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旅游者的动机

第六章旅游者的动机

第六章旅游者的动机

第六章旅游者的动机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根据观察分析游客旅游动机 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是由于动机的作用引起的,比如说,使劲向前跑是因为后面有人追赶,吃东西是因为饿了,穿衣服是应为冷了,所以说动机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直接的根本的内在原因,是行为的出发点。动机会引发和维持人的自身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个发展方向。可以这样说:社会生活中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动机支配的。 就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只有拥有了生理需求,才会有安全需要;有了安全需要,才会有社交需要;有了社交需要,才会有尊重需要;有了尊重需要,才会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动机则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才产生的。这就证明了在动机的产生之前必须满足两个必备条件。第一,需要被强化到一定的程度,这里指必须需要。第二,在客观上具有满足需要的对象。这两点必须都具备。如果当需要没有达到那个程度,而且在客观上又缺乏满足需要的对象时,需要就只是一个愿望。并且,需要的对象需要刺激,才能具有诱发和激起动机的作用。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维持和推动游客出游的主要原因和实际动力,同时旅游动机直接引发个体旅游的旅游行为,下面具体分析一下游客旅游的旅游动机。一、游客旅游存在放松动机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调剂生活的生活方式,用来提高生活品格,而旅游的基本包含的要素就是食、住、行、游、购、娱,然而娱乐、消遣、游玩这些基本因素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一追求。游客之所以会选择旅游,是因为在一个自己习惯的环境里工作、学习、生活。让人感到厌倦,感到疲惫,这就产生了需要,而且达到了一定的强度,这时候旅游动机就随之而来,旅游者机会从自身长期居住的地方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做一个短时间的逗留。在全新的生活中全新的去享受自由,释放压力。去观赏异地风光,揭示异地特色,体验异国风情,是身心得到放松,休息和更好地恢复。 二、游客旅游存在刺激动机 有了放松动机,人们便不会满足现状,就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接下来人们需要的就是刺激动机。旅游者在得到身心的放松之后,就想寻求一些刺激,比如说探险,比如说蹦极。而更多地,旅游者希望通过空间的转移,了解国内外各方面的知识。考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生活制度,以寻求新的感受,新的刺激。游客对不同地区进行不同的深入了解,可能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会有很大程度的独到见解。然而现在社会,追求刺激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候经历过死亡,绝对会比一般人更加明白生命的真谛。所以,或许很多人不是为了简单的装勇敢,而是在某一些方面遇到了瓶颈,需要干一些事情来打破僵局。 三、游客旅游存在关系动机, 在游客的游览过程中,关系动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希望在旅游的过程中解释一些江湖朋友,从而建立友情、爱情、给予别人爱,并且获得爱、更甚者逃避社会关系,解脱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或许还可以在旅途中建立商务伙伴关系。旅游者走出房门走出原来生活学习的小圈子,决定旅游,无疑就是将以前学习生活的小圈子转变成可以给与爱获得爱的大圈子,在新的圈子里,相交不到朋友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四、游客旅游存在发展动机 旅游者从熟悉的环境到一个崭新的环境是为了发展。在一个自己已经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学习,或许会是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加熟练,更加优秀。可是,却不会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及如何激发动机的策略分析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要外出旅游,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客观上要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而且身体状况允许等。如果一个人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具备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者。因此,有必要对实现旅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进行探讨。而这一主观条件,就是旅游动机。[1] 旅游动机的特点[2] 它具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特性。 (1)旅游动机的对象性。旅游动机总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旅游目标,即人们期望通过旅游行为所获得的结果。比如,长期工作的紧张感就会使人产生去室外活动轻松一下或外出旅游的动机,寒冷的冬季会使人产生去温暖的南方旅游的动机,而炎热的酷暑又会使人产生去避暑

胜地旅游的动机等。旅游动机表现出了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的指向。旅游动机一旦实现,总能给人们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 (2)旅游动机的选择性。人们已经形成的旅游动机,决定着他们的行动以及对旅游内容的选择。由于旅游者在国籍、民族、职业、文化水平、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很大的选择性。比如,在黄金旅游周期间,有的旅游者选择江南古镇水乡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巴黎假日七日浪漫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在旅游方式上,有的旅游者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有的旅游者选择自驾车旅游等。此外,已经实现旅游动机的经验使得人们能够对旅游行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哪些旅游行为要先行实现,哪些旅游行为可以留待将来实现;哪些旅游行为较容易实现,哪些旅游行为一时难以实现等。 (3)旅游动机的相关性。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旅游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旅游动机体系。旅游动机体系中的各个动机具有不同的强度,在强度上占有优势的旅游动机往往主导着旅游行为的主要目标,其他旅游动机则为辅助动机。比如,旅游者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又想顺便探望一下老朋友;在外出经商考察的同时,又想观光一下当地的人文景观等。 (4)旅游动机的起伏性。人们的旅游行为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过程,因而旅游动机一般不会立即消失,它作为一种实际上起作用的力

旅游心理学第六章旅游者个性特点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顺序号7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授课方法课堂讲授授课 第五章旅游者的个性特点 章节名称 教学目的了解旅游者性格特点,更好为旅游服务 教学 四种气质类型 重点与难点 更正、补充、 删节内容 使用教具课堂讲授 课外作业P40 1、2、3、4 课后笔记

检查意见 签字

第一节气质 一、气质的定义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中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的动力特征。 气质是每个人个别的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不要评价别人没气质!) 二、气质的类型和特点(书上) 1类型 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种类型。他认为,精神活动的根本力量是生命力,这种活动的力量如果趋向于事物,便形成外倾性人格,若是趋向于主观自身,便形成内倾型人格。外倾型人格心情开朗、活泼、善于交际。内倾型人格反应迟缓、沉静、孤僻、适应困难。不过极端外倾和内倾型的人只是少数,多数人处于内外倾之间。 日本学者大川竹二根据血型把人的气质特征划分为四种类型: A型气质的人,内倾保守、温和、老实稳重、多疑、怕羞、顺从、依赖他人、情感易冲动。 B型气质的人,外倾积极、感觉灵敏、镇静、不怕羞、喜交往、好管闲事。 AB型气质的人:兼有A、B型的特征。

O型气质的人,对己对人都是积极的,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喜欢指使别人,有胆识,不愿吃亏。 艾森克的人格四格模型 提问: 1、由上面的研究可以知道,大学生的气质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且每个人的气质具有极其稳定的特点。哪一类气质好,哪一类气质差呢?(书上) 2、讨论:你是什么气质类型的人,并说说为什么? 一个班级里往往汇集了四种气质的人,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学习、班级工作和课余活动一定会搞得更好。同时,各种气质的大学生要注意自己气质的不足之处,胆汁质的大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耐心,多血质的大学生警惕急躁,抑郁质的大学生要力争主动工作,粘液质的大学生要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等。 补充资料:成熟人格六要素 人,必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同学间、同事间、夫妻间、朋友间、与上司、与远亲、与近邻、与路人,每个场合所应该采取的应对方式都不同,除了要充分洞察现实环境之外,没有成熟失格,是很难适应这些复杂多歧、瞬息万变的环境的。 被称为“人格研究界第一人”的哈佛教授G·W·阿尔波特(1897-1967),运用现象

第六章 个性与旅游消费行为

第6章个性与旅游消费行为 1、选择: 1、一个安乐小康型的旅游者可能在朋友的影响下玩刺激性的项目,这体现了旅游者个性的(B) A差异性 B稳定性 C可塑性 D可变性 2、重大事件以及环境的突变都可能对一个人的个性改变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体现了旅游者个性的(C) A差异性 B稳定性 C可塑性 D可变性 3、个性特质为乐群、独力、紧张、怀疑的人一般会选择哪种旅游行为类型(C) A度假旅游 B国内旅游 C乘火车旅游 D冬季旅游 4、下列哪项不属于追新猎奇型旅游者的特点(D) A喜欢人迹罕至的旅游地 B活动量大 C喜欢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晤、交流 D喜欢乘车前往旅游地 5、根据VALS2方法划分,下列哪一个属于拥有丰富资源,地位取向;成功、事业性、重视意志和稳定甚于风险和自我发现;注重形象,崇尚地位和权威;受过大学教育(B) A实现者 B成就者 C体验者 D制造者 6、 “封闭性”消费者总的特点是(A) A静 B动 C平衡 D活 2、填空: 1、影响个体特征形成的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2、消费者的个性结构有三个自我状态,分别是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3、个性特质有三种:基本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3、按照生活方式的开放和封闭程度来分,可以划分出封闭型、半封闭型和开放型三种。 4、 VALS2将自我取向分为三种:原则导向、身份导向、行为导向。

3、名词解释: 个性: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综合。 4、简答: 1、个性的特征: 答:(1)差异性(2)稳定性(3)可塑性 2、儿童旅游者的消费心理特点: 答:(1)不稳定性(2)独立性不强(3)好奇心比较大 3、青年旅游者的消费心理特点: 答:(1)注重科学追求时尚(2)强调个性和自我表现 (3)消费欲望强烈,冲动性购买行为比较多 4、中年旅游者的消费心理特点: 答:(1)旅游消费行为比较理智(2)旅游消费的计划性(3)价格敏感性比较强 5、老年旅游者的消费心理特点: 答:(1)求实性消费明显(2)怀旧心理强烈(3)对旅游服务期望较高 6、旅游消费者个性研究对旅游经营者的意义: 答:(1)对市场调查的意义: 市场调查是获得测量旅游者个性的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的基础 旅游企业还可以利用调查来检验其为某一特定旅游者群制作的广告和宣传材料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2)对旅游市场细分的意义: 将不同的人按一定标准分为具有相似需求、欲望、希望和愿望的群体,以便与旅游企业寻找到合适的目标市场 旅游企业应根据人们不同的个性特质、自我意识以及生活方式来分析和细分化市场,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外在便利条件,选择适当的旅游细

体育旅游者旅游目的及动机研究.docx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1、玉龙雪山景区体育旅游者的社会人口特征体育旅游者的社会人口特征的调查结果,女性参加体育旅游的人数超过男性,其原因在于体育旅游能够满足女性追求新异、渴望健康的心理诉求,也反映了目前我国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她们已经拥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在年龄构成方面,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这与他们具有充沛的体力、精力和相对宽裕的经济实力特征相适应值得注意的是,中老年体育旅游人数同青年相比要少得多我们知道,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对健身、健康有着强烈的追求,因此,应加强开展和设计一些适合老年人参与的体育旅游项目,以满足老年人对体育旅游的需求,这对拓展体育旅游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从体育旅游者的职业来看,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外企公司雇员、学生、公司白领所占的比例较高,说明他们对体育旅游具有较高的认知从体育旅游者受教育的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体育旅游者与其受教育状况相符合,这再次证明了参与体育旅游的人员对体育旅游有较高的认识水平2、玉龙雪山景区体育旅游者的动机与刺激因素研究体育旅游者与普通的旅游者在行为动机上是否存在差异?游客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主要是什么?当前激发体育旅游者的要素是什么?由于问卷调查涉及的指标较多,我们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因子分析,经过多次正交旋转,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了体育旅游者三个动机因子和两个刺激因子依据包含的内容命名各因子,第一个因子被命名为健身休闲、追求健康,第二个因子被命名为增强体育旅游的认知、满足新奇

追求,第三个因子被命名为挑战自我、展现高质量社会生活在体育旅游者的三个动机因子中,健身休闲、追求健康占全部因子方差贡献率的2401,表明体育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明确,他们的认知水平较高;增强体育旅游的认知、满足新奇追求因子占全部因子影响的2011,说明体育旅游者具有求奇、追新、不断探求知识、丰富人生经历的心理倾向;挑战自我、展现高质量社会生活因子包含对登山、漂流、高山滑雪等项目的体验,它们能够锻炼人们的心理品质,增强人们适应社会高度竞争的能力,能够满足体育旅游者挑战自我、寻求刺激的需求鉴于体育旅游的专业性强和成本较高的特点,参与体育旅游无疑能够体现高质量的社会生活水平提取的引起体育旅游者行为的刺激因子,一个被命名为玉龙雪山在旅游业界中的口碑较好、丽江交通便利,另一个被命名为景区体育旅游,能全面满足游客需求从体育旅游者的刺激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体育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消费、服务水平以及体育旅游地资源等因素不难看出,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产品和较高的专业体育旅游服务水平是体育旅游者参与体育旅游的重要前提为了分析体育旅游者行为动机与刺激因子间的关系,我们分析了两个因子的相关性从相关性系数来看,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口碑和交通状况与体育旅游者动机中的增强体育旅游认知、满足新奇追求,挑战自我、展现高质量社会生活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体育旅游资源能全面满足人们体育旅游需求与健身休闲、追求健康,增强体育旅游认知、满足新奇追求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上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体育旅游者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与其参与体育旅游的刺激因素存在密

旅游动机调查研究报告

目录 摘要1 旅游动机概念2 旅游动机调查3 调查背景4 调查目的5 调查内容6 旅游动机分析8 旅游动机分析结论9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场规模,孕育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其旅游行为越来越受到旅游经营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孕育着庞大的消费市场。本文以宣称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例,分析大学生性别、年级、专业、月花费、闲暇时间、旅游态度等因素对旅游动机的影响,总结其特点并探讨大学生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中动机的概念。刘纯主编的《旅游心理学》中将动机界定为:动机是“能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动机概念的核心应该就是“引发、维持一个人活动的动力因素”。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对旅游的主观设计,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能启动旅游活动并使之朝着目标前进。目前所能见到的旅游动机概念较为相似,笔者取如下概念“旅游动机是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心理动力”。

方法及思路 本文以宣称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80份问卷,回收79份,其中有效问卷75份。回收率为98.75%,有效率为94.93%,符合研究要求,之后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其规律,并结合图表的形式将结果表现出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中,青年旅游者是整个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而在青年旅游者中至少有半数为大学生。在校大学生闲暇时间充足,而且作为较高学历者,他们的知识及各方面的素养都较高,易接受新事物,旅游动机十分强烈。但是由于收入所限,大学生旅游市场低消费、低利润也是不争的事实。

旅游心理学_汪红烨_第六章旅游者的个性

第六章旅游者的个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消费者个性的含义与性质,掌握个性类型、个性结构、自我、生活方式等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教学对象分析:对个性、人格理解需要理解其同一性。通过心理测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理解旅游者的个性差异对旅游行为是有影响的。 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分析:增加心理测验,让学生首先了解自己的个性。对个性理论有选择的讲授,把艾森克的个性理论、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柏恩的个性理论作为讲授的基础。从理论的应用来说让学生掌握的是柏恩的个性理论与旅游菅销。 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是对个性理论的学习与应用,重点是从个性差异、个性心理特点是如何影响旅游者的行为的。 教学指导的切入点:理论的学习指导学生记住基本的观点,对具体影响行为的观点要求学生从教材中寻找关键句子。 关键词:个性、内倾型、外倾型、本我、自我、超我、安乐小康型、追新猎奇型、儿童状态、父母状态、成人状态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心理测验法、CAI。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流程: 第一节个性的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 (一)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个人所特有的风格,它具有稳定性、整体性、独特性、社会性等基本的特性。P130-131。 (二)个性与人格 在应用心理学的领域中个性概念等同于人格的概念。但个性更强调其差异性,更注重先天因素的影响;而人格更重视心理特征的稳定和独特,及后天环境的影响。 二、个性理论 (一)弗洛伊德

1、个性结构 人的个性结构包括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由于三个部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内驱力,支配个人的所有行为。 1)本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本我之内包含着一些生物性的或本能性的冲动(最原始的动机),其中又以性的冲动和破坏性冲动为主,这些动机就是推动个人行为的原始动力。本我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由本我支配的行为不但不受社会规范道德标准的约束,甚至由本我支配的一切都是潜意识的。弗洛伊德认为生物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持续存在,是人格的一个永存的部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本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2)自我 自我是个体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的人格部分。在本我阶段因为个体的原始性冲动需要获得满足,就必须与周围的现实世界相接触,从而形成自我适应现实环境的作用。因此,人格的自、我部分是受“现实原则”所支配。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存;二是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的条件;三是管制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四是调节并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由此可见,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主要部分。 3)超我 超我是在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之后形成的结果。平常所说的良心、良知、理性等,都是超我的功能。本我寻求快乐,自我考虑到现实环境的限制,超我则明查是非善恶。所以,超我是本我与自我的监督者,它的主要功能有:管制社会所不接受的原始冲动;诱导自我使其能以合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 成完美的人格。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彼此交互作用而构成人格整体。一个正常的人,其人格中的三部分经常是彼此平衡而和谐的。本我的冲动应该有机会在合于现实的条件下,并在社会规范许可的范围内,获得适当的满足。 2、个性发展的五个时期: 1)口唇期(0——1) 里比多重要投放在口唇部位,口唇刺激(吸吮、吃手指、咬东西等)是愉快的来源,因为这样能减轻饥饿产生的紧张,并引起吸吮产生的快感。如果在这个时

任务五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任务五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动机的概念 2.掌握旅游者动机的基本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分析旅游者在旅游不同阶段的需要特点以及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要特 点,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旅游服务中 2.能够分析旅游者兴趣和动机的特点,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旅游服务中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职业的热爱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动机的定义 2.五种旅游动机分析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按每组6~8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自自定组名,自选组长。2.布置前置作业: 分析五种旅游动机(旅游目的、旅游目的地和需要特点)。 A.健康动机 B.购物动机 C.文化动机 D.交际动机 E.业务动机 3.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分组讨论并记录有关的讨论内容,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新课讲授> 一、动机的概述 (一)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原因。 (二)动机的分类 1.主导动机 2.辅助动机 讨论:人们产生了旅游的意愿后,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将想法付诸行动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归纳。 (一)主观因素 1.安全感 2.个性因素 3.身体原因 (二)客观条件 1.人们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2.有足够可供支配的金钱 3.有可供旅游者使用的交通工具和现代化的旅游设施 4.有鼓励旅游的社会风气 分组展示:前置作业 学生评价,教师归纳。 板书(PPT课件): 三、旅游者的五种旅游动机分析 (一)健康动机 (二)购物动机 (三)文化动机 (四)交际动机 (五)业务动机 <总结评价> 教师归纳本章主要内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填写评价表。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及激发动机的策略分析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及如何激发动机的策略分析

————————————————————————————————作者:————————————————————————————————日期: 2

什么是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性心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外,还有某些外部因素。研究消费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企业全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准确细分市场,及时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旅游项目,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要外出旅游,必须同时具备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主观上,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客观上要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而且身体状况允许等。如果一个人主观上没有旅游的动机和愿望,即使具备客观条件,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者。因此,有必要对实现旅游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进行探讨。而这一主观条件,就是旅游动机。[1] 旅游动机的特点[2] 它具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特性。 (1)旅游动机的对象性。旅游动机总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旅游目标,即人们期望通过旅游行为所获得的结果。比如,长期工作的紧张感就会使人产生去室外活动轻松一下或外出旅游的动机,寒冷的冬季会使人产生去温暖的南方旅游的动机,而炎热的酷暑又会使人产生去避暑

胜地旅游的动机等。旅游动机表现出了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的指向。旅游动机一旦实现,总能给人们带来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 (2)旅游动机的选择性。人们已经形成的旅游动机,决定着他们的行动以及对旅游内容的选择。由于旅游者在国籍、民族、职业、文化水平、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对旅游活动的内容有很大的选择性。比如,在黄金旅游周期间,有的旅游者选择江南古镇水乡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巴黎假日七日浪漫游,有的旅游者选择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在旅游方式上,有的旅游者选择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有的旅游者选择自驾车旅游等。此外,已经实现旅游动机的经验使得人们能够对旅游行为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选择,哪些旅游行为要先行实现,哪些旅游行为可以留待将来实现;哪些旅游行为较容易实现,哪些旅游行为一时难以实现等。 (3)旅游动机的相关性。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往往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旅游动机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旅游动机体系。旅游动机体系中的各个动机具有不同的强度,在强度上占有优势的旅游动机往往主导着旅游行为的主要目标,其他旅游动机则为辅助动机。比如,旅游者在游山玩水的同时,又想顺便探望一下老朋友;在外出经商考察的同时,又想观光一下当地的人文景观等。 (4)旅游动机的起伏性。人们的旅游行为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过程,因而旅游动机一般不会立即消失,它作为一种实际上起作用的力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动机与旅游倾向

第三章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二) 第二节旅游者的动机 一、动机概述 (一)什么是动机 面对金钱,有的人拾金不昧,有的人抢劫行骗,有的人甚至谋财害命,人的行为为何会有这样大的差别? 这就需要你去寻找人的行为的原因,我们常说,行为之后必有原因,这里所说的原因就是动机。什么是动机呢? 动机(moti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或引起活动。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或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所以,动机是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的。 (二)引起动机的两种条件: 一是内在重要条件”需要”。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当人们感到生理上或心理上存在着某种缺失或不足时,就会产生需要。一旦有了需要,人们就会设法满足这个需要。但是,并非任何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只有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会转化为相应的动机。就是说,某种需要必须成为个体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得到满足。如果需要不迫切,则不足以促使人去行动以满足这个需要。 二是外在条件“诱因”。即满足需要的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可统称环境因素。个体的愿望要转化为动机,还要有诱因的作用。否则,只能停留在大脑里。诱因使个体的需要指向具体的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有了客观的诱因才能促使人去追求它、得到它,以满足某种需要;相反就无法转化为动机。 (三)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内在动机是指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动机。如:好奇心、兴趣,自尊心、上进心、责任心、荣誉感、理想等内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推动人们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例如,有的儿童刻苦学习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方面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这种学习动机就是内部动机;(2)外在动机是指由外在条件(诱因)诱发而来的动机。例如,为获得奖学金而努力学习,奖学金是诱因,而并非对学习过程本身感兴趣。 【案例故事分析】

旅游者的动机与旅游倾向 (1)

第三章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一) 人们为什么去旅游,选择什么地方、方式旅游,甚至在旅游的过程中购买什么纪念品等等,往往都是由人的需要和动机决定的。因此,了解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有助于掌握旅游者活动与决策的规律,使旅游活动的内容、安排以及服务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心理要求。 第一节旅游者的需要 一、需要概述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或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源泉。 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对其自身与外部生活条件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如对空气、食物、水、阳光等自然条件的依赖,对交往、劳动、学习、创造、运动等社会条件的要求。当这些必需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就成为人的需要。 (二)需要的特征 1、对象性 需要总是表现为对一定事物的欲望或追求,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换言之,需要总是和满足需要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如当人们产生旅游需要时,往往表现为对某种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指向。 2、差异性 人的需要由于受职业、年龄、性别、个性、经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的特点。 3、欲求性是指个体因缺乏某种东西而期望得到满足的一种愿望。不足之感越强,求足之愿也越强。 3、周期性 许多生理需要及各种层次的需要都可能表现出这一特征。一般的需要有周而复始的特点,不是一次得到满足后就永远消失,而是时而呈现活跃状态,时而呈现潜伏状态,需要——满足——再产生需要——再次满足……如此等等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比较典型的如:生理需要。比较复杂的需要,如交往的需要,则没有这种周期性。 5、发展性 人的需要从不因一次或多次满足而终结。人的一种需要满足后,便会重新出现这种需要或产生新的需要,永远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的发展性特征,充分体现了人类永不满足、永远进取和积极创造美好未来的伟大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