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教学设计

集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章共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是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本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入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接着给出了空集的含义。然后,学习了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特征性质描述法)。

第二课时,是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本节首先从观察集合与集合之间元素的关系开始,给出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同时学习了用维恩(Venn)图表示集合。接着,学习了交集、并集以及全集、补集的初步知识。

二、地位及作用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简明准确地表达学习的数学内容。集合的初步知识是学生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出发点。

三、教学目标

本章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1.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3.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4.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5.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6.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法及集合间的相互关系。本章的难点是用集合的特征性质描述法描述集合和补集的逻辑含义。

课本与教参;与教材相关的课件;与内容有关的数学发展史;信息技术手段。

七、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建议

教师指导与学生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分析、讨论、探究集合中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从而熟练使用集合语言来表述数学对象。

教学案例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与学生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1.2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选择自然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列举法、描述法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归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教学中通过列举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一些常见集合的特征性质.

教学过程:

1.2.1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

的子集 (2

) 能使用维恩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相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索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议结合法 教学过程与操作设计:

课题:§1.2.2集合的运算

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

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树立

相对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概念、补集的概念、数形结合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补集的有关运算

三、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 习 回 顾 问题1: (1)分别说明A B 与A=B 的意义; (2)说出集合{1,2,3}的子集、真子集个数及表示;

通过复习问题,回忆相关知识.

讲 授 新 课 问题2:观察下面五个图(投影1),它们与集合A,集合B 有什么关系?

图1—5

图1—5(1)给出了两个

教师说明: 图(2)阴影部分叫集合A 与B 的交集;图

(3)阴影部分叫集合A 与B 的并集.

由此可有:

通过设问引出概念. A B

(5)

(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