 孢子虫 9 刺丝泡的生理机能主要是( )。 A 生殖 B 摄食 C 呼吸 D 防御 10 根据最近研究结果表明 A 疟原虫是红血细胞内寄生,行渗透性营养; B 疟原虫是寄生于宿主组织的间质内,行渗透性营养; C 疟原虫营消化道内寄生,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D 疟原虫以胞口摄取营养,不是细胞内寄生,而是细胞间寄生。 11 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 A 渗透型营养 B 光合型营养 C 吞噬型营养 D 混合型营养 12 能行内出芽生殖的原生动物是( )。 A 团藻 B 夜光虫 C 钟形虫 D 喇叭虫 13 能行光合作用的原生动物是. A 变形虫 B 草履虫 C 绿眼虫 D 疟原虫 14 不由昆虫传播的寄生原虫是( )。 A 痢疾内变形虫 B 疟原虫 C 杜氏利什曼原虫 D 锥虫 15 疟原虫红血细胞外期的生殖方式是( )。 A 孢子生殖 B 裂体生殖 C 二分裂生殖 D 配子生殖 16 疟原虫在蚊体内进行的生殖方式是( )。 A 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B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 C 裂体生殖和配子生殖D 配子生殖和分裂生殖 17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 )。 A 白蛉子; B 中华按蚊 C 致乏库蚊 D 采采蝇 18 生殖方式为横二分裂和接合生殖的动物是( )。 A 绿眼虫 B 大草履虫 C 大变形虫 D 间日疟原虫 19 弓形虫属原生动物门的( )。 A 纤毛纲 B 肉足纲 C 孢子钢 D 鞭毛纲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总结共6页文档

一、体质 不对称(多孔动物) 对称(辐射对称【某些原生动物、腔肠动物】→两辐对称【珊瑚纲】→ 两侧对称 【扁形动 物】) 两个例外:软体动物腹足纲:次生性左右不对称 棘皮动物:次生性辐射对称 二、体节 原生动物 多孔动物 腔肠动物不分节或假分节 扁形动物 假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周律分节 节肢动物:异律分节 三、细胞和胚层 原生动物:单细胞动物、少数多细胞群体 多孔动物:两层细胞(皮层或胃层)、逆转 腔肠动物:真正的两胚层(外胚层和内胚层) 扁形动物 假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三胚层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四、体表和骨骼 原生动物:细胞膜(质膜、表膜、外壳)

多孔动物:两层细胞(皮层或胃层)、骨针或海绵丝 腔肠动物:外胚层、内胚层、中胶层、珊瑚纲的外骨骼 扁形动物 假体腔动物皮肤肌肉囊比较涡虫、蛔虫和换毛蚓体壁的组成?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外套膜+贝壳 表皮(角质膜、外骨骼)①外骨骼的组成?②外骨骼的意义? 节肢动物上皮 基膜 棘皮动物:来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体表的三种突起 五、肌肉和运动 原生动物:运动细胞器(鞭毛、伪足和纤毛) 多孔动物:固着生活 腔肠动物:固着或漂浮生活、上皮和肌肉组织尚未分开(内、外皮肌细胞) 扁形动物:开始出现肌肉细胞(中胚层形成)、自由或寄生 假体腔动物:只有纵肌,无环肌 环节动物:疣足和刚毛 软体动物:足 节肢动物:①附肢分节②独立肌肉束、横纹肌 棘皮动物:管足 六、体腔 多孔动物:中央腔 腔肠动物:消化循环腔 真正胚与假体腔动物的区别?

扁形动物:无体腔、实质填空(中胚层形成)真体腔的 意义? 假体腔动物:初生体腔(原体腔)体 腔和中胚层形成的两种方法? 环节动物:次生体腔(真体腔) 软体动物:真体腔缩小,仅留围心腔、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的内腔 节肢动物:混合体腔(血腔) 棘皮动物:真体腔发达,分为围脏腔、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 七、消化系统 原生动物:3种消化方式(光合、渗透和吞噬) 多孔动物:细胞内消化(领细胞) 肠腔动物:消化循环腔,细胞内消化(内皮肌细胞)和细胞外消化 扁形动物:不完全消化 假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完全消化道 节肢动物蚯蚓、河蚌、乌贼、蜘蛛、绦虫消化道德结构? 棘皮动物 八、呼吸 原生动物 多孔动物 腔肠动物体表渗透 扁形动物 假体腔动物 环节动物:体表保持湿润 软体动物:鳃(鳃瓣、栉鳃、楯鳃)、外套膜或肺

实验一眼虫及其他原生动物

实验一眼虫及其他原生动物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眼虫是由单细胞构成的、能独立生活的完整的动物有机体,并兼具动植物的特征。掌握在显微镜下观察游动生物的方法。 二.实验用具与药品 显微镜、载波片、盖玻片、胶头吸管、吸水纸、碘液。 三.实验材料 采集的眼虫等活体原生动物,实球藻、团藻、夜光虫、草履虫等玻片标本。 四.操作与观察 (一)眼虫玻片标本观察:观察玻片标本,首先对眼虫的大小、形态有初步了解,然后对下列构造仔细观察。 1、鞭毛, 2、细胞核, 3、叶绿体, 4、储蓄泡, 5、副淀粉, 6、眼点, 7、包囊 (二)活眼虫观察: 用吸管取一滴水样于载波片上,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眼虫个体很小,呈

纺锤形,体表富有弹性,能收缩和伸展,使细胞极易变形。 选择一个不活泼的眼虫,用高倍镜观察。眼虫前端有一深色眼点,眼点有何功能?眼点旁边可见一泡状无色透明的部分,即为储蓄泡。长条形的大型颗粒状物是叶绿体。小型的颗粒状物为副淀粉。细胞核大,位于虫体后端1/3处。注意观察眼虫前端,是否可见摆动的鞭毛,若看不见,可在盖玻片周围加一滴碘液,把鞭毛染成褐色再观察。 (三)其他原生动物的观察:(玻片标本) 1.实球藻:由16个细胞组成的实心球状体,细胞嵌在无色透明的胶质中,每个细胞有2根鞭毛。 2.团藻: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空心球。每个细胞排列在球的表面,相互之间有原生质桥相连,在球中可见大型的无性生殖的子群体。 3.夜光虫:是形成“赤潮”的一种鞭毛虫。个体大,肉眼可见。体圆形,有一根由鞭毛变化而来的鞭状触手。细胞质中有多数空泡。 4.草履虫的结合生殖和横二裂生殖:注意草履虫结合时的形态,细胞核的大小和位置。 横二裂生殖时虫体的形态和细胞核的形状。 五.作业: 1.绘一个眼虫的整体图,标出各部分名称,根据你的观察,指出哪些结构能看清,哪些看不到,哪些你看到了但没有很大把握。 2.绘一个草履虫结合生殖时的图或横二裂时的图。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单细胞真核生物 进化地位:原生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包括所有的单细胞和多细胞群体的单细胞生物。原生生物中既有属于植物界的衣藻、团藻等绿藻,又有明显属于动物界的草履虫、变形虫等,还有介于动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之间的眼虫、粘菌等。 一、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原生动物多数是由单细胞构成,少数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群体。 表膜:原生动物的体表为细胞膜,称表膜或质膜。 细胞质:分化为外质和内质:外质均匀而透明,致密而无颗粒;内质多颗粒而易流动。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出能够完成不同生理功能的胞器,如眼点、伸缩泡、鞭毛、纤毛、伪足、泡口、泡咽、泡肛等。 细胞核:一般1个,也有2个或多个;核分为泡状核(小核或生殖核)和致密核(大核或营养核)两种,前者染色质少,分布不均匀;后者染色质多,均匀而致密地分布于核中。 包囊:多数原生动物在生活条件恶化时,能分泌形成厚壳将自身包裹起来,停止运动和取食。 二、原生动物的生物学特征 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鞭毛或纤毛运动,另一种是伪足运动(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形成伪足)。 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有光合自养(植物性营养),如有色素体鞭毛虫;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如草履虫;渗透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如各种孢子虫。 呼吸与排泄:原生动物的呼吸和排泄主要通过细胞膜进行;水分调节主要靠伸缩泡实现。 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二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裂体生殖。有性生殖有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配子生殖有同胚生殖和异胚生殖. 原生动物具有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三、原生动物的分类 原生动物约3万种,对其进化地位和分类,各家意见分歧较大。我们采用目前多数原生动物分类学家的分类观点,将原生动物门分为4个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和纤毛虫纲,这四大类群是原生动物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 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一、代表动物—绿 眼虫 生物学特性: ①借助鞭毛运动, 眼点与光感受器能 感受光线变化,有趋 光性。 ②细胞质内叶绿体, 在有光时进行光合 营养,利用光合作用 所放出氧进行呼吸 作用;制造的过多 养分贮存在于副淀 粉粒。 ③无光条件下,利用 表膜进行渗透性营 养,通过表膜吸收水 中氧,排出CO2 ④伸缩泡主要调节水分的平衡。 ⑤生殖方法一般是纵二分裂。 ⑥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中,温暖季节水体呈绿色;环境不良虫体变圆形成包囊。 二分裂: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二个,染色体均等的分布在两个子核中,随后细胞质也分别包围两个细胞核,形成两个大小、形状相等的子体。二分裂可有纵二分裂(如眼虫)和横二分裂(草履虫) 二、鞭毛虫纲的主要特征 成体有1~4根鞭毛,具有鞭毛是本纲最主要的特征,鞭毛是运动的细胞器。

实验 1 草履虫及其他原生动物 -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1 草履虫及其他原生动物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草覆虫及其他原生动物的观察,了解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原生动物常见种类。 二、实验材料 1.草覆虫培养液或野外采集水样。 2.各种纤毛虫、变形虫、眼虫及疟原虫的染色标本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双目解剖镜、载玻片、盖玻片、胶头吸管、吸水纸、擦镜纸、1%碘液、5%冰醋酸、蓝黑墨水、中国墨汁、细胞核染料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草覆虫Paramoecium观察 用吸管吸取草覆虫培养液或采集水样近液界面边缘的白色污物,对着光线,肉眼可见许多白色小点游动于水中即为草覆虫(Paramoecium sp.)。 图1-1 草履虫Paramecium A.绿草履虫;B.尾草履虫;C.多核草履虫;D.双核草履虫。(自何志辉)

常见种类有:绿草覆虫(P. basaria)、尾草覆虫(P. caudatum)、多核草覆虫(P. multimicronucleatum)和双核草覆虫(P. aurelia)等(图1-1)。通常采集到的种类为尾草覆虫,也称大草覆虫。用稻草汁纯培养液观察时大多是纯草履虫,但用采集水样往往发现其它纤毛虫存在,常见如钟虫、肾形虫等(图1-2)。 A B 图1-2 钟虫(A)和肾形虫(B)(自江静波等) 使用显微镜观察大草履虫时,先撕散少许擦镜纸纤维置于载玻片上(阻碍草履虫的运动,以便观察),然后滴一滴样液在纤维网间,再加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后转高倍镜观察。 1.外形 体长在180-300 m之间,前端圆形而略小,后半部稍阔,后端较尖,形如倒置的草鞋,因而得名。从体前端斜向体中部有一口沟,沟底开口为胞口(图1-3)。 2.运动特点 全身密布纤毛并不断摆动,由于纤毛在体表纵行沿体轴略旋向排列,加上口沟处纤毛较长,对水的反作用力大于其他部位,因此草履虫在水中旋转前进。纤毛为其运动胞器。 3.细胞基本结构 (1)细胞膜覆盖在体表上一层极薄而具有弹性的表膜,能使身体保持一定形状。 (2)细胞质分化为内、外质。 外质透明无颗粒,位于表膜内面一层薄而均匀的原生质,其突出形成纤毛(调暗光圈可见),外质内可见与表膜垂直排列的折光性强的椭圆形刺丝泡(加一滴蓝黑墨水可使刺丝放出),是用于防御和固着的胞器。

动物学复习题(上)

动物学复习题(上)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复习题 1 动物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有哪些共同特征? 2 细胞膜有哪些重要作用?对动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3 细胞质各重要成分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4 细胞核的结构及其主要生理机能是什么?与细胞质有何联系? 5 研究细胞周期有何实践意义? 6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何生物学意义? 7 动物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机能是什么?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有何异同? 3 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 4 鞭毛的超微结构及其运动机理是什么? 5 鞭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 简述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7 何谓变形运动?变形运动的机理是什么? 8 肉足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9 简述痢疾内变形虫的形态、生活史及防治原则。 10 简述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危害及防治原则。 11 疟疾复发的根源是什么? 12 疟原虫的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出哪些新观点? 13 孢子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4 纤毛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5 研究原生动物有何经济意义?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复习题 1 受精卵的卵裂与体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何区别? 2 何谓胚层的分化?多细胞动物的三个胚层各分化成哪些组织器官? 3 什么叫生物发生律?了解生物发生律有何重要意义? 4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有哪几种学说?各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个学说易被多数人接受? 为什么? 第四章海绵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复习题 1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2 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原生动物复习题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指示生物; 2. 赤潮;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 细胞内消化; 6. 共栖;共生;8. 滋养体;9. 保虫宿主;10. 中间宿主;11. 终末宿主;12. 裂体生殖;13. 孢子生殖;14. 接合生殖;15. 动纤系统;16. 刺丝泡;1 7. 应激性。 二、填空题 1. 原生动物的分类体系争议较大,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有、、 和等4大类群。 2. 眼虫具有趋光性是由于其有和。 3. 眼虫通过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4. 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可通过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利用所释放出的氧进行呼吸作用,无光的条件下则通过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6. 形成是眼虫对水池干涸等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7. 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将鞭毛钢分为和两个亚钢。 8. 植鞭亚钢最显著的特征是和。 9. 常见的植鞭毛虫有、、、和。 10. 寄生于动物和人体的鞭毛虫有、和。 11. 动鞭亚钢最显著的特征是和。 12. 有一种只用生活的鞭毛虫既有鞭毛又有伪足,特称为;这类动物对探讨与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3. 变形虫在运动是,由体表任何不为形成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称为。 14. 变形虫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质膜排出体外的现象称为。 15. 变形虫结构简单,容易培养,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好材料,经常用来探讨、 和等问题。 16. 根据伪足形态的不同可将肉足纲分为和。 17. 寄生于人体的重要变形虫有。 18. 痢疾内变形虫的形态按其生活过程可分、和3种类型。 19. 是痢疾内变形虫的致病阶段。 20. 是痢疾内变形虫的感染阶段。

普通动物学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Protozoa) 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 构成原生动物体的单个细胞,既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又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因此它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不同,而和整个高等动物体相当,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有机体。它没有像高等动物那样的器官、系统,而是由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部分来完成各种生活机能。如有些种类分化出鞭毛或纤毛完成运动的机能,有些种类分化出胞口、胞咽,摄取食物后,在体内形成食物泡进行消化,完成营养的机能等。完成这些机能的部分和高等动物体内的器官相当,因此称为细胞的器官,简称为细胞器(organelle)。 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像多细胞动物,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原生动物的身体微小,一般必需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这类动物分布很广,生活在淡水、海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也有不少种类是寄生的。一般认为约有30 000种。也有人认为有 44 000多种(其中化石种类20 000种,营自由生活的17 000多种;寄生的约6 800种)。 原生动物的分类较为复杂,近些年来在一些教科书和专著中意见颇不一致。自6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不断地出现一些专家集体参与修订原生动物分类系统。1964年以B.M.Honigberg为首的原生动物学家协会分类学及分类学问题委员会11名委员对原生动物分类进行修正,这一修正系统仍视原生动物为动物界的一门,下设4个亚门(肉足鞭毛亚门、孢子亚门、丝孢子亚门和纤毛亚门),其下又分若干总纲和纲。1980年以N.D.Levine为首的原生动物学家协会进化分类学委员会的16名委员,基于1964年以后的研究进展和新的发现,又对原生动物分类加以修正,这次修正,视原生动物为一亚界,按生物三界系统应属于动物界的一个亚界,按五界系统应属于原生生物界的一个亚界。分为7个门(肉足鞭毛门、盘蜷门、顶复体门、微孢子门、精细孢子门、腹虫门和纤毛门),其下又设若干亚门、总纲及纲、亚纲等。1985年,由于几年来对原生动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超微结构和分子分类方面的研究,J.J.Lee等3人主编的由5个国家23名原生动物学家合著的《原生动物图解指南》(An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Protozoa)一书,分为6个门,其中有5个门与1980年的分类系统相同,只是去掉了精细孢子门,因该门下属的类群归属一直有争议而未被纳入。但对纤毛门动物,由于近年对其超微结构研究较细,电镜证实各类纤毛虫的纤毛毛基体(动体)存在3种形式(单动胞器、双动胞器、复动胞器),大量工作证明,动胞器类型及其微管带的类型为分类依据,对纤毛虫的系统发生关系有了全新的看法,这次修正在亚门水平有较大变动。 对原生动物的系统分类,尽管有上述学者们集体的见解,但在一些专著和教材中仍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一致的分类系统,有的仍将原生动物视为动物界中的一门,其下分为4个纲:鞭毛、肉足、孢子和纤毛纲,这四大类群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作为基础课的教学,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我们仍以这四类动物为重点学习内容。 第二节鞭毛纲(Mastigophora) 一、代表动物——眼虫(Euglena) 生活在有机物质丰富的水沟、池沼或缓流中。温暖季节可大量繁殖,常使水呈绿色。 眼虫(图2-1)体呈绿色,梭形,长约60μm,前端钝圆,后端尖。在虫体中部稍后有

动物学复习问答题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1.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区别?答:①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因此称之为单细胞动物。 ②它们虽然在形态结构上有的比较复杂,但只是一个细胞本身的分化。 ③原生动物除单细胞的个体外,也有由几个以上的个体聚合形成的群体,很像多细胞动物,但是它又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这主要在于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一般分化成为组织,或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协调活动成为统一的整体,组成群体的各个个体,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的分化。体细胞没有什么分化,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纲?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答:原生动物门有4个纲: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大量的工作证明,细胞器类型及其微管带的类型为分类依据。 3.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通过它们理解和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上的价值。答:①眼虫体呈绿色,梭形,长约60μm,有一个大而圆的核。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的条件下,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排出二氧化碳。鞭毛纲的主要特征:一般身体具鞭毛。以鞭毛为运动器。鞭毛通常有1~4条或稍多。少数种类具有较多的鞭毛。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型(光合营养)和异养型(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繁殖:无性繁殖一般为纵二分裂,有性繁殖为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在环境不良的条件下一般能形成包囊。近年来,用眼虫作为有机物污染环境的生物指标,用以确定有机污染的程度。由于眼虫有耐放射性的能力,因此其对进化水的放射性物质也有作用。 ②变形虫结构简单。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在质膜之下为一层无颗粒、均质透明的外质。外质之类为内质,内质流动,具颗粒,其中有扁盘形的细胞核、伸缩泡、食物泡及处在不同消化程度的食物颗粒等。内质又分为处于外层相对固态的凝胶质和处于内部呈液态的溶胶质。变形虫具有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以伪足为运动器,伪足有运动和摄食的机能。根据伪足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叶状伪足、丝状伪足、根状伪足、轴伪足。体表没有坚韧的表膜,仅有极薄的细胞质膜。细胞常分化为明显的外质与内质,内质包括凝胶质和溶胶质。虫体有的为裸露的,有的种类具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繁殖,二分裂,有的种类具有性繁殖,形成包囊者极为普遍。生活于淡水、海水,也有寄生的。变形虫易培养,用于科学实验的研究材料。 ③草履虫形似草鞋,全身纵行排列纤毛。表面为表膜,其内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表膜由3层膜组成,最外面一层膜在体表和纤维上面是连续的。最里面一层和中间一层膜形成表膜泡的镶嵌系统。纤毛纲的主要特征:以纤毛为运动器,一般终生具纤毛。纤毛的结构与鞭毛相同,其不同点是纤毛较短,数目较多,运动时节律性强。结构一般较复杂,在原生动物中这类动物是分化最多的。细胞核一般分化出大核与小核。大部分纤毛虫具有摄食的胞器。生殖,无性生殖是横二分裂,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也有寄生的。草履虫因为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因此一般用它作为代表动物。同时它也是研究细胞遗传的好材料。近年来也用草履虫的水溶性提取物诊断消化系统的癌症和乳腺癌等。 4.掌握疟原虫的主要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初步了解我国在抗疟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疟原虫掌握孢子纲的主要特征。答:间日疟原虫有人和按蚊2个寄主,生活史复杂,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有性世代在某些雌按蚊体内进行,借某些雌按蚊传播。 裂体生殖在人体内进行。当传染了疟原虫的雌按蚊吸人血时,疟原虫的子孢子即随蚊唾液进入人体血液中。半小时后进人肝细胞进行裂体生殖,形成数万圆形裂殖子,侵入红细胞后继续裂体生殖,发育成戒指形的小滋养体(环状体),其长大后发育成大滋养体,并继续分裂成16 个核时,停止分裂,此时称裂殖体。子核分裂最终形成16个裂殖子,充斥红血细胞内使细胞破裂,裂殖子散人血浆各自侵入其他红细胞再次裂体生殖。当每次红细胞大量破裂,裂殖子及疟色素等代谢产物进入血液时,患者先寒后热盗汗,此过程在间日疟48h一次,三日疟需72h,恶性疟需36-48h。 配子生殖部分进入红细胞的裂殖子发育为大,小配子母细胞,被吸入蚊胃后先分别发育为大、小配子,并在蚊胃中融合为合子。如未被蚊吸去,则停止发育的大、小配子母细胞.在1-2个月内被白细胞吞噬或变性。孢子生殖合子形成几小时后,在蚊胃基膜与上皮细胞之间发育为圆形的卵囊。其核和胞质经多次分裂,形成数万子孢子。子孢子成熟后逸出散人血腔中,并进入唾液腺。在蚊叮人时,子孢子又进入另一人体,进行下一周期。 疟原虫对人危害很大,能大量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使人肝脾肿大,并能损害脑组织,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防治原则:设立专门抗疟机构,贯彻积极防治与采取综合措施的方针,治病与灭蚊并进 主要成就:防止药物发现,疟疾免疫研究,疟原虫体外培养等 孢子纲的主要特征:1、寄生2、无运动器3、具顶复器4、异样5、生活史复杂,世代交替。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动物进化上占重要位置?答: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辐射对称(二)两胚层、原始消化腔 (三)组织分化(四)肌肉的结构(五)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网是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3.腔肠动物分哪几个纲,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有何价值?答:腔 肠动物分为3个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一、水螅纲主要特征: 1.一般是小形的水螅型或水母型动物。 2.水 螅型结构较简单,只有简单的消化循环腔。 3.水母型有缘膜,触手基 部有平衡囊。 4.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与水母型,即有世代交替现象 (如薮枝虫),少数种类水螅型发达,无水母型(如水螅)或水母型不发 达(如筒螅),也有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如钩手水母、 桃花水母;还有的群体发展为多态现象,如僧帽水母。二、钵水母主 要特征: 1.钵水母一般为大形水母,而水螅水母为小形的。 2.钵水 母无缘膜,而水螅水母有缘膜。钵水母的感觉器官为触手囊,水螅水母 为平衡囊。 3,钵水母的结构较复杂,在胃囊内有胃丝,而水螅水母则 无。 4,钵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内胚层,水螅水母的生殖腺来源于外胚 层。三、珊瑚纲主要特征: 1.珊瑚纲只有水螅型,其构造较复杂,有 口道、口道沟、隔膜和隔膜丝。 2.珊瑚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内胚层, 水螅纲螅型体的生殖腺来自外胚层。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根据什么说它 比腔肠动物高等(要理解两侧对称和三胚层的出现对动物演化的意 义)。答: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动物体结构和机能 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 础,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 统等。 (一)两侧对称(二)中胚层的形成(三)皮肤肌肉囊由于中胚层 的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纵肌、斜肌。 (五)排泄系 统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肾管的排泄系统。(六)神经系统形成“脑” 及从“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 (七) 生殖系统大多数雌雄同体,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产生雌雄生殖细 胞的固定的生殖腺及一定的生殖导管,如输卵管、输精管等,以及一 系列附属腺,如前列腺、卵黄腺等。这样使生殖细胞能通到体外,进 行交配和体内受精。 5.掌握血吸虫生活史的特点及其危害、防治等,了解我国在防治血吸虫 方面的成就。答:移行途径:尾蚴→皮肤→静脉系或淋巴系→右心房 →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肝门静脉。②危害及分布:血吸虫病是热 带与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流行分布在一定的地方,主要是 因为它的中间寄主——钉螺有一定的地理分布。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 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 南广大地区。受感染者,成人丧失劳动儿童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侏儒,妇 女不能生育,甚至丧失生命。人感染血吸虫,主要由于接触疫水,如下 水劳动或皮肤接触被尾蚴污染的露水、雨水及潮湿地面等。此外饮水 时尾蚴也可经口腔粘膜侵入人体。感染季节一般是春、夏、秋三季, 尤以春末、夏季和早秋感染率最高。③防治原则:贯彻以防为主的方 针。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查病治病、查螺灭螺、粪管、水管及预防感 染等几个方面。以切断血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钉螺是血吸虫唯一 的中间寄主,钉螺的分布广、量大,地理条件复杂,我国人民在实践中 创造出许多结合生产,因时因地制宜的有效灭螺方法。管好粪便和水源 可预防多种寄生虫病。此外,针对上述血吸虫的感染途径进行个人防 护,我国从解放后在血吸虫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6.猪带绦虫的形态结构如何适应于寄生生活?掌握其生活史,并了解其 危害和防治等。答:猪带绦虫的形态结构:成虫白色带状,全长为2m~ 4m,有700—1000个节片。虫体分头节,颈部和节片3个部分。头节 圆球形,直径约为lmm,头节前端中央为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 钩,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排列,顶突下有 4 个圆形的吸盘,生活的绦 虫以吸盘和小钩附着于肠粘膜上。头节之后为颈部,颈部纤细不分节 片,与头节间无明显的界限,能继续不断地以横分裂方法产生节片,所 以也是绦虫的生长区。节片愈靠近颈部的愈幼小,愈近后端的则愈宽大 和老熟。依据节片内生殖器官的成熟情况可分为未成熟节片、成熟节 片和孕卵节片或称妊娠节片3种。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内部构造尚 未发育。成熟节片近于方形,内有雌雄生殖器官。孕卵节片长方形, 几乎全被子宫所充塞。这些都是适应寄生生活的附着器官。生活史: 虫体后端的孕卵节片,随寄主粪便排出或自动从寄主肛门爬出的节片 有明显的活动力。节片内之虫卵随着节片之破坏,散落于粪便中。虫 卵在外界可活数周之久。当孕卵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吞食后,在其小 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钩蚴孵出,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 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在肌肉中经60—70天发育为囊尾蚴。 防治原则从切断寄生虫生活史的总原则考虑,在预防上加强宣传教育, 改良饮食和生活习惯,不食未熟的或生的猪肉,注意防止猪囊尾蚴污 染食物;加强屠宰场的管理,严格肉品检查制度;加强猪的饲养管理, 避免粪便污染饲料;及时治疗病人,处理病猪,以杜绝传染源。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4.分析比较腹足类、瓣鳃类及头足类的主要结构 特点的异同。 相同点:具次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 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三部分,体外被套膜,常常 分泌有贝壳。 5、头足类对环境适应的结构特点。答:1、足特化成腕和漏斗2、躯干 两侧具鳍3、内骨骼由内壳及软骨组成4、鳃上具微血管5、闭管式循 环6、神经发达7、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门有哪些重要特征?节肢动物比环节 动物高等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①全身包被 发达坚厚的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②高效的呼吸器官 ——气管,能高效地进行呼吸。③简单的开管式循环系统。④异律分 节和身体的分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⑤分节的附肢, 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⑥强 劲有力的横纹肌。⑦灵敏的感觉器和发达的神经系统。⑧独特的消化系 统和新出现的马氏管。 2.从节肢动物的特点,说明在动物界中节肢动物种类多、分布广的原因。 答: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健康、经济等各方 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种类陆栖;全身包被坚实的外骨骼, 可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有灵活的附肢、伸屈自如的体节以及发 达的肌肉,藉以增强运动。还具备气管等空气呼吸器,能高效地进行 呼吸;完全适应于陆上生活。在无脊椎动物中,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 一门动物,其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 有生境。 3、比较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及昆虫纲在形态上的异同。 答:甲壳纲(Crustacea) 触角2对,头和胸部常愈合为头胸部,背侧 被有发达的头胸甲,如虾、蟹等。用鳃呼吸。 蛛形纲(Arachnida) 多数陆生。头胸部除螯肢和脚须外有步足4对, 腹部无附肢,用书肺或气管呼吸,如蜘蛛。书鳃和气管呼吸。 多足纲(Myriapoda)身体分节明显,体分头部与躯干两分,每体节具1~ 2对足,如蜈蚣、马陆等。气管呼吸。 昆虫纲(1nsecta) 体分头、胸、腹三部,胸部具3对足,一般具2对 翅,如蝗虫。气管呼吸。 第十六章鱼纲 1、鱼类在脊椎动物中是最适合水中生活的一大类群, 试从它们的形态结构上加以说明。鱼类适应水生:体形,无颈分化,鳃, 单循环。 4.鳔的作用是什么?答:(1)调节身体比重(2)呼吸作用,如肺鱼。(3) 感觉作用,鲤形目鱼类的鳔经韦伯氏器与内耳相连,当外界压力变化时 经鳔、韦伯氏器传入内耳。感受高频声波,鲤形目为7000—10000赫兹, 一般的鱼为2000—3000赫兹。(4)发声作用:鳔管放气发声,如鲤科鱼 类,鳗鲡等。肌肉摩擦使鳔发声,如大黄鱼、小黄鱼鳔外鼓肌收缩使鳔 发声。骨骼摩擦发声,如匙骨和后匙骨、咽齿之间、胸鳍棘与肩带的摩 擦等,鳔可将声音放大。 6.简述鱼类肾脏在调节体内渗透压方面所起的作用。答:鱼类具有调 节渗透压的机能。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一 高渗溶液,以血液冰点下降表示其渗透压,约为—0.57,而淡水则接近 于 0℃(海水为—2.0℃)。按渗透原理,体外的淡水将不断地通过半渗 性的鳃和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但肾脏可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 及时排出浓度极低几乎等于清水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 1.淡水鱼类 体内盐分浓度大于外界环境,水可以从鳃、口腔粘膜等渗入体内,破坏 体内盐、水平衡而死亡。淡水鱼必须连续不断地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 所以肾小体发达,肾小球数量多,超过10000个,每天排出大量尿液。 鳃上的泌氯细胞能从周围的液体中获取氯离子转入血液。当体内含盐量 降低时,细胞吸盐作用很明显。肾小管也有盐类重吸收机能。 2.海水硬骨鱼 体内盐分浓度一般低于外界环境,水分会从鳃和体表渗出,因大量失水 而死亡。为弥补失水必须大量喝水,(水量为体重的7-35%)消化道将 水分吸收,盐分从鳃或尿中排出。肾小球数量少甚至无,使水分排出减 少到最低限度。 3.软骨鱼 软骨鱼血液盐分稍高于海水硬骨鱼,但血液中含有大量尿素,渗透压比 海水高,不会失水。肾小管可将尿素重吸收,血液含尿素量为350毫摩 尔/升(占血液的2%)。一般高等动物为100毫摩尔/升。尿素是维持体 液盐水平衡的主要因子,当血液中尿素高时,从鳃进入的水分就多,冲 淡了血液浓度,拍尿量增多,尿素流失多。血液尿素少,鳃入水少,排 尿量少,血液尿素上升。 第十七章两栖纲 2.试述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 同,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 骨的制约后,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 性和灵活性;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 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两栖动物虽已具备登陆的身体结构,但是繁殖和幼体发育仍旧必须在 淡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发 育中需经变态才能上陆生活。 3.简要总结两栖纲躯体结构的主要特征。答:现存两栖动物的体型大 致可分为蚓螈型、鲵螈型和蛙蟾型。蚓螈型的种类外观很像蚯蚓,眼 和四肢退化,尾短而不显,以屈曲身体的方式蜿蜒前进,营隐蔽的穴 居生活,代表动物有蚓螈和鱼螈等。鲵螈型的种类四肢短小,尾甚发达, 终生水栖或繁殖期营水生生活,匍匐爬行时,四肢:身体及尾的动作 基本上与鱼的游泳姿势相同,代表动物有各种蝾螈和鲵类。蛙蟾型的 体形短宽,四肢强健,无尾,是适于陆栖爬行和跳跃生活的特化分支, 也是两栖动物中发展最繁盛和种类最多的类群,代表动物为各种蛙类 和蟾蜍。两栖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头形扁平 而略尖,游泳时可减少阻力,便于破水前进。口裂宽阔,颌缘是否有 齿视种类不同而异;吻端两侧有外鼻孔一对,具鼻瓣,可随意开闭控制 气体吸人和呼出,外鼻孔经鼻腔以内鼻孔开口于口腔前部。大多数陆栖 种类的眼大而突出,具活动性眼睑,下眼睑连有半透明的瞬膜(有些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