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

目录

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救援预案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野外安全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野外工作站.........................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野外应急通讯......................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质调查安全 (22)

第一节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22)

第二节野外作业基本要求 (22)

第三节野外作业准备与装备 (33)

第四节专业区域作业安全 (55)

第三章野外生存 (77)

第一节野外方向判定 (77)

第二节水 (88)

第三节生火 (1010)

第四节可食用植物的识别 (1212)

第五节野外露营 (1414)

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避险 (1616)

第一节雪崩 (1616)

第二节暴风雨 (1616)

第三节水灾 (1717)

第四节火灾 (1717)

第五章野外救护 (1919)

第一节野外救护方法 (1919)

第二节常见疾病的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野外呼救...............................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呼救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搜寻与营救.........................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西部艰险地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西藏..............................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新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青海..............................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中国地质调查局应急通讯网公用信道频率与ID码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安全保障工作制度(试行)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野外地质调查安全手册摘录

第二章地质调查安全

第一节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地质调查安全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开展地质调

查项目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时候,应同时开展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1.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地质调查项目发包、分包、转包给个人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

条件的单位。

2.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行政负责人对本单位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职能部门和

安全管理部门对其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具体工作负责。

3.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工作所必须的资金投入,并对因

资金投入不足引起的事故负责。

4.地质调查项目立项报告及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当有职业安全健康专篇。艰险地区野外地质调查

项目实施应当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5.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要对承担的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作业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野外项目作业

组应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6.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7.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为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办理有关保险,雇用临时工应当签订雇用

合同并经过必须的安全培训。

8.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每年进行野外作业前应接受安全培训一次。培训内容包括:

(1)国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本单位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安全规定、规程;

(2)项目工作作业区人文、地理知识和野外生存、应急救援技能;

(3)有关事故案例和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应急处理措施。

9.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地质调查作业区安全工作档案,内容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等各类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种类等各类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等状况;当地狩猎

弩箭、套索、陷阱、爆炸性弹药等分布情况。各类信息及预防措施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发布或通知。

10.地质调查项目发生重伤、死亡事故,事故项目组要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造成的后果、初步原因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报告项目承担单位和中国地质调

查局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二节野外作业基本要求

1.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应当进行体检,确认身体合格后方可从事地质调查工作。

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癫痫、消化道溃疡病、胃肠炎、严重的神经衰弱和患有肝脾、肾、内分泌等疾病的人员,严禁进入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患有明显心、肺、肝、肾等疾病和高血压病Ⅱ期、严重贫血者,严禁进入高山、高原低气压地区做

作业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2.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防护、自救、互救应急基本技能。

3.地质调查项目从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穿戴好劳动防护服装和用具。

4.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作业组应当配备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通讯装备,明确联络事宜。

5.在疫源地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当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当注射有关预防针剂,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如途经疟疾流行区,必须在出发前两周服用抗疟疾药片,在回归后一月内仍需继续服用。

6.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每日出发前,应当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行进路线及路况、作业区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7.在山谷、河沟、地势低洼地区或雨季作业应当做好防汛抗灾工作。雷雨时,应当尽量避开山脊或者开阔地、峭壁和高树。雨雪刚停止时,严禁立即在滑坡、狭隘的山道、悬崖、雪坡、冰川坡以及其它危险地段作业和行走。

8.气温38℃以上时,应当采取降温措施或者避开高温期,选择在清晨、傍晚作业。

9.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当气温低于-30℃时应采取防冻措施或停止作业。

10.水上作业,应当配备救生工具。救生工具应放在明显、易取处。

11.需骑马(或其它牲畜)时,应当熟悉所乘牲畜的脾气和特性,并经过一定的适应性训练。

12.在悬崖、陡坡下作业时,应当清除上部浮石。在坡的上下不能同时作业。

13.在林区、草原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应当遵守防火规定,及时清除现场周围的小树杂草,并开辟防火道。

14.进入危险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并制定安全保障措施。

15.野外作业途中,不论何种情况,不能单独外出作业。

16.每天天黑以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应当按约定时间返回指定营地。

警告:在野外地质调查作业期间,严禁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等。

第三节野外作业准备与装备

一、准备

1.出队前的安全准备

(1)要了解工作区域的自然环境、地理、交通、治安、人文等情况。对于工作目的地,了解的信息越多越好。尽最大可能对天时地理有更多了解:河流的走向和流速,水的落差、速度以及有无险滩等;山有多高,坡度如何?有何种植被?树的种类与分布如何?温度如何,日夜温差多少?制定工作路线后,应使队部和项目人员都了解。

(2)在疫区工作要接种疫苗和准备预防物品。

(3)野外作业组要必须配备保健箱和急救包。

(4)认真检查交通工具(包括易损备件、千斤顶、钢丝绳、铁楸、木板、拉绳等)、生产工具、通讯工具,确保性能良好,满足安全要求。

(5)在治安条件差或野兽出没的地区要做好保安工作。

(7)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进驻前要了解、学习有关风土民情知识。

(8)学习登山、攀岩、涉水、定向、找水等有关知识与技巧。

(9)有条件的应在野外工作用车、工作服、工作帽上印有“中国地质调查”的明显标志。

2.分组作业出发前的安全准备

(1)在准备启程出发前,应当检查食品、饮用水、火柴、药物、拉绳、生产工具、安全手册、野外工作服装等必需品是否齐备妥当。

(2)路线是否明确,气候、身体状况如何,如有气候异常要做好预防措施。

(3)配发必须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4)再次检查交通、通讯工具性能是否良好,安全救护装备是否带齐。

(5)分组行动前要约定会合时间和地点。

二、装备

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规定为项目从业人员配备野外工作服、救生包等劳动保护用品和无线电电台、卫星电话、GPS等安全保障装备。野外地质调查项目人员应当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和使用安全保障装备。

1.无线电通讯设备

适合野外地质作业者个体携带的无线电通讯设备较少,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野外作业通讯装备将越来越小型化。无线电对讲机、卫星电话、小型车载或背负式无线电台等都可供选择。如通信设备无定位功能应携带GPS。

在野外作业时,根据需要,应配备相应的无线电通讯装备,确保通讯畅通。

(1)卫星电话

在我国西部艰险地区(如西藏、新疆、青海等)通信条件极差,普通的移动电话常常无法满足野外通讯要求,卫星电话是野外通讯较好选择。目前,卫星电话有海事卫星电话、全球星卫生电话、铱星卫星电话等几大运营商,各有特点,各有优势。目前在我国国内具有合法经营业务的卫星电话只有海事卫星电话和全球星卫星电话运营商。全球星和铱星卫星电话均是低轨道卫星电话,电话整机重量一般较轻,待机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

(2)手持式GPS

GPS一般具有智能查找航点,实时定位的功能,有的可连续记录运动迹点,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帮助搜索人员有目的迅速进行搜寻求援。

(3)对讲机

目前市场上对讲机的种类很多,但适合野外地质调查工作需要的很少,主要是对讲机是依靠超短波通讯,受地形、树木等障碍物影响,在野外使用靠移动电台中转,可增加通讯距离。在视野开阔的丘陵地区,通过移动电台,对讲机通话能够实现10公里以内的相互通讯。

(4)车载电台

随着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台越来越小型化,智能控制,操作简单化。野外地质调查用车载电台应具有操作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具有紧急呼叫、数据传输传真、GPS定位跟踪等多种功能,进行系统集成时,还应能与固定电台、背负台、对讲机进行有效通信。

(5)背负电台

背负电台比车载电台更为轻便,一人就可背着走,通过移动电台技术能与对讲机进行有效通信。

200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艰险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装备基本具有上述通讯功能。按照远期设想,野外地质调查安全保障及应急通讯网建设应能够实现有线通讯与无线通讯互通、GPS跟踪、分级中央集成监控。

2. 个人防护装备

野外地质调查作业人员应配备野外工作服、登山鞋、太阳帽、雨鞋、水壶、饭盒、手电、睡袋、帐篷等。此外,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还应配备特殊装备。寒冷地区应配备防寒服及防寒鞋,雪地和沙漠地区应配备护目镜,高寒地区应配鸭绒被或鸭绒睡袋等。

3.救生包

救生包是野外地质调查作业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装备之一。一般来说,救生包内装有多种求生、救生物品与装备。野外作业出发前,根据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救生物品,并对救生包进行检查。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在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救生包的研制。标准的救生包应包括以下物品:锡纸薄膜:主要用于防潮、防辐射、保暖等

多功能刀具:主要用于防身、取食等

生火器具:如打火石、防水火柴等,主要用于生火

接水塑料袋:危急无饮用水时,将塑料袋套住树叶,套取树叶蒸发的蒸发水。见右图。

指南针、反光镜、荧火棒等:用于寻找方向,发求救信号,迷路标记等

信号手电筒:主要用于夜间照明和夜间发求救信号

口哨:用于声音求救信号发声

其他还有绳子、绷带、创可帖、消毒纸、葡萄糖片、维生素C 片、盐和水壶等

第四节专业区域作业安全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的地区较多,尤其是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野外生存条件极差,环境十分艰险。在山区、林区、沙漠、高原等地区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一般说,应遵循下面要求。

一、山区(雪地)

1.配备登山、雪地装备,遇大雾、大雨、雷电来临等情况下,应停止作业和行进,并采取相应保

护措施。

2.作业人员应当掌握在陡坡、悬崖、峭壁、冰川、雪地等危险地段的行走、自救及互救、登山装

备等的使用方法。

3.在大于30°的坡道或悬崖峭壁上作业,应当使用带有保险绳的安全带,保险绳一端应固定牢固。

4.上、下陡坡、悬崖、峭壁,应当采取长距离的“Z”字型路线行进。

5.两人以上行走距离应在视线之内。

6.在积雪、悬崖、碎石堆积地段及不稳定岩石分布的峡谷中行进,应防止产生大的震动、声响。

7.进入易雪崩的地区,行进中应系紧腰带并放长雪崩绳,各行进小组应保持5人以内;徒步行进时,各组距离应当大于100米;使用滑雪板滑行时,各组距离不小于150米,同时放松滑雪板固接处、手脱出手杖上的活扣。

8.遇雪崩时,应当迅速卸下滑雪板、手杖和背包,并借助冰镐、绳索等工具将身体牢牢地固定,

活动上臂向上挺,作浮游运动,防止进入雪崩深处。人被雪粒掩埋的情况下,尽量在雪下建立呼吸空间,防止雪末堵塞口、鼻。

9.在野外行进,应做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以防摔跤和坠崖。

二、林区

1.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与同行人员保持联络。

2.作业路线上留下标记。

3.配备必要的砍伐工具。

4.前人行走时要防止树枝回弹伤及后人。

5.进入林区要时刻注意防火,禁止吸烟,严格遵守林区防火规定。

6.林区生火,应当看清风向、风速,选择在下风处生火。生火后应当有专人看守,离开时,应当

熄灭残火。

7.当林区出现火灾预兆(烟味、烧焦味、野兽和鸟类向同一方向奔跑和飞驰、烟雾等)时,应当

迅速寻找并撤离到安全地点(林中旷地、河边等)。

8. 进入林区,应穿戴好防护服装,防止感染森林脑炎、接触性皮肤过敏症。

9. 了解所工作的林区有无当地群众狩猎用的弩箭、套索、夹具、陷阱、爆炸品埋设深度、部位等。

10.防止寒带森林中(多蛇)、潮湿密林中(多蚊虫)有害小动物的叮咬。

三、沙漠、荒漠地区

1.配备宽边遮阳帽、护目镜、指南针、防晒和消毒药品。

2.进入沙漠、荒漠地区工作前,应当了解该地区现有水井、泉水及其他饮用水源的分布情况。

3.应当备有足够的饮用水,并合理饮用,出发前、归营后多饮水,作业和行进中少饮水。

4.作业人员应当掌握沙、尘暴来临时的防护措施;应熟知沙漠海市蜃楼景观的有关知识。

5.作业过程中,应随时利用路口、小路、井、泉等主要标志和居民点确定自己的位置。

6.气温38℃以上高温时,且没有降温设施的情况下,应停止作业。工作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

警告:不得饮用新发现水源水和没有烧开、消毒的水。

四、高原地区

1.进入高原应当多食用高糖、多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品。饮食应当适宜,禁止饮酒,注意保暖,

防止受凉和上呼道感染。

2.初入高原,应当避免剧烈活动,日海拔升高一般应不超过1000米。乘车上、下山,途中应当分段停留,嘴应尽量作咀嚼吞咽的动作,以平衡体内外气压。

3.在空气稀薄或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作业,应当配备氧气袋(瓶),减少工作时间,减轻负重。

4.在雪线以上高原作业,应当配备防冻装备及药品,在温度低于-300C时应当采取防冻措施或

停止作业。

5.野外步行作业,应佩戴风镜,雪山、冰川地区,应采取防雪盲措施。夏季光照强烈时,应防止

中暑和高原性唇炎及日光性皮炎发生。

五、沼泽地区

1.进入沼泽地区,应集体统一行动,并由经验丰富的人引路。作业人员应头戴黑色绢网,手戴皮

手套,扎紧工作服袖口和裤脚,预防毒虫叮咬。

2.查清地貌和植被,标识已知危险区,再作业。

3.用树枝、竹竿、木板等铺成道路,通过危险区域。

4.用结实工具支撑身体和探测沼泽深度。

5.脚踏实地,严禁窜跳;遇泥潭沼泽,严禁脚跟脚行走。

6.陷入沼泽,应当横握手中木棍、竹竿等,或者抱住湿草,保持冷静,不惊恐乱动。救护者应当

站在稳定的地方,通过木棍、竹竿、绳索等救出遇险者。

7.能见度不足时,禁止进入沼泽地区。

8.每日工作返回营地,应及时做好皮肤卫生保健,防止皮肤溃烂。

六、水面或水系发育地区

1.选择船只应当满足安全要求。人与物资在船上应当平均分置,严禁人员坐在船弦上渡过激流险滩。

2.作业船锚绳固定地点,应当配备专用太平斧。

3.暴风雨、飓风来临时,应当停止作业,人员离船上岸。

4.在作业水域,应当设置防浪船或防浪排。

5.定期对水上救生装备进行浮力检验。

6.在水深0.65m以内,流速小于3m/s,或者水深0.5m以内,流速3m/s,需要涉水过河,应当采

取保护措施。通过流速快,河水深的河流,应当架设临时过河设施。

七、岩溶发育地区及旧矿、老窿地区

1.调查旧坑(旧矿老井、老窿、竖井、探井、探槽等),应当先检测有毒有害气体,再进行支护

和通风。检测时应当佩戴防毒面具,用手电筒或矿灯照明,禁止使用火把或露焰灯。

2.在垂直、陡斜的旧井壁上取样,应当设置升降工作台或吊桶等装置,作业人员应在工作台或吊桶内作业。

3.探测洞穴,应当携带电筒、灯、绳索、指南针等,勘测地下河、地下湖,应当配备橡皮艇、救

生圈等。

4.进入洞穴,作业人员彼此间应当系牢结绳。行进中应当沿途沿壁、交叉口处画上明显记号、编号、箭头,标明路径。

5.严禁在顶板和侧壁上敲打,严禁在洞内奔跑,发现洞顶有松动现象,应当立即退出。八、军事、边防、机场、铁路

在军事、边防、机场、铁路等特殊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作业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在边防线作业时,必须事先通知当地边防站,并在他们允许和带领、协同下,进行作业。

2.在火炮射击场、打靶场、飞机场进行作业时,必须取得有关部门的许可,方可在指定地区内作业。

3.在铁路两侧禁区作业时,应与路段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并尽可能缩短在路基上停留的时间,设专人放哨,预告火车通过情况,火车通过时、人员要离开路基两侧1米以外。

第三章野外生存

第一节野外方向判定

野外地质调查从业人员应具有在没有地形图和指南针等器材情况下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征判定方向的能力,掌握野外方向判断技巧对野外生存至关重要,下面简介几种野外方向判断方法。

一、影钟法

太阳的影子是由西向东移的,因此我们可用太阳和物体的阴影概略地测定

方向。找一根一米以上标杆(直杆)垂直地插在地上,标明直杆的影子顶点A;

过一段时间后,再标记直杆的影子顶点B。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

直线的指向应是东西方向,A端为西;与AB线垂直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

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则是北方。如图所示。

二、手表法

利用手表的时针和分针可以确定方向。方法是将手表水平放置,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12点刻度之间的夹角平分线指明南北方向,向太阳一端为南。见图示。

使用这一方法判断方向的前提是知道确切的当地时间。(应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时间。以东经120度线为准,经度每向东15度,将北京时间加一小时,每向西15度,则将北京时间减一小时,即为地方时。如乌鲁木齐的地理坐标是东经87度40分,则(120°-87°)÷15°=2小时12分钟,将北京时间减去2小时12分钟,就是乌鲁木齐的当地时间。)

三、方向指示植物

即使在没有太阳的阴天,仍可以从植物中得到有关方向的信息。例如: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

面的草生长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萎干黄得较快。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北面则较为粗糙。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南面流出的胶脂多。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的南面。石头上的青苔常长在石头的北面。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莴苣的叶子都是南北指向。乔木林多长在北坡,而灌木林多长在南坡。山上积雪先融化的一面是南。坑穴和凹地则北面融雪较早。

四、星象法

夜间通常利用北极星判定方向,找到北极星,就找到了正

北方向。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北斗七星,因为它与北极

星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位置关系不停地旋转。当找到北斗七星后,沿着勺边A、B两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5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就是北极星。见

右图。

五、风向法

这一方法必须熟悉当地的盛行风向,这在沙漠地区尤为

重要。沙丘和沙垄的迎风面,坡度较缓;背风面,坡度较陡。

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质较硬,东南面坡度大,沙质松软。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漠地区的植物,如酥油草、红柳、梭梭柴、骆驼刺等向东南方向倾斜。蒙古包的门通常也朝向背风的东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许多小雪垄、沙垄,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

在辨别方向时,应注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互相补充、验证。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掌握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地区的特殊规律,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在野外行进中迷失方向切勿惊慌失措,应立即停下来冷静地回忆所走过的道路,想办法重新定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法是循着自己的足迹退回至原出发点,切勿盲目乱撞。发现迷失方向时,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往哪儿走,在山地尤应如此。

在山地,若山脉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较缓,可沿山脊走。因为山脊视界开阔,易于观察道路情况,也容易确定所在位置,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在沙漠、戈壁滩或林海雪原上行进,因缺乏定向的方位物,人们在上述地区一般不会走直线,通常向右偏。步行者通常约以3~5公里的直径走圆圈,即俗话说的“鬼打墙”。在上述地区行走,可利用

长时间吹向一个方向的风或迅速朝一个方向飘动的云来确定方向。迎着风、云行走或与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进,可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循着直线前进。也可每走一段距离作一个标记(如放石头、插树枝,或在

树干上用刀斧刻制标记),不断回头看所走的路线上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线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离了方向。沙漠地区寻找辨认道路可根据地上的马、驴、驼的粪便。一般成规律者,是人畜走过的路线。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和草原地区,道路少但比较顺直,变迁不大。只要保持了总的行进方向,便可一直走下去。在有流沙的地区,个别路段会被覆盖,出现左右绕行的道路,这种绕行距离一般不会很远,应及时回到原行进方向上,切勿沿岔路直下而入歧途。在沙漠地区,还应注意不要受海市蜃楼的迷惑。

在森林(丛林)中,顺河而行最为保险,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要注意行进方向

两侧可作为指向的线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脉、长条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进路线的左方还是右方,是否与路线平行。如发现迷失方向,应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进,一直走到为止,再行判定方位。也可用刀斧刮树皮或荧火棒作标记以便返回。

第二节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体的最基本需求,离开它人就无法生存。身体要是没有水的不断补充,很快就会出现脱水现象。脱水1%时会感到口渴;2%时感到不适;3%时食欲不振;4%时恶心;5%时头疼;6%时头晕;7%时语言障碍;8%时呼吸困难;9%时无法行走;10%时意识模糊;11%时吞咽障碍;12%时虚脱。因此,一旦发现缺水,当务之急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身体脱水状况,然后立即找水补充。如果受困于沙漠寻不到水源,那就不要乱动,要设法寻求救援。

如果水源充足,必须保证每天正常的饮水量。要注意的是吃东西会使你口喝。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食用肉食、干燥、高淀粉的食品或味道过浓过重的食品;多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硬糖和水果最为理想。缺水时尽量不要直接暴露在太阳之下,并穿宽松长袖衣服避免裸露皮肤,同时要将活动量减至最低。

一、寻水

1.漠中寻水

想在沙漠中找到水非常困难,因此在沙漠和戈壁地带作业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水,并做好用水计划,随时了解周围地区绿洲和河流的分布情况。如果发生意外应尽快和外界取得联系,获得援助。在沙漠中有的植物,如仙人掌、荆棘类灌木生长的地方就有可能找到水;在干枯的河流拐弯处,或者沙丘之间的洼地的最低处向下挖或许能找到水源;骆驼对水的敏感性很高,沿着骆驼走的路一直走下去,寻找到水源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沙漠中昼夜温差很大,可用“日光蒸馏器”的办法收集到一点水。在比较潮湿的沙地上挖一个大坑,坑底部中央放一容器来收集水滴,在坑口上盖上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中间要压低对着收集容器。日光能使坑中潮湿的沙土和空气温度升高,形成水蒸气凝结在塑料膜上,并形成水珠下滑至容器中。这种方法一天至少能收集到约55毫升的水。如右图所示。

警告:沙漠地区会有一些无活水源头的死湖,他们逐渐形成盐湖。盐湖里的水只有经过蒸馏才可饮用。

2. 森林中寻水

沙漠中找水难,森林中找水也不易。尽管在森林中周围都是水渍渍的参天大树,但林子里能见度差,很难发现成片的地表水面。要想找到水,首先要记住以下几点:

(1) 水往低处流,请往低地走。

(2) 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绿色植被。但要是植物枯萎或死亡,说明该地区可能受过化学污染。

(3) 动物要喝水。观察周围动物活动情况,也许它们能指引方向。

(4) 以种籽和谷类为食的鸟也要喝水,因此,也可以观察鸟的活动情况。

(5) 青蛙生活在水里,听到它的鸣叫,就等于找到了水。

(6) 悬崖底部一般都会渗出水流,要仔细寻找。

二、水源

在野外采集到的水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露水

露水是求生者最可靠的水源。露水刚刚形成,就应及时采集,否则早晨的太阳会将其蒸发得一干二净。找一件吸水性强的衣服或布料做成布团,然后在草地上拖来拖去,这样就可以吸水,也可采集挂在树枝上的水滴和汲取岩石上的积水。布团吸足之后,再把水拧在容器里。露水本身是纯净的,但从植物或岩石上采集下来可能就会受病毒或昆虫的污染。因此,最好是烧开后再饮用。

2.雨水和雪水

雨水一般是野外最安全的水源。天下雨时,一定要抓紧时间采集水,越多越好。但要切记,不要将采集到的水污染了。如果没把握,最好将水烧开后再饮用。采集雪水也是同样的道理。但融化雪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要融化8~10份的雪才能得到1份水。

3.冰水

冰水是不干净的,饮用前一定要烧开并过滤掉杂质。

4.积水

雨水往往都会积在水坑或洼地里。这种水是死水,一定要观察水是否清澈,有无颜色、飘浮物,是否有异味等。若断定是可饮用的水也要过滤和烧煮后才能饮用。若是积水周围无绿色植物生长或发现动物尸体则表明水里可能含毒,不能饮用。

树洞里也能找到雨水,但这种水受到丹宁酸的严重污染,不能饮用。

5.可饮用的树汁

某些树的树汁是可以饮用的。早晨时节,可以从枫树、桦树和小无花果树上汲取汁液。树汁一般都含有糖份,解一时之渴,却会加速你的体内脱水。

竹子也是非常好的水资源,而且从绿色青竹流出来的水既干净又没怪味。采水方法也简单。只要把竹枝弯曲绑住,将头部切断,一夜之后就可以滴下好多的水。

6.泉水和地下水

并非所有泉水都是可以喝的,泉水的质量跟地质有关,有的泉水会含有有害矿物质,如发现有气味或有颜色,水体混浊则要慎重。泉水和地下水通常都被泥土覆盖,还会掺杂树根、草根之类的东西。挖井是获取地下水的好办法。取水时要等杂质慢慢沉到井底后再取。取水的动作都要轻,以免把水搅混。

饮用泉水和地下水一定要先烧开。

7.水塘

水塘里有丰富的水源,但饮用时一定要谨慎,因为水塘受污染的可能性较大。不得不饮用的话,切记要将水过滤和煮沸。

8.江、河、湖水

小溪中的水极易被腐烂的动物尸体污染。江河湖水也易受到化肥、化学物质的污染。河水的下游污染最严重。要想饮用这里面的水,必须多加小心,否则会引起痢疾之类的疾病。

三、饮用水的净化

野外的水源许多都受到污染,因此要经过净化才能饮用。在恶劣的环境中,饮用不健康的水很容易受到感染、中毒或引发肠道疾病,如腹泻等。此时如果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小小的腹泻都有可能致于死地,因此饥渴难耐,也一定要静下心来,只要条件允许,饮用水都要经过净化。

净化水的方法有过滤、煮开、蒸馏等,这需要有三样东西:火、容器、过滤器。此外有的水还要经过消毒、杀菌才能饮用。随身应该带有打火机、防水火柴、铝制饭盒、过滤纸、净化水药片、高锰酸钾、碘酒等必需品。在意外情况则要寻找替代品。

火焰能温暖,驱走蚊虫,提高士气。最好是先把火生起来。生火的技巧应该事先就掌握好,免得临时抱佛脚。

1.临时容器

临时制作的盛水容器主要有三种类型:烧水壶:可直接用火烧水。锅:可用烫石头给锅里的水加温。储水器:只用来储存运送干净的水。

(1)烧水壶

烧水壶是可以用可燃材料制作的,如竹子、桦树皮等,因为里面盛满水就能防止容器自燃。诀窍在于壶底下的火苗不得高于壶中的水面。

①竹子

在竹子产地,有的竹子很粗,足以制成水壶。竹子还能做成许多其他容器,有时竹筒里面还能发现可以饮用的净水。

②桦树皮或樱桃树皮

找一段完好的树干,然后小心地将树皮扒下来。可将树皮放在水中浸泡,也可用火烘烤树皮,目的是使之易于弯曲。然后,将树皮折成圆形或长方形的容器。用麻绳固定容器则效果更佳。

(2)锅

在地上挖个坑当锅简单易行。只是这种盛水的“锅”不能用火直接加热,但可将滚烫的石头扔进水里加温。

泥土地适合地“锅”盛水。在地上挖个锅状的坑,将“锅”的内壁干抹平,再在顶端垒一圈沿,防止杂质落入水中。此外,可以用T恤衫或无毒的树叶给“锅”做个内衬,目的同样是防止杂质沉入水中。装在泥坑里的水总是混浊的,要等它沉淀一会儿再舀出表面的清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天然锅:

①有凹槽或碗状的石块

②动物皮

如果有幸猎到一只兔子一样大小的动物,不仅可以用它的皮作“锅”,而且还能用这个“锅”烹制野味。用长树枝搭一个三角架,再将做好的“锅”挂在上面。

注意:往“锅”里加水时不要太快,否则会损失很多的水。先用双手捧一点水放进去,皮锅吸收水后会慢慢膨胀。水不要装得太满,因为还要往里面加烧红的石头。

③木碗

用木头刻一个木碗虽然比前面几种办法更耗时,但并不是不可以做到。而且木碗结实耐用,携带方便。找一块长方形的木头,再从火中取一块大小适当的烧红的木炭,放在木头中间,找一只吹管对着木炭猛吹。这时木头中央就形成一个碗状的坑。用利石将木头上的毛刺刮去,一个碗就制成了。

(3)储水器

制作储水器主要是着眼于长久使用,可以用以上谈到的各种材料制作。当然,要是随身就有储水容器的话就再好不过了。

2.过滤

过滤器能把水中的杂质过滤掉,起到净化的作用。如果身上没有过滤纸或高锰酸钾等,则要采取一些替代的方法。

(1)临时制作过滤器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裤子制作。将裤子翻过来,再将一只裤腿塞进另一只裤腿里,捆扎起底部就行了。把裤子浸湿,吊在三角架上,里面装上木炭后注水过滤。下面摆放一只接水的容器接过滤出来的水。见右图。

(2)木炭过滤

往水里放几块木炭能够过滤掉水里的许多尘埃和矿物质等悬浮物。也可以用一小块布包着木炭做一个过滤器效果更好。

(3)用石头烧水

石头烧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净水方法。石头的大小和重量要合适,而且必须是干燥的。河床底或潮湿的石头加热后会膨胀,甚至会爆炸。另外,燧石等矿石也不能用。把石头放在火上加热,然后把烫石头夹到水里去。放入水中之前别忘了吹去石头上的烟灰。

西北沙漠地区的居民常在苦咸水中加入一些地椒草同煮,虽然不能除去苦咸,但可以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

第三节生火

烧水需要火,煮烤食物需要火,宿营取暖需要火,发求救信号、驱赶野兽也需要火。因此要在野外生存,学会取火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择生火的地点

在野外,并不是随处都可以生火,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搭野营炉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地点。烹调离不开水,可选在近水处。但若靠得太近又会污染水。要清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在风力大、干燥的日子更要当心,避免发生火灾。

生火要在风力小或背风的地方。在平坦的地区生火且风很大,可竖一道挡风墙,或者挖一道沟壕在

里面生火。

生火的地方不能太潮湿。如果找不到干燥的地方可以用湿木头或石头搭起一个高出地面的平台然后在上面生火。

二、收集燃料

在野外最常见的燃料是干枯的植物,枯树枝,干草最为理想。干树皮、干藓苔、落叶、针叶松的干果和落果等是很好的引火材料。在没有树的地区,同样有天然燃料,如煤泥干、油页岩、含油的沙土、干燥的动物粪便和动物油、废弃的生活垃圾、布棉料、塑料和汽车轮胎等都可以作为燃料。

三、怎样取火种

火柴在野外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出发前一定要检查是否带有足够的火种,火柴盒要作防水包装,打火机最好是防风打火机,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救生包中带一个密封点燃器,上面附带几根灯蕊油绳和火石,用防水胶布紧紧包好,可用它燃400至600次火。如果你在野外作业时间较长或是在高山极寒地带作业应带上一个金属火柴,这种现代的火柴可点3000次火。在没有火种的情况下,可用以下各种办法取火:

1.凸镜引火法

用放大镜(或望远镜片、瞄准镜、照像机上的凸透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易燃的引火物(腐木、布中抽出的纱线、撕成薄片的干树皮、干木屑、汽油、酒精和枪弹的发射药或导火索等)取火已为人所熟知。此外,放大镜透过阳光聚焦还可将受潮或被水浸湿后晒干的火柴点燃(右图)。在手电筒反光碗的焦点上放引火物,向着太阳也能取火。

2.电火花法

如果汽车蓄电池没有坏,可截取两段不大重要的电线,例如照明灯的电线,或使用跨地线。两线各接一个电极,然后小心把两线的另一端互碰,激出火花点燃旁置的引火物。

3.闪光信号灯法

如果汽车上装有闪光信号灯,可将灯罩的顶部在岩石上碰碎,用闪亮的灯点火。但要按要求去做,小心别引起森林火灾。

4.电珠法

手电筒的电池和电珠也可以做引火的工具。把电珠在细沙石上小心磨破,注意不能伤及钨丝,然后再把火药填入电珠内,通电后即能发火。

若有电量较大的电池,将正负两极接在削了木皮的铅笔芯的两端,顷刻间,铅笔芯就会烧得象电炉丝一样通红。用这种方法引火既方便又保险。

5.弓钻引火和藤条取火法

(1)弓钻引火

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子。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地旋转。这样会钻出黑粉末,最后这些黑粉末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引火物。在平坦的木板上磨损玻璃片,也能生热发火。待剧烈磨擦发烫时,将引火物吹燃。

(2)藤条取火

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用东西将裂缝撑开,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引火物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地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而将引火物点燃。

6.击石取火法

用黄铁矿打击火燧石可产生火花,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当引火物开始冒烟时,缓缓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

四、生火的技巧

开始生火时,如果风很大或燃料较湿,生火会很困难,怎么也点不着。生篝火需要窍门,首先要把火点着,可以找一些纸条、布条或者干草、枯树叶等细小的易燃物。把火点着后再加些干草、细树枝,这时不能着急,当火大之后,再渐渐地添加粗树枝。

警告:野外生火要注意安全,火堆四周直径 1.5米范围内不能有易燃物,风力大时要做防风墙。离开营地时要做到人走火灭!

五、做饭

有了火,但没有炊具如何煮食?在遇险条件下,最好每天能吃一顿热食,盐也是必要的东西之一。但在许多情况下,求生者往往没有做食物的炊具。下面的方法简便、有效,不妨一试。

1.炭火煨烤

植物的块根、鱼、鸟、动物等食物裹上一层粘土或包上一层湿树叶放在炭火上煨,这样就不会烧坏食物。

2.篝火烤食

把动物、小鱼、鸟去内脏后,穿在湿木棍或小树枝上,直接放在篝火上烤制。

3.土坑烤食

先在泥地上挖一个30~40厘米深的坑,将肉块、鸟蛋、块根等食物放在坑底,在坑内放上绿色植物的叶子、青草或能保持食物清洁的布。然后在小坑上盖一层2厘米厚的沙子或泥土,把火堆放在上面。但是不可把肉块放在树叶堆里烧,这样会产生烟熏味。

4.瓦罐煮食

用泥土做一个土制瓦罐煮食物,内部衬一层箔,然后往里放干净水和要煮的食物,再加入烧热的石块,直到水开了。用大绿叶盖上至少1小时,直到食物完全煮熟。

第四节可食用植物的识别

一、植物可以吃吗

全世界有30多万种植物,其中有半数是可以食用的。但有些植物含有有毒的生物碱、配糖体、皂素、有机酸等物质,不可冒险食用。食用不熟悉的食物时应特别小心。有毒的植物吃过后,使人全身虚弱,皮肤发炎,眼睛失明,瘫痪,甚至死亡。如果必须食用野外植物,请注意以下几点:1.除非陷入绝境,否则,一定要选择熟悉的植物吃,或选那些与所熟悉的那种植物相似的来吃。不熟悉的不可凭颜色、气味、味道来鉴别是否能吃。

2.大量食用某种不熟悉的植物或果子之前,应事先尝试。选取该植物的一小部分放在鼻子前闻一闻,如果它有酷刑人或者桃树皮味或者其它刺激性气味,千万不要食用。在尝试之前要做刺激反应试验。挤榨一些汁液涂在体表的敏感部位如肘部与腋下之间的前上臂,如果感觉有所不适,起疹或肿胀,则不能食用。

3.在试验无刺激反应之后,可以进行尝试。用舌头或唇舔尝食物,但不能咽下。过几分钟看是否会有舌头烧灼、刺激性疼痛、喉咙痛痒等任何不良反应。

4.初步尝试之后,如无不适感觉,可少量食用。如果食用后1~2小时无中毒症状(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胃肠道紊乱、视觉模糊),表明这种食物可以食用。

5.为防止中毒,应煮熟后食用,因为大多数植物中的毒素经加热处理可以分解。但有毒的蘑菇煮不掉毒素。

6.少量吃后,8~12小时后仍无病变发生,说明这种食物是安全的。如果有中毒症状,应立即大量喝水,引起呕吐,将所食东西全部吐出来。

二、怎样识别有毒植物

采食野生植物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鉴别有毒或无毒。最简单的办法,将采集到的植物割开一个口子,放进一小撮盐,观察这个口子是否改变原来的颜色,变色的不能食用。

下面几种较为简便的鉴别方法,可以使用。

1.取植物幼嫩部分少许,在嘴中用前齿嚼碎后以舌尖品尝是否有苦涩、辛辣及其他异味。如果怪味很浓则有可能有毒,应立即吐掉再漱口。涩味表示有单宁,苦味则可能含有毒生物碱、配糖体等有害物。

2.因一些有害物质(单宁、生物碱)可以溶于水,所以可将植物用开水烫后清水浸5~6小时或煮熟,再品尝是否还有怪味。此时如仍苦涩或有怪味则不可食用。

3.在煮后的植物汤水中加入浓茶,若产生大量沉淀,则表示内含重金属盐或生物碱,不可食用。煮后的汤水经振摇后产生大量泡沫者,则表示含有皂甙类物质,不可食用。

4.一般牲畜可食用的饲料,人基本都可食用。特别是几种牲畜都喜爱的饲料,肯定无毒。

食用少量的有毒的植物很少有生命之忧,但食用少量的有毒的蘑菇就会导致中毒死亡。

警告:除非能确切地辨认是无毒的蘑菇,否则不要冒险食用!

有毒蘑菇通常都颜色鲜艳,但颜色不是确切的依据。致命毒蘑菇,通常都有一定的特征:毒菇茎的上部周围均有褶边或圆环(幔),底下有个槽(外被),茎正好长在里面,菌伞总带有鳞状物。有些没有槽的,像是可食的蘑菇,但它的槽可能是脱落了。

鉴别植物是否有毒是很复杂的,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最可靠的方法是根据有关部门编绘的可食野生

植物的图谱进行认真鉴别。平时应注意掌握可食野生植物的种类、分布及采食方法。

三、常见的可食用野生植物

1.山葡萄

生长在北方山地,9月间成熟,果实可生食,嫩条可解渴。

形态:蔓性灌木,叶片圆形,叶柄很长,果实成熟后变成黑色。

2.茅莓

生长在山坡灌木林中或路边,7~8月成熟,果实和嫩叶均可生食。

形态:攀援状灌木,也有3片或5片,近圆形,顶端有一片较其它叶子大,边缘锯齿形,叶下面密生短绒毛,呈白色,果实红色有核。

3.沙棘

生长在河岸旁的沙地或沙滩上,9~10月成熟,味微酸而甜,营养价值高。

形态:有刺灌木,叶窄,上面橙黄色,下为绿色。果实近圆形,金黄色或橙黄色,许多个密生在一起。

4.苦菜

生长于山野和路边,易于采集,3~8月可采,嫩叶茎可生食。

形态:茎高1米左右,叶身在近根处较窄,色绿,表面呈灰白色,断面有白浆,夏季开黄花。

5.蒲公英

生长于田野、路边,易于采集。3~5月可采集嫩叶生食。

形态:全株伏地,体内有白浆,叶色鲜绿,花茎上部密生白色丝状毛,一吹即散。

6.荠菜

生长于田野、路边、沟边。嫩苗可食,3~4月采全草,炒食、做汤均可。

形态:两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根生叶有柄,叶片呈羽状深裂,有时浅裂或不裂。春天抽出花茎,花穗挺立,花小而色白。

7.黑瞎子果(蓝锭果)

生于山地、湿地、草原或沿山的河流、林间。8~9月间果实成熟,采摘果实生食。

形态:小灌木,高达1.5米,树皮常成片状剥落。叶对生,长圆形,长2~8厘米,下面淡绿色,有毛。花生于叶腋,黄白色,长7~15厘米。浆果椭圆形,暗蓝色,长6~12厘米,有白粉。

8.马齿苋

生于田野荒地、路旁。全草可食,味平淡。通常在5~9月中旬采嫩茎叶,用开水烫软,将汁轻轻挤出,加入调料即食。可供药用,能治痢疾、退热,并有消炎和利尿作用,也可用于外敷治毒蛇咬伤、痔疮。

形态:肉质草本,肥嫩多汁,茎多分枝,圆形,往往带红色,通常平铺在地面。叶互生,也有对生的。叶片肥厚、呈瓜子形。花小,黄色,5瓣,3~5朵丛生于叶腑。花后结盖果,内有黑色种子。

9.刺儿菜

生于田野。全株可食,味平淡。4~6月间,采其嫩叶,开水烫过,炒食或作汤。但一次多食易引起腹泻。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直立,稍带紫色,有纵横纹,被白色细毛,高25~50厘米,叶互生,无柄,叶片呈椭圆形,全缘或微齿裂,两面都有绵毛,边缘有金黄色的小细刺。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全部为管状花,紫红色。

10.猴头菌

生于栎、胡桃等阔叶树种的立木及腐木上,或生在活立木的受伤处。食用前先洗净切碎,可炒食或作汤,也可晒干备用。药用能利五脏,助消化。

形态:形如猴子的头,故名猴头。新鲜时呈白色,干燥后变为淡褐色,块状,直径3~10厘米,基部狭窄;除基部外,均布以肉质、针状的刺,刺直伸发达,下垂,长1~3厘米。

11.树皮

除了野菜野果之外树皮也可应急食用,如“3月吃桦树皮,4月吃椴树皮,5月吃松树皮”是老一辈人的经验之一。

四、野生植物加工方法

野生植物加工方法有煮、烤、烘和炸等,下面分别介绍各类野生食物的加工方法。

1.淀粉食物

植物的根部有大量可食用的淀粉。但生淀粉不易消化,含淀粉的植物都须煮熟后吃。煮的第一遍水应倒掉,再用清水煮。

2.蘑菇

不食用不新鲜或生长过熟的蘑菇。煮、烤、炸等均可。无盐时味道不好。具体方法是,柔软的可慢火炖10分钟;厚的、干硬的蘑菇帽和茎要炖40分钟或直到把它们炸脱。鲜帽可煮食,或在热石头、铁上焙2~5分钟翻一面即可。

3.果实

水果可直接食用,干果、坚果则可加工(煮、焙、烤)后食用。

4.野菜

野蔬菜多数是指多汁的叶子、豆荚、种子、秸秆及非木质性根。食用时要选择那些比较嫩的,煮熟后再食用。多用几次水来漂清,可去掉植物的苦味和异味。

第五节野外露营

在野外,为了遮风挡雨,御寒避暑,免受虫蛇叮咬,野兽侵袭,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一个庇护场所是必不可少的,野外露营是野外生存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长时间在野外作业一定要带有帐篷,睡袋,吊床等露营装备。同时刀斧,绳子也是必要的工具。搭帐篷时应按帐篷架设、撤收方法和要求操作。

一、露营地的选择

露营地点的选择,首先应考虑近水源和燃料。由于帐篷都是由质轻的材料制成,经不起风吹、石砸,所以搭帐篷时要注意避开风口、雨水通道以及松动的岩壁下,避免被雨水冲下的树枝、石头等破坏了帐篷。此外,还应注意防避雪崩、滚石以及突如其来的山洪等。

夏季,露营地点应选择在干燥,地势较高,通风良好,蚊虫较少的地方。通常,湖泊附近和通风的山脊、山顶是夏天较为理想的设营地点。

冬季,设营地点应视避风以及距燃料、设营材料、水源的远近等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森林和灌木丛是理想的设营地。应避开易被积雪掩埋的地点,如避开崖壁的背风处,因为在这种地形上,风很快会吹积起大量的雪将帐篷或遮棚埋没。

二、搭建临时简易帐篷

当没有帐篷、吊床等装备时,可就地取材搭制临时的帐篷。架设临时简易帐篷可使用方块雨衣、军毯、帆布、降落伞等就便器材,树枝、茅草等也是做临时帐篷的极好天然材料。在附近没有搭建临时帐篷的材料时也可以挖地洞、土坑、雪屋、雪洞等做庇护所。

1.临时帐篷的基本形式:

(1)屋顶形帐篷

这种帐篷通常适用于林区。构筑时,选择两棵树作立柱。然后在距地面一米处绑一横杆,横杆上两边斜搭(约45度)若干根杆,杆上再绑上两条横杆,即可将树枝象铺瓦一样,一层层重叠地搭挂在支架上。遮棚的两侧也用树枝遮堵。

(2)一面坡形帐篷

这种帐篷适于在断墙、棱坎等处架设。架设时,把雨布一头固定在墙壁在棱坎上,另一头固定地面,两边用树枝、野草堵塞挡风。在林地架设时,也可以用树木固定。

2.搭制临时帐篷的基本方法

(1)直角捆扎法。是将直角交叉的两根树杆(竹杆)捆扎在一起的方法。先在直杆上用绳子打个卷结,然后越过横杆的上面,再绕过直杆的后面,通过横杆之上再绕过直杆最后绳头从横杆上面出来,依

此顺序绕四五次之后,在两棍木棒中间勒紧,再打结固定即可。

(2)平行捆扎地。是将两根平行树杆(竹竿)捆扎在一起的方法。在两棍并立的木杆上端处,用绳子在一杆上打一个双重结,再用绳子在两顶端顺序紧绕,最后在两杆之间的接缝处围绕两三圈,再用双重结收紧。

捆扎的绳子不够时,可选用藤蔓、软木树内皮、坚韧的草等代替。

三、利用吊床露营

夏季可将雨衣、床单和苫布、伪装网等用绳系住两头,并系在枝干上,人员既可躺在上面休息,还可在上面架设蚊帐,防蚊虫叮咬。下雨时可在上面再拉一根绳子,搭上方块雨布,四角用绳子系牢,以便形成防水帐篷。

四、筑雪洞(屋)露营

冬季在积雪深的地方宜构筑雪洞。当积雪在1~4米以上时,可直接开口构筑。开口后可拐1 至2个直角弯,使通道尽量成“Z”形修成向上倾斜的斜坡状。雪洞要比通道高一些,洞顶铲成拱形并留出通气孔。

当积雪较少时,可构筑雪屋。积雪板结时,直接切成长方形雪砖,再按需要堆砌;雪质松软时,可把雪装入木柜里踩实,加工成雪坯。堆砌中应在雪块间隙敷设浮雪,逐层收顶。洞口可根据风向开成“n”形,顶部为拱形、人字形或圆锥形,可用雨衣或柴草覆盖。

雪屋构筑好后,要在屋底部铺10厘米以上的干草,再铺上雨衣、褥子用装有软草的麻袋或草捆堵在洞(屋)口,防止冷气侵入。

假如积雪较多且没有地形可利用时,可就地挖一条雪壕,人员在背风处露营。

五、野外露营的要点

1.尽可能利用天然的树洞、山洞等,以节省力气。如不合适可以稍加改造。

2.不要在陡坡上或悬崖下,以及那些有掉落岩石、雪崩风险的地方露营。枯树下也不适宜露营,以防它们折断时砸伤你自己。

3.不要在河床或峡谷里等低洼处露营。夜间,数公里之外的洪水会突然而至,将你的帐篷冲毁。

4.野外露营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在干燥炎热地区,白天需防太阳暴晒,而夜间又要防寒。在潮湿的丛林地区,要考虑防雨及防昆虫叮咬。

5.要使帐篷或其他隐蔽所的开口逆对风向,可用放倒的圆木、石块、冰块和积雪堆积起来,建一道防风墙,以阻挡狂风。

6.冬季露营应注意:在雪层较薄的地方,应先将雪扫净,在雪层较深的地方,应将雪筑实再在雪上铺一层10厘米以上的干草,以防止雪受热融化。

7.建雪洞时,必须要考虑到风向。一般说,雪洞应尽可能地建在斜坡上,雪洞洞口应设在雪峰的背风面,以便躲避冷风的侵袭。如果雪洞中结了薄冰,可用木棍或其它尖锐的工具刮去。要注意的是若温度太高雪屋会被弄湿。

第四章自然灾害与避险

突发性事故,有许多是自然的原因,但也有人为的因素。在高山雪地,雪崩可能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雷电、火灾、水灾也能置人于死地。掌握避险与危险中求生技能十分重要。

第一节雪崩

一、危险地带

1.雪崩通常发生在倾斜度为20°~60°的悬崖处,尤其是倾斜度在30°~45°之间的平整崖壁。

2.连续降雪24小时以上地区,极易发生雪崩。如果大雪纷飞长达几小时,应先等一天,以便出发前所有落雪都已经有着落。

3.大雪覆盖的外凸雪崖。

4.雪后下雨或气温升高都会增大雪崩的可能性。

5.雪溶化时,崖壁更为光滑,也容易发生雪崩。

6.背风面的峭壁,雪没有稳固,也有发生雪崩的可能。

二、预防措施

1.和煦的阳光照在雪崖上容易引起雪崩,因此尽量午时之前到达背阴的地区。

2.午后不要去刚刚有阳光照进的悬崖的底下,可以去已经暴露在日光下很长时间的地方。

3.不要到积雪很深的小沟渠和有峭壁的山谷中去。

4.声音等震动波会引发雪崩,在危险地区不要大声喧哗,或敲击,脚步要轻。

5.留心观察,注意周围的异常动静,例如,冰雪破裂声或低沉的轰鸣,雪球下滚或仰望高山上发现灰白色云状尘埃等。尽量在雪崩可能经过的位置之上的山脊或高地行走。

三、逃避雪崩

1.一旦发生雪崩,不要向下跑。向旁边跑比较安全。也可跑到较高的地方或是坚固岩石的背后,以防被雪埋住。

2.逃跑时抛弃沉重的物品,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如果被雪崩赶上,无法逃脱,抓住山坡旁任何稳固的东西,如大树,岩石等,切记闭口屏息,以免冰雪涌入喉咙和肺部,即使一阵子陷入其中,但冰雪泻完之后就可脱险。

3.如果给冲下山坡,要尽量爬上雪堆表面,同时以仰泳、俯泳或狗爬式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边缘。

4.如果被雪埋住,要尽快弄清自己的体位。判断体位的方法是让口水自流,流不出为仰位,向左或向右流到嘴角是侧位,流向鼻子是倒位。发觉雪流速度减慢时,要努力破雪而出,因为雪一停,几分钟之内就会结成硬块。

注意:一旦发生雪崩,不要向下跑

第二节暴风雨

一、遭遇沙漠风暴

沙漠之中,天气说变就变,即使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沙漠风暴也会突然而至。因此在沙漠里作业或行走,要随时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往往动物的奔跑,骆驼、马匹的惊慌,是大风暴来临的先兆;天边移动的云状沙尘,飘动的黑云都不能掉以轻心。

为防止沙尘暴的袭击,必须佩带带风帽的斗篷和护目镜。当风暴来临时,全体人员要集聚在一起,躲避到安全的地方或背风处坐下,把头低到膝盖,直到风暴平息为止。

如果周围没有坚固的建筑或岩石,可以找一背风处躲起来;让所有牲畜都趴下,人员可蹲在骆驼、马匹等背后。如有汽车,将汽车开到背风处,呆在车内,等待风暴的过去。

二、遇上雷雨

1.孤立的大树或孤立的建筑物最容易遭到雷击,雷电往往击中附近一带最高的物品,因此,雷雨时不要在孤立的大树、岩石、小屋下躲雨,应马上离开;

2.雷电交加时,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击将至的先兆;

3.如果身在空旷的地方,应该马上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雷击的危险;

4.如果不及离开高大的物体,应找些干燥的绝缘体,放在地上,坐在上面。

5.远离金属物,手中不要拿着铁棍、铁柄雨伞等物,水也是导体,湿木棍并不保险。

第三节水灾

水灾通常发生在河谷以及低洼地带。如果在这些地区作业,遇到暴风雨,需要格外小心。

一、如何逃离水灾

1.在野外,不要在河谷,山谷低洼处,山洪经过之地或者干枯的河床上露营。露营地选择在高地更加安全。

2.如果营地受到洪水威胁,时间允许的话,收拾必要的轻便物品,或把东西方到高处。时间不允许,因该马上往高处撤离。

3.如果来不及跑上山坡等高地,可爬上附近的大树或岩石上暂避洪水。

4.不幸落水时,切勿惊慌,抓住洪流中的树木等漂浮物,漂流而下。在河湾等水流较缓处游到河边,爬上河岸。

二、涉过泛滥的洪流

1.如果被洪水困住,不要轻易涉水过河,若有可能,尽量绕道而走。

2.过河时要拿着大约有一人高的手杖、木棍或结实的竹棒,即可防止跌倒,也可探测水深。过河时,先用木棍探测水深,一脚站稳之后才能迈第二脚。

3.背包不能过重,且要尽量抬的高一点,背包的腰带要解开,以便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卸下背包。

4.利用绳子结伴依次过河最为安全。绳子的一端系在过河者腰间,另一端绑在树干或岩石上。如附近没有牢固的东西,岸上的人可用手抓紧绳子。这样如果过河的人跌倒,同伴可将他拉起。一人过完河后,就可在对岸帮助其他人过河。

5.弱国没有绳子,或绳子不够长,也可以几个人手拉手,腰间系上同一根绳子,结伴过河。前面的人举步,其他人在水中站稳,以防一起跌倒。

第四节火灾

一、如何逃离森林大火

森林大火蔓延迅速,往往无法控制。因此遭遇森林大火时,必须尽快判断周围情况,采取最适当的行动。

1.最佳的逃生方式,是朝河流或公路的方向逃走。此外也可跑到草木稀疏的地方。同时要注意风向,避开火头。

2.如果被大火挡住去路,应走到最开阔的空地中央,如有可能要清除自身周围的易燃物。不要走近干燥的灌木丛或野草茂盛的地方。

3.如果带有水,弄湿毛毯或外衣,遮盖头部。如果附近有溪流,池塘,赶紧涉到中央。

4.如果火焰逼近,跑已经来不及,因该马上伏在空地上或岩石后,身体贴近地面,用外衣遮盖头部,以免吸进浓烟。

5.倘若身在汽车内,不要下车,关闭车窗车门以及通风系统。虽然汽车的燃油箱可能爆炸,但是下车后被烈火烧伤或因吸入浓烟而窒息的危险更大。如有可能,立刻驾车逃离。

6.如果有可能,可以挖洞藏身,等待大火火头过去。

7.大火过后,可逆风向而行,弄熄余焰,穿过以烧过的的火区寻找出路。

二、怎样扑灭小火灾

如果是发生小面积的的火灾,要设法把它扑灭。

1.如果附近有人,应派人去求救,或者呼救。

2.灭火时可用弄湿的毛毯、外衣、布袋,也可以砍一棵合适的枝叶茂盛的小树(如一米多高的小松树)作灭火拍。

3.灭火时要背着风,从火的边缘向里扑救。这样,就算火势突然旺起,也不会向你迎面扑来。

4.大力的拍打火焰火急挥灭火拍只会使火势更加猛烈。应该持灭火拍压火,应将一处压灭,在压一处,不要乱打。

5.倘若火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马上逆风走到安全之处,尽快向有关方面报告。

三、帐篷起火

帐篷大多是易燃物,帐篷刚起火时应以灭火为主,人员应尽快有序的撤出,弄断拉绳,推倒立柱,将火扑灭。如火势猛烈,应以保护生命,防止引起山火为主,不要让帐篷撑立着燃烧,要将其推倒,防止火势蔓延。

四、预防火灾的措施

1.在林区严禁吸烟。切勿丢弃未熄灭的烟头或烟斗灰烬。吸烟者疏忽大意,往往成为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

2.在干燥的季节,最容易发生火灾。针叶林中的枯叶满地,内含油脂,见火就着,应当小心。

3.野外生火,不能靠近干枯的草丛和灌木丛。火源周围直径两米的范围内,不能有易燃物。

4.野外生火,要在背风的地方,防止吹飞的火星或灰烬引燃周围的草树。

5.离开营地时,彻底的把火弄灭,做到人走火熄。

警告:禁止丢弃未熄灭的烟头或烟斗灰烬。

第五章野外救护

野外救护,主要是指人员在野外由于各种原因而致伤所进行的抢救治疗。在野外,往往缺乏必要的医疗救护条件,当发生意外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救助受伤人员,因此每年都有大量伤员由于缺乏救助或救助不当,其伤势更趋恶化,甚至不必要地死去。因此掌握一些常见野外疾病和伤害的救护方法时非常必要的。

第一节野外救护方法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就是人为地帮助伤病员恢复或继续维持正常呼吸的一种方法。如果一个人缺氧时间达4分种,大脑将受到永久性损伤。如果伤员呼吸受阻,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因此,保持伤员呼吸系统的通畅也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如果发现伤员呼吸停止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对其进行救护。

先检查伤员的嘴,掏出阻塞其咽喉的物体。有时,伤员的舌头也会翻卷过来,堵塞喉咙。这时,你应使其仰卧,头仰向正后方。如果伤员处于昏迷状态,你应使其平卧,然后将伤员的一只手压于他的身下,另一只手置于胸前。将伤员离你较远的腿弯曲,以一只手托住伤员的头,将伤员转向你,使其侧卧。检查他的呼吸道,掏出堵塞物,使呼吸恢复通畅。在保持这种体位的情况下,即使伤员呕吐,其呼吸也会顺畅。然后,每十五分钟测量一次伤员的脉搏,检查并处理伤员的其他伤处。

注意:切记,不能移动颈部和脊椎受伤的伤员。

进行人工呼吸的方式很多,主要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等。

1.对口吹气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在急救中,效果较好。操作方法:

(1)让伤员仰卧,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员的口(两嘴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为使吹入的气不从伤员鼻孔漏出,要将其鼻孔捏住。吹气力量的大小,依伤员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伤员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救护人的嘴离开时,再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

(3)反复进行,每分种14~16次为宜。

如果在捏住伤员鼻子的情况下,人工呼吸仍无法使其恢复呼吸,应检查伤员的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其头部是否仰向正后方。

2.俯卧压背法

使用此法时伤员俯卧,舌头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对于胸、背部受伤的伤员,不宜采用此法。

操作方法(见右图):

(1)伤员俯卧,双臂前伸过头,一臂微屈,脸偏向一边,头部枕在弯曲的手臂上。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一)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 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DZ/T 0141—1994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 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保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害服务,为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般进行1:50000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别是集镇,查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预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对策; (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的稳定状态,预测评价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害,预测其发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害GI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害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害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崩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定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害;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殊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规律预测。 1地质灾害发育度——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现状评价指标/方法筛选; 2地质灾害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形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相关/时间相关分析; 3地质灾害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执行的技术标准: 1、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规划基本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现场应有装卸作业操作规程,进入仓库、禁止烟火重地(或场所)、或其他特殊场所安全工作要求,应做到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2、加强安全防护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要求,引导车辆进行卸货前安全检查,确保安全。 3、在禁火区域装卸时,严禁将火种带入或在禁火区域内吸烟,不将违禁物品带进工作场所。 4、穿戴好需要的安全防护用品或用具,登车严禁穿高跟鞋和不扣脚跟的鞋。 5、工作时不允许碰撞、搬动危险的物件,不逊于用手触摸或身体接触到电气开关、电线或带电的物体。 6、装卸工必须站在安全位置上工作,不准站在装卸材质有可能滚落、坠落的方向,以防发生意外。在装卸成堆物品时,要防止货物倒塌伤人。登高装卸货物时,应有供人站立的平台,不应站在物品上作业。 7、装卸货物作业时,装卸平台要平稳牢固,工作的站位要留有安全转身余地。伸缩链板输送机伸缩移动时,应停止作业,站在安全位置,伸缩移动后再重新作业。 8、托盘的码放应整齐垂直、稳固。装卸货物时,应按照下重上轻、下大上小秩序码垛整齐,按定额装卸。 9、装卸现场实行负责人带班管理,负责向现场装卸人员和驾驶人员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并监督检查。 10、装卸前应先检查货运车辆的装卸安全状况,防止车辆重心偏离造成货物或车辆侧翻。装卸操作要坚持慢行、前后左右兼顾的原则,当视线受影响时,要特别注意走动人员的动向和行进路线的安全。 11、结束每一项装卸工作后,要做好清理现场工作,不能留下搬运的工具(包括辅助作用的木棍、垫板、架子或各种物品)、装卸作业形成的废物或垃圾等。 12、工作暂停、人员离开工作场所和中途吃饭、以及工作结束时,都要通知相关人员工作完毕,相关人员不在的情况下,锁好门窗。断开工作时打开的电器、电源开关,并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13、禁止在装卸作业区内维修车辆。装卸作业由仓库安排,严禁高温下作业。装卸物品应轻拿轻放,严禁乱摔乱砸。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精编WORD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本评估工作目的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 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来源及可能影响范围。本建设项目属面状工程,评估范围一般为由用地红线外扩30~50m。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 三、工作部署、工作量 (一)、资料收集 收集建设场地及临近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最新成果资料。

(二)、技术要求 1、开展工作前,组织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广西地方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 2、在调查前,熟悉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规模、特点。在分析和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野外踏勘后,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制订详细的评估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采用1:10000、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手持GPS定点。 4、室内资料整理按《评估规程》工作程序,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三)、工作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以采用收集现有资料、野外实地调查访问为主,野外以1:10000、1:1000地形图作工作底图,采用GPS定点定位,皮尺,罗盘量测,记录本或卡片描述记录,室内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定量、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工作次序安排 1、前期工作准备、搜集资料;

装卸作业基本安全规程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装卸作业基本安全规程正 式版

装卸作业基本安全规程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杂货装卸作业的基本操作要求,旨在规范装卸作业的行为,适用于锦州港从事装卸作业的所有人员。 二、内容 1.新入港从事装卸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后,方允许上岗作业;新工人上岗作业前六个月,必须在有两年装卸作业经验以上的工人带领下作业。 2.遵守港口各项管理制度,入港前必须办理好各种进港手续。 3.港内严禁违规吸烟(指定吸烟室除

外),严禁酒后上岗。服从现场管理人员指挥,由港埠公司调度室统一派工,严禁私自参与作业。 4.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参加班前安全会议,了解装卸工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5.作业时要有充足的精力,不许带病或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参加作业。 6.港区内行走要注意交通安全,主动避让机动车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铁路道口和交叉路口,如遇障碍物要绕行,不要以攀援、跨越、钻行的方法强行通过。 7.要保持作业环境安全和通道的畅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

安全基本知识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⑵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⑶坚持综合治理 3、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 ⑴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⑵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⑶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⑷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 ⑸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4、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⑴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⑵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⑶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⑷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5、“三违”的具体含义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6、“四不伤害”的具体含义 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7、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两大因素 ⑴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缺陷 ②防护设施、安全装置的缺陷 ③工作场所的缺陷

④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缺陷 ⑤作业环境的缺陷 ⑵人的不安全行为 ①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和警告 ②不采取安全措施 ③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修理、调整和清洁等 ④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安全装置调整 失误等) ⑤造成危险状态(超载、物品存放不当等等) ⑥不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具(不使用劳动保护用具、使用不合格 的劳动保护用具等) ⑦冒险进入危险场所(野外多年不采的旧矿巷道等等) 8、安全用电基本要求 ⑴自己经常接触使用的配电箱、开关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⑵需要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风扇、照明灯等),必须现切断电源再移动,同时导线要收拾好,不得在地面拖来拖去以免磨损。 ⑶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接地导线周围20M 之内,以免有雷击时发生雷电流入地下而产生跨步电压触电。 ⑷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到地面时,导线断落点周围10M以内,禁止人员入内,防止跨步电压触电。如果此时已有人在10M以内,不要跨步奔走,应用单足或并足跳离危险区。 ⑸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砂、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救火时应注意自己的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具不得与电线、电气设备接触,以防止触电。 ⑹在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去冲洗电气设备,或用湿抹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止短路和触电事故。

危险货物装卸安全操作规程

泉州港务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 危险货物装卸安全操作规程 第一章基本要求 1.危险货物集装箱装卸作业安全技术要求执行GB11602《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2.装卸易燃易爆危险货物集装箱时,距装卸地点50m范围内为禁止明火作业区域。 3.在装卸、过驳、堆存、拆装箱等作业开始24 小时前,应当将作业委托人,以及危险货物品名、数量、理化性质、作业地点和时间、安全防范措施等事项向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申报。未经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同意,不得进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 4.作业前,应召开工前会,相关作业人员应确认危险货物申报单与所装卸的危险货物集装箱标志、标牌一致,详细了解其性质、危险程度、安全应急措施和医疗急救措施。 5.作业中,应严格按照我司相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6.作业结束,应按规定妥善处置残留物和人员所着装的护具用品。 第二章装卸作业 一、码头前沿作业 1 、装有危险货物集装箱,在装船或卸船前,操作部应会同船方代表对集装箱外观进行目视检查,检查集装箱结构是否有实质性损坏、检验金属铭牌是否在有效期内和有无撒漏或渗漏现象。发现不符合情况的集装箱,应通知有关部门作妥善处理。在未得到及时处理之前,均不得装卸。 2、装卸危险货物集装箱时,作业人员下舱前应先开舱通风,确认无危险后方可作业。必要时经检测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3、装卸危险货物集装箱的作业指挥人员,应佩戴鲜明的标志,发出的指挥信号应清晰、准确。 4、装卸危险货物集装箱,应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配装要求及船方确认的配载 图,做好危险货物集装箱的积载隔离工作,隔离要求见附录A。 5、装卸危险货物集装箱的司机,应做到小心作业,稳起稳落,严禁拖、碰、撞集 装箱。 6、船舶装卸易燃、易爆危险货物集装箱期间,不得进行加油、加水(岸上管道加 水除外)等作业;装卸装有爆炸品(第 1.4S 除外)集装箱时,不得使用或检修 雷达、无线电报发射机。所使用的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火防爆规定。 二、水平运输作业 1、港区内运输危险货物集装箱的车辆,应配备灭火器材和在车顶悬挂危险三角顶 灯。 2、港区内运输危险货物集装箱的车辆应遵守所在地港口关于危险货物运行路线、 速度等方面的规定。如不能立即作业,应在指定位置等候。 3、港区内运输危险货物集装箱车辆的驾驶员严禁超车、急转弯、急刹车,前后车 辆应保持安全距离。 4、危险货物集装箱作业、堆存区域不得进行车辆维修、保养等工作。 三、堆场作业 1、堆场符合第三章规定的安全技术条件的,可以存放“水路危规”中规定的除第 7 类外的危险货物集装箱;不具备第三章规定的安全技术条件的,应实行直 取,不准在港内存放。 2、堆场存放“水路危规”中规定的第1、2类危险货物集装箱应限期限量,具体时间和数量由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核定。 3、对装有“水路危规”中规定的第7 类危险货物集装箱,应实行直取,不准在港内存放。

野外作业可参考基本规定

野外作业安全要求 一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 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 2 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 3 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 4 地质勘探单位,应定期为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进行体检。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体质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 5 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注射预防针剂。 6 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 7 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进行两层或多层地质勘探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2m

及以上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 8 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9 野外地质勘探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电缆应架空架设,电缆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加防护套。 野外地质勘探电器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 电器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铁、铝等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10 野外电、气焊作业,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10m以上。 11 野外地质勘探高架设备应设置避雷装置。雷雨天气,禁止在树木下、山顶避雨。 12 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 13 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14 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 15 野外营地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523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 知识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详细 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 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⑵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 ⑶坚持综合治理 3、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 ⑴享受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⑵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⑶安全管理的批评检控权

⑷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权 ⑸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 4、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⑴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⑵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⑶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⑷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的义务 5、“三违”的具体含义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6、“四不伤害”的具体含义 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我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7、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两大因素 ⑴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缺陷

码头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6565 (操作规程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码头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本

码头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操作规程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服装,在作业岗位严禁脱换服装。 2、使用不易起静电及火花的工具、照明及通讯工具。 3、使用铁质工具要注意轻拿轻放,不准敲砸、撞击。 4、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控制输油流速。 5、装卸设备要满足化工品的防火、防爆要求。 6、禁止在雷雨天进行装卸作业。 7、装卸船作业时,任何车辆不得从作业的防火

区域通过。 8、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巡查规定,防止设备发生跑、冒、滴、漏等现象发生。 9、现场从业人员在作业中,要集中精神,认真操作,不得麻痹大意。禁止打闹和进入作业无关的场所。 10、装卸现场应配备足够的小型消防器材,并保证其技术状态良好。 11、进入码头装卸区必须空手触摸静电消除器。 12、化工船靠离码头或在码头作业时,不准烟囱冒火。 13、化工船停靠在码头时,要保持适航性,发生火灾,立即离舶。 14、船舶装卸过程中必须接好静电平衡线。

15、登船作业时,要检查登船梯子是否安全可靠。 16、作业中要站稳扶牢,注意防滑、防坠落。开关阀门时要注意站稳扶牢、防滑、防扭伤。 17、夜间作业要注意保证照明,照明必须使用防爆灯。 18、装卸设备的安全装置要求齐全有效。 19、人员严禁在管线上行走,穿越管线要走管线间道。 20、夏季作业要注意防中暑。 21、有毒化工品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戴好防毒面具和防护眼镜,滤料失效的要及时更换。根据化工品的理化性质,穿好防护服装。 22、作业时要站在上风方向。 23、扫线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阀门,防止流速

危化品装卸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搬运作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第一章、危化品装卸搬运安全操作技术 一、基本要求 1 、作业现场应统一指挥,有明确固定的指挥信号,以防作业混乱发生事故。作业现场装卸搬运人员和机具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非装卸搬运人员,均不准在作业现场逗留。 2、对各种装卸设备,必须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由经过操作训练的专职人员操作,以防事故发生。 3、在装卸搬运危险品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预先做好准备工作,认真细致地检查装卸搬运工具及操作设备。工作完毕后,沾染在工具上面的物质必须清除,防止相互抵触的物质引起化学反应。对操作过氧化剂物品的工具,必须清洗后方可使用。 4、人力装卸搬运时,应量力而行,配合协调,不可冒险违章操作。 5、操作人员不准穿带钉子的鞋。根据不同的危险特性,应分别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对有毒的腐蚀性物质更要注意,避免发生中毒事故。操作完毕后,应对防护用具进行清洗或消毒,保证人身安全。

6、装卸危险品应轻搬轻放,防止撞击摩擦、震动摔碰。液体铁桶包装卸垛,不宜用快速溜放办法,防止包装破损。对破损包装可以修理的,必须移至安全地点,整修后再搬运,整修时不得使用可能发生火花的工具。 7、散落在地面上的物品,应及时清除干净。对于扫起来的没有利用价值的废物,应采用合适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置,以确保安全。 8、装卸作业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洗脸、漱口、淋浴。中途不得饮食、吸烟,并且必须保持现场空气流通,防止沾染皮肤,黏膜等。如装卸人员出现头晕、头痛等中毒现象,应按救护知识进行急救,严重者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9、两种性能相互抵触的物质,不得同时装卸。对怕热、怕潮物质,装卸时要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第二章、危化品的安全基本知识 一、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和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反射性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污染环境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共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除外)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引用文件最新版本,以及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 GB6722-2003爆破安全规程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MH/T1010-2000航空物探飞行技术规范 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0194-19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3787-198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质勘探exploration 是指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质灾害、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调查研究的活动。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艰险地区areas with hard ships and dangers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条件差的地质工作区。 3.3野外作业open country work 是指在非城镇地区户外进行的地质勘探活动。 4总则 4.1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4.2地质勘探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a)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等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c)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d)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e)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f)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使用制度; g)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h)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 4.3地质勘探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生

装卸作业基本安全规程示范文本

装卸作业基本安全规程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装卸作业基本安全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杂货装卸作业的基本操作要求,旨在规 范装卸作业的行为,适用于锦州港从事装卸作业的所有人 员。 二、内容 1.新入港从事装卸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 后,方允许上岗作业;新工人上岗作业前六个月,必须在 有两年装卸作业经验以上的工人带领下作业。 2.遵守港口各项管理制度,入港前必须办理好各种进港 手续。 3.港内严禁违规吸烟(指定吸烟室除外),严禁酒后上 岗。服从现场管理人员指挥,由港埠公司调度室统一派

工,严禁私自参与作业。 4.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参加班前安全会议,了解装卸工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5.作业时要有充足的精力,不许带病或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参加作业。 6.港区内行走要注意交通安全,主动避让机动车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铁路道口和交叉路口,如遇障碍物要绕行,不要以攀援、跨越、钻行的方法强行通过。 7.要保持作业环境安全和通道的畅通,作业中遇到困难要及时消除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作业现场的照明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8.作业中要精神集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准打逗,不准擅离职守,不准在作业区域内睡觉,侯工休息时不可擅自离开侯工区域。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野外作业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不伤害”:一做到不伤害自己;二做到不伤害他人;三不要让他人伤害自己。 槽探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一、槽探布设、 1、槽探的布设在满足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尽量远离当地原建筑(民居、水渠、坟地、果园等),避免与老乡发生纠纷,制造不和谐因素。如槽探位置不能变更,应提前与所属地拥有者联系沟通,消除纠纷隐患,确保槽探施工顺利。 2、探槽布设后,尽量由所属地拥有者担任施工方,由探槽施工引起的青苗补偿、林木赔偿等费用可一并商谈解决; 3、因探槽施工发生的费用标准应在施工前商定,并确定相关探槽参数及施工日期,避免扯皮,拖沓。 4、当确定下施工人员后,应对其讲明相关探槽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情况下,应签署安全合同。 二、槽探施工 1、探槽施工时应有我方人员现场指导、监督。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解决,确保验收合格。 2、探槽施工过程中,爆破器材的准备、装药、引爆等均由我方专业人员实施。 3、清理探槽碎石、泥土时确保下方不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 4、使用爆破器材时,严格依据相关规程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第一。 三、探槽验收 1、及时验收、编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挖或返工。 2、验收时,测量的土石方结果要造册,要有施工方的签字,作为最终结款时的凭据。 野外跑地质线、化探、物探安全注意事项 一、物资准备 1、生产物资:相关生产物资要齐全,最好在人员分配好后、第二天上山前应全部准备好。 2、生活物资:主要包括相关安全防护器具(手套、安全帽等)、防护药品(风油精、创可贴、蛇药等)、足够的饮水、食物等。 二、上山时注意事项 1、严禁单人野外作业。 2、严禁食用野外不能识别的野果、野菜等。 3、野外作业时注意保持联系。 4、必须穿越密林、茂密灌木丛等植被覆盖较厚地区时,要“一看二慢三通过”。一看指:注意多观察,看有无毒蛇、毒虫(葫芦蜂、地窝蜂、蚂蝗、蜘蛛、洋揦子等),猛兽、毒草(蝎子草)等,如无法驱赶,尽量绕道而行。二慢指:密林中行进忌急冲猛赶,遇突发情况不易躲闪、处理。在前面的基础上才能通过。

危险化学品装卸安全操作规程

危险化学品装卸安全操作规程(草稿) 1、装卸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过安全知识考核合格,具备一定的危险化学品装卸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防范措施,应熟悉危险化学品性能和熟练装卸业务。 3、车辆到达现场后,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要求,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禁止穿戴化纤、呢绒及带静电的服装,做好车辆的装卸准备工作。 4、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首先检查车辆的安全状况,有无泄漏情况,运输车辆接好静电接地,用手握住静电导地装置,进行人体静电接地,当确保人参无静电后,方可进行操作。 5、连接好卸料管线,打开原料储存罐阀门,打开运输车辆罐体底部的卸料阀门,当确认安全无误后,开启卸料泵进行卸料操作,并严格检查压力及管线情况,保证管线畅通无阻和装卸安全。 6、装卸危险品应轻搬轻放,止撞击摩擦,震动摔碰,不得使用可能发生火花的工具。操作时要谨慎小心,严格观察车辆及储罐的页面,防止罐满外溢的情况发生,当确保卸料完成后,停止料泵,检查车辆的安全情况。 7、当确保卸料泵停止后,将物料管线内的物料卸干净,关闭车辆罐底部的出料阀门,松开紧固环节,卸下物料罐进行固定。检查车辆及储罐周围有无物料滴漏情况发生,如有物料泄漏地面时,应及时进行安全清理,防止物料造成环境污染。 8、作业中不得饮食,不得用手擦嘴、脸、眼睛。每次作业完毕,应

及时用肥皂(或专用洗涤剂)洗净面部、手部,用清水漱口,防护用具应及时清洗,集中存放。如装卸人员出现头晕,头痛等中毒现象,应按救护知识进行急救,严重者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危险化学品装卸、搬运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草稿) 一、基本要求 1、作业现场应统一指挥,以防作业混乱发生事故。作业现场装卸搬运人员和机具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 2、对各种装卸设备,必须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由经过操作训练的专职人员操作,以防事故发生。 3、在装卸搬运不同类别危险品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注意事项,预先做好准备工作,认真细致地检查装卸搬运工具及操作设备。工作完毕后,沾染在工具上面的物质必须清除,防止相互抵触的物质引起化学反应。 4、人力装卸搬运时,应量力而行,配合协调,不可冒险违章操作。 5、操作人员不准穿带钉子的鞋。根据不同的危险特性,应分别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对有毒的腐蚀性物质更要注意,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应适当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发生中毒事故。操作完毕后,应对防护用具进行清洗或消毒,保证人身安全。 6、装卸危险品应轻搬轻放,防止撞击、摩擦、震动、摔碰。液体铁桶包装卸垛,不宜用快速溜放办法,防止包装破损。对破损包装可以修理的,必须移至安全地点,整修后再搬运,整修时不得使用可能发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地质勘探安全操作规程》知识竞赛试题 单位:中南地质勘查院昆明分院姓名____________ ( A )1. 地质勘探单位应贯彻“——”的安全生产方针,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步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有权必有责、权责一致 C.以人为主、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D.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 B )2.地质勘探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 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相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地质勘探项目组《车间、分队,下同)应设置专职或者兼职安全员,安全员应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A.必须 B. 应当 C.可以 D.不必 ( B )3.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经费提取、使用制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保证——投入,改善生产作业条件。 A.技术设备安全资金 B.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资金 C.技术措施生产资金 D. 技术措施资金 ( D )4.地质勘探单位对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每——至少进行一次野外生存、野外自救互救技能训练。地质勘探项目组每年野外工作出队前或变换工作地区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从业人员应熟悉工作地区人文、地理和危险因素,掌握当地野外生存、避险和相关——技能。 A.一年思想应急 B.一年安全应急 C.两年安全安全生产 D.两年安全应急 ( C )5.地质勘探单位应每年为野外地质勘探和地质实验测试从业人员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 A. 身体检查素质 B.职业教育体质 C. 身体检查体质 D.体能测试体质 ( B )6.钻探工程、坑探工程、艰险地区地质勘探和其他重大地质勘探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应对项目工作地区——条件,以及项目安全生产、职业健康设计组织——。 A.自然实施 B.安全工作安全评审 C.各项安全评审 D.安全工作实施 ( A )7.地质勘探单位应了解和掌握地质勘探工作区——情况, 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和——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人员告知。 A.安全信息预防 B. 自然资源状况安全 C.自然资源信息预防 D. 安全状况预防 ( B )8.在——从事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接种——;在从——事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采取注射预防针剂或其他防疫措施。 A.传染病流行区疫苗疫源地区 传染病流行区疫苗疫源地B. C. 疫源地乙肝疫苗传染病流行区 D.传染病流行区乙肝疫苗疫源地区 ( D )9.艰险地区是指海拔——以上或者其他无人居住、自然条件恶劣、生存

野外安全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修改稿) 1总则 1.1为适应国家经济进展需要,爱护地质勘探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订本规程。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地质勘探活动适用本规程。 本规程不适用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从事地质工程延伸产业的生产活动。 1.3 地质勘探(exploration, prospecting)是指依照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进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 地质勘探包括区域地质、海洋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地质、地质测绘、地质实验、探矿工程等 1.4 地质勘探项目立项报告必须有安全内容,项目设计必须有职业安全健康专篇,项目实施打算必须有安全防范措施。 1.5 地质勘探中涉及其它相关安全技术标准、法规的,必须遵循其规定。 2治理 2.1 地质勘探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逐步实现安全治理科学化、标准化;在打算、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作业的同时,必须打算、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2.2 地质勘探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地质勘探单位要紧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分管副职对分管职责范围内的安

全生产工作负责,技术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各职能机构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2.3 地质勘探实行安全生产资格准入制度,推行职业安全健康治理体系等现代安全治理制度。地质勘探单位必须获得安全生产资格资质才能从事相应的地质勘探生产作业。地质勘探单位应积极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治理体系等现代安全治理制度。 2.4 地质勘探实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地质勘探单位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设置安全机构或注册安全工程师,地质项目组必须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员,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必须获得《安全员合格证》。 2.5 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实行报告登记制度。野外生产作业必须到作业区域所在的地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治理机构报告登记。 2.6 地质勘探单位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保证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需的资金投入。地质勘探单位应当从地质勘探经费中提取1~5‰作为安全生产措施经费。 地质勘探单位要紧负责人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2.7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大检查制度。地质勘探单位主管部门每年对其所属单位至少检查1次;地质勘探单位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检查时,应有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参加。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应责成有关部门限期整改。 3区域地质 3.1 预备 3.1.1 依照现有资料,组织野外工作人员认真研究、了解工作区域自然、地理、人文、交通、乡规民俗及治安状况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