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资源的整合

信息化资源的整合

信息化资源的整合
信息化资源的整合

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

当信息化技术手段日益得到普及、信息化意识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的时候,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恰当地利用各种资源能开展有效的教学。小学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年来教改的深入实践,英语教师们找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整合这一有效途径,大力挖掘信息技术的潜力,使先进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结构及教学进程,达到帮助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题,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目的。

在小学这个特殊群体里,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英语。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全在学习初建立。因此,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担任着很重要的任务。在我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所授内容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兴趣。我班学生平时接触多媒体不是非常频繁的,因此,在上课前两三分钟,我就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他们先感受这节课的不一样,学生们的兴趣立即调动了,上课时也显得与平时的不太一般。另外,使用课件,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调动起来,使得英语这一外国语言直观、形象化,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得学生快速进入语境,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在本课中,我所要新授的是关于国家、国籍和语言方面的知识。在新授对话中出现的人物时,我就运用了外国人,让学生先观察他们,然后听他们说话,最后来猜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人。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们的兴趣高涨。这样,我就很轻松地教授了对话中的新词,并让学生愉快地掌握了单词,锻炼了学生说英语的语感和自信心。

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巧用多媒体,要根据所教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运用多媒体。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它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0月

审定:审核:编写: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3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4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5主要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资源梳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数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对象及其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建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应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部门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业务与政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信息化应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设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企业信息化如何进行资源整合

企业信息化如何进行资源整合 2010-07-06 13:45:52来源: e-works作者: 无跟贴0条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企业的规模不同,人于人之间的地位不同,如何能让更多的信息为你所用是一个企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那么如何来汇聚更多的信息呢?如何利用更多的信息来帮助你决策呢? 1、平台的搭建是集中资源的基础保障 “得平台者得天下,平台为王”,其中的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政府就是一个管理着960万平方公里的资源的平台,国美、苏宁这样的大卖场、大平台管理着几乎全球所有家电的销售,我们的企业有什么理由不建立一个自己的平台来管理和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呢?对制造企业而言,从订单的接受到产品交付以及售后服务,都需要一个平台来支撑,来管理,来统一调度资源,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甚至于商业模式的改变。这样的平台就是ERP 系统。 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第一:企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老板对企业的资源是否清楚是合理配置的前提。第二:实时的企业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利用和配置资源的根本保障。试想,如果决策者都不知道企业现在的科研进度、生产进度以及核心人员的能力状况,试问决策者如何给你调配充分合理的资源?第三:企业信息化平台是领导决策利用的最可信的工具。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靠人来组织的,人是整个过程的核心元素,但是,人是感性的,人性是自私的,在某种情况下人是不可靠的。所以,ERP平台的透明性和流程化在企业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决策者必不可少的工具。 2、企业信息化平台应该是高可用性、高集成性的管理平台 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战略规划、盈利模式、管控模式。搞清楚企业的真实需求、发展瓶颈以及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决定企业是否实施信息化,那些方面先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集成度。 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子说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意思就是说开战之前就预见能够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胜利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见不能取胜的,是因为筹划不周,胜利条件不足。筹划周密、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疏漏、条件不

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信息化时代使得知识、信息、科技正通过智能整合和运用而转变成高效的生产力,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已经兴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已经开始从传统的有限资源管理模式向资源共享的整合发展模式转变,而水利信息化就是不断提升水利事业信息化程度和改进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水利项目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这既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陕西水资源紧缺,洪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信息化建设在水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纵观我省近年来水利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标志,拉开了我省水利信息化加快建设的序幕,着重解决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联网等问题。 一、铜川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呈倾斜状,境内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川塬山丘交错,境内分布有渭河一级支流石川河和洛河两大水系。受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性和近来极端天气影响,区域内暴雨洪水频发,严重的威胁到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为有效降低和减少洪灾损失,我市先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成了覆盖全市的防汛超短波防汛通信网、漆水河流域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连接与省防总的可视会商系统、大气云图监控系统、水库河道视频监控预警系统等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汛指挥系统平台。 1、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 1.1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建成了铜川市漆水河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成市防汛办中心站1个,区县防汛办工作站4个;建设基于B/S模式的市防汛办、市象局信息共享平台一个,共享气象平台雨量站信息,提高了雨水情测报的时效性和预见性。 1.2视频会商系统 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视频会商系统,通过这套视频会议系统,国家防总会议画面直接传送到乡镇,国家及省防总有关领导可直接安排部署当前的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1.3 大气云图监控系统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解决方案

自然资源一体化审批系统 解决方案 一、建设背景 机构改革前,原国土、原规划部门、原林业部门及原其他被整合部门的各种系统均有着独立、完整的业务审批体系。自然资源部门的组建以后,亟需要从业务重组、数据融合、应用整合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实现机构改革后的“化学反应”。同时,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及《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等文件的公布,“多审合一”、“多证合一”等新举措也给自然资源部门业务审批提出了更高地要求。因此,自然资源部门需要建立一套与新业务相匹配的智慧审批系统,以达到服务提质、审批增效的目标。 二、需求分析及建设目标 1、需求分析 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要以“三定规定”为核心,明确为履行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修复的“两统一”职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依次梳理具体业务需求,包括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

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修复以及进行矿产资源、海洋、测绘管理等业务梳理,做好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支撑,支持统一数据底板建设,满足自然资源监管决策、自然资源政务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应用需求。 2.1.1摸清家底 摸清家底,梳理分析自然资源信息化的需求差距从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情况、平台支撑、信息化应用等几个方面梳理分析原国土管理部门、规划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已有的数据资源目录情况及信息化建设情况,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三定规定”后新业务需求,对比出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与国家信息化要求和自然资源改革发展的需求差距。 2.1.2梳理自然资源数据 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体系方面,需要全面梳理自然资源数据,摸清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土地、矿产、海洋、林草、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在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信息、社会经济等数据资源目录下新增如生态环境、灾害、生态修复等专项数据。 2.1.2整合原各业务系统 在软件层面,原国土资源部门有对外服务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综合事务管理、行政审批系统、土地开发管理系统、土地储备管理系统、综合监管平台、档案管理系统等;原规划部门有综合事务管理系统、规划“一张图”、规划业务管理平台、综合监管、规划移动执法系统、规划档案等子系

税收信息化论文:关于我国税收信息化资源整合的思考

税收信息化论文:关于我国税收信息化资源整合的思考摘要:税收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83年的PC机应用,税务系统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于计划、会计、统计、报表,涉及征管及其他方面的很少,即使这样简单的应用也使广大税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资源整合 一、税收信息化建设发展轨迹中国税务信息化1983年开始起步,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8年的历程。在28年的时间里,税务信息化建设经历从分布到集中的巨大变革,并以信息化手段支撑起中国税收征管改革的历史重任。税收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应用起步期、初步应用期、应用发展期,目前已进入应用整合期。 税收信息化建设起步于1983年的PC机应用,税务系统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于计划、会计、统计、报表,涉及征管及其他方面的很少,即使这样简单的应用也使广大税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以1990年的征管改革为标志,税收信息化进入初步应用期,这个时期实行“征收、管理、检查三分离”或“征管、检查两分离”、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的征管新模式,同时还强调了要将征管改革、会计改革与开发应用计算机结合起来,由此,计算机应用从计会部门走向征管部门,各省税务局分别开发面向基层征管的应

用系统。应用发展期于1994年开始,这一年年我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实行了分税制,税收征管业务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时期也开发推广了多个系统,如TAIS税收征管信息系统、以增值税发票的信息管理为主的“金税”工程,另外配合税收稽查、避税与反避税、个人所得税、税法查询以及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开发与应用一些独立的单项的应用系统,从此我国税收信息化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税收信息化建设在前三个阶段取得巨大的成就,也积累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重复开发、功能交叉、信息不能共享等,针对这些客观状况,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统一建设“一个网络、一个平台、四个系统”的《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总体方案》和《总体设计》,又相继发出了《关于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这些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大陆税收信息化建设正式迈入应用整合集成时期。 二、税收信息化整合时期的建设内容我国国家税务总局规划的“金税三期”工程提出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总体目标,具体来说,“一个平台”就是要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两级处理”是指依托“一个平台”,逐步实现税务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

威海市水利信息化 建设规划 威海市水利局 2010年12月

目录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 1、建设现状 (2) 2、存在的问题 (3) 三、水利信息化规划设计 (5) 1、采集传输 (5) 2、数据存储 (6) 3、应用系统 (7) 4、展示层 (10)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3)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 (15) 1、加强领导 (15) 2、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 (15)

威海市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建设现状 (1)、市水文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自动监测数据是水利信息的基础。自2004年开始,水文局把水文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抓出了成效。目前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水文信息自动监测系统有:雨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地下水及海水入侵自动化监测系统、河道及潮水位水位自动化监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有:市水文信息管理系统、14处大中型水库防汛信息系统、文登水利信息系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已完成投资约650万元。 (2)、市水利局信息化建设情况 已建成威海市水利门户网站、防汛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机房,完成投资约100万元。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然资源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第三条?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拟订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极地、深海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指导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 (三)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定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负责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等。指导监督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四)负责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工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制度,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拟订考核标准。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和土地储备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责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依法收缴相关资产收益。 (五)负责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组织拟订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并组织实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开展自然资源利用评价考核,指导节约集约利用。负责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组织研究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 (六)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组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拟订城乡规划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并实施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负责土地、海域、海岛等国土空间用途转用工作。负责土地征收征用管理。(七)负责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牵头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海洋生态、海域海岸线和海岛修复等工作。牵头建立和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制定合理利用社会资金进行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提出重大备选项目。

自然资源“一张图“系统建设方案

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 总体方案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资源信息化项目)。(二)建设单位 桂南市自然资源局。 (三)项目背景 桂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桂南市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成果以及原有地理信息数据,结合桂南市信息化现状及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相关部门工作需要,经过深入的探讨研究,提出了桂南市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需求,构建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桂南市自然资源数据库及“一张图”系统,自然调查移动端,服务自然资源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等自然资源信息化应用体系,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四)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基于三调成果和原有自然资源数据的的自然资源综合数据库建设、自然资源数据建库与管理“一张图”系统建设。

二、项目的需求分析 (一)项目背景和依据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信息化顶层设计(送审稿)》,提出要建成以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为支撑,面向监管决策、政务服务和调查评价的自然资源信息化体系,实现自然资源管理的一

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数据整合力度,类型,范围不够。未对基础地理数据数据,遥感影像,规划数据进行了整合;范围上,目前只对地籍类,用地类数据进行了整理,缺乏对执法,监管,审批等业务数据的整合。范围上,目前主要还是以土地类数据为主进行整合,缺乏对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数据的梳理和整合。 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展示能力缺乏。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简单的空间地理信息的二可视化表达。尚缺乏基于自然资源数据的多视图、多样化表达能力,急需研制。 辅助决策能力缺乏。目前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紧提供了对矢量数据的查看和查询能力,尚缺乏对空间分析能力的应用,急需根据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各部门管理需要开展定制化研发,辅助决策,提高管理水平。 三、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项目的意义 (1)构建桂南市自然资源一张图,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数据新生态 通过制定统一分类标准,建立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模型,开展土地、矿产、地质调查、测绘、林业、草地、水资源等数据整合集成,形成自然资源一张图,全面、准确掌握桂南市自然资源“家底”,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联动更新,做到数据统一,权威发布。依托桂南市现有自然资源相关数据,建立横纵协调的自然资源数据联动更

信息化系统调研报告

信息化系统调研报告 我们要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下面是信息化系统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了解。 进入**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

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自然资源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自然资源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第三条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一)履行全民所有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和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拟订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及测绘、极地、深海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二)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实施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项调查和监测。负责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成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发布。指导地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三)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制定各类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测绘、争议调处、成果应用的制度、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

负责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资料收集、整理、共享、汇交管理等。指导监督全国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 (四)负责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工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统计制度,负责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核算。编制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拟订考核标准。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和土地储备政策,合理配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负责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管理,依法收缴相关资产收益。 (五)负责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组织拟订自然资源发展规划和战略,制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标准并组织实施,建立政府公示自然资源价格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分等定级价格评估,开展自然资源利用评价考核,指导节约集约利用。负责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组织研究自然资源管理涉及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措施。(六)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组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研究拟订城乡规划政策并监督实施。组织拟订并实施土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年度利用计划。负责土地、海域、海岛等国土空间用途转用工作。负责土地征收征用管理。 (七)负责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牵头组织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并实施有关生态修复重大工程。负责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

信息化建设方案

四川爱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化建设建议 一、指导思想 集团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坚持需求与效益相结合,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提高集团及下属企业的管理能力、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集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最终实现集团发展战略目标与可持续发展。 集团信息化建设遵循“统筹规划,集团主导;统一标准,分步实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从集团整体利益和长远战略目标出发,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引导信息化建设方向。坚持在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企业业务系统建设方面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大力协同,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作用,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信息隔离的形式。 1.1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范、集团主导” 集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系统发挥整体效益,必须在集团统一规划下,集团总部各部门及各级单位遵照统一规划、规范协同建

设,共同发展,确保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二)坚持“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分步实施” 集团信息化管理部门统筹集团的信息化工作,负责有关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基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资源中心建设,建立与集团信息化发展相配套的安全体系。集团各单位需配合集团完成信息化建设,并根据集团要求建立相应的业务信息系统。 (三)坚持“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集团信息化工程需要统一建设,集团总部及下属各单位共享使用,对各单位现有的基础网络资源加以整合,建成统一的信息网络,由集团统一管理公共资源,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进行调配,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高度重视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升级,实现各业务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集团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整体优势,实现信息共享。 (四)坚持“需求引导、适应发展、先进可靠” 集团信息化建设要围绕发展战略,从集团生产、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发展各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确保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系统应具有一定的基础前瞻性和高可扩展性,满足集团的业务发展需求。信息化建设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加强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中国水利年鉴2014_综合管理-水利信息化-【行业管理】

发挥水利稽查在大规模水利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为主题,先后到珠委、江西、湖南、宁夏等地开展调研,深入了解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稽查工作状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对策,更好地推进水利行业稽查工作的开展。(4)水利稽查队伍不断加强。组织对水利部稽查办稽查专家开展了业务培训。选聘补充了部分稽查特派员和专家,并开展了岗前业务培训。目前,水利部稽查办在聘稽查特派员66人,稽查专家539人,加强对稽查人员的测评和考核,严肃稽查纪律,维护了稽查队伍良好形象。地方建立了省级稽查专家库,共选聘稽查特派员464人,稽查专家4612人,并进行了稽查业务培训,稽查力量不断增强,工作质量大大 提高。(何兰超 李智红 ) 水利信息化 【行业管理】 1.技术应用与交流 (1)2013年5月,与人事司联合在南京举办水利信息化高新技术发展与应用高级研修班,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出席并就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近期进展作了专题讲座。(2)2013年9月,组织完成了第五届水利学会信息化专委会换届工作,选举出新一届水利信息化专业委员领导成员,水利信息中心副主任蔡阳成功连任专委会主任。(3)2013年11月,组织召开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分会场暨全国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交流会,会议宣读了新一届中国水利学会水利信息化专委会成立文件。(4)2013年11月,组织召开通信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水利通信工作座谈会,会议对通信专业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选,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专委会领导成员,水利信息中心副主任倪伟新当选专委会主任,并成立了通信学组和遥测学组。2.资源整合和共享(1)《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编制完成并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评审中心的评估,长江委作为试点单位正式立项建设。(2)珠江水利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建成,《珠江基础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引入共享补偿机制和考核机制;北京市加快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利用,形成425条河流、1085个小流域、5大水资源三级区等水务“一张图”;天津市水务信息化按照“四统一”要求,开展水务业务管理平台、水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等项目实施。 3.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1)云计算在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中得到积极应用,浙江等省级水利部门信息系统初步实现在云平台的部署。(2)国家水库安全运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工作方案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的专家审查,水利部无锡水利物联网示范基地挂牌运转。(4)水利行业卫星遥感技术取得突破,成为重要信息源和技术手段,开展水利卫星遥感大数据业务化处理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该成果获得湖北省201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5)2013年10月,科研项目“水利应急通信技术规范研究”通过水利部验收。(6)建立水利部机关云平台。基于云平台为水情、气象、水资源等应用部署虚拟服务器27台,迁移旧服务器16台。(7)参加国家高分重大专项( 民用部分)水利业务信息服务系统先期攻关项目建设,完成高分专项可研报告编制。4.水利部网站建设 水利部网站访问量达3088万人次,累计发布信息23536条,发布公报简报160多期,维护司局子网站30个。2013年,水利部网站在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部委网站总体排名第五,部委政府透明度排名第二;“水利百科栏目”被评为“2013年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精 品栏目”。5.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1)水利部加入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健全水利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进行5次信息安全通报。(2)组织开展了水利部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举办了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研讨会暨培训班;流域机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改造工作全面展开。6.交流调研工作(1)2013年先后完成了《2012年度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水利信息化》《中国水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化部分的出版。(2)农业部信息中心、环保部信息中心、民政部减灾中心、计生委规划计划司、国资委信息中心等兄弟部委先后到水利部开展信息化工作交流。(3)开展水利卫星通信应用情况专题调研,作为2013年水利部水文局重点调研课题之一,采取信函普查、实地勘察、专家座谈三种方式结合进行。实地调研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海河流域、珠江流域、太湖局、云南省等地的50余座有代表性的卫星小站,并与有关单位座谈10余次,形成了调研报告,上报水利部。7.水利卫星通信技术培训 举办了水利卫星通 21综合管理

如何做好企业信息资源整合

如何做好企业信息资源整合企业信息化进入到新阶段,信息资源的整合摆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位置。同时企业还有几个焦点问题,比如说数据中心、数据资源中心、中心数据库、信息整合平台,数据交换服务器等等一系列的方案和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焦点问题,中翰软件通过多年专注企业数据管理的经验,总结出技术方法三要素:1、进行统一规划,即统一信息资源的规划;2、建立统一标准,这个是数据标准,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3、数据环境的重建、再造。 为什么说信息资源整合的前提是要做好信息资源规划?什么又是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呢? 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是指企业的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的全面规划,这四个同时驱动,是侧重于数据流的分析且为整个信息资源而做的规划。 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是两个滞后,两个缺乏。第一个就是信息资源滞后于网络建设,第二是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应用滞后于运作层。两个缺乏就是信息资源规划的缺乏和数据标准化的缺乏,顶多知道一个编码,其实这个编码只是数据的一个很重要部分,而不是全部。以制造业为例,开始做了很重要的规划设计,后来在财务领域引入了ERP,后来又上了一些采购的SCM、设计的PDM,生产的CAPP以及客户CRM等等。有一个传统的误区就是通过做“接口”消除“信息孤岛”,实现集成,其实这是做不到的。因为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整合的需求是无穷尽的,那样接口的数量会几何倍数的增加,最终难以控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搞侧重于信息分析的数据库,而不再是网络数据库。 那么整合企业信息资源需要分析哪些数据流? 办公数据流第一是左右数据流——职能域之间、部门内部。第二是上下数据流——集团与子公司、分公司、研发机构等。第三是内外数据流——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等。 一个生产型集团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生产技术这一块有很多的应用,在生产和调度中心也有很多应用。还有这些年在石油、煤炭行业,数据化的油田和煤矿建设使大家很关注,很多人都提出了很多的构想。在数据管理当中,数据库是核心地位。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你这些数据库应该是什么样的?数据中心,信息资源应该怎么样整合,管理这些数据,怎么样规划、设计建设,靠现有的规划能够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吗?这是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理论

{信息化知识}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指导意见

(信息化知识)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 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指导意见》解读 为进壹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水利部党组“坚持现代化方向,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思路,优化配置水利信息化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和效能,积极构建和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促进水利信息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近期水利部印发了《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就充分认识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保障措施等四个的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且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提高认识,统壹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壹、《指导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 1、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分析 《指导意见》阐述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机到网络、从局部应用到协同应用、从数据库建设到数据中心建设、从满足个性应用的环境建设到协同应用的公用平台建设的发展过程。于总结了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于的问题和不足,指出由于任务来源、建设时间、建设环境、建设目标以及体制机制等因素,尚存于目标单壹、资源割据、共享困难、效能低下、重复建设等问题,导致水利信息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壹定程度地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由于缺少统壹规划或制定的规划壹定程度上难

以落实,各单位或各部门结合自己的业务需求,为满足局部的应用目标,利用各方面的资金,开发建设了壹些专用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于水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壹定程度上促进了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但于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由于许多系统为解决特定研究或业务应用而建,建设资金来源复杂,大多数数据库和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硬件、基础软件和具体单位、部门绑定。这些系统大多分散建设于各个地区或不同业务部门,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系统等为边界的孤岛,形成了资源割据的局面。 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系统不具备持续运行条件,难以向外界用户提供服务,加上系统规范性差,客观上形成了共享困难的鸿沟。同时,由于缺少信息共享政策法规,共享机制仍未建立,社会公益和市场化服务界限不清,信息服务合理补偿机制尚未形成,导致资源的占有者均希望共享其他占有者的资源,却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提供共享,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 于原有机制和体制下,实施的各个系统独自建设,甚至从采集、通信、网络、信息、业务应用等均各自独立建设,壹些功能相似的系统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利益,变化名目重复申请建设,造成不必要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壹些孤立的系统只能于有限范围、有限时段内由少数人员使用。同时,因为规范性差、文档缺乏,伴随着系统硬件、软件老化的问题,给后续扩展和改造增加了困难,系统很难随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影响了系统效益的持续发挥,系统效能低下,甚至无法保证正常运行。这些问题导致水利信息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壹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信息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部:从五方面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自然资源部:从五方面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要围绕提高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调查监测及监管能力的新目标,充分发挥既有优势,增强遥感应用合力,着眼大局,凝心聚力,全面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4月25日在京召开的自然资源遥感应用创新发展座谈会,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管新形势新需求,分析研究遥感应用工作创新发展机遇,探讨进一步加强整合、创新应用、提升效能的主要举措。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提出,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以创立陆海空一体,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为使命,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卫星遥感技术的有力支撑。目前,部系统已有土地勘测规划院、航遥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和林业规划院五家专业卫星中心,围绕土地、地质、海洋、测绘、林业开展卫星应用工作,分别建立了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提取与应用、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应用成果和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各单位要在系统总结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就面向自然资源部新使命、新需求,从全面提升支撑保障效率效能上,分析遥感应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提供技术保障,为“多规合一”“生态保护”“资源资产评估”等提供决策支撑。 会议强调,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五支队伍要在一个体制下齐心协力,在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应用统筹协调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共识,从五方面努力提升自然资源遥感应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一是打造观测体系。 针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观测要素的不同特点,整装建设可见光、高光谱、热红外等光学遥感,海洋水色、海洋动力以及雷达、重力、磁力等多种观测手段并存的高、中分辨率卫星观测平台,形成全覆盖、全天候、全要素、全方位的遥感信息获取能力,实现从周期性调查到动态化监测的转型升级。 二是创新关键技术。 加强遥感应用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着力向自动化、规模化、定量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三是拓展应用领域。 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决策全过程,瞄准业务工程和决策管理需求,建设业务流程清晰、标准规范统一、产品持续配套的卫星遥感业务应用系统,支持山水林田湖草全方位多层次监管应用,满足国家对全国及全球自然资源遥感调查监测任务的要求。 四是创建一流平台。 加强遥感应用部系统的平台建设,引导省级地方应用体系建设,形成统分结合、部省联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构建

第42卷第1期2019年1月 现 代 测 绘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42, Jan.,2019  项目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1175) 第一作者简介: 罗震霄,本科,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软件架构设计、项目管理等。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系统构建 罗震霄1,2,王 斌1, 2 (1.江苏兰德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6;2.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摘 要 当前全国组织开展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何对自然资源调查确权工作中利用和形成的多源异构、多时相数据,按照几何三维、时空四维特征进行存储、管理、展示则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如东县自然资源调查试点工作, 借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建库与管理系统开发经验,从自然资源数据管理的实际需求与后期深化应用角度出发,探索了覆盖陆海空间、涵盖地上地下、过程动态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管理方法, 设计了市县级三维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及其管理平台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及数据组织方式, 构建了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为自然资源数据有效管理、分析与应用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 自然资源;三维动态信息;时空数据模型;地理数据结构 中图分类号:P20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97(2019)01-0007-05 0 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对象、范围、内容等各方面工作存在交叉,不利于将各类自然资源作为一个生命共同 体进行统一治理[1]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 (试行)》要求对自然资源所有权开展确权登记,划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划清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进一步明确 国家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保护范围[ 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也要求构建“统一组织开展、统一法规依据、统一调查体系、统一分类标准、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数据平台”的“六统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基础调查结合专项调查的“1+X” 型自然资源调查体系[1] 。面向上述新要求,需要有效的方 式对自然资源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与展示。 自然资源的调查工作与已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相比,其调查内容涵盖范围更广,涉及到水流、森林、草地、荒地、滩涂、海洋等各类自然资源及其随着季节、年份不断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充分借鉴为国土调查和各类专项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建库与管理系统开发的经验,充分表达各类自然资源的时空特征,形成图文一体化、二三维一体 化、时空一体化的自然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 。1 面向自然资源管理的时空数据模型 时空数据模型是一种有效组织和管理地理数据,使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变化过程的表达更为鲜 明, 语义、关系、属性表达完备的地理数据模型[4] 。自然资源的时空特征决定了对其数据管理必须采用时空数据模型作为基础支撑。1.1 时空数据模型的选择 常见的时空模型包括有立方体模型、快照模型、基态修正模型、时空组合模型和以事件为中心 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等[ 5] 。这些模型在对时空数据的记录及表达上各有侧重。综合当前自然资源的数据特点,选择基态修正模型(也称底图叠加模型)来建立三维自然资源时空数据库。 基态修正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记录时空对象的初始状态,在后继的时间序列中只记录相对于前一时刻变化的部分,通过两者叠加获得后继时态版本,该模型的数据记录方式可有效减少数据冗余,并记录对象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情况。1.2 对基态修正模型的改进 常规二维矢量数据的存储,因数据量较小,数据对象化和编码规则较为清晰,使用基态修正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对象随时间的变化。但当自然资源数据以三维表面、三维体元、三维矢量来记录和存储时,则因涉及数据量大、变动对象不明确的问题,使常规的基态修正模型随修正次数不断增加调取时态数据时存在动态计算复杂度不断变大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此次面向自然资源的时空数据模型构建,采用基态修正模型与快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建立快照,并以快照节点设立基线,后继变更数据在此基线的基础上添加。数据调取时,根据时间取得最近的基线数据,再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