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2

商务沟通

1.分析中外商务沟通方式有哪些不一样?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界、跨文化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跨国往来与日俱增。大量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企业员工的文化背景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面对各种差异与冲突。如何消除文化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与冲突,将直接关系跨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客观存在,探讨应对国际商务沟通中文化差异的对策,呼吁涉外企业管理者重视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文化研究。

Edward Tylor认为,所谓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无论哪—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也就是说文化的价值观、准则和信仰等必须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人们共同接受和遵循。即它具有共享性,才能成为文化。文化的共同性表明,尽管任何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并非总是相同,但文化在大多数情况下,行为可以预期,因而一种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试着去了解另一种文化。另一方面,文化的内容是不能遗传的,必须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正是因为人们习惯了在本民族文化熏陶下习得的文化准则、行为规范、模式、价值观念,所以当人们看待外国文化现象时,便总是不自觉地用自身文化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去理解、评价或选择吸收他人的文化,这就

形成了文化差异与冲突。

一、文化差异的存在对国际商务沟通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正逐步融入一个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馴,国际是贸,国际经贸和商务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加强,跨国合资越来越普遍。跨国公司在处理种种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在文化上表现为多元化。文化背景相同的范围内,人们共处时很少产生沟通上的障碍,但若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时,往往会出现误解和冲突。

例如某中美台资企业的外方部门经理在休假前一个月,向中方总经理提出休假,并得到总经理同意。可在他休假前两天,中方总经理却安排了许多会议,休

假前一交,会议还来结束。此时,这位外方经理感到很为难,但是他还是准备按期度假,并向总经理提出他不能参加第二天的会议,因为按计划,他从第二天起开始度假。中方总经理劝说他以工作为重,顾全大局,叫他推迟度假期。但遭拒绝。中方总经理当即大发雷霆,而这位外方经理却责怪总经理工作无计划,最后

还是扬长而去。

此案例中,美方部门经理坚持按期度假,理由之一;就是他早已作了休假安排,并且提出的申请得到批准,因而总经理不该在他假期之前安排他参加会议;理由之二,如果在假期里强迫他从事一些工作。这既违反劳动法,又侵犯人权;理由之三,以后的会议内容与他分管的工作无关。中方总经理却认为,任何人都应以工作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由此而否定了美方经理以前的成绩。

中方总经理与美方部门经理之所以会产生冲突,归咎于中美文化的差异。美国人办事有计划性,时间观念强。他们认为。工作时间就应该拼命干,休闲时也应尽情潇洒。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美国人在休闲时从不谈工作;在工作中。经理与下级保持一定的等级距离,对下级的工作过锴极为认真与严肃。但在休息时,下班后或一起在酒吧、高尔夫球场时,上级和下级之间毫无等级距离,关系融洽。热情友好,经理也会虚心地向下级讨教经验。这说明美国文化有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分。在私人空间里,无人可以入侵。在公共空间里,每一成员应受公共空间区域的限制。中方总经理并没有认识美国的这种文化。而是以中国的文化来对

待美国的文化,因而冲突得以产生。

像这样由文化产生的问题,在合资企业中屡见不鲜。这种非管理因素常常造成误解和关系恶化,甚至导致商务活动和决策的失败,严重影响合资企业的发展和利润的回报。即使美国这样一个文化包容性很强的国家,据《华尔街杂志》估计,每年因为跨文化沟通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也高达几十亿美元。文化差异与冲

突已成为国际商务沟通的绊脚石。

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和普遍,这就要求商务人士了解并得体运用国际商务礼仪,才能友好、真诚地进行交流、沟通和合作。

我国和西方国家商务交往最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

截然不同的地方。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必须首先有所了解。

1、对待赞美

我们和西方人在对待赞美的态度上大不相同。别人赞美的时候,尽管内心十分喜悦,但表面上总是表现得不敢苟同,对别人的赞美予以礼貌的否定,以示谦虚:“还不行!”、“马马虎虎吧!”、“那能与你相比啊!”、“过奖了!”等。

而西方人对待赞美的态度可谓是“喜形于色”,总是用“Thank you”来应对别人的赞美。

2、待客和做客

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

以谢绝。比如,主人问客人想喝点什么,客人一般会说“我不渴”或“不用麻烦了”;主人在餐桌上为客人斟酒,客人总要加以推辞,说“够了,够了”,而事实上,客人并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气而已。所以,称职的主人不会直接问客人想要什么,而是主动揣摩客人的需求,并积极地给予满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热烈:一方不停地劝,另一方则不停地推辞。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当客人上门了,主人会直截了当地问对方“想喝点什么”;如果客人想喝点什么,可以直接反问对方“你有什么饮料”,并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饮料;如果客人确实不想喝,客人会说“谢谢!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劝吃请喝。

3、谦虚和自我肯定

我们一直视谦虚为美德。不论是对于自己的能力还是成绩,总是喜欢自谦。如果不这样可能会被指责为“不谦虚”、“狂妄自大”。比如,中国学者在作演讲前,通常会说:“我学问不深,准备也不充分,请各位多指教”;在宴会上,好客的主人面对满桌子的菜却说:“没有什么菜,请随便吃”;当上司委以重任,通常会谦

虚地说:“我恐怕难以胜任。”

而外国人特别是西方人没有自谦的习惯。他们认为,一个人要得到别人的承认,首先必须自我肯定。所以,他们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成绩总是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宴请的时候,主人会详尽地向客人介绍所点菜的特色,并希望客人喜欢;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时候,他们会感谢上司,并表示自己肯定能干好。

4、劝告和建议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议和劝告,以示关心和爱护。但中西方人在提劝告和建议的方式上却有很大区别。

中国人向朋友提建议和劝告的时候,往往都非常直接,常用“应该”、“不应该”,“要”、“不要”这些带有命令口气的词。比如,“天气很冷,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你要多注意身体!”、“你该刮胡子了!”、“你该去上班了!”等。

西方人在向亲朋好友提劝告和建议的时候,措词非常婉转,比如,“今天天气很冷,我要是你的话,我会加件毛衣”、“你最好还是把胡子刮了吧。”一般来说,双方关系越接近,说话的语气越直接。但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不会使用像我们那样的命令语气。否则,会被认为不够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

5、个人隐私权

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权。在日常交谈中,大家一般不会涉及对方的“私人问题”。这些私人问题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工作、住所、经历、宗教信仰、选举等。同时,人们还特别注重个人的私人生活空间。别人房间里的壁橱、桌子、抽屉,以及桌子上的信件、文件和其他文稿都不应随便乱动、乱翻(如果需要借用别人物品,必须得到对方的许可)。假如别人在阅读或写作,也不能从背后去看对方阅读和写作的内容,即使对方只是在阅读报纸或杂志。

空间距离上也很在意。即使在公共场所,大家都十分自觉地为对方留出一定私人空间。比如,排队的时候他们总是习惯和别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2.在商务谈判之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在谈判的各个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一)选配参加谈判的人员

参加商务谈判的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一般他说,他们应具备下列条件:

1、必须熟悉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方针政策,并了解国家关于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

2、必须掌握洽商交易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商务知识,如商品知识、市场知识、金融知识和运输、保险等方面的知识。

3、必须熟悉我国颁布的有关涉外法律、法令与规则,并了解有关国际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和国际运输等方面的法律、惯例以及有关国家的政策措施、法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4、应当熟练地掌握外语,并能用外语直接洽谈交易。

5、具有较高的政治、心理素质和策略水平,并善于机动灵活地处理洽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选择目标市场

在选择国外目标市场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在考虑贯彻国家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国别(地区)政策的同时,应尽量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力争做到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体现平等互利。

2.应根据购销意图,合理选择国外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

(三)选择交易对象

(四)制定商务谈判的方案

是指企业最高决策层或上级领导就本次谈判的内容所拟定的谈判主体目标、准则、具体要求和规定。谈判方案的制定可根据谈判的规模、重要程度的不同而定。内容可多可少,可简可繁,可以是书面形式的也可以是口头交代。

商务谈判方案具体包括:

1.明确主要或基本交易条件可接受范围,以及保证标准和理想标准;

2.规定谈判期限;

3.明确谈判人员的分工及其职责;

4.规定联络通讯方式及汇报制度。

商务谈判程序

应当遵循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五个步骤:一是成立谈判小组,二是制定谈判文件,三是确定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四是谈判,五是确定成交供应商。

(一)前期准备阶段。在前期准备阶段,应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从资金、技术、生产、市场等几个方面,做好对采购项目进行全方位综合分析,主要包括预算、需求、生产、市场、风险分析。二是要根据综合分析情况,制定项目采购的最终方案,并确定项目采购清单。三是根据项目分析情况和采购项目清单,编制竞争性谈判邀请函。四是制作竞争性谈判文件。五是邀请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六是对参加谈判的供应商进行资格预审。七是根据资格审查情况,确定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名单,并向其发售竞争性谈判文件。八是成立由技术专家、采购单位和有关方面的代表组成的谈判小组。九是根据谈判工作需要,确定工作人员。十是邀请有关部门,如监督机关、公证机关对谈判过程实施监督。

在谈判准备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与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相比,竞争性谈判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评审过程也难以控制,容易导致不公正交易,甚至腐败,因此,必须对这种采购方式的适用条件加以严格限制并对谈判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在谈判小组中,专家名单通过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在谈判开始前,谈判小组名单应严格保密。

谈判小组的组成,应根据采购项目特点,结合专家总体情况确定,并注意专业结构要合理,知识水平、综合素质要相当。

谈判文件制作完成后,要以正式公函形式或文件会签形式征求采购单位的意见,在采购单位审核确认后才算正式制作完成。

管理机构如对谈判文件还有备案规定,还要将谈判文件送管理机构备案。

对供应商的资格预审主要是从基本资格和专业资格两个方面进行预审,审查的标准主要是按照谈判文件所规定的标准。

(二)谈判阶段。在谈判阶段,应做好的工作主要有:一是在报价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后,在规定的时间、地点举行公开报价仪式,对各供应商提交的报价文件中的报价表进行公开报价。二是在公开报价后,谈判小组要对各谈判方递交的报价文件进行审阅,以判定谈判方资格的有效性,审阅结束后,要确定进入谈判阶段的供应商名单。三是谈判小组与各谈判方就技术方案进行谈判,技术谈判结束后,要确定进入下一轮谈判即商务谈判的供应商名单。四是谈判小组与各谈判方分别就商务方案进行谈判,商务谈判结束后,要确定进入最终承诺报价的供应商名单。五是组织技术、商务方案均符合要求的各谈判方进行最终承诺报价,最终承诺报价结束后,谈判小组要对最终承诺报价进行综合评审。六是经过对最终承诺报价进行综合评审、评判,并汇总出综合评审结果,最后由谈判小组出具最终谈判结果,推荐预成交方。七是集中采购机构根据谈判小组出具的谈判结果报告和确定成交的意见,综合审查相关资料,确定最终成交单位,并向成交方签发成交结果通知书。八是组织供需双方签订采购合同。

在谈判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除公开报价外,都应在完全封闭的谈判室中进行,在谈判完全结束前,应切断所有谈判小组成员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谈判过程中,谈判小组成员不得单独与采购单位或供应商接触,未经同意不得对采购单位和供应商进行参观或考察;谈判小组应独立工作,不受外界干扰;谈判小组应实行集体负责制,当谈判小组成员对某些事项或决定出现意见分歧时,可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处理,或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办法,由谈判小组组长集中大多数成员的意见决定有关事项。

在谈判过程中,要掌握谈判技巧和分寸;谈判小组中,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谈判过程中,要注意座次的排列,更应注意角色的配合,同时,还应注意掌握谈判技巧、谈判进程和谈判的整体节奏。

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可进行多轮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具体数量由谈判小组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也可以将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合为一个阶段同步进行。但不论是哪种方式,都应保证每个参与谈判的供应商都能得到同样多的谈判机会,

要注意谈判方谈判代表的资格的有效性,即谈判方参加谈判的代表须为其法定代表人或法人授权委托人,如法人授权委托人参加谈判,须向谈判小组出具法人授权书。

要注意运用法律法规的准确性,整个谈判过程都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不仅要遵照《政府采购法》对竞争性谈判方式的具体规定,还应注意遵照本法的其它规定,同时还应注意遵照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法无明文规定的事不做,法有明文规定的,既要做到主体合法、实体合法,又要做到程序合法。

要注意确定成交供应商须具备三个条件,即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同时,在整个谈判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采购文件的完整性,所有采购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准备阶段、谈判阶段)都要有详细的书面记录,各类附件及个人签字手续、单位盖章必须齐全。另外,因集中采购机构要经常实施竞争性谈判,可将谈判文件、邀请函和各个阶段使用的文件、表格、报告以及相关程序、工作纪律、注意事项等,制作成通用的标准格式或文件范本,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姓名:

学号:

加快城市化进程

提要]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生产力要素不断重新配置和合理组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因此,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把农民有效地从土地经营上解放出来,降低土地经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民奔小康的根本问题。在未来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发展是否能实现跨跃式发展,是否有一个稳定社会形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就业增收问题是一个关键,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都是非农产业发展的过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减少的过程,是城市化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途径地向外转移在我国建设全面小康,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三农”问题深为各级领导所重视,新一届青岛市委、市政府也把“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桥梁则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基本状况 城乡人口与农村劳动力。青岛市目前有720万人人口,非农人口240万人,占全部人口的34.3%;农村人口480万人,占65.7%。农村劳动力254.08万人(男/女劳动力比例为 63.7:46.3),约占全部劳动力的61%。 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生活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进程。 农村劳动力产业分布与就业结构:据抽样调查,2002年我市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119.98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7.2%。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99.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9.2%。第二产业从业劳动力80.18万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曲靖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曲靖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曲靖市委、市政府历来都把“三农”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的探究和努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制造农民就业方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要紧成效 (一)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在稳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产业的品种品质结构。2005 年粮、经、饲比重由59:27:14调整为2008年的56 :29 :15;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比值由50.8%增加到60.1%,粮食总产中优质粮食所占的比例由59.4%增加到72.9%。 (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不断增长 ——蔬菜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78.8万亩,总产量267.5万吨,总产值29亿元,2009年种植200万亩。新引进了陆良田园、麒麟勇记、沾益富亿农等一批供港蔬菜生产企业,对提升我市蔬菜生产的水平、带动蔬菜产业进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水产产业:以池塘高产精养为基础,以库区养殖为突破,

以稻田养鱼为补充,着力进展特色冷水鱼(鲑鳟鱼)和热水鱼(罗非鱼)养殖,促进了水产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提高。2008年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26.4万亩,产量6.33万吨,产值5.51亿元。2009年水产养殖27.84万亩。罗平新海丰公司加工的罗非鱼片远销墨西哥等国家,成为我省最大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中药材产业:将中药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培养,依照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宜进展的中药材品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好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培养龙头企业,加强中药材的加工营销。2008年全市种植中药材12万亩,产值2.15亿元。2009年种植18万亩。 ——魔芋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靠,科技为支撑,农民增收为目标,提高效益为核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我市成为国内外较大的魔芋生产和魔芋淀粉加工供应地区。2008年全市魔芋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3.3亿公斤,产值4.7亿元。2009年魔芋种植总面积达20万亩。全市现有魔芋淀粉加工企业6个,具有年加工6000吨魔芋精粉的生产能力。 ——蚕桑产业: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机遇,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做优质量、做响品牌,走农业循环经济之路,推动蚕桑产业连续健康进展。突破传统的蚕桑产业仅限于蚕茧加工的局限,开发桑条造纸、蚕沙提取叶绿素、桑叶制作桑茶,充分利用蚕桑产业的副产物,变废为宝,增加收益。2008年全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地 下空间的利用率不断提升,地下空间建设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在很多建筑工程设计中都设置了地下室,地下室属于隐蔽工程,如果在建成之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不仅会影响它的使用功能,事后采取各种补救措施,也费时费力费钱,且效果还不理想,因此地下室的防水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1地下室防水设计的目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施地下室防水设计的目的是:隔离地下水和滞留水不渗入室内,营造一个正常的室内生产、生活及储存环境;同时利用防水层保护地下建筑结构,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及安全。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内容可分为概念设计和构 造设计。 概念设计是根本性的基础原则,正所谓“磨刀 不误砍柴工”、概念正确则“事半功倍”; 构造设计包括主体防水和节点防水,主体防水又分为结构自防水和附加防水。主体防水是必须的,附加防水则可选,也称“其他防水层”,以柔性外防水为主;节点防水包括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线、柱顶防水等,也被称作“细部构造防水”。 地下室防水设计的基本要求: 遵循以防为主,以排为辅的基本原则,因地制 宜,设计先进,防水可靠,经济合理; 一般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外墙主要抗水压或 自防水作用,再做卷材外防水(即迎水面处理),卷材防水做法,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施工; 地下工程比较复杂时,设计时必须了解地下土 质、水质及地下水位情况,设计时采取有效设防,保证防水质量; 地下室最高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地下室设 计应该考虑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保证防水效果;地下室设防标高的确定,根据勘测资料提供的 最高水位标高,再加上500mm为设防标高,上部可以做防潮处理,有地表水按安全防水地下室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柔性防水或刚性防水, 必要时可以采用刚柔结合防水方案。在特殊要求下,可以采用架空、夹壁墙等多道设防方案; 地下室外防水工作面时,可采用外防内贴法, 有条件转为外防外贴法施工; 对于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埋 件等薄弱环节要精心设计,按要求作细部处理。 2地下室防水的施工及技术

浅议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浅议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球化是目前必然的趋势,首先让我们先简单对全球化做一个定义,那就是“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和细密化,商品、资本、服务、技术及信息等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趋势。”根据这个含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大势所趋。因此,全面了解才能让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动发展状态。 全球化的特点又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体现在三大方面上,一是政治,二是经济,三是文化。“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和细密化,商品、资本、服务、技术及信息等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趋势。”根据这个含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大势所趋。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是众所周知政治性问题,然而我们不一定透彻的理解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全球化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进程,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最终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良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主权、经济安全以及民族工业受到挑战。例如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的机遇,也是中国挑战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国文明的时机,在批判和反思中探索应该是我们的选择。 全球化的特点表现在各个方面,特点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这三大方面,“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开始的。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入和细密化,商品、资本、服务、技术及信息等越出国界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趋势。”根据这个含义,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更是大势所趋。因此,全面了解才能让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动发展状态。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我国的资金短缺问题。 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

最新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 2 .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3 .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水平?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的速度慢 C.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 农村人口比重超过城市人口 4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5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人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6 . 下列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城市化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C. 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好 D.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7 .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化进程逐步变缓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已转到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8 . 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 . 下列措施中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办法的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1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 11?1 4 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精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市场竞争中,资本和生产要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无疑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如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忽缺的力量,世界经济对中国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利益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选择。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市场,趋利避害,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竞争力的商品、贸易、服务、金融和科技等体系,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以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外国投资者所认识,外来投资逐年增加。到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7907.4亿美元,是2001 年的2倍。2007年中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35亿美元,是83年的90.8倍,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9%.我国已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涌入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助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步伐,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21740.7亿美元,12181.2亿美元和9559.5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105.3倍,124.9倍和87.8倍。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增加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随着外资涌入和对外贸易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经济全球化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四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007年我国签订对外技术引进合同上上万份,合同金额254.2亿美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渐带入国内,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同时,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些先进的理念也为我所用。随着信息化步伐,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发展道路也朝着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前行,这是随着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农业制度不断改革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进步的最终走向。农业产业化在加速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劳动力,在有效的增加了农产品产量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问题进行部分解析,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期望对我区农业产业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产业化问题;解决措施 农业产业化是围绕经济效益展开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将传统农业逐渐的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的过程。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道路,农业产业化可以推动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对传统农业进行多方面的技术改革与创新,可以有效增加农产品的产量产能,降低劳动力的投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务农人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能够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也是农产农耕的必然道路,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当前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农耕土地面积散布不规则,想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还存在一定困难,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无法推广到每一个务农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针对我区情况而言,大部分村落甚至乡镇基础建设发展十分落后,即使是较为先进的地区,对于农产农耕仍然沿用非常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耕种劳作非常繁重,对于劳动力的解放也起着制约作用,再加上分散规划土地的弊端,导致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都无法进行推广,虽然我区整体农业经济在逐渐提升,但这些地区农户种植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却不增反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与乡镇的发展,致使务农人员减少了通过农作物获取经济收益的途径,转而通过打工或经商等方式来补充家庭收入的不足,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获取开始变得可有可无,由此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农业产业化缺少现代化资源的支持 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很多不同的现代化资源,其中最主要的资源是经济资源,缺少经济资源的供给,对于耕种土地的整改、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先进农业设备的生产都无法顺利进行。同时还缺少现代化信息资源的支持,对于现代化农业生产来讲,信息资源的流通与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方向,但现在的很多农村和乡镇都无法快速的获取有用的农业信息,无法及时的进行农业产业调整,致使农村和乡镇的农业经济落后。 3.现有农业产业结构束缚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国耕种土地经历过许多次的改革,农业产业结构也经历了许多次的调整,但在目前的大部分农业产业结构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现行的农业产业结构,无法让农户取得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森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态中作用明显。对于保障让城镇居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建设和谐城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一)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有关部门和科研人员大力推动下,城市森林建设在各地蓬勃兴起。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率先介绍国外城市森林的发展状况,并于1994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专门的城市森林研究机构,中国林学会也成立了城市森林分会。1995年,原国家林业部充分考虑我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现实基础,国家林业局提出以城市为“点”,以河流、海岸及交通干线为“线”,以我国林业区划的东北区、西北区等八大林区为“面”,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十五”期间,国家科技部、林业局又在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设立专门课题,支持中国三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2002年,在国务院直接指导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中,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林业建设理念被吸纳为国家林业战略的重要内容。2003年,中国林科院创办了中国城市林业研究的第一份全国性学术性刊物《中国城市林业》,同年召开了全国性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交流大会。2004年11月,在苏州和北京两地召开了“首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6年6月,中国林科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参加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二届亚欧城市林业国际研讨会”。2004年11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化委、经济日报社等在贵阳市召开了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为论坛作出重要批示:“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有40多个城市的市长和其他政府官员参加会议。到了2005年8月,在沈阳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参加会议的城市达到了76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把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二)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东部已经初步形成京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多个城镇密集地区,中西部省会的中心城市作用也日益增强。城市森林作为一种与城市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森林类型,处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工景观高度集中的城市化地带。我国城市森林分布不均匀,且呈现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许多林地因为城市居民从事体育锻炼、野餐等活动而受到人为干扰,产生了生活垃圾增多、林地环境污染等问题。其次,人工雕琢的痕迹多,比如林下草本、灌丛被割除、植物的枯枝落叶被清除等,特别是市区林地,植物组成简单,纯林、纯草类型比重大。再次,人工植被比重大,由于城市周围的土地基本上是农业生产用地,保留的林业用地十分有限,人工造林成为城市森林建设最主要的方式。第四,引进的外来物种比较多,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和对城市森林功能需求的多样性,仅靠乡土树种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因而城市森林的许多树种必须满足景观效果、净化污染等特殊需求。 城市森林的内涵丰富。从国内外对城市森林概念的界定来看,它已不仅仅指一般意义上的树林。狭义上讲,城市地域内以林木为主的各种片林、林带、散生树木等绿地构成了城市森林主体;而广义上看,城市森林作为一种生态系统,是以各种林地为主体,同时也包括城市水域、果园、草地、苗圃等多种成分,与城市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城市森林的建设既要重视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一定面积的树木群体的森林涵义,又不能忽视单株树木的作用。 (三) 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十分注重与中国国情、城市市情和历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方伟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美国,几乎各大超市卖场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人没有了中国商品似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那我们中国应该从中得益良多吧!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未从中获益多少。

我国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加入WTO后我国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面临的机遇 21世纪是一个新的城市化发展的世纪。随着WTO的进一步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将是世界社会经济与人类环境发展的主旋律②。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愈来愈成为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主宰,而且,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形成和跨国公司的介入,城市在新的劳动地域分工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经济的日益一体化,使现今任何国家都不能游离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与此同时,全球化必将促进城市化,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展开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壮大自身实力,纳入世界城市体系之中,给我国城市化的全面推进创造了莫大的发展契机。具体表现为: 1.1.1加入WTO将加快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城市化 现今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地区经济是否发达,是看它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逐步地并最终全面地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城市第三产业、信息产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部门。加入WTO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使城市的综合功能得以新的动力源来支撑。首先,可以凭借已有的优势产品和产业在国际分工合作中获得更快发展的机遇。其次,充分利用我国丰廉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增强自身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能力,比较完善地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相适应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应地发展比较发达的第三产业。加入WTO后必将促进第三产业的大发展,特别是刺激大中城市第三产业服务质量的提升,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转贴于: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1.1.2加入WTO必将促进城市地区经济稳步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进城市化转贴于: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预测,我国加入WTO的各项承诺在2005年完成以后,实际GDP将比未加入WTO时提高1.5%。但是加入WTO后,通过国际贸易关系法,促进国内生产的发展,这主要与城市地区经济增长有关②。1996年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已经提出“城市是正在形成的新世界的中心,而且它还是带动新世界发展的引擎。”城市是现代产业和人口集聚的地区,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标志⑥。现代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城市经济。1996年我国城市与建制镇的建成区面积虽仅占全国的1.8%,但是GDP、工业产值、社会商品零售额却分别占全国的68.63%、75.53%和70.02%。转贴于:城市规划师考试网 入世后,可以从多渠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首先,通过贸易自由化,使各成员的贸易扩大,进而使各成员人员的实际收入上升;其次,由于关税降低,直接或间接导致物价水平下降,提高消费者手中货币的购买力,也等于提高了收入水平;再次,收入的提高,将刺激消费,扩大市场对商品的需求量,从而引起了产业的兴旺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开辟一个新的就业门路,增加就业机会。有外国专家估计出中国“入世”可在GDP发展增加近3%,而且每1%可以创造100多万个就业机会⑧。总之,加入世贸组织,对全国来说无论是近期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还是中长期推动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在此基础上通过经济的发展也将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1.1.3加入WTO后,我国城市外向型经济特征将日趋凸现,国内外城市间的横向合作与交流将大大加强,外资投入将刺激城市化的发展 入世后,城市经济结构的外向型趋势是发展的必然。历史经验证明:发展国际贸易,不停顿地促进本国或本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增长、跨国生产发展以及跨国技术扩展,可以有效加快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8.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三课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练习 1、关贸总协定成员国最初有 A.20 B.21 C.22 D.23 2、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涉及的新议题是 ①服务贸易②知识产权③和贸易有关的投资④相互削减关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是 A.1993年1月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月1日 4、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 ③其成员包括中国在内④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5、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 A. 2001年11月10日 B. 2000年11月10日 C. 2001年11月11日 D. 2000年11月11日 6、1944年夏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主要是为了 A. 规划战后经济重建 B. 确立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C. 对抗社会主义苏联 D. 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7、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B. 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共同构成世界银行集团 C. 成熟、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和较为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为全球资本的跨国流通准备了条件 D. 发展中国家对世界金融与贸易的走向有重大影响 8、当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B.国际经济旧秩序 C.国内政局动荡 D.资源缺乏 9、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在召开,会上发表了《世界经济发展宣言》 A.中国珠海 B.中国上海 C.中国香港 D.中国北京 10、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C. 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11、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B.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C.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 D. 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12、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根本上关键是 A.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 B. 和平与发展问题 C. 第三世界贫困问题 D. 新的国际格局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切实助农增收新建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助农增收 秋阳高照,果林飘香。8月12日,正值周末,县委书记滕昭义一行到金泽地公司果林基地视察调研,县农牧局、黄家坝镇、鱼泉镇以及金泽地公司相关负责人陪同。 “像这样的梨子亩产多少斤?”、“杂草怎么除?”、“套袋的梨子一定要切记种植安全!”……在金泽地公司位于黄家坝镇官堰村桃花江一带的果林基地里,滕昭义详细了解公司果林的生产及管护情况。当天的气温较高,虽然时间已是下午,但室外温度不下30度,即

便是身处果林,仍然感觉到一阵阵热浪不时扑面而来,在场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汗流浃背。尽管酷热难耐,但滕昭义一行仍坚持先后实地查看了该公司种植梨、葡萄、核桃、李子等水果的好几处果园。 “这样的梨子我们包装后外卖销路很好,我们从老百姓手中收购价是5元每斤,比当初签订的协议收购价高出很多,也算是我们公司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为当地农民增收做一点自己的贡献吧。”在累累硕果的梨树旁边,陪同在果林基地调研的金泽地公司负责人向滕书记一行汇报公司今年的水果产销情况。 据悉,金泽地公司全名为贵州金泽地绿色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元月,以倡导“绿色理念、健康生活”为己任,采用“矮化密植、快速丰产”科学种植体系,目前在湄潭及周边县区发展了果园3.5万亩,低产果园改造1.2万亩,从而达到了亩产优质水果2000公斤以上。金泽地公司落户湄潭,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公司目前在湄潭有“仙谷山”苗圃场、“想不到”生物肥料厂、“绿翘”果业有限公司、“金泽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员工60余人。近年来,公司发展迅速,逐步成长为集经果林开发、果苗繁育、果品加工、农肥生产及农资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2010年荣获遵义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称号,2011年荣获贵州省扶贫龙头企业称号。 据金泽地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目前已经在湄潭“十里桃花江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流转土地4200亩,建成了苗圃600亩,年产优质果苗700万株。建成了品种试验园100亩、技术推广展示园500亩、采穗圃500亩、精品果园2500亩。下一步,公司将通过配套设施大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化管理技术,力争把几个核心基地打造成为设施农业的展示窗口、高效农业的示范样板,为推动水果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调研中,滕昭义就公司产业规模、当前的市场效益,土地流转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一一做好详细记录。县农牧局负责人廖景宇汇报了近年来农业部门对该公司发展的帮助和支持情况,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浅谈当今社会城市化加快情况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以及保护

浅谈当今社会城市化加快情况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以及保 护 摘要:土地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 和一切存在的重要源泉,没有了土地的存在,就像人类失去了空气、鱼儿脱离了大海一样,所以,土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如果人类能够正确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使得人合理使用土地,那么就可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反之则不能。本文主要讨论了在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的情形下,对土地资源所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加快;土地资源;影响;保护 abstract: as the basis for human being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land resources is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all production and everything that exists. without the land, humans lost the air like fish out of the sea, so, l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china who is of a large population. if humanity can correctly develop, use and protect land resources, the land sustainable use and the rapi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an be achieve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he impacts on the land resources bringing by the gradually accelerating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结构主体的社区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现就我区社区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争创国家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实际,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核心,以社区党建工作“五个好”为目标,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保证,积极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我区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力争利用三年时间,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社区内“两类”党组织应建组建率达到100%,全区建成5个社区党建工作精品示范点,党建品牌30个,发展党员100名,社区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社区党组织要基本达到活动有阵地、办公有经费。真正实现社区党组织政治导向、资源整合、引领风气、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定位,使社区党建工作得到健康有序地推进。主要内容是: 1、发挥社区党组织政治导向功能作用。建设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坚强、密切联系群众、熟悉社区建设、奋发有为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一支以社区干部和居民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社区志愿者为骨干的高素质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 2、发挥社区党组织资源整合功能作用。形成一个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体制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区共建的工作协调机制。 3、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风气功能作用。积极开展争创国家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活动、改善社会风气,实现创建和谐社区的新发展、新跨越。加强社区办公场所的建设,加强社区党建阵地的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和设施,美化居民生活环境,净化社会风气。 4、发挥社区党组织社会稳定器功能作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处理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矛盾化解到最前沿,发挥稳定器的功能作用。 三、工作措施 (一)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提升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1、对党建工作要有新认识。社区党组织是党员和居民密切联系的基本平台和载体,是社区和谐建设的组织保障。要充分认识社区党建的重要性:一是社区党建工作是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经济发展和社区人口的增加,要求党要在社区的各个领域必须取得主导优势,就必须依靠社区各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形成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控制力,为和谐社区建设服务。二是社区党建工作是党组织和党员职责的体现。社区作为各单位和党员生活或工作的区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得到充分体现,各负其责,共同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三是社区党建工作是服务居民群众的需要。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必须抓住服务居民群众这个中心,使服务成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 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我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创举,是加快农村改革与发展,尽快富裕农民,早日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平罗县农村经济开始步入快车道,农业产业化也逐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农业产业化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经营形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种养加、农工商、内外贸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分析平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轨迹,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紧紧围绕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了粮油、蔬菜、养牛、养猪、养禽、养羊等商品基地建设,依靠科学技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单产,增加总量,提高效益。第二阶段是围绕建立商品基地和主导产业,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尤其是在一批经营大户的带动下,农户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由过去的单一种养业开始向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方向发展。积极从事流通贩运、

粮油、蔬菜、皮毛绒加工、商业、建筑、运输等业,全县农村经济开始步入总量增长与结构不断优化的路子。第三阶段是近年来,县委、政府采取优惠政策、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户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走规模经营的路子,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数量规模及科技含量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框架。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点 从总体情况来看,平罗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具有区域性主导产业已经形成,即以小麦、水稻、玉米、葫麻为主的粮油业,以猪、牛、羊、禽为主的养殖业;以皮毛绒加工为主的皮绒业;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蔬菜业;以防护林、经果林为主的林果业;以精养鲤鱼、草鱼为主的水产业。1998年,六大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当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6%。 二是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围绕主导产业,初步建成了以水稻、温棚蔬菜、林果、牛、猪、羊、禽、水产品和栈羊育肥等十个相对集中稳定的生产基地。种植水稻7.37万亩,产量达到34845吨,分别占全县总播种面积、总产量的86%和84%;蔬菜基地种植蔬菜2.05万亩,产量达12万吨,分别占全县的37%和50%,其中建成节能日光温室3721座,占全县节能日光温室的85%。养牛基地牛饲养量达7.65万头,占全县牛饲养量的73%;其中出栏3万头,占全县的74%;养羊基地羊饲养量达8.8万只,占全县羊饲养量的22%,其中存栏5.1万只,占

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村会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失吗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会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失吗?2012 -12-10 10:22:00 来源:文汇报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0 [提要]编者按: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间由360万个锐减到270万个,这 意味着“每天消失300个村庄”。在城市化背景下,传统农村和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 的关键制约,现实问题和矛盾焦点要求中国传统农村和农业必须转型发展。 编者按: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间由360万个锐减到270万个,这意 味着“每天消失300个村庄”。“中国速度的城市化”正在引起人们的讨论与反思。那么,农村 会在城市化过程中消失吗?为此,本报约请两位学者展开深入讨论。是为上海东方青年学社 与本报联合开设的“争锋”栏目第二十六期。 理性的城市化将使农村变得更美好 张学良 ●所谓“农民的终结”,其实是“小农的终结” ●城市化目标不应是在空间上消灭农村 ●城市化成果需要分享,城市化过程更需尊重民意与民俗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逐渐消失,这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在目前的中国,村包括自然村与行政村这两类。自然村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 自然形成的村落,是乡村聚落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行政村则是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中的最低层级,通常由一个大自然村或几个自然村联合组成,设有村民委员会或村公所等村民自治机构。 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部分村庄的消失是不争的事实。 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人口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根据我们的计算,2009年我 国城镇人口数量从2001年的4.8亿增加到6.7亿,城镇人口增长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