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云南省2013年1月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必考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名词解释)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单选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即:(学校教育)

(多选,填空)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在三个要素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单选制度化教育产生的标志:学校教育系统的建立,时间17世纪(近代)

单选制度化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多选,填空)教育的形态依据实施机构划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多选,填空)教育的形态依据历史存在方式划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简答P8)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

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主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单选雅典一向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

我国“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单选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是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多选,填空)近代教育的特点: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制教。

(简答P10)20世纪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012-1-7)

单选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验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找到了班级教学形式。

单选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一书汇集了他的思想: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主张“有教无类”,大办私学。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单选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

单选道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单选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和儒家思想的高度概括,是第一本教育专著。“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

单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助产术。

单选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理想国》。

单选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中,他第一次提出教育应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①服务于社会②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分阶段教育、和谐教育。

单选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单选卢梭(法国)的小说名著《爱弥尔》首先开拓了以个体心身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

单选康德(德国)第一次“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他的学生林克将其内容整理,编纂了《康德论教育》。

单选洛克(英国)的《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论”,他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绅士教育应当把体育教育放在首位。

单选赫尔巴特(德国)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明确指出“教育学作为一种学科,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他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规定了教学的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步骤,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的教育“三个中心”的特点。(传统派)

单选杜威(美国)的实用主义理论代表著为1916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提出了一系列以实用主义为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他认为引导学生发现趔真理的方法包含两个因素:一个是智慧,一个是探究。

单选凯洛夫在19369年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对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简答)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多选,填空)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多选,填空)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和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理论。

单选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证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它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

单选现代科学技术极大的拓宽了教育的空间,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简答)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多选,填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名词解释)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多选,填空)学校文化的特征: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单选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单选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多选,填空)校风是学校精神文化最重要的内容,是一所学校风气的总称,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多选,填空)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多选,填空)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2012-1-7)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单选个人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的整体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单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多选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单选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也是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简答题)对素质教育的理解P67—70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

(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单选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的特征、是一种人格的特征、也是一种精神的状态。

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作为学习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的积累,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学习过程,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简答)学生特有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73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2)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单选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单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单选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原则,无歧视原则。

`单选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专业工作,是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根本标志

(简答教师是专业素养:P8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单选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论述P83)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多选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

第六章课程

单选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多选填空)课程的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业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他把课程解释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成。、

多选填空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多选填空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多选填空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简述P9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2012-1-7)

填空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

名词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多选填空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多选填空教学计划的构成: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安排、考试考察制度、实施要求

名词教学大纲: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简述P100)教科书的作用: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名词课程实施: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多选填空课程实施的过程: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棵;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名词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多选填空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第七章教学(上)

名词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简答P109)教学的意义: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手段;教学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题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简答P110)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012-1-7)

单选教学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多选填空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简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能动性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简答)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如何?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引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名词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P121)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贯彻启发性性原则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演。

第八章教学(下)

多选填空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单选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多选填空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简答P134)一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单选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单选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简答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利于因材施教。

第九章:德育

名词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者施加系统的教育影响,以培养和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简答题)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论述)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及特点p151)(简答)德育过程的规律:●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多选填空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多选填空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

多选填空道德教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表扬鼓励与批评处分

多选填空德育的模式:

认知模式——道德认知发展;体谅模式——道德情感培养;社会模仿模式——道德行为的形成。

第十章班级管理

名词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单选)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单选)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简答)班集体的基本功能: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p174

(多选)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资格考试新大纲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重点知识梳理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 (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篷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由此类也”。 (6)朱熹,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其教育主张的一大特点。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他制定了《童蒙须知》、《程蒙学须》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 (7)黄宗羲,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著《明夷待访录》。黄宗羲并提出“学贵履践,经世致用”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育学习观点。

教育学知识点

2011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综合复习第一章 第一章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 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1、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 12、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13、古代学校教育的共同特征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14、现代教育是适应大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的教育,分为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两个阶段。现代学校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完善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国家建立公有制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掌心化社会中的终身教育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15、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①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 ②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入仓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③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④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⑤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增长率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16、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1.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2. 在教学内容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礼〉〈书〉〈诗〉〈乐〉〈易〉〈春秋〉。3.在教学上,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17、简述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苏格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得发展 1、教育得本质:教育就就是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得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就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得工作,对受教育者得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得活动。(P1) 3、现代教育制度得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得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得方向发 展;(4)、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得形态(1)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得形态。“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就就是学校得名称。中国古代社会得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得一大特征就就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3) 古代雅典教育得目得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得,注重身心与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得目得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得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得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近代教育得特点:(1)、国家加强对教育得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得新特点:教育得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得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得发展 教育学就就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得科 学。 1、历史上得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得教育学思想:孔子得教育教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479)就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得教育家与教育思想 家。孔子得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就就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得重要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得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2)西方古代得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就就是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而著名得教 育家。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三步: 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 该方法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

中学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已标注重点)

最新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重点标注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古代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 近代 1840-1919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复礼、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六艺 2、孟子:(亚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 4、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 5、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オ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内容有: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西方教育名家名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细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二、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含义: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动) 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 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一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 6、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与管理、治疗与咨询的区别)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8、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④有目的、有意识地⑤培养③(影响)人的②社会实践①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一学校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 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枸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

中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 2.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 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 (1)原始社会: 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

(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 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 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 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 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 (3)封建社会 中国:战国——清末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 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 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 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 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高中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4个特点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具有继承性、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 2.有助于掌握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有助于了解教育历史,传承思想遗产。 4.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一篇专门著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西方最早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培根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称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遵循人的自然发展,“泛智教育”,教学原则: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卢梭《爱弥儿》倡导儿童本位和自然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课程在大学教授。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化”自然主义教育,情感教育,爱的教育,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 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提出“四阶段教学”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齐勒五段教学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知情意统一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经验”,主张在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成长,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提出五步教学法。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主张生活教育理论。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从事流浪儿和违法者,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杨贤江(李浩吾)《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和五条教学原则 布鲁纳《教学过程》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智力

精编最新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考前复习题有答案分析(共10套题型)第(4)

最新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职业资 格考 前练习 一、单选题 1. 我国中学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分组教学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2.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家庭教育 B、后天学习 C成熟机制 D、环境因素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C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C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4.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方向的是() A、德育

C美育 D、劳动技术教育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5. ________ 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爱岗守法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D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6. 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搞教学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7. ________ 是制定教学原则的最原始依据。() A、教学实践经验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 D、教育问题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8. 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精选资料】中学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 3、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____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____,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都归为____。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____,到____再到____的过程。(学校系统,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4、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的____、近代的____。(前学校与前社会教育机构,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 5、____的形成,即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学校教育系统) 6、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____,也就是指________。(正规教育,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7、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____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以及____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____学制)。(清朝末年,1902,壬寅,1903,癸卯) 8、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____。"提出____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构建学习化社会) 9、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19) 10、普通教育主要以____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____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升学,就业) 1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化、职业中学____化的趋势。(职业,普通) 1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3、六艺:________。(礼、乐、射、御、书、数) 14、春秋战国时期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私学) 15、汉武帝以后,采纳了董仲舒的"____、____"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隋唐以后盛行的____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科举) 17、宋代以后,____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大学》、《中

教育学知识点

?孔子 1、个人简介: 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著作: 孔子“述而不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3、观点: 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教学的方法有: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关于教师,孔子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及评价: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世统治者尊称为“至圣”、“孔圣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 1、个人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著作: 《孟子》 3、观点: 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 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中学教育学重点考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统领后面的教学内容,因而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可能出,需要重点学习。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 (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 (4)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考纲链接 1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 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 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 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2) 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3)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5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6. 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7. 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根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却不能替代教育规律。 9.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 10?古代教育学思想:(1)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

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中公教育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心理学常考经典理论汇总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理论大多来自西方,大部分考生在理解方面比较费力,所以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小编帮广大考生梳理了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经典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时起,成为成就动机的组成部分。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把成就作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随着动机的增强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一章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一章 出guo精心并发布“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重点:第一章”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出guo栏目哦! 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 1、教育产生的五大观点: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交往起源说。 2、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奴隶教育和封建教育)和现代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①教育没有从人类的诸多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②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简单、粗糙、原始; ③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 4、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③学校教育的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尚未健全。 5、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表现为: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书法呆板,奉行强迫与棍棒教育;官学与私学并存等。 7、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普及性,义务教育形态出现和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形促进式多样化;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深入、系统,教育手段现代化、网络化;教育国际化。

8、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9、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有以下三层含义:①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③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④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10、教育的因素包括影响着、被影响者、影响物和影响方式。 11、教育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功能。 12、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13、教育政治功能的作用: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包括:培养各种政治人才;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②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包括:教育的普及化可以推动社会政治变革。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4、教育的经济功能作用:①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劳动力。②教育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包括: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15、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环境、遗传、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四个因素。

2020届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梳理总结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考知识点梳理总结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中学教育学-考点总结归纳

---------------------------------------------------------------最新资料推荐------------------------------------------------------ 中学教育学-考点总结归纳 教育学名词解释: 1. 教育(狭义) /学校教育: 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 教育学: 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 学校文化: 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4. 狭义的教育目的: 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5. 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6. 教育机智: 是指一种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师生关系: 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 1 / 18

生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8. 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综合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9. 教学计划: 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10. 学校课程: 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11. 教育目的: 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确定的。 12. 教学大纲: 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3. 教学: 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

新整理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教育 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高频考点提要】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二、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

(1)《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主张: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④“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2.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产婆术”。 (2)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首次

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4)昆体良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教育》)。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7世纪以后,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教育思想主要有: 1.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2.卢梭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卢梭倡导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