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单层轻钢结构厂房,长度120米,跨度24米+30米,24米跨有两台5吨单梁吊车(L=22.5米),30米跨有一台5吨桥式吊车(L=28.5米)。起吊高度均为8米,柱距6米或7.5米,钢柱钢梁采用实腹式钢构件,材质Q235或Q345。支撑系统采用型钢,檩条采用C型钢檩条,墙面屋面均采用单层压型钢板维护。雨水管采用UPVC管。屋面板采用YX25-205-820型。1.2米以下采用240厚砖墙基础采用独立基础,窗户上下两排带窗上排1.5米高,下排2.4米高,大门设8个4×4.5米的75厚彩钢推拉门,位置自定,门上设雨蓬,雨蓬长度为2门洞宽度+400毫米,宽度为一米

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建筑抗震设计规》GB 50011—2001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A.0.1首都和直辖市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除汉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大港,(除金山外的15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崇明,金山,(14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1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2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4个市辖区)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6个市辖区),(3个市辖区),(4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广平,高邑,丘,县,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

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二组:(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清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A.0.3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6个市辖区),,,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休,灵石,汾西,霍州,洪洞,襄汾,晋中,浮山,永济,清徐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4个市辖区),朔州(朔城区),县,怀仁,浑源,广灵,应县,山阴,灵丘,繁峙,五台,古交,交城,文水,汾阳,曲沃,孝义,侯马,新绛,稷山,绛县,河津,闻喜,翼城,万荣,临猗,夏县,,芮城,平陆,沁源*,宁武*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2个市辖区),(3个市辖区),县,阳高,天镇,左云,右玉,神池,寿阳,昔阳,安泽,乡宁,垣曲,沁水,平定,和顺,黎城,潞城,壶关第二组:平顺榆社武乡娄烦交口隰县蒲县吉县静乐盂县沁县陵川平鲁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二组:偏关,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方山,柳林

第三组:,,左权,襄垣,屯留,长子,高平,阳城,泽州,五寨,岢岚,岚县,中阳,石楼,永和,大宁

A.0.4蒙自治区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

第一组:土默特右旗,达拉特旗*

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除白云矿区外的5个市辖区),呼和浩特(4个市辖区),土默特左旗,(3个市辖区),杭锦后旗,磴口,宁城,托克托*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喀喇沁旗,五原,乌拉特前旗,临河,固阳,武川,凉城,和林格尔,(红山*元宝山区)

第二组:阿拉善左旗

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清水河,开鲁,傲汉旗,乌特拉后旗,卓资,察右前旗,丰镇,扎兰屯,乌特拉中旗,(松山区),*

第三组:准格尔旗

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赉特旗,翁牛特旗,兴和,商都,察右后旗,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奈曼旗,库伦旗,乌审旗,尼特右旗第二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白云

第三组:伊金霍洛旗,杭锦旗,四王子旗,察右中旗

A.0.5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普兰店,东港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4个市辖区),(3个市辖区),海城,大石桥,瓦房店,盖州,金州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9个市辖区),(4个市辖区),(除金州外的5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除顺城外的3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盘山,县,县,岫岩,县,凌源,北票,建平,开原,县,灯塔,台安,大洼,辽中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4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3个市辖区),(3个市辖区),昌图,西丰,法库,彰武,铁法,县,康平,新民,黑山,北宁,义县,喀喇沁,凌海,兴城,绥中,建昌,宽甸,凤城,庄河,长海,顺城

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的设计地震分组,除兴城、绥中、建昌、南票为第二组外,均为第一组。

A.0.6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前郭尔罗斯,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大安*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6个市辖区),(除丰满外的3个市辖区),,乾安,舒兰,九台,永吉*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2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镇赉,洮南,,汪清,图们,,龙井,和龙,安图,蛟河,桦甸,梨树,磐石,东丰,辉南,梅河口,东辽,榆树,靖宇,抚松,长岭,通榆,德惠,农安,伊通,公主岭,扶余,丰满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A.0.7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萝北,泰来

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7个市辖区),(7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鹤岗(6个市辖区),(4个市辖区),鸡西(6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七台河(3个市辖区),(区乌马河区),鸡东,望奎,穆棱,绥芬河,东宁,宁安,五池,嘉荫,汤原,桦南,桦川,依兰,勃利,通河,方正,木兰,巴彦,延寿,尚志,宾县,安达,明水,绥棱,庆安,兰西,肇东,肇州,肇源,呼兰,,双城,五常,讷河,北安,甘南,富裕,龙江,,青冈*,海林*

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A.0.8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

第一组:宿迁,宿豫*

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新沂,邳州,睢宁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3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东海沭阳泗洪江都大丰

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11个市辖区)(除楚州外的3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铜山,沛县,(4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赣榆,泗阳,盱眙,射阳,江浦,武进,,盐都,东台,海安,堰,如皋,如东,扬中,仪征,兴化,高邮,六合,句容,丹阳,金坛,丹徒,,溧水,昆山,太仓第三组:(4个市辖区),灌云

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2个市辖区),(6个市辖区),(6个市辖区),通州,宜兴,江阴,洪泽,金湖,建湖,常熟,吴江,靖江,泰兴,家港,海门,启东,高淳,丰县

第二组:响水,滨海,阜宁,宝应,金湖

第三组;灌南,涟水,楚州

A.0.9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岱山,嵊泗,(2个市辖区)

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6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3个市辖区),,县,长兴,安吉,临安,奉化,鄞县,象山,德清,嘉善,平湖,海盐,桐乡,余杭,,萧山,上虞,慈溪,余,瑞安,富阳,平阳,苍南,乐清,永嘉,泰顺,景宁,云和,庆元,洞头

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A.0.10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五河泗县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4个市辖区),(4个市辖区),(3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枞阳怀远长丰(2个市辖区),灵壁,固镇,凤阳,明光,定远,肥东,肥西,舒城,庐江,桐城,霍山,涡阳,(3个市辖区)*,县*

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3个市辖区),(4个市辖区),,马(4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县,砀山,萧县,亳州,界首,太和,临泉,阜南,利辛,蒙城,凤台,寿县,颖上,霍丘,金寨,天长,来安,全椒,含山,和县,当涂,无为,繁昌,池州,岳西,潜山,太湖,怀宁,望江,东至,宿松,南陵,,郎溪,广德,泾县,青阳,石台

第二组:濉溪,

第三组:

A.0.11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金门*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7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石狮,龙海,长泰,漳浦,东山,诏安

第二组:(4个市辖区)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除马尾外的4个市辖区),安溪,南靖,华安,平和,云霄

第二组:(2个市辖区),长乐,福清,县,平谭,惠安,南安,马尾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2个市辖区),政和,屏南,霞浦,福鼎,福安,柘荣,寿宁,周宁,松溪,,古田,罗源,沙县,尤溪,闽清,闽侯,大田,漳平,,永定,泰宁,宁化,长汀,武平,建宁,将乐,明溪,清流,连城,上杭,永安,建瓯

第二组:连江,永泰,德化,永春,仙游

A.0.12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寻乌,会昌

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5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县,进贤,余干,县,泽,湖口,星子,瑞昌,德安,都昌,武宁,修水,靖安,铜鼓,宜丰,宁都,石城,瑞金,安远,定南,龙南,全南,大余

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A.0.13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郯城,临沐,莒南,莒县,沂水,安丘,阳谷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3个市辖区),潍坊(4个市辖区),,东明,聊城,苍山,沂南,昌邑,昌乐,青州,临驹,诸城,五莲,长岛,蓬莱,龙口,莘县,鄄城,寿光*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4个市辖区),威海,枣庄(5个市辖区),(除博山外的4个市辖区),平原,高唐,茌平,东阿,平阴,梁山,郓城,定,巨野,成武,县,广饶,博兴,高青,桓台,文登,沂源,蒙阴,费县,微山,禹城,冠县,莱芜(2个市辖区)*,单县*,夏津* 第二组;东营(2个市辖区),招远,新泰,栖霞,莱州,日照,平度,高密,垦利,博山,滨州*,平邑*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宁阳,陵县,曲阜,邹城,鱼台,乳山,荣成,兖州

第二组:(5个市辖区),(7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武城,乐陵,庆云,无棣,阳信,宁津,沾化,利津,惠民,商河,临邑,济阳,齐河,邹平,章丘,泗水,莱阳,海阳,金乡,滕州,莱西,即墨

第三组:胶南,胶州,东平,汶上,嘉祥,临清,长清,肥城

A.0.14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4个市辖区),县,(4个市辖区),县,(3个市辖区),原阳,延津,汤阴,淇县,卫辉,获嘉,县,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6个市辖区),,县,长桓,封丘,修武,武陟,黄,浚县,滑县,台前,南乐,清丰,灵宝,,陕县,林州*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6个市辖区),(4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县,县,沁阳,博爱,孟州,孟津,巩义,偃师,济源,新密,新,民权,兰考,长,温县,荥阳,中牟,杞县*,*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2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4个市辖区),登封,义马,虞城,夏邑,通许,尉氏,睢县,宁陵,柘城,新安,,嵩县,汝阳,伊川,禹州,郏县,宝丰,,郾城,鄢陵,扶沟,太康,鹿邑,郸城,丘,项城,淮阳,,商水,上蔡,临颍,西华,西平,栾川,乡,镇平,唐河,邓州,新野,社旗,平舆,新县,,泌阳,汝南,桐柏,淮滨,息县,,遂平,光山,罗山,潢川,商城,固始,南召,舞阳*

第二组:汝州,睢县,永城

第三组:卢氏,洛宁,渑池

A.0.15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竹溪,竹山,房县

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13个市辖区),荆州(2个市辖区),襄樊(2个市辖区),襄阳(2个市辖区),(4个市辖区),县,(4个市辖区),,,麻城,团风,罗田,英山,黄冈,,浠水,蕲春,黄梅,武穴,郧西,郧县,丹江口,谷城,老河口,宜城,南漳,保康,神农架,钟祥,沙洋,远安,兴山,巴东,秭归,当阳,建始,利川,公安,宣恩,咸丰,长阳,宜都,枝江,松滋,江陵,石首,监利,洪湖,,应城,云梦,天门,仙桃,红安,安陆,潜江,嘉鱼,大冶,通山,赤壁,崇阳,通城,五峰*,京山*

注: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A.0.16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个市辖区)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3个市辖区),县,汨罗,湘阴,临澧,澧县,津市,桃源,安乡,汉寿

3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5个市辖区),县,(2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3个市辖区),县,泸溪,沅陵,,宜章,资兴,平江,宁乡,新化,冷水江,涟源,双峰,新邵,邵东,隆回,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的区分

地震震级、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动峰值加速度 1. 地震的震级 地震的震级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是根据仪器测试结果衡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的来分级的,这个数据是唯一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100km处的坚硬地面上,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0.8s,阻尼为0.8,放大倍数为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单位为μm)的常用对数值M= lgA 。因为这个震级的定义是1935年里希特所给出的,故称为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微震:M<2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M=2~4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M>5的地震,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强烈地震或大地震:M=7~8的地震。 特大地震:M>8的地震。 2. 地震烈度 对于一次地震,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它对不同的地点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说离震中愈远,受地震的影响就愈小,烈度也就愈低。对于一次地震的影响,随震中距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不同的烈度区。国家根据地面破坏程度的观察和感觉,人为地划分了12个度,即世界上通用的麦氏烈度表(MM)。第12度是毁灭性的破坏程度。但总之,震级和地震烈度都是相对于某一次具体地震而言的。 3. 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基本烈度其实是根据某地区地震的历史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定的,那是一种概率评估的结果。国家根据我国各地区不同情况,给出一个地震基本烈度表,以作为建筑物抗震能力设计的参考,具体见1999年由国家地震局颁布实施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某地区如果划分的基本烈度大,则同样的建筑物要求的抗震级别就要高一些。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50年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4. 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有关的,它根据各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建筑物重要性等确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一个建筑物的取用的抗震设防烈度未必和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致。取用烈度还要考虑该建筑物的社会、政治、文化等的重要性并参考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综合考虑的。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烈度,如7~9度。 抗震规范将建筑物按其重要程度不同分为四类: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甲类建筑(特殊设防类,如核电站、存剧毒气体建筑、大型油气工程

地震烈度表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衡量地震规模的标准主要有震级和烈度两种。 中国地震烈度表(1980年重新编订): 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6级以上的地震 =============== 2010年04月21日:全国降半旗为玉树遇难同胞祈福,全国为玉树2064人遇难同胞默哀 2010年04月14日09时25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 发生6.3级地震。 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东经96.6)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 2010年3月4日8时18分50秒:台湾高雄市甲先乡(东经:120.7度,北纬:22.98度)发生6.7级地震。

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单层轻钢结构厂房,长度120米,跨度24米 30米,24米跨有两台5吨单梁吊车(L=22.5米),30米跨有一台5吨桥式吊车(L=28.5米)。起吊高度均为8米,柱距6米或7.5米,钢柱钢梁采用实腹式钢构件,材质Q235或Q345。支撑系统采用型钢,檩条采用C型钢檩条,墙面屋面均采用单层压型钢板维护。雨水管采用UPVC管。屋面板采用YX25-205-820型。1.2米以下采用240厚砖墙基础采用独立基础,窗户上下两排带窗上排1.5米高,下排2.4米高,大门设8个4×4.5米的75厚彩钢推拉门,位置自定,门上设雨蓬,雨蓬长度为2门洞宽度 400毫米,宽度为一米 全国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A.0.1 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 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廊坊(2个市辖区) 唐山(5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

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中国地震烈度表(简要)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Ⅵ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Ⅶ度;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Ⅷ度;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Ⅹ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ⅩⅡ度;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震级与烈度统计对应关系: 震中烈度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XⅡ 震级:1.92.53.13.74.34.95.56.16.77.37.98.5

全国地震烈度数值表及烈度图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第附录 A.0.1 条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 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 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 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 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第附录 A.0.2 条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廊坊( 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 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在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第一组:石家庄(6个市辖区),保定(3个市辖区),张家口(4个市辖区),沧州(2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青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第附录 A.0.3 条山西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 第一组:太原(6 个市辖区),临汾,忻州,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中国各地抗震设防烈度表 A.0.14 河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 第一组:新乡(4 个市辖区),新乡县,安阳(4 个市辖区),安阳县,鹤壁(3 个市辖区),原阳,延津,汤阴,淇县,卫辉,获嘉,范县,辉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 第一组:郑州(6 个市辖区),濮阳,濮阳县,长桓,封丘,修武,武陟,内黄,浚县,滑县,台前,南乐,清丰,灵宝,三门峡,陕县,林州* 3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第一组:洛阳(6 个市辖区),焦作(4 个市辖区),开封(5 个市辖区),南阳(2 个市辖区),开封县,许昌县,沁阳,博爱,孟州,孟津,巩义,偃师,济源,新密,新郑,民权,兰考,长葛,温县,荥阳,中牟,杞县*,许昌* 4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第一组:商丘(2 个市辖区),信阳(2 个市辖区),漯河,平顶山(4 个市辖区),登封,义马,虞城,夏邑,通许,尉氏,宁陵,柘城,新安,宜阳,嵩县,汝阳,伊川,禹州,郏县,宝丰,襄城,郾城,鄢陵,扶沟,太康,鹿邑,郸城,沈丘,项城,淮阳,周口,商水,上蔡,临颍,西华,西平,栾川,内乡,镇平,唐河,邓州,新野,社旗,平舆,新县,驻马店,泌阳,汝南,桐柏,淮滨,息县,正阳,遂平,光山,罗山,潢川,商城,固始,南召,舞阳* 第二组:汝州,睢县,永城 第三组:卢氏,洛宁,渑池 A.0.15 湖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竹溪,竹山,房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 武汉(13 个市辖区),荆州(2 个市辖区),荆门襄樊(2 个市辖区),襄阳,十堰(2 个市辖区),宜昌(4 个市辖区),宜昌县,黄石(4 个市辖区),恩施,咸宁,麻城,团风,罗田,英山,黄冈,鄂州,浠水,蕲春,黄梅,武穴,郧西,郧县,丹江口,谷城,老河口,宜城,南漳,保康,神农架,钟祥,沙洋,远安,兴山,巴东,秭归,当阳,建始,利川,公安,宣恩,咸丰,长阳,宜都,

关于地震级别和地震烈度

引用关于地震级别和地震烈度 5.5-5.9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以七度为主,建筑物破坏现象为:Ⅰ类房屋大多数损坏,少数倾倒。Ⅱ类房屋多数损坏,少数破坏。Ⅲ类房屋大多数轻微损坏,许多损坏。不很坚固的院墙少数破坏,可能有些倒塌。牌坊、砖石砌塔和工厂烟囱可能损坏。 6.0-6.4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以八度为主,对建筑物造成如下破坏:Ⅰ类房屋大多数破坏,许多倾倒。Ⅱ类房屋许多破坏,少数倾倒。Ⅲ类房屋大多数损坏,少数破坏(可能有倾倒的)。院墙破坏,局部倒塌。石碑等多移转或倒下。个别地下管道接口处遭到破坏。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由于地基类别、房屋抗震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诸多因素的差别,目前对一个地震烈度八度的地震会造成什么程度的破坏,尚无一个统一标准可以借鉴,因此,据1975年辽宁海域7.3级地震时,营口市遭受地震烈度八度的破坏的调查结果表明,基本完好占50%,轻微损坏占17%,中等破坏占33%。 6.5-6.9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为八度和九度,如按九度考虑,建筑物遭到的破坏为:Ⅰ类房屋大多数倾倒。Ⅱ类房屋许多倾倒。Ⅲ类房屋许多破坏,少数倾倒。院墙大部倾倒,较坚固的亦局部倒塌。牌坊、塔及工厂烟囱多破坏甚至倾倒。石碑等多翻倒。地下管道有些破裂。 7.0-7.4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一般为九度,个别可达十度。九度的破坏如上述。十度对建筑物破坏很大,Ⅲ类房屋许多倾倒。铁轨轻度弯曲,地下管道破裂。 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多数浅源地震的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如下表: 震级 2 3 4 5 6 7 ≥8 震中烈度1~2 3 4~5 6~7 7~8 9~10 11~12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 欧洲地震烈度表(EMS)所用的等级划分 结构(建筑物)易损性等级分类(易损性分类表) 最可能的易损性等级; 可能范围; 可能性小的范围或异常情况。

破坏等级划分 注:建筑物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依赖于建筑物类型,作为一种概括性的分类方法,可以把砌体结构建筑物归为一组,将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归为一组。 砌体建筑破坏等级的划分 1级:基本完好至轻微破坏 (承重结构没有损坏, 非承重结构只遭受轻微损坏) 在个别墙上有细微裂缝。仅有小块抹灰掉 落。只有非常少的情况,才会出现松散石块从建筑物上部掉落的现象。 2级:中等破坏 (承重结构遭受轻微损坏,非承重结构遭受中等损坏)许多墙体出现裂缝。有相当大块的灰泥掉落。烟囱部分倒塌。 3级:显著破坏至严重破坏 (承重结构遭受中等损坏,非承重结构遭受严重损坏)宽大裂缝在墙上到处可见。屋顶流瓦及滑落。烟囱在根部断裂。个别非承重结构(隔墙、山墙)破坏。 4级:毁坏 (承重结构遭受严重破坏,非承重结构遭受毁破坏)墙体严重损坏。屋顶和楼板部分破坏。 5级:倒塌 (结构遭受毁破坏)全部或几乎全部倒塌。

钢筋混凝土建筑破坏等级的划分 1级:基本完好、轻微破坏 (承重结构没有破坏,非承重结构只有轻微破坏)底层墙体和框架构件的抹灰层有细微裂缝。隔墙或填充墙有细微裂缝。 2级:中等破坏 (承重结构轻微破坏,非承重结构中等破坏)。框架结构的柱和梁出现裂缝及承重墙墙体出现裂缝;隔墙和填充墙有裂缝;易碎的钢筋保护层和灰泥脱落;混凝土碎块从墙体的连接处脱落。 3级:显著至严重破坏 (中等结构损坏,严重的非结构损坏)在底层的钢筋混凝土柱及梁柱节点及联肢墙的连接处出现裂缝。混凝土覆盖层龟裂剥落,钢筋屈曲。隔墙和填充墙出现大裂缝,个别填充墙破坏。 4级:毁坏 (承重结构遭受严重破坏,非承重结构遭受非常严重破坏)伴随混凝土压碎和钢筋受压屈曲失稳,承重结构出现大裂缝,梁钢筋锚固粘接失效,柱子倾斜。少数柱子倒塌,个别上部楼层坍塌。 5级:倒塌 (非常严重的结构破坏)下部楼层坍塌或者建筑物部份(比如翼楼)坍塌。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举两个例子:一、震级好比一盏灯泡的瓦数,烈度好比某一点受光亮照射的程度,它不仅与灯泡的功率有关,而且与距离的远近有关。因此,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二、如果把地震比作炸弹爆炸,烈度就好比是炸弹爆炸后地面的破坏程度。显然,炸弹的炸药越多,爆炸产生的能量越大,破坏力就越大;离爆炸点越远,受到的破坏就越小。同样的道理,震级越大,烈度越高;距震源远或震源深度越大,烈度就越低。 震级与震中烈度对应关系(参考) 震级 2 3 4 5 6 7 8 >8 震中烈 1~2 3 4~5 6~7 7~8 9~10 11 12 度 一般而言,震中地区烈度最高,随着震中距加大,烈度逐渐减小。例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震级为8.0级,震中烈度为Ⅺ度;受汶川地震影响,随着震中距的增加,马尔康等地烈度降为Ⅵ度,再远到若尔盖、壤塘等地烈度就更低了。 地震震级=2/3*震中烈度+1 抗震设防烈度=多遇地震下的烈度(众值烈度)+1.55 因此我们国家现在就是按照一个概率来估计该烈度被超过的概率(一般是定众值烈度),然后根据众值烈度来+1.55算设防烈度 一二度人完全感觉不到 三度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 四至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悬挂物摇晃 六度房屋损坏,墙体微细裂缝 七至八度地面裂缝 九至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至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的震级与烈度】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阿坝州政府应急管理发布时间:2009-09-09 来源::阿坝州政府应 急管理办公室 震级和烈度是从不同角度衡量一次地震大小和可能造成破坏的两把不同的“尺子”,人们往往容量弄混。震级和烈度之间即有联系,又有区别。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而烈度则反映的是地震的后果,一次地震后不同地点烈度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同一个地震

地震烈度定义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同一地震发生后,不同地区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不同,地震烈度也不同。判断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家具及物品振动情况、房屋及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以及地面出现的破坏现象等。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按人的感觉及地震破坏情况划分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地震烈度表。目前世界上地震烈度表的种类很多,以12度表较普遍。此外还有7度表(日本)和10度表等。中国采用12度表。 资料:衡量地震大小的尺子--震级和烈度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

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小于三度: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三度: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震级三者之间关系

抗震等级、设防烈度、震级三者之间关系 每次地震发生,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问题。有时候,有些媒体也会在这里犯一些错误,被大家诟病为「不专业」。当然,这些东西也挺复杂的,媒体搞混了也正常。 一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级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级是7.9。 注意到,可能对于某次地震,不同媒体的报道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震级标准。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发明过不同的震级标准,比如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等等。比如说,有些国内官方媒体采用的就是面波震级,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面波震级8.0。目前大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应用较广泛的是矩震级。 震级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严谨一点,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某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唯一的。 绝大多数地震是由断层引起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引发地震的断层的大小、断层两边相对运动的距离、断层处的岩石强度。断层的面积乘以断层移动的距离再乘以岩石的剪切模量,得到的就是Seismic Moment,也就是所谓的地震矩。这个地震矩的数值,直接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而矩震级就是对地震矩的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中地震矩M0的单位为牛乘以米。注意到,地震矩和矩震级之间是三分之二log 的关系。换言之,震级大一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10的1.5次方倍,也就是31.6

倍;震级大两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1000 倍。 简单说,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的31.6倍,6级的1000倍,5级的31623倍,4级的1000000倍。 二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比如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的烈度为11度,天津的烈度为8度,北京为6度,石家庄为5度。通常情况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这也很好理解,越靠近震中受影响越大,越远离震中受影响越小。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靶子,震中就是靶心10环,外边一点9环,再靠外8环。同样的地震,震中烈度可能是9度,往外50公里可能降低到8度,再往外150公里可能降低到7度。由于地形地质的不同,所以烈度的分布并不是个完美的同心圆,只是大致上遵循着越靠近震中越大的规律。 烈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相关,但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关系,而是因为其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简单说,烈度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参数,跟震源深浅、地震类型、地质条件等等都有关系,不同的地震会有不同的情况。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次相同的地震。同样都是6级地震,一个震中烈度可能是7度,另一个可能会达到8度。 三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某个地区的属性。比如说北京的抗震设防烈度是8 度,上海的抗震设防烈度是7 度。 这个是怎么确定的呢?一定程度上,设防烈度的制定跟设防目标相关。就拿北京

地震震级

1 地震震级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945年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同时把“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统称为地震三要素。 2 地震烈度表 同样震级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这就要用地震烈度来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如上所述,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见下表: 地震烈度地面上人的感觉 Ⅰ度无感 Ⅱ度室内个别静止中人有感觉 Ⅲ度室内少数静止中人有感觉 Ⅳ度室内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Ⅴ度室内普通、室外多数人有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Ⅵ度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 Ⅶ度大多数人梦中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汽车驾乘人员有感觉 Ⅷ度多数人摇晃颠簸,行走困难 Ⅸ度行动的人摔倒 Ⅹ度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摔离原地,有抛起感 Ⅺ度房屋普遍会倒塌,大量山崩滑坡 Ⅻ度地面剧裂变化,山河改观 3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震源深度为10~30km) 震级1~3 4 5 6 7 8 8~8.7 烈度1~3°4~5°6~7°7~8°9~10°11°12°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 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 17742-1999) 1、范围 本标准采用12等级的地震烈度划分。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从Ⅰ度到Ⅻ度的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评定指标和使用说明,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2、房屋震害程度 damage degree of building 地震时房屋遭受破坏的轻重程度。 2.3、震害指数 damage index 将房屋震害程度用数字来表示,通常以“1.00”表示全部倒塌,以“0”表示完好无损,中间按需要划分若干震害等级,用0-1.00之间的适当的数字来表示。 2.4、平均震害指数 mean danmage index 一个建筑物群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所有建筑的震害指数的平均值,即受各级震害的建筑物所占的比率与其相应的震害指数的乘积之和。 3、中国地震烈度表 表1 中国地震烈度表

4、使用说明 4.1、用本标准评定烈度时,Ⅰ度-Ⅴ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及其他震害现象为主;Ⅵ度-Ⅹ度以房屋震害和其他震害现象综合考虑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度-Ⅻ度以地表震害现象为主。 4.2、在高楼上人的感觉要比地面上室内人的感觉明显,应适当降低评定值。 4.3、表中房屋为未经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砖混和砖木房屋。相对建筑质量特别差或特别好以及地基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各烈度相应的震害程度和平均震害指数予以提高或降低。 4.4、平均震害指数可以在调查区域内用普查或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 4.5、在农村可按自然村为单位,在城镇可按街区进行烈度的评定,面积以1Km2左右为宜。 4.6、凡有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表列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可作为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

地震震级和烈度关系

地震震级和烈度对应关系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中国地震烈度表(简要)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震级与烈度统计对应关系: 震中烈度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XⅡ 震级: 1.9 2.5 3.1 3.7 4.3 4.9 5.5 6.1 6.7 7.3 7.9 8.5

全国地震烈度数值表及烈度图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第附录A.0.1条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大港,(除金山外的15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崇明,金山,(14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第附录A.0.2条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2个市辖区),(5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在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4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6个市辖区),(3个市辖区),(4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2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二组:(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青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第附录A.0.3条山西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6个市辖区),,,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休,灵石,

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2010版)

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首都和直辖市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北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房山、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延庆,天津(汉沽),宁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二组:北京(昌平、门头沟、怀柔),密云;天津(和平、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红桥、塘沽、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 蓟县,静海。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lOg: 第一组:上海(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松江、青浦、南汇、奉贤); 第二组:天津(大港)。 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上海(金山),崇明;重庆(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戽、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长寿、 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壁山, 铜梁,大足,荣昌,綦江,石柱,巫溪*。 注: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河北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唐山(路北、路南、古冶、开平、丰润、丰南),三河,大厂,香河,怀来,涿鹿; 第二组:廊坊(广阳、安次)。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丛台、邯山、复兴、峰峰矿区),任丘,河间,大城,滦县,蔚县,磁县,宣化县,张家口(下花园、宣化区),宁晋*; 第二组: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文安,玉田,迁安,卢龙,滦南,唐海,乐亭,阳原,邯郸县,大名,临漳,成安。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lOg: 第一组:张家口(桥西、桥东),万全,怀安,安平,饶阳,晋州,深州,辛集,赵县,隆尧,任县,南和,新河,肃宁,柏乡; 第二组:石家庄(长安、桥东、桥西、新华、裕华、井陉矿区),保定(新市、北市、南市),沧州(运河、新华),邢台(桥东、桥西),衡水,霸 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 献县,广宗,平乡,鸡泽,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 邢台县,武安,涉县,赤城,走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 野,蠡县,深泽,魏县,藁城,栾城,武强,冀州,巨鹿,沙河, 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三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涞源,承德(鹰手营

抗震设计--1.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期较长,振幅较大。 与体波相比,面波的周期长,振幅大,速度慢,衰减慢,能传到较远的地方。在距离震中近的地方,面波成分较少,随着震中距离的增加,面波的成分也增加。 P 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S 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动,而面波则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动又产生水平摇动,一般是在S 波和面波都到达时振动最为剧烈。由S 波和面波产生的水平振动是导致建筑物地震破坏的重要因素;在震中区,由P 波产生的竖向振动所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忽视。 2.地震波的三要素 地震引起地面运动。地面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可以用仪器记录下来。在地震波的特性中,对工程抗震有重要意义的量是地震波的强度(最大振幅或叫峰值)、频谱(波形)和持续时间等三者,常被称为地震波三要素。 1.1.5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1.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等级标度。震级用以说明某次地震的大小,用M 表示。 震级的原始定义:在离震中100km 处用伍德-安德生式标准地震仪所记录到的最大水平位移(即振幅A,以微米(μm)计)的常用对数值:M=logA。例如,在距震中100km 处标 准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振幅A=100mm=100000μm,则M=logA=log105 =5,即这次地震为5级。 一般地说,小于2级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叫微震;2~5级地震,人们能感觉到,叫有感地震;大于5级的地震,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叫做破坏性地震;大于7级的地震,则称为强烈地震。1976.07.28发生的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 2.烈度:地震烈度是用来衡量地震后果的一种度量,它表示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对于一次地震来说,震级只有一个,烈度则随着地点的变化,而有若干个。 一般来说,距震中越远,地震影响越小,烈度越低;反之,距震中越近,地震影响越大,烈度越高。震中的烈度最高。 地震烈度值是根据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以及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等宏观现象,以地震烈度表为标准综合评定的。地震烈度的划分如下: 1)地震烈度1~2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能记录到。2)地震烈度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3)地震烈度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4)地震烈度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5)地震烈度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6)地震烈度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7)地震烈度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3.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 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大致对应关系(03 21I M + =)表1.1.5-1 震级M 23456788以上震中烈度I 0 1~2 3 4~5 6 7~8 9 10~11 11~12 1.1.6地震灾害、地表破坏及地震区的划分 1.地震灾害一般可分为一次灾害、二次灾害和三次灾害。 1)一次灾害是指地震造成的直接灾害,如地表的破坏,建筑物的倒塌等;

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2004-9-12 22:37:01 (GB/T 17742-1999) 1 、范围 本标准采用 12 等级的地震烈度划分。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从Ⅰ 度到Ⅻ 度的在地面上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的评定指标和使用说明,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2.2 、房屋震害程度 damage degree of building 地震时房屋遭受破坏的轻重程度。 2.3 、震害指数 damage index 将房屋震害程度用数字来表示,通常以“ 1.00 ” 表示全部倒塌,以“ 0 ”表示完好无损,中间按需要划分若干震害等级,用 0 - 1.00 之间的适当的数字来表示。 2.4 、平均震害指数 mean danmage index 一个建筑物群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所有建筑的震害指数的平均值,即受各级震害的建筑物所占的比率与其相应的震害指数的乘积之和。 3 、中国地震烈度表 (见附表)

4 、使用说明 4.1 、用本标准评定烈度时,Ⅰ 度-Ⅴ 度以地面上人的感觉及其他震害现象为主;Ⅵ 度-Ⅹ 度以房屋震害和其他震害现象综合考虑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 度-Ⅻ 度以地表震害现象为主。 4.2 、在高楼上人的感觉要比地面上室内人的感觉明显,应适当降低评定值。 4.3 、表中房屋为未经抗震设计或加固的单层或数层砖混和砖木房屋。相对建筑质量特别差或特别好以及地基特别差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中各烈度相应的震害程度和平均震害指数予以提高或降低。 4.4 、平均震害指数可以在调查区域内用普查或随机抽查的方法确定。 4.5 、在农村可按自然村为单位,在城镇可按街区进行烈度的评定,面积以 1Km 2 左右为宜。 4.6 、凡有地面强震记录资料的地方,表列水平向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可作为综合评定烈度的依据。 表1 中国地震烈度表

山东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

淄山东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 5月20日,山东省颁布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中小学办学必须依据办学标准实施。根据办学标准,新建小学、初中、高中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六个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学校设置应避开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所、垃圾楼及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场所。小学生上学路线不应跨越无立交设施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的城市主干道。城市初中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小区建设同步规划。 同时,应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原则上, 农村5万人口以上的 乡镇,可以设1至2所初中,5万人口以下的设1所初中。 我国大致可分为二十三个地震带,淄博位于第一个地震带“郯城枣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 但是,淄博的地震烈度并不太高,在山东省属于排名第三的梯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山东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郯城,临沐,莒南,莒县,沂水,安丘,阳谷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临沂(3个市辖区),潍坊(4个市辖区),菏泽,东明,聊城,苍山,沂南,昌邑,昌乐,青州,临驹,诸城,五莲,长岛,蓬莱,龙口,莘县,鄄城,寿光*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烟台(4个市辖区),威海,枣庄(5个市辖区),淄博(除博山外的4个市辖区),平原,高唐,茌平,东阿,平阴,梁山,郓城,定陶,巨野,成武,曹县,广饶,博兴,高青,桓台,文登,沂源,蒙阴,费县,微山,禹城,冠县,莱芜(2个市辖区)*,单县*,夏津* 第二组;东营(2个市辖区),招远,新泰,栖霞,莱州,日照,平度,高密,垦利,博山,滨州*,平邑*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德州,宁阳,陵县,曲阜,邹城,鱼台,乳山,荣成,兖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