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4.1.1.1现状监测布点

根据本次评价区域的气象条件及项目的污染状况和厂址周围的敏感点的

分布情况,共布设2个监测点,各监测点功能及位置见表4-1。

表4-1 环境空气监测点布设情况一览表

4.1.1.2监测及评价因子

本次评价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及评价因子为:H2S、NH3、TSP三项。

4.1.1.3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环境空气监测由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于2006年9月7日~9月11日进行,连续监测5天。监测时间按GB3095-1996中的规定执行。4.1.1.4监测方法与数据统计方法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进行。具体采样

及分析方法详见表4-2。所有浓度值均为标准状态下的数值,在统计数据

时,监测数据低于检出限者,统计时按1/2检出限进行计算。

表4-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分析方法

4.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4.121评价方法

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照评价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P i=G/S i

式中:P —单因子污染指数;

C i —单因子实测浓度,mg/m3;

S i —单因子评价标准,mg/m3。

4.1.2.2评价标准

本次环境空气现状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标准

4.1.2.3检测结果统计及评价

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4、表4-5和表4-6。

表4-4 TSP 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日均浓度统计结果

表4-5 NH 3环境质量现状检测1小时均浓度统计结果

由表4-4~表4-6可知,1#监测点井沟监测因子H2S、NH3I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和TSP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03~0.005mg/m F、

0.08~0.13mg/m F、0.052~0.175mg/m3,其标准指数范围分别为:0.3~0.5、0.4~0.65、0.17~0.5& H2S、NH3和TSP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值分别占标准的50%、65%、58%。

2#西南坡监测点监测因子H2S、NH31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和TSP日均浓度范围分别为:0.002~0.004口9/点、0.09~0.12mg/m F、

0.072~0.166mg/m3, 其标准指数范围分别为:0.2~0.4、0.45~06

0.24~0.55。H2S、NH3和TSP 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值分别占标准的40%、60%、55%。

综上所述,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以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要求。

4.2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

表4-6 H 2S环境质量现状检测1小时均浓度统计结果

4.2.1.1 监测布点

工程区域地下水流向为西北向东南方向,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地下

水流向等情况,结合周围村庄分布情况,本次评价地下水监测共选取2个地下水监测点。地下水各监测点位置、距离、功能及相关参数情况见

4 —4

表4-7

表4-7 地下水监测布点情况一览表

421.2监测因子

评价区地下水主要供给区域居民生活饮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本评价为了解区域地下水水质状况,除了对地下水水温、色(度)、嗅、味、

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感观指标监测外,选取pH值、总硬度、硫酸盐、

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NH4+)、氟化物、氰化物、汞(Hg)、砷(AS)、镉(Cd)、铅(Pb)、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共16项作为地下水监测因子。

4.2.1.3监测时间和频率

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所于2006年9月7日~9月9日对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了一次性连续监测,共3天,每天采样一次,报一组有效数据。

4.2.1.4评价方法

根据地下水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采用单项水质指数法,对照评价标准对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I i =C i/C oi

式中:I i—第i种污染物的单项水质指数,无量纲;

C i—地下水中,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S—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421.5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执行GB/T14848 —93《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级, 详见表4-8。

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

表4-8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见表4-9。

表4-9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一览表

由表4-9可以看出1#井沟监测点监测因子pH 值、总硬度、硫酸盐、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NH4+)、氟化物、氰化物、汞(Hg)、砷(AS)、镉(Cd)、铅(Pb)、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的标准指数分别为:0.47、0.10、0.54、0.28、0.50、0.10、0.22、0.05、0.04、

0.68、0.04、0.008、0.20、0.10、1、0.81,可以看出,该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III 级标准要求。

2#赵坡监测点监测因子pH 值、总硬度、硫酸盐、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NH4+)、氟化物、氰化物、汞(Hg )、砷(AS、、镉(Cd)、铅(Pb)、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的标准指数分别为:0.47、0.10、0.54、0.50、0.10、0.14、0.05、0.04、0.505、0.04、0.008、0.20、0.10、1、0.82,可以看出,该点监测因子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III 级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本工程拟建厂址区域地下水质良好,可以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 级标准要求,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要求。 4.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3.1 噪声现状调查

4.3.1.1 监测点位的设置

工程拟建场址位于新密市袁庄乡井沟村小西地组,填埋场区是一条东西走向荒山谷,沟内无人居住,沟谷岸北面和南面500m 范围内零星分布有34户村民(沟谷南岸8户、沟谷北岸26户)共186 人。为了解填埋场周围环境噪声现状,在拟选厂址边界和最近的井沟村小西地组、西南坡设 6 个噪声监测点位。其布设情况详见表4-10,噪声监测点位置见图4-1。

表4-10

区域噪声监测点位一览表

序号 监测点 距填埋区边界距离(m )

功能区 #

1 井沟村 200 居民区 2# 西南坡 700 居民区 3# 东厂界 0 填埋场作业区 4# 南厂界 0 填埋场作业区 #

5 西厂界 0 填埋场作业区 6#

北厂界

填埋场作业区

#

4.3.1.2监测频次

对所设的6个噪声监测点连续监测2天,每昼夜各测1次,每次10 分钟连续监测。

4.3.1.3监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采用HS6220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 方法》GB/T14623-93进行,采用仪器计权特性“快”响应,采样间隔 1

秒,取10分钟的连续等效A 声级,采样高度距地面1.5m 。

? 3 #

图4-1 噪声监测点位示意图

噪声评价标准采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

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 dB(A)。

432 声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与评价

拟建厂址区域环境噪声的监测时间为2006年9月7日~9月8日

本次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详见表4-11。

表4-11 区域噪声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由表4-11可以看出,评价区村庄及拟选厂址各方位的厂界现状监测结果昼间最高为48.8dB(A),夜间最高为38.1dB(A)。表明拟选厂址附近区域现状声环境较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

类标准要求。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

附件2 全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技术方案 环境保护部 2014年8月 —15—

目录 一、目的 (17) 二、范围和对象 (17) (一)村庄监测 (17) (二)县域监测 (19) 三、村庄监测内容 (19) (一)环境空气质量 (19) (二)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20) (三)土壤环境质量 (22) (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 (23) 四、县域监测内容 (23)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 (23)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25) 五、质量控制 (26) (一)环境空气监测质量控制 (26) (二)饮用水源地监测质量控制 (26) (三)地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26) (四)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26) (五)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质量控制 (27) (六)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27) 六、数据报送和报告编写要求 (27) (一)数据报送 (27) (二)报告提纲 (27) —16—

一、目的 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发展,从点到面反映我国农村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二、范围和对象 监测范围: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 监测对象: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包括县域监测和村庄监测2个层次。在村庄监测层次,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行政村庄(城中村不作为监测对象),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参加“以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村庄,须加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含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在县域监测层次,开展地表水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 (一)村庄监测 1.村庄类型划分 根据农村主要生产方式和主要污染来源,将村庄初步划分为生态型、种植型、养殖型、牧业型、工业型、旅游型和其他型等7个类型。 (1)生态型村庄 指生态环境优美,坐落在受保护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等区域内的村庄。 —17—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1、监测布点 相山开发区20年统计的主导风向为东东北(NNE )风。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结合规划区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拟在评价区及主导风向下风向5km范围内共布设1-2个现状监测点(根据规划范围确定)。各监测点名称、方位见表, 具体位置见图。 图1规划区大气监测布点图 2、监测因子 根据开发区现有企业和拟进入的企业类型,选择特征因子进行监测,具体包括:HCI (小时值、日均值)、硫酸雾(小时值、日均值)、氟化物(小时值、日均值)、苯(小时值、日均值)、HCN(30min平均、24小时平均)、甲醛(小时值)、TVOC(8小时平均)、Pb (日均值)、锡(日均值)、臭气浓度(小时值)进行监测。 同步记录监测点位坐标、总云量、低云量、气压、气温、风向及风速

3、监测时间和频次 大气监测应在最不利季节监测,鉴于北方地区供暖期内空气质量相对更差一些,因此,应在开始供暖后尽快安排监测。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18)要求,监测时次满足所用标 准的取值时间要求,小时监测取2:00,8:00,14:00,20:00 4 个时段,日均值监测20 小时以上。所有点位和所有因子连续监测7 天。 监测方法选择监测因子对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或者参考标准所推荐的监测方法。 采样按HJ664 及相关评价标准规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本次规划环评布设11点监测点位,具体见下表2。

2020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是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环境保护最基本的话语权来自于监测。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及时、可靠关系到整个环境监测甚至环境保护工作的成败。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对环境信息进行监控,并对环境质量进行把握、评估以及预测等。环境监测是提高环境质量,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我国加大对于环境问题重视度,国家环境监测机制逐渐完善。从整体来看,由于我国环境监测时间相对较短,尽管近些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面对不断升级的环境问题,我国必须合理认识自身环境监测方面的发展现状,全面剖析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更好地完成环境管理与规划工作。综上,随着政府和企业将越来越重视环保监测和检测领域,未来环境监测行业比重将保持上升趋势。环境监测行业市场饱和度较低。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产业基本由外资企业占领,中端市场主要由上市企业如雪迪龙、先河环保、中环装备、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占据,下游主要为第三方环境服务企业。但从2018年的企业发展、并购等情况来看,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为涵盖软件、硬件、集成、运营维护的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服务商。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水质监测、烟气监测、噪声监测、生物监测、辐射监测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2020年之前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战略详图。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2018年,监测设备的发展,在价格更低、易于维护、运行稳定、适应恶劣环境等基础上,已经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环境监测网络,从省级到地级,逐步到县级覆盖;监测领域,从空气、水向土壤倾斜;同时由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监测指标不断增加;监测空间不断扩大,从地面向空中和地下延伸,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北京-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今日发布 2011-06-02 今天,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2010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对2010年首都环境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公报》内容更加翔实,语言简练,图表丰富,便于市民查阅和理解。 《公报》显示,2010年,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常住人口达到1961万人、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80万辆的情况下,北京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环境状况仍呈现出总体改善的趋势,大气环境质量连续12年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一、2010年我市环境状况仍趋向总体改善 大气环境持续改善。2010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8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各区县的空气质量也同步改善,优良天数比例在68.8%至83.3%之间。大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0.032毫克,同比下降5.9%,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创近12年新低,一氧化碳的年均浓度同比下降了6.3%。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0.057毫克,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略有上升。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为每立方米0.121毫克,与2009年持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1%。局部地区部分时段臭氧存在超标现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11.51万吨和9.2万吨,比2009年各下降了3.07%和6.88%。“十一五”期间(与2005年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了39.73%,名列全国第一;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了20.67%,名列全国第二。 地表水环境质量略有改善。2010年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湖泊、水库水质略有改善。国家考核本市境内的拒马河、北运河和泃河3个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2010年全市功能区环境噪声较上年略有升高,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基本保持稳定。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2010年环境大气中γ辐射剂量率、环境水体中总α、总β浓度和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含量,与往年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属正常水平。电磁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 广州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设置 在该项目污水纳污河道A河设置5个监测断面,分别为该项目污水排口A与B河交叉处、排污口、排口下游1000米、排口下游2000米、排口与C河。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水温、pH、SS、石油类、总磷、COD、BOD5、DO、NH3-N、硫化物、TN,共11项。 3、采样时间、频率及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2002)中有关规定进行。 二、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 1、监测点设置 布设3个监测点,厂区范围内一个点,及厂区附近两个点。 2、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大肠菌群、铅、铬、镉、汞、砷,共13项。 监测分析方法按《地表水及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中有

关规定进行。 三、大气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点布设 拟建厂址上风向、下风向及保护目标区域布设4个测点,主要考虑评价区范围内的主要居民敏感点,在敏感点处要布点监测。 大气监测布点一览表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NO2(小时值和日均值)、SO2(小时值和日均值)、PM10(日均值)、氨气、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乙二醇、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三乙胺、甲苯、甲醇、二苯醚(小时值),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3、监测频率及时间 小时浓度每天四次;日均浓度按国家标准和导则要求采样七天; 4、监测方法 污染物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规定方法进行。 四、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在场界四周布设4个监测点(厂界四周各一个),连续监测两天,昼夜各一次。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场界内及周边共布设2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六、底泥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在排口位置布设1个监测点; 监测因子:pH、铜、铅、锌、铬、镍、汞、镉、砷; 监测频率:采样一次。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北京市PM2.5现状

关于北京市PM2.5的现状及相关措施的调查报告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2011年11月10日,张力军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2011年11月15日,著名大气环境专家、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表示,PM2.5纳入评价后仅2成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性状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大气气溶胶是悬浮于空气中固态和液态质点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它们的大小从只有几纳米的超细颗粒到几个微米直径以上的粗颗粒。在两者之间是被称为细颗粒的气溶胶,其直径在0.1μm到几个μm,所以大气气溶胶的典型尺度是0.001~10μm,其在大气中的居留期至少为几小时,平均可达几天、一周到数周,甚至到数年(如平流层气溶胶)。 来源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标准 PM2.5的标准,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PM2.5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 据了解,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

环境监测方案模板

×××项目 监测方案 ××××××××××有限公司

××年××月××日

×××项目 监测方案 部门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技术审定人:高级工程师技术审核人:高级工程师编制:工程师

1环境空气 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1.1.1监测点位布设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见表1.1-1及附图1。 1.1.2监测项目及频次 监测频次见表1.1-2。 1.2厂界特征因子监测 厂界特征因子监测点见表1.2-1及附图2。 表1.2-1 厂界特征因子监测点一览表 1.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1995)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相关规定。 1.4监测报告 应包括监测结果、各项目监测分析方法与检出限、同步监测的气象数据等。

2.1监测点布设 共设置××个监测断面,详见表2.1-1。 (HJ/T2.3-93)中有关河流或湖泊、水库相关规定,进行河流或湖泊、水库监测点布设。 2.2监测项目 常规水质参数和特征水质参数,具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相关规定进行选择。 2.3监测频次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相关规定。 2.4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执行《水和废水分析监测方法》中相关规定。

3.1监测点位布设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见表1.1-1及附图3。 3.2监测项目 (1)水质监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监测因子) (2)井点监测:地理坐标、水位、水温、水量、井深、水井的使用功能、结构。 3.3监测频次 监测一天,每天1次。 3.4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执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中相关规定。 注:以上各项可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中相关规定进行适当调整。

06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6 水环境影响分析 6.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源调查 本次地表水污染源调查主要对象为向沭河在厂址上游至沭河夏庄镇处境前河段内以及夏庄镇境内向马沟河排放废水的主要排污企业名称、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CODcr 、NH 3-N )排放量。 根据污染源调查,向沭河排放污水的主要企业有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有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其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见表6.1-1。 表6.1-1 评价范围内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情况 评价方法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①6010?= i ij ij C Q P 式中:P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3/a ; Q 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排放量,t/a ; C 0i —j 污染源i 污染物的评价标准浓度,mg/l ; i =1,2…n ;j =1,2…m ; ②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 j ij i P P 1 ③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j j P P 1 ④评价流域的等标污染负荷:∑∑====n i i m j j P P P 1 1

⑤i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P P K i i ⑥j 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100?= P P K j j 评价标准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采用《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中的一般保护区区域标准,标准限值见表6.1-2。 表6.1-2 废水污染源评价标准 单位:mg/L 具体评价结果见6.1-3。 表6.1-3(a )向沭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日照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污染负荷80.220%,排第一位,其次为莒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染负荷19.771%; COD 为主要污染物,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84.26%,其次为SS ,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5.74%。 表6.1-3(b )向马沟河排水污染源评价结果 由评价结果可见,目前向马沟河排水的企业莒县鑫达食品有限公司污染负荷62.22%,排第一位,其次为日照万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污染负荷37.78%;COD

环评报告书-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点位的布设 根据项目废气的特点和当地常年主导风向情况,同时根据场址周围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本次评价在场址周围设置2个大气监测点,其具体布点情况详见附图四及表4-1。 表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 2、监测因子及分析方法 根据本工程排污特点,确定监测因子为SO2、NO2小时值和日均值,TSP、PM10日均值。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方法见表4-2。 表4-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方法 3、监测时间和频率 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由青岛京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5月22日至2015年5月28日进行监测,一次性连续监测7天。监测频率见表4-3。

表4-3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因子和监测频率 4.1.2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气象数据 本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期间参数统计表见表4-4。 表4-4 环境空气监测期间参数统计表

4.1.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根据新乡市环境保护局红旗区分局关于本次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意见,本次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4-5。 表4-5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执行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4-6。 表4-6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监测数据表明,除联盟新城小区PM10日均值出现轻微超标现象外,其余各监测点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根据调查可知,PM10超标的原因主要和新乡市气候干燥,降雨量少且集中,颗粒物受季节、气候影响较大因素有关。 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断面的布设 本项目废水经医院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小店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本次评价利用河南省联谊制药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其布设情况详见表4-7。 表4-7 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情况一览表 (2)监测因子及分析方法 本次评价利用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因子为:pH、COD、氨氮、SS、硫化物、锌,共计6项,同步测定水温、流量,监测频率为连续3天,每天一次混合样送检。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选配的方法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方法见表4-8。

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

2016年中国环境监测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全国环境监测产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大气污染监测系统。细分领域上,2014年销售数量处于前2的产品类型是水质和烟尘烟气监测设备。环境监测企业研发费用总量、研发费用/营业收入比重均保持增长。未来发展趋势:1、空气质量监测将向更广泛的区域监测发展;污染源监测将向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监测发展;VOC治理与监测已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政策推动下潜在需求即将爆发。2、水十条将推动水质监测细分领域发展。3、在国家大力推动第三方运营维护服务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设备厂商正在由单纯的设备提供者向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维护转型。4、智慧环保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提高原始数据资源使用效率,为差异化收费提供数据基础,强化环境应急与预警监测等;智慧环保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有望得到全面发展。 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大气、水等;污染源监测涵盖大气、水同时,还包括固废等环境因素;其他监测包括土壤、噪声、辐射、应急等。其中,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由各级环境监测站构成,污染源监测运营主营由主要排污企业监测部门构成(如电力、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 图表环境质量监测运营主体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环境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方面,硬件、软件及试剂的发展较为成熟,且这些产品一般从外部引进、非自行生产,产品投资价值相对较小;中游方面,监测仪器企业一般会引进关键零部件进行系统集成,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利润水平较高、投资价值相对较大;下游方面,国家目前正在力推环境第三方运营维护(或称环境服务业),对运营维护企业的技术水平、资金及融资实力提出更高要求,环境监测运营维护的PPP项目的初始资金投资一般很大,但是一旦进入项目稳定运营阶段,由于成本仅为人工、车辆等少数管理成本,利润水平之高仍然使得下游环境监测运营维护成为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在环境监测产业规模结构中,监测仪器占比最大、达到62%,运营维护目前刚刚起步,

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引起了巨大环境污染,各地值爆表新闻频出,加深了老百姓对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的担忧与关注,所以进行空气质量实时监测势在必行。 XX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将XX市的空气质量有效地监控起来,组成自动化的集中的监控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载波通讯, 实现遥测等功能。 瑞斯康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道路、广场、码头、车站等场合的空气质量监测,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 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架构图 1、系统拓扑图 2、系统组成 平台软件 监控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和财力、物力逐步投入,灵活配置。报警分析和显示模块、监控软件采用超强直观的图形结构,实时准确分析、判断、定位环境数据。适应于不同

层次、不同学历的工作人员操作。 集中控制器 集中控制器是由瑞斯康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设计和生产的集中控制器。它是路灯照明系统中电能信息采集和远程控制的关键设备,安装在路灯箱变中低压配电变压器的低压侧。通过485实现对具有RS485接口电能表的采集和通过电力载波通讯对环境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定时或实时的将数据通过TCP/IP、GPRS等通讯方式传回到市政管理部门。该产品采用ARM核微控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在低压电网用电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安装的方便性、使用环境的广泛性及建立系统的经济性等方面给城市管理部门提供了现代的手段。 标准及规范 产品符合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相关标准和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具体如下: ◆ IEC61000-6-1-2005 ◆ EN50065 ◆ DL/T645-1997 主要特点 ◆集中控制器采用一体化的小型化工业级设计,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温度范围宽(主控板达到零下40到85摄氏度),在各种干扰情况下能正常采集各种现场信号,100%的遥信正确率和100%的遥控执行率,保证不能误动。 ◆当发生中控室微机或通信线路发生故障时,终端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定时采集数据,以确保照明线路的正常运行。 ◆由于监控终端一般均安装在干扰较大的环境中,为了保证系统可靠工作,终端的软硬件设计中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 ◆对强干扰信号造成的系统复位时采用软硬件自恢复电路处理。保证在无人值守时也能可靠运行。 ◆对采集到的高压交流信号实行多重防电脉冲冲击和防雷保护措施,已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上下行通讯模块化设计,可进行现场更换免设置,使用方便。 ◆具有功能强大的组态功能,可以在当地/远方修改产品参数,支持软件在线升级。 ◆宽电压范围设计使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产品电磁兼容性优良,能抵御高压尖峰脉冲、强磁场、强静电、雷击浪涌的干扰,且具有较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样板

1?临测依据 (1)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桂环管字[1996]58号《关于广西城市环境综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办法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通知》。 2.国家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3.质量保证 本站持有省级《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参加监测分析的技术人员均通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合格证。样品采集、呆存、贮运、分析全部按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进行,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所使用的仪器经过省级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室内分析采用带标准样测定的质量控制措施,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 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结果 4.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4.1.1监测点位 根据大气监测布点原则及洛西镇城区地形、地貌、面积、气象等各种因素特征,监测点位布设采用《XX 市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优化研究》网格优化布点法。整个 城区共设置二个大气监测点位,监测点编号及具体位置详见附表4-1。

4.1.2 监测项目 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xx市城区污染情况,确定本次xx市xx 镇城区大气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微粒物等三项。 4.1.3监测频率 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四个代表时段,即8时、12 时、16时、20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每次采样0.5小 时,其中总悬浮颗粒物每天采样四次共用一张滤膜。采样同步观测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地面常规气象参数。 4.1.4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 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 大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及仪器见表 4- 2。 表4-2 大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及仪器

中国环境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

中国环境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 伴随世界经济与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节能减排已经逐年成为世界各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热点。作为污染物控制的重要检查和监测手段,环境检测行业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环境监测可对当前环境质量、污染源进行监测;可对固定对象进行监测;也可作为应急手段对突发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环境监测自70 年代末以来,经过30 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网络,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中国已形成国家、省、市、县4 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5000 多个。而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屈指可数。中国环境监测行业企业普遍规模小、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产品模仿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使用寿命短、市场占有率低等特点。还没有形成强大的驱动力来带动环境检测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提升及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第三方检测机构也顺势而起。目前环境检测行业均由政府机构扮演主要角色环境检测行业一是国家对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不断提高,监测范围,项目和频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例如,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新增饮用水源特定监测项目80 项,市级环境监测站新增农村环境监测,各种枯水期,洪水期加密监测等,环境监测机构疲于应付。二是污染源的监测需求量也在大幅上升。随着排污申报制度的不断完善,环保审批和验收制度的落实,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任务不

断攀升,各级监测站,特别是市、县两级基本都难以满足需求。三是专项课题调查研究接二连三。近几年,国家先后开展了饮用水源调查,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课题,环境监测机构承担了这些课题的最主要工作,耗费了环境监测机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本来任务就繁重的环境监测机构只能以加班的形式来完成这些任务。 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及其发展作为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目前业务的业务还是来源于广大的工业企业(生产型),而其主要涉及领域有: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室内空气、噪声等检测。我们不难想到在国内拥有工厂、企业最多的地方——珠三角地区。但中国整体环境检测市场发展也极不平衡。沿海地区的商业检测机构相当活跃,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监测市场已逐渐形成,民间的潜力得到挖掘,以环保部门的监测机构为主、商业检测机构为辅的格局初步显现。但中西部地区因财政的紧张,基本未放开监测市场,政策性的业务垄断仍普遍存在。但从长远来看,监测市场的开放是必然的。我国第三方机构发展的市场机遇也是显而易见,我国检测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未来几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中国检测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根据CCID 预测,中国检测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全国检测市场规模于2010 年将超过700 亿元。其中民营检测机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30%;外资检测机构次之,增长速度在20%以上;国有检测机构增长速度较慢,维持在10%左右。

北京空气污染情况分析

北京空气污染情况分析 摘要: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大气污染的原因,和北京大气污染的影响,指出了北京 空气污染治理的急迫,并提出了关于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的一些 建议。 前言:近年来北京大气的污染状况相当严重,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是我国政治和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是世界衡量中国的重要指标,因此北京市的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做好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北京市的PM2.5 的数值一直居高不下,在空气污染中,PM2.5对人群,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老人儿童等敏感人群健康的危害性,目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一旦颗粒物浓度过高,能见度低、肉眼看去灰蒙蒙一片的灰霾现象就可能出现,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如今都呈出一个不好的趋势,灰霾天气出现的比例越来 越高。 一、北京空气质量现状概述 北京市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抱着大城市机会多的想法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离开家乡,奔向首都,年轻人们更是把能留在北京工作和生活视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北京市常住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加大,运动车保有量更是与日俱增,为了容纳如此大量的人口,北京各处不断施工建楼,这一切在

促进北京发展的同时,也给北京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以国家二级标准进行评价,北京市在2006年之后一直处于中度污染阶段,但总体有所好转,向大气质量标准发展,曾于2008年最为接近大气质量标准,经分析发现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在总体变化上呈现出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趋势,反映出大气环境质量逐步得以改善的良好趋势,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在环境改善这条路上,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二、北京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大气环境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污染源的排放、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气象条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环境管理措施及力度、公众参与等,笔者总结了各方言论并结合个人理解,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污染物排放量大: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北京日益繁华,常住人口不断增加,这势必会增大北京的资源需求量,也会为北京市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机动车数量与日剧增,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也成倍增加,人口增加了,这些人当然要有居住的地方,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绿地变成房屋,植被量减少了,土地被破坏了,环境污染问题就加重了。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工地扬尘等污染因素众多,污染物的组成也很复杂,形成了复合型污染,使得大气环境比较脆弱。

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1常规因子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环评引用宁波滕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中通检测)第ZTE20170535号)中常规数据检测。距离本项目南侧1.5km。 1)监测布点 具体点位见表4.2-1和图4.2-1。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置 表 本项目 HQ3 地表水监测点位 噪声监测点位 地下水监测点位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图

2)监测项目 TSP、PM10、SO2、二氧化氮 3)监测时间、频次 监测时间为2017年3月27日至2017年4月2日,共计监测7天。4)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2-2环境空气小时值检测结果

表4.2-3环境空气小时值检测结果

表4.2-4 环境空气日均值检测结果

从监测结果可知,奉化区空气环境质量基本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4.2.2特征因子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环评参考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奉化市巨新铸造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数据,委托浙江中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对项目所在区域二甲苯、非甲烷总烃实施了现状监测。距离本项目南侧1km。 1)监测布点 具体点位见表4.2-1和图4.2-1。 2)监测项目 二甲苯、非甲烷总烃 3)监测时间、频次 监测时间为2015年5月28日至2015年6月3日,共计监测7天。 监测频次:连续7天,每天4次,具体时段为02:00、08:00、14:00、20:00,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 监测期间同步进行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天气要素的观测。 4)监测分析方法 见表4.2-6。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6 大气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样板(1)

1.临测依据 (1)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桂环管字[1996]58号《关于广西城市环境综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办法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通知》。 2.国家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3.质量保证 本站持有省级《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参加监测分析的技术人员均通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合格证。样品采集、呆存、贮运、分析全部按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进行,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所使用的仪器经过省级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室内分析采用带标准样测定的质量控制措施,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 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结果 4.1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4.1.1监测点位 根据大气监测布点原则及洛西镇城区地形、地貌、面积、气象等各种因素特征,监测点位布设采用《xx 市大气环境监测点位优化研究》网格优化布点法。整个城区共设置二个大气监测点位,监测点编号及具体位置详见附表4-1。

表4-1 监测点位表 4.1.2 监测项目 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xx市城区污染情况,确定本次xx市xx镇城区大气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微粒物等三项。 4.1.3监测频率 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四个代表时段,即8时、12时、16时、20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每次采样0.5小时,其中总悬浮颗粒物每天采样四次共用一张滤膜。采样同步观测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地面常规气象参数。 4.1.4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 监测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 大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及仪器见表4-2。表4-2 大气监测项目、分析方法、监测频次及仪器

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解决办法

论北京大气环境质量 随着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气污染曾一度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与此同时,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也越来越重视。我通过查找近几年来北京大气环境质量数据来分析今年的大气环境,分析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改善北京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大气质量是城市或区域环境质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大气污染是复杂的现象, 是自然和人为环境条件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特定时间、空间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此, 分析与总结北京近年来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关的大气环境变化情况, 探索大气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对北京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尤为明显。北京的地形地貌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西北地形高、东南地形低。而综合气象条件的分析表明:北京从气流上讲实际上是一个大盆地,形成了特殊的大气环流效应,很难依靠自然环境来净化,这就使得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我在网上查阅到了以上海大气质量指数统计的北京自2006年以来的空气质量数据,以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进行评价,北京市在2006年之后一直处于中度污染阶段,但总体有所好转,向大气质量标准发展,曾于2008年最为接近大气质量标准;经调查得到2012年不完整数据,北京各区县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22至0.04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30至0.064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范围在0.082至0.126毫克/立方米。 北京空气中的污染物容易凝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污染物排放量大。 “汽车尾气、工业污染,工地扬尘等污染因素众多,污染物的组成也很复杂,形成了复合型污染,这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也使得大气环境比较脆弱。”前不久刚刚传出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卫星图像显示北京汽车尾气污染居世界之最。 二是北京的地形影响。 北京东、西、北三面环山,仅南面是平原,所以只有在冷空气带来的北风吹拂下,污染物向南面扩散,空气质量才能转好。而如果是其它的风向,遇到了大山的阻拦,污染物依然留在城区里。 大气颗粒物与居民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采暖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都与健康指标指数总和有关。同时由于人13'密集,大量消耗能源,引起城市气候的变化,北京已经成为强热岛地区。据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研究,在高温闷热天气居民死亡率增加,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传染病、中暑超额死亡0.5倍。冬季逆温条件下易促发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系疾病的死亡。 北京大气环境的治理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