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大学生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好好学习
别麻烦别人
别危害社会
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一句俗语出现在诸多文本中,许多人认为这是“套话”而不放在心上。在搞某些宣传教育活动时凡事要入脑、入心,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身边的小事。


大学生立志进取,弘扬爱国主义
江泽民同志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做“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有志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古有言: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明天,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跋地前行,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要做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为后代人留下我们的脚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让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吧!实践是接受教育的有效的一种方式,借此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国家,即将属于我们的时代,所见让我们视野更阔,所行使我们印象深刻,实践出真知,实践让我们担起责任,立爱国之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知爱国是荣,害国为耻,就是要切实践行爱国主义。明辨了是非,懂得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害国,树立了爱国观,接下来就是如何践行了。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曾坦言,凡是有力量的能耐的人,总是能够在对一件事充满热忱的时候,就去做。怀着爱国热忱,被美国人称为“可抵三个师”的钱学森毅然抵制住了优厚的物质诱惑回国,并为祖国导弹事业立下汗马

功劳。河南首位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首创局长接待日制度,甚至在大年三十也坚守岗位,为人民值班,为祖国站岗。“天下第一村”村支书吴仁宝则以实践兑现了他“人不仅仅是为了钱才活着,为了享福而掌权,为了国家做点贡献才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诺言。是的,践行爱国主义需要的钱学森般的英勇决择,需要任长霞般的执着精神,更需要吴仁宝的般的高尚品质。他们懂得如何践行爱国主义,更加懂得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旅外不归是一种背叛,懂得破坏工作制度是一种渎职,懂得以权谋私是一种耻辱。
行动贵在持之以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践行爱国主义,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
知爱国是荣,明害国为耻,就是要创造一种爱国风尚。风尚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体,是社会公认的价值取向的和行为规范,故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首先,只有全体国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把爱国主义统一起来,热爱祖国才可能蔚然成风。其次,创造爱国风尚需要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适应的爱国主义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观念转型的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再次,青年学生的责任重大。正所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既要正确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以维护国家利益为荣,以极端个人主义为耻,从思想上牢固确立爱国主义精神。又要关心国家大事,学好祖国历史,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努力学习为荣,以浪费青春为耻,从行动上践行爱国主义。
只有将树立爱国观念,践行爱国主义和创造爱国风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在知国荣明国耻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才可能成为一种风尚。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行为,历来都被视为品质高尚的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最钦佩和敬重的是那些赤胆忠心、慷慨就义的爱国者;最痛恨的是那些丧失国格人格、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英勇献身或立下丰功伟绩的人都会名垂青史,为世代所崇敬和歌颂。如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文天祥,收复台湾的南明将领郑成功,甲午海战中勇撞敌舰的邓世昌,直到抗日战争中英勇殉国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爱国将领张自忠,都是传颂后世的民族英雄。
反之,那些背叛祖国、出卖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人,总是要受到日人民的唾弃,乃至遗臭万年。秦桧等三名卖国奸贼的铸铁跪像,至今仍在西湖岳坟前遭受游客的唾骂,以致有人留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佞”的叹息。还有陈公博

、周佛海,曾是中共一大代表,但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而是戴着个人的小算盘加入党的,他们先手脱离党去追求自己的“前途”,到最后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伪南京政府的大汉奸。他们的灵魂,在活着的时候就已出卖给了侵略者,他们的生命,也必然随着日本投降而走到尽头。陈公博被处死后,家属将他的尸体偷偷运到上海悄悄埋在一处公墓中,连墓碑都不敢立。周佛海当时摇身一变为蒋介石的接收大员,但当国民党大批人马到达上海后,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加上全国人民要求严惩这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使有心包庇的蒋介石也不得不把他打入死牢,最后在哀号声中结束的可鄙的一生。“死无葬身之地”确实成为这两个汉奸人物的真实写照,说明整个中华民族对卖国求荣者的痛恨和不齿。


李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了解和明确社会角色,学习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德性、提升境界和完善感情,这是一个人生成长的转折过程,是一个由自我意识萌发到健全人格形成的快速过度的发展时段。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新型公民。“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一个过分张扬个人权利、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这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也是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

不能否认,当前在教育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人文教育存在很多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危机。像经济与市场原则对高校的冲击,实用主义和功利倾向对教育的影响等,都对大学生责任教育提出了挑战。蔡元培所言极是:“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中出现了问题,社会当然会提出“在大学怎么学不到良心”的问题,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本能地会说“教育不是万能的”,甚至会说:“都是社会惹的祸”。确实,大学生贫困问题、就业问题等都不是高校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越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否则,教育的意义何在?教育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教育却要立足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面对这些问题中,体认教育的价值,确认学生的责任,担当社会的重托,实现人生的理想。我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也在变革之中,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检讨自身的同时,更多地探索在现实的条件下,

坚持大学的理想和精神,担负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

主持人:作为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

白俊毅:我认为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良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校学生与社会的直接沟通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高校的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都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解决,所以,学生对校外社会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了。

第二,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沟通环节不畅。很多学生意识到了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工作,所以,他们希望很早就能融入到社会当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但是,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他们所能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参与的时间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只能从事家教、市场营销之类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不能使同学们完全地认知这个社会,因而,也就不能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亚文化”在校园内大行其道,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影视作品。诚然,这些艺术作品中自由、民主的部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长期接触,不免也会沾染其中一些不良思想,如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个人感受,从而忽略整体利益。而恰恰是这种思想,成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越:其实我们特别羡慕那些经受过战争洗礼的人。他们有着明确的思想,要爱国,要做热血青年,特别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挺可怜的,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既受传统观念的熏陶,又受国外思潮的影响,在精神上受双重思潮的挤兑,缺乏明确的人生观,没有“精神信仰”,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我有一位从农村出来的同学就说,我特别想为家庭和社会做点什么,但是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工作都找不到,我自我价值都实现不了,又如何实现社会价值。

杨俊峰:我认为,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给大学生补关于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课,还要同时进行纠错。因为,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虽说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很粗浅、很幼稚,但毕竟已经有了,而且很牢固。像现在的高中、初中学生脑子中,钱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谈恋爱。当他们带着这种观念来到大学时,不但要补课,还要纠错。

主持人:如何重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林永和:大学生应该怎样成长?应该是先成人、再成才,然后是成功。作为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也必须成为责任主体,因为他已经具备公民权利、公民意识,也必须具备责任意识。要正确认识权利和责任的关系。现在,大学生强调权利的多

,强调责任的少。其实,权利和责任是相互的。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责任,你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和义务。

杨俊峰: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当前社会评判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金钱。很多农村的孩子很苦恼,和有钱的同学不在一个相同的平台。他有MP3、笔记本电脑,而我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变得很自卑,还有一种是我要去奋斗、去获得。但有了MP3和笔记本电脑,你就成功了吗?就会幸福吗?要反思我们成功及幸福的标准。什么是幸福?不是你赚了多少钱,现在百万富翁自杀的也不少。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才是幸福。什么是成功呢?并不是要成为总统、成为名人,那毕竟是少数,关键在于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大学生要增强健全自己人格的观念。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如何应对风险和困难,这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又要有坚强的毅力。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为一句俗语出现在诸多文本中,许多人认为这是“套话”而不放在心上。在搞某些宣传教育活动时凡事要入脑、入心,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身边的小事。


大学生立志进取,弘扬爱国主义
江泽民同志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做“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有志青年”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古有言: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明天,我们将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的信念;我们将更加坚定为

民族振兴,为中国人民造福的决心;我们将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坚韧不跋地前行,学习前人,也要无愧于前人;我们也要做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为后代人留下我们的脚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让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吧!实践是接受教育的有效的一种方式,借此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国家,即将属于我们的时代,所见让我们视野更阔,所行使我们印象深刻,实践出真知,实践让我们担起责任,立爱国之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知爱国是荣,害国为耻,就是要切实践行爱国主义。明辨了是非,懂得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害国,树立了爱国观,接下来就是如何践行了。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曾坦言,凡是有力量的能耐的人,总是能够在对一件事充满热忱的时候,就去做。怀着爱国热忱,被美国人称为“可抵三个师”的钱学森毅然抵制住了优厚的物质诱惑回国,并为祖国导弹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河南首位女公安局长任长霞首创局长接待日制度,甚至在大年三十也坚守岗位,为人民值班,为祖国站岗。“天下第一村”村支书吴仁宝则以实践兑现了他“人不仅仅是为了钱才活着,为了享福而掌权,为了国家做点贡献才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诺言。是的,践行爱国主义需要的钱学森般的英勇决择,需要任长霞般的执着精神,更需要吴仁宝的般的高尚品质。他们懂得如何践行爱国主义,更加懂得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旅外不归是一种背叛,懂得破坏工作制度是一种渎职,懂得以权谋私是一种耻辱。
行动贵在持之以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践行爱国主义,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
知爱国是荣,明害国为耻,就是要创造一种爱国风尚。风尚是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体,是社会公认的价值取向的和行为规范,故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首先,只有全体国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把爱国主义统一起来,热爱祖国才可能蔚然成风。其次,创造爱国风尚需要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适应的爱国主义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观念转型的当今显得尤为重要。再次,青年学生的责任重大。正所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既要正确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以维护国家利益为荣,以极端个人主义为耻,从思想上牢固确立爱国主义精神。又要关心国家大事,学好祖国历史,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以努力学习为荣,以浪费青春为耻,从行动上践行爱国主义。
只有将树立爱国

观念,践行爱国主义和创造爱国风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在知国荣明国耻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才可能成为一种风尚。

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爱国主义的情感和行为,历来都被视为品质高尚的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最钦佩和敬重的是那些赤胆忠心、慷慨就义的爱国者;最痛恨的是那些丧失国格人格、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英勇献身或立下丰功伟绩的人都会名垂青史,为世代所崇敬和歌颂。如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文天祥,收复台湾的南明将领郑成功,甲午海战中勇撞敌舰的邓世昌,直到抗日战争中英勇殉国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爱国将领张自忠,都是传颂后世的民族英雄。
反之,那些背叛祖国、出卖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人,总是要受到日人民的唾弃,乃至遗臭万年。秦桧等三名卖国奸贼的铸铁跪像,至今仍在西湖岳坟前遭受游客的唾骂,以致有人留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佞”的叹息。还有陈公博、周佛海,曾是中共一大代表,但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而是戴着个人的小算盘加入党的,他们先手脱离党去追求自己的“前途”,到最后追随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为伪南京政府的大汉奸。他们的灵魂,在活着的时候就已出卖给了侵略者,他们的生命,也必然随着日本投降而走到尽头。陈公博被处死后,家属将他的尸体偷偷运到上海悄悄埋在一处公墓中,连墓碑都不敢立。周佛海当时摇身一变为蒋介石的接收大员,但当国民党大批人马到达上海后,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加上全国人民要求严惩这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使有心包庇的蒋介石也不得不把他打入死牢,最后在哀号声中结束的可鄙的一生。“死无葬身之地”确实成为这两个汉奸人物的真实写照,说明整个中华民族对卖国求荣者的痛恨和不齿。


李明: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习、了解和明确社会角色,学习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德性、提升境界和完善感情,这是一个人生成长的转折过程,是一个由自我意识萌发到健全人格形成的快速过度的发展时段。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新型公民。“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一个过分张扬个人权利、功利主义泛滥的时代,大学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这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也是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

不能否认,当前在教育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人文教育存在很多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危机。像经济与市场原则对

高校的冲击,实用主义和功利倾向对教育的影响等,都对大学生责任教育提出了挑战。蔡元培所言极是:“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教育中出现了问题,社会当然会提出“在大学怎么学不到良心”的问题,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本能地会说“教育不是万能的”,甚至会说:“都是社会惹的祸”。确实,大学生贫困问题、就业问题等都不是高校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越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越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否则,教育的意义何在?教育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教育却要立足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面对这些问题中,体认教育的价值,确认学生的责任,担当社会的重托,实现人生的理想。我国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也在变革之中,教育工作者尤其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检讨自身的同时,更多地探索在现实的条件下,坚持大学的理想和精神,担负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

主持人:作为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

白俊毅:我认为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良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在校学生与社会的直接沟通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高校的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都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解决,所以,学生对校外社会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了。

第二,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沟通环节不畅。很多学生意识到了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工作,所以,他们希望很早就能融入到社会当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但是,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他们所能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参与的时间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只能从事家教、市场营销之类的工作,而这些工作不能使同学们完全地认知这个社会,因而,也就不能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亚文化”在校园内大行其道,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影视作品。诚然,这些艺术作品中自由、民主的部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长期接触,不免也会沾染其中一些不良思想,如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个人感受,从而忽略整体利益。而恰恰是这种思想,成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吴越:其实我们特别羡慕那些经受过战争洗礼的人。他们有着明确的思想,要爱国,要做热血青年,特别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我觉得我们这代人挺可怜的,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既受传统观念的熏陶,又受国外思潮的影响,在精神上受双重思

潮的挤兑,缺乏明确的人生观,没有“精神信仰”,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我有一位从农村出来的同学就说,我特别想为家庭和社会做点什么,但是到大四毕业的时候工作都找不到,我自我价值都实现不了,又如何实现社会价值。

杨俊峰:我认为,当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给大学生补关于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的课,还要同时进行纠错。因为,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虽说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很粗浅、很幼稚,但毕竟已经有了,而且很牢固。像现在的高中、初中学生脑子中,钱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谈恋爱。当他们带着这种观念来到大学时,不但要补课,还要纠错。

主持人:如何重塑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林永和:大学生应该怎样成长?应该是先成人、再成才,然后是成功。作为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也必须成为责任主体,因为他已经具备公民权利、公民意识,也必须具备责任意识。要正确认识权利和责任的关系。现在,大学生强调权利的多,强调责任的少。其实,权利和责任是相互的。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责任,你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责任和义务。

杨俊峰:作为大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当前社会评判一个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金钱。很多农村的孩子很苦恼,和有钱的同学不在一个相同的平台。他有MP3、笔记本电脑,而我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变得很自卑,还有一种是我要去奋斗、去获得。但有了MP3和笔记本电脑,你就成功了吗?就会幸福吗?要反思我们成功及幸福的标准。什么是幸福?不是你赚了多少钱,现在百万富翁自杀的也不少。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才是幸福。什么是成功呢?并不是要成为总统、成为名人,那毕竟是少数,关键在于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完善的人格,有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大学生要增强健全自己人格的观念。当然,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做会遇到很多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如何应对风险和困难,这需要有深刻的思想认识,又要有坚强的毅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