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质量标准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指导原则
药品质量标准指导原则

第十五章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

第一节概述

一、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目的和意义

(一)、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生产、供应、使用、管理等部门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二)、对发展医药事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国际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标准的分类

(一)、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药品标准(为法定标准)

(二)、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

1、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和临床结论的可靠。

2、用于临床研究用的药品与实验研究用的供试品是否为同一物质,并有相似的性质。

3、供给临床试验用的各批药品是否有恒定的质量水平。

4、供给临床的药品是否能代表或基本上代表今后放大投产的质量水平。

5、仅供研制单位与临床试验单位使用。

(三)、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

1、报试生产时-----(经临床试验后)暂行药品标准。

2、正式生产时-----(经暂行药品标准执行两年后)试行药品标准。该标准执行两年后,如果质量好的再转为国家标准。

3、临床—暂行—试行—法定标准

(四)、企业标准

1、高于法定标准。

2、常规检验中采用较简易的方法来替代。

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

(一)、安全有效---坚持质量第一,从人民利益出发,结合生产实际和临床使用实际情况,使制定的质量标准能真正反映药品内在质量,对药物疗效影响大的或毒性较大的杂质应严格控制。

(二)、先进性---采用国内外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达到或超过国外标准,但也要考虑国内实际水平。

(三)、针对性---根据生产和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规定检查项目和确定合理的限度,并考虑使用要求。

(四)、规范化----按照国家药监局制订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一般格式进行。

(五)、综上所述,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必须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的原则。

四、制订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

(一)、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

(二)、了解有关研究资料,如:化学结构、理化常数,合成工艺,晶型,精制方法,制剂工艺,辅料等。

(三)、药品质量标准制订工作的长期性(临床试验、试生产,生产、销售、使用),药品质量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药品质量标准也将相应提高。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名称---标准化

(一)、命名原则:

1、科学、明确、简短,同类药应尽量采用已确定的词干命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即为法定名(通用名)。

2、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有关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暗示的药名。

3、外文名应尽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订的国际非专利药名(INN)。

4、中文名应与外文名相对应,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可查阅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订的“药名词汇”中的药物基团的通用词干。

5、化学名应按中国化学会编的“化学命名原则”命名。

6、盐类药品:酸名在前,盐基在后。

7、天然药物:外文名可采用来源命名,中文名可结合植物属种名命名。

8、制剂命名应与原料名一致。

9、复方制剂的命名可采用简缩方法,也可按处方中的主药命名。

例氧氟沙星(Ofloxacin),本品为(土)-9-氟-2,3-二氢-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H-吡啶并[1,2,3-de]-[1,4]苯并恶嗪-6-羧酸。

马来酸氯苯那敏(Chlorphenamine Maleate),本品为N,N-二甲基-γ-(4-氯苯基)-2-吡啶丙胺顺丁烯二酸盐

复方磺胺嘧啶片(Compound Sulfadiazine Tablets)

二、性状

(一)、是药品质量的重要表征之一。包括:药物的外观色泽、嗅味、溶解度、晶型、物理常数(mp,bp,[a]tD,η,相对密度,凝点,吸收系数,酸值,皂化值,羟基,碘值等)

(二)、外观——指药物的聚集状态、晶形、色泽以及臭、味等性质。例如,药典对无味红霉素的描述为“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或几乎无味”。对二巯基丁二钠的描述为“本品为白色至微黄色的粉末;有类似蒜的特臭”。

(三)、此项目没有严格的检测方法和判断标准,仅用文字作一般性的描述,但如果药品的晶型、细度等对质量有较大影响须作严格控制时,应在检查项下另作具体规定。有引湿、风化、遇光变质等与贮藏条件有关的性质,也应记述。

(四)、剧毒药不作“味”描述。

三、晶型---不同的晶型可能会有不同的生物利用度,例无味氯霉素。不同的稳定性和不同的溶出速率等。区别晶型的最好方法是测定其x-射线衍射图谱,以确定所报新药的晶型归属。同时x-射线衍射图谱作为基础档案资料之一,便于当该药物由于合成、提取步骤以及制剂过程中的变动而发生药效或生物利用度问题时进行追踪研究。

如果mp或IR可以反映出晶型的区别,则可在质量标准中选用较简易的方法进行控制。

四、溶解度——是药物的一种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品的纯度。因此不能照抄一般参考资料,必须进行试验核实。药典采用“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来描述药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例磺胺嘧啶“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钠试液中易溶,在稀盐酸中溶解”。

五、物理常数

(一)、Mp---是多数固体有机药物的重要物理常数,也是简单而可靠的鉴别手段。中国药典要求报告初熔与终熔,熔距一般为2-4℃,个别为6℃。

(二)、杂质增加,熔点下降,熔距增大,构型不同,mp也不同。

(三)、在制订标准时,首先应区别是否有分解现象,可采用差示扫描热量法(DSC)测绘热曲线。药典规定熔融分解与非熔融分解样品的升温速度不同。

六、比旋度

(一)、在一定波长(589.3nm)与温度(20?C)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 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称为比旋度。

(二)、[α]tD = α×100 / C×L是反映手性药物特性及其纯度的主要指标。

(三)、例维生素C的比旋度测定:“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使成每1mL中约含

0.10g的溶液,依法测定,比旋度为+20.5ο至+21.5ο。

七、吸收系数

(一)、在给定波长、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用百分吸收系数(E1%1cm)表示:E1%1cm = A / C×L

(二)、例盐酸甲氧明:“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30u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在2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吸收系数(E1%1cm )为133~141”。

(三)、吸收系数(E1%cm)的测定方法:精密称取被测物对照品适量(双份),加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使溶液的浓度能满足测得的吸收度介于0.6~0.8之间,然后精密吸取适量,用同批溶剂将溶液稀释一倍,在规定波长分别将高低浓度的溶液于五种不同型号的紫外分光光度仪上以溶剂为空白测定各自的吸收度,并注明测定时的温度。计算吸收系数(E1%cm)值,同一台仪器测定二份间结果的偏差应不超过1%。对各台仪器测得的E1%cm值进行统计,相对标准差应不超过1.5%,取平均值作为该药物的吸收系数。

八、鉴别

(一)、方法选择的原则与要求:

1、有一定的专属性和灵敏度,且方法应简便易行,IR,TLC,UV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但化学法仍是有效的手段。

2、在制订标准时应采用化学法和仪器法相结合,一般选用2-4种方法进行鉴别试验。

3、尽可能采用药典中收载的方法。

(二)、化学法---常用的方法有气体法,颜色法,沉淀法,衍生物制备法等。应避免操作复杂,结果难判断或较难购得的试剂等方法。

(三)、IR法---通常采用KBr压片法,对KBr 纯度有要求外,还要注意干燥,盐酸盐药物压片时宜采用KCl压片。

(四)、USP采用标准品对照法,BP,ChP则采用标准图谱法。

(五)、UV法--专属性虽不及IR,但使用较普遍,常用λmax、λmin、ε、E1%cm、A1/A2等参数来表示。

(六)、色谱法---包括TLC,HPLC,GC。采用标准品对照法。

九、检查

(一)、包括有效性、均一性、安全性和纯度要求。

(二)、制订原则:

1、针对性---根据生产实际,工艺路线,药品的理化性质,可能引入的杂质。

2、合理性---研究的项目要多,全面考察,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订入标准。

3、危害人体健康的杂质(如重金属、砷)、影响药品质量的杂质均要严格控制。

(三)、杂质的类别

1、一般杂质---根据大多数药物的限度水平和生产实际情况制订杂质限量。

2、特殊杂质---原料、中间体、副产物,是杂质检查重点考察的内容。测定精制品,成品,粗品及以上特殊杂质,比较分析结果,确定成品中杂质来源,可能的杂质。

(四)、方法

1、色谱法(TLC,HPLC,GC)

2、层析条件的选择:

(1)、用精制品,成品,粗品及可能的特殊杂质,

(2)、用不同的流动相(展开剂)或固定相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合适的色谱条件。

(3)、检出波长或方法的选择

3、方法的灵敏度---杂质明确的,可采用将杂质对照品稀释成一定浓度进行测定,求出检测限,杂质

不明确的,可将样品稀释成一定浓度(自身对照法、高低浓度法),测定样品的检测限。

4、方法的专属性---将样品、粗品、有关杂质,强烈破坏(光、热、酸、碱、氧化剂)的样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测定,比较图谱,评价方法的专属性。

5、UV法---利用药物与特殊杂质的吸收特征进行检测。

制剂的杂质检查项目---制剂中要检查的杂质主要是制剂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贮存过程中因分解而产生的杂质。

原料药中的一般杂质在制剂中不再作检查,原料药中的某些特殊杂质若在制剂过程中不会产生,则不再检查。

考察辅料的影响---做空白试验。

十、含量测定及其限度

(一)、方法---容量法、重量法、光谱法、色谱法、其他测定法等。

(二)、方法选择的原则---含量测定数据是表示药物纯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应选择专属性强、准确、灵敏和简便的方法。

(三)、原料药(化学品)

纯度高,含量限度规定严,应侧重于测定方法的准确性,首选容量法,一般不提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四)、制剂

含量测定应考察辅料对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相互间的干扰,首选专属性高的方法,如色谱法。在无干扰情况下,也可采用分光光度法。

(五)、酶类药物——首选酶分析法

(六)、抗生素类药物——首选HPLC法和微生物法

(七)、放射性药物——首选放射性测定法

(八)、对于一、二类新药,可选择两种以上方法加以比较,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法订入质量标准。

(九)、含量限度的确定---在制订含量限度时应根据以下几种情况综合考虑:

1、根据不同的剂型

例维生素B1含量限度

原料(口服)98.5%

原料(注射用)99.0%,

片剂90.0 -110.0%,

注射剂93.0-107.0%

2、根据生产的实际水平----从动植物中提取的药物,其纯度由提取分离的实际水平而定。

(1)、例 1 硫酸长春新碱,最初订为92.0%,但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90版药典以来改为95.0%-105.0%。

(2)、例2 盐酸罂粟碱提取方法成熟稳定,含量订为不得少于99.0%。

(3)、例3 基因工程药物生白能(粉针)订为标示量的85.0%-110.0%。

3、根据主药含量多少

(1)、片剂主药含量高的,一般订为标示量的95.0%-105.0%;

(2)、主药含量居中的(1-30mg/片)一般为标示量的93.0%-107.0%。

(3)、主药含量低的片剂(5-750ug/片),一般为标示量的90.0%-110.0%;

(十)、分析方法的不同(原料药)

1、容量分析

(1)、下限一般为98.5%或99.0%,非水滴定一般为98.0%或98.5%。上限一般不列出,根据药典凡例规定不得超过101.0%。

(2)、要求:

取样量应满足滴定精度要求(消耗滴定液约20ml);

滴定终点判断要明确,指示剂变色敏锐;

给出滴定度(每1ml滴定液相当于待测物mg数)

空白试验校正。

(3)、比色法:通常订为97.0%-103.0%

(4)、紫外法:采用E1%cm法,通常订为97.0%-103.0%,E1%cm值小于100的一般不宜采用。

(5)、色谱法: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定量,含量限度一般订为98.0%-102.0%。

(十一)、含量测定中的方法学研究

不同分析方法,不同类别的样品,要求考察的分析方法效能指标的项目、要求不同。

(十二)、容量分析

1、精密度,准确度测定

2、取原料药精制品进行测定,平行操作至少5-6份,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0.2%,回收率一般在99.7%-100.3%。

十三)、比色法---显色条件(pH,温度,显色时间,显色剂浓度等)的选择,测定液的稳定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专属性等的考察。

含量计算一般采用标准对照法或标准曲线法。

(十四)、UV法---测定波长、溶剂的选择,E1%cm值,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专属性等的考察。

(1)、精密度RSD不大于1 % -1.5%,回收率通常在98%-102%之间,线性分析时,系列溶液的浓度应控制吸光度在0.2-0.7之间,回归方程r应大于0.999,截距应接近零。

(2)、如果是制剂,按标示量的80%-120%测定回收率,并考察辅料对主药测定的影响。

(十五)、HPLC法

色谱条件的选择(检测波长,流动相组成、pH值及流速,固定相等的选择)

(十六)、GC法

1、色谱条件的选择(色谱柱、柱温、气化室温、检测室温,检测器,载气及流速)

2、内标、校正因子的选择与测定

>>进行系统适应性试验

>>包括柱效(理论板数n),分离度R,拖尾因子T,重复进样精密度RSD的测定。

>>线性关系,精密度,回收率,专属性的考察。

>>如果是制剂,按标示量的80%-120%测定回收率。

以上色谱分析的精密度一般控制在1%-2%,回收率一般控制在98.0%-102.0%,线性关系的测定通常采取5-7点,相关系数r 一般应大于0.999。

对于制剂,含量测定时还要考虑辅料的影响,需取空白制剂进行对照。

(十七)、稳定性试验

1、影响因素试验(一批样)分为:强光照射试验, 高温试验, 高湿度试验

(1)、强光照射试验---将样品置光照度为4000-5000lx灯下放置10天,分别于5天、10天取样,按

考察项目进行分析。

(2)、高温试验---取供试品,准确称重,置60℃或40℃温度下放置10天,分别于5天、10天取样,称重(考察原料药风化失重),按考察项目进行分析。

(3)、高湿度试验---取供试品,准确称重,置相对湿度为75%或92.5%,温度为25℃的密闭容器内放置10天,分别于5天、10天取样,称重(考察原料药吸潮性能),按考察项目进行分析。

相对湿度% 75±1 92.5

试剂饱和NaCl 溶液饱和KNO3溶液

使用温度(℃) 15.5-70 25

2、加速试验(三批样)

(1)、在上市药品包装条件下,于40℃温度,相对湿度75%条件下放置6个月,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取样测定。

3、长期留样试验(三批样)

(1)、在室温自然条件下(一般为相对湿度60% ±10%,温度25℃)放置,于0 个月,3 个月,6 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取样测定,与0个月相比,以确定使用期限或有效期。

4、原料及常用制剂稳定性考察项目

剂型考察项目

原料药性状、熔点、有关物、含量

片剂性状、溶出度、有关物、含量

胶囊性状、内容物色泽、溶出度、有关物、含量等

注射剂外观色泽、pH、澄明度、无菌、有关物、含量

(十八)、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1、准确度(accuracy)——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以回收率%表示。

(1)、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将本法所得结果与已建立的另一方法(参比法)结果进行比较:

取样品,分别用本法和参比法同时进行测定,以参比方法测得结果为横坐标,本法测得结果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求出直线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r值,一般要求r≥0.95,直线斜率b应接近于1。

(2)、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

(3)、或采用加样回收率试验方法——在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样品中,加入已知量(A)的药物标准品,测定该混合溶液,得测得值(M),根据下式计算回收率:回收率%=(M- P)/ A×100%

(4)、回收率试验要求测定高、中、低三种浓度各三份(从取样开始操作)。

2、精密度(precision)——指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间的接近程度。用标准差(SD),相对标准差(RSD)表示。

(1)、用同一样品的高、中、低三种浓度溶液各三份的测定结果来评价。

(2)、中国药典规定测定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

1)、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范围内,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取理论浓度的80%,100%,120%的量各测定3次。

2)、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通过协同检验得出结果。

3、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

(1)、为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反应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处理后的本底值的高低,无需定量测定。

1)、仪器分析时,一般以信噪比S/N=2~3时的浓度值来计算检测限;也可通过多次空白值的测定,以三倍空白值标准差作为LOD的估计值。

2)、LOD/3SD空=C样/A样

3)、非仪器分析时,采用目视法,用已知浓度的被测物进行实验,试验出能被可靠地检测出的最低浓度或量。

4、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

(1)、指准确度、精密度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分析方法能定量测出样品中药物的最低值,通常用最低浓度表示。

(2)、测定方法与检测限相似,但一般以S/N=10作为LOQ,也可以标准曲线的最低点为定量限。

(3)、其与LOD的主要区别在于:LOQ必须符合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通常需报告LOQ的RSD 及测定次数(n)。

5、专属性(specificity)

(1)、是指样品中有其他组分共存时该方法对供试物质准确而专属的测定能力。

(2)、鉴别试验主要考察:结构相似物、共存物、辅料等是否能区别;

(3)、含量测定和杂质检查着重考察:有关物质(原料、中间体、副产物、降解产物),制剂辅料、共存的其他有效成分对测定的干扰。可通过添加上述物质的样品与未添加的样品所得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而确定。

6、线性与范围(linearity and range)

(1)、线性——在设计的范围内,被测物浓度与响应值是否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2)、范围—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3)、标准液至少5个浓度的梯度。

(4)、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Y = a + b ?X (r≥0.999)

1)、要求列出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2)、原料药与制剂的线性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

3)、制剂的含量均匀度应为测试浓度的70-130%

4)、溶出度或释放度测定应为限度的±20%,若规定限度范围,则应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

5)、杂质检查时,应根据初步实测,拟订出规定限度的±20%;

6)、若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同时测定,用百分归一化法,则线性范围应为杂质规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的+20%。

7、耐用性(robustness)

(1)、指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化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典型的变动因素有:

1)、样品溶液的稳定性;

2)、样品提取次数、时间;

3)、流动相的组成和pH值;

4)、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

5)、柱温,流速,进样口和检测室温度等。

(2)、若条件苛刻,应作说明,为常规检验提供依据。

8、检验项目和分析方法验证内容:

(1)、含量、溶出度测定:精密度、准确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

(2)、杂质含量测定: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线性与范围、耐用性、定量限

(3)、杂质的限量检查:检测限、专属性、耐用性

(4)、鉴别:专属性、耐用性

第三节药品质量标准与起草说明

一、起草说明内容与原则

二、原料药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一)、概况——说明本品的临床用途,我国投产历史,有关工艺改革及重大科研成就,国外药典收载情况,目前国内生产情况与质量水平。

(二)、生产工艺——用化学反应式表明合成路线,或用简明的工艺流程图表示,说明精制方法及可能引入的杂质。

(三)、标准制订的意见或理由——按标准内容依次说明。

1、其中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要说明原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数批样品测定结果,方法选择的理由,限量规定的依据。

2、此外要说明名称、性状、物理常数、贮藏条件等的描述依据。

(四)、与国外药典或原标准进行对比,并对本标准的水平进行评价。

(五)、起草单位及复核单位对本标准的意见(包括尚存在的问题,今后改进意见)

(六)、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制剂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

处方——列出附加剂的名称和用量。

制法——列出简要的制备方法。

标准制订的意见和理由——除与原料药要求相同外,还应有对制剂有效期建议的说明。

三、对药典已收载品种的修订说明

(一)、对修订部分分别说明:

1、对药典附录方法有实质性修改的项目,如崩解时限法,栓剂,气雾剂等,应说明照新附录对产品考核结果,并列出具体数据。

2、对原标准的检验方法进行修改的项目或新增的检验项目,要说明增修订理由,方法来源,并写出产品的检验数据。含量测定方法的修改要附有专题研究材料。

3、对原标准限度的修订,要说明理由并列表说明产品的检验数据及与国外药典本项目的比较,对不修订部分,要写出综合材料说明不修订的理由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及抽样程序与要求(试行)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及抽样程序与要求(试行)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及抽样程序与要求(试行) 2005 年 07 月 19 日 发 布 第一条为规范药品注册所需现场核查及药品注册检验抽样的行为,核实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的真实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程序与要求。 第二条现场核查,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所受理药品注册申请品种的研制、生产情况及条件进行实地确证,以及对品种研制、生产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查,并做出是否与申报资料相符评价的过程。 药品注册检验抽样,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药品注册检验目的,对所受理药品注册申请的试制样品进行现场

取样、封样、通知检验的过程。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所受理药品注册申请组织进行现场核查和药品注册检验抽样工作。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审查需要,对所受理进口药品及其他药品注册申报资料中涉及的境外研制、生产情况及条件组织进行现场核查和药品注册检验抽样工作。 第五条研制工作跨省进行的药品注册申请,现场核查工作由受理该申请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研制现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协助进行。 第六条现场核查项目包括: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试验、样品试制。根据审查需要,对临床试验用药物制备的情况以及条件进行现场核查。 药品注册检验抽样在现场核查时一并进行。不需要进行现场核查的,可另行安排。 第七条在新药临床试验审批阶段已经进行现场核查的项目,研制、生产情况及条件没有变化的,进入新药

药品注册检验送检须知

药品注册检验送检须知 2007-07-16 00:00 1.药品注册检验适用范围 凡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文件规定,向我所提出检验申请的,属药品注册检验。包括样品检验和质量标准复核。 2.药品注册检验的分类 药品注册检验分类由“申请分类”、“申报阶段”、“申请事项”或“注册事项”组成。主要包括:新药/申请临床研究/质量标准复核、新药/临床研究用药品检验、新药/申请生产;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申请临床研究、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申请生产;进口药品/进口注册质量标准复核、进口药品/临床研究用药品检验、进口药品/申请国际多中心临床、进口药品/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用药品检验;补充申请/申请事项(如:变更生产场地,试行标准转正等);再注册等。 3.申请药品注册检验应填写的表格 申请药品注册检验,除报送资料及样品外,还应填写“注册检验申请表”。 4.申请药品注册检验应提交的资料 药品注册检验资料由以下部分组成: 1)国家局或省药监部门对我所出具的注册检验通知单;或进口药品质量复核通知件;或申报单位出具的申请函(需附注册审批有关证明文件)。(注:药品进口注册、申请国际多中心临床、进口中药材等注

册检验,需持国家局注册检验通知单到业务处换取“进口药品质量复核通知件”后到收检办办理登记手续。) 2)注册检验通知单注明抽样的,应附“抽样凭证及记录”。 3)《药品注册申请表》(复印件)。 4)本申请相关资料一套。包括药学研究资料,如“研究综述资料”、“药品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制造记录及自检报告”等等。(各类申请报送资料要求详见《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 5.申请药品注册检验对样品的要求 1)样品数量要求: 一般情况下,样品数量应为一次检验用量的三倍。特殊情况下(贵重样品、特殊管理的药品等),检品不足三倍量时,委托方应书面说明情况,但不得少于检验及复试用量,同时在申请函或检验申请表备注中注明“不申请复验”,并签名。 2)样品状态要求: 样品应包装完整,有完整标签,标签内容应符合国家局药品标签说明书相关文件规定,无正规标签的样品,必需贴有临时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包括:检品名称、批号、规格、生产单位;已确定效期的样品标签上应注明效期,有特殊储存条件要求的,标签上需注明储存条件。抽样样品应封签完整无损,签名或盖章清晰可辨。样品标签内容必须与资料相应内容一致。 6.送检登记注意事项 送样办理检验申请手续的人员需详知送检目的,熟悉样品特性,

进口药品注册检验指导原则

进口药品注册检验指导原则 一、前言 为加强进口药品注册管理,规范进口药品的注册检验工作,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制定本指导原则。 二、定义及适用范围 (一)定义 进口药品注册检验包括样品检验和药品标准复核。 1.样品检验 是指承担进口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的药品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按照申请人申报或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部门核定的药品标准对样品进行的实验室检验。 2.药品标准复核 是指承检机构对申报的药品标准中检验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设定的项目和指标能否控制药品质量等进行的实验室检验和审核工作。 (二)适用范围 进口药品(除进口中药材外)注册过程中涉及标准复核及样品检验的工作,适用于本规范。 三、注册检验程序及时限 (一)注册检验的申请及收检 1.注册检验的申请

进口药品注册检验申请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给的《检验通知单》办理,已完成注册检验需补充检验项目的申请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发给的《补充资料通知》办理。申请人应该在取得相应的凭证后向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提出注册检验申请,并在中检院相关工作信息平台填报注册检验信息。 2.注册检验任务的分配 中检院应该在收到注册检验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审核申报资格,符合要求的,确定承检机构分配检验任务,并向该承检机构发送《进口药品注册检验通知件》(见附件1),同时抄送申请人,通知申请人向承检机构报送申报资料及样品。申报资料的要求见附件2,其中药品标准及起草说明的撰写要求见附件3。样品的要求见附件4。3.注册检验的收检 申请人在接到《进口药品注册检验通知件》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将全部样品及资料送至承检机构。 承检机构应该核对《进口药品注册检验通知件》及申报资料、样品的相关信息,符合收检要求的,予以收检并填写任务接收回执(见附件5)后,寄送中检院。 申请人逾期未送检或申报的资料样品不符合收检要求的,承检机构应向申请人发出退检通知书(见附件6),并应以公函的形式(见附件7)及时反馈中检院,由中检院函告药审中心退审。 (二)注册检验的开展及结果报送

可灭菌与非最终灭菌分类指导原则

的,且抽检样品的数量有限,故抽检的结果不能真实代表整批产品的无菌状态。国际上更为注重无菌保证工艺的设计是否合理、所用的设备与工艺是否经过充分的验证,在此基础上,切实按照验证后的工艺进行生产,这样才能保证灭菌(无菌)工艺的可靠性。 在业界,常用“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概念来评价灭菌(无菌)工艺的效果,SAL的定义为产品经灭菌/除菌后微生物残存的概率。该值越小,表明产品中微生物存在的概率越小。为了保证注射剂的无菌安全性,国际上一致规定,采用湿热灭菌法的SAL不得大于10-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而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产品,其SAL一般只能达到10-3,故仅限于临床必需注射给药而确实无法耐受终端灭菌的产品。无菌生产工艺只适用于粉针剂或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一、注射剂剂型选择的原则 注射剂包括大容量注射剂(50ml以上)、小容量注射剂(20ml以下)以及粉针剂三种剂型。不同的剂型所采用的灭菌工艺可能不同,进而会影响产品的SAL,因此在评价无菌保证工艺时,需首先评价剂型选择的合理性。 在遵循剂型选择一般原则的基础上,从无菌保证水平的角度考虑,注射剂剂型选择的一般原则如下:

1.首先要考虑被选剂型可采用的灭菌工艺的无菌保证水平的高低。原则上首选剂型应能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以保证SAL≤10-6。 2.对于有充分的依据证明不适宜采用终端灭菌工艺(F0≥8)且临床必需注射给药的品种,可考虑选择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剂型。通常无菌生产工艺仅限于粉针剂或部分小容量注射剂。 3.注射剂中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剂和粉针剂之间的互改,如无充分的依据,所改剂型的无菌保证水平不得低于原剂型。 二、无菌保证工艺的技术要求 1.大容量注射剂 (1)应采取终端灭菌工艺,建议首选过度杀灭法(F0≥12),如产品不能耐受过度杀灭的条件,可考虑采用残存概率法(8≤F0<12),但均应保证产品灭菌后的SAL不大于10-6。采用其它F0值小于8的终端灭菌条件的工艺,原则上不予认可。 (2)如产品不能耐受终端灭菌工艺条件,应尽量优化处方工艺,以改善制剂的耐热性。如确实无法耐受,则应考虑

药品注册分类及注册流程

目录 1.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2. 境内申请人新药申报流程 3. 化学药品申报资料要求 4. 化学药品临床试验要求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 1.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 (3)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 (4)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份药物制备为较少组份的药物; (5)新的复方制剂; (6)已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国内外均未批准的新适应症。 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2)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3)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4)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 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 6.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以上,属注册分类1~5类按新药申报程序申请注册,6类按仿制药申请程序申请注册。

境内申请人,新药申报流程(以上注册分类中1~5类申报流程) 准备报临床申报资料(具体资料项目要求附后) 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申请资料 拿到受理号,相关进度, 便可以从SFDA网站上 查询https://www.doczj.com/doc/f04363543.html, 省局,受理,5工作日内组织对药物研制情况及原始资料进行现场核查;30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查,将初审意见,《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报告》,申报资料送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 审评进度,审评人员名 单及联系方式可以从 CDE网站查询。 https://www.doczj.com/doc/f04363543.html, CDE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审评(90工作日) 如果必要,CDE将要求申请人补充资料

酶标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附件1 酶标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酶标仪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做出系统评价。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仅对ELISA实验结果进行比色,测量每一测试微孔吸光度值的普通酶标仪,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药监械〔2002〕302号)类代号为6840-3,品名举例为“酶免疫”、“半自动酶标仪”,管理类别为Ⅱ类。 本指导原则也适用于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读数模块。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酶标仪的命名应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国药监械〔2002〕 —1 —

302号)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通用名称一致。一般命名为“半自动酶标仪”、“半自动酶标分析仪”、“全自动酶标分析仪”、“酶标分析仪”或“酶标仪”、“酶联免疫分析仪”。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酶标仪主要由电源、光源系统、单色器系统、样品室、检测器、微机和操作软件等组成。光源发出的光经平行处理后,透过滤光片/光栅射入样品室,经过待测液后,透射光信号被检测器检测,放大及模拟/数字转换后由微机进行计算、处理,并由显示器、打印机显示并打印出最终测定结果。 根据通道数量划分,酶标仪有单通道和多通道两种类型。 根据测定模式划分,酶标仪目前主要有单波长、单波长/双波长、波长连续可调式三种。 酶标仪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酶标仪主要部件(举例说明) —2 —

化学药品注册受理审查指南(第一部分+注册分类1、2、5.1类)(征求意见稿)

附件4-1 化学药品注册受理审查指南(第一部分注册分类1、2、5.1类) (征求意见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20年

目录 一、适用范围 (1) 二、受理部门 (1) 三、资料基本要求 (1) (一)申请表的整理 (1) (二)申报资料的整理 (1) 四、形式审查要点 (2) (一)申报事项审查要点 (2) (二)沟通交流审查要点 (2) (三)申请表审查要点 (3) (四)申报资料审查要点 (5) (五)其他提示 (9) 五、受理审查决定 (11) (一)受理 (11) (二)补正 (11) (三)不予受理 (11) (四)受理流程图 (11) 六、其他 (12) 七、附件 (12) 1.化学药品1、2、5.1类注册申报资料自查表 (12) 2.参考目录 (14)

化学药品注册受理审查指南(征求意见稿)第一部分注册分类1、2、5.1类 一、适用范围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1、2、5.1类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许可申请。 二、受理部门 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 三、资料基本要求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的规定,提供符合要求的申报资料。申报资料应根据现行版《M4:人用药物注册申请通用技术文档(CTD)》(以下简称CTD)格式整理,目录及项目编号不能改变,对应项目无相关信息或研究资料,项目编号和名称也应保留,可在项下注明“不适用”并说明理由。 (一)申请表的整理 药品注册申请表、申报资料自查表、小型微型企业收费优惠申请表(如适用)与申报资料份数一致,其中至少两份为原件;填写应当准确、完整、规范,不得手写或涂改,并应符合填表说明的要求。 (二)申报资料的整理 2套完整申请资料(至少1套为原件)+1套综述资料(应包含模块一、模块二),每套装入相应的申请表(综述资料中的申请表应为原件),具体要求详见《申报资料基本要求》。 1

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编写

《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编写细则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药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是说明标准起草过程中,制订各个项目的理由及规定各项指标和检测方法的依据;也是对该药品从历史考证,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品种,生药形态鉴别,成方制剂的处方、制法,以及它们的理化鉴别,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贮藏等全面资料的汇总。 一、编写原则: 1、起草说明不属于药品法规,也不是药典的注释,而是制订各个项目的说明。内容、文字,特别是名词、术语应力求与药典一致。计量单位等统一按药典“凡例”中规定要求编写。 2、起草说明包括理论性解释和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尤其是对中药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经验和实验研究,即使不太成熟,但有实用意义的也可编写在内。 3、每一篇起草说明均应写明作者、审核人的单位、姓名、职称或职务、日期。 二、编写格式及要求 (一)中药材 1、来源(历史沿革) 扼要说明始载于何种本草,历来本草的考证及历代本草记载中有无品种改变情况,目前使用和生产的药材品种情况,以及历版药典的收载、修订情况。 2、【名称】 对正名选定的说明,历史名称、别名或国外药典收载名。

原植(动)物 原植(动)物形态按常规描写。突出重点,同属两种以上的可以前种为主描述,其他仅写主要区别点。学名有变动的应说明依据。 生境野生或栽培(有无GAP基地)。 主产地 主产的省、市、自治区名称,按产量大小次序排列。地道药材产地明确的可写出县名。 采收时间 采收时间与药材质量有密切关系的,采收时间应进行考察,并在起草说明中列入考察资料。 采收加工 产地加工的方法,包括与主要主产地不同的方法或有关这方面的科研结果。 3、【性状】 (1) 正文描述性状的药材标本来源及彩色照片。 (2) 增修订性状的理由,由于栽培发生性状变异,应附详细的质量研究资料。 (3) 未列入正文的某些性状特点及原由。 (4) 各药材标本间的差异,多品种来源药材的合写或分写的原由。 (5) 曾发现过的伪品,类似品与本品性状的区别点。 (6) 性状描述中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 4、【成分】

红外线治疗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年修订版)教学教材

红外线治疗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

国药监总局2017年第177号附件1 红外线治疗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7年修订版)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和规范红外线治疗设备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查人员增进对该类产品机理、结构、主要性能、预期用途等方面的理解,方便审查人员在产品注册技术审评时把握基本的要求和尺度。 本指导原则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指导原则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第二类红外线治疗设备,是指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能,实现人体某些疾病无创治疗的产品,不包括使组织变性和/或至其凝固性坏死的红外线治疗设备。 利用红外线并结合其他物理方式进行治疗的医疗器械,其红外线治疗部分亦适用本指导原则。

在组合式设备中,附加部分应符合相应的专用标准,本指导原则未涉及相关要求。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产品名称建议以工程原理命名,不以治疗的病种命名。如:红外线治疗仪、红外治疗仪。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应根据产品自身特点确定结构组成,一般分为主机部分、治疗头部分及其他附属部分,如图1所示。 (A)

(B) (C) 图1 红外线治疗设备示意图 (三)产品工作原理和作用机理 1.工作原理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在电磁波谱中它的波长为 760nm—15μm,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疗法为红外线疗法。目前

药品生产现场检查风险评定指导原则2014

药品生产现场检查风险评定指导原则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在企业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应根据本指导原则进行分类,附件列举了部分缺陷事例及其分类情况,旨在规范药品检查行为,指导药品检查机构(人员)对发现的缺陷进行科学评定。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等检查工作;在药品飞行检查中,涉及药品GMP执行情况的,也可参照本指导原则进行检查和判定。 一、缺陷的分类 缺陷分为“严重缺陷”、“主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风险等级依次降低。(具体举例见附件1~3) (一)严重缺陷 严重缺陷是指与药品GMP要求有严重偏离,产品可能对使用者造成危害的缺陷。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缺陷: 1.对使用者造成危害或存在健康风险; 2.与药品GMP要求有严重偏离,给产品质量带来严重风险; 3.有文件、数据、记录等不真实的欺骗行为;4.存在多项关联主要缺陷,经综合分析表明质量管理体系中某一系统不能有效运行。 (二)主要缺陷 主要缺陷是指与药品GMP要求有较大偏离的缺陷。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主要缺陷:1.与药品GMP要求有较大偏离,给产品质量带来较大风险; 2.不能按要求放行产品,或质量受权人不能有效履行其放行职责; 3.存在多项关联一般缺陷,经综合分析表明质量管理体系中某一系统不完善。 (三)一般缺陷 一般缺陷是指偏离药品GMP要求,但尚未达到严重缺陷和主要缺陷程度的缺陷。 二、产品风险分类 企业所生产的药品,依据风险高低分为高风险产品和一般风险产品。 (一)高风险产品以下产品属高风险产品:1.治疗窗窄的药品; 2.高活性、高毒性、高致敏性药品(包括微量交叉污染即能引发健康风险的药品,如青霉素类、细胞毒性、性激素类药品); 3.无菌药品; 4.生物制品(含血液制品); 5.生产工艺较难控制的产品(是指参数控制的微小偏差即可造成产品不均一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如:脂质体、微球、某些长效或缓释、控释产品等)。 (二)一般风险产品 指高风险产品以外的其他产品。 三、风险评定原则 对现场检查所发现的缺陷,应根据其缺陷严重程度以及产品风险分类,综合判定其风险高低。风险评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所评定的风险与缺陷的性质和出现次数有关。(二)所评定的风险与产品风险类别有关。(三)所评定的风险与企业的整改情况有关。当企业重复出现前次检查发现的缺陷,表明企业没有整改,或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缺陷再次发生,风险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上升一级。 四、检查结果判定 检查结果判定按照《关于印发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11〕365号)第24条有关规定处理。 附件:1.严重缺陷(举例) 2.主要缺陷(举例) 3.一般缺陷(举例)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考试试题.doc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 培训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 2、药品注册,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3、药物临床试验的受试例数应当符合临床试验的目的和相关统计学的要求,并且不得少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规定的最低临床试验病例数。 4、仿制药申请,是指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的注册申请;但是生物制品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5、补充申请,是指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或者进口药品申请经批准后,改变、增加或者取消原批准事项或者内容的注册申请。 6、药品注册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7、药物临床前研究应当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其中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执行国家制定的药品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可以组织对药品的上市价值进行评估。 9、药品注册过程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非临床研究、临床试验进行现场核查、有因核查,以及批准上市前的生产现场检查,以确认申报资料的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10、在药品注册过程中,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许可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11、申请人应当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根据核准的内容印制说明书和标签。 12、两个以上单位共同作为申请人的,应当向其中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均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应当向申请生产制剂的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均不是药品生产企业的,应当向样品试制现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13、药物的临床试验(包括生物等效性试验),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且必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批准的临床试验进行监督检查。 14、申请新药注册,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 15、临床试验用药物应当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车间制备。制备过程应当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申请人对临床试验用药物的质量负责。 16、在新药审批期间,新药的注册分类和技术要求不因相同活性成份的制剂在国外获准上市而发生变化。 17、申请人完成药物临床试验后,应当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申请生产的申报资料,并同时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报送制备标准品的原材料及有关标准物质的研究资料。

茳芒决明子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起草说明 1. 【名称】 1.1药材的收集与鉴定 取得七组样本:编号1-7。1-3产地山东、4和7产地江苏、5产地云南、6产地广西。依据《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第二版)及《山东省中药材标准》除样本7不符合外其他均鉴定为豆科植物茳芒决明Cassia Sophe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1.2建议名称 据《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第二版)其来源植物为豆科植物茳芒决明Cassia Sophera L.,药用部位为干燥成熟的种子且经常和望江南子混淆混用,望江南子该品种有毒。定名应准确到种到用药部位,以防混淆,故建议药材名称如下: ●药材正名:Cassia Sophera Semen ●中文名:茳芒决明子 ●汉语拼音名:Jiangmangjuemingzi 1.3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第二版)2168页茳芒、3134页望江南子 [2] 《山东省中药材标准》2012年版望江南 2. 【来源】 2.1原植物简介 豆科决明属植物茳芒决明为灌木或半灌木,高1~2m。分枝多,通常被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近基部有1个腺体;托叶卵状披针形,早落;小叶5~10对,叶片卵形、长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7~4.2cm,宽0.7~2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刺毛,上面绿色,下面被白粉,有臭气。伞房状总状花序,有少数花,顶生或腋生;花萼筒短,花托状,萼片5,倒卵形或近于圆形;花黄色,花瓣5,直径约2cm,倒卵形;雄蕊10,7枚发育,3枚退化;雌蕊1,子房柄密被白色硬毛,花柱先端弯曲。荚果近圆筒形,膨胀,边缘棕黄色,中间棕色,长7~9cm,疏生毛。花期7~9月,果期10~11月【1.2】。 2.2 药用部位 茳芒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1】。 2.3 采收季节 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1.2】。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技术要求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的技术要求 -------------------------------------------------------------------------------- (一)品种制修订的历史沿革 1 、写明品种最初来源、各级标准收载情况及修订情况。 2 、若为不同品种合并统一的应注明两标准主要区别和合并理由(如同方异名等)。 (二)名称 1 、有无变更的历史情况。 2 、未后缀剂型名的,应增加剂型名。 3 、不符合命名原则,除含有“灵”、“精”等外,含有“降糖”、“降脂”、“降酶”、“减肥”、“健美”等暗示疗效和有误导作用及不实之词的均应更名。 4 、须进行更名的应按命名原则推荐至少 2 个以上并经过查询没有与已批准标准中的名称重名的名称供审核用。企业确有理由不宜更名的,可随起草标准草案一并上报审核。 (三)处方 1 、变更的历史情况及原因(濒危、毒性、正名、分列等) 2 、与药典炮制方法不同的炮制品要注明。 3 、药典多品种来源的如仅用其中 1 个或几个来源的应明确,并在标准正文页尾加注(如芥子用白芥子)。所用药材品种,应该引起起草单位的重视。如贯众:药典收载品种为绵马贯众,主要作用是驱虫,故用于治疗感冒的贯黄感冒颗粒中的贯众应明确基源,若涉及基源变更的,需提供历史延用证明性文件或资料。

4 、下列品种应特别注意核查和明确方中用药: 五味子、南五味子;粉萆薢、绵萆薢;寒水石、北寒水石;大青叶、 蓼大青叶;黄柏、关黄柏;金银花、山银花;葛根、粉葛;土木香、藏木香;山楂、南山楂;败酱草、北败酱草;刘寄奴、北刘寄奴;板蓝根、南板蓝根;牛膝、怀牛膝;金钱草、广金钱草;山豆根、北豆根;橘红、化橘红;苦地丁、紫花地丁、甜地丁;紫草、硬紫草;前胡、紫花前胡等。 有的药典新分列品种如金银花,原生产工艺是金银花和山银花按一定比例合并投料的,则应在处方中分列,并明确各自的处方量;如果仅用一种,应以原研单位意见为主;又如海带和昆布,现合并为昆布,可在处方中直接做相应修订并说明即可。 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规定的药材不能随意替代,如山麦冬川射干、龙血竭不能替代麦冬、射干、血竭等投料。 5 、含马兜铃酸成分的品种,国家已规定的关木通( 木通) 、青木香( 木香) 、广防己( 防己) 统一替换,替换后要完善相应的质量标准,除此之外,含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朱砂莲的品种还需按补充申请的要求,补做相应工作后报批。 牛黄、麝香必须在标准中明确天然还是人工,熊胆须明确为熊胆还是熊胆粉。 6 、处方中提取物名称应规范,凡与已有国家药品标准一致的,一律靠国家药品标准。只适用于特定品种的提取物,一般以药材名加提取物命名,其标准附在该制剂下,注意黄芩提取物与黄芩苷、苦参提取物与苦参碱等不可混淆。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及抽样程序与要求(试行)

附件二: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及抽样程序与要求 (试行) 第一条为规范药品注册所需现场核查及药品注册检验抽样的行为,核实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的真实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程序与要求。 第二条现场核查,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所受理药品注册申请品种的研制、生产情况及条件进行实地确证,以及对品种研制、生产的原始记录进行审查,并做出是否与申报资料相符评价的过程。 药品注册检验抽样,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药品注册检验目的,对所受理药品注册申请的试制样品进行现场取样、封样、通知检验的过程。 第三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级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对所受理药品注册申请组织进行现场核查和药品注册检验抽样工作。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审查需要,对所受理进口药品及其他药品注册申报资料中涉及的境外研制、生产情况及条件组织进行现场核查和药品注册检验抽样工作。 第五条研制工作跨省进行的药品注册申请,现场核查工作由受理该申请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研制现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协助进行。 第六条现场核查项目包括: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试验、样品试制。根据审查需要,对临床试验用药物制备的情况以及条件进行现场核查。 药品注册检验抽样在现场核查时一并进行。不需要进行现场核查的,可另行安排。 第七条在新药临床试验审批阶段已经进行现场核查的项目,研制、生产情况及条件没有变化的,进入新药生产审批阶段后可不再对该药品重复进行核查。 临床试验用药物制备情况以及条件的实地确证,可与该新药生产审批阶段的现场核查一并进行。

药品分类指导原则

上海市零售药店药品分类与陈列管理指导原则 (不含中药饮片) 前言 为规范本市零售药店药品的分类陈列,提升上海药品流通行业的社会文明形象,推进医药零售业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零售药店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法规及行政规章,在市药品监管部门指导下,广泛征求药品零售企业及业内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特起草《上海市零售药店药品分类与陈列管理指导原则(不含中药饮片)》(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由于中药饮片的陈列管理已有明确的规程和要求,本“指导原则”不作重述。行业内各零售企业涉及中药饮片陈列管理,应严格执行有关中药饮片陈列以及格斗管理规定。 本指导原则由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提出并解释,由上海中药行业协会、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参与研讨和修订。 本指导原则的起草单位有: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以及上海国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上海复美益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上海华氏大药房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西区药品零售有限公司等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本指导原则的附录为规范性附件。 本指导原则起草人:陆国平、何怀卿、柯 琴、陈 惠、周静静、吴 娟、楊 晹、缪秀红、贡国芳、王云萍、张 瑜、杨凌云、朱立波、陆湘萍。 本指导原则于2011年9月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指导原则规定了上海市零售药店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分类与陈列管理的通用原则。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品零售连锁公司下属的直营门店和加盟门店、社会单体药店、超市药柜。 2.规范性引用文件及资料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00年版)》国药监管局(局令第20号)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国药监管局(局令第10号)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食药监管局(局令第24号) 《关于公布非处方药专有标识及管理规定的通知》(国药管安[1999]399号) 《关于贯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试行意见》沪食药监流通[2005]783号 《中国药典(2010年版)》 《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 《中国常用药品集》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

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 (4) 第一节药物临床前研究现场核查 (4) 第二节药物临床试验现场核查 (5) 第三节申报生产研制现场核查 (5) 第三章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 (6) 第一节新药、生物制品生产现场检查 (6) 第二节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生产现场检查 (7) 第三节仿制药生产现场检查 (8) 第四节补充申请生产现场检查 (8) 第五章药品注册检验抽样要求 (9) 第六章核查人员管理 (10) 第七章附则 (1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管理,规范药品研制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分为研制现场核查和生产现场检查。 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所受理药品注册申请的研制情况进行实地确证,对原始记录进行审查,确认申报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过程。 药品注册生产现场检查,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所受理药品注册申请批准上市前的样品批量生产过程等进行实地检查,确认其是否与核定的或申报的生产工艺相符合的过程。 本规定所指的药品注册检验抽样,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药品注册现场核查过程中进行的取样、封样和通知检验。 第三条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分为常规和有因。有因核查主要是指针对下列情形进行的现场核查: (一)药品审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二)药品注册相关的举报问题; (三)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需进行核查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同时负责组织新药、生物制品批准上市前的生产现场检查;负责组织进口药品注册现场核查;负责组织对药品审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核查;负责组织涉及药品注册重大案件的有因核查。

关于印发《进口药品注册检验指导原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进口药品注册检验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食药监注[2004]310号 2 4 年 6 月 2 5 日 发 布各口岸药品检验所: 为加强进口药品注册管理,保证进口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的规范化,我局制订了《进口药品注册 检验指导原则》,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质量标准复核通知单 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进口药品质量标准复核通知件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注册标准格式 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口药品注册标准复核说明格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进口药品注册检验指导原则 进口药品注册检验系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口岸药品检验所对申请注册的进口药品质 量标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复核及样品的实验室考核。为保证进口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的规范化,

特制订本指导原则。 一、进口药品注册检验程序及时限 (一)进口药品注册检验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下发的《进口药品质量标准复核通知单》(附件1)进行。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二)申请人在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司下发的《进口药品质量标准复核通知单》后,应将下列资料和样品,及时报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申报品种的出厂及货架期的中、英文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相关的生产工艺资料(文字资料及电子版资料各一份); 2.三批已在国外或国内上市的样品及出厂检验报告书,每批为全检量的三倍量;生物制品可根据其品种要求,提供相应的半成品(原液)及其制造及检定记录; 3.检验用标准品(对照品)及检验报告书。 (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收到进口药品注册检验的资料和样品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确定进行进口药品注册检验工作的口岸药品检验所,向有关口岸药品检验所下发《进口药品质量标准复核通知件》(附件2),并将质量标准和样品等一并发给承担工作的口岸药品检验所。 (四)承担工作的口岸药品检验所在收到《进口药品质量标准复核通知件》后,方可开始进行质量标准复核工作。复核工作应在收到《进口药品质量标准复核通知件》和相关资料及复核用样品、标准品后60个工作日内完成。 进口生物制品的注册检验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其注册检验及质量标准复核工作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制品及疫苗等制品的复核工作可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有特殊情况,应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五)各口岸药品检验所完成所承担品种的质量标准复核工作后,应将复核后的质量标准、复核说明及检验报告书一式五份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同时应报送电子版的质量标准和复核说明,格式为Microsoft Word。 (六)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在收到口岸所报送的质量标准后,应在2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遵照复核原则,完成报送质量标准的审核。若报送的质量标准须做补充或修订,则应出具书面意见告知复核单位。复核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修订工作,并连同复核标准起草说明及检验报告书等及时呈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七)质量复核过程中发现药品质量问题的,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提出处理意见及

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完整版

分级护理指导原则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护理依据及要点 二、一级护理护理依据及要点

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要点: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5、根据患者生活能力,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使患者清洁舒适。 三、二级护理护理依据及要点 四、三级护理护理依据及要点

心安宁片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心安宁片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处方】葛根213g山楂244g 制何首乌183g珍珠粉3g 【制法】以上四味,制何首乌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三次各3小时;山楂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4小时,第二次3小时;合并以上水煎液,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葛根粉碎成粗粉,与稠膏搅匀,烘干,粉碎成细粉,与珍珠粉和适量的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和薄膜衣,即得。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棕色至棕褐色;气微,味甘。 【鉴别】(1)取本品十片,去糖衣研细至细粉0.3g,加乙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取葛根素对照品适量,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186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不含葛根的阴性样品,按供试溶液的制备方法,作为阴性对照溶液。取山楂对照药材0.3g,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水(9;5:5.5: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为11cm,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365nm),观察荧光。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品溶液无此斑点。 (2)取本品20片,去除糖衣研至细粉,取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50ml容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滤液滤入同一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蒸干,残渣加盐酸水溶(1→10ml)2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40分钟,迅速冷却,用乙醚40ml分3次(20、10、10)于分液漏斗中振摇提取,合并乙醚提取液,蒸干,用甲醇溶解残渣并转移至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再用0.45μm微孔滤膜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大黄素、大黄素甲醚适量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取不含制何首乌的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取何首乌对照药材1.0g,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5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冰醋酸(9∶2∶0.1)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2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溶液无此斑点。 (3)取本品30片,去糖衣研细至细粉,取2.0g,加氯仿30ml,震荡4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齐墩果酸对照品适量,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不含山楂的阴性样品,按供试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作为阴性对照溶液。取山楂对照药材1.0g,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备,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醚(1:0.8)为展开剂,展开,展距为11cm,取出,晾干,喷30%硫酸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品无此斑点。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通则0101)。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Nova-PakC18柱(4μm,150mm×4.0mm)为基柱,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50nm,柱温:35℃。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葛根素对照品8.26mg,置于10mL量瓶中,加蒸馏水适量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826mg·mL-1的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