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村庄下条带开采技术研究

村庄下条带开采技术研究

村庄下条带开采技术研究
村庄下条带开采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03-09-10

作者简介:薛勇军(1962-),高级工程师,1985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现任山西焦煤集团副总。

文章编号:1003-5923(2004)03-0103-03

村庄下条带开采技术研究

薛勇军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山西太原030053)

摘 要:分析了国内外村庄下压煤开采的概况,针对霍州矿区村庄下层煤实际,提出适合霍州矿区山区厚黄土层窑洞下条带开采技术。通过研究给出了条带开采参数,地面观测结果表明,采出条带开采技术可使地面村庄被控制在Ⅰ级破坏等级范围内。

关键词:村庄下采煤;条带开采;地表移动中图分类号:TD 325 文献标识码:B

1 概述

1.1 国内外村庄下压煤开采现状

国际上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研究以波兰、俄罗斯、德国、英国开始较早,技术也比较先进,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井下充填、地面加固维修、房柱和条带式开采等。

在我国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村庄下压煤不迁村开采技术,前期以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为主。

由于我国具有各种各样的复杂采矿地质条件,近年来“三下”采煤技术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八十年代采用就地重建抗变形结构房屋不迁村压煤开采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增强,为适应不同矿井条件“三下”压煤开采技术需求,满足以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为前提,村庄下压煤开采技术以条带开采研究为突破口。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仅村庄下压煤达52.2亿t ,特别是河北、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压煤量就超过55%。近年来,由于山西煤炭超常规开采,村庄下压煤开采显得尤为突出。

1.2 霍州煤电集团村庄下压煤开采现状

霍州煤电集团公司位于山西中南部,临汾盆地北缘,属霍西煤田,村庄压煤量占可采储量46.5%,特别是经济效益显著的优质2#

煤资源日益枯

竭,并且由于村庄下压煤量过大,给开拓布署造成

困难,生产接替紧张。多年来,集团公司对村庄下开采技术进行各种有效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主要对分布零散的小村庄进行整体搬迁,该方法虽能够充分回收资源,但为避免受多煤层重复开采影响,选址困难,工农关系复杂,搬迁时间长,耗资多,给农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影响正常开采程序,不易推广。八十年代以后,在辛置矿董家庄村进行不迁村就地建抗变形房屋(窑洞)压煤开采试验,历时十二年,采出原煤106.3万t ,占设计可采储量的71%,吨煤投资12.23元,技术是成功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并延长两年多水平服务年限,缓解接替。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竞争日趋激烈,降低成本成为煤炭企业又一严竣课题,迫切寻求一种新的压煤开采技术途径。因此研究适合霍州矿区山区厚黄土层窑洞下条带开采技术显得更为迫切。2 霍州矿区条带开采技术条件2.1 煤层赋存及地质条件

霍州矿区总面积635km 2

,共有七层可采煤

层,分布在下二叠统山西组及上石炭统太原组。其中1#

2#

、10#

、11#

煤层比较稳定,储量大,为现主

采煤层。截止2002年底,主采煤层共有储量14.3亿t ,可采储量7.1亿t ,其中村庄下压煤3.3亿t 。

1#

、2#

煤质优良,属特低灰、低硫肥煤或1/3焦煤,位于下二叠统山西组中部,直接顶为泥岩,砂质泥岩,老顶为K 8砂岩;底板为泥岩,细砂岩。煤

·

301·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4.№3 

层倾角3~10°,属缓倾斜煤层,为目前村庄下压煤条带开采的主要煤层。2.2 地形、地貌及村庄条件

霍州矿区地表位于霍山西麓,汾河纵贯南北,全区除汾河谷地较平坦外,其余地势起伏,河谷纵横,为黄土丘陵地带,地表主要为新生代沉积物所覆盖。1#

、2#

煤上覆岩层总厚达370~520m ,其

中基岩厚160~360m ,第三、第四系厚190~250m ,分上下两层,下部以砾石为主,上部为具有垂直

节理的黄土堆积物。

村庄多分布于黄土梁垣上,地势平坦,2/3房屋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建窑洞,外层以土墙相包或填埋。其余仍居住在山坡边缘的旧土窑洞里。窑洞面积15×9m 2

,且居住分散,窑洞抵抗张拉性采动变形很差。

3 村庄下条带开采技术研究3.1 村庄下压煤开采技术途径

(1)村庄异地搬迁全部冒落采煤;

(2)村庄就地重建抗变形房屋全部冒落采煤;(3)采空区充填法采煤;

(4)地面注浆减沉措施采煤(离层带注浆);(5)限厚协调法采煤;

(6)条带开采部分冒落采煤及跳采减沉措施采煤。

3.2 条带开采原理

条带开采法属局部开采,是在开采范围内,沿一定方向划分成若干条带,采出一条,保留一条,相间排列,依靠保留条带煤柱支撑上覆岩层的载荷,以控制岩层移动,使地表变形盆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达到保护建筑物的目的,条带采煤法分为长壁工作面小条带和短壁工作面长条带两种方法,

如图1。

图1 条带开采布置图

(a )长壁小条带;(b )短壁长条带

3.3 条带开采技术研究3.3.1 开采方法选择

轻型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顶板全部垮落管理方法。

3.3.2 开采方案设计

条带开采的两种方法(长壁小条带和短壁长条带)其共同特点是采宽、留宽是一致的,而长壁小条带开采相对比较简单,故选用此方法开采。

由于煤层为缓倾斜煤层,无论走向或倾向布置都可以,所以在布置工作面时,以考虑地质构造影响为主。

设计方案总体原则及技术要求:地面村庄不遭受破坏,房屋破坏等级控制在Ⅰ级范围内,即墙壁上不出现或仅出现少量宽度小于4mm 的细微裂隙,鉴于窑洞抗变形能力较差,其抵抗水平变形按ε=0.5mm /m ,来考虑,高于“三下”采煤规程Ⅰ级水平变形ε=2mm /m 的要求。通过条带开采模拟变形计算得出:

最大压缩水平变形为0.5mm /m ;最大拉伸水平变形为0.4mm /m ;最大下沉值为200mm 。3.3.3 地表移动及变形观测

(1)地表移动观测站

①由于条带(短壁)工作面都是顺槽距离长、切巷距离短、横穿村庄范围下,故只建立一条走向线,38个观测点;三条倾向线,15个观测点。

②观测方法依据“三下”采煤规程要求,与其它普通地表观测站方法相同。

(2)各种房屋(窑洞)观测站

①对房屋(窑洞)设点观测的原则及对象

A 、对处于黄土崖边具有代表性的土窑洞观测;

B 、对处于工作面边界采动影响敏感的房屋(窑洞)进行观测,以房屋(窑洞)处于工作面边界以外10m 范围内为界;

C 、对处于工作面中部房屋(窑洞)进行观测;

D 、对房屋(窑洞)已有的典型裂缝进行观测;

E 、对不同结构房屋(窑洞)进行观测(土窑、砖窑、平房等)。

②观测方法

A 、在房屋及砖窑的外围边设点观测,设点紧靠近外墙,每边设点不低于3个,点间距2m 或一定距离设点。

B 、在窑洞内墙、顶部及窑洞脸门、窗框处设点

观测;窑洞主要为横向和纵向观测(主要针对土窑洞观测,如有可能在废弃无人居住的窑洞进行观

测)。

C 、地面点设置用带有十字头钢筋的水泥柱,

埋深不低于0.5m ,墙壁设点主要用十字头钢筋或钢钉。

·

401· 2004.№3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D、高程观测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边长采用经过比长的钢尺丈量,并加温度改正。

③观测周期

第一次观测在工作面开采之前,第二次观测在工作面推进20m开始,随着工作面推进,每隔3~5d观测一次,直到工作面结束后1个月,以后每隔10~20d观测一次,直到完全稳定。

(3)地表岩移观测结果,见表1。

表1 地表岩移观测结果

项目琵琶垣南李庄最大压缩水平变形/m m·m

最大拉伸水平变形/m m·m-10.450.53

最大倾斜变形/m m·m-10.740.81

最大曲率/m0.28×10-30.31×10-3

最大下沉值/m m190206

岩移及房屋观测结果反映出:

①大部分砖结构房屋(窑洞)均完好无损;

②部分土窑洞原有裂缝有增大和延伸;

③个别窑洞存在新增细微裂缝,但没有超过4mm,但也有旧裂缝被压缩减少。从整体看,地面村庄被控制在Ⅰ级破坏等级范围内。

3.3.4 采宽、留宽、采高(见表2)

表2 条带参数

项目琵琶垣南李庄南北挑花渠

采留比(37~43)∶70(43~47)∶7047∶70

采高/m2.83.23.2~3.53.3.5 采出量、回收率

村庄下压煤条带开采技术1997年在辛置矿琵琶垣、南李庄成功应用后,集团公司先后在曹村矿、团柏矿、白龙矿进行推广,取得良好效果。截止2002年底,已采出优质2#煤298万t,见表3。

表3 采出量和回收率

矿 名开采时间

开 采

工作面数

采出量

/万t开采方法回收率

辛置矿1997年16131轻综25%~30%曹村矿1999年1193轻综25%~30%团柏矿2001年549高档22%~23%白龙矿2000年625高档28%4 结论及前景展望

4.1 采带开采的有关参数确定

(1)采出条带的宽度a:实践证明,采出条带宽度与采深(H)成正比例关系,当a<H/5时,地面村庄破坏控制在Ⅰ级破坏等级变形范围内,地表不会出现波状起伏,通常取值为:H/10≤a≤H/6。

(2)宽高比(b∶h):实践证明,在采深不变情况下,留设煤柱宽度(b)与采高(h)成正比例关系,当宽高比满足b/h≥15~20时,保证条带煤柱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3)采留比(a∶b):采出条带宽度与留设煤柱宽度以满足设计开采要求及地面建筑破坏等级为前提,并严格受控于上覆岩层厚度、性质、岩移等因素,应根据各地实际开采地质条件研究确定合理参数,最大利用资源。

霍州矿区地面村庄建筑不遭受损坏采留比为a∶b<6∶7(h<2.0m);a∶b<5∶7(h>2.8m)。

(4)采出率:一般为村庄下压煤25%~30%。4.2 条带开采技术前景展望

(1)村庄下压煤条带开采技术已日臻成熟,特别是厚黄土层下或埋藏较深的村庄下压煤开采,具备建筑物无损或控制在一定变形破坏等级之内的技术。为中西部类似开采条件资源有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2)对于资源枯竭矿井或现生产资源丰富矿井充分利用其开掘巷道,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缓解接替紧张、延长矿井服务年限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3)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可减少村庄搬迁或重建费;建筑物加固维护费;开采沉陷治理费;水资源破坏或经济补偿费等。

(4)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简化工农关系,不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同时保护耕地和地面生态环境。

(上接第102页)

10m3/h。否则注浆堵水经济效果不太合理。

⑤Ⅵ含:M值在0.0859~0.1585t/m3之间,均值为0.1183t/m3。由于井筒残余涌水量数据缺乏,不宜分析,但我们认为只要在其它参数控制合理,M值控制在均值0.1183t/m3以上,估计Q残值可小于10m3/h。

不管对上述各参数制约关系认识程度深浅如何,只要注浆孔数、段高、段长确定合理,使用的注浆压力、浓度合理,孔斜符合规范规定。那么,在砂岩含率一定的情况下,M值越大,Q残值越小。这种规律在滕南矿区地面预注浆工程中是客观存在的。

·

501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4.№3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一、采掘工程安全技术措施: 回采和顶板控制措施: 1、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情况变化时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2、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两个畅通的安全出口。 3、采煤工作面不得使用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能的支柱,如果使用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4、严禁空顶作业,由于工作面倾斜必须有倒架措施。 5、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时必须有安全措施。 6、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收尾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7、采煤机上必须装有停溜闭锁装置;工作面倾角15°以上时必须有可靠的防滑装置;采煤机必须安装内外喷雾装置;在煤墙一侧必须护帮护顶,切断电源,并闭锁大溜。 8、在独头巷道维修支架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推进。 9、报废的巷道必须封闭。 10、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等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11、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进行如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

二、“一通三防”措施: 1、主要通风机安装必须保证连续运转,须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主要通风机。 2、因检修、停电或其它原因停止通风机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措施。 3、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4、矿井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密闭墙、栅栏等必须有专人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的进度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 5、主扇必须安装在地面外部漏风率不得超过15%,出风口应安装防爆门。 6、矿井主要通风机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的40%,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每年进行一次反风试验,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反风演习。 7、矿井开拓或准备采区时,在设计中必须根据该处全风压供风量和瓦斯涌出量编制通风设计。 8、局部通风机指定专人管理,保证正常运转。 9、压入式局扇开关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巷道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

深部技术开采及发展趋势

采矿工程学科前沿与进展 ——深部技术开采及发展趋势 姓名: 班级:采矿1101班 学号:1111104007

深部技术开采及发展趋势 随着浅部资源的逐渐消耗殆尽,矿产资源开发向深部发展将成为一种趋势。根据矿床开采工作所面临的地压问题,可按开采深度将矿山分为以下几类。 开采深度小于300m,称浅井开采。在此深度内采矿时,一般地压显现不严重,即使发生地压活动,也属静压问题,易于处理。 开采深度300~800m,称为中深井开采。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在掘进或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轻度岩爆,如岩石弹射等现象。 开采深度超过800m,为深井开采。在此深度内具有二类变形特征的岩石会发生频繁的岩爆,影响作业安全。 与浅井或中深井开采相比,深井(含超深井)开采这一特殊环境将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岩爆(即在压力作用下,岩石发生爆裂的现象)、高温、采场闭合和地震活动等,其中尤以岩爆为丰要危害。 预计随着浅部资源町供开发量的减少,深部资源勘探技术发展获得更多深部可开采资源,这一比例将会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当代露天采矿工艺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开采工艺的综合化。采剥工艺的选择,贵在因地制宜。对于范围广阔、能力巨大的大型矿山,针对不同开采深度、不同地段、不同开采对象的特点,采用不同开采工艺,并组成综合工艺,以实现优化开采效果,已成为现代露天矿山的发展趋势。将机械化、自动化、通信、计算机及优化理论等多学科交叉应用,通过研究、开发,实现露天开采生产的自动调度,生产计划和过程的优化,开拓运输系统和采装系统的优化将是露天开采常用的计划、生产管理手段;在未来几年,数字矿山技术将会得到普及。2.2 地下开采工艺地下开采虽然产量比例小,但数量多,西方国家有地下矿 365 座(2002 年数据),其中多为小型但却高效的矿山。尽管如此,许多地下矿山十分巨大并装备有非常精致的设备和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对传统主要采矿方法的不断改进是地下开采工艺的发展趋势。如大间距集中化无底柱参数的进一步扩展,充填采矿技术中新的充填材料和充填工艺的研究,自然崩落法技术的完善与应用范围的扩展等等;针对特定矿体改进的采矿技术将会不断出现。由于易采资源耗竭,勘探深度的加深,将越来越多地开采深部矿体和难采矿体,深井开采技术、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将是今后几年研究的重点,在理论研究和系统开采技术方面都将取得突破。深井开采的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是深部开采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安全技术、地质构造、采场布置与采矿方法、降温与通风、采场支护、超深竖井掘进、钢绳提升和无绳提升等都是深部开采面临的关键问题。 对此,深部开采岩爆、矿震、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控制、预报与防治技术,深部开采的采、掘技术,深部开采通风与降温技术将在对正在或逐步进行的深井矿山开采技术研究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获得快速发展。难采矿开采面临一系列特殊的技术难题。如松散破碎矿体顶板与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流砂含水层覆盖的

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六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一)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该区属低山丘陵区,标高在1613~1761.3m,相对高差约150m,地势总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延伸,单个山体多为东西向,南高北低,最高峰为马沟山,海拔1761.3m,其南部为低缓的丘陵地形。矿区内季节性洪流沟谷较为发育,一般规模小、流程短,最终呈散流消失于山前山间戈壁。 气候:该区处内陆腹地,属典型的干燥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干燥多风,温差变化大,年度最高气温35°C,最低气温-,20℃,平均气温6-8.5°C。年最大降水量一般集中在6—9月份,且占全年的80%以上为110mm左右,最低降水量90mm左右,平均约94.9mm。蒸发量大是本区气候的显著特点。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4000mm左右。其中4—9月蒸发量占全年的80%,蒸发量主要受气温控制,一般随气温升高而增加。4—6月份以西北风为主,5月份开始出现东南风及东风,最大风速27m/s,最小风速3.57m/s。冬季日照率约71%,冻土层最大厚度约132cm。 (二)区域水文地质 该区属内蒙古高原西部水文地质区,低山丘陵贫水地段。含水岩系主要为中生界变质岩、火成岩,白垩系碎屑岩及第四系松散岩类。

依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力性质不同将区内含水层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层和基岩裂隙含水层三大类。 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松散岩类孔隙水分为沟谷潜水和山前山间戈壁含水组两个亚类。 <1>沟谷潜水主要为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砾碎石组成,地下水分段赋存。较大沟谷在低山丘陵区均有第四系潜水赋存。富水性受地形、含水层厚度、汇水面积等因素控制。沟谷上游地形坡度大,侵蚀性作用较强,第四系沉积厚度小,一般水量较小;大沟下段,汇水面积大,第四系较厚,沟宽坡小,富水性较好。一般含水层厚度0.82-2.94m,水位埋深1.5-2.8m,单井涌水量10-30m3/d,矿化度2.6-7.4g/l,水化学类型属Cl·SO4—Na型。 <2>山前山间戈壁均为上更新统洪积砂碎石所覆盖。山前带,一般第四系覆盖厚度小,地形坡度大,基本为透水不含水,只有一些古洼地或古沟槽内,第四系沉积厚度较大,地下水得以富集。 2、碎屑岩裂隙孔隙含水层:主要赋存于白垩系下统下岩组,岩性为接触式泥、钙质胶结砂砾岩,补给条件差,水量较为贫乏或极贫乏。 主要含水段在13.38m以上,以风化裂隙含水为主,水位埋深2-3m,单井涌水量均小于5m3/d,矿化度1-4.1g/l,水化学类型属SO4·Cl— Na型。 3、基岩裂隙含水层:以华力西中期火成岩、变质岩块状硬脆岩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概况 鹤煤五环分公司(原鹤煤五矿)属安鹤煤田鹤壁矿 区,位于鹤壁矿区中部,开采二1煤层,井田范围浅部以 二1煤层露头为界,深部以-600m标高二1煤层底板等高 线为界,北部以F20断层与三矿为界,南部以F40断层与 六矿为界。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倾向东北,总体上呈一 近似单斜形态,地面为新近系、第四系所覆盖。 1.地层 五环分公司位于华北地层区山西分区的太行山小区和 华北平原分区的豫北小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太古 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上元古界熊耳群、汝阳群与

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第三、四系。太古界与元古界多出露于煤田南的淇县境内,寒武系与奥陶系主要出露于煤田西及西南部山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在煤田均有赋存,三叠系仅隐伏于煤田北深部,新生界广泛覆盖在上述各地层之上。 2.煤层 五环分公司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度517m,共含煤14层,煤层总厚度13.4m,含煤系数2.59%。其中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仅含煤线,含煤性较差;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上石炭统太原组含可采煤层,含煤性较好,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发育可采煤层1层(二1煤层),可采煤层总厚7.41m,可采系数为 1.43%。

采掘工作面防治冒顶片帮的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采掘工作面防治冒顶片帮的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86

采掘工作面防治冒顶片帮的安全技术措施 (通用版) (一)回采工作面防止冒顶的安全措施 1.工作面上下出口(指机巷、回风巷离工作面20m范围内)采取单体液压支柱做超前支护,其距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 2.工作面支护要布置整齐,不得出现空顶,防止出现过大伞檐,防止串矸、漏矸等。 3.注意观测顶板来压情况和顶板稳定完整情况,过断层和高冒区时要制定专门安全措施。 4.工作面必须确保“三直一平两畅通”,煤、矸必须清理干净。 5.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单体支柱的最大支护高度。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单体支柱的最小支护高度。 6.当采高超过2.2m必须有护帮措施,防止片帮伤人。

7.处理片帮漏顶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8.工作面爆破时,必须严格执行《回采作业规程》中放炮警戒的相关规定。 9.乳化液的配制、水质、配比等,必须符合有关要求。泵箱应设自动给液装置,防止吸空。 10.建立健全单体支柱及其附属装置的检修、维修制度,并严格执行检修、维修制度,保持单体支柱及其附属装置的正常和完好。 11.起吊时,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对起吊点进行加固,防止起吊时引发冒顶事故的发生。 12.改变单体支柱位置时,必须坚持先支后回,安排专人监护,并清理好退路。 13.处理煤壁片帮、冒顶时,工作面溜子必须停止运转,溜子控制开关打到零位。 14、施工地点前后10m范围内严禁堆放杂物和有闲杂人员。 15、处理冒顶前,将冒顶处周围支护先加固,人员站在有掩护的安全地点,用长柄工具将顶上松动的煤或矸石找下。

煤矿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煤矿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 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5664煤矿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for coal mining under pressure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一、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矿井地质概况 告成井田位于颖阳-芦店向斜的南翼东段,处在北西向的嵩山与五指岭平移断层之间,大部地段受到了芦店-大金店滑动构造的影响。 井田东南部大致以石淙河断层(郜f1)为界,北部以翟门断层(郜f5)为界,东北部始于一1煤层露头。 告成煤矿主要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4.86m。煤层顶板大部分为滑动构造,滑动构造上盘位于朝阳沟背斜的南翼,基本为一单斜构造。以朝阳沟河为界,以东地层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倾角8~32°,与下盘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朝阳沟河以西,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偏西,地层倾角10~49°,与下盘地层相对而倾。

因受滑动构造影响,告成矿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据勘探资料显示本井田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3条,50~100m的1条,30~50m的1条,小于30m的12条。25采区目前新发现落差介于5~20m的断层3条,对煤层开采影响较大。 2.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告成井田位于颖阳-芦店向斜东段登封~告成水文地质区。该单元南北分别以箕山、嵩山两分水岭为界,西部和东北部分别以颖河与白降河、双洎河分水岭为界。从构造上为一不对称向斜,南翼地层出露完整,北翼被月湾断层破坏,构成阻水边界。 据现有资料分析,告成煤矿二1煤层主要为底板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充水及二1煤层顶板滑体构造破碎带及上覆碎屑岩类含水层的孔隙-裂隙水。各含水层以缓慢渗入为主,并且动态补给水量不够充分,随着埋深的增加补给条件变差,富水性变弱,因此告成煤矿顶、底板含水层虽有一定的补给水源,但补给条件一般。 告成煤矿二1煤层底板承压含水层为石炭系太原组l7-8灰岩、l1-4灰岩(l5-6灰岩不稳定)、o2灰岩含水层。其

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掘进安全技术措施 (一)优化矿井设计,确保设计科学合理 1、针对前进式开拓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巷道布置方式,使之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系统,保证施工安全。 2、针对矿井煤层的地质条件,合理优化巷道支护设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缩短支护时间,降低支护材料消耗。 (二)调整掘进衔接安排,保障采掘接替及矿井按期达产 1、根据各施工队组的掘进水平,合理调整施工队组,保障首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 2、根据矿井总体设计,结合施工现状,及时调整矿井生产衔接计划,合理安排对组上马时间及生产衔接计划,保证矿井按期达产。 (三)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狠抓施工质量 1、根据煤层结构情况及设计要求,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并应加强对掘进工作面的顶、底煤赋存情况探测工作,施工队每掘15米进行一次顶、底煤探测并将探测结果报生产技术部,地测组专业地质人员至少每月对施工巷道进行一次顶底煤探测工作,根据实测煤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巷道掘进坡度。 2、严把支护材料进场关,保证支护材料的规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按规定进行锚固力、预紧力、拉拔力检查,确保支护质量。 4、定期对所有施工巷道的工程质量进行一次检查,将检查问题以报表形式发至施工队组,并在当天的生产调度会上予以通报,以保证巷道工程质量。 (四)运用经济手段,严格考核验收 第 2 页共 4 页

每月掘进施工工程规格和支护质量考核与工程结算挂钩,规格按月度抽检合格百分比考核。 第 3 页共 4 页

石灰岩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编写范例

石灰岩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编写范例 第一节水文地质 一、区域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低山区,最高海拔标高1080m,最低标高620m,相对高差460m,该区年平均降水量在350-500mm,年蒸发量1750mm, 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 矿区地处西辽河水系老哈河流域锡泊河支流,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分布。锡泊河发源于喀喇沁旗西部,近几年由于干旱成为间歇性季节河流,丰水期最大流速 3.0m/s,流量随枯、丰水期变化而变化,呈北东流向流经矿区西北部约13km处,对矿区无直接影响。 (一)、地下水分布特征 根据含水层结构等特征,将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1、松散岩类孔隙水: 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山间河谷中砂砾松散层、山前裙裾、黄土丘陵区中,含水岩性以第四系砂砾卵石为主,地下水多赋存于上述层位的孔隙中,为孔隙水。山前裙裾及平缓丘陵地区赋水量小,一般单井涌水量小于50m3 /d,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为主,矿化度小于1g/L。 2、基岩裂隙水: 依据含水岩性的赋水条件的差异,分为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

水。 风化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此类岩石由于长期接受风化剥蚀,因此其裂隙比较发育,一般裂隙宽3~5mm,密集成带,赋水条件比较优越。 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基岩节理和裂隙构造断裂破碎带中。断裂规模较小,多为闭合型逆掩断裂,赋水条件差、富水性弱。一般水位埋深10~15m,在矿区的下部河谷中有小的间歇泉,泉流量均小于5m3/d, (二)、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的渗透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补给期多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的降水期和每年的4~5月份冰雪融化期。 本区属半干旱气候区,历年平均降水量350-500mm,年蒸发量1750mm,湿润度>0.3。基岩裂隙水受气候影响明显。矿区内植被不发育,大气降水多半被地表吸收。地表水不发育。因此基岩裂隙富水性极弱。 区域上地下水均以径流方式流向中间冲积沟谷中,再以地下径流的方式向锡泊河排泄。地下水位的变化受气候、地貌及含水层埋藏深度等因素影响。 二、矿区水文地质 矿区位于低山区,最高海拔标高1080m,最低标高620m,相对高差460m,该区年平均降水量在350-500mm,年蒸发量1750mm, 蒸发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YF-ED-J690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承压含水层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 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概况 鹤煤五环分公司(原鹤煤五矿)属安鹤 煤田鹤壁矿区,位于鹤壁矿区中部,开采二1 煤层,井田范围浅部以二1煤层露头为界,深 部以-600m标高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北部 以F20断层与三矿为界,南部以F40断层与六 矿为界。地层走向大致近南北,倾向东北,总 体上呈一近似单斜形态,地面为新近系、第四 系所覆盖。 1.地层

五环分公司位于华北地层区山西分区的太行山小区和华北平原分区的豫北小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太古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上元古界熊耳群、汝阳群与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第三、四系。太古界与元古界多出露于煤田南的淇县境内,寒武系与奥陶系主要出露于煤田西及西南部山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在煤田均有赋存,三叠系仅隐伏于煤田北深部,新生界广泛覆盖在上述各地层之上。 2.煤层 五环分公司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度

上行开采研究报告1

深井近距煤层覆岩特性与上行开采技术研究 项目研究报告 1 上行开采研究的必要性与技术思路 1.1 上行开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行开采是煤矿生产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某些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下,上行开采在安全、开采技术及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可以解决下行开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重要问题,能消除下行开采所产生的一些缺点。因此,合理地运用上行开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自70年代末期开始关注和试验上行开采问题,并逐渐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采用上行开采方式,在开采解放层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上下煤层配采达到矿井设计能力、上行开采提高矿井产量和经济效益、复采采空区上方遗留煤层解放呆滞煤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前苏联库兹巴斯矿区采用上行开采方式提高矿井生产能力,波兰在建筑物及铁路下采煤时,有时也采用上行开采方式,两国都积累了上行开采的实践经验。 国内外在上行开采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其主要成果是关于上行开采层间距、上行开采主要影响因素方面,并在缓倾斜、倾斜及急倾斜煤层中试验与应用上行开采。对上行开采层间距的认识有:比值法、三带判别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围岩平衡法。 上行开采的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急待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试验。在理论上,没有研究揭示上行开采覆岩特性,如覆岩裂隙发育规律、覆岩结构分带规律、深井高地压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的岩层结构平衡条件等上行开采的核心理论问题;在技术与方法上没有针对深井高地压的特点,研究提供上行开采的基本层间距判别方法、层间距与上行开采效果的关系、上行开采层间距的区间划分,还不能有效地解决深井近距煤层上行开采可行程度的判别问题;在研究与应用领域上,还不能分析及预测复合顶板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总之,现有的经验判别方法,理论基础不足、结果偏于保守、不能判别上行开采可行程度、不能适应深井高地压及复合顶板的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上行开采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上取得突破。

浅谈条带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浅谈条带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申世豹 (山东鲁能菏泽煤电开发有限公司郭屯煤矿,山东菏泽274700) 摘要:条带开采是“三下”采煤技术[1]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开采技术之一,是建筑物下采煤控制地表沉陷的主要开采措施,近几年由于村庄搬迁费用的不断提高和村庄搬迁新址征地困难等原因,部分矿区采用条带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在进行条带开采方案设计时,必须充分掌握矿区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并随着矿井资料的积累逐步对矿井条带开采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关健词:条带开采;地表移动;优化;方案设计;技术 条带开采法是一种通过部分开采从而控制上覆岩层和地表移动的方法,它是将被开采的煤层划分成比较正规的条带形状,采一条、留一条,使留下的条带煤柱足以支撑上覆岩层的重叠,而地表仅产生较小的移动和变形。成功的条带开采后,地表产生单一的平缓的下沉盆地[2],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规律与地下长壁全采时基本相似。 1 工程概况 某某煤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境内,矿区面积约69.3293km2,煤炭保有资源储量35628.3万吨,可采储量13554.3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52.4年。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生产水平为-808m。 2 条带开采尺寸的设计方法 2.1条带开采尺寸设计原则 合理确定条带开采尺寸是条带开采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进行条带开采尺寸设计时,应遵守以下原则[3]: 2.1.1强度稳定性。在进行条带开采时,首先应保证所留设的条带煤柱的强度大于实际承受的载荷,使煤柱具有长期的稳定性。 2.1.2抗滑稳定性。采用走向条带开采回采倾斜煤层时,随着煤层倾角的增大,其条带煤柱向下山方向产生滑移的可能性增大,因而需要对条带煤柱的抗滑稳定性进行分析。 2.1.3变形可控性。条带开采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地面建筑物,使其避免受开采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条带开采尺寸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质量和保护要求,确定一个合理的地表变形值,并使得条带开采后地表出现的变形值小于该合理变形值。 2.2条带采宽的确定方法 传统的条带开采宽度设计方法大多是采用经验方法确定。一般认为,采出条带宽度达到采深H的1/3时,地表会出现波浪形下沉盆地;为了保证条带开采后地表出现单一平缓的下沉盆地,采出条带宽度必须小于1/3采深,通常为H/3~H/8(H为最小开采深度)。根据国内外大量的条带开采实例表明,按此设计原则,当回采率在40~60%时效果较好,大多取得了成功。 据近年来的对岩层运动的关键层理论和采动岩体动态力学模拟研究成果:在煤系岩层中,由于成岩时间和矿物成分不同,使各岩层厚度和力学性质等方面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一些较为坚硬的厚岩层在采动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中起主要控制作用,它们以某种力学结构(破断前为连续梁,破断后为砌体梁等)支承上部岩层,而它们的破断又直接影响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程度。这种在岩层运动中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岩层。关键岩层的断裂将导致上部岩层产生整体性剧烈运动。 在条带开采设计中,若设计的条带煤柱有足够的稳定性,则采出条带的宽度将直接影响上覆岩层移动的剧烈程度和地表沉陷与变形量的大小。因此在建筑物下条带采煤时,合理设计采出条带宽度,保证覆岩中主要关键岩层不破断,并限制其弯曲变形量,可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和变形量。特别是在厚表土层条件下,开采条带的宽度实际上决定了地表移动变形的大小,而地表移动量大小受地表移动关键控制层(关键层)决定的,因而采宽的确定取决于地表移动关键控制层特征。 根据目前的理论及现场实践得出,采宽b 的选择要小于采深H的1/3时,地表不出现波浪状下沉盆地,一般取 () 0.1~0.25 b H = 式中, b—采宽,m; H—采深,m; 同时,具体确定采宽留宽尺寸时,有时还要考虑顶板来压情况。

工作面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样本

****煤矿 工作面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 二零一七年六月

矿审批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目录 矿审批意见 (2) 1 工作面概况 (1) 1.1工作面基本情况 (1) 1.2工作面构造情况 (1) 1.3工作面水害分析 (2) 1.4受水威胁程度分析及结论 (3) 2 带压开采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4) 2.1一般措施 (5) 2.2具体措施 (6) 3 避灾路线 (7) 3.1避灾原则 (7) 3.2避灾路线 (8) 3.3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8) 4 突水预兆 (9)

工作面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地质资料, 1601工作面为带压开采工作面, 为避免水灾水害事故发生, 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305条、《煤矿防治水规定》第77条要求, 特制定以下带压开采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1 工作面概况 1.1工作面基本情况 1601工作面煤层倾角3°~5°, 平均煤厚约6m。走向长约460m, 倾向长160米, 标高956m~1000m。1601工作面位于16#煤层井田南部, 其东部为16煤三条大巷, 南部为井田南边界, 西部与F67逆断层留有73米防水煤柱, 北部为未采区实体煤。 1.2工作面构造情况 根据《**煤矿水文地质补充详查报告》及1601工作面掘进实际揭露情况。1601工作面位于F67、F65断层之间, F67逆断层倾角67°落差60, F65逆断层倾角86°落差5-8米。1601工作面切眼距F67逆断层留有煤柱73米, F65逆断层按设计留有30m防水煤柱。 根据1601回风顺槽掘进揭露情况, 1601工作面停采线处及距停采线230米处揭露有2条落差小于2m( 小于巷道高度) 的小断层, 均掘进约30米经过, 煤层连续性较好且稳定。

采掘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237 采掘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方案范本 编号:YTO-FS-PD237 2 / 2 采掘安全技术措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针对具体的采掘工程编制切实可行的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2、在采掘过程中必须加强瓦斯通风管理。 3、建立健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瓦斯,井下环境和大型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汇报处理。 4、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和顶板管理制度,并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编制专门的探放水设计。 5、合理布置采掘工程,留设安全保安煤柱,严禁进行与设计无关的采掘工程作业。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矿井概况 河南宏福煤业有限公司徐庄矿位于荥阳市南部,矿井 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年。 开采石炭系太原组一1煤层,平均厚度1.15m,煤质为无 烟煤,顶板L1-L2灰岩,底板本溪组铝土泥岩,下部奥陶 系灰岩。不存在火成岩侵入情况。低瓦斯矿井,属低沼煤 层,煤层倾角平均15°,煤层无自然发火和无煤尘爆炸危 险。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 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目前主要采区为西翼12采区和东翼 11采区。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炮采陷落 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刮板运输机 运输。掘进巷道均为裸体巷道,采用点柱支护形式,人力

推车运输。皮带下山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大巷采用7吨电机车,一吨标准矿车运输,井筒提升采用一吨标准罐笼提升。 1、主要含水层: (1)中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但不均匀,在断层破碎地段,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含岩溶承压水,上距一1煤层底板10m左右,是威胁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含水层。矿井正常涌水量444m3/h,最大涌水量为1332m3/h(新修编地质报告提供),充水水源主要以顶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为主,故将其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归为复杂型,即以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床类型。(2)石炭系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L1-3)由石炭系太原组L1-3灰岩构成,厚度为10.34~ 14.37m,平均10m左右。岩溶发育程度一般,除浅部风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130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 施标准版本

带水压采掘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矿井概况 河南宏福煤业有限公司徐庄矿位于荥阳市南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1万/年。开采石炭系太原组一1煤层,平均厚度1.15m,煤质为无烟煤,顶板L1-L2灰岩,底板本溪组铝土泥岩,下部奥陶系灰岩。不存在火成岩侵入情况。低瓦斯矿井,属低沼煤层,煤层倾角平均15°,煤层无自然发火和无煤尘爆炸危险。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中央边界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目前主要采区为西翼12采区和东翼11采区。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炮采陷落法管

理顶板,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刮板运输机运输。掘进巷道均为裸体巷道,采用点柱支护形式,人力推车运输。皮带下山采用胶带运输机运输,大巷采用7吨电机车,一吨标准矿车运输,井筒提升采用一吨标准罐笼提升。 1、主要含水层: (1)中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较发育,但不均匀,在断层破碎地段,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含岩溶承压水,上距一1煤层底板10m左右,是威胁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含水层。矿井正常涌水量444m3/h,最大涌水量为1332m3/h(新修编地质报告提供),充水水源主要以顶底板灰岩岩溶裂隙水为主,故将其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划归为复杂型,即以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床类

矿体开采技术条件介绍

宝山矿西部2号砂岩矿体采矿技术研究 摘要:介绍了宝山矿西部2号砂岩难采矿体采矿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这些实践经验可为类似条件的矿山所借鉴。 关键词:上向分层采矿井下废石破碎高压泵输送废石胶结充填 我矿西部现已开拓到-150m中段,其开采深度为622米。从近几年探明的资料要采到-800m,同时砂岩矿体占60%。砂岩矿体的特点:品位高,厚度、倾角变化大,矿体和下盘围岩中等稳固,上盘围岩极不稳固。我矿以前使用空场法采矿嗣后废石充填,曾经在多个采场试验均未采矿成功。主要是上盘冒顶片帮造成矿石无法采出。针对这种难采矿体,我矿与湖南有色冶金劳动保护研究院经过几年的国内外考察学习和现场试验,现已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为我矿进入深井开采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1 西部2号砂岩矿体地质概况 宝山矿西部50中段以下2号砂岩矿体为铅锌矿,品位高,工业价值大。2号矿岩矿体赋存于宝山矿西部宝岭北倒转向斜的次级小背斜中,成矿区域主要在西部10中段以下的161线与165线之间,F21与F0-1断层间向斜的测水组地层的一次级背斜的翼部,矿体在-30m的标高以上,为北倒南倾,东西走向,倾角60°,-30m标高以下扭转为南北走向,东倒西倾,且-40m标高以下矿体倾角变缓,倾角约40°。该矿体上延伸到-5m标高,下延伸到-70m标高以下。F21断层位于宝岭北倒转向斜北翼,走向65°—75°,倾向北西,倾角60°—70°,是2号砂岩矿体的控矿断层。F0-1位于西部矿区中段,为成矿前压扭性

逆断层,断层走向约100°,倾向北东,倾角35°—50°,断层西端呈小角度与F21相交,是2号砂岩矿体的导矿、容矿断层。 2 2号砂岩矿体开采技术条件 西部矿床按成因属热液型矿床。根据-30m—-50m(腰中段)、-70m 中段坑道揭露的2号矿体情况及2号矿体地质剖面图分析,该范围矿体产状、厚度变化较大,矿体形态复杂;-70m—-50m(腰中段)中段矿体呈倾斜产状,角度为35°—45°,厚度4—10m,平均为6—7m;-50m(腰中段)—-30m中段倾角为45°—90°,矿体厚度为1—8m,矿体在0m标高尖灭。2号矿体走向长约100m,此矿段为铅锌银富集带,铅+锌品位约20%左右,有很好的开采价值。 2号砂岩矿体上、下盘围岩主要为测水组碳质灰岩、碳质页岩、泥质砂岩、石英砂岩。其中上盘围岩为碳质灰岩、碳质页岩,稳固性很差,坚固性系数为4-6,即使是较完整的岩样,抗拉、抗剪强度也较低,巷道掘进常有冒顶、片帮及塌落事件发生。下盘围岩为白云石灰岩、石英砂岩,稳固程度为中等。矿石中等稳固。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同时西部上部中段已开采完毕,空区连续性不强,且空区基本上予以废石充填。

带压开采及防淹井措施编制提纲

**矿井二 煤带压开采及防淹井措施 1 (编制提纲) 前言 编制带压开采措施的依据(简述矿井简况及编制依据,如xx矿隶属于…公司,核定生产能力…,主采…煤层,现在开采标高…,受煤层底板….灰岩水威胁,属带压开采。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七十一条、七十二条之规定,特编制本措施。) 一、矿井地质及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一)矿井概况 (二)矿井地质情况 (三)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二、二1带压开采分析与评价 (一)安全隔水层厚度、安全水头值和突水系数计算 1、计算公式 2、参数确定 3、计算结果(分别计算Ps、t、T) (二)突水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1、掘进工作面 2、回采工作面 3、结论 三、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七十一条,我矿在开采**m标高以上二1煤层时符合本条规定,可以带压开采,现制定带压开采措施如下: (一)成立“带压开采”领导小组 (二)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四、疏水降压及防淹井安全技术措施

根据《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七十二条,我矿在开采**m~**m标高之间二1煤层时符合本条规定,矿井目前和今后采用疏水降压和局部底板注浆加固相结合的底板水防治方案。 (一)疏水降压措施 围绕七十二条第一款和第二款阐述本矿含水层边界补给条件,如果补给边界不清,要说明无法执行第二款;总结近年来本矿井采取的区域和局部疏水降压情况...包括主动和被动、效果。再结合今后五∽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下一步疏水降压方案(包括确定疏水位置、疏水工程量、疏水降压目标、预期效果等) (二)底板注浆加固措施 围绕七十二条第三款说明近年来本矿井采取的局部底板注浆加固情况,结论应为效果较好,能够保证矿井安全开采。下一步按照《细则》有关要求继续做好局部底板注浆加固工作 (三)防淹井措施 1、矿井综合防治水原则 2、构造控制及断层水防治 3、底板含水层水防范措施(掘进、回采) 4、封闭不良钻孔水防治 5、矿井防排水设施(排水系统、防水设施(水闸门)维护,水仓清挖、供电设施等) 6、水害应急预案,水灾演练等。

上行顺序开采的可行性判别

上行顺序开采的可行性判别 (1)比值判别法 下部为单一煤层开采,利用式(3.20)进行计算,当下部多煤层开采,利用式(3.21)进行计算。 H K M = (3.20) 12 1 11Z K K K = + (3.21) (2)“三带”判别法 工作面推进过后,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或破断或产生裂隙,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垮落带、裂隙带以及弯曲下沉带。根据煤层所处的位置可以有效判断其破碎程度,从而判别上行开拓布置的可行性,即“三带”判别法。一般情况下,上、下煤层之间距离小于垮落带高度时,则无法进行上行开拓;上、下煤层之间距离处于裂隙带范围内,可根据煤层破坏程度采用一定安全防护办法,即可进行上行开拓;上、下煤层之间距离处于弯曲下沉带范围,煤层随整体下沉移动,基本不受破坏,上行开拓效果良好。一般情况下不同岩层受采动破坏形成的“三带”有所差异,其中垮落带高度H m 可按经验公式计算。 覆岩岩性(单向抗压强度及主要岩石的名称)/MPa 垮落带高度/m 坚硬(40~80)石英砂岩、石灰岩、砂质页岩、砾 岩 5.2161.2100±+=∑∑M M H m 中硬(20~40) 砂岩、泥质灰岩、砂质页岩、页岩 2.2197.4100±+= ∑∑M M H m 软弱(10~20) 泥岩、泥质灰岩 5.132 2.6100±+= ∑∑M M H m 极软弱(<10)铝土岩、风化泥岩、粘土、砂质粘土 2.1630.7100±+= ∑∑M M H m 注:∑M ——累计采厚,单层采厚1~3 m ,累计采厚不超过15 m ,号项为中误差。 煤层顶板覆岩内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层或具夹层时,裂隙带最大高度l i H 可按下表中的公式计算。

采掘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31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采掘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 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采掘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措施详细 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一般安全技术措施 1、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的有关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订完善的灾害预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2、加强职工“一通三防”安全培训,提高职工专业素质和责任心,每年必须对矿井进行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并报省煤炭管理部门审批;矿井生产期间应定时进行瓦斯参数的测定,分析瓦斯涌出规律,对瓦斯涌出进行预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程、

规范、政策,另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1)矿山安全问题重在管理,对矿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教育一定要常抓不懈。 (2)矿井必须安装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掘进头、回采工作面、回风顺槽及其它容易产生瓦斯聚集的地方,应设置瓦斯自动检测报警装置。班组长和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人员,放炮员、电工等要配备便携式瓦斯报警器。掘进头供电要实现“两闭锁”,掘进局部通风机供电应实行“三专”。 (3)井下必须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并保持其防爆性能。井下供电系统必须有三大保护,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中性点禁止接地。矿井必须有可靠的主供和备用电源。 (4)严禁使用矿灯人员拆开、敲打、撞击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