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法的意义二年级教案

除法的意义二年级教案

除法的意义二年级教案
除法的意义二年级教案

除法的意义二年级教案

【篇一:二年级数学除法的意义2】

课时教案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题:飞行表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地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问

2、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余数。

教学重点:体会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行列排列的图片若干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二、问题探究

1、摆一摆。

创设“飞行表演”的情景。给他们18个学具,让他们设计飞行队形。

2、说一说。

每行排6架,排3行,一共有18架。

一共有18架飞机,每行排6架,可以排3行。

一共有18架飞机,排成3行,平均每行有6架。

3、列一列。

4、找一找。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5、按照自己的排列说一说列一列找一找。

三、体验感悟

把这些飞机4架4 架地排,结果怎样呢?

1、学生操作。

2、列式表示。

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统一表示的方法。

读作:18除以4商4余2。

3、说一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有18架飞机,4架一组,可心编成4组,还多2架

四、实践应用

试一试

把32页34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订正

完成练习3、4、5

五、小结

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体验”等方面总

结与交流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认识除法》教案】

分。教材里呈现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

两种分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感受数量

间的因果关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题都设计了把总数平均分的两种

情况,能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第1题的得数在摆圆片时知道,其

他题的得数能在图画中看到。另外,第2~5题帮助学生从平均分的

视角观察现象,把获得的数据填入括号,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

平均分的现象。这样的表达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对下

面的认识除法也十分有益。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

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

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

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

成初步的除法概念。(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第36页例题用

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

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

问题。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

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两道例

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

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

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例

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

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

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

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2)通过练习,

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学生在例题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过练习形

成除法的概念。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大致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

层次是第1~5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分别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在理解题意,操作学具或者从图画里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写出除

法算式。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

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一种运算。第2~4题配合图画的三句话,

描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实质。第5题只有图画,

让学生应用前几题的方式理解并讲述图意,再写除法算式。第二层

次是第7~10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图画里的数量关系,灵活应

用认识乘法和认识除法这两个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会乘法与除法

是有联系的,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同时,也为用乘法口诀求商作

些铺垫。第7~9题各设计了三小题,配合图画的文字叙述引导学生

多角度地理解图意。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先是边读文字边看图画,逐一列出算式;然后是只看图画,不读文字,反思刚才是怎样理解

图意的,根据图画里的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这样,教学第10题时,就有了看图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图意,这

道题可以列出许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鼓励学生发散

思维。在独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适当进行整理。如看了图

画里的黄瓜能说哪些算式?辣椒呢?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篇三:小学2年级除法教案】

小学2年级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通过走老猫分鱼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认识学生认识除号,会读

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具体工作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能说出什么叫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 ,如果把我们的双手的10个手指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 )个手指呢?

二内容研讨:

1,例四(教材第18页略有改动)

师:,昨天猫妈妈钓了一些鱼回来后要分给小猫吃,(出示12条鱼)请

同学们帮猫妈妈把这些鱼分放在这4个小猫的盘子里.大家看一下一

共是( )条鱼,平均放在

( )个盘子里,每盘放()条.谁能说一下12条鱼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是

什么意思, 生:, 每盘里的鱼同样多,

师,:对了不同样多少的小猫会不高兴的,

师:, 请同学们用12个圆卡片代替鱼摆一摆,

生:,把12条鱼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条,

师:,像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

生,:用除法,

师,:平均分我们就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除法

师:如果把12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3只小猫呢?也就是分成2

份 3份呢?每份会是()条呢?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动手分

一分并把除法算式写到本子上再读一读,

生列式]

例2:

师:今天猫妈妈钓了20条鱼,如果每只猫的盘子里分4条鱼,就正好够所有的猫吃饱了,请同学们拿出20

根棍代替鱼摆一摆,算一算一共有几只猫吃鱼/

生:20条鱼,每4条放一盘能放5盘,也就是有5只猫吃饭,

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除法计算,。

生列式生说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

除法.

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

本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要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

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两部分,第30~35页教学平均分,第36~41页教学有关除法运算的知识。

教材在编写上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过去的数学教材,把除法人为地分成两类,即平均分(把一

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包含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

另一个数),强调这两类之间的不同,却无法把它们沟通,实质上

削弱了除法的意义,造成了机械记忆的学习状况。新课程认为,这

两类问题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没有必

要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第二,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

首次教学除法,把理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此,认识除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分

编写的原因。

第三,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

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

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

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1.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

在教学本单元前,每一个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但没有研究分

东西活动里的数学内容。教材认为这种经历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只要从中提取数学内容,理解其本质属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第3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创设的活动情境是分6个桃,至于分成几堆、每堆分几个以及怎样分都没有规定,让

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按自己的兴趣与思考分这6个桃,会出现许多

种结果。交流各人分的结果,会出现两类情况:一类是把6个桃分

成若干份,每份的个数有多有少;另一类是不管分成几份,每份分

得的个数同样多。指向后一种情况引进平均分的概念,突出无论分

的过程怎样和结果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显然,“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内涵。

“试一试”巩固初步认识的平均分。让学生分8个桃,也是开放的问题,与例题的不同是按照“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

几份、每份几个不要求全班一致。在动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

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样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

(2)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

第30页下面的一道例题和第32页的例题都提出了分的要求,由学

生开展分的活动,通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前一道例题中,树上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桃,问题是可以分

给几只小猴。解决这个问题首选的方法是实物操作,联系分桃的活

动看教材里的图画,体会每只小猴分得桃的个

数同样多,这道题是把8个桃平均分。“试一试”通过分小棒,体会

无论是每2根一份、第3根一份或每4根一份,都是每份分的根数

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2题指导学生在图画上用“圈一圈”的方式进行“每几块一份”的平均分,一方面能提高分的活动效率,另一方面能更清楚地感受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在解答第3题时,学

生可以自主选择分的活动方式,用学具代替气球或者在图画上做记

号开展分的活动都可以。

后一道例题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教材里呈现的三种分的过

程是比较典型的情况。一种是按部就班地每次分给每只小猴1个桃,像这样重复操作直到全部分完。一种是直接分给每只小猴4个桃,

一下子就全部分完了。还有一种界于前两种分法之间。无论哪种分法,都是以“平均分”的概念为基础: 2只小猴分得的桃要同样多。

至于分的过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与学生的数感、经验以及性格

特点有关,不存在谁优谁劣的区别。在被平均分的物体总数比较多

或者平均分成的份数比较多的时候,可以适当慢些分,不要追求一

次就全部分完。而慢慢地分几步更能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

得同样多。“想想做做”第1题在图画上用画箭头的方式平均分,就

体现了这样的意图。

(3)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第34页例题是平均分的第四道例题。在前面的三道例题中,学生体会了平均分的含义,开展了平均分的活动,这道例题把前面的教学

内容综合起来,构建对平均分的整体认识。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把12枝铅笔平均分”,联系前面教学的知识,可以先确定每几枝为

一份,得出分成这样的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分的份数,得出每份分

得的枝数。所以,这道题平均分的活动是很开放的。学生之间分的

过程会不同,分的结果也会不同,在交流中能进一步体会不管怎样分,只要分的结果是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材里呈现了每份3枝,分成4份和平均分成4份,每份3枝两种

分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感受数量间的

因果关系。“想想做做”里的每道题都设计了把总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能加强对平均分的理解。第1题的得数在摆圆片时知道,其他

题的得数能在图画中看到。另外,第2~5题帮助学生从平均分的视

角观察现象,把获得的数据填入括号,逐渐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现象。这样的表达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平均分的概念,对下面的认识除法也十分有益。

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排两道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第36页例题用除法计算“按每份几个,一份一份地分”的问题,第37页例题用除法计算“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多少”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

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在教学除法意义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为接受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式的得数。然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出“这个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例题后的“试一试”是列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法算式的写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用。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有助于把平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义。(2)通过练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学生在例题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过练习形成除法的概念。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大致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第1~5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分别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在理解题意,操作学具或者从图画里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写出除法算式。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一种运算。第2~4题配合图画的三句话,描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揭示了平均分的实质。第5题只有图画,让学生应用前几题的方式理解并讲述图意,再写除法算式。第二层次是第7~10题,分

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图画里的数量关系,灵活应用“认识乘法”和“认识

除法”这两个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会乘法与除法是有联系的,从而

进一步理解除法。同时,也为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些铺垫。第7~9题

各设计了三小题,配合图画的文字叙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图意。教学可以分两步进行:先是边读文字边看图画,逐一列出算式;然

后是只看图画,不读文字,反思刚才是怎样理解图意的,根据图画

里的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这样,教学第10

题时,就有了看图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图意,这道题可以列出许

多算式,教材用“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独立

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适当进行整理。如看了图画里的黄瓜能

说哪些算式?辣椒呢?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除法认识教案

1、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猫妈妈带着小熊猫挖竹笋,小熊猫请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

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1、师:请你们用△替代竹笋,用小棒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告诉小熊猫: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每盘应放几个呢?

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过程。

2、数学王国小精灵:你们真能干!

想一想:刚才这一平均分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也用一种方法

来计算?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会列式表

示吗?

除号(表示平均分)

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②对照平均分的过程,在小组中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①师:你知道吗?有多少块饼干要分?要怎样平均分?(明确:要

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小节学习的内容有: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等内容.通过 这些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分数除法的意义,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月饼这一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引入,每人吃半块月 饼,4个人吃多少块呢?列出乘法算式;若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吃多少块呢?列出除法算式;如果再把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这样,通过实物图说明计算结果,同时对比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已知数和结果,使学生自己发现在除法中,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除以整数.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在介绍这部分 内容时,通过例1使学生明白:把7 6米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实际上是把6个 7 1米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7 3米.同时引导学生这样想,把 7 6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 可以看作是求 7 6米的 2 1是多少米,也就是可以把7 6÷2转化为2 17 6 ? .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 任何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要比第一种方法具有普遍性,如当出现37 5÷这种情况时第 一种解法: 735375÷= ÷显然就不可以了,因为5不能被3整除,所以只能用第二种方法, 由此上分析推导可知: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求以这个整数的倒数,但学生往往出现这样的错误:“ 311 9311 9?= ÷”或“ 3 111 9311 9÷ = ÷”等,所以计算时要特别注意把除 号改写成为乘号后就应立即相应地把除数改为它的倒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 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 6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教师提问: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意义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它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用它解决了相应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还要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先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 3、100g= 1/10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 (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问题⑴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问题⑵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 ①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 ②②讨论: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几种折纸方式,每种方式应怎样 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③2、汇报学习结果: ④3、学生独立阅读教材 ⑤4、归纳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⑥指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 的倒数.

⑦三、巩固与提高 ⑧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17? ⑨②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 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⑩四、课后作业 练习八第1、2、3题 五、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例1.100×3=300(ɡ) 1/10×3=3/10(㎏) 300÷3=100 (ɡ) 3/10÷3=1/10(㎏) 300÷100=3(盒) 3/10÷1/10=3(盒) 例2. 4/5÷2=4÷2/5=2/5 4/5÷2=4/5×1/2=2/5 4/5÷3= 4/5×1/3=4/15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一)》 教 学 设 计 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张宗权 分数除法(一) 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陈军 教材分析: 平均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经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4 7 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3份,第(1)题的算式是4 ÷2,被除 7 数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4 ÷3,被除数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 7 的。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在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单元在新知识起到了良好在铺垫作用。学生对倒数在认识,为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在倒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教学方法: 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56页,涂一涂、算一算及想一想、填一填和课后试一试 教学目的: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不同颜色彩笔几支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什么是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时,用1去除以这个数.如果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即可;如果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如果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将这个小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如果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应先将其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二、算一算 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2×2=4袋)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2÷4=1 千克) 2 ÷15=?千克)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1 2 三、探究新知 师:我们怎么解决问题3的困难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四年级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 设计)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四年级数学: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三)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是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语言表述不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问题情境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加以概括,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板书课题:) 口算: 7×5= 9×6= ( )×4=32 35÷5= 54÷6= 32÷( )=8 35÷7= 54÷9= ( )÷4=8 (二)学习新课 1.教学. (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①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DOC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组习题,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通过学生试做例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的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投影,看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6×7=42 ( )÷( )=( ) ( )÷( )=( ) 问: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板书课题) 首先研究分数除法的意义。(板书:意义) (二)新授教学 1.分数除法的意义。 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人一共吃几块月饼? 问:谁会列式计算?

问:你是怎么想的?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多少月饼? 问:怎样列式计算呢? 问:没有学过分数除法,得数怎么得来的?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分给几个人? 问:谁会列式计算? 问:为什么这样列式,怎样算出的得数? 观察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生:后两道除法是根据第一道乘法变化而来的,被除数相当于乘法中的积,除数是乘法中的一个因数,商是乘法中的另一个因数。 板书: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问:与整数除法对比一下,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定2~3名学生说。 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书上是怎么说的?打开书第30页看下面几行字,边读边画出来。 做一做:(同学们做在书上。投影订正。) 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得数。 问:你根据什么写出得数的? 师:分数除法中的商可以根据与它有关的乘法得出。但是不能每道除法都这么做,下面我们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板书:法则)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为什么这样列式?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生:把1米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6份。

小数除法的意义教案

小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较容易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 (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师板书:500×3=1500(克) (二)变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教师板书: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 2.小结: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练习:根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0.9÷1.8= (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 2.小组讨论,理解算理,尝试计算. 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 4.练习:68.8÷485.44÷16 5.总结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84÷767.5÷15289.8÷18 (二)只列式不计算. 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101.7÷979.2÷6716.8÷7 (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意义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课本第18页的例4。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目标。 1、设置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

生:大熊猫。 师:那你们知道大熊猫最喜欢吃什么吗? 生:竹笋或竹子……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大熊猫幻灯片) 生:……好可爱….. 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只大熊猫它的名字叫贝贝,今天,贝贝要请几个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它非常高兴,于是一大早贝贝就起床到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想把这些竹笋分给自己的朋友们吃。可就在这时,它遇到了两个难题,第1个难题是它怎样分才显得公平些呢? 生:平均分(板书) 师:什么叫做平均分? 生: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好,现在我们看一下它的第2个难题是什么?(出示分竹笋的图片),跟据这幅图,谁能找出它的条件和问题? 生:把12根竹笋平均放到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板书)

3、唤起原知 师:同学们每个人手中都有12根小棒对不对?(对)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小棒按照题意分一分,开始行动,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 (学生活动) 师:每盘应该放几个竹笋? 生:3个 师:也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4、揭示课题 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贝贝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么老师告诉你们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除法直接来计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板书:除法)生齐读两遍。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运算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个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我会写

分数除法知识点总结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因数* 因数 = 积;除法:积 /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2)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3/4 ÷ 4/5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4和其中一个因数是4/5,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先约分再计算。只有在乘号的两边或连乘时才能约分。注:0不能做除数。 例如:1 2 ÷2 3 =1 2 ×3 2 =3 4 3、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一个数(零除外)除以比1小的数(0除外),商就大于这个数; 3 ÷5 > 3 (2)一个数(零除外)除以比1大的数,商就小于这个数; 3 ÷7 < 3 (3)任何数除以1都得任何数;0除以任何数都得0。 3 5 ÷ 1=3 5 0 ÷ 5/6 = 0 4、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此计算。 (2)运算定律: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的性质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或a(b-c)=ab-ac 除法:a÷b÷c=a×(b+c) (3)注意: 先观察,看清运算符号,思考能否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简便; 不能用运算定律,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按照相应的计算方法认真计算; 注意在约分之后不要漏掉分子或分母; 计算结束,认真验算。 5、分数除法应用题 1.观察题目中有没有分率,发现分率先找关键句。(关键句是指含有分率的句子)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例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任务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体情景,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比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3、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2、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例1的教学挂图;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去过)你去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指名让学生举例并用算式表示求该例的总价) 二、新知探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分数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分数除法》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借助图形和文字,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在现实情景中,利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4、能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分数除法应用题。 课时安排: 1、分数除法(一)1课时 2、分数除法(二)2课时 3、分数除法(三)2课时 4、练习三2课时 第1课时分数除法(一)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一)》(教科书55~56页)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分数除以整数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已掌握了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的新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教学重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1、纸片。2、彩色笔。 教师: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下面各数的倒数分别是什么? 7/8 4 / 1 1/6 2、举例说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3、揭示课题: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分数乘法,那么分数除法你们想不想学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分数除法,你们喜欢吗? 二、探究新知 1、涂一涂,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提问:4/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边说边画阴影) 提问:把4/7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图上的哪一个部分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指、涂一涂)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呢?(板书:4/7÷2=2/7) (2)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乘数的积和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2、算一算,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2)师: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4/7÷2=2/7吗?(在小组内先交流、集体反馈)(板书) (3)师:如果要算4/7÷3呢?把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分一分、涂一涂)。 (4)师:把4/7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结果都是4/21。因此,中间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这样,原来的除法算式就转化成了什么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出示多媒体课件。

小学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案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二)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三)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是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是学习的难点(学生往往语言表述不清).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问题情境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板书课题:除法的意义) 口算: 7×5=9×6=()×4=32 35÷5=54÷6=32÷()=8 35÷7=54÷9=()÷4=8

(二)学习新课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1.教学除法的意义. (1)出示一组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①四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四年级有160人,平均分成4个班,每班多少人? ③四年级有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几个班?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思考讨论: (1)观察,比较上面的3道题,为什么列式和计算方法都不同?(由于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了调换,因此列式和计算方法不同.第①题是已知每班人数和班数,求总人数,用乘法计算;第②、③两题都是已知总人数和分成的班数(每班的人数),求每班的人数(分成的班数),用除法计算.) (2)40,4和160在三个题中分别叫做什么数? (40和4在第①题中叫做因数,160叫做积,40和4在第②、③题中分别叫做除数和商,160叫做被除数.)(板书) (3)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第②、③题分别是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 师继续启发:根据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联系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用准确的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练习题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一、细心填写: 7 2÷3表示:( ) 54÷8=54×( ) 267÷( )=267×211 ( )÷43=7 2×( ) 二、准确计算: 712÷6 98÷12 2827÷9 12 1÷3 72÷6 2534÷51 542÷28 19 26÷39 三、1、一个数的5倍是13 10,这个数是多少? 2、 除数是17,被除数是 4334.商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21个鸡蛋重 49千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 2、一台织袜机 74小时织袜24双,织一双袜子需要多少小时? 3、长方形的长 58米,是宽的4倍,长方形的面积多少? 4、一批纸共120张,第一次用去它的6 1,第二次用去它的53。两次共用去这批纸的几分之几?两次共用去多少张? 云南省素有“ 王国”、“ 王国”和“ 王国”的美誉

分数除法的意义(二) 一、细心填写: 1、 8 3÷3表示:( ) 2、根据83×2=43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二、准确计算: 348÷ 121339÷ 4516÷ 6 525÷ 51112÷ 11 1246÷ 31350÷ 72163÷ 三、1、一个数的4倍是3 2,这个数是多少? 2、把6 5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行15千米耗汽油 43升,平均行1千米耗汽油多少升? 2、修一条公路,8天修了全长的 32,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3、食堂九月份用煤气640立方米,十月份计划用煤气是九月份的 109,而十月份实际又比计划节约了 121。十月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煤气多少立方米?

分数除法(一)教案

分数除法(一) 忠窑小学单利波 教材分析: 在图一图算一算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一)”。P25-26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投影仪 教法学法: 采用“提-探-拓”教学模式教学,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情境,自主提出问题;通过自探、合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来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复习倒数的概念,为进入分数除法作知识铺垫。 什么是倒数?举例说明。 提

1、除法约分时怎样才能又对又快? 3、除法有什么特点? 2、除法约分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二、探究学习 二、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课件出示) 出示自探提示:(10分钟) 引导分析: 该如何表示? 如何将平均分成2份?(横或纵的方法,还有斜分法。但以横为好)用什么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2= 通过图形涂抹,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出示下图: 将平均分成2份后,每份实际上只占原图形的

学生质疑。 三、再次研究分数除法的类型: 课件出示: 分析:如何把4份平均分成3份呢? 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横向分割的方法,出示下图:

将中的四份,再平均分成如图的3份。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分 得的份点,点原分数的几分之几? 如何用算式表示上述过程? 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让其它学生针对存在问题,相互讨论释疑。 三、运用拓展 1、让学生自己编题 四、课堂练习。 你在以上的练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吗? 先组织学生讨论,再归纳总结如下: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等活动,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经历用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余数除法。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从而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教材还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有余数除法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课时安排 第1课时:分苹果 第2课时:搭一搭(一) 第3课时:搭一搭(二)

第4课时:分草莓 第5课时:租船 第6课时:练习一 教学设计 1、分苹果 教材分析 分苹果是本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安排了“分苹果”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用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会用竖式书写除法算式并能验算 教学难点 列竖式;理解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小学六年级分数除法知识总结整理版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知识点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 除法)计算。 3 3 i 3 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0 ,其中一个因数是 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0 10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1)用分子和整数相除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除以整数,等 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练习: 1、填空 0 Q G (〔)根据- - 一和分数除法意义可得: 7 5 35 4段,每段是9 m 的()。 2 2 20分钟后还剩-,平均每分钟打这份文件的( 5 2?列式计算。 1 (1) 一个数的6倍是—,这个数是多少? 5 1 1 (2) -的一是多少? 5 6 3?看图列式计算。 1.分数除法计算 分数除法 8 11 6 亠3 ( ) 6 亠2 ( (), ( 35 5 35 7 9 (2) 把一m 长的绳子平均剪成 2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知识点二:连除的计算方法 例:-- 2 亠 14 9 7 15 分数连除,可以分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可以一次都转化为乘法再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知识点三: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 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知识点四:含有括号的分数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五: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混和运算中的运用 在进行分数的混和运算中,可以利用加法、减法、 乘法、除法的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2) —个数除以分数 知识点一: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知识点二: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o 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o 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除以 0除以任何数商都为 0. 1,商等于被除数,除以大于 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练习:1.算一算 25 5 13 39 7 27 __ — _____ ~ _ _____ ■■.■■■ __ 16 48 22 44 27 14 2?填空。 2 3 2 (1) 2 的-是(),它和-+( 3 4 3 (2) 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 )得数相同。 )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转变成乘( )的倒数。 3?判断。 (1) 两个真分数相除,商大于被除数。 (2) 一个数除以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3)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分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例: “ 2-4=8 x 3-4=8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及练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2/3×3 6/7×5/9 3/4×5/6 2/5×5/7 3/7×14 5/8×6 2/7×3 2/5×1/4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00×3=300 (千克) 300 ÷3= 100(千克) 300 ÷ 100=3(盒)(设计意图:通过将单位“克”转化成“千克”,让学生在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上自然得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突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4/5÷2=4÷2/5=2/5 ,每份就是2个1/5。 B、4/5÷2=4/5×1/2=2/5 ,每份就是4/5 的1/2 。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 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 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 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 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 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创设情 境法、启发式谈话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学生发展 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同时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通过让学生在“交流、讨论、辨析”等活动中理解概括乘除法的意义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在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 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的四则运算打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关系做铺垫。依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结合新课标中 对这一学段的目标,以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一下几个目标: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概括出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

分数除法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一、倒数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 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 1的倒数是1;因为1×1=1;0没有倒数,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分母不能为0) X k B 1 . c o m 4、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5、运用,a×2/3=b×1/4求a和b是多少。把a×2/3=b×1/4看成等于1,也就是求2/3的倒 数和求1/4的倒数。 二、 1. 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因数×因数 = 积 除法:积÷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 运算。 例如:1/2÷3/5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2与其中一个因数3/5,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的规律: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 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1,解法:(1)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解:设未知量为X (一定要解设),再列方程用 X×分率=具体量 例如:公鸡有20只,是母鸡只数的1/3,母鸡有多少只。(单位一是母鸡只数,单位一未知.)解:设母鸡有X只。列方程为:X×1/3=20 (2)算术(用除法):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 即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 6 2.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课件一下载) ①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②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③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能够分给几个人? 列式后,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如何得出结果的? ④组织学生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⑤练习反馈。 根据:,写出,(二).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课件二下载) ①求每段长多少米怎样列算式?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得多少呢? 米平均分成2段就是要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米是米。 ③、教师板书整理。 (米) 2.教师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6段怎样计算? 也能够这样想:把米铁丝平均分成3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 是:把米铁丝平均分成6段,就是求米的是多少,列式是: 3.教师继续质疑:如果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怎样计算?(米) 为什么采用转化成分数乘法这种方法比较好呢? 组织学生观察在转变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4.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实行个别辅导。 2.请同学求未知数①② 3.判断。 ①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②已知两个分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分数,求另一个分数,用除法解答。() ③() ④() ⑤() 4.解答下面各题。 ①把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②什么数乘以6等于? ③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