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上)复习专题N.7

专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班级姓名

主备人:审核人:时间

阅读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要求回答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

(一)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中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

2.“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B .作战的规律.施行“仁政” D .统

治的方法

3 .对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4.哪两组句子中加

点的词的意思相同?()和()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记》)

5.

“得道者”的意思是;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6.用中语句填空。

从上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

局面是“ ”。

7 .回忆你学过的言课,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论点

的史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池:水池)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13.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只靠武力强大震慑天下)

9.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采用了“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模式。

.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骈散结合,读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 .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与

“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

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

.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三)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1.解释中加点的字。(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足兵兵

④民信之矣信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3.[甲]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

14.你认为[甲][乙]两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分)

参考答案:

1 .⑴兵器(2)限制(3)通“叛”,背叛

2 .

3 . B 4. A B 5 .施行仁政的人君子6 .得道天下顺之7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

取信于民。8. B 9 . B 10 . 11 . D

12.①兵器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③军备(军队)④信任,信用

13.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1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