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网恋现象心理分析_赵德旭

大学生网恋现象心理分析_赵德旭

大学生网恋现象心理分析_赵德旭
大学生网恋现象心理分析_赵德旭

第17卷第2期(2005年2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 O CI A L SC I ENCES J OURNAL OF COLLEGES OF S HANX I

V o.l 17N o .2

(Feb .2005)

[收稿日期]2004-11-17

[作者简介]赵德旭(1983-),男,河南太康人,中北大学化学工程系学生。

大学生网恋现象心理分析

赵德旭

(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 030051)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网恋0成为一种新型的亲密关系形式,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缘分天空0。面对互联网的大潮,对时代脉搏跳动特别敏感的大学生们,更是迅速溶入网络时代。这势必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网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网恋;原因;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285(2005)02-0085-03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渗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它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从各个方面显示了她自身的弊端。这些弊端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他们受网络的影响更大。具体表现是:网恋现象普遍、网恋产生的后果严重。由于他们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一旦受到挫折,他们就有可能自寻短见。所以,探寻大学生网恋的原因,找出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网恋的原因

大学生网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仅仅从心

理学角度进行分析:

1.追求时尚。网络正在全面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上网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有些大学生认为,通常的恋爱方式太俗!而网恋则属于高科技的产物,天然的有某种高贵、美好却代表新生活的一种方向。走在时尚前列的大学生不甘落后,他们当然要赶上这股潮流,并希望成为这股潮流中的弄潮儿。

2.渴求/友谊0,充实业余生活。记得一位作家说过:/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0因此,渴求友谊就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当然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离开父母,告别亲友,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迫切希望找到更多的朋友以消除寂寞。正如社会学家斯普朗格认为的那样: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陷入孤独之中,渴望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友谊。这种迫切的愿望,成为他们网恋的心理基础。

3.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渴望同异性交往。关心异性、

高校心理咨询的整体结构。同时,发展性心理咨询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心理知识的普及,以及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 ].当代青年

研究,1998,(5):7~11.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264~269.

[3]俞少华、张亚林.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

杂志.2002,(2):131~132.

[4]范红霞.渗透人格教育促进心理健康[J].课程教材教法,

1999,(1):43~45.

[5]贺银瑞.关于当前学校心理辅导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

1998,(1):48~57.

[6]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2.273.

On Develop m ent Advice of Sexual Psycho l ogy

Lu Zhaoxia ,Feng Q i u yan

(Shanx i Universit y ,Taiyuan 030006,China )

[责任编辑 唯 舜]

85

渴望同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的爱情是大学生生理成熟的标志。由于大学的客观环境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同异性交往的机会和空间,使他们在同异性交往中更加成熟。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同学谈情说爱,由于思想不成熟,在处理两性问题上出现诸多矛盾。于是,他们开始寻找新的获取情感的方式。在网上,他们同异性交谈是获取情感的途径之一。自然地,网恋就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另外,距离会使人产生朦胧,朦胧为想象提供了足够的/空间0,想象则产生美感。因此,对美有着特殊追求的大学生当然更喜欢这种恋爱方式。

4.逃避情感挫折,寻求心灵慰藉。大学生在现实的情感生活中遇到问题、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遭受挫折一般都会产生三种反应:补偿、逃避、攻击。网络环境为遭受挫折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避难、攻击发泄的场所。因为网上身份隐秘,使遭受挫折者可以在聊天室或游戏中发泄自己,攻击他人,以达到挫折后的心理平衡。另外,大学生高级情感非常活跃,主要表现为对友情的需求和对爱情的追求。然而,他们担心自己的缺点暴露在同学中,因此他们更倾向于网上交流,这样既满足了交往的需求,又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情感伤害。大学生在聊天室里可以和网友自由地谈理想、谈学习、谈爱好、谈兴趣等。有的甚至利用学习时间约网友出去旅游,去追求一种想象中的海市蜃楼。

5.内心空虚,游戏感情。大学,是个性张扬的地方、是发展自我的最好空间。然而,有的同学却因为不善于与别人交往而感到非常无聊和空虚。因此有些人就想在网上体验一下交友的感觉,他们既无意于真诚地爱一个人也无意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他们只是想做感情游戏。还有一些人以在网上勾引异性为乐趣,当他们成功地勾引到一个异性并使对方爱上自己时,就悄悄地退出,对方越是痴情,他们就越有快感。

6.角色转换困难,环境适应障碍。大学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0。这一时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他们也就会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上网就成为他们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办法。在网上,一些人能够成为他们/希望0成为的那种人;还有一些人能够变成他们/不可能0成为的那种人;因为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性别、年龄。他们才有可能自由发挥,甚至表现得更为出色。同时,在网上交流时,不存在面谈时可能遇到的尴尬,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给人一种传统方式难以提供的/亲密感0,同时其精神交流的深度远远超过了面谈的方式。这样,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木讷的学生,在网上也可能是性格外向、高谈阔论。调查表明,人们在网上表现出的性格往往比他们的/原有性格0优秀。网上的男士多是幽默、博学、体贴的理想型男子汉;女士也都温柔、善良、可爱。因此这些网友比起我们目光所及的男男女女更容易/起电0。因此网络就成了自由的天堂,他们就这样自由地与网友聊天、网恋,自我表现,自我满足。

7,/把握机遇0,随波逐流。部分大学生认为,网恋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因为网络近几年发展迅速,网民已近900万;地利,是网络作为新的资讯和传播手段,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和,是因为上网的多是年轻人,且能经常上网的都是社会上经济能力较强的城市宠儿。所以他们认为网上有许多优秀人才,选择面也广,要在网上找一个称心如意、情投意合的对象是有可能的,所以他们不愿错过这一大好机会。

8.还有一些学生受周围网恋同学的影响,看别人都上网聊天交友,网恋的有滋有味,也就跃跃欲试,想去体会一下那种感觉,并从网络中找到一分属于自己的情感。

二、网恋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无情地冲击着现代社会的观念,有利也有弊。人们在这个世界里相爱,只需要字符和想象就够了,而想象只能孕育一种/梦0,而不是真正的爱情。并且它很可能是一种孕育着危险的游戏,很难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同时在网上的情感交流中,不少人说尽了谎话。可以设想,当越来越多的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以虚拟的身份建立人际关系时,我们现有的传统道德,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大学生迷恋上网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具体表现为:

1.带来学业问题。大学生长期迷恋于交友聊天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网恋和通常的恋爱不同。网上交流的投机了,心灵有了感应,就会对网友有依赖的心理。使他们常常/想入非非0)))想象网络中通过甜言蜜语所铸就的白马王子或梦中情人,因此干扰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有一些人通宵沉溺于网上聊天,然后睡眼朦胧的走进教室。还有一些同学违反学校规定,长期逃课上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留级甚至退学。

2.冲击校园秩序。大学生网恋会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痴迷于网恋的大学生极有可能意志消沉,学习任务完不成。有的大学生一上网就和网友聊个通宵,第二天精神萎靡,无心上课。把大部分时间消耗在网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慢性自杀。

3.造成心理问题。由于网上聊天、交友和游戏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血压升高,诱发心血管病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疾病。另外,容易引发大学生的精神问题。按理说,上网扩大了交流范围和深度,可以使学生的压抑之情得到释放,缓解学生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但是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感情容易冲动,网恋又缺乏理性的引导,往往会产生网上失恋等问题。严重者精神受到重创,心理承受能力下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4.引起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由于上网使一些学生迷恋于与网上朋友交流,热衷于虚拟的朋友关系,对网上的朋友产生心理依赖,而没有给现实中的朋友、同学时间和空间。他们常常拒绝和同学一起活动,对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进行逃避,引起人际关系的障碍。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能力下降,如果这种情况形成恶性循环,就会出现/网络孤独病0等症状。

5.带来情绪问题。长期上网的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

86

奋,注意力集中,反应敏捷等积极情绪状态:而在下网之后,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另一情况是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通过甜言蜜语所铸就的白马王子或梦中情人,在相见后发现与自己理想中的相去甚远,有些人因此一撅不振,情绪失落;有些人心理准备不足,无法面对现实而厌世轻生,以致走上绝路。

6.使学生失去其他兴趣爱好。一方面,迷上网恋后,学生将会利用一切时间上网。从时间和精力方面来看,他们不可能再给以往的爱好让路。另一方面,当迷上网恋后,学生对打球、跳舞、下棋等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面对网络,一切对他们来说变得毫无意义,网络已经成为能够替代其他活动的新的嗜好。

综上所述,网恋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形成健康、向上、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等等。这从根本上讲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对策和建议

1.有关网站和网络公司应加强教育引导,充分利用网络的有益资源,抵制其负面影响。作为网上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和维护者,首先网络公司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这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并尽力为其提供最优化的网络资源;其次网络公司应该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和媒介,正确引导大学生。在现实中,网络公司具有双重的角色:网络生活的内部主体和社会中的商业主体。因此,它必须为自己的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管。网吧作为主要的经营者和组织者,他们只以赢利为目的,根本不考虑对学生和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只有这方面的管理加强了,才可能有效抵制网络和网恋的负面影响。

3.政府应尽快建立比较完备的网络安全机制。在全球化、信息化脚步日益加快的今天,政府部门应着重从网络法律制度和网络道德两方面来建立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这是大学生进行健康、正常网络生活的最有力保障。有了这一外部条件,大学生网恋才有可能向良性发展。

4.应开展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正面引导大学生对网恋的认识。对学生的婚恋教育是一项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针对大学生青春期的特点,绝不可打击压制,也不可坐视不理或回避,而应该正视网恋这一问题,使学生从思想和心理层面加深对网恋的正确认识。

5.严格管理,加强网上的信息引导与监控。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加强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增强学生上网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和良好的网络道德。其次,对网上不良信息,要有监控部门把关处理,属于不良信息的,坚决予以删除,对于学生在网上暴露的不良思想认识问题,主动采取措施发布引导性信息,统一师生认识。

6.学校应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成立完善的学生社团,为同学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因为学生网恋的根本原因就是精神空虚,如果学校经常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不仅能够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另外,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网恋的危害性,这样网恋就会无立足之地,才能消失得更彻底。

7.定期组织学生以/网络带给我们什么0为主题开展讨论。深入讨论网络的一些负面影响,让同学们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网络,消除网络的神秘性,努力克服网络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庆良,丁昭福,刘明颛.学生心理学[M].贵阳:贵州教育出

版社,1995.

Anal ysis of College Love on Internet

Zhao D exu

(N 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030051,Ch i n a)

[Abstract]The devel op m en t of In t ernet has al ready m ade/l ove on li n e0beco m e a kind of n e w-type i n ti m ate relati on f or m,such special l ove w ay,is beco m i ng conte m porary un i vers i ty studen ts'/fate s ky0.In t h e face of spri ng tide of In ternet,b eat sens iti ve un i vers it y st uden ts very to pu l se of the ti m es,dissol ve i nto cyberti m es rap i d l y even m ore.Th is certai n l y w ill produ ce certai n negati ve eff ect on t h e b ehavior of conte m porary un i versity s t uden ts,so,gu i d e un ivers i ty st uden ts'correct understand i ng and treat l ove on li ne and have very i m port ant functi on on t h e gro w i ng up h ealt hy and sound of un i versity students.

[K ey w ords]college st ud ents;l ove on li n e reason;negative effect;coun ter m easure.

[责任编辑王佩爽]

87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经典分析1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经典分析 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令公众为之震惊。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校园暴力 极端案例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专家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减压无术 极端案例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原因分析] 小A与小B 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1认清嫉妒的危害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 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网恋的心理剖析

网恋的心理剖析 摘要据悉我国现有网络用户已超800万,青少年占15.6%。在回答上网做什么的问题时,有42%的人选择网上聊天交流。在“无网不至”的美国,因网络而离婚的人数已占离婚人数的1/3。笔者在经过一年多的资料查询和亲身体验后,从人性及心理学的角度再次对网恋的形成潜意识原因作出分析,以求为网络恋爱者认清网恋本质有所启发或顿悟。 关健词网恋人性心理学分析 据悉我国现有网络用户已超800万,青少年占15.6%。?在回答上网做什么的问题时,有42%的人选择网上聊天交流。对网络的调查结果更是令人吃惊:100名?WWW用户中有22名认为使用WWW有类似吸烟上瘾的感觉,有12人认为使用WWW能象吸烟那样令人轻松,而最具有成瘾危险的则是那些在家操持家务的妻子或丈夫,而非年轻学生。在“无网不至”的美国,因网络而离婚的人数已占离婚人数的1/3,?而对婚姻造成最大威胁的多是“chat room”。大约有25%的18岁以下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中,而有大约10%的儿童生活在父母离婚后重新结婚的"重组"家庭中。①笔者作为一名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在临床的工作中已遇到越来越多的因网恋而带来的咨询。近日又有报导说美国首例的与电脑相伴的婚姻宣告破裂,因此网恋已经成为我们所不得不承认的话题。许多心理学同行们纷纷对上网者及其家属提出忠告,但都不外于限制上网时间,抽空陪伴家人,及时警惕IAD(互联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各种症状,并且一经发现就需强制限制上网时间。但网恋终究也是人的一种情感,笔者在经过一年多的资料查询和亲身体验后,从人性及心理学的角度再次对网恋的形成潜意识原因作出分析,以求为网络恋爱者认清网恋本质有所启发或顿悟。 一、网恋产生的原因: 1。网恋比日常恋爱更讯速更直接,而且还避免了相见时的尴尬。有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现在大学生各方面压力非常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除了来自就业的压力外,还受到其在大学接触的人和事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并且总结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业压力 一、前言 大学生现如今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词语,因为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的生力军,是一个时代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大学生在受到各界关注的同时,其自身也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1]。据教育部门有关资料显示,在校%至%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2]。本文针对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对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现在大学生有着各种的压力或者学习上遇到的一些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的表现出来。根据社会调查的问卷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3]。 (1)情绪暴躁,遇事不冷静。 (2)内心不自信,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3)内心抑郁,孤独感增强。 ~ (4)内心承受挫折较弱,态度比较悲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 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成因有很多方面[4]。 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 当今社会市场上企业的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对于人才的需求虽然也在增长,但是职位的数量远远小于毕业大学生的数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与学校中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大学生在就业的压力和校内外强烈的反差之下,心理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焦躁不安,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投入从主观和客观上都表现为不足,形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矛盾状态[5]。 期待值过高,现实与希望的反差 大学生备受父母、老师和社会的期待,这种期待越重就越让让大学生感到紧张,感到彷徨。父母方面,一直希望在大学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好好学习,到最后毕业有个不错的工作。父母希望自己在大学的子女能够有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能够学到更多,到毕业得到更多,有一个好的未来。老师方面,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殷切的希望,希望在严格的管教之下学生能够上进,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能够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立足。社会方面,对大学生的要求和衡量尺度日益增加,希望大学生有更高的质量,有更好的处事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些都让大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让他们容易忧郁或者抑郁。 自身定位不准确 大学生现如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和虚荣心都比较强,从小都是被满足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往往不够准确,总是希望自己毕业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工作,能够有多高的待遇和地位。但是在激烈的竞争之下,没有大学生所期待的条件和待遇,这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案例一:我不再羡慕 从山沟沟里跨进大学那年,我才16岁,浑身上下飞扬着土气.没有学过英语,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不会说普通话,不敢在公开场合讲一句话;不懂得烫发能增加女性地 妩媚;第一次看到班上男同学搂着女同学跳舞,吓得心跳脸红……上铺地丽娜从省城来,一口流利地普通话,一口发音吐字皆佳地英语.她见多识广,安娜卡列尼娜当然不在话下,还知道约翰?克里斯朵夫.她用白手绢将柔软地长发往后一束,用发钳把留海卷弯,她只要一在公开场合出现,男同学就前呼后拥地争献殷勤.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那时,我对自己遗憾得要命,对丽娜羡慕得要命. 有一次,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她八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我突然 想到,我八岁地时候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我养地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我 不再羡慕丽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上大学三年级地时候,女同学好像什么事都羡慕男生,“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这句话挂在口头……学习成绩差了,知识面窄了羡慕男同学,软弱时哭了就骂自己是个女人没出 息,连失恋也怪自己是个女人,甚至连男人可以在夏天穿短裤、背心、理短发都羡慕得 要死.有一次一个男同学跟我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个晚上.我知道了男人地好成绩也免不了 要死记硬背,男人地知识面也不一定宽;知道了男人也哭,知道了男人常常追求女人却 又追求不到;知道了男人也羡慕女人可以穿裙子,知道了男人觉得自己活得累,男人也 说“下辈子不再做男人”…… 于是我不再为自己是个女人而遗憾. [点评]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一次读到这篇散文时,就曾为文中带有普遍性地女性心理描述所吸引,也许在每一个 女性地成长中,都曾有过类似地心理路程,文中地“我”在心理挣扎与对同性、异性地了 解中走出困境,其实,“我”地转变过程就是她对诸多问题地认知地改变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案例二:老太太地愁与乐 一位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因为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开洗衣店,一个开伞店, 晴天时老太太担心一个女儿地伞卖不出去,雨天又担心另一个女儿洗衣店地衣服晒不干, 于是,无论晴天还是雨天,老太太都忧心忡忡.后来,有人对老太太说:“你为什么看不到,无论晴天还是雨天,你都有一个女儿地生意好,你应该高兴才对呀!”老太太恍然大悟,从此,快乐起来. [点评]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个例子说明了一个简单但又常常让人忽略地道理,同样地情境,同样地认知主体,但由 于认知观念地改变,竟会带来如此不同地情绪和行为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 学习 案例三:一个女生地直觉 在一个深夜,我读到了学生在作业中给我写地一封信,被信中地内容所震撼,信中说:“老师,你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与爱戴地人,当你出现在我视野中地时候,我知道我喜欢你,

网恋的利弊

网恋的利弊 摘要:上网时现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事情〃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人在中年〃都离不开互联网。和上网一样流行到就是“网恋”〃网恋已经成了人们潜意识可以接受的恋爱方式。网恋是虚幻的〃看不见〃摸不着的。通常的恋爱方式是由表及里:双方先要互相看得顺眼〃才有进一步心灵交流的可能。而网恋恰恰是反过来的:网上的一对谈得极为投机〃但可能还不清楚对方的性别是男还是女。因此〃网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到一面。 关键词:网恋优点危害评价 一什么是网恋 1 网恋的概述 网恋就是两个人通过网络相识〃相互了解,信任〃相互倾吐自己到内心〃久而久之产生感情。 2 人为什么会网恋 (1)是单身的人容易网恋〃这里说的单身不光指未婚的〃还包括离婚和丧偶。因为他们需要有人去倾听〃了解自己到内心〃派遣自己内心到寂寞。 (2)是婚姻亮红灯的容易网恋.他们企图在网络上找到慰藉。 (3)是不满足吊在一棵树上想找情人的人容易网恋。 二网恋的优点 1. 放松:网恋可以你放松心情〃和现实中到恋爱不同〃网恋中只需要真挚的感情流露〃自然到谈话会给人舒服的感觉〃坦诚的谈话会促使两个人感情到增进。网恋使得恋爱更加简单〃没有了现实生活中的琐事〃也同时使自己到身心得到放松。 2 .倾心:网恋双方都相互的认识了解之后就可能产生喜欢的情素〃慢慢的就转化为倾慕倾心。网络中到两个人隔着屏幕看不到对方〃心情放松〃往往可以更好到展现自己到魅力〃也更容易倾吐出真实到内心情感〃屏幕对面的人也往往会按着自己的意愿想象屏幕这边的人。 3 .依恋:欣然〃假如网恋双方日久生情了就会自然的心心相印而纵使“情网”突飞猛进〃网恋双方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总是产生一种美妙的绮丽遐思〃产生一种美好的优柔憧憬。网恋双方不管天南地北还是天涯海角都老是喜欢默默地牵挂着、想念着、守候着对方〃网恋双方每天除了做好其他的事情之外〃网恋双方满脑子都是对方的迷人倩影、甜蜜微笑、悦耳声音、优雅动作、温和性情等等。 4. 慰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有多少孤独的灵魂在游荡〃网恋双方就可以得到一丝丝的“自慰安慰”而庆幸自己的心灵快活。和自己喜爱的人在“一网情深”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把网恋双方的孤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心理学分析 内容摘要: 近年来,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各高校大学生自杀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正值青春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在这问题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文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心理原因解决 一、现状概述 年来,大学生中自杀死亡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危害与后果极为严重。该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笔者依据35名大学生自杀案例的调查,主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自杀的诱因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自杀的途径和措施。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仍然处于青春期的完成过程,身心发育不协调和不稳定;二他们大部分属于独生子女,是在呵护中长大的,是一群依然没有断乳的大孩子,认知、情绪和行为发展处于成型过程,对事、对人的态度、认识比较偏激,隐含冲动性;三他们是一群对社会充满理想和憧憬,理想与现实在他们思想中剧烈激荡的群体;四他们是接受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以批判眼光审视现实的青年群体。 大学阶段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生活事件频发容易导致心理压力而自己又缺乏能力解决问题的时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或个体内部归因不良引起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自身发展相关的生活事件。有的是已被意识到的,如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等;有的是尚处于潜伏阶段,如专业学习与兴趣、就业、恋爱与异性关系等等。生活事件,就对个体的影响来说,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但是,无论哪类性质的生活事件,都要求大学生去适应,付出努力面对生存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以便应付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种应付,就是“适应”。 适应,意味着个体脑力和体力的付出,包括对生活事件的性质和强度的评估,对自我能力的评估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说:“真麻烦!”体验到麻烦,就说明压力已成为现实。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可因不同的身体状况或心境承受能力而不同。这说明,所谓心理压力并不单纯是客观事件本身,而更多的成分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二、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分析 在面对大学生自杀的现象我的分析是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主要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社会。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使得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都大大的加重了我们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很多人失去了安全感和稳定感。于是,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与社会、学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因素都有关联,缓解甚至消除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重视校园心理咨询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还必须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或疾病,而且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1】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情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等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 大学学习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学习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大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太辛苦了,进入大学后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因此,整日看电影、上网、睡懒觉、逃课等等,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以致学习成绩不佳,看到别人拿奖学金获得各种荣誉而自己与一切评优无缘,又会感觉心理很失落。 2、学习方法不当。大学的知识具有深入性和系统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与中学阶段的老师手把手、催逼式教学有很大差别,大学的学习靠的是自主性和自觉性,许多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空虚、堕落,想要改变却没有明确的方向,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还有一些同学仍然延续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付出了很多考试成绩却不理想,为此伤心难过,还可能诱发自卑、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习动机问题。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动力不足,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心理脱离了稳定正确思想的支配,那就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摇摆不定,以致迷失生活方向,产生心理困惑和矛盾。【2】 (2)学习动机过强,以致压力过大。在考研、考证成风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同学倍感压力,这种压力感得不到及时的疏解会进一步诱发各种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同学,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一直生活在迷茫忧郁之中,这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大诱因。 (二)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大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目前,多数大学生过得是集体生活,而每个人在成长经历、教育环境、性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加之现代大学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只知埋头苦读几乎没有接触过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尤为欠缺。因此,许多大学生因为不知如何交往而产生自闭倾向,有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 A同学是某知名高校的一名学生。不仅品学兼优,而且善于唱歌主持,还能写一手好文章。自从上大学后,他的这些业余专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大一第一学期就获得了“校园十佳歌手”称号,并且经常主持学校的晚会。由于能力出众,A同学很快就被老师任命为学生会干部,就在他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暗自高兴时,同宿舍的其他三位室友却开始慢慢疏远和孤立他。 A同学说。以前有他电话时,室友还会比较热情地帮他转一下,但是后来,明明他在宿舍,室友却说他不在,然后就擅自把电话给挂了。刚进大学时,室友们每次都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可是后来。其他三个室友就把他冷落在一旁了,前两天,他上完晚自习回宿舍。大老远便听见室友们在聊天。可是他刚进门,所有的谈话立刻就终止了。他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个同学缘由。想不到对方竟然阴阳怪气地说道:“你是名人,我们哪能和你聊天啊。”气得他一个晚上也没睡好。现在,室友们几乎不和他说话,无视他的存在,有时候,A同学主动和他们搭话,他们也总是说些酸溜溜的话来刺激他。为此,他十分痛苦,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才能和室友处好关系。 分析: A同学追求上进的态度是好的,他对生活有乐观积极态度。在校期间他把自己的特长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 但是A同学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暗自高兴”的时候,很有可能忽略了在自己进步的这个过程中,舍友可能产生的孤单、失落感,以及生活中舍友情感的变化,或许他的舍友在同一竞争领域上失败了,而A同学在不经意中表现出的自豪让舍友产生了反感。可能在自我发展中由于熬夜等原因,对集体生活的舍友产生了生活规律上的影响。他总是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去关心自己室友的校园生活,了解一下他们都在干些什么,也没有腾出时间和室友交流一下彼此的心事,更没有大家一起出去的时间,导致寝室关系逐步恶化。由于有了挺好的名声,所以招到了同房的嫉妒,这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林海的问题,只不过他处在的社会是一个“仇视优秀之人,见不得人好”的变态社会。但面对室友的排挤,A同学所去做的就太少了。除了主动去找室友讲话外就没什么其他的努力。适当请吃饭、喝水、唱K都是可选择的。要很好的化解那些有刺的话的攻击,用自己的慷慨来重新得到朋友,并不要因为一点小挫折而放弃,真要到了无法承受时就直接申请换房,这也是努力后得到的结果。 A同学的室友存在一些自卑的心里,他们觉得跟A同学一个宿舍,光环都被他给夺去了,反倒自己成了他的陪衬。他们在对A同学有所意见的时候,不但没有态度平和的交流,而且进行了排外行为,这对宿舍其他成员构成了一种病态的团结,并且面对A同学试图重新融入的行为时,他们采取了冷暴力的方法,这不利于案件中所有人的身心健康。

心理案例

附件: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专家分析: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 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专家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4.完善个性因素。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

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摘要:生命,是一种艺术。而艺术,却非是人皆懂,懂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不懂,活着对其是一种惩罚,看到的是痛苦,迷惘,黑暗。。。 曾经不懂为何叶落随秋,北雁南飞,不懂花开花落,也不懂枯木逢春。。。后来慢慢体会到,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过程。 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如何应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已是各大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探索和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迫在眉睫。 关键字:生命、勇气、迷惘、心理危机 内容:生命是宝贵的,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佛家有:“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投罩灯”之说,其意是在打扫卫生时,恐怕伤着了蝼蚁脆弱之生命,夜晚点灯时,怕飞蛾投火而丧失了细小的性命。当然,这是佛家的慈悲心怀,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而人虽是改造大自然的生产力,其生命也是非常脆弱的,从耳闻目睹的各类事故中,又有多少人视生命为儿戏,拿生命作赌注,从而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对家庭造成了灾难性的痛苦,对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对人的生命谁来关爱和慈悲呢?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由于大学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和高中截然不同,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很多同学刚开始的时候都不太适应,同学们已经适应了高中时老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完成多少的任务等都是老师安排好的,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而大学却不一样,老师主要是采用启发性教学,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很多学生开始都不能够适应,不知道该做什么,自学能力很差,加上大学的学习环境宽松,自由安排时间较多,部分同学一时松懈,出现逃课、沉迷网络等现象,平日没有认真学习,得过且过,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紧张了,出现考试恐惧综合症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挂科而跳楼自杀。 2、情感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概要

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真爱是对所爱人深深的同情加上爱惜,不舍得丢弃一丝一毫。真爱是爱情之树深扎于泥土之下的茁壮的根系,没有外力的强烈的破坏,它是不会轻易泯灭的。有哲学家说:“爱在本质上是一种指向弱小者的感情。”一种完全发自内心的愿为对方的快乐与幸福付出的心态,一种不由自主的想把对方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提供情感和身体保护的强烈的冲动,因而及至所能的宠她(他,心疼她(他,不管事实上自己是否比对方更强大。真爱是无条件的,无私的。真爱是爱人口渴时递上的一杯水,真爱是出门时的一句叮咛,真爱是爱人哭泣时张开的怀抱,真爱是匆忙回家的路上脑中闪过的“如果我不回家,他就会睡不着觉”的念头,真爱是爱人病痛时恨不得替她(他去痛的一种心情,真爱是“只要她(他开心,我愿意做一切”的固执,真爱是把她(他看作是世界上最脆弱、最需要呵护的人。我们都知道,爱代表着一种责任,爱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和牺牲,爱是永无止境永不失落的,爱不是不要回报,而爱的回报就是对方的永远快乐和幸福。 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人物:研究生吴雨背景陈述:爱上大众情人 问题指向:爱情之爱的定力症候群指数:60% 为了提高自己,我参加了一个英语口语班。我们班有个外教叫Joe,30多岁,美国人,深蓝的眼睛,高高的个子,我第一眼见到他就被他深深吸引了。Joe的课风趣幽默,他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讲得兴高采烈时还会唱起歌来。Joe也很注意我,我总感觉我和他的关系似乎要比他和其他人更近一些。连Joe家里的保姆都是我介绍去的。 Joe是个绅士,和他在一起感觉很舒服。比如他会殷勤地照顾我,一起走路时都会站在有车的一面,几乎每天晚上给我打电话,跟我聊他的家乡、他的趣事,总是用欣赏的态度对我。有时也会说一些听起来很暧昧的话,比如“感觉和你在一起很快乐”,“你是我在中国最好的朋友”,“我很愿意和你在一起”等等。让我总有种“我对他很重要”的感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案例 案例一:校园暴力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分析: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案例二:减压无术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分析: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案例三:性的迷惑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分析: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案例四:抑郁情绪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分析: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关于大学生网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摘要:当代社会,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之情感--“网恋”也伴随产生,在大家看来,“网恋”既虚幻而又浪漫,它似乎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绚丽的色彩,给我们的爱情带来美丽,可是,对于我们大多数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应的心理准备,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因此,对大学生“网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相当必要的。 关键词:网恋大学生认知情感 何谓网恋? 网恋是指个体以超越时空限制的网络为载体,相识、相吸、相知、相许,与情感对象进行虚拟与现实兼俱的情感互动过程[1]。网恋是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恋爱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网络为主要沟通工具,充分利用网络通信的各种方法(如E2mail 、QQ、聊天室、BBS、网络虚拟社区等)来表达感情、发展双方的爱情。由于“网恋”的不确定性、欺骗性,它不仅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偏失和健康损害,而且还会对相关的他人甚至社会构成危害[2]。 1.网恋产生的原因 网络以它独有的平台为爱情的产生提供了新颖的方式,

具有与爱情的高度融合性,深深地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大学生个体自身的原因,急于释放长期学业与未来就业压力。大学生经过了长达十年甚至更久时间的学习,然后进入大学后,又将面临完成学业和未来就业的压力,他们的心理负荷相当的大,有的部分学生甚至觉得这方面的压力超过了其心理承受能力。他们非常的渴望逃避这种不适合身心健康的现实生活,宣泄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感,放松一下自己。而网络具有很高的匿名性、很高的隐私性,大学生可以毫无顾虑的在上面畅所欲言,还可在网络中扮演各种虚拟角色,实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因此吸引了许多大学生的注意。现在大学生缺少交往的技能与技巧,但是又渴望交往。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长期的学习压力和缺少玩伴的单调的生活模式,让部分大学生的交往的技能与技巧很差,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的人际交往遭受种种的挫折,而且容易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的关心,网络具有很高互动性、易接触性,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朋友,进而进一步发展成为亲密的恋人,这些便捷性都让大学生的心理得到很大的愉悦与满足,也是网恋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另一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被爱的需要,也有爱人的冲动。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已是18 岁以上的成年人,而16~20 岁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性意识逐渐形成的时期,又称为接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前不久,北大一名学生涉嫌砍死同班同学的消息,令公众为之震惊。平息很长时间了的“马加爵事件”仍令我们记忆犹新,加上屡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由得让人不断追问: 大学生,你为何如此脆弱? ■校园暴力 极端案例 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专家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减压无术 极端案例 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

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不 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 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性的迷惑 极端案例 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专家分析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 案例一: 前不久,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2006级临床专业的学生李某,在其学校附近与男友发生争执并提出分手,遭男友割断喉管后死亡。据目击者称,事发时,杨某拿着一把十余厘米的刀追死者,并朝其喉咙处割去,杀死女友后,杨某抱着死者久久不肯离去,直到110民警来到现场,将其带走。 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是仅次于大学生盗窃犯罪的第二大类案件,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警惕。心病终需心药医,心理专家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生活、恋爱、就业等方面,更多地给予大学生一些心理关照和疏导,才能减缓和化解大学生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稳定,踏入大学,就相当于踏入半个社会,从而他们感到不适应,害怕失败、害怕拒绝,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尤为突出。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目前,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其突出表现在犯罪动机、价值观念、人格障碍、个体心理偏差等方面。种种原因表明,这些障碍与偏差导致的犯罪心理与社会就业、家庭经济、个人恋爱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变态、心理疾病有关。 案例二: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像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大学三年级,小A 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 对待?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 嫉妒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克服的方法有: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2.克服自私心理。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3.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